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想教育的重要性

理想教育的重要性

理想教育的重要性

理想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心理教育是心理老师有目的地培养教育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调节机能,深入地开发心理潜能,切实提高心理素质的一种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使大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陶冶道德情操。上述二者都属于精神领域的工作,都是通过对心理或思想的解构与重塑促进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二者有着很多的共同性,在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将二者很好地融合了起来,并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结合,可以使我们能充分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等关于人的需要、动机、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理论观察人的心理,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在心理层面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科学性。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首先要弄清大学生在想什么,在干什么,要弄清大学生最真实的思想、情绪和要求,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必需条件。否则,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什么针对性,无法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深入大学生的灵魂,效果也不会很好。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能够充分成功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学关于大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这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

第二,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合,将有利于为心理教育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方向性支持。我们知道,心理教育主要是提高心理素质、发挥心理潜能,同时维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解决大学生在思想领域、政治领域和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使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实际上相辅相成,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常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净化心灵并提高心理健康素养。而良好的心理教育和引导,可以在心理和灵魂深处打造人的精神,提升人的思想水平。在这一关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细致的渗透,将为心理教育提供导向性的路径,从而为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提供平台。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融合教育之路径

实际上,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各有优缺点,同时也可以互补,给予受教育者即当代大学生以全面的帮助和指导,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探索两者融合教育的路径。

首先,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内容,并进行科学的引导与教育。根据、教育部及有关规定要求,要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把教学理论与大学生非常需要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及面临的心理困境很好地结合起来分析,用大量生动的社会实例来介入到两者的融合教育中,使思想道德修养课更能贴近大学生的心理实际。

第二,将心理健康教育适度地渗透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在我国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实际中,一些看上去是思想意识甚至是道德品质的问题,但实际上其它是由心理障碍引起的。如果教育工作者不找到问题的根源,而盲目地教学,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用坚定的马克想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教授学生,教育他们关心国家大事,提高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洞察力,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同时,还要在教材、教学方式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加强对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让大学生来接受系统的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知识与技术方面的专业的培训。在高校的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要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启发和引导,要让大学生的心灵受到净化和引导,打造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创造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的心理条件。

第三,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度地开展有益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课堂、校外课堂。大学要鼓励和支持成立心理教育方面的社团组织,要与医院等机构合作,成为心理咨询小组,请校外心理专家到校授课,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重要性的教育,提高他们对心理教育认识和感受的重要性的认识和体会,加深对心理知识的理解,切实地解决一些在生活学习中产生的心理困惑,达到自助助人的目的。

第四,要打造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者队伍。目前的现实是,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滞后,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专业人员不多,在许多高校,往往是找一些政工来教育大学生,但这些政工实际上对心理专业教育知识一知半解,这对大学生实际上是一种误导,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深入、不具体、不灵活,难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心理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培养,要经常性地举办面对系部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处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培训,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真正提高他们的心理教育能力。同时,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心理教育工作者经常性地走在一起,相互交流情况,互相弥补不足,通过集体备课、相互观摩,开展心理咨询案例分析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

第五,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事实已经证明,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咨询或心理教育的方式一定要多样、多元化、兴趣化。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和组织可以通过个别性咨询、团体性辅导、心理训练、电话咨询、网络咨询、面对面式咨询以及课堂式专业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要知道,在高校,心理咨询和教育与医院的心理咨询是有区别的。一般情况下,医院的心理咨询测重于有心理疾病的人,而作为高校,他所面对的大多数是健康的人群,更要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更注重于教育,在预防,即解决大学生在成长中发展中不同阶级产生的或面临的各种冲突,促进其心理矛盾得到解决,帮助大学生改造自身人格以及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帮助大学生塑造和发展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健康人格模式,以促使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更有效地实现人生价值,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和素质。

第六,在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手段上要实现有机结合。做为研究人特别是研究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及思想活动规律的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方法上和途径上有很多相通或共同之处,可以相互借鉴互相利用。比如,要改进过去心理咨询坐等大学生上门的传统做法,要主动地、公开地、广泛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引导。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可以采用公开阳光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以及利用大学校内的广播、电视、报刊、校报、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多种类、多途径地正面宣传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他们的情商。与此同时,要很好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法等哲学方式,对心理教育和咨询进行实际性的指导和把握。此外,在新时期,特别是新技术特别发达的时代,心理咨询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充分通过网络来进行教育。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甚至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出现了诸如“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等不良现象,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很多不利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通过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与大学生进行网上交流、网上倾听、网上教育,真正地倾听大学生的心声和诉求,对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以及情感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合理地疏导,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释疑解惑。可以在网络上与大学生共同探讨人生的理想信念、处世态度和做人道理,通过互相切磋,思想交流,使得大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觉悟。在我国很多高校,都通过网络论坛、QQ、博客、微博等形式,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与心理教育,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和支持。

理想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权教育

随着时代的迅速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人权教育理念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已成为新形势下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融入人权教育理念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提升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到推进人权教育的重要性,并找出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和路径,使人权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融入人权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尊重和保护人权并充分尊重人权已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只要公民都能够明确自身的权利,形成良好的权利保障意识,尊重他人享有的基本权利,主动履行自己的义务,就能更好的推进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由此可见,将人权教育理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使其在正确的意识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权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主体作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对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将教育活动与学生的思想行为密切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个人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促进他们自身修养的形成,并在积极面对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二、推进高校人权教育的策略

1.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

人权教育理念中,马克思主义是重要的指导思想,因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高校人权教育,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明确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并正确认识到我国具体国情和所处优势,为我国的人权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改革人权教育方法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形势,这也决定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人权教育的时候应对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教育内容等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得以提高。首先,在教育中,必须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育,更注重教育的互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共同分析和研究,并共同解决问题,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互动的交流机制,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其次,要注重教育的感染性,通过将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的一些活动结合起来的方式,将教育过程情感化和情景化,使学生主动实现学习目的,最终使学生无形中形成一种良好品德和修养。再次,在推进人权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以情动人,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性得到激发,智慧得到启迪,最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创新人权教育手段

高校教育具有开放性的功能,因此,在对人权教育理念和体系进行完善的时候,要使人权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使高校人权教育效果在与社会的交流和沟通中得到有效验证。比如,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中去,与社会各类人权机构合作,让学生利用假期到社会人权机构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丰富思想,磨砺品质,了解国情,最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拓展人权教育领域

目前,人权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育领域过窄,教育内容单调,所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力量也就会显得比较薄弱。大学生在知识、情感、意识和行为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水准,单调的教育内容不能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将人权教育理念、实践、法律密切结合起来,有机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使人权教育涉及人权理论、人权法律、人权实践和人权比较等领域。

三、结语

总之,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融入人权教育理念,推进人权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还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符合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时展的需求,因此,要找出科学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人权教育的实施策略和路径,使人权教育理念的价值在高校教育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理想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不仅是中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启迪和培养逻辑思维,无疑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那么,数学知识的核心和最高境界又是什么呢?数学家们和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一致认为:数学知识的核心是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数学学习者来说,离开数学课堂之后,如果不进行温习和回顾,具体的数学知识也许会忘记,但数学中的思想方法却是刻骨铭心的,数学的理性精神是可以相伴一生的。

数学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用清代文人郑板桥的一联诗句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即“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求简、求新和求异,是数学创新能力培养中永远追求的目标。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实质和核心是挖掘和优化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开拓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只有通过创造性的认知过程才能形成创造性的认知结果。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克服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做法,是创造性认知过程的体现;而丰富多彩的方法、简洁优美的结论和全新原创的思维产物,则是创造性认知结果的体现。

数学教学的实践和研究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既需要数学知识的丰厚积累,也需要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串联,更需要在创新意识驱动下进行知识体系架构和思维网络的布局。而数学创新能力的提高又会促使数学思想方法向更高一级迈进,它对进一步掌握数学的真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学生的数学知识扎实,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到位,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就会更加完美,发现和创造的欲望也就越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一、从哲学的观点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孤立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创新能力,就是一对相互联系的事物,如果把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创新能力割裂开来,数学思想方法就失去了生命力,而数学创新能力也就成为空中楼阁。事实上,世界上的任何创造性成果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方法指引下所取得的,数学发展的过程,既符合上述哲学规律,也佐证了自然科学进步的发展轨迹。缺少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引领和指导,数学创造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数学创造的动机和欲望,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它只能停滞不前,更不可能跃进到更高一级水平上。所以,从哲学的观点看,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创新能力是一对相互联系的事物,它们二者之间,在形式上相互联系,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在进程上互为阶梯,在效果上协同发展。

二、从心理学的观点看

现代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人的本能,它是由人的大脑运作完成的。根据大脑的生理机能和结构分工,额叶承担着人的思维活动中创造性的任务。人在10岁左右,额叶开始发育并逐步成熟,到了25岁以后,额叶的成长速度也会逐渐变慢,但并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停滞,到80岁左右还在发展,这在许多发明家、科学家的身上已经得到了证实。事实上,青少年时期是学生个体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在中学阶段,人的脑细胞最为活跃,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佳、创造性思维最为发达的时期。从创造能力的构成和发展来看,创造就是求新和求异,它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创造力做基础。年幼时,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做支撑,创造无从谈起;年老时,人的身体机能衰退,会使创造欲望减退,创造力也就减退了。所以,中学时期是精力最为旺盛、创造力最强的时期。科学研究还表明:除极少数天才之外,人们的创造能力没有显著差异,只是知识积累的程度不同,才出现了一些不同。由此可知,对于中学数学教学而言,如果数学思想方法积淀不深,数学创造力就失去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数学知识的积累会加深数学思想方法的积淀,而随着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所以,数学思想方法的积淀是数学创新能力的催化剂。

三、从美学的观点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意识越强,发现和辩证隐蔽的和谐关系的直觉也就越强。”数学家庞加莱(H.Poincara)也曾说过,对于一个数学学习者而言,如果能够感受和发现数学中的和谐、整齐、对称、秩序以及神秘的美,也就具备了数学发现和数学创造的基础。事实上,数学之美丰富多彩,如数学理论寓简单、统一、严谨、逻辑和理性于一体;数学的结构系统协调而对称,严丝合缝,无懈可击;数学模型和数学命题以其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适性,为人们所称道;而数学中的方法和结论又以其独特和奇异特性,占据了数学美的领域中最重要的地位。作为数学理性美的灵魂和化身,数学思想方法虽然以“冰冷”的方式呈现着它或隐或现的美感因素,但它无与伦比的美育价值,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既能使数学发现的无穷魅力得以充分体现,又能使数学创造的理性精神得以大力弘扬;它激发着无数数学学习者的兴趣,使他们在对数学问题的“火热”思考中迸发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及时发现和适度挖掘蕴藏于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中的精美和妙趣,既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兴奋剂,也是促进数学发现和数学创造的引力场和动力源。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引导,使学生在“数学美”的熏陶下获得美的启迪,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更能激活发现、创造的欲望和动机,从而推动数学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从“三论”的观点看

“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中的有序原理告诉我们: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并相互转化,并经常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一个处于相对低级状态的系统,如果在外界信息作用下,转化为相对高级的状态,就可以称之为有序系统,否则就是一个无序系统。任何系统只有摒弃封闭和孤立,在包容和开放的状态之下,充分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才可能有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就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开放而有序的系统,基于创新意识和思想方法的相互作用,这个系统始终在动态平衡中不断地处于从无序到有序的状态。这就是说当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达到一定的程度,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后,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升华,跨越到更高一级的水平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就会表现出来。所以,数学思想方法的不断积累和深化,激发了创新意识,树立了创新精神,增强了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提高了,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需要和认识需求也会相应增强,由此必然促进数学知识的更新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化。

五、从数学学科本身看

如果从文化教育层面看,探索创新无疑是数学的本质之一。对此,国内外不少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曾从不同角度进行过精辟的论述。日本的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在其所著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一书中曾这样说道:“数学的精神、思想是创造数学著作,发现新的东西,使数学得以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源。”[1] 齐民友先生在1991年出版的专著《数学与文化》一书中曾经这样概括: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他紧接着更为明确地说,在人类文明进步的探索过程中,“数学把理性思维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它提供了一种思维合理性的标准,给人类的思想解放打开了道路”。[2] 而张楚廷先生也对数学的创造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于1991年发表的《数学与创造》一书中说:“数学有一部传奇史,它最重要的特色是充满了诱人的创造活动。”[3] 综观数学发展的历史,每一次进步,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刘徽作《九章算术》,正本开新,阐幽发微, 欧几里得(Euclid)著《几何原本》,创设了完美的公理体系,这都是数学创新的原始例证;再如数系的逐步扩充,利用字母代数,以及方程的发明使用,数与形的结合联姻等等,它们无不凝结着古今数学家的心血和智慧。那些奇妙而严谨的数学公式和数学结论,映射到我们的数学课本中,形成了知识网络和思想方法的体系。毫无疑问,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承载着素质教育中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光荣使命,在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大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过程中,担当着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数学作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严谨、深刻和理性的独特品质,为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提供了丰富而缜密的思维方式。数学中充满着规则和秩序,充满着和谐与自由。在数学中,能够发现和掌握真理的人,一定是具有高度理性精神的人。数学思想方法反映和展现着数学知识的本质,作为数学科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无疑是数学宝库中最耀眼的明星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必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创新精神有很大的帮助。在数学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过程中,处理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辩证关系,就等于为数学素质教育的推进器注入了用之不竭的原料,对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抓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这条主线,是不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米山国藏.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理想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楚雄师范学院思政部,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夯实民族平等、团结及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基础;粉碎西方国家分裂我国的阴谋;进一步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以及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民族团结;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4—0068—02

基金项目:楚雄师范学院教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115)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3—11—12

作者简介:杨海波(1978— ),男,云南弥勒人。楚雄师范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深刻揭示了民族团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在党的领导下,56个民族团结统一、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为了深化民族团结思想认识,做好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及法律法规的“三进”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夯实民族平等、团结及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基础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正处于思想比较活跃的时期,对其进行民族理论、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使其成为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践行者。邓小平指出:“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2]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把分化、西化的图谋放在中国下几代年轻人的身上。由于大学生还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思想领域极容易被西方国家宣传的各种思想文化所占领所误导,目前大学生中产生的一些不良风气与西方价值观的传播有很大的关联,有个别学生甚至被西方价值观所迷惑,开始崇拜西方国家的政治模式,并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说三道四,这一点值得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高度重视。因而,在高校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和实现民族平等的一项制度设计,它能保证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这是我国历史上和目前世界上没有哪一国家能够做到的。通过教育使学生深刻地懂得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团结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粉碎西方国家分裂我国的阴谋

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总量全球排名第二,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在国际舞台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我国人均GDP由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190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568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年已经达到24565元,是1978年的71倍;农村居民纯收入为7917元,是1978年的58倍,这表明我国已从低收入国家开始跃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并且随着人民群众收入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局面,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担心的结果。他们借机鼓吹和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崛起论”,想方设法拉拢一批“志同道合”者阻止我国进一步发展,破坏我国已取得的成果。目前,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电影、电视等各种大众传媒,将各种社会思潮向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传输,不断对我国进行渗透活动。如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有25个边境县(市)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边境线长4061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民族构成造成了16个民族跨境而居,通婚互市,交流频繁,西方敌对势力打着宗教的旗号,借机进行各种破坏活动。与此同时,他们积极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和培植民族极端分裂势力,把这些地区变成分裂我国的前沿阵地,企图掩盖西化分化的图谋。面对国外敌对势力的嚣张气焰,要进行坚决的打击;对其分裂破坏的阴谋,采取一切措施将其粉碎。因而,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目的是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大学生明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没有放松对我国进行分化西化的活动,反而变本加厉,充分揭露其丑恶嘴脸,使其阴谋无法得逞,彻底粉碎其分化活动。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培育大量少数民族干部,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

少数民族干部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同时又是我们党维护民族团结的主力军。在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系统的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及法规的教育,使其成为懂理论、懂政策的民族干部,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目前,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急需一大批懂民族理论、政策以及民族法规的大学生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帮助其发展经济、文化等。但是,民族干部紧缺在一些民族地区已经成为事实。虽然《民族区域自治法》对少数民族就业有相应的照顾政策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规定形同虚设,几乎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就以目前招考公务员为例,从国家到地方,不分民族和地区,一视同仁,忽视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权利。现在一些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很难进入公务员队伍行列,因而个别地方出现了民族干部断层的现象。当前,越来越多的听不懂少数民族语言、不熟悉民族情况的外来干部来到民族地区,民族自治正演变为外族自治,一方面,当地少数民族干部将其视为竞争者,不利于干部之间的团结及合作,另一方面,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也不喜欢不懂民族语言的外来干部,从而产生了本不应该发生的矛盾,制造了新的人为的隔阂。毛泽东指出:“在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合作中应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因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少数民族干部是不可能的。”[3]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处理好各种民族关系的前提条件,解决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内部的矛盾,没有民族干部是不可能的。要维护好民族团结,就必须慎重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及矛盾,要防微杜渐,及时将民族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在这个问题上,少数民族干部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他外来干部不可替代的。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民族团结理论教育很有必要,使其成为掌握党的民族团结理论、方针、政策的民族干部,成为民族政策的执行者、践行者,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在我国历史上,由于统治阶级不断制造民族矛盾,挑起民族纠纷,各民族之间产生巨大的民族隔阂,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等人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消除民族隔阂、疏通民汉关系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继承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的思想;以邓小平等人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个离不开”的思想;以江泽民等人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促进民族共同繁荣”作为民族核心问题,进一步继承和丰富邓小平的民族团结思想,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以胡锦涛等人为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并为民族关系赋予了新的“和谐”的时代特征,继承、发展以及丰富了民族关系的内涵。因而,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大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关系形成的历史过程,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和谐局面,使之为维护和巩固和谐的民族关系不断学习及奋斗。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邓小平文献(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毛泽东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理想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意义

1.两者的结合大大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在政治观念、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高层次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方面的要求,它主要是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方面的问题,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一些最起码、最基本和最一般的人格内容,如学生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展个性心理,学生的社会适应、应付挫折、情绪调适及人际交往等。而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是完善人格、发展人格的重要手段,它所实施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2.两者的结合大大改善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运用说服、榜样、评价、锻炼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处于主导地位,对于工作对象进行理论说服教育,工作对象处于被动地位,内心想法容易被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者地位由主导、权威者变成协助者和治疗者,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人格缺陷。这种角色的转换,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对象的心理和思想,有利于双方都敞开心扉;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变工作对象的态度,使学生对工作者的观点看法听得进,记得牢,从而容易改变他们原来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3.两者的结合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因素是学生受教育时的心理状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只有彻底解决基本的心理问题和障碍之后,才能形成崇高的思想道德。从思想意识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来看,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政治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健康心理这一基础之上的,只有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和运用现代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理解和帮助学生,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可以借助心理测验来客观地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及发展趋势,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途径

1.在教育理念和思想上实现结合

首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针对学生个性化的特征因材施教。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对人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特长、不同专业、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分析他们的个性化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依据制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式,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教育的目标,只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才能在人才培养环节取得实效,才能使广大学生从中受益,才能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提供保障,才能保证结合的顺利进行。

2.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实现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标和内容上是有联系的,在理念的引导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目标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素质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这是两者结合的基础,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偏向于社会化阶级化的思想引导,包含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个人心理方面的活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宏观,二者的结合,是宏观到微观的结合,更全面。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个人心理的关注,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价值观的渗透和思想引领。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交叉重叠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在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时候不能单纯地灌输和说教,要注重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深入分析,并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摈弃物质主义和奢靡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奉献主义。注重启发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认同和自信,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大学生抗击挫折的能力,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才能使大学生面临纷繁复杂的学习、生活、交往等问题时能平稳应对。

3.在教育策略和方法上实现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策略和方法上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过程中,要注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发挥彼此的优势。首先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全员育人作用,建立由校领导、思政工作者、专业教师和学生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同时也要学会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优秀经验,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状况,加以融合,发挥各自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出自己的方法。其次要建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体化咨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心理咨询老师的主体作用,注重利用各种平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利用好网络开展教育工作。最后要注意方法的结合与互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性问题和个性化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注重个性化问题的针对性解决,这样就不至于引起反感。

4.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