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专题总结

音乐专题总结

音乐专题总结

音乐专题总结范文第1篇

一、文献搜理是起点

文献“是记录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一切载体的总称”④。因此,对于撰写音乐论文来说,确定一个选题后,首要任务便是搜集相关音乐文献,并通过案头整理、分析和研究进行适当的取舍。因此,在针对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论文写作》课程中,还应讲授有关文献与文献学的相关知识。音乐文献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文献虽有共通性但更具其学科的特殊性。音乐文献不但包括以书面文字记录下来的文本类资料,还包括与音乐有关的各类实物乐器、乐谱、图像以及录音、录像等,上述种种都应纳入文献搜理的范围之内。

目前音乐专业学生在撰写论文时搜集文献的途径一般以图书馆藏书和网络资源为主。相对于图书馆中书籍类的文献来说,网络上的文献资源更加多元多样,但其中也不乏谬误和糟粕之说,因此鉴别网络文献真伪以及针对选题筛选可用材料也是音乐专业《论文写作》课程中应当授予学生的重要内容。目前常用之网络文献资料较多,如CNKI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即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即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等,皆可从中获得相关学术期刊论文、硕博论文、会议纪要、年鉴等作为可靠的文献参考。

二、历史研究奠基础

恩格斯曾说过“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了解任何事物之基础,就是想要明了其历史,音乐也不例外。对于音乐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在其必修课程里安排的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或欧洲音乐史)等史学类课程都是与历史音乐学密切相关的,是音乐学学科中关涉历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内容。在音乐专业毕业论文中单纯的阐述某一音乐现象或某一乐种历史的研究算是最初级的追源溯流,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程度的相关历史便可完成。然而,若上升至对某一音乐历史的研究,则不但需要熟悉历史,更要掌握音乐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步骤,包括对前人已有研究的分析与总结;对史料搜集整理与辨析使用的能力;对史学研究状况的通达与展望等。

此外,与音乐历史有关的音乐考古学、音乐图像学等也对研究历史有极大的帮助。利用考古学的学科知识对与音乐相关的实物史料进行研究这是音乐考古学和音乐图像学的基础工作,可以认为是历史音乐学中的一个范畴。东方音乐也好,西方音乐也罢,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国家、民族的音乐,都或多或少留存下相关的实物材料,即经历了历史淘涤留存至今的一切与音乐有关的遗物或者遗迹。这些埋藏在地下若干年的古物,经过考古学家的发现与挖掘,在音乐学家的辨析与整理后得以重见天日,像当代世人展现出古代人类社会中音乐的面貌,比如墓穴中挖掘出来的古代乐器、棺椁中的生活用具,再比如石壁上绘述音乐的壁画、雕刻,亦或是图书馆、博物馆中收藏的乐谱等,对于历史音乐学的研究来说皆是重要的实物史料。

三、学科交叉助认知

在音乐学学科分支中有不少是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授粉的。其中有的涉及自然科学,有的涉及人文科学;有的涉及社会科学,有的涉及精神科学。

一般认为自然科学是增加人们对所生活的整个自然界的认知、总结众多自然规律从而引导人们更好的认识世界本质的学科知识。当自然科学类学科与音乐学交叉授粉后,就形成了诸如音乐音响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生理学等分支学科。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在选题时关注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若要展开此类研究,必须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相关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比如物理学、解剖学、数学等,这也是较少有音乐学本科毕业生倾向此类选题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些有关音乐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原理知识也有助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更好的认知音乐的本质。比如音乐音响学有助于音乐专业学生从本质上了解体鸣乐器、气鸣乐器、弦鸣乐器、膜鸣乐器甚至电鸣乐器的发声原理,从而在演奏时有更好的感受和领悟。再如音乐生理学、音乐心理学则有利于学生认识人体发声的原理以及大脑接受音乐的感知过程。这些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对于音乐专业学生不但在实践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论文写作中也会有所帮助。

音乐学学科中还有一些是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精神科学密切相关的分支学科。这些边缘学科有的是从哲学角度探究音乐的内容和本质,如音乐美学;有的是研究社会与音乐关系的,如音乐社会学;还有的是以实地的田野调查为基础,挖掘世界各民族传统音乐存在与发展的,如民族音乐学等等。这些交叉学科的学科知识是音乐专业学生撰写论文时极大的理论支柱。不但引导了学生的选题方向,更促进了学生理论研究的深度。在思考和撰写论文时,若能准确结合这些学科的知识,则更有助于学生把握论点,充实论据,提高论证的说服力。

四、结语

音乐专业教学中的《论文写作》课程是专门针对各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因此在传授基础写作技巧的同时,更应当紧密的结合音乐学各学科知识,突出该专业特色与亮点,引导学生选题和撰写。音乐学学科范畴极宽泛,在实际的理论研究中与其他学科交叉的情况也较多,这也是音乐学理论研究不断拓展和创新的体现。

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相关的音乐表演或实践能力,也不能忽视自身的专业理论研究能力。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和指导体验,尝试性的提出在音乐专业《论文写作》课程中糅合音乐学各学科知识,其目的在于构建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以期学生在该课程中形成健全的学科理念,在进行选题和撰写论文时能充分的体现音乐学的学科特征。同时,愿以此文作抛砖引玉之效,与诸多教授本门课程的教师共探音乐专业《论文写作》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音乐专题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师乐理课程;框架构建;流程设计;实践与教学

基本乐理不仅仅是音乐专业课程的基础课,同时也是工具课和修养课。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乐理学科,是该专业的基础学科,也是重点学科。学习基本乐理的目的,在于完美准确地表达音乐和理解音乐。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乐理学科与一般音乐表演专业的乐理学科有一定的共性,但也有不同之处。乐理课程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教学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之一。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些会从事音乐教师职业,有些人会从事乐理课教学。所以,音乐教育专业乐理课程的学习内容之一就是乐理教学法。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乐理教学的研究,需要对乐理教学的整体框架的构建和教学流程的设计有系统的总结和探究。

高师乐理教学的整体框架构建是教学的横向支撑,可以理解为教学内容上的基础及延伸。高师乐理的教学流程设计,则是教学的纵向实施,可以理解为教学巩固与教学实践的过程实施。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整个研究过程分为“基础与扩展”、“掌握与巩固”、“实施与教学”三个阶段。

首先是“基础与延伸”。这是教学的横向支撑,即教学的整体框架构建,也是教学流程的第一部分。高师乐理教学的内容依然应以传统教学内容为主。传统乐理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是不可或缺的,包括:乐音体系、记谱法、节奏节拍、调及调的五度循环、音程、和弦、调式、调式中的音程和弦、调式变音与半音音阶、转调、移调、音乐术语、常用音乐记号……这些都是乐理课必须掌握的内容,对任何一个音乐专业的人来说都是基础的工具性的知识。除此之外,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由于今后的工作需要,对乐理这门基础课的知识覆盖面可以大一些,有一些延伸和扩展——即基础乐理知识某一知识点的延伸。例如在学习“和弦”这一章节时,除了三和弦及其转位、七和弦及其转位、等和弦、调式中的和弦等必须掌握的内容以外,还可加入简单的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四度和弦、附加音和弦、二度和弦、吉他和弦标记等内容。其中,吉他和弦标记不仅用于吉他,也用于键盘乐器的和弦及低音的标记。不仅在流行音乐的乐谱中被广泛采用,还易于国际间的交流。通过几年的尝试,笔者发现,这样实用的新增知识点,学生是非常乐意学习和接受的。另一方面,增加部分中国民族乐理知识。早在1924年,我国近代著名音乐学家、中国民族音乐学先驱王光祈先生就在他所写的《东西乐制之研究》中提倡学习中国乐理。中国乐理是具有“变化之道”的乐理,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每一个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也必须有所了解。由于乐理课程学制的关系,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内容进行教学。例如,讲到音律时,可讲讲十二律吕;讲到节奏时,讲讲板眼板式;讲到记谱法时,讲讲传统记谱法,如琴谱、燕乐半字谱、律吕字谱、锣鼓经……讲到民族调式时,讲讲同宫三阶、异宫三阶,讲讲之调式、为调式……另外,在学习基础的、传统的乐理知识的同时,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还可以略微了解一些近现代音乐的常识。例如在学习记谱法时,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些现代音乐记谱法的知识。例如:音高(包括音簇)、时值(包括比例记谱法)、力度记号、框型记谱法、图表谱、文字谱……虽然并非所有的20世纪音乐都要用新记谱法不可,但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现代音乐的创作或演奏技法。

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新增的部分只是锦上添花的内容,而之前提到的传统乐理课内容才是高师乐理教学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学习并熟练掌握这些内容,是高师乐理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今后讲授乐理的基础。

高师乐理教学流程设计,即纵向实施的第二部分,是“掌握与巩固”阶段。这里的“巩固”指的是知识内容的加强和乐理教学法知识的学习。乐理教学法,不是广义上的教学方法,而是包括乐理课程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特别是一些课堂教学的各种具体例证,对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重大作用。

高师乐理教学,多年来存在一个困惑: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一进校开始学习乐理,一年级末结业(书面考试,及格即可)。之后的几年不再系统学习,这是一个慢慢遗忘的过程。到了大学四年级,要求学生走上讲台讲授基本乐理的一些内容,学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有些基本概念已经有所混淆。这样导致的结果,常常是实习的音乐教育专业四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中学、中专的音乐课堂上,把一些最基本的乐理知识讲混,甚至讲错!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以往,老师们总是指责学生,说乐理没学好,基础很糟糕。而事实上,是我们的高师乐理教学中缺少了“巩固所学知识,做好上课准备”这一关键环节。学生在一年级乐理的基本知识的学习结束以后,在四年级实习之前,应该有一个熟悉乐理内容、备课并试讲的过程。这就是之前谈到的高师乐理教学流程设计的纵向实施的第二部分——“掌握与巩固”阶段。在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2007级和2009级这两个年级,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大学一年级的乐理课,以老师讲授、学生做习题的方式学习乐理的基础知识,学年结束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考核;二年级和三年级,以巩固学习内容、小组讨论备课、试讲的学习形式学习乐理,定期地进行“乐理小讲台”活动;四年级,正式走上实习的讲台。其中,经历了四年“乐理小讲台”全部过程的是2007级和2009级的学生们。二、三年级的“乐理小讲台”是高师乐理教学流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与教学相融合的关键所在。

延续两年的“乐理小讲台”可以分为5个步骤:

1.分组:我们把一个50人的班级分为10个小组。每5人一组。

2.选择课题:我们把二年级到三年级的两年中,分为四个阶段,每一学期一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结束都进行一个阶段总结,并以“公开课”形式展示。在每个阶段一开始,老师都拟出20个左右乐理小课题,每个小组选择5-10个课题题目。课题均由乐理的基础概念构成,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同学们经验的增加递增,如“音符”、“休止符”、“音的分组”、“弱起小节”、“切分音”、“调号”、“基本音程”、“等音程”、“不协和音程的解决”……小题目对应小讲台,在题目的选择上,老师应选择基础性强的、短小、简洁的题目。一般来讲,一个题目的讲授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之内。题目太宽泛,对学生来讲,实在不易把握。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同学,讲清楚每个最基础的乐理概念是尤其重要的。

3.分工与备课:当每个小组确定好这个阶段的题目之后,就开始集体备课和人员分工。由于《音乐教学法》课程是三年级开课,所以在二年级时“乐理小讲台”,我们并不要求同学们写出最标准的教案。但是,基本的“教学年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是必须完成的。这个备课的过程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完成的。同学们一般在一个月之后,经过讨论完成教案。最初的教案大多生涩,甚至有些不合理。但令人欣慰的是,教案中也常常出现同学们的创新意识。教案写出并确定每个题目的主讲人之后,同学们就开始分头准备课件(电子课件)、教具、图片等试讲需要的设备工具。其中,电子课件是指现代音乐教学设备,包括电脑、投影机(学院教室已有设备)、音响资料、视觉图像资料……这个步骤的工作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并且,学生们是饶有兴致又高效地完成准备工作。不管是完成教案还是准备资料,我们都要求同学们集体协作完成。这不仅让他们有讨论学习的过程,也增强了同学们集体协作的能力。

4.试讲:这是同学们在完成备课和准备教具的工作之后,第一次独自站在“乐理小讲台”的时刻。音乐教育专业的同学并不完全具备一个教师的素质,有同学可以在台上演唱或演奏,但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一个乐理的基本概念,更不要说还需要举例说明、组织同学们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几乎每个同学都要在试讲过程中经历从心理紧张到放松的过程。一个乐理题目的试讲时间为15-20分钟。一个50人的班分成10组,一组5人。每阶段每组由5-10个题目,每人有1-2个题目。四个阶段下来每人可以上讲台讲4-8个题目。也就是说,在高师乐理教学流程设计的第二个阶段,每位同学可以拥有60-80分钟的试讲时间。每一位同学都在这4-8个乐理题目的教学试讲过程中慢慢找到了从“座位上”到“讲台上”的感觉。同学们纷纷表示:讲一个乐理题目很不容易。有一些乐理概念,如“切分音”,学习的时候觉得很容易,做题也没问题。但讲述的时候感觉概念都说不清楚,举例时也对切分音的分类拿不定主意。如果有学生问“切分音与切分节奏的关系”“切分节奏的第一个音强还是切分音强?”面对类似问题,更是一筹莫展。通过备课和试讲,相当于又仔细学习和研究了一个个乐理知识点。同学们感叹地说:“做老师必须要胸有成竹啊!”这正是我们“乐理小讲台”需要的效果。既加强复习了乐理的各个基本知识点,又锻炼了同学们走上讲台的能力。

5.教师评讲:教师在高师乐理教学流程设计的第二阶段“掌握与巩固”过程中,有两个时间必须参与。第一是教案确定。教案的准备是这一部分中关键的一步,同学们写出之后通常希望得到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老师此时更多的关注应在教案整体的把控,是否有概念性的错误、时间的设置是否合理等方面。老师的建议在此刻总是不会过分具体,留更多的空间让同学们自己去实践。第二个时间每一个乐理题目试讲结束之后,这时是同学们最兴奋、记忆最深刻的时候。老师首先应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找出优缺点,之后老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关于乐理教学的总结。这样,在“乐理小讲台”上便会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乐理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常态。

以上是二、三年级“乐理小讲台”的简要步骤。这是高师音教专业乐理课教学流程的第二部分的关键所在。在“乐理小讲台”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保证每位同学的试讲时间,也应要求每位同学参与试讲后的讨论。同时,试讲的时间应定期安排,从二年级到三年级延续两年。最后,还可鼓励同学们写出“乐理试讲心得”。

2009年6月,音乐教育学院2007级2班的同学在四川音乐学院教学楼进行了“乐理小讲台”的汇报公开课。音乐教育学院领导和理论教研室领导及教师观摩了公开课。课后,院领导和教研室各位老师对这种形式的乐理课给予了高度肯定。

“实施与教学”是高师音教专业乐理教学框架构建与教学流程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的同学,在本科四年级,有6周的教学实习时间,这是同学们走上真正的讲台讲授乐理知识的时候。这个讲台,包括实习的小学、中学、中专,职业高中等各种层次的教学场所。如果在普通小学、中学进行教学实习,乐理的基础教学存在于音乐课中的一部分;如果教学实习的课堂在中专、职业高中的幼儿师范专业以及艺术类型类的中小学(如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小学),乐理则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参与乐理小讲台的2007级和2009级的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班同学,专业教学实习时间分别为2010年9月-10月中旬及2012年的9月-10月中旬。在此期间,笔者对成都教学实习点的部分同学进行了“听课与评价”。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坚持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但在这里,我们谈到的是与乐理基础知识教学有关的内容。通过笔者观测与分析,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参与了“乐理小讲台”的同学,涉及到乐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过程中能体现出掌握了乐理基础知识的自信;2.教学中对乐理基础概念表达准确;3.乐理教案准备较成熟;4.对乐理教学方法运用灵活;5.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如把传统乐理教学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或与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相融合)。当然,通过教学实习也能让我们教师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乐理小讲台”的题目选择范围可不可以更广泛一些,乐理概念的表达有没有办法让广大中小学生更易产生兴趣等。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乐理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这门课程教学框架和教学流程的研究应引起我们高师理论教学的关注。这几年笔者做了一些小小的探索和尝试,希望能有利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乐理课程的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音乐专题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音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1-0128-03

作者简介:尹绯,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声乐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的一门听觉艺术形式,通过声音传递情感,使听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及感染,感受美的滋润。古今中外许多著名学者,如孔子、爱因斯坦、列宁都酷爱音乐,他们认为音乐是启迪智慧的钥匙。幼儿园音乐教学能使儿童心情愉悦,在培养儿童模仿力、想象力、创造力,陶冶儿童的情感,发展儿童的智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将“艺术”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艺术”在不同领域的综合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其它领域所不能达到的。由此可见,音乐在培养人的情感及审美能力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师资的培养上,也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基于此,笔者深入常州市幼儿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幼儿师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旨在了解常州市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反思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探索高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与幼儿园音乐教学结合的途径,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问卷设计

通过文献检索,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理论内涵及影响因素探讨和分析,理清本次调查项目,组织课题组成员与幼儿园教师座谈,对涉及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印证、筛选,共同确定、编制了调查问卷。并把调查内容分成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两个部分。封闭式问题侧重于了解幼儿教师个人基本情况、音乐教学目标、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教学方法与评价情况等内容。开放式问题侧重于了解幼儿园音乐教学改革和师资能力培养、提高问题。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3.研究对象

笔者随机对常州市5所幼儿园的125名教师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按照所在不同班级分别对小班、中班、大班的教师发放问卷,其中大中班各发放50份、小班发放25份。共发放调查问卷125份,回收问卷120份,回收率为96%。在发放问卷的同时,对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

三、结果与分析

1.幼儿园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常州市幼儿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其中25~35岁的教师占总数的67%,教师年轻化的趋势明显。幼儿园教师队伍年轻化的状况,一方面符合幼儿教育规律,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学前教育的扩招,加入幼儿教师队伍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教师的学历是其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标准之一。在所调查的教师学历中,本科学历占调查总数的79%。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幼儿园对教师的学历层次要求较高。特别是具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更加受到幼儿园的欢迎。

2.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调查情况

幼儿园音乐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音乐教学不仅反映幼儿园教学质量,而且也反映幼儿园教师的艺术素养和业务能力。本研究在设计上把音乐教学现状分为四个部分,即音乐教学目标,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教学方法,音乐教学评价。

(1)幼儿园音乐教学目标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对幼儿园的访谈了解到,幼儿园每年级都有明确具体的音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工作,教学目标明确。可见,幼儿园对音乐教学非常重视,对教师课堂教学规范要求严格。教师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目标认识清楚,在教学中基本能按照教学目标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教学工作。

(2)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的调查。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分四部分: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教师在教学前都能对所教授的内容做充分准备,统计数据为100%。教师对课程内容基本了解的占总人数的79%。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前都做了认真充分的课前准备,对教学内容也能够基本掌握。在教材的使用上,各幼儿园的主干教材基本相同,主要使用的教材是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和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根据幼儿园的办学特色和教学需要,各幼儿园适当增加了一些辅助教材,如奥尔夫音乐教材、吉的堡园本教材等。在授课中乐器的使用上,每节课都用的乐器占50%,使用的主要乐器是钢琴。调查显示,79%的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见多媒体使用较广泛。由此还可以看出,幼儿园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乐器和多媒体技术授课。

(3)幼儿园音乐教学方法的调查。本次调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包括课堂讲授、节奏训练、讲故事、做游戏。搞清楚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活动设计,还是将多样的教学设计结合。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运用一种课堂活动设计的占4%,运用两种活动设计的占20%,运用三种活动设计的占29%,运用四种活动设计的占46%。另一方面,在音乐教学法的使用上,包括奥尔夫教学法、铃木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美国综合音乐感、巴里斯节奏唱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卡巴列夫斯基教学法,等等。在教学中使用一种音乐教学法的占63%,使用两种的占17%,使用两种以上的占8%,不适用的占13%。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已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音乐教学法的使用也在逐步普及和渗透。调查显示,目前幼儿园对教师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不断拓展和学习,加强教学研究。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能够将各种技能综合贯通,而且对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有所了解和掌握,并在教学中运用。

(4)教学评价的情况。教学评价是教师发现、分析、研究、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次对幼儿园音乐教学评价情况的调查,主要针对幼儿园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两方面。幼儿园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专家测评、教师互评、家长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等等。目前,大多数幼儿园都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形式进行,其中主要是以教师互评和自评为主,与外请专家、家长参与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内容方面,主要围绕教师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水平,以及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可以看出,幼儿园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相对比较客观,形式多样,基本能够反映教学质量情况,这就对教师平时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论与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建议

综合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幼儿园对教师要求较高,考核严格,形式多样。在教学环节方面要求严谨,管理规范。对幼儿园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科研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反思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学前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园对音乐教学的要求,制定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增加课程的实用性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幼儿园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实践技能和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音乐课程的教学应紧紧围绕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强化音乐技能的学习。同时,还要有别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应在教学中突出学前专业的特点,将幼儿园的音乐课程与学前专业的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制定更加实用具体、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使学前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与社会的需求和实际教学相结合。

2.结合幼儿园音乐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学前音乐课程的结构

通过对幼儿园教师的访谈,一些教师认为,在校学习期间,钢琴即兴弹唱、音乐理论、歌曲创编、音乐欣赏以及艺术实践在幼儿园的实践教学中应用较多。因此,学校应针对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实用性强的音乐技能,进行加强和适当调整。如学生普遍反映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不强,一方面可以适当增加学时,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如定期举办讲座、开设选修课、举行钢琴即兴伴奏比赛等形式,提高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次,在每学期的声乐考试中,要求学生互相弹奏歌曲伴奏,锻炼和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最后,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布置一些即兴伴奏的作业。多渠道、多途径地帮助学生提高即兴弹唱的能力,以适应幼儿园的教学需要。

由于学前专业课时数的限制,很多音乐理论课程无法开设,学生可以根据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需要,通过自学、选修等途径学习。如视唱、音乐史、音乐欣赏、和声学,等等,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要,采用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

3.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需要。因此,音乐教学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在设置上安排了教育教学见习和实习,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不强。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走入幼儿教育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学习、体会,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笔者认为,在安排见习和实习时,应进一步强调见习实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让学生知道去“看”什么,“学”什么。因此,在见习、实习中,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比如,二年级见习时要了解幼儿园教学的基本环节、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教案的写法、授课的流程等。三年级应深入课堂,认真地备课并直接上课,将幼儿园的艺术领域的课程都上一遍。四年级应注重教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前两年的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不断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的音乐综合素质和音乐教学能力。

4.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

目前幼儿园也非常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一位好的教师,不仅教学能力要强,科学研究的能力也要强。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特别是在实习、见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申报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项目,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以便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成为一名高素质、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陈鹤琴.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3]王秀萍.幼儿园问题解决音乐教学的理论原理与实施步骤[J].学前教育研究,2011,(3).

音乐专题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音乐演奏艺术;阶段划分;美学问题

音乐演奏活动分为几个阶段:演奏前的准备阶段、登台阶段以及演奏后的总结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美学问题,亟待人们展开研究与探索。不论在哪一个阶段,演奏者都要坚持“尊重”这一原则,不仅要尊重作品,还要尊重自身与听众,将音乐作品的艺术之美全面展示出来。

1 音乐演奏前准备阶段的美学问题

1.1 对乐谱的聆听

在演奏前,表演者必须要仔细聆听乐谱。读谱的过程并非只是为了按照谱面规定而进行演奏,更是为了要将谱面的标记内化成音调,也就是音乐表象,要做到这一点,演奏者一定要具备高超的音乐技巧和才能,并通过锻炼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有学者认为,人的所有认知都来自于理性和感性的联合,而表象区域内既不存在不抽象的具体,也没有不具体的抽象。因此,直觉脱离不了经验与对事物的理解,而理解又通常包含于直觉当中。演奏者生活经验及艺术经验的累积,归根结底就是培养直觉的基本要素。演奏者在聆听乐谱时,可以了解到作曲家的情感及创作思想,进而通过运用想象与经验,把乐谱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便能够赋予音乐完整性、丰富性以及复合性。

1.2 探析音调的不同性质

作为一名演奏者,应当要对音调的性质进行全面的考察与分析。通过研究证明,音调中存在时代性、个体性、民族性以及地方性等特点。这些属性相互影响并渗透,成为一个完整的形态。不同的作曲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其作品也难免会带上时代性特色。而如何处理好其中的时代性问题,是演奏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此外,不同的音乐也带有不同的个人色彩,假设将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看成一个点,那么该点的位置便在民族与地方的交界处。音调的民族性特点通常比较显著,能够呈现出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们的情感表达方式。例如,肖邦作品中的波兰风情,以及《梁祝》中的含蓄、内放情感等。地方性则是比民族性要小一些的范畴,演奏者要把握音调的地方性特点,就要充分体验并了解地方性的事物。

2 音乐演奏登台时的美学问题

2.1 思想情感的双重性问题

在登台的时候,演奏者应当考虑的问题是:该作品所要表达的是不是作曲家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否是作曲家所表现出的客观对象情感?作曲家通常都存在有两类情感:一是进入特定场景后产生的针对性情感,二是将作品视为客观对象而产生的情感。这些情感都和作者的个人生活经验有关,因此分别可以概述为艺术情感和生活情感。但在演奏者所创建出来的艺术世界情感当中,又必然囊括了演奏者的自我情感,所以这种情感是具备双重性特点的。人们在考量音乐和自身之间的关系时,可以借助生活本身来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音乐所能展示的就不单单是人们内心的情感和状态,而是内在思想与意识形态的本质,也就是思维形象化。

2.2 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演奏过程中,如果没有投入强烈的思想情感,是很难成功完成一场表演的。但如果仅专注于感情的展示,也不能保证演出获得成功。完美的演奏应当包含两大因素:一是自我理智的呈现,二是热烈情感的表达。演奏者要将理性和感性融为一体,才能顺利完成音乐演奏。假设演奏者忘记了接下来要表演的曲谱,不知道如何控制曲{的强弱,也不知道怎样调节音准和节奏,那么演奏也就难以进行下去。那这种控制一般是如何完成?自然就是演奏者的自我理性。所以,音乐的演奏应当是既感性,又理性的。演奏者在登台时,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这两点上面。

2.3 心理的专注

心理的专注即演奏者要进入到特定的场景当中。例如,询问一个演员在舞台上会想到什么,其通常会回答:“我专注于表演,进入到特定的场景。”因此,演奏者在登台时,心里所想的应当就是和曲子相关的特定场景,除此之外不能再想其他事物。如果演奏者无法做到心理的专注,难以进入特定场景,那么就会导致其表演趋于公式化、刻板化,无法顺利完成音乐演奏,其表演也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因此,演奏者要把个人情感注入音乐作品中,在舞台上专注于表演,在登台时就有意识地控制好自我的意识和心理。

3 音乐演奏后总结阶段的美学问题

3.1 演奏具有不可重复性

所谓的不可重复性,就是指音乐的存在形式具备开放性特点。同一名演奏者表演10次,仔细倾听就会发现这10次都有所不同。有一种说法是:“艺术需有三分生。”也就是说应当为七分旧、三分新。七分旧指的是每次的表演内容有七成同过去相似,而三分新则是指要有三分是属于新的创作,这也代表着自我的提升。一名优秀的演奏者,其技巧和经验是在不断发展、成熟的,因此每一次演奏都应有新的创造内容。比如,小泽征尔,他在每次演出之前都要重新读谱,并进行再次创作,确保自己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假如一次新的演奏和上一次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创新,那么实质上就是在退步。

3.2 演奏过程中的自我超越

音乐演奏完成后,演奏者应当自我总结,思考如何完成自己的新目标,也就是如何将同一首作品表演得更好。就拿文本与型号的概念作比,可以说每一次演奏都代表着一个不同的型号,但有的型号符合文本,有的却不符合。而符合文本的型号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包含了整个“家族”。在此之中,每一个型号都各具优势。因此,表演者要不断追求新的目标,以便更好地诠释文本,不断进步。演奏者要积极听取听众的意见,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并逐步改善。总而言之,演奏者要虚心接受各种建议,并善于选择,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4 结语

音乐演奏艺术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艺术,其中包含了理论、情感与实践等多种问题。演奏者除了要不断积累经验,掌握演奏技巧之外,还应当聆听乐谱,探析音调的不同性质,研究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做到专注于表演。此外,还要认识到演奏具有不可重复性,并在演奏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将音乐作品以完美的形态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桑宏.从音乐美学角度浅谈钢琴演奏的若干问题[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98-101.

音乐专题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幼教 音乐教学 钢琴教学

事实上,中职幼教专业的音乐特别是关于钢琴的教学,由于钢琴科目在幼教专业和幼教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在整个幼教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恰恰应该备受关注而精益求精。首先,由于钢琴科目的学习还能为幼教专业其他领域的学习乃至舞蹈、电影等其他艺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钢琴教学的质量不仅关乎本业,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科,乃至整个幼教领域。其次,中等职业教育的双导向功能,即满足了社会对中等艺术人才的需求,又在当今高教大众化,职教高移的现状下满足学生继续再教育的需求。再次,我国的高等教育跨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十一五”期间的任务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中职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是从根本上解决高等院校的钢琴专业教学质量问题。由此可见中职幼教的音乐教学研究,特别是关于钢琴的教学研究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的课题,是符合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符合学科建设和学校生存的,也是符合人民大众教育需求的。

目前,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的教学研究很多,也成绩斐然。然而关乎中职幼教音乐专业的研究却很少,细化到其中的钢琴或声乐教学更几乎是空白。总理一句响亮的口号:“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那么,如何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面前,总结过去的经验,结合当前的需求,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音乐教学规律,改进中职音乐教学,使之更加科学、高效,是中职音乐教育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对教育对象的文化、专业、思想素质分析入手,结合当前社会和高校对中等音乐人才的需求,重新定位中职音乐教学目标,并通过分析现状,研究找出教学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中职音乐教学的规律与特点,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对中职钢琴教学的内容、方法、形式、教材与进度、评价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尽可能使之更加科学、规范、高效更加符合社会和高校对中等音乐人才的需求,更加符合人才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需求,从而为中职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幼儿教育,音乐教学,钢琴教学,分析,建议。

引言:

在知识经济勃兴的今天,我们职业教育碰上了好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中等职业幼儿教育就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辉煌后,跌入了历史与现实营造的低谷,现状堪忧。音乐专业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科目首当其冲

受到影响,形成幼教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现状。

中职幼教专业的音乐教学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该如何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如何调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如何选用教材和安排进度,采取什么评价标准和方式,使之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是幼教专业中音乐教学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摆在广大中职音乐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事实上,中职幼教专业的音乐特别是关于钢琴的教学,由于钢琴科目在幼教专业和幼教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在整个幼教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恰恰应该备受关注而精益求精。首先,由于钢琴科目的学习还能为幼教专业其他领域的学习乃至舞蹈、电影等其他艺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钢琴教学的质量不仅关乎本业,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科,乃至整个幼教领域。其次,中等职业教育的双导向功能,即满足了社会对中等艺术人才的需求,又在当今高教大众化,职教高移的现状下满足学生继续再教育的需求。再次,我国的高等教育跨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十一五”期间的任务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中职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是从根本上解决高等院校的钢琴专业教学质量问题。由此可见中职幼教的音乐教学研究,特别是关于钢琴的教学研究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的课题,是符合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符合学科建设和学校生存的,也是符合人民大众教育需求的。

目前,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的教学研究很多,也成绩斐然。然而关乎中职幼教音乐专业的研究却很少,细化到其中的钢琴或声乐教学更几乎是空白。总理一句响亮的口号:“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那么,如何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面前,总结过去的经验,结合当前的需求,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音乐教学规律,改进中职音乐教学,使之更加科学、高效,是中职音乐教育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对教育对象的文化、专业素质分析入手,结合当前社会和高校对中等音乐人才的需求,重新定位中职音乐教学目标,并通过分析现状,研究找出教学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中职音乐教学的规律与特点,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对中职钢琴教学的内容、方法、形式、教材与进度、评价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尽可能使之更加科学、规范、高效更加符合社会和高校对中等音乐人才的需求,更加符合人才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需求,从而为中职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尽绵薄之力。

一、中职幼教专业钢琴教学现状概述

中职的幼教专业属于中等艺术教育的范畴,我国中等艺术教育开设由来已久,尤其是在“九五”期间,取的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暴露了一些突出问题:中等艺术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体系;中等职业学校的整体布局不够合理;部分学校的教学思想、内容、方法陈旧,传统的教育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中等艺术教育的社会地位受到冲击,招生和就业形势严峻;艺术教育教学中对个性特长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没能形成太多的具有教学特色和教学优势的学校。其中钢琴教学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内容、形式、教材与进度、评价等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

二、中职幼教专业钢琴教学问题分析

1、对教育对象的分析:近年来由于诸多的 原因,致使中等职业教育受到巨大冲击,幼教专业尤为突出。生源的锐减、学校的撤并、毕业生就业率低等问题接踵而来,直接导致中职的招生门槛越来越低,有的学校甚至是来者不拒。因此,中职学生文化素质偏低是不争的事实。中职的招生难不仅导致文化课门槛越来越低,连对专业课的要求也提得毫无底气,入学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到了今天甚至是全班统一都是“白丁”。但综合利弊,考虑到这些中职学生今后并不是要去当演奏家,而是要成为高等艺术院校合格的后备力量和合格的幼儿教育师资,对于这样的目标,只要有科学的学习和训练方法加上刻苦努力的练习,所有的那些不利因素都是可以逾越的。

2、对教学环节的分析:中职幼教的钢琴教学虽然在不断改进,但在教学内容、形式、方法、教材、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在当今对人才质量需求提高,对创新、复合、实践型人才大量渴求的情况下,中职幼教钢琴教学在方法上不应该照搬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模式,也不能按照前些年那种以短和快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式。而是应该本着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培养高等艺术院校合格的后备力量和合格的幼儿教育师资为目标。因此,先进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以及运用和推广是势在必行的。

三、中职幼教专业钢琴教学建议

幼教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生,并且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不会弹奏钢琴,甚至从未碰过钢琴;要想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将一个琴盲培养成能掌握一定程度的钢琴技巧知识以及能为简单的儿歌配弹伴奏的合格幼儿教师,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认为要完成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更新观念,提高效率,尽量减少学习过程中的不必要的环节,让学生走一条正确的捷径,力争做到事半功倍。在此,我想就幼教专业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谈谈我对钢琴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做到因材施教与激发学生的兴趣相结合:中职幼教的学生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大多是中考成绩排在中低等的学生,且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多数没有学习过钢琴,甚至没有见到过钢琴。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拟订教学计划,确立教学目标,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在教学法中,把握学生不同的个性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几年的教学,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拓展了我的教学空间,使我明白在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基础上,更应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审美情趣,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如果所有的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教学程度、同样的内容等,这样就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应当在随后的学习中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帮助其分析其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并根据自己实际出发制定出学习计划,确定奋斗目标。比如,从客观条件上说,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手的大小、手臂力量、身体条件等外在条件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而内在的条件,比如乐感、耐性、音乐素质等也参差不齐。所以,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钢琴教学的特殊性及教学对象的个性,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按照钢琴演奏的知识以及技能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学生认知发展的特殊规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特性,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学生得以全面、独特地发展和提高。并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教学,全面考察学生的艺术潜力和综合能力,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做到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主要是为幼儿园培养教师,而其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弹奏钢琴是为了教小朋友儿童歌曲及相关的即兴伴奏能力。因此,钢琴教学的内容要更多地考虑其实用性,而不应把教学的重点仅仅停留在练习曲能弹到《车尔尼》599还是849,乐曲能弹到9级还是10级。而是应把练习曲和即兴伴奏有机的结合起来,甚至应把即兴伴奏作为重点纳入教学内容。即兴伴奏能力集演奏技术、音乐理论与即兴表演意识于一体,是即兴创作音乐、表现音乐的一种行为,也是幼师必备的技能之一,是艺术实践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对作品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逐步引导学生的旋律、调式、和声风格的各种音乐要素的良好体验与感受,掌握常用调性,加强临时转调的能力,并且要多弹多练,为简单的歌曲编配伴奏,并参与实践弹奏。通过实践增加学生的编配能力,胜任伴奏任务。组织学生对编配好的伴奏进行自弹自唱。自弹自唱是幼儿教师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既要作到声情并貌,钢琴伴奏又要弹揍自如,唱于弹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这方面的练习,也可增加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和配合能力。

中职幼教音乐教学中的钢琴教学在整个幼教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的课题,相信我们只要努力的探索,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多元化、全方位的中职钢琴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司徒璧春,陈朗秋编著,钢琴教学法。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国祥,职高学生心理调查报告。北京职成教网 [

3]童道锦,孙明珠编著,钢琴艺术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