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统计制度

信息统计制度

信息统计制度

信息统计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二、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

1.组织控制

组织控制的目的主要是减少电算化部门发生错误及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其基本原则是不相容的职责由不同的人员或部门来承担,基本目标是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工分工制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从建立到运行的整个生存周期中,根据职能不同化分为两大部门即系统开发部门和系统应用部门,系统开发部门主要承担系统的开发研制以及系统的维护工作等,系统应用部门主要负责日常会计处理工作。两部门的人员要严格分工。

2.操作控制

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必须制定和执行各种标准的操作管理规程。为了防止舞弊行为,程序员不得参与操作,操作员不得接触参与程序设计、不得更动软件和打开数据库修改数据;操作员不得随意更换计算机所配置的系统参数及所安装的软件、并且不得在工作计算机上做任何与会计核算业务无关的事情。

3.系统安全控制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层层设防、严加防范,主要包括硬件安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和实体安全控制等。访问授权是计算机技术中一种常见的控制手段,它可以保证会计信息只能由授权人访问,以防止非授权者的访问、复制、修改和破坏,并且系统一旦被破坏仍保证能利用会计档案备份迅速恢复正常。

4.系统开发控制

它是一种预防性控制,目的是防止电算化系统开发阶段的错误和偏差,确保系统开发过程及内容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和有关标准。开发系统前,要进行有效的可行性研究,使系统的每项设计都等满足单位的会计工作要求,并能适当满足单位发展前景的要求;系统开发过程中还要留下审计线索.以保证日后审计工作的需要。

5.系统的维护控制

为了适应系统运行环境的变化,系统维护涉及到电算化系统功能的调整、扩充和完警,包括软件的修改升级、计算机硬件和通讯设备的维修或更新等。对电算化系统进行维护必须经过周密计划,维护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应设置必要的控制。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

1.输入控制

目前电算化系统的数据物人手段有键盘手工输入、软盘转入和网络传送等,其中键盘手工输入应用得最多,也最易出错。只有输入正确的数据,才能进行正确的处理。

2.处理控制

处理控制是对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控制。数据处理的准确、可靠,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翰人数据的准确性、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安装的可靠性,但是,即使这方面都有其保证措施,仍然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3.输出控制

财务软件的输出功能一般包括查询输出、打印输出和向软盘输出或运用网络输出等方式。输出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计算机输出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及时性和必要的保密性,保证输出的接触人员是仅限于经过授权的人员。

三、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控制范围发生改变

控制方式由单一制度控制转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会计电算化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的,由人员和计算机相结合来共同完成。传统的内容控制主要针对交易处理。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业务集中化处理,依会计程序制定计算机内部控制措施,以达到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控制对象发生变化

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会计人员是所有会计业务组织和执行的主要因素,所以会计人员是控制实施的主体。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面对的是会计信息系统,在这种环境下,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大部分是由计算机完成,其成败和效率不仅取决于“人”的因素,还取决于“机”的因素。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对象重点由对会计人员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控制。

(三)内容控制形式的变化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控的难度。原手工操作下一些内控制度措施在电算化后已没有存在的必要。原手工操作下一些内控制度措施在电算化后转移到计算机内通过会计软件也由手工条件下的单一人工控制转为人工、计算机共同控制。

四、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

(一)数据的安全性差

手工会计系统中数据的处理和储存都分散于各个不同的部门和人员,而电算化系统的突出特点是会计数据处理的自动化、集中化.因此给数据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财政部曾制定了相关的规则,对财务软件必须具有的安全性做了一些具体规定和指导意见。

(二)差错的反复性和严重性

手工会计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差错重复和重大差错发生的可能性不大。电算化系统数据处理自动化、集中化,再加上计算机运行的高速性、程序运行的重复性,使得处理结果一旦发生错误,往往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造成多种数据文件、账薄及整个系统的会计数据失真,并且可能使系统出现反复性差错。因此,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各环节和系统硬件设施等方面都需要加强控制。

(三)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性差

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的单位必须达到一定条件,并且需要经有关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运用互联网输出、输入或处理数据,还需要到公安部门登记注册。但是,实际上部分单位未经审批就直接采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单位未能满足相关条件就正式使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的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电算化管理制度,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管理制度,但徒有虚名并没有切实执行。

五、完善会计信息系统下内部控制的方法

(一)制定财务软件界标准

虽然我国财务软件业蓬勃发展,但缺乏统一标准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标准的诞生,不仅有利于规范会计核算软件市场,增进会计核算软件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推动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提高;推动会计软件产业的发展,促使一般会计核算软件向会计信息系统甚至管理信息系统转化,促使会计核算软件从事务型向管理型和决策型发展,还能切实保护企业用户的利益。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数据保密性、安全性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首先,强化业务发生控制及程序检查。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其次,加强数据输入、输出控制。做到对凭证的审核、自制、输入、传递、保管五个环节全面控制。最后,进行数据通讯、处理控制。

(三)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电算会计类人才建设

要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此外,在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的培训,不仅仅是系统的操作培训,还应包括让这些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后的新的凭证流转程序、计算机会计系统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

(四)保障企业内部电算化管理与控制制度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关键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科学的会计乃至管理信息系统或体系,以保证资产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同时,企业必须建立计算机管理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管理制度、日常操作管理制度、维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和档案制度等,并保证得到全面执行。采取了上述措施,对解决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无疑会有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正瑞:论计算机会计的内部控制及其审计,财务与会计,2001,(2)

[2] 赵伟:加入WTO对我国会计信息产业的影响与对策,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7)

[3] 张英明: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1)

信息统计制度范文第2篇

会计作为企业的一项管理活动,其输出信息的功能使得它在企业决策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会计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使会计信息系统由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从形式上看,它改变了数据的核算手段,引进了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改变了数据的存储方式,导致账簿概念的重新定义和分类。从效益成本来看,以更少的人员从事更多岗位的工作,节约了人力、物力,但同时也对管理部门的设置和会计人员及岗位组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某些与审计线索有关的关键因素(如会计核算程序,数据存取方式、存储介质等),使得会计学家们研究已久的基于手工操作环境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环境下难以实施,给审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挑战。另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传统的企业运营方式和信息输出已不能适应其发展的需要。当前,掌握信息胜于掌握货币与财政,对信息的及时性、安全性、保密性要求给无纸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会计数据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尽管有关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强化和突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断探索适合电算化环境的内部控制措施应当是当前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实行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电算化环境下存在电脑操作无形化和存储介质无纸化的缺陷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人员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因而很自然地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会计数据用可见的文字、符号直接记录在纸上,直观性较强,不同的笔迹可作为控制的手段;而电算化信息系统中,这种人员之间的联系部分地转变为人与计算机的联系,操作员身份的识别及授权控制等都有别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易于辨认的审计线索如笔迹、印章等在电算化环境下已无处可寻。此外,手工环境下,记录在凭证、账簿、报表等纸介质上的会计记录其勾稽关系较为明确,而在电算化环境下,由于会计记录被存储在磁盘、软盘等磁介质上,不宜实施签字、盖章等手段,而且磁介质很容易被改动,因此,如何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及如何尽可能避免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是电算化内部控制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电算化环境下内部稽核机制削弱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笔文秘站:经济业务的处理都需要经过多重手续,严格遵循有关的制约监督机制进行操作,如业务经办与授权批准、收付款项与会计记录的分离等,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形成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在相互牵制、相互核对、检查监督等重要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信息提取、传输和校验等工作。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经营内容广泛、地理分布广阔、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如果采用传统手段,不仅速度慢且花费大。实行电算化后,许多业务处理程序被大大简化,大部分处理由计算机完成,一些内部牵制措施无法执行,会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和控制,控制效率低,其审查、稽核机制被削弱。

(三)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质量有赖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自身的可靠性及会计人员本身的操作水平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易于保持经济业务的连续性,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一旦系统由于自身或操作员的失误而崩溃,就可能使会计工作陷入瘫痪;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下,会计核算的质量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及对会计有关法规的理解和执行效果,传统会计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而电算化系统中,操作环境的改变使传统的管理控制方式失去了发挥功能的土壤。为了减少误操作,提高输出会计信息质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具备严密的内部控制功能和手段。

(四)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发展对内控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的逐渐完善对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的核算型会计软件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核心是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型会计软件较之传统核算型会计软件具有灵活性及自由度较大、个性突出的特点,而限于电算化及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在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管理上存在着许多真空地带。随着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和经济业务的多样化,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考虑和制定上,总会存在没有涉及的地方。这使得内部控制存在没有触及的真空,减弱了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的效果。

(五)网络财务是电算化环境下的新型管理模式,其安全性和保密性有赖于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网络财务是一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有效结合起来的管理模式,网络财务与传统会计电算化不同的关键在于利用网络进行财务管理。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使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跨越到会计信息化阶段,网络技术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但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数据存储介质的脆弱性等特点,给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带来了隐患,病毒、黑客、软件自身的缺陷都会使用户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胁。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严格的内控制度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无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还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其内部控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健全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具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只是在电算化环境下,控制的重点由传统的财务部门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控制的内容更加广泛。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1.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方式看,内控制度具体包括:

(1)组织控制,即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划分不同的职能部门;

(2)授权控制,就是规定电算化会计系统有关人员业务处理的权限;

(3)职责分工控制,是规定同一人不能处理“职责不相容”的业务;

(4)业务处理标准化控制,就是规定有关业务处理标准化规程及制度;

(5)软件的安全保密控制,就是规定软件维护、保管、使用的规程及制度;

(6)数据文件的安全保密控制,即规定数据维护、保管、使用的规程及制度;

(7)运行控制,即应用控制,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

(8)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和执行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调阅、销毁等管理制度。

2.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组成结构可以分为一般控制系统和应用控制系统两个部分:

(1)一般控制系统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分为组织控制和系统开发控制两部分,包括组织和操作控制、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安全控制、系统开发和系统文书控制等内容;

(2)应用控制系统是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的程序而设置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以上是从控制方式和系统构成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内容的认识,下面将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探讨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普通控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相对集中,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部门之间实施组织控制,部门内部实施岗位分工控制,明确部门内部各岗位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加强组织控制。

从组织机构上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两个专职部门:系统开发部门和系统应用部门。系统开发部门承担系统的研制和维护工作,系统应用部门负责软件的日常应用,这两个不相容的职务之间应当分离,以保证系统内不相容职责的相互分离以及信息处理部门与企业其他业务部门的相互独立,以有效减少有可能发生的错误和舞弊。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实施内部控制,需要重新设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内部牵制制度,做到各司其职,相互牵制。因此,电算化组织控制的重点应当是系统操作组和系统维护组内部的岗位分工控制及系统开发维护人员的控制。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其岗位一般设会计主管、出纳、稽核、会计核算各岗等基本会计工作岗位。实行电算化后,会计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保持与原手工系统中设置不变。电算化岗位一般可分为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凭证审核员、系统维护员、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等。这些岗位除了特殊行业和单位一般无须另外配备专门人员,可以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来兼任。如系统管理员可以由会计主管兼任,系统操作员可以由除了出纳岗位以外的其他各岗位会计人员兼任等。但必须明确,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审核员及维护人员的职权是不相容的,必须分工明确,不得兼任,同时,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专职系统操作员只能使用经编译并加密的程序,不能再接触系统设计文件、程序流程图及源程序清单,不能兼任会计及审核工作;系统软硬件维护人员不能担任系统操作和会计工作,但可以兼任系统开发工作;会计软件维护必须经过批准并在监督下执行。

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控制

运行控制是为了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适应会计处理的特殊要求而建立的各种能防止、检测及更正错误和处置舞弊行为的控制制度和措施。运行控制不同于一般控制,它是为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和措施;运行控制是针对某个具体应用子系统的控制,依子系统或应用项目和具体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任何运行控制系统,不管其应用领域、数据处理的方式是多么不同,运行控制按其特性都可划分为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3种类型,其目的是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完整和有效。

输入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如二次输入校验、平衡校验、总数校验等。数据输入前,主要控制方法包括凭证格式和内容的控制、有关责任人的签章控制、控制修改的控制以及凭证审核的控制等,其控制方法视系统的处理方式而有所不同。在批量数据输入时,其主要控制方法包括审核输入前后的数据、编号顺序检验、逻辑关系检查、数据界限检查、关键字核对以及错误更正等。在联机实时处理系统中,输入控制除了采取上述方法外,还包括设立参照文件和后批量控制等。

处理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和数据传递的合法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主要是对业务处理程序、方法进行控制,包括软件控制和硬件控制。软件控制是审查软件对数据的计算等处理是否正确,是应用控制的关键。主要的控制方法有程序审核、数据有效性测试、数据完整性测试、短点技术控制和设置处理上机日志等。硬件控制是通过计算机硬件系统本身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般由计算机硬件制造商进行设置。

输出控制是对系统的输出结果进行控制,其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出数据的准确性,输出内容的及时性和适用性,如用已结账数据打印账簿应给予必要的标识等。常用方法为检查输出数据是否准确、合法、完整;输出是否及时,能否及时反映最新的信息;输出格式是否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数据的表示方式等是否符合工作人员的习惯。

3.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开发过程控制

系统开发控制是为了防止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和偏差以保证系统的内部控制和审查线索,使系统设计合理、正确。系统开发控制分为系统开发阶段的控制和系统设计阶段的控制。系统开发控制是针对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单位实施的控制,在系统准备、分析、设计、实施以及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对系统进行有效维护等所应制定的控制制度和措施。只有搞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控制,才能保证开发出来的或维护的系统能合规、合法,满足用户的要求,才能及时发现和修正错误及防止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对于直接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而言,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则可以不予考虑。

4.系统的安全控制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如何采取有力的控制制度和措施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系统的安全控制主要包括系统的接触控制、后备控制和环境安全控制等内容。

「参考文献

[1]陆义保。电脑会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信息统计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高校会计制度;国有资产信息系统;优化

一、江苏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概况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江苏省属高校的国有资产在2012年已经全面采用“江苏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该系统通过协同办公平台,除设有基础信息设置,卡片管理维护资产信息,打印资产条形码标签等功能外,对资产购置、资产变更、资产处置、资产记账、资产维修、资产统计等各项工作进行日常管理。通过网络化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产名称、数量、原值、资产归口、使用部门、保管人等相关信息可以通过“资产查询”功能方便的获得。高校各院系、各部门可以随时了解自己部门的固定资产使用和变动情况,以充分利用资产设备,优化资源配置,构建从资产购置、资产使用到资产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督体系,解决了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院系部等对资产管理流程难规范,管理原则难统一,资产入库、报销、处置难及时等问题。两年来该系统的推广应用,可以使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各院系部根据系统中资产账务、资产购置、资产变更、资产处置、维修管理、绩效管理等功能各司其职,使高校资产管理模式、资产购置处置流程、资产账务处理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对国有资产的核算要求

2014年1月1日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开始实施,新高校会计制度提高了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重新对固定资产进行了分类,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新增了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与无形资产摊销的相关规定及具体方法。新制度要求高校全面核查转入新账的固定资产原价、截止2013年12月31日已使用的固定资产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按新制度规定补提折旧。从2014年1月1日起,按新制度规定每月计提折旧,对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且未领出库的资产,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存货”中。在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全面核查固定资产实物与价值时,笔者发现,按照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核算要求,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还有一些细节需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

三、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国资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一)分类明细账问题

新高校会计制度将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六大类进行核算;资产管理系统将全校分类明细账分为:01-房屋及构筑物、02-土地及植物、03-仪器仪表、04-机电设备、05-电子设备、06-印刷机械、07-卫生医疗机械、08-文体设备、09-标本模型、10-文物及陈列品、11-图书、12-工具量具器皿、13-家具、14――行政办公设备、15-被服装具、16-牲畜高教十六大类;新高校会计制度与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分类明细不一致。新高校会计制度增设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累计折旧分“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家具用具装具”四类明细科目核算,文物及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不计提折旧。笔者认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高教十六大类明细分类,可以跟新高校会计制度固定资产六大类及累计折旧明细账四大类相结合,根据会计制度固定资产分类设1-房屋及构筑物,2-专用设备,3-通用设备,4-文物及陈列品,5-图书档案,6-家具、用具、装具,7-动植物一级明细。在2-专用设备下设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机械、文体设备、标本模型二级明细。在3-通用设备下设行政办公设备二级明细。6-家具、用具、装具下设工具量具器皿、家具、被服装具二级明细,将土地与植物拆分,7-动植物中设植物、牲畜二级明细。根据高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作为无形资产核算。随着高校从单纯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并重型转变,高校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各高校取得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越来越多,作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全面负责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笔者认为,高校明细分类账中,增加8-无形资产一级明细,将可以单独核算的土地、专利权等作为二级明细归类于无形资产中,以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防止高校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流失,为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提供核算依据。

(二)专用设备与通有设备的分类问题

根据财政部《预算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目录》,预算单位通用设备是指各行各业都使用的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空调机等,专用设备是指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科研、公安执法等特殊行业使用的设备,由于资产管理部门出具的资产入库单没有资产分类一栏,财务记账一般把用于教学的设备,如电脑、实验室所用空调机等记入专用设备,将行政人员所用电脑、行政楼等所用空调机记入通用设备,这使得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中固定资产明细分类不一致。笔者建议,在资产入库单中增设“资产分类”一栏,财务记账时依据资产入库中的资产分类进行固定资产明细的核算,使得财务核算系统资产分类明细与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资产分类保持一致性。

(三)累计折旧及累计摊销的计提问题

新高校会计制度增设了“累计折旧”与“累计摊销”科目,规定2014年1月1日起,按照新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财务部门只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核算,不对资产进行卡片管理,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较大的无形损耗,如果由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提与核算,违背了会计谨慎性原则,也使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固定资产余值与财务系统固定资产余值不一致。资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维修管理”功能,分析两年来跟踪维护的各类资产,对各类资产使用年限进行合理预计及计提。笔者建议,在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资产入库单时,即核算好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金额,并在资产入库单中增设“折旧年限(月)、折旧金额(月)”,使财务部门记账时有据可依。

四、总结

综上所述,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使资产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优化了资产配置,提高了使用效益。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系统软件开发企业、高校各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综合运用网络平台、计算机技术,根据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核算要求,不断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对系统加以后续维护与升级,为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部门资产核算、账物核对带来便利,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效率。 (作者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信息统计制度范文第4篇

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发展的关联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也开始逐渐信息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监督力度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显得格外重要。会计信息主要是对相关的会计数据在处理的基础上,实现对会计管理工作以及企业有效管理等进行价值信息的呈现,其主要是实现和企业相关的财务信息及时的反馈。一个好的会计信息呈现,会使领导对现在企业的运营、管理状况有一个明确的理解,以便领导对企业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规划[1]。 

企业应当重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尤其是对会计信息质量安全的管理,其主要方法是加强企业内部当中所有的会计信息采集和整理,并将采集和整理的会计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处理和加工,再转到各个部门。国家在宏观经济上的相关政策中,也强调企业会计信息的有效管理,国家通过企业上交给国家相关部门的财务报告中分析各个企业的财务实际情况,最终将国家资源有效的合理分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能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在实现企业财务的管理、企业风险评估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企业外部影响因素 

国家的政策方针的变动,会直接导致企业的改革,从而使得企业中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发生一系列的变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家开始对企业的會计信息管理颁布一些强制性法律条例,约束企业的财务操作、引导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制度的实施和发展。外部对企业的监督管理直接影响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效果,任何公司的财务工作,都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监督制约,所以外部的监督力度也是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开展的影响因素。 

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发展状况不同其财务管理方法也会产生变化。在企业成立期间,各方资金并没有到位,公司的章程和制度都没有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做好相关规定,所以也不存在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只有企业稳定发展时期,各方面资金到位,财务的企业的管理才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可以起到有效的作用。 

三、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不仅仅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企业的管理方法、经济运作模式以及企业内部制定了相关规定,都会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领导的领导能力,和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重视程度,决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在私营企业中,企业领导的财务态度也会侧面反映这个公司的经营风格。思想开明的领导就会主张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相反,就会被禁止。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其执行力度,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很好的贯彻,企业可以制定明确的、严格的实施细则,对会计信息会严格的把控,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发展[2]。 

企业文化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往往标志着一个公司的精神面貌,同样也是企业的外在形象。企业文化水平较高的企业通常会严厉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条件,而没有形成自身特质的企业文化,缺少开展工作的能力和环境,却执行力会降低。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是会计师,也就是说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是会计从业者对财务进行了报告分析,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会计从业者的专业素质越来越高,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要求会计从业不仅需要熟练的专业知识,又能够完成会计信息系统实施企业财务、档案、数据等内容的管理工作,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了会计从业者的专业素养,业务水平。同样的,会计从业者的素质水平直接反应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 

四、结语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也逐渐变了重要起来,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也逐渐被企业应用并改善。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受到企业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印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应该多学习其他公司的发展,并结合公司的特色,合理规避风险,解决公司面对问题,促使企业的科学化发展。 

(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信息统计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息化 内部控制 动因 影响 对策

一、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的动因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组织结构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大都体现出金字塔式、自上而下、逐层控制的组织形式,信息的流动较为封闭,并且职能部门对于会计信息的优先控制与优势垄断地位导致信息流动亦呈现自上而下的缓慢状态甚至出现断层。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企业内部信息流动的状态,消除了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即时集成,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及时采集、处理、传递及更新。并且,会计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要求企业能够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促使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层次由垂直型、职能型向精简型、扁平化方向转变和发展,按照职能划分部门和产品划分部门结合起来的矩阵组织在信息化环境下应运而生,矩阵组织结构打破了原来职能部门的板块分割,便于企业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流程之间更加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需要更多善于调解人事关系的管理人员斡旋其中。控制方式、对象的变化。实施会计信息化后,以往由几个部门逐步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能集中在一个部门完成甚至由一个人集成,会计信息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为一体,计算机的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联网、相关业务事项都可以在终端机上即时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功能部分转移为计算机程序化并行运作,反映迅速且时滞很短。与此同时,会计信息系统操作的无形化与信息存储的无纸化作业是一种无痕迹操作,因此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交互控制为主,削弱了会计工作的控制功能,提升了会计工作的控制难度。

二、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弹性和前瞻性。信息化环境下导致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些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要保证企业的会计相关活动在信息化环境下安全有序的运行, 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与之相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总体上来看缺乏弹性和前瞻性,没有根据会计信息化环境的要求, 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整和重新构建, 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跟不上现实的需要, 显得不合时宜, 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具体表现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内容上显得比较片面、凌乱、缺乏系统性。在控制上,注重事后控制,忽略了事前和事中控制。在对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的控制过程中,缺乏对内外部环境的了解,没有建立针对性的制度,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会计管理活动已经逐渐显示出高度的系统化和集成化特点,但是如果内部控制还仅仅局限于手工控制,是显然不合时宜的。

(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企业要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和必须得到有效的监督, 只有这样内部控制系统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不相容和职责分工原则作用有限, 一些单位和部门为了个人利益,无视内部控制制度,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体系不健全,那么内部控制制度就形同虚设。信息化环境下建立监督体系非常必要,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企业内部由于各自为政,责任划分不清,以及缺乏标准化而导致内部控制失去作用等情况。内部审计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制度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 没有给予内部审计机构充分的重视和支持,从而导致内部监督机制缺乏活力和生机。

(三)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安全与身份识别控制难度增加。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过程中,数据可能被一些懂得计算机的人篡改和获取, 直接导致数据无法保证真实性和可靠性。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数据安全寄托于计算机硬件的安全,如果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出现问题,那么很可能导致数据无法得到保存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目前还没有关于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数据控制的相关规定。此外在信息化环境下,原来业务环节的审批和办理都需要人员签字和盖章, 但是信息化使得这种方式转化为文件和口令, 而口令对于一些精通计算机的人来讲根本算不上秘密, 如果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控制, 那么身份识别问题就会造成会计信息出现不真实和不准确的情况。

三、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风险评估的影响

(一)加大了风险评估范围。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数据高度集中,全部的数据高度集中于电子数据处理部门,如果没有适当的控制,可以很方便地浏览、拷贝、删除、篡改而不留下痕迹。再者,责任高度集中。原始数据一经输入计算机,全由计算机自动处理,中间没有经手人负责,全部责任都高度集中于数据处理系统。此外,黑客侵入窃取会计信息、会计数据信息丢失、磁介质载体档案缺乏有效的保密措施、网络病毒攻击等等,这些环节出现任何事件都会波及企业的正常运行,给业带来损失。

(二)产生了系统设备风险。会计信息化系统风险主要指来自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风险。计算机硬件以及与之相关的设备(网络通信、电源等)都存在着外部不可抗拒的因素(如火灾、停电等)或人为因素(如操作失误等)出现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甚至瘫痪的风险,且由于其系统一体化、数据逻辑化、信息生成自动化的特点,内部控制根本无法触及,所以一旦出现故障,损失便很严重。软件风险主要指的是应用软件时存在的各种风险。由于会计信息化系统功能繁多,软件具体运用于企业时,小可避免地存在某砦功能不足或潜在的软什缺陷,如软件功能与企业需求的切合度、系统的集成性、软件的成熟性和稳定性及对中文界而和数据的支持程度等,这部将影响会汁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给内部控制带来新的潜在的风险。

(三)产生了业务流程风险。传统的业务流程是以凭证一账薄一报表的会计循环方式而设计的,会计账簿体系是其主要甚至唯一的控制方式。会计信息化系统实行的是流程化的管理.它打破了原来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强调优化流程结构,尽町能地减少或合井原来业务流程,重复不增值的作业,实现企业资源的系统配置和信息共享。严格的凭证签字制度在现代信息系统中逐渐减少或消失。

四、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影响

(一)内部控制活动的含义和内容。

内控活动是指为确保管理层指示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它有助于进行风险管理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内控活动贯穿于企业的所有层次和部门。它们包括一系列不同的活动,如审批、授权、确认、核对、审核经营业绩、资产保护以及职责分工等。

(二)对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带来的影响。

1.改变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会计信息化系统实行的是流程化的管理,打破了原来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实现了企业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亨。实现财务业务步管理,并且每个处理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员工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问则强调人与人之问的合作精神。同时实现组织机构由“金字塔式”阳“扁平式”的转巨大变。会计信息化系统引人了全面现代化管理技术,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可大大拓展其管理幅度,使企业高层与基层之 可以更准确、更及时和更全面地实现信息沟通。增设必要的信息中心部门,负责信息化系统中央数据库的管理,取消中层管理,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加强信息采集加工控制层、决策层的功能。

2.改变控制点的设置。由于控制活动必须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情况和具体的控制点进行设置,而会计信息化极大的影响了企业财务的处理流程和具体控制点,对此,控制活动必然受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直接影响。会计信息化环境中的控制活动分为两部分:自动化业务控制和会计信息系统控制。自动化业务控制是指在计算机程序为主要方式的信息系统中,会计业务的处理控制都是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的。

(三)扩大了内部控制的范围。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核算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由原来的财务人员变成了财务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两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范围也不再只局限于人与制度方面,而是涉及到人、制度、硬件设备还有软件系统等范畴。例如,不仅要注意对系统操作人员的控制管理,更要注重会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内部牵制;不仅要对输出的资料报告进行管理,更要加强对计算机内数据、软件系统以及硬件设备的维护和安全管理。在这些控制对象当中,如何更好地协调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就成了内部控制目前的重要难题。

(四)改变了内部控制的方式。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主要通过人员还有职位的内部牵制来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会计工作都是按照一定的步骤及程序完成,任何一个步骤都可以实现对前面工作的复核。比如记账凭证的错误可以在过入到明细账、总账中发现,总账的错误又可以在编制报表中予以发现。实施会计信息化后,会计账务的处理都是由财务软件来实现, 企业的部分内部控制功能已经转移到了计算机内, 都能够通过编制成为相对应的规范化的程序自动执行工作而不需要人为干预,如借贷平衡测试、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已经转变为计算机和人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

(五)改变了内部控制的重点。

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的过账以及编制报表由财务软件自动完成,数据输入环节成了会计核算管理最重要的一环,是所有会计工作的来源。会计数据录入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是会计核算准确的根本保证,只要正确录入数据,便可以保证所有数据处理以及报表生成的准确性、可靠性,避免了传统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错误。因此可以认为,数据信息获取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此外,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还有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链接控制、人员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处理控制,会计信息的输出控制等。

五、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内部控制措施

(一)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的设计措施。

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依托的,要想使信息化系统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就应该加强内部控制设计。内部控制设计是一种集成化思路,能对企业进行整体设计,其强调的是财务系统,购销系统,制造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统一。只有加强对信息化内部控制设计,才能更好地对会计信息内容进行分析、处理。

(二)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程序操措施。由于会计信息化系统操是一个比较严格的控制系统,要想保证会计信息化处理的质量,就要尽量避免操作上的失误和事故发生。最好是制定相应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办法,以保证信息化操作系统正常运行。出现问题时,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依据。

(三)会计信息化内部安全的控制措施。计算机技术在给会计信息化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会计信息化带来一些问题。计算机信息化操作系统,毕竟是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的,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入侵。特别是现如今电子商务盛行,更应该加强对内部安全的控制。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系统进行交易的,在交易的过程中,一旦企业管理、维修及监控水平差,就会使整个系统陷入瘫痪的状态,进而使企业受损。要想保证内部信息系统的安全,就要对工作流程数据准备环节、系统运行环节,财务管理环节及档案管理环节进行控制。并建立相应的操作管理制度,常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相关人员能在安全规章制度的规范下,对会计信息化系统进行安全操作。同时要常对信息化系统进行检测,确认没有病毒。才可以安全地使用。

结语

总之,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内容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一个处于发展中的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信息技术在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 也对企业的内控制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更好的让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服务,我们必须结合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变化,创新内部控制,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内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朱瑶.关于我国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2]李静.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对策.

[3]张珺.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