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方法

音乐教师是艺术美的表现者,是教育美的传播者,是学校美育园地的实施者。音乐教师的审美素质、专业功底以及审美施教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发挥与提高。因此,培养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各大音乐、艺术院校及综合、师范类高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所担负的任务就显得尤为艰巨。它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 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初步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从总体来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类别应当包括四大类,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由于从总体培养目标出发,教育部和各大学对通识教育课程(即:公共课)都有统一规定,所以,各音乐院(系)主要关注的是学科专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课程。其中的部分课程包括如:音乐欣赏、中外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概论、合唱指挥、歌曲写作、基础和声、作品分析、音乐教学法、心理学等等。然而,各大高校之间也存在少许的不同,例如,各个学校间的教学形式及所学课程的课时长短与深度不同等等。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则是由于各个高校有权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调整学科课程。

总体来看,我国的教育思想在根本方面缺乏创新。它不能很好地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内容、形式以及具体实践等等,从而以此来促进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特色

(一)运用新的思维方式

新的教育思想的实施需要一些大胆的创新。在二十一世纪大教育环境的背景之下,我们需要运用新的思维方式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为了能够在未来的音乐教学中付诸实践,新思维必须集系统性、开放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运用各种新的思维手段来推动音乐教育在各大高校中的发展。此外,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在实践方面的运用。

新思维的改革首先针对的是我国高等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应该充分关注到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与其相互交叉的种种课程。新课程的设置需要与时俱进,要充分体现系统性、时间性与实践性的高效结合。

新思维的改革思路主要应体现在教材的编制方面。教材的内容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在稳定的基础上,教师还应适当地补充基础知识,并根据社会的发展进一步补充和创新一些富有时代性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才可以掌握和懂得当前所学专业中先进的知识与信息。在当代,我们应对一些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引进一些新形式的教学法,并在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在更好、更新的教学中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这是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学生也要注重加强自身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把教学能力与未来将要终身从事的教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大学毕业之际成长为一个“现代型”的音乐教师。

(二)创新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总体设置应做到创新。以往,各大高校中的音乐教育的专业分布没有跟上当今的时展,原始的课程结构与学科的教学内容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所以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学科课程的结构和教学的内容进行增减,教材的内容应该实现创新。在这些方面,多元化已经成为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得到广泛的推广。

过去,钢琴系、声乐系、音乐教育系的教学内容和科研形式都较为单一。此外,钢琴以及声乐是相对独立的两大专业,这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当前时期,钢琴以及声乐的教学和科研的组合结构需要进行改革。我们可以把钢琴和声乐两部分的教学和科研内容有机地集合到一起。这种集合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这种集合结构能在整个音乐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还能够在不同课程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与融会贯通。

二、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方法和路径

(一)交叉学科和学科渗透

首先,我们要理清跨专业不同科目间的关联,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做到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当进行跨专业的学科渗透时,教师应分享各地高校教学中已取得的良好教学成果与成功的教学经验。例如,为了提高自身的即兴伴奏能力,学生除了要学习书本上的内容外,更应多付诸实践,同时认真学习其他的学科知识,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课程的组合、简化与添加

为了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实现学科课程的整体优化组合,我们有必要对过去一些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合并和简化。例如,我们可以把一些联系紧密的课程合并到一起,创建一门新的课程。在这方面,瑞士的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就系统地把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音乐活动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创立了通过身体的律动即时学习和体验音乐的体态律动教学法。当进行课程组合时,我们选取的教学内容应尽量简化并强调关键点,这是因为音乐教育专业中有相对较多的课程,如果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没有改革和简化,那么教师会很难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也就很难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基于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我们应该在课程体系中加入“即兴弹唱”这门课程。这是一门结合了多种学科的课程,如钢琴、声乐、和声与即兴伴奏等。然而,“即兴弹唱”不是这些课程的重复。即兴弹唱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应用能力,它是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同时也是作为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基本技能。

(三)教学实习改革的意义

教学实习是音乐教育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的坚实基础。高校的音乐教育学科课程改革,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教学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较为深厚的音乐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全面的教学理论与相对坚实的教学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教学实习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在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地进行改革和探索,方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因此,我们要继续不断地努力,从而为中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1.1以高师音乐教育系统论为基础

高师音乐教育体系的含义是通过多个互相有关、互相影响的因素组成的、具备特殊作用的机体.在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中,每个因素互相有关,各因素在体系中都具备特定的职能;每个因素的阶层都不一样,部分因素置于关键阶层,部分置于次要阶层,此类阶层伴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高师音乐教育体系论的目的,不仅是了解高师音乐教育体系的特征和规则,反射高师音乐教育体系的阶层、构造、变化,更首要的是调节高师音乐教育体系构造,调整各因素联系,使高师音乐教育体系完成改善的任务.”高师音乐教育体系论反射了当前科技进步意识的转变,给人们高师音乐教育现实环境的思想形式带来了变革性的改变.

1.2以高师音乐教育实践论为导向

在我国以往哲学中,认知和操作的联系经常被认为是识与动的联系.我国古时的教学家对识与动的联系展开了诸多叙述,并总结出了各种观点.南宋时期的朱熹重视先识后动,懂的事情的道理难,而实行却很容易;明朝的王守仁的观点是识动统一.近期,当前高师音乐教育家的意识到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远离现实的情况,并初步展开高师音乐教育变革.他们对高师音乐教育概论运用于实际操作的重视,在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活动的进步进程中发挥了深刻的作用.

1.3以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为动力

高师音乐教育改进是对迟滞的教学情况或教学思维甚至教学概论展开有目标、有规划的改革,使其得到所期待的进展的进程.1980年以后,“在全球各个角落,变革和更新都是教学领域最关注的主题.变革和更新是当前有关教学主题探讨的专题之一”.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节奏也渐渐变快.1985年共产党发表《有关教学制度变革的决策》,大力地促进了中国高师音乐教育制度的变革.1993年年初,中国政治机构了《我国教学变革和进步大纲》,此中提出“教学变革和进步的基本目标是提升国民素养,培养更多精英”,此也是院校教学改进的导向.二十世纪末期,中国教育委员会发表《有关集中施行“高级师范教学应对21世纪教学实质和局面系统改进规划”的报告》,目的是调节科目构造,提升高师音乐教育专科化质量,培育21世纪时代所需的崭新高师音乐教育资源.

2高师音乐教育全程实习模式的特点

2.1音乐教育实习时间的延长

音乐教学领域对教学实习时长的恰当控制,是保障实习成效的前提,暂时未得出具体数值,但是大多以为以为音乐教学实习形式时长不足,不益于同学在教学概论和教学操作间的连接.顾明远的观点是“当前的教学实习亟待完善,7个星期左右的时长根本不够.我希望把师范高校音乐每年的实习期计算在研究的时间内,头四年学完科目专科学识,实习时期内统一研究教学概论和展开教学实习.”以往教学实习形式的次数只有一次,大多是最后学期进行,经过学校直观管控.不过此类形式实习时长不够,实习同学的数量和实习实质太聚集,不益于教育目标的分配,也给引导教师的任务增添了难题.所以,诸多高效都在开展实习时长的加大与散乱的试验.而高校音乐教学全过程教学实习形式更加重视全过程,以同学步入校园的时间为开端,科学顺序地分环节地进行教学实习,而且每个环节的项目的重点都不一样,可以彻底地运用有用的时间培训同学的各类教育技术.为处理教学实习时长的增加与教育实质实现间的冲突,还彻底地运用了暑假中学生放假时间比高校晚,开学时间早的时长差,分配教学实习任务,此为一类将教学实习时期打散、并统一科学调节总进程的教学实习的崭新实习形式,有助于音乐教学实习水平的全方位提升.

2.2音乐教师培养理念的变化

受以往音乐教学实习形式的作用,高校音乐教师资格培育更加注重音乐学术和专科技术的习得,教学实习的功能被忽略,使诸多音乐师范生缺失现实教育技术.当他们迈入职业生涯后,教育顺应时间比较长.部分专家的观点是“教学实习是师范生聚集展开教学和教育专科培训的一类操作模式.它有助于强化学术和操作的关系,能够使同学在习得就职于教学、教育任务操作的前提下,将对教学届的主观认知和学术认知一致结合,进而提升他们对教师任务关键价值的认知,并在教学操作中提升他们教学的能力.”高校音乐教学全过程教学实习形式以入校为开端,就十分注重对同学的教师教育技术等各层面素养的提高,并与企业维持良好的交流,能依照人力需要的改变推动教学实习目的的改变.它在加强音乐师范生教育服务认知的时候,也注重其专科素质的提升.它的施行彻底突出了“全过程”概念的特征,在高校音乐师范生大学时期的所有进程中彻底运用课前、课时、课后,深层次教育,开展实际演练,进而使高校学术在耳濡目染中开始扮演教师,彻底认知师范能力的本质.在这类形式的作用下,音乐教学实习不只促进了实习生将习得的学识转换为教学技能,还让同学注重自己的专科化进步,推动器教学素质、教育能力的提升.

2.3高师音乐专业理论

教学与专业实习的结合专业实习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上与文化课、专业课有显著的区别.在音乐教学内容方面,文化课、专业课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而音乐专业实习以传授操演奏、教学技能为主.在教学目的上,文化课、专业课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记忆和理解为主,而专业实习以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为主.专业实习与文化课、专业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又有密切的联系,专业实习是以文化课、专业课主教学内容为基础而指导实践的,其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音乐理论教学形式,应体现其自身的教学规律、特点及组织形式.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抓好专业实习的教学环节,我们认为,专业实习教学结构按照组织教学、精讲示范、学生操作、巡回指导、实训总结五个环节进行设置.这五个环节不仅各具教学功能,而且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3高师音乐教育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的具体实施

3.1以教师专业化

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教师教学是一个进步的、总体性的、连续的进程,由学历训练、就业前训练和就职训练等构成,展现了教师专科进步的历程.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竞赛的逐渐强烈,时代制造力的进步对精英的标准逐渐升高.教学行业的进步是精英培育的要求,而教师教学的进步也是教学行业的基础.教师专科化是教师教学进步的力量,也是教师教学变革关键项目.音乐教学专科的教师要完成专科化,必须从两个层面入手:第一,具有优质的音乐学术素养和较强的音乐专科能力.第二,把握教学的基础方式和音乐专科科目的教育技术.在此两项前提下,教师的专科化进步才有了基础和保证.此两层面的技能的提升都是在就职前教学的环节应当实现的,优质的就职前教学是教师专科化过程的开端.此在环节中,同学不只是经过课程教育和个体的专科技能培训实现此目的,更关键的是经过教学操作将学术学识应用于现实的教育项目.专科学术学识仅有经过操作的检测和深化才可以起到最佳的功能,得到意义上最高效的展现.所以,教学实习是就职前教学训练不能超越的关键步骤,是一位同学发展为一位教师的重要环节,其功能是比较明显的.

3.2由应用科学模式向反思模式的转变

教师专科化学术不仅包括一生教学理念,还包括反思教学理念.个体的学识学习必须仔细的研究,也要求勤加思索.缺少思索的研究只是凭空思索,没有思索的研究难以前行.教师的专科化进步,使教师形成一生学习的理念,但离开学校后就没有教师的指导.那么一生学习的力量是什么.不断反思就能找到答案.即使是再优异的教师在教学的进程中也会面临诸多状况,应当各种教育客体,会形成各种状况,科目学识的不停创新,崭新的状况也不会不断产生.经过反复思考,教师能对自身的任务开展客观的评估,冷静地研究自身的劣势,经过自身改善,发现处理状况的方式.能够看出反复思考水平在教师的专科化过程中产生关键的影响.反复思考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就职前教学的环节就是关注同学反复思考习惯的养成,而教学实习是完成此目的的最佳途径.

3.3完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音乐综合实践课程是以音乐(舞蹈、钢琴、视唱)课程为依托,结合公立幼儿园和部分示范私立幼儿园师资水平、课程设置、运行机制等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把相关的乐理知识、视唱、练耳、钢琴及弹唱等内容综合引入到音乐课程教学当中来,以教学实践为载体,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团队,以相互协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安排和课程设计。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前景,让学生通过反复“实践”以及模拟招聘,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通过进一步完善学习过程、实践内容,最终呈现良好的成果,教师要对学生的以上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考核。怎样用适合的教学模式,以最稳健、最迅速的方式让学生接受良好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课堂知识的学习,是这类课程最值得探讨的内容。与此同时,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可见学前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国家和社会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各级政府开始逐步扶持各类幼儿园的兴建。在这种形势下,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为我国的幼儿园教师队伍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以肯定地说,未来几年当中,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将会有很大的施展空间。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要更加明确培养的学生应成为应用性人才,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纲要》提出的要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学科,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当中,本文依据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动向,结合近几年公立幼儿园招聘的具体程序、内容等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具有培养实践能力(音乐教学)的综合教学模式。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音乐综合实践课程具体的实施方法

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为依托,通过引入音乐素能综合教学方法,结合幼儿园招聘的特点进行研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问卷调查。通过指定的详细问卷及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

第二,策略分析。针对问卷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并归纳出所在区域幼儿园的运行模式、师资情况、课程分类等。

第三,实施阶段。经过策略分析,提炼出适合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的总体音乐素能进行培养。

第四,成果展示。作为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回顾和总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每个学生自行选择一种方式来汇报,包括说课、儿歌弹唱、舞蹈等等。二是参加基本功素能大赛,大赛的具体要求参照幼儿园招聘的模式设定。第五,评估。首先,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式,选择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估方法。从评估方式讲,可以选用现场观摩法,即终结性评估方法。从评价总体上讲,可选用自评(30%)、互评(30%)和教师评估(40%)相结合来评定学生个人成绩。其次,还要注意评估过程中的客观性。

三、结语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好自身的专业及相关技能是音乐教育师范生走上教学岗位的重要保障。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音乐教育教学新课程理念得到进一步完善,对音乐教育师范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和标准的同时,对师范生技能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

音乐教育;教学课堂;教育实习

一、“一专多能”的重要支撑

音乐教育专业在本科阶段涉及到的相关必修课与选修课里,有一项伴随四年的主专业,如声乐、钢琴、舞蹈等其中的一项。有多项专业必修课程副专业,如视唱练耳、乐理、计算机音乐、配器、合唱指挥等多项选择。音教学生入学即有一门主修课程,笔者是声乐专业,还有钢琴、舞蹈、视唱练耳、乐理、中西方音乐史等多项专业必修课程,三、四年级有计算机音乐、合唱指挥、和声分析、曲式分析等多项专业选修课程。在学习这类课程时,学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独立完成相关理论课程作业,反复推敲,反复练习,将各科理论课程细化,打牢基础知识。例如《乐理》课程运用到实习课堂时,会关系到歌曲的曲式调性、谱曲视唱、节奏速度等知识;《中西方音乐史》课程在讲述贝多芬、柏辽兹、莫扎特的艺术人生时,需要大量的音乐史知识;《音乐教学论》课程会关系到教学教案的编写、教学过程的掌控、教学语言的流畅性、因材施教的各项能力的培养等。一门主专业,多方位发展,学习基本课程及主要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重要积淀,是其走上音乐教学岗位的重要支撑。

二、“教学相长”的重要桥梁

在《音乐教学论》这门课程中,着重研究音乐课程“如何教”与“如何学”的重要关系。在教学中要遵循相关的原则:教育性、科学性、形象性、实践性、情感性、律动性、发展性,这些都是教学构思设计的重要桥梁,是教学相长过程的重要体现。古人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有一种教化的能力,如何将德育、美育、智育与音乐课堂有机融合,是音乐教育师范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一个好的音乐作品走进课堂,带给孩子的是什么?例如在教小学低年级学生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时,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歌曲背后的故事,学生能学到的是什么?学生能反馈给课堂的又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一首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为传唱的爱国歌曲,旋律铿锵有力,充满爱国激情,如何将这种爱国热情传递给学生,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教学反思”的重要把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各项技能的重要阶段,课堂反思、课后反思、自我阶段性反思等是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在钢琴即兴伴奏课上,教师在讲授内容及实际演练中,即兴伴奏的学习是有区别的。例如教师在教授《大海啊故乡》这首曲子时,有的同学能在保持主旋律的基础上不断变化,锦上添花,有的则在伴奏编配上进行着单一无变化的单旋律线条,区别在哪里?他人编配的锦上添花的旋律伴奏有何可取之处?好在哪里?这些都是在课堂及课后要反思的问题。在反思的基础上总结,从而获得进步。大四的教育实习,是音教师范生毕业前的必修课。有选择性地到当地的中小学完成为期一个月以上的实习工作,完成教案的编写、开展课堂教学、组织课外活动、当实习班主任等多项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又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学反思呢?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方法、思维等对学生才是最有效的呢?这也是教学反思中的重要把控。

四、“推陈出新”的重要效果

作为音乐教育师范生,未来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时,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是单纯地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地讲授、教唱吗?是否可以在教学方法与内容上加入一些新鲜元素?例如引导学生根据歌词扮演某些角色,或者根据欢快的节奏创编一些简单的动作,再或者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源,利用笔和水杯相互敲击、拍打,为歌曲伴奏呢?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现代音乐课堂需要带给孩子们的新鲜养分。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和感受到音乐,在学有所获的同时,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真正的乐趣,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与判断能力。

五、“实习后总结”的必要性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 音乐教育类课程 培养 学习兴趣

一、原因分析

1.教学模式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适应,师讲生听模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之前,一般都接受过多年的声乐、器乐或舞蹈等专业技能训练,其训练方式显然不同于音乐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方式,而且,之前对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学习模式等可谓知之甚少。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授课方式基本上以师讲生听模式为主。这种授课方式虽然有很多益处,但我看来,它比较适合有一定教学实践经验、并渴望在教育学理论上有进一步提高的学习者进行学习。而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种授课方式会影响学生的主动发展,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学习音乐教育类课程已经成为了一种无奈而必须的选择。

2.一部分教师不尊重学生,教学态度趾高气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其表达方式上的非语义性、情感性、传情性等特征使音乐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听觉上的音乐信息更加敏感、更有兴趣,对比较静态的文字信息往往缺乏求知欲。所以,大多数音乐学习者在文学等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不如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现况,一部分教师并不尊重学生,认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文化底蕴差,学习态度懒散、不认真,并在教学中表现出趾高气扬的教学态度,这大大增加了学生们的自卑感,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

3.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只重视考试结果而不重视教学过程

实行学分制以来,我国高校大部分学生甚至包括许多教师在内只关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以及每学科的结业考试成绩,而每堂课的教学过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授课过程中,由于师生之间没能形成和谐的教与学的共融体而大大影响了每堂课的教学质量。这显然没有体现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

二、解决措施

1.加强对音乐教育哲学知识的学习与认识

当代美国音乐教育哲学家雷默提出:音乐教育哲学是关于一个领域的本质和价值的一整套根本信仰。所以对音乐教育的本质与价值的理解,是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也必将震撼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在内的所有人的心灵,并更有力的支持与指导音乐教育实践。

(1)音乐教育存在的独特价值

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同语言、数学相比,音乐能更直接、更有力的使人的心灵迸发出火花。音乐教育也正是通过这种情感——体验(审美)的方式,使人的生理、心理结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并受到感染与熏陶。所以音乐艺术其重要、独特的存在价值是语言、数学等逻辑思维所无法替代的,而且基于认知作用与方式的不同,它的认识价值等同于这些被社会认可的传统重要学科。

(2)音乐教育存在的文化价值

在“地球村”的比喻提出以后,音乐教育担负起传承世界音乐文化的重任。所以不能只用一种音乐形式的审美标准来评判不同音乐形式的文化价值,要以一种宽容的学习态度接纳与对待各种不同音乐形式的价值与美。在音乐教育的本质与价值问题上,教师应从新的高度深入学习,并设法从观念上彻底改变学生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偏见与片面认识。

2.改变授课方式,让学生成为主体性教育的真正受益者

根据对音乐教育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分析,教师应首先对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分析,以培养兴趣为主,逐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主体性教育这个概念与教育模式虽已提出多年,但要想使学生们真正成为它的受益者,还应采取一些具体可行的教学措施。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学生们自学、讨论、提问、完成课外作业、进行社会调查等学习方式为主。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的越多,和教师的交流、互动越多,整个课堂气氛才能越来越和谐热烈,才能更大限度的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更能激起他们产生学习欲望与兴趣。并且每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不能过多,要给学生们进行反省思维的时间,学习内容的设置既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能超出学生们的接收能力范围。

3.重视教学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学校评价制度

知识的学习是个连接性的过程。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相关课程的评价方式多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它一般在学期末进行。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掌握没有连接性,所以往往是越往后越学不懂、越没有学习兴趣。每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基本只能通过期末考试的总结性评价来进行衡量。

就现状来看,教师应采取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们掌握知识的连续性与系统性,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形成。具体做法为每堂课应有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提问的方式回忆并巩固学生们在上堂课学到的内容,之后在本堂课上课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及时实现教学反馈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师的授课内容。在每个学期之间要进行多次教学内容的横向与纵向上的链接,使三种教学评价模式综合发生作用。

4.通过对音乐教育类课程价值的拓展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类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自然有它的存在价值。但身为一名眼界开阔、拥有包容精神的当代音乐教育学教师,还应逐步使学生认识到其课程体系在其他方面对人的发展更有促进意义的更深层次的价值。这些价值包括: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们思考、并进行讨论等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们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能逐步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等,这些能力是适应当代社会人才发展需要的。教师应努力使学生不仅能认识到这些能力的重要性,更应该通过你的引导与精心设计使学生乐于通过课堂教学环节来主动使自己在这些方面不断得到提高,真正从观念上积极配合教师进行自我改造与提升。

三、结语

音乐教育类课程体系面临的挑战应该说才刚刚开始,关于如何提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讨论将会一直进行下去。本文旨在为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逐步加强与推进做一点微薄的研究工作,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充分发挥我们中华民族的团结协作精神,为人类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奉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美]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美]威廉.M安德森,帕特丽夏.希汉.坎贝尔著,曹水青、刘坤译.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视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