首页 > 文章中心 > 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

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

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

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第1篇

下午好!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交流活动。首先,感谢组织上和领导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机会。今天借这个机会,把个人参加这次活动的几点学习体会向各位领导和同事作一简要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应当说,机关工委给我们推荐的书目,精心筛选,用心良苦。既注重夯实理论,又兼顾轻松阅读;既坚定目标信念,又兼顾能力提升。每本书都经过精挑细选,都有助于我们“三种能力”的提升。个人之所以选择了《科学的历程》这本书,主要是因为上学时这本书也被列为专业必读书目,已经读过第一版,这次又读了第二版,体会更深。所以,今天主要汇报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二是重点汇报一下自己参加这次活动的几点体会。

《科学的历程》是一部关于科学史的着作,这本书用大约30万字和600多幅珍贵图片,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外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展示了一幅科学史上的“清明上河图”。这本书的最大意义,个人认为,不仅是提供知识,更在于通过对科学发展历程的追述,描述了人类自身发展的概况,有助于我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总体而言,这本书写得有声有色,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激情的描绘,可读性很强。时间关系就不展开说了。下面重点汇报一下自己参加这次活动的几点体会: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收获最大的,不是读了一本书,而是找到了“再学习、再提升”的动力源。当前阶段,区委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首善之区的发展目标,对我们年轻干部来说,加强学习、提升能力既是形势所逼,更是发展所需。到底怎样转方式调结构,抓经济发展;到底怎样重心下移,抓基层基础;到底怎样攻坚克难,抓矛盾化解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升能力素质。个人的体会就是:多学习、勤思考、强素质、练内功,做一名学习型干部。

一是多学。既要从书本学,更要从实践学;既要向领导学,又要向同事学。在这方面,给自己深刻印象的,是个人所经历的区机关和办事处的各位领导,他们知识面宽、视野开阔、领导经验丰富,但仍然有很强的好学精神,经常看书读报,学政策、学法律、学金融,并且推荐给我们,这很值得我们年轻干部反思和学习。

二是多想。学习的更深层次是思考。我们必须勤于思考,善于谋划,多想办法,多出点子,想领导之未想,谋领导之未谋,尽量把问题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在前头,主动做好超前服务,力求做到领导未谋有所谋,领导未闻有所知。

三是多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只有利用所学,在工作中多磨练、受摔打,才能经风雨、见世面。特别是我们年轻人,更要有劲头、有朝气,带着激情,勤奋干事;扑下身、沉下心,认真负责、踏实干事;动脑子、想办法,勇于探索、创新干事。只有这样,才能挑起担子,驾驭工作,赢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机会。

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第2篇

第一,跨越母语的界限。阅读是巩固英语语言基础的一个过程,也是构建英语语境的一种不错的方法。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每个学习者都拥有充沛的学习资源,如真实的语言环境等,这时候英文阅读显得尤其珍贵和重要了。英文阅读的过程也是为听力训练做准备工作,亦是写作和翻译能力的扩展。第二,英文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众所周知,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实践和书籍,但是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无法实现每件事都亲力亲为,所以书籍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即使相隔千万里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体会到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第三,英文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技能的形成和提高,任何技术技能的提高都离不开知识的指导,英语学习亦是如此,反复的英语阅读是在不断训练自己的英语技能,因为一本英文读本是语言的结晶,是值得反复品味以及学习的。第四,英文阅读和母语阅读都有学习前人经验的机会,我们常常会希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书籍便是很好的“伟人的肩膀”,培根也说过:“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学问在哪里呢,黄金屋又在哪里呢?答案便是书里。第五,英文阅读同样是一个遵循规范的过程,英语学习者通过阅读书籍,在遣词造句、沟通交流时可以模仿书中的规范。第六,英文阅读绝对是一个休闲消遣的好方法,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阅读一些健康有益的英文读物,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还可以陶冶情操,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益。由此可见英文阅读的益处不可胜数。既然英文阅读如此多益处,英语学习者该如何在英文阅读的过程中操作和实行呢,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陈述。

(1)做好阅读起始阶段的扶持和指导工作。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对课外阅读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而英文阅读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学习者生来就有的兴趣爱好,所以有目的地选择读物,激发学习者读下去的兴趣是将英文阅读这一项工作完成好的重要动力。读书好也要读好书,英文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值得考究的:①阅读材料的类型应该是丰富的,既要有符合英语学习者年龄、身份以及学习进程的资料,例如报纸、杂志、小说、文献等;②阅读材料的内容应具备多样性,既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又要囊括自然科学、历史人文、政治文化等各种类型的文章,在扩大词汇量的同时拓展知识面;③阅读材料的选取要具备发展性,不仅要从语言学习方面给学习者提供充沛的学习空间,还要有益于学习者课堂和课外知识的融会贯通,当然也要有益于学习者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2)英文阅读的过程离不开正确方法的指引。①注重阅读的方法。为达到预期的效果,学习者“因材施教”地选择适合自己英语水平的读物是十分有必要的;②多遍阅读对深入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第一遍快速阅读理解文章的大意,训练阅读速度和快速理解能力,接下来的几遍可以加深对生词的认识,并且对其进行摘抄和学习;③阅读的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思考,不断地理解记忆,将语法知识的难点和盲点各个击破,思考的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及时掌握和运用;④阅读过程中要做好笔记和摘抄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文章主旨大意、文章提纲、好词好句、名人格言等,这既是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提高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好方法。

(3)英文阅读之后进行的交流活动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和同学、老师、家长、朋友进行交流,甚至是在论坛上与他人进行沟通,总之各种交流方式都可以尝试,英文朗诵话剧表演歌唱比赛英语角等都不妨去尝试一下。学习者借助英文读物大大开阔了眼界,有效地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水平的提高便是显而易见的。沟通交流亦是合作学习,学习者在大量的阅读过后,可以通过交流的形式扩充知识点和知识面,自主的交流沟通可以起到无师自通的效果,结合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满足了自己在英语交流上的各种需求,让所学的知识得到运用,积极地倾听,畅通地交流,通过多种方式吸收新的语言知识,长此以往,英语学习者定能从中受益匪浅。

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阅读 策略

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学校条件、家庭环境和不良阅读习惯的影响,无论是在课外阅读数量,还是阅读能力方面都显得十分薄弱,虽然老师常常强调要求多看课外书,但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同时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教师过于强调解题技巧,“题海”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忽视了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不知道“读什么”,更不知道“如何读”,导致多数小学生没能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阅读有较大的盲目性,阅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开展有效阅读可使学生学会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一、创造条件,丰富阅读内容

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阶段学生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于农村经济、文化和信息的相对落后,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条件较差,经济条件比较薄弱的学校,学生无书可读。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挖掘阅读资源,每天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资料,资料可以是与课文有关的,也可以是与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相当的。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资料的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学校图书馆、班级的图书角等方式因地制宜地使学生广泛涉猎有益的读物,使其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激励阅读兴趣,如,举办利用课前十分钟交流所摘抄的妙词好句,举行班级读书会、知识竞赛、评选“故事大王”“小书迷”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谈天说地、谈古论今,然后教师及时给学生以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享受阅读的乐趣,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引导阅读方法,使学生善于读书

1.阅读任务引导

农村小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开展课外阅读中,为使学生养成善于读书的习惯,教师可规定每周或每月一个阅读主题,主题可以是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体裁方面的,可以是与教材有关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定的。如教学《晏子使楚》时可以让学生用一个月时间来阅读《东周列国故事》等历史书籍,学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和故事……,这样学生就会在任务推动下,主动借书阅读,在阅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

2.阅读方法指导

由于广告、报纸、网络信息的大量涌现,致使学生迷失于生动但也不乏肤浅的声像欣赏之中,虽然学生每天收到的知识量不少,但学生没有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没有感悟和思考,阅读收获甚微。阅读方法指导是学生提高课外阅读效率的保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把读书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使学生从文学大师们的身上体会到深刻独到的思想,以丰富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品位,指导学生做“读书卡片”积累语言,指导学生学着从重点内容的重复处、矛盾处、对比处、详略处质疑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让他们真正地走入课文与作者进行对话,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指导中锻炼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自主甄别材料、择优选读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指导阅读中还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使阅读能力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

四、交流阅读体会,学生共同进步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想或复述故事,学生和学生之间互教互学,资源共享,能减轻学生阅读的孤独感,合作性的交互阅读情境,营造了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自尊和归属的欲望,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激发起阅读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提高阅读能力增添动力。如学习《成语故事》时,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故事书、词典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阅读,在交流中学会思考,在交流中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五、读写结合,让学生学会读书

学生在积累起大量的语言和素材后,就会生发出对生活的情感,要把自己对生活的喜、爱、忧、愁自发地表达出来,他们就会以记日记、随笔等方式来抒发自己的爱与憎。因此,开展有效阅读要让“读”与“练”相结合,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如学习《给家乡孩子的信》时,我们应引导学生用心地读课文,感受巴金爷爷的良苦用心,把那些印象最深刻或者最受感动的语言用笔画出,然后,试着给老师或家长写一封感谢信,用情感体验书信的格式。通过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达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反映生活、表达生活的最高目标。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也是最根本的办法,它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充分考虑到阅读的目的、阅读材料的难度、阅读时间以及小学生的性格特征来选择阅读策略,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就会逐渐成为小学生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吴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读与写杂志,2008.8

2.李俐心,王智丽.小学语文于都教学的最优化策略[J].黑榕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1

3.黄少华.也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07.5

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第4篇

    1.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数学是一种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因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nfield)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指导数学阅读有重要意义。

    首先,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真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中间用到的逻辑推理思维特别多。而一般阅读“理解和感知好像融合为一体,因为这种情况下的阅读,主要的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把它与新的印象联系起来,从而掌握阅读的对象”,较少运用逻辑推理思维。

    其次,数学语言的特点也在于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因此,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不太适合数学阅读学习。

    第三,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阅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数学阅读常出现这种情况,认识一段数学材料中每一个字、词或句子,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推理和数学含义,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形式表述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这一矛盾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

    第四,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过程。一方面,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数学阅读时,对重要的内容常通过书写或作笔记来加强记忆;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还有,数学阅读时常要求从课文中概括归纳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想、知识结构框图,或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这些往往要求读者以注脚的形式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第五,数学阅读过程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思维灵活。数学教科书中的语言可以说是通常的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数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的行为之一就是“内部言语转化”,即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因此,数学阅读常要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个用抽象表述方式阐述的问题转化成用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表达方式表述的问题,即“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把用符号形式或图表表示的关系转化为言语的形式以及把言语形式表述的关系转化成符号或图表形式;把一些用言语形式表述的概念转化成用直观的图形表述形式;用自己更清楚的语言表述正规定义或定理等。总之,数学阅读常要求大脑建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而这也正是数学阅读有别于其它阅读的最主要的方面。

    2.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

    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教学实践也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它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首先,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所谓数学交流(mathematical Communication)是指数学信息接收、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狭义指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类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无论从学习数学的角度还是使用数学的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极重要的作用。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作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其次,加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可是,目前我们广大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教师上课就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地深入浅出地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作练习或爬黑板,之后,总结、布置课下作业,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正是教师讲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缺少阅读教科书的环节。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就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数学教科书曾作过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⑨。其实,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国外也是如此,如法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指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前苏联“普通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强调在组织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使用教材,即在教师讲解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根据测验的问题自学一定的材料,阅读习题或定理的简短文字;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也特别鼓励学生读数学书。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构成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第三,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众所周知,未来社会高度发展,瞬息万变,这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值得指出的是,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面向未来,数学教育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第四,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能。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国内一些较为成功的教学改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及“青浦数学教改实验”等,无不得益于课堂阅读教学环节。

    3.数学阅读进入课堂

    鉴于数学阅读上述重要教育意义及其有别于其它阅读的特殊性,笔者呼吁数学教育界应将数学阅读教学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绝不能盲目照搬语文阅读模式来指导数学阅读教学,应尽快加强数学阅读的心理机制、数学阅读的有效策略及数学课堂上如何更好地运用阅读学习方式的研究,同时将数学阅读请进课堂,为此:

    1.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

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班幼儿; 图书角; 立体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10-002

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小小的温馨角落,放上几本书,摆上几个软软的靠垫,老师希望通过培养幼儿安静阅读的习惯,来为幼儿做前阅读准备。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耐心很有限。难道发展语言的形式就只能停留在平面的图书上吗?图书角游戏的形式不能多元化一些吗?这很值得教师去研究和探索,通过创新,把图书角设置成一个让幼儿喜欢的区域游戏。

一、中班图书角现状的学情调查

本学期我对本年级组六个班级的图书角创设情况进行了学情调查。结果显示,每个班图书角创设的游戏均为绘本阅读,提供的相应材料大多为各类绘本和坐垫,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人数都只为几人,幼儿游戏持续的时间只有5、6分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一般。

二、调查小结

通过对本年级组班级图书角的学情调查,发现了图书角活动的一些共有现象。现将发现的问题小结如下:

1.图书角的游戏形式单一

每个班级只有绘本阅读这一种游戏形式,图书角的位置通常被安排在活动室的一个小角落。游戏形式只有幼儿独立阅读,游戏形式比较平面化,书面化。

2.材料提供的种类单一

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图书为主,幼儿只有单纯阅读,没有任何其他阅读辅助材料。

3.幼儿主动参与的人数少并且是相对固定的人

一般以性格内向的幼儿居多,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每次都是固定的那几个孩子去看迷宫书,不看其他书,说明他们只对某一类图书感兴趣。

4.幼儿游戏持续时间较短

在阅读绘本中,幼儿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安静状态,平均时间为5分钟。常见的现象是幼儿会飞快的把书翻一遍,就失去耐心。要么不停地换书看,要么在图书角拿着书走来走去,要么被其他游戏中的幼儿所吸引,和其他幼儿打闹。

5.幼儿的兴趣不高,参与率低

根据老师的反馈,一般主动参与的人不多,在选择游戏时大部分幼儿的第一选择大多是角色游戏,在别的区域游戏都满员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图书角。

三、原因分析

1.教师在预设图书角时有局限性

教师把图书角的活动形式只局限在阅读这一种游戏上,这大概是大部分教师创设图书角时的习惯性思维。

2.材料提供过于单一,幼儿阅读没有目标性

每天重复一成不变的看书,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目标或者要求,幼儿游戏的兴趣当然会随着时间而减少。

3.图书角的设置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规则过于成人化

反思我们过去预设图书角游戏目标时,总是把能安静的看书放在第一位,这一要求和成人在图书室里的要求一致,毫无趣味性和活动性而言。

4.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自主阅读不能持续较长时间

我们在图书角常常要求幼儿能够耐心的阅读,这一要求并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四、创建立体化图书角的尝试

从发现问题开始,本人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图书角创设的更有趣味性、活动性,让幼儿愿意主动参与,变平面化为立体化,变书面化为情景化,变静态游戏为动态的操作性游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现总结如下:

1.有目标性的阅读

提供材料:书签(自制笑脸书签和问号书签,笑脸书签代表我喜欢的画面,问号书签代表我看不懂的画面)。

阅读前教会幼儿书签的使用方法,幼儿非常喜欢使用这种漂亮的书签,当幼儿有喜欢或者看不懂的画面时,教师引导幼儿首先和同伴交流,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再和老师交流。有了漂亮的辅助材料,带着问题去阅读,增加了活动的幼幼互动、师幼互动,使阅读不再盲目。幼儿主动阅读的兴趣得到很大的提高,阅读时更加仔细,注意力持续时间由5分钟延长为10分钟,还增强了幼儿看图理解的能力。

2.有操作材料的讲述和创编

提供材料:(1)两个故事盒(一个白天背景图,一个夜晚背景图,若干能立起来的小动物和人物的图片)。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背景和人物,用立体图片将自己熟悉的故事讲述给同伴或自己听。教师也鼓励幼儿创编一个小故事来讲述。有了立体的操作材料,一切情节和场景都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这些材料让幼儿非常喜欢摆弄,激发了他们创编和讲述的兴趣,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故事挂图和相关人物小图片(幼儿熟悉的故事)。

一节语言活动课下来,我们往往会有配套的挂图教具。教师不要急于将它们收起来,因为幼儿都非常喜欢摸一摸老师用过的东西,不妨把教具放在图书角,让孩子也来做一回小老师。在我们的实践中,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的选择在图书角讲述刚才老师讲过的故事,体验一把当老师的感觉,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巩固了学习内容。

3.有合作性的情景表演

提供的材料:与故事相配套的头饰。

对于一些对话性比较强又比较适合表演的小故事,教师提供相关的头饰,由能力较强的幼儿来组织。在实践中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很多性格内向的孩子也开始愿意参加表演。这种方式既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4.以照片的形式提示游戏规则

提供的材料:将幼儿活动的照片张贴在游戏区角作为规则提示。

规则的建立不能仅仅靠每次游戏前老师的口头要求,幼儿游戏时往往会忘记具体的规则,老师时不时的去直接干预幼儿的活动,会影响活动效果。不妨将每一种游戏的规则,以幼儿为主角,用照片的形式呈现出来,使人一目了然,形象易懂。并且幼儿每次活动时都能看见,随时起到提示作用。

五、实践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