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学和金融工程的区别

金融学和金融工程的区别

金融学和金融工程的区别

金融学和金融工程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业;产业集聚;经济发展;经济货币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11-0022-04

一、引言

产业集聚(Industrial Cluster)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指由一定数量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中,以实现集聚效益的一种现象。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表现,可以分为同一类型和不同类型两种产业的集聚。金融业的集聚是产业集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金融集聚既可以定义为一个过程,也可以定义为一个状态或结果。前者指通过金融资源与地域条件协调、配置、组合的时空动态变化,金融产业成长、发展,进而在一定地域空间生成金融地域密集系统的变化过程。也可以看作是金融运动的地域选择和落实、金融效率的空间调整和提高的过程。后者则指经过上述过程,达到一定规模和密集程度的金融产品、工具、机构、制度、法规、政策文化在一定地域空间有机组合的现象和状态。[1]

金融集聚的内涵丰富而深刻,即包括金融资源、金融系统在结构、功能、规模、等级上的时空有序演变进程,又涵盖了金融资源与地域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及其它产业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关于金融业集聚,学术界已有一些研究,这些研究集中于金融中心的形成、金融业集聚的性质、成因等方面,在研究方法方面,集中于定性研究和规范研究。本文将通过一些量度方法对金融业的空间聚集程度进行测定,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收集整理较长时期的时间序列数据,根据计算结果对我国金融业集聚的发展变化做出评估和比较。

二、金融业集聚水平的测度方法

自Marshall提出产业集聚,即空间外部性概念以来,经济学者和经济地理学者对产业集聚不断进行深入探索,从不同视角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研究。其中关于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学者们提出了若干指标,每个指标都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产业集聚的程度,本文在测度我国金融业的集聚程度时主要使用以下指标。

1.空间基尼系数(Space Gini coefficient)

Lorenz在研究居民收入分配时创立了揭示社会分配平均程度的洛伦兹曲线。Gini依据洛伦兹曲线提出计算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统计指标:基尼系数。Krugman(1991)运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测定行业在区域间分配均衡程度时提出空间基尼系数。[2]即比较某个地区某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占该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以及该地区全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情况。其公式为:

其中,G为基尼系数, 是i地区某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该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本文用i地区金融资源占全国金融资源的比重),xi是该地区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本文用该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该方法的价值在于简便直观(可以很方便地把基尼系数转化成非常直观的图形),系数越高(最大值为1),表明集聚值越大,即产业在地理上愈加集中。

2.行业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n of industry)

在各种测度产业集聚水平的方法中,行业集中度是最简单、最常用的计算指标,是衡量某一市场竞争程度的重要标志。行业集中度是指某一产业规模最大的n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如生产额、销售额、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CRn代表X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位企业(地区)的市场集中度,Xi代表X产业中第i位企业(地区)的金融资源数等,N代表X产业的全部企业数。行业集中度能够形象地反映产业市场集中水平,测定产业内主要企业在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程度。CRn对前几家市场占有率大的企业(地区)份额变化反应灵敏,测算方法简便易行。

3.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 index,HI指数) [3]

赫芬达尔指数是指产业中所有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其计算公式为:

这里,HI指数作为衡量金融业业集聚程度的重要指标,定义为各地区金融资源占全国金融资源百分比的平方和,si代表第i个地区金融资源占全国的百分比。HI指数实质是赋予每个地区的份额si的一个权重,通常对金融资源多的地区给予的权重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使用两个指标反映各地区金融业的发展情况,一个是各地区生产总值中金融业(含保险)产值指标,一个是各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三、我国金融业集聚水平的统计分析

1.基于金融业产值的分析

首先分析各地区生产总值中,金融业产值的集聚水平。限于数据的可得性,分析的时期为1997-2005年。

表1给出了相关的计算结果。图1绘出了1997年和2005年我国金融业产值的集中度曲线。可以看出,1997年以来,我国金融业产值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特别是前四个地区金融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所显示的集聚趋势更明显,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等地是我国金融业发达的地区。

2.基于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的分析

各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是各地区金融资源的最主要测度指标,因此分析各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的集聚情况,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我国金融业的集聚水平。

本文分别计算了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相对于各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口的空间基尼系数、HI指数和集中度指数CR4,并绘出了它们在1978-2005年的变化趋势,如图2、图3和图4。总体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的集聚趋势是先下降,到1990年前后达到最低,以后随着市场配置金融资源改革的发展,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的集聚水平开始提高,在地区上,金融资源向沿海地区集聚,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大量流出,金融资源空间集聚的黑洞效应明显,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投入到中西部的大量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回流到东部地区。也就是说,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经济部门对资金的需求强烈,资金的边际生产力高,区域规模收益递增的程度很强,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政府通过什么途径从东部地区转移资金到中西部地区,结果这些被转移的资金都会回流到东部地区。郑长德等(2006)研究了我国各省级行政区资本的流动情况,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都是资本的净流出区。[4]

根据上面的分析,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集聚水平的基本判断是,金融业的集聚水平总体上在提高,金融资源在地理上的配置是在不断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

四、我国金融业集聚与经济发展、工业化的关系

金融集聚作为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的伴随物,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的形成而发展。格利和爱德华・肖曾指出:“如果离开实际经济发展的来龙去脉,金融发展难以理解。”[5]经济发展与金融产业成长总是相互伴生的,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将为金融发展提供必需的资金需求市场。根据需求反映金融体系理论,金融体系的发展是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自动反应,取决于实际经济部门的货币化程度。

金融集聚和产业集聚的关系,实际上是宏观领域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关系在中观区域层面上的反映。一方面,产业集聚为金融产业成长提供了承载空间。另一方面,金融产业成长是产业集聚的动力性条件和重要力量,是推动产业集聚的启动器和神经中枢。从供给角度看,金融集聚是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的,政府的区域金融发展政策是形成区域金融集聚的重要因素。

本文着重讨论金融集聚和经济发展及工业化水平的关系,分析了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的HI指数和人均GDP及工业占GDP的比重(代表工业化)间的关系,同时还考虑了我国经济的货币化程度(M2/GNP)对金融业集聚的影响。这些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如表2所示。因此,金融集聚指数和人均GDP及经济货币化指数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和工业化指数间存在弱正相关关系。执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人均GDP、工业产值比重和经济货币化指数都是金融集聚指数HI的格兰杰原因(表3)。

分别对金融集聚指数和人均GDP、工业比重、经济货币化指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货币化程度是解释金融集聚的主要因素,而工业化指标对金融集聚的解释很有限。

综合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金融集聚主要是经济发展和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形成的。

五、结论和评论

本文研究了我国金融业产值和金融机构存贷款的空间集聚,得出以下结论:

(1)1997年以来,我国金融业产值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等地是我国金融业发达的地区。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的集聚趋势是先下降,到1990年前后达到最低,以后随着市场配置金融资源改革的发展,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的集聚水平开始提高,在地区上,金融资源向沿海地区集聚,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大量流出。

(3)金融资源向沿海地区的集聚,有其客观必然性,因为金融集聚作为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的伴随物,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的形成而发展。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一个发达的经济从需求方驱动金融资源的集聚;另一方面,从供给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的宏观区域政策是形成区域金融集聚的重要因素。

金融资源向沿海地区的集聚,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产生了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间循环累积效果,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由于金融资源的流出,制约了经济发展,这样金融资源在空间上的集聚加大了东西部地区间的发展差距。[6]因此,加大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实现金融资源的均衡配置,对于缩小目前日益扩大的地区差距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解宇,杨再斌.金融集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 保罗・克鲁格曼.地理与贸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英]玛丽亚・莫斯坎瑞斯.企业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郑长德等.中国区际资本流动分析――基于F-H模型的分析[R].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与金融稳定学术研讨会,2006.

[5] 格利和爱德华・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金融学和金融工程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248-03

一、独立学院与传统本科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区别

(一)独立学院与传统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区别

以山西某传统本科大学金融学专业与独立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金融学专业为例,分析独立学院与传统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区别。通过对两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可以看出独立学院与传统本科院校在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上的诸多区别。

1.专业设置的方向不同。山西某传统本科大学和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都设置了金融学专业,但商务学院在此基础上重点突出的是金融理财师方向。设置金融理财师方向不仅避免了独立院校专业与传统院校强势专业竞争(金融学专业是山西某传统本科大学传统且具有很强实力的特色专业),而且更好地满足了中国金融市场中金融理财新兴行业对人才的渴求。

2.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不同。通过教学计划内容可以看出,山西某传统本科大学金融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通识课程组群”、“学科共同课程组群”、“科研训练与素质拓展组群”、“专业综合训练组群”分别与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金融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环节”意义对应一致。为了便于比较,本文以后者名称为准。

由于两所院校计算学分的方法一致,简单起见,本文以各课程类别学分多少及占总学分比重进行对比,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分别在两校金融专业中占20、6个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1.6%、3.3%,前者高出8.3个百分点;而第二课堂学分分别为20、8,所占比重分别为11.6%与4.5%,前者高出7.1个百分点。

(二)独立学院与职业技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区别

以山西某职业学校金融学专业为例比较独立学院与职业学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通过两校人才培养方案可看出区别如下:

1.人才培养定位不同。 职业技术学院着力于培养“技师”型的实用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的特点就是以某一职业岗位要求为培养出发点,要求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重点是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能够胜任社会经济建设各类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与职业技术学院不同,独立学院属于本科层次的教育,金融学专业培养的人才既能胜任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金融理财业务工作,又能具备个人自主从事金融理财服务职业的基础与技能,实现就业与创业多元化。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一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二次研发,因此属于相对高端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要求不同。职业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很强的从事金融业务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高的情商等可以看出职业院校金融学专业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重点,培养过程注重学生的业务技巧及熟练能力。而独立学院培养的金融人才要求不仅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理论和技能,还要熟悉中国进行金融理财服务的相关市场运行规则,了解国内外金融理财市场的发展动态既掌握金融理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证券、期货、外汇、房地产、黄金、保险等市场的交易流程和分析方法,又具备熟练运用多种投资理财工具进行金融投资、理财实务操作的分析、决策的能力。总之,职业院校与独立学院在培养中都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在培养层次上独立学院高出一筹。

3.课程设置不同。由于独立学院属于本科层次教育,而职业院校属于专科层次教育,二者在课程设置上也有诸多不同。第一,所开设课程数量不同。职业院校开设课程共34门,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开设48门课程,除过职业院校开设的金融类、经济类理论课程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课程之外,独立学院开设了培养学生管理、决策、分析、创新能力的专业课程,如投资规划、税收筹划、计量经济学、金融监管等课程。为培养一流的业务人员,职业院校金融专业也开设了凸显自身培养目标与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如点钞技术、汉字录入及翻打传票技术等操作业务类课程。第二,课程类别及各类别比例不同。职业院校金融专业课程类别有:公共课、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和职业能力拓展三个类别;独立学院课程类别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第二课堂等6种。其各类别在总课时所占比例也不同,见表2、表3。

金融学和金融工程的区别范文第3篇

一是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大对强农惠农的支持力度。系统总结时期农村金融服务实践经验,管好用好差别准备金率、支农再贷款、差别利率等政策工具,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进一步完善落实区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

二是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创新信贷模式,扩大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继续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继续做好林权发展与林业制度改革金融服务工作。积极探索涉农金融创新工作的监测评估机制,巩固创新成果,确保创新工作务求实效。

三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督促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在市场化原则下增加涉农贷款。鼓励涉农企业发放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产品,拓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多元化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农村电网、危房改造和环境整治以及农村公路、沼气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四是坚持不懈抓好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相关工作。加强与组织、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扶贫、团组织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发挥政策合力,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工作协调机制。把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资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纳入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政策体系。根据大学生“村官”创业特点和实际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方式,优化贷款额度、期限、利率、还款方式,解决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贷款抵押担保难题。继续做好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情况的监测统计与调研,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二、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督促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银发〔〕170号),积极改进和完善绿色信贷管理制度。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机制,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把握信贷投向、加强风险监测和风险识别,进一步加大对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方面的信贷支持。

二是加强低碳金融研究,积极探索开发低碳金融创新产品,促进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围绕建设“两型社会”进程,前瞻性加强对国内低碳金融创新产品、市场交易工具、发展碳交易市场等低碳金融业务的专题研究。

三、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积极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一是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指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全面落实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文化产业、服务外包、旅游业、家庭服务业等行业发展的政策要求,以完善创新担保方式为突破口,探索适合产业自身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扎实推动金融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加强与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行业自律协会以及企业的沟通协作,积极推动信用增级、融资担保等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增加信贷资金的有效切入点。

二是进一步做好对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金融支持工作。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引导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辖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梯度转移,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

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

一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银发〔〕103号)等相关政策措施。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推动无形资产质押、供应链融资等创新产品。指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优质中小企业的发掘,提供专业金融顾问服务,提高优质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短期融资券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融资。

二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金融部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为中心,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因地制宜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覆盖面,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信用社区建设”的长效联动机制。积极推动商业性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加强金融机构与各级助学贷款管理中心沟通和信息共享,加大学生诚信教育力度,增强贷款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助学贷款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完善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和支持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主要留在当地使用,增加扶贫贴息贷款规模和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承担康复扶贫贷款发放工作,推动残疾人扶贫开发政策与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有效衔接。督促落实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执行优惠利率等民族特殊优惠政策,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调查研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少数民族的信贷支持。

五、推动房地产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持续跟踪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情况,发现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观偏差,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督促金融机构纠正。对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客观困难,要认真分析梳理,及时向中心支行反映。结合房地产市场变化,积极探索政策评估机制,客观分析政策效应,研究提出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具体建议。

二是积极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建立保障性住房季度专项调查统计制度(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剖析典型项目案例,总结典型经验,分析制约信贷服务的客观困难,及时向中心支行反映。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公共租赁住房贷款业务,密切关注项目和贷款情况,及时总结经验。

六、统筹协调,做好对区域发展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

总结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金融整体发展情况以及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情况,研究建立金融支持区域发展经济金融指标体系,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总结评估。认真分析加快区域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密切结合地方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研究制定金融支持区域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国家关于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研究制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支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意见,督促金融机构落实《关于金融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意见》有关措施要求,促进区域加快发展。

金融学和金融工程的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区域;非均衡性;影响因素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在我国各个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差别,使得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出现非均衡性,农村区域金融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不管在区域金融发展的效率上还是结构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因此,在各个地域之间,区域内部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一因素使得农村经济发展严重失调,同时也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对农村金融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

一、农村金融区域发展非均衡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当前,农村金融区域发展非均衡性影响因素主要有发展制度上的弊端、发展环境方面的弊端以及扶持力度方面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对其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制度上存在弊端

在我国农村金融区域的发展制度具有非常浓重的政府色彩,各农村金融区域在各地政府的统一强制安排下正在进行金融改革。这是一种垄断性的做法,对地区在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上的差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造成各地区金融发展出现一定程度的非平衡性。这种由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是由政府执导的,脱离了以微观经济主体金融需求为基本点的原则,是一种为政府利益而制定的金融制度,

(二)农村金融区域发展环境的影响

虽然当前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农村金融区域发展的整体环境来看,还是存在很多弊端。一方面,是因为西部农村地区没有完善自身的农村信用体系,贫困地区人们的诚信意识也较为薄弱,再加上信息的获取成本较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也较为落后,导致了农村区域金融发展环境得不到完善和进化;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中西部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能力较低,且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比较单乏,落后的金融服务体系并不能较好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时间一久,这样的发展环境会对农村金融区域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区域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从我国区域整体结构来看,也可以看到地域差异也是较大的,可以看到东部沿海的金融区域发展环境相较于西部地区占据明显优势。

(三)政府扶持力度方面的影响

在农村区域发展过程中,政府行为对其差异性的形成有着关键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央政府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中。在对各个区域的扶持过程中,因为东部地区有较为明显的经济优势,所以扶持作用较为明显。政府也在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实施相应的扶持,但是扶持力度较弱,这是中西部农村金融区域至今仍然还较为落后的主要原因,使得农村金融区域差异化不断加大。

二、平衡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金融机构

我国普遍存在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状况,为了能使区域和内部的发展差异尽量缩小,政府应该将自身的作用和优势全面发挥出来,对各地区金融性机构进行相应的扶持,特别是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更应该加大扶持力度。为了能带动贫困地区的发展,应该进行金融中心的培养,并提升其引导性作用,然后以金融中心作为基础,向四周进行引导性辐射,实现完善金融机构的目标。

(二)实施差别化调控政策

因为有地域以及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所以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异。我国东部地区的资源条件较为丰富,发展水平也远远超过中部和西部地区。而且国家对各个差异化区域实施了统一金融政策,造成一些地区的发展条件受到限制,这并不利于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据于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先对各地区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充分考虑,再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能满足各地方区域发展需求的经济金融政策,使政府的市场经济调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金融调控的弹性化,最大限度缩小金融发展差异。

(三)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

造成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市场化程度差异。所以,应该加快中西部市场化建设,通过对中西部资源优势的利用进行市场开拓,以此来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市场观念意识。另外,为了使整个市场经济的竞争力得到加强,应该实现股权结构的多样化,并鼓励中部和西部地区进行个人私有制经济、基金经济等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培育多元化竞争主体。同时,为了能使各群体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应该对市场机制进行完善,加强农村信用社改革,坚持合作金融思想观,使农村信用社对金融发展的正面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总结

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村金融区域发展非均衡性的出现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各地区政府应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对各个区域进行相应金融体系的构建,实施差别化的区域金融政策,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机构,使周边贫困地区的金融发展得到带动,以此来促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发展。这样一来,就能使农村金融区域发展非均衡性得到减小,并促使农村金融区域而得到协调发展,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郭栋 张雨佳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梁富华,陈业海.农村金融区域发展非均衡性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4.

[2]谢玉梅,徐玮.农村金融发展对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实证研究——基于2006-2011年的经验数据[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3]胡敏,刘益民,刘绍均等.当前农村金融支农能力弱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亟待关注[J].武汉金融,2016.

金融学和金融工程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发展, 融资, 差异化, 区域经济增长

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特别是金融发展中融资对差异化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对推动我国地区金融事业和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连云区融资小组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分析了融资造成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化的原因,以及融资对差异化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对于不同的区域融资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探析金融发展中融资对差异化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连云区融资小组工作对本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笔者作为连云区融资小组成员,个人年均融资额达4000万元。2012年第一季度,连云区累计筹措资金6.9亿元,完成年度融资目标的34.5%。其中,新增银行贷款3.3亿元,拆借资金2.5亿元,土地出让金及城市配套费分别征收到账1.04亿元、693万元。财政收入方面,一季度实现财政总收入7.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7亿元,分别增长66.6%和63%,完成市考核目标的32.9%和34.7%,实现开门红。融资平台建设方面,海发集团资产总额达到82亿元,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承载能力有效增强。为了继续推动融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连云区融资小组做了以下工作:

1.快速分解任务,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为贯彻落实全区目标管理总结表彰暨作风建设大会等有关会议精神,全面分析今年财税、土地政策和融资形势,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及时成立企业债券发行、金融机构筹资、土地出让金征收、市政配套费收缴及安置房销售5个专业融资小组,将全年财税收入目标和“双十”融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街、部门和个人,明确考核奖惩办法,确保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压力传递到位。

2.紧盯审批进度,稳步推进债券发行。海发集团10亿元企业债券去年9月份报送至国家发改委,12月份正式开始核准,目前已启动材料审查与发行会审程序。资金组坚持每日一反馈,每周一汇报,同时市、区有关领导多次专程赴国家发改委进行协调攻关,确保审批各环节稳步推进。目前债券已经通过发债项目、资料及券商审查,正在根据国家发改委反馈意见补充有关资料,进展顺利。

3.强抓融资到账,保障春节资金需求。为保障春节这一关键时间节点的资金需求,重点抓好资金到账。金融机构借款方面,创新融资方式,通过苏州信托公司在连云港市首次取得信托贷款7550万元;加快完善大项目放款手续,取得项目贷款1.3亿元;继续拓宽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合作,取得流动资金借款1.25亿元。同时,以海发集团为载体,灵活运用有关金融土地政策,拆借资金2.5亿元。土地出让金和城市配套费征收方面,坚持强化征收力度和创新征收方式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征收工作效率和欠款清缴率,实际到账土地出让金1.04亿元。由于组织得力、及早安排、多方落实,切实保障了节前资金的支付需求,实现了虎年春节的平稳过渡。

4.切实加强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方面,认真做好海发集团及其子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切实加强公司与各工程施工单位往来款项的核算,加强对各指挥部经费拨付、使用的服务管理。另一方面,全面做好工程预算、决算和施工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有效控制政府投资工程造价。一季度,累计完成单项工程预算编审项目5个,编审金额2814.8万元;完成预算、合同及决算审计项目29个,报审金额合计5587.2万元,核减393.3万元,核减率7%。

二、市政设施配套费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为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资金筹措力度,加快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省关于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以下简称市政配套费)征收管理规定,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符合条件的必须依照本办法交纳市政配套费。

1.征收范围及标准。一般新建项目按建筑面积90元/平方米征收市政配套费;一般改建和扩建项目按新增建筑面积90元/平方米征收市政配套费。构筑物按占地面积90元/平方米征收市政配套费。(1)下列建设项目按建筑面积45元/平方米征收市政配套费:①幼儿园、改制学校、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院校等教学用房;②社会福利事业项目;③地方财政预算资金部分拨款的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事业项目。(2)下列建设项目免征市政配套费:①市政公用基础设施;②部队营房及军用设施;③工业生产性项目;④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教学用房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⑤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

2.市政配套费的管理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征收市政配套费实行公示制度,征收具体建设项目市政配套费时应在收费场所公示项目情况、政策依据、收费标准、征收数额及交费期限等内容。征收市政配套费须使用财政专用票据。征收的市政配套费全额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收支计划,纳入当年部门预算;市财政部门根据市政府核准的收支计划及时办理入库和拨付手续。市政配套费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部门给市政配套费征收部门按照征收总额3%的比例安排业务经费,专项用于市政配套费的征收、管理、监察等业务工作。

通过市政配套费的征收及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大了城市建设资金筹措力度,加快了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因而,连云区市政设施配套费在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