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专业论文

音乐专业论文

音乐专业论文

音乐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国家的扩招带来大批高中生为了升学而选择音乐专业,如今各大高校招生大部分设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主要进行理论知识考核,面试主要展示专业水准展示技能,两个环节分别占一定的比例,而学生大多不能做到专业和理论两方面都强,但高校依然为了升学率而招生。音乐专业学生大多数从高中阶段就被列为特殊群体,文化课普遍比一般学生差,才选择的学习音乐,又因为专业学习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音乐本身又要求学生较为活泼,不能静下心来看书,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的数据采集就可看出,音乐系在图书馆看书的占比一直是排在全校系别的倒数,也就很少有学生能在进入大学后能积极的钻研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弱,也就导致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而这又和如今的市场需求背道而驰。导致毕业后很难胜任基础音乐教育工作。

二、缓解音乐生就业率分析

(一)专业教育的引导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系学生多是以声乐或者器乐专长而考入学校,这样在学生入学时就已经客观的产生了偏科现象,所以这样不利于培养出合格的教育型人才,多数学生花费大量时间练习单一的专业技能,导致严重的偏科,所以院校在大学生教课方面,准确制定音乐生的培养目标,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和学习习惯上端正学习态度,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通过制定各种激励机制,促使大学生由传统的习惯性学习思维方式,向开放性的学习方式转变,建立准确的学习方式,并促使其向复合型学习转变,比如在声乐生中加强钢琴的培养,而不是让学生觉得钢琴只是一门凑学分的课程,以此来跟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步伐,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综合型人才。

(二)就业培训指导在大学生课程中就业指导以及就业培训是不被重视的一项,我系的就业指导以讲授的形式存在,另外在该方面的教育师资不够完善,学生刚进入大学是以专业为主,但是到了大三大四后,关键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更好的建立就业观,了解本专业的具体现状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自身的职业规划需求,通过开展相应课程使学生就业观更加健康趋于实际,让学生把就业观和社会需求的客观实际相结合,调整好自己的固有的过高的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目前社会的需求和职业前景,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一套就业方案。其次学校应加强就业心理干预,在大学生就业选择时面对的困难和心理变化,提早进行干预和培训,而不会产生在学生面临就业时的各种心理不成熟。

(三)政府政策同时高等音乐学生大多数选择一线大城市的现况,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政策进行调控和引导,政府可以继续完善和制定定向招生的培养模式,使得毕业生在毕业后回到原单位和原地区就业,还有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补贴,鼓励毕业生毕业选择山区偏远的新疆内蒙和县级市乡村工作。政府搭建良好的简历信息服务平台,在现今互联网高速发展和发达当下形成信息共享,形成毕业生和企业的信息联通。其次政府在当下经济也飞速发展下,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相应的地方政府对毕业生创业提供社会资源,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必要的中介服务和技术培训。

三、结语

音乐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文素质 音乐 教师 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2-062-02

在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一个综合知识问答环节。看每一届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我们总会看到很多的歌手们面对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那些基本知识,不知道怎样回答,抓耳挠腮、洋相百出。而回答出来的答案,更是让人不敢恭维。我们在欣赏歌手出色演唱的同时,却发现他们的人文素质过于低下,从事艺术专业的,大多认为只要歌唱的好,舞跳的好,就可以走遍天下。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是具有较强的综合素养的人,需要音乐专业的学习和人文素质的教育同时进行,同样重视。提高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对音乐艺术的发展以及从事音乐事业的工作者都有很深远的意义。

一、当今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现状

从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由于艺术特长生高考分数较低的缘故,有很多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才选择学音乐,认为学音乐不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也能上大学,这种思想造成整个音乐专业的学生很多都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传统的音乐等艺术,是作为专业来发展的,对文化的要求不那么高,所以,艺人们都专心于学习专业技巧,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学习提高。

二、提高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时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综合素质。文化的进步,要求我们师范专业的学习不仅仅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人文素质的修养。文化的发展、艺术的发展,推动了各门学科的细化,各门学科逐渐细分为系统较为完善的分支系统,比如把声乐分成民族、美声、美声又分为戏剧型、抒情型等等,音乐的教学从以前的唱歌课发展到现在组织完整的视唱、乐理、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逐渐的分化,这种分化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及教学观念,把各门分支课程都学好都学精,成为我们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以为将来从事教育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在分化的同时,学科发展也在另一个系统与其他领域交流融合,形成交叉学科,又称综合学科,比如:音乐和教育相结合形成音乐教育学、音乐跟美学相结合形成音乐美学、音乐跟人类学相结合形成音乐人类学等,这些交叉学科的发展需要我们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

三、提高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一项基本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多方面的能力,音乐教师也是一样的。以现代的发展理念来讲,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而教育就要培养学生们全面发展。一名教师除了掌握自己本专业和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之外,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教会学生们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以音乐教学为例,我们除了教学生们学会怎样唱歌弹琴之外,我们还需要教会学生们如何去辨别音乐的优劣,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美学理论与方法;我们将来当教师时,还需要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而这教学技能的培养和发展就需要教育学的知识来发展。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还需要向学生们进行一些思想道德的教育,而做好这些教育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理论修养。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而作为高等师范的学生,就要在日常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和专业素质。

四、人文素养对艺术素养的发展作用

音乐学院开设了一些具有较强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的课程,希望提高大家的人文修养,同时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也是为了拓宽从业渠道。而学校里开设这些课之后,却很少有同学认真听讲,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们传统的对音乐的认识论没有得到发展提高,认为这些学科没有用,不如学几首歌有用。这几门交叉学科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在一次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讲座中,很多的同学提出了他们的疑惑:“为什们我们开了很多的诸如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艺术概论……的课,开设这些可有什么作用”。在学生眼里,这些交叉学科与专业学科产生了矛盾冲突,他们不知道这些综合学科跟自己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关系,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综合学科。人文素养的学习对艺术修养的作用,成了回答这个问题的着眼点,探讨好这个问题,也就能提高学生们的认识,完善学科的发展。

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见效快的特点,学会一首曲子就能唱给别人听、参加比赛等,而学会一门交叉课程,却没有很强的实际作用,交叉学科的特点在于其对人的发展作用,他能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提高认识论、方法论,对今后的艺术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这就是人文学科的一方面的价值。

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提高艺人们的艺术修养、艺术境界。越是大师级的艺术家,越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他们博览群书,不拒小流,终成大海,认为只要是有精神价值的都是有必要学习的,而很多学习音乐专业的同学确认为只要学好艺术就行了,其他的人文修养没有必要去学习,他们只是在乎如何的提高自己的声乐水平,钢琴演奏水平,而在文化课学习的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学习;他们会去看音乐会,而很少有同学会去到图书馆看看书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这就是认识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做法。

人文素养的提高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很重要,第一,提高人文素养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自己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第二,人文素养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们从多方面的角度去理解音乐,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对音乐的理解程度。第三,人文素养的学习有助于艺术的创新,给音乐艺术的发展带来活力,音乐艺术借鉴人文知识的有益成分,进行创新。

五、提高高师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学生们的认识

①开展讨论辩论会,以明理。 ②观看青年歌手大奖赛,提高大家对学习文化知识的认识。 ③ 与同学们学习一些大师或者同学们所崇拜的音乐家身上的人文修养,以激起同学们学习人文素质的兴趣。④分析课堂上所学的人文学科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挖掘其对艺术提高的实际作用,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二)音乐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同时进行,并重发展

①音乐是一种文化体,而不仅仅只是指音响。在教音乐的时候,我们不能片面地教“音响”,而要在教音响的同时教学生们学会理解、分析、运用这“音响”背后的人文素养。②参考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模式在艺术专业比赛中,同时进行人文素养的考核,作为对参赛者的全面考察。

(三)鼓励同学们进行创新

创新有三种模式:一种是自己在一片空白的领域里开创一片天地;第二种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改造,使各项功能更加的完善;第三种是把别的领域中的有价值的东西进行迁移,迁移到音乐艺术领域当中。音乐大师约翰.凯奇依据东方禅学的思想理论创作了4分33秒,开创了音乐新的时代新的理念,这是音乐艺术与禅学的结合。舞蹈飞天,取材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飞天,这就是舞蹈艺术跟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文学、艺术是相通的,相互的学习借鉴有助于创新,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需要大力的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音乐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文化创新;中等职业学校

1 文化创新概念的提出

文化创新是一种文化形态的更新和进步,指人们在文化实践过程当中的创新行为,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个侧面。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活力的增强,是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作出了关于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战略部署。他明确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文化创新建设的提出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6年教育直属高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是一种发展文化,加强校园创新文化建设,要把人的科学素质的提高、科学精神的树立、科学道德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要弘扬解放思想、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积极合作的精神,要有宽容失败的气度,潜心研究的修养,严谨求学的学风,克服急功近利的倾向,摒弃浮躁之风”。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在《简论创新文化》中也曾经指出:“文化实质是‘个性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创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力、智力和能动性的创造性活动,是突破原有思维与行为模式的创举。因此,重视乃至尊重个性,张扬特长,是创新的基本要求。尊重个性、培育创新精神,首先要从小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独立人格。注意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顺其特长而不是遵从家长意志去发展,让其在选择自己成材道路方面有更多的自决权,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做。建立自信、自强的品格,是创新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一。其次,要培养和激发创新的激情。创新激情源自于浓烈的兴趣、远大的抱负、成功的欲望、执着的追求。它将大脑的每根神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把智慧潜能激发出来,把全部心血投入进去,聚精会神。废寝忘食,使其特长大放异彩。这是创新成功必有的精神状态。其三,为创新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人才管理,都要为人才创造更多发掘其潜能、发挥其特长的自由空间。培养兴趣比灌输知识重要,使兴趣化为激情进而成为成功之内在驱动力更为重要。切忌用一种模式去培养人才,以一个尺度、一刀切方式去选拔人才。更不能以好心误人子弟,扼杀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上,就应该特别注意对学生人文素质和个性和谐的培养。

而这些工作的开展,就有必要加强校园音乐文化创新建设,这项工作的搞好,有助于学生培养艺术气质、和谐的个性品质,为今后走上社会和幸福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的意义会让学生踏上人生旅程时一直有一种精神上慰藉,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富,更有助于在工作和生活中与人交流,与自我交流,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锻造和谐优美的心灵空间。音乐文化创新要求培养学生获得一种敏锐的艺术感受,广博的艺术视角,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并具有博采众长的技艺,以应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越来越高的需求。

3 制约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文化建设的因素

(1)教育的目的太过于功利,缺乏人文精神。当前的中专教育存在一种功利化、工具化的倾向,表现在教育单纯以学生就业为目的、追求招生数额和就业率为导向。教师缺乏对人才进行整体培养的理念和方法,以创新为主导的价值观、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价值观都未形成,到只有上而下的对艺术教育特别是音乐文化建设的不重视。

(2)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甚至忽视。在这方面,教师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专业结构、教学手段落后,学生积极性相对也不高。认为学这些东西没有用,两方面共同造成了学科建设的落后,以及相对应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创新都无从开展。

(3)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国外同类型学院相比,培养创新人才及素质教育的力度不足。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艺术素质能力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普遍存在着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倾向。教学模式和评价体制的缺陷使得学生潜能不能够开发,思想不能够拓展,素质不能够完全培养。个性发展受到制约。

(4)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这样一种情况,办学上重数量扩张、轻质量提高、重学校升格扩大,轻办学特色创造、轻人才培养成果、轻学生整体人格培养和和谐成长,办学理念带来了文化趋同和学科设置的模式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艺术氛围的营造和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

4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文化创新建设的有效途径

(1)创新办学理念。当前,各个阶层的学校教育面临的教育环境和国际国内环境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其肩负的使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学校办学理念也应该随之而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为自身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在音乐文化建设方面,可以通过举办音乐欣赏活动、合唱比赛、校园广播等形式加强建设,帮助师生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涵养创新素质,努力营造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校园。

(2)发挥学生主导作用,推进音乐文化创新建设。将学生的课外活动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作为一种全面素质教育活动推出。并开发可利用的资源,充分发挥校报、校刊、网络、广播台、宣传橱窗的文化载体中的宣传平台和舆论引导作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专学生年轻好学,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文化,在学习阶段接受良好文化的熏陶和培养,对今后的人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教师、学生、管理者共同努力开展工作。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音乐文化活动,结合党的政策方针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整合推进音乐文化创新建设,积极组织学生文化艺术节,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用音乐文化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音乐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音乐本科生;毕业论文;策略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撰写毕业论文,既可以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技能的训练。本文拟从分析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的策略,以提高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一、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主要存在的原因有专业特殊性,其次是现在的学生写作能力薄弱。音乐专业属于艺术学科的一个分支。在考入高校时,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较低。而入校后,学生通常只注重演唱演奏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在对《艺术概论》《中西方音乐史》《音乐教学法》《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等这样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学生普遍学习热情不高。这样的学习态度导致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普遍理论功底不够深厚和扎实,同时又缺乏文字功力的训练,因而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常常难以驾驭。现在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导致学生平时练笔的时间少,而教师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必然导致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欠缺。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策略

1.加强学生对论文写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毕业论文(设计)应该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1]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专业课的特殊性,学生普遍出现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轻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一个只会演奏、演唱而不会表达文字的人,不能算合格的音乐教师或音乐科研工作者。毕业论文的撰写不单单是一次简单的写作过程,重要的是通过撰写论文,可以使学生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资料,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是一次系统的实践机会。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使他们把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际合理选题

正确而又合适的选题是决定文章内容和价值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往往直接决定论文的成败。毕业论文的选题首先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能够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把握“适中”的原则。本科生在校期间掌握的多是基础知识,知识面和掌握的深度都有一定的局限,选择的题目一般来说,宜小不宜大,宜窄不易宽,应尽量结合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实践,并能体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另外,学生要充分考虑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兴趣浓厚,研究的欲望就强烈,写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3.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外,还要积累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知识。作为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启发学生对音乐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知热情,有意识地加强科研方面知识的讲授。在有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例如音乐史课、教法课、欣赏课等等,可以采用写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训练学生提炼论题、组织材料、运用论据、论证问题、阐述观点等的论文写作能力。另外,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留一些具有延伸性的,能融合相关课程的思考题,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

4.开设“音乐论文写作基础课程”

针对毕业生在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和技巧训练方面缺乏应有的实践经验,应开设音乐论文写作基础课程,系统地向学生讲述音乐论文从选题、资料收集和整理、撰写论文提纲、撰写初稿及论文修改到文论答辩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撰写毕业论文的技能和方法,以解决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中所遭遇的诸多问题。

5.积极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保障。首先要建立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师生比结构均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做到有足够的指导教师以及指导教师有足够的精力指导毕业论文。其次,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从审定论文题目,指导学生搜集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确定题目,拟定提纲,一直到初稿至终稿的写作,都应发挥监督指导、启发促进的作用。通过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实践过程,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科研方法与思路,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撰写毕业论文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运用能力的检验,也是大学生开始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实践的初步尝试。要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首先应对学生进行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教育;其次,要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知识的根基,在平时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和科研能力,对进一步提高音乐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俊辉.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03期(15).

[2]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袁培. 常思则善――由毕业论文写作谈及“音乐学文论写作课程”的开设意义[J].黑龙江史志,2010,(7).

音乐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音乐文化课程;旅游专业学生

一、概述

1.音乐文化课程的内容

旅游专业开设的音乐文化以审美为主线,既要有技法,又要渗透文化、历史、哲学、美学等艺术理论和实践知识,立足于“鉴赏”的审美态度,通过学习使旅游专业的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掌握我国以及世界优秀的文化艺术并在教师的潜移默化和开导下,提升旅游专业学生对于国内外民族民间、古典及现代音乐产生的根源,及作曲家的思想及对所处时代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的理解。在音乐文化课程教育中,以中外不同时期优秀的音乐作品为主,以中外著名作曲家为线索,在内容设置上侧重作曲家成熟时期的经典作品,能代表时代思想、文化和作曲家创作性格和精神特征的作品。把对音乐作品鉴赏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中,把其创作与作曲家所处的情、景、时相结合起来,从中体验、感悟优秀音乐文化作品的精神实质。

2.音乐文化课程的教学特征

重视情感触动。音乐是情感艺术,表情是音乐艺术的灵魂。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音乐教育就是在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情感感知与体验的同时,使旅游专业的学生掌握和体会不同情绪风格,不同题材,不同音乐形象的进度、力度和音色,全身心地正确而完美地理解音乐的情感、意境、风格和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开阔艺术眼界,形成自己高雅的音乐审美格调。

视听双重感知。音乐文化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音符相连,而是表达了音乐家的思想。在旅游专业开设音乐文化课程中,教师通过现场演绎或者采用多媒体音画结合来欣赏音乐,使旅游专业的学生通过自身的感知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触动下,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形象,在想象力的引导下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激发旅游专业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3.音乐文化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文化课程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音乐文化课程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创新,始终未将“审美”放在第一位。目前,没有找到适合旅游专业的教学方式与体系,这就导致了旅游专业学生艺术教育的尴尬境况,大多数的旅游院校开设音乐文化课程为一个学期36个课时,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达到音乐文化课程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有效作用,不断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二、旅游专业开设音乐文化课程的重要性

(一) 音乐文化与旅游专业的密切关系

音乐文化与旅游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音乐在诸多人文景观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能够赋予美丽的旅游景观以特殊的审美内涵和韵味,也为游人欣赏增添了无尽的乐趣。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具有跨民族性和国界性的音乐文化资源可称为无限扩大景区知名度有力的文化载体。

谈到音乐与旅游的关系,人们自然会想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创造了世界音乐中心维也纳,与这些音乐家活动有关的建筑以及蓝色多瑙河等称为世界各地游客流连忘返的著名旅游胜地。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奇山异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文化,它对于久居于甚嚣尘上的都市人、外国游客,无疑具有极大的原生态文化诱惑力。

(二)音乐文化课程在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地位

旅游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普通大学生的素质,更需要结合旅游产业的特殊需求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在研究音乐与旅游具有千丝万缕联系可知,旅游专业学生接受音乐文化课程的熏陶与培养是毋庸置疑的。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分析,音乐文化课程是审美素质教育的主流课程之一,音乐文化教育是思想教育与艺术教育紧密结合下的教育形式,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旅游专业的知识与实操技能,更多的是要培养自身的应变能力、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审美水准,在面对游客、饭店宾客时要展现高标准的服务品质。素质教育更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注重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人格修炼与个性发展,因而素质教育必须是多方位的、立体的。素质教育中艺术文化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手段,可以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艺术内涵。中外先哲对音乐的教化作用有过诸多精炼的论述。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柏拉图主张:“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英国著名教育家伍德指出教育的功能在于“改进德行”。可见音乐对于历练人的内在素养具有独特的作用。对于处于大学阶段的旅游专业学生来说,重要的心理特征是有理想且富有朝气活力,思维具有抽象性、独立性和逻辑性,并逐步向辩证思维发展。学生的各种需求,包括对知识的需求、感性的需求以及自我价值体现的需求十分显著。迎合旅游专业的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音乐涤荡人内心思想的特性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行进,使他们具备正确调节和控制自我的能力。

三、音乐文化课程在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一)创新思维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对音乐能开发智力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而作为旅游专业开设音乐文化课程,虽然不能用过于专业的音乐艺术教学手段开启学生们专业的音乐文化素养,但是通过适当的接触及引导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审美能力的培养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音乐是对万物以一种音符形式进行的诠释,人们在音乐审美体验中会得到极大的调动、锻炼和提高。具体而言,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的能力、领悟美的能力、变现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鉴赏美的能力。通过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身心健康的培养

音乐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艺术学科。美好的音乐是心灵之魂的流淌,是人类至情至性的高度升华。它渗入人的心灵,以独特的方式延伸了语言文字之所不及,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旅游专业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志趣、高雅的气质和优秀的民族精神。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方式对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音乐文化课程教育促进旅游专业学生身心充分、自由、和谐地全面发展,培养积极、鲜明的优秀个性,直至完善人格,这是迎合整体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和途径。

四、音乐文化课程在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作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重视程度

目前旅游专业的音乐文化课程的开设虽然仍有待完善,但是课程的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从旅游专业学生对于音乐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25.8%的同学很重视,65.2%的同学重视程度一般,仍有9%的同学持无所谓态度。说明对于音乐文化课程的重视不仅仅需要从从领导教育阶层开始,同样需要引导学生加深音乐文化课程对其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课程定位

目前,国内大部分旅游专业院校在音乐文化课程教育方面易走极端:一种是,重旅游专业技能轻音乐素质教育,甚至不开设音乐文化课程;一种是,把学生作为艺术类院校学生进行培养,把素质教育“专业化”,完全走艺术专业教学模式。虽为旅游行业输送了一小批艺术人才,但究其本质来说旅游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并未得到提高。为了改变这种“两向极端”的状况,应对旅游专业开设的音乐教育进行适当的定位: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的专业化,不同于师范院校的师资化,更不同于中小学音乐教育,而应重素质、重实用、重“与旅游专业相结合”。

(三)授课条件

作为旅游专业这一新兴的学科,没有过多的历史积淀,也减轻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同时也缺少可借鉴的对象,因而在发展过程中对于音乐文化课程的准备工作显得过于茫然。硬件的准备可以在重视的基础上逐渐改善,对于授课教师的水平不仅需要重视,同时也需要多方的的促进与配合。目前艺术院校的教师仍然有很大的缺口,旅游专业开设的音乐文化课程的授课教师虽然不需要采取过于专业的方式教学,但是教师的水平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教学水准。对于师资力量的要求是很多旅游院校在开设音乐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素质的最大障碍。

(四)学生的学习效率

各院校开设的课程不断采取的优化措施都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实施的。着眼于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都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效率的体现。笔者通过对于部分地区旅游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有14.4%的同学表示音乐文化课程的收获非常大,65.9%的同学表示收获较多,18.2%的同学认为收获一般,2%认为没有收获。由此看来,旅游专业开设的音乐文化课程虽然促使学生收获到一些,但是仍有部分同学对于此并不太多感觉甚至感觉毫无收获,这点的确应该令人深思。而通过对于学生的了解,对于音乐文化课程的学习效果影响的最大因素的调查表示35%的同学认为是教学设备因素,38.6%的同学认为是授课教师的因素,16.7%的同学认为是自身因素,9%的同学认为是授课教材的影响。因此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的。

五、优化旅游专业学生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方案

(一)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多元化教学

在音乐文化课程教学中,无论所处何种地域,都要多加接触民族的音乐文化,这样才能囊括更多的精神财富,对各种音乐都能用真挚的情感加以体会。

多元化教学并不非新颖的词汇,在其他学科上也多次被提及。上个世纪后半叶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以多元化教育理论为基础的多元化音乐教育,经过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完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直到21世纪以来,多元化音乐教育逐渐引起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统观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多元化的音乐文化教学是大趋所向。但是在主流的影响下,我国必须结合自身的文化特色制定符合自身学生的多元化教学。音乐文化课程的多元化教学,目的是为了让旅游专业的学生摒弃单一的接触音乐导致的思维狭窄。在从事旅游行业时如何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史一项巨大的职责,只有多方的接触不同的音乐领域,才能更加全面的诠释现实中旅游资源的美。提倡加强音乐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本土化的综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包括民族音乐文化与世界音乐文化的精品,重视学习我国优秀的本土文化,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了解音乐,认识音乐,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

(二)营造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包括教学设备的硬件基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依旧是不可或缺的,以及旅游专业学生对于音乐文化课程的学习热情与重视程度。

目前,教学硬件设备整体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旅游专业在开设音乐文化课程时,都会配有特定的音乐教室,配备一定的音乐教学设施(如钢琴、影音设备),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从而达到多方位传递音乐信息的目的。当教学课程中含有民族音乐欣赏时,可以配备民族特色的乐器,学生们会通过对乐器的接触,辅之以教师的演奏、讲解,加深旅游专业学生对音乐在旅游中应用的理解。

(三)因材施教

我们常说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用“启发式”教学代替“填鸭式”教学,对于旅游专业学生的音乐文化课程的教育显得更为贴切。完善教学的硬件设备,结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编写的音乐教材、教师用书、课件等也开始使用,教育部仍需在具体操作上做出更大的投入,不断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在加强音乐文化课程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作用中,主导者――音乐文化课程教师的心态与感受十分关键。不需要具备高超的音乐艺术技艺,却不能缺少对于艺术的热爱与对艺术高尚理解的灵魂,用他自身的感触体验去感染学生,用他敏锐神经去关注学生,用他的深层只会去牵引学生,这才是教育的真谛。也许若干年后,学生们已经忘却了曾经的旋律和曲目,但是在面对音乐时,全身心的投入到“听”中,直觉引导自己用心体会音乐中情感的变化。

(四)开创科学的交叉性教学

科学的运用是多方面的,对于教育更是展现着它有利的一面,艺术作为无形的音符,通过科学的交叉性结合,可以生动形象的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听觉中。当旅游专业学生在学习音乐文化课程时,通过先进的科学手段把旅游景区的风景立体化,再融入高质量的音乐作品,不仅增强了旅游资源的形象感,更加令人深陷其中。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欣赏旅游资源的同时结合了音乐的激发,会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对旅游资源产生新的感触。这种立体的“情、景”交融的教学方式会从感、观的角度激发对于旅游资源瑰丽的理解与诠释。一直以来,优秀的音乐创作都离不开科学的支撑,众多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融入了先进的科学手段,使音乐不单单成为了听觉的享受,更增加了人们是视觉角度的享受。

(五)吸取国外的经验,结合本国国情

我国目前旅游专业的音乐文化课程只占本科四年教育课时的7%,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25%以上的水平。要强化音乐文化课程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增加学时是有一定必要的,课时代表着对于音乐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增加音乐文化课程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进入21世纪,各发达国家音乐教育大都放弃了对西方音乐(特指欧洲中心论)的盲目推崇,一致认为音乐教育必须融合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日本教育融合了东西文化;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包括理解世界各类音乐;澳大利亚音乐教育中,英国文化的主导地位正被多元文化所取代。西方的艺术教育以“个性展现”“创造精神的培养”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具备扩展联系、变通的思维方式,学生发现问题、研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因为中西艺术在渊源、特征和形态上有巨大的差异,所以在教育的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等发面必然要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

在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中,笔者认为鉴于旅游专业是个包含多方文化集结的特点。而音乐也是囊括了众多具有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思维类型的人外化他们的精神所创造出来的,前者在融入后者的同时不断的深化自身的内涵,这样才能使旅游专业的学生,在短暂的几年学习时间从多方的角度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其他国家的音乐教育转变以及其重视程度不难看出,我国的音乐教育仍然欠缺很多,但是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把音乐教育十分成熟的国家的方式照搬到我国,仍然是不能成功的,这条真理有无数的历史在提醒着我们。吸取国外的精华,加之对本国教育情况的分析,将别人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转换成适合我国学生的教育,才能真正的发挥音乐文化课程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广宏.音乐的旅游驱动力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32:213-214

[2] 张海鹏.大学生音乐素养[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1: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