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化改革总结

数字化改革总结

数字化改革总结

数字化改革总结范文第1篇

数字电视利用专用网络和Internet为用户提供的交互式多媒体服务,这些服务主要包括但不仅仅包括电视节目,还包括你要的服务信息,比如你想知道的航班信息、股票信息等。

模拟电视事业在我国发展几十年,现在由于受到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它最终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我们在谈数字电视前景的同时,也有必要知道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这样能更好地了解电视事业的前景。

中国电视改革发展大概经历了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即1983年到1988年。其间,中国电视事业规模空前扩大,电视宣传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形成了目前中央、省、市、县四级办电视的体制格局。

第二次浪潮是20世纪90年代前期,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四大特点:一是电视机构猛增,超过4000家,电视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0%;二是大量系列台和专业台开办,特别是以经济台为特色的系列台和专业台;三是有线电视被正式确立主流传媒的地位,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四是电视行业进行内部的经营改革探索,同时利用媒体的优势进行产业经营的探索。在这次改革发展浪潮中,电视宣传面貌的变化也非常突出:一是再造新闻优势,开发多功能服务;二是媒体本身在产业经营探索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的观念、理论认识在产业经营上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探索。

从2002年起,中国的电视进入了改革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在中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传播资讯全球化挑战的背景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而且政府有关部门推出了传媒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总理在考察央视时说:“电视镜头要多对准老百姓,要用现在新的科技手段去把电视节目做好,做好宣传工作。”专家们也对第三次改革发展浪潮特征普遍形成的共识是: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推动建立新的传播格局;壮大产业经营实力成为应对竞争的发展目标;实行行业体制重组,构建电视事业的全新体系。

由以上电视事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我国现在的电视事业正处在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的阶段。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电视系统的数字化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是有选择、分阶段进行。从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数字电视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机顶盒、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和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这三者将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并存。另外从技术上看,中国数字电视的网络运营面临竞争格局转换。数字电视在运营上更强调市场和营销,这与模拟电视时代的频道和广告运营十分不同。数字电视时代,中央级的广电将会丧失模拟时代的利益独占优势,在有线传输上受到地方广电的卡制,而地方广电因为控制着有线通路和终端用户而获得较大优势。数字电视的技术变革,将使中国广电的格局发生变化。还有就是广电发展数字电视与电信行业发展的网络电视(IPTV)未来可能存在着竞争,笔者认为,这两件事是相辅相成的,有竞争,才会相互促进。何况网络电视也不是电信运营商的专利,广电行业也可以利用网络电视技术。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多次指出,我国的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工作需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比如杭州的数字电视与交互电视相结合的模式,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广电和宽带运营商能和谐发展。传输技术虽然多种多样,但对老百姓来说,归根结底是看内容和服务。笔者以为,电信运营商要善于发挥IP宽带网络的优势,扬长避短。电信网的优势在于其双向、互动性,而传统有线电视网是单向广播模式的。由于IPTV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电信和广电业务的相互渗透问题,而受冲击最大的就是广电部门,尤其是目前广电主推的数字电视,受到的影响更大,对广电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国家广电总局按业务类别、传输网络、接收终端等项目分类核发,同时规定电信企业只能开展PC端的IPTV业务,限制经营“机顶盒+电视机”的IPTV业务,而拥有广电行业背景的机构则不受这样的限制。这意味着,国家广电总局即将换发的IPTV牌照中,会优先考虑广电系统内机构,而电信运营商则可能被挡在门外。

基于这样一个现状,在第三次改革发展浪潮中,笔者认为中国电视的发展变化有以下四个方面:

逐步实现向全数字化电视传播的转换。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划,2008年正式开办数字化电视节目,2015年取消模拟电视节目的播出,在十年过渡期中将进行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节目制作和传送播出等领域对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二是开办数字化传送的付费电视频道,三是原有线传送的模拟电视节目整体平移为数字化集成传送。

形成新的电视传播服务格局。包括建成六大传播体系:一是有线网络成为传播覆盖主体,二是无线覆盖成为拾遗补阙的手段,三是直播卫星搭建新的服务平台,四是移动电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五是手机电视将抢占资讯市场,六是网络电视发挥信息库的优势。

加强内容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节目生产总量是现在全国电视发展中的发展瓶颈,电视系统现在推行的制播分离改革主要就是为了提升节目生产能力,运用市场的方式增加节目供应总量,现在国家广电总局已经正式通报,全国有1505家节目制作公司可以制作包括电视剧在内的所有电视节目。

电视行业实现三大领域改革。一是宣传改革,构建专业化格局;二是经营改革,实现产业化转型;三是体制改革,推进战略性重组。

综上所述,数字电视必将代替现在的模拟电视。数字电视的发展和改革任重而道远,电视事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数字化改革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 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202-01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类专业中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同时也是逻辑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这就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理论教学必须紧跟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只有不断改革教学考试方法,引进先进的教学考试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才能适应社会变革。

1 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主要问题及考试、成绩评定方法

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与实验,与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相似,以系统传授电路知识和测试为目标,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实验只是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结论。这样的教学必然会导致问题。譬如: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所学知识不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如学生顶岗实习时往往说得头头是道,对电路的理论计算分析也不差,却不能实际判断电路的逻辑关系,碰到实际问题无从下手,甚至连简单的与非逻辑关系都不能实际判断。这样的一些问题引发了我们对课程的思考,以前,我们只注重了理论或单项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了课程核心能力的培养。

在评价内容上,根据课程考核说明的要求命题,采用闭卷方式统一考试,重点考核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课程成绩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分的40%(平时作业10%、课堂答问10%、实验20%),期末考试占课程总分的60%。

2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考试改革初探

2.1?考试改革的意义

传统教学的弊端和现代企业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形成了一对矛盾。从学生的就业考虑,从学校的专业发展考虑,我们必须进行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改革。

(1)考试改革是高职学院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变化的必然要求。要求学生正确识别、检测数字逻辑器件及正确使用与维护数字逻辑测试仪表的能力;具有分析、测试、改进、制作常用数字逻辑电路的能力;具有整机电路设计、分析、焊接、装配、调试与测试的能力。

(2)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是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和理论实践结合能力的必然要求。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把过去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综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大检阅台,能够加深学生的专业知识,是扩大学生视野的良好措施。

(3)考试模式改革是探索新形势要求下的必然选择。对考试模式的不断改革,寻找适应在现代教育制度下更好地把书本知识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对于申报省级教改试点专业,争创示范性高职的需要。

2.2?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我们打破了过去仅通过一张考卷来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做法。如今我们实行“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别考核的办法。“理论课”的考核又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平时考核注重考查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期末考核注重学生对理论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的理解、把握与运用情况。“实践课”的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技能训练情况和结果,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处理现场问题的方法及能力等情况,由多方面共同构成学生的成绩,而且由学生自己、其他同学、教师共同参与成绩评定。同时尝试师生共同出题建设课程考试题课,并及时更新;开设诚信考场(无教师监考,学生签订并遵守诚信承诺)。

2.3?考试改革的具体做法

学生的最后成绩由四部分构成,出勤及学习态度占10%,作业及其质量占10%,实践动手能力占20%,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60%。

(1)学生课程出勤及学习态度方面。此次改革对学生出勤的权重是占总体分值比例为10%。本部分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出勤次数,而且综合考虑学生笔记、课堂问题回答情况。

(2)作业及其质量方面。本次改革对学生作业及其质量的权重占总体分值比例为10%。本部分需要考查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次数,同时还应考虑学生作业质量完成情况。

(3)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给定学生做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考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完成任务的效果。本次改革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权重为20%。

(4)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在学期期末,给定2个任务设计及制作题目,学生随机选取其中的1个题目进行设计与制作,然后进行答辩。重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验证和巩固课堂讲授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加深对数字电子技术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会思考、善研究、敢创新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方面所占权重为60%。

2.4?课程改革效果

通过考试考核方式改革,使理论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三个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做、答一体,该课程所学的知识的实用性激发了学生创新探索的热情,在课程设计中,选择以数字电子技术为核心,以数字集成芯片为硬件电路支撑的课题,制作出许多实用的电子产品,通过具体的实际应用问题,引出待讲授知识模块内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待讲授的课程内容的目的、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又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潜能,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3 结语

以上仅是执教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思路,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与完善,通过课改实践我们感到教学既要紧跟当前电子技术的发展,又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这无疑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保证教学内容完整性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很好将所学和所用结合起来,是今后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数字化改革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257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有许多好的成果。启发式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立体教学体系、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等;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等构建各种现代化教学平台也具有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与重点[1][2][3]。

1 教学改革的方法探索

(1)整合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目前微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我们将集成芯片的实现工艺这些以前略讲或自学内容引入课堂正式讲解,进行优劣工艺对比,加深学生对器件选择的理解;针对EDA技术在硬件系统设计方面的迅速流行,我们以HDL语言示例和maxplus教学软件等方式将EDA技术讲解引入课堂演示,加深和引导学生对数字电路设计的感性认识。(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经验积累,目前“精讲多练”教学实践,教学方式已基本形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一般采用“讲”2/3学时,“练”(包括课堂练习、课堂研讨、课后作业、配套练习等方式)1/3学时的方式,将讲练结合,同时利用课外时间,多角度开设课程讲座,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开展“启发性”、“探究性”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由被动的继承式学习为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应用了电子教案,我们还利用很多EDA软件以及自己设计的演示程序,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将讲解式、对比式、讨论式、启发式、习题课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多种教学方式。同时,我们将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环节,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大力加强教学与实验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课程教学及实验教学工作中引入EDA软硬件进行教学示例演示,积极开展“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项目式管理”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和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实践阶段学习,鼓励学生实验创新。本着“强调基础、拓宽专业、突出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开放性实验室和电子创新基地的实践作用,对原有以验证实验为主的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将验证性实验改为以虚拟仿真实验为主,以原理理解为目的;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专门开设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和“综合电路实验”课程,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训练难度逐渐加大,由专题设计到综合设计,逐步提高创新水平。(4)多方面综合评分的考核方式。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采用了多方面综合评分的方法,淘汰了“一考定乾坤”的考核方式,强调平时作业和实验教学,期终卷面考试成绩仅占总成绩50%;期中测试占总成绩20%;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程设计等)则采取单人单组“现场验收制”考核方式(考核成绩占总成绩30%),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践中有创新的学生,在考查考核等方面予以奖励。

2 教学改革取得的教学成果

(1)提出新的教学体系,适应发展趋势。组织教师探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新的体系结构。新的教学体系结构将现代PLD发展和EDA技术和经典的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将课程设计与本科毕业设计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理论的本质,同时减少了学时。(2)采用先进教育手段,提高学习积极性。广泛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4]根据本课程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综合使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改进和优化电子讲稿,将理论讲解和计算机辅助分析(EDA软件)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全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从课堂讲课、讨论、实验、实习、考核等教学环节进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了教学效果。(4)结合教学内容,参加各类竞赛。结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深化了教学内容,取得了突出成果。依托上述开放式实验平台和学生电子创新实验室,组织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电子制作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

3 结束语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具有自身的体系和特点,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实践性,我们在教学进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平台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与特色,引入EDA软硬件进行教学示例演示以及“项目式管理”工作过程等“启发性”、“探究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改革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金华.“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引入案例教学的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08(15).

[2]周伟英.工程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2011,03(10).

[3]卢超,蒋媛,卢进军,翟宝清.基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8(20).

数字化改革总结范文第4篇

一、充分认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村电影工作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做好农村电影工作,解决当前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促进我市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推动我市文化大市建设的进程。

二、总体要求与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电影改革,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发展思路,探索建立多种所有制、多种发行放映主体和多种发行放映方式相结合的新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

(二)目标任务。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普及数字电影放映技术,提高放映质量,加强和完善放映基础设备建设,培育农村电影放映新主体,建立公益放映补贴新机制,推动露天放映与室内放映相结合、胶片放映与数字放映相结合并逐步向数字放映过渡,不断扩大农村电影覆盖面,到20*年实现全市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三、政策措施

(一)推广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建设数字电影地面卫星接收站,建设全市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数字电影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以数字放映为龙头、院线为纽带、政府扶持和市场服务相协调的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新体制,推广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新模式。要统筹规划、科学布点、扩大覆盖、形成网络,逐步建立覆盖全市农村的数字化放映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村电影放映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优质、快捷、方便的电影数字化放映服务。

(二)推进农村电影体制机制改革。要面向市场、面向农村,实行股份制、院线制,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农村电影经营新格局。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发展国有、民营、个体等各类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新主体、农村电影院线公司和多种形式的放映队伍,大力推动国有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单位的股份制、院线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保障我市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顺利实施,每半年和年终分两次由市文化局、财政局等组成检查组对各县区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进行检查,主要是资金、场次、质量情况。为做好平时监管,依据省文化厅要求,委托*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菏泽办事处,担负我市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

(三)建立政府和社会多渠道投入的农村电影放映机制。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召开的全国农村电影工作会议精神,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场次补贴,补贴费包括影片购买费(含数字电影版权费)、放映交通运输费、放映人员劳务费和数字放映设备折旧费。按照每场200元的标准,省财政对我市给予80%补助,其余部分由县区财政解决,列入同级财政预算。2008年达到80%的覆盖面,以后逐年增加,到20*年实现农村行政村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目标。各级发展改革、财政、文化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场次补贴资金、设备购置资金的协调、管理和监督。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四、加强组织领导

数字化改革总结范文第5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iongjie”为你整理了这篇政务服务和数据资源管理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政务数据办(跑改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新“七大行动”“四个桐乡”总要求,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进各项改革。系列改革创新工作成效显著,取得了“八大荣誉、十二大改革亮点”的改革成绩:数字化改革经验在省《领跑者》刊登,并获郑栅洁省长、冯飞常务副省长批示推广,为嘉兴唯一连续两年获登《领跑者》的县市;政务“嘉湖一体化”等2项改革经验登上省《竞跑者》,车辆检测“一件事”、就医体验大提升等6项改革举措在嘉兴《弄潮儿》刊登;“拿地即开工”实现投资项目“四证联发”,获张兵书记批示并全市发文推广,入选全省投资最佳实践案例;“法院执行一件事”在全省现场会上推广;“桐行通”综合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得到国家发改委信息中心、省大数据管理局和省公安厅肯定,入围2020年浙江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优秀案例;智慧城市建设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县级城市奖、智慧出行奖;单位获评嘉兴市抗疫先进集体和嘉兴市文明单位。

一、聚焦改革重难点,持续发力抓改革

(一)政府数字化转型改革成效在省《领跑者》刊登,并获郑栅洁省长、冯飞常务副省长批示推广。《桐乡市推进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着力构建数字化四大体系》改革经验在《领跑者》上刊登,郑栅洁省长批示“成效好,潜力大”。构建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体系、创新融合的数字经济体系、便民惠民的数字生活体系、整体智慧的数字治理体系,为桐乡深化数字化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推行“拿地即开工”实现投资项目“四证联发”。政务数据(跑改办)牵头,会同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发改等部门,围绕“土地摘牌之日即项目开工之时”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系列优化措施,企业取得土地后可一次性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原来的5个环节合并为1个,审批时间从60个工作日减至5个工作日以内。2020年度共有25个项目进入“拿地即开工”通道, 19个项目已顺利实现“拿地即开工”。改革经验获张兵书记批示、省自然资源规划厅副厅长夏晓鸿批示,入选全省投资最佳实践案例,嘉兴全市发文推广。

(三)建立桐乡特色“嘉湖一体化”通办圈。与南浔区建立通办合作机制,携手打造了全省首个跨区域政务服务“嘉湖一体化”通办圈,提供医保、社保、公安等7大类别100个事项两地通办。前期,省财政厅、省发改委联合下达了2020年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奖补资金计划,桐乡市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成为全省五大合作先行区唯一获奖补资金的先行区。获嘉兴《弄潮儿》、省《竞跑者》刊登推广,并入选嘉兴市首次“长三角一体化”改革桐乡唯一创新案例。

(四)法院执行联办“一件事”成效显著。政务数据办(跑改办)会同法院等相关部门,依托机关协同网上“最多跑一次”服务平台建立“法院执行一件事”联办,实现法院执行14个高频事项“一件事”“只办一次”,执行时间从原来的12天缩短至1天,改革经验在全省不动产登记“一件事”改革现场会议交流推广。相关做法获嘉兴市委副书记马永良、嘉兴中院院长姚海涛批示肯定。

(五)打造“桐企服”企业综合服务。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推行“集成办”“数据办”“重点办”“上下联动办”服务,融合项目准入指导、项目审批验收、企业“一件事”、VIP组团服务四大板块,同时提供指导培训、项目会商、集成审批、项目验收等N项专业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全链条事项,均可在“桐企服”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办理。同时,以“整体政府”为核心,融合办事之厅、智慧之厅、文化之厅和企业服务特色之厅理念,完成政务服务“未来大厅”改造,共进驻24个部门1268个事项,实现大板块全科受理。

二、聚焦民生企业关键点,凝心聚力谋改革

(一)深化便民利企“一件事”改革。推出住房公积金贷款、提取、对冲“一件事”改革,商品房购房贷款申请材料从改革前的11份压减到4份,原来全流程跨度三个月,压缩成0.5天内办理完结。推行企业常态化开办“一件事”。实现办理企业注册登记、公章刻制、税控申领、单位参保四个手续整合为数据共享、同步推送、并联办理的模式。实行水电气网报装“一件事”办理,将4份报装申请表整合为1份,实现报装“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同步推出防疫物资生产审批、社会保险个人账户清算、普通货船多证联办等“一件事”联办改革。车辆检测“一件事”,推行无柜台受理,零距离服务,一站式检测,改革经验在《弄潮儿》刊登推广。

(二)升级打造VIP组团服务3.0。组团服务内容从投资项目审批服务拓展到企业生产经营、人才招引等全生命周期,组团服务部门从发改、经信、建设等投资项目审批部门拓展到公安、人社、水务、供电等其他涉批和服务部门。2020年,VIP服务团队已为307个项目提供精准、专业的政策咨询、现场指导和跟踪服务等,共解决问题601个。

(三)推广“就近办”“身边办”。加快推动濮院等地“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水电气公用事业“一窗受理”,镇街道办理事项由23项提升至平均240项以上。进一步开展银政合作,推广社保、公积金就近办理。

三、聚焦政府数字化,数字赋能推改革

(一)创新“桐行通”智慧平台,打造“整体智治”特色应用。在疫情防控、社区外来人口管理、智慧生活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从智控、到治理、到服务迭代升级,推出五大类30多种生活场景应用。“桐行通”综合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得到国家发改委信息中心、省大数据管理局和省公安厅肯定,入围2020年浙江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优秀案例。

(二)以数字化转型提升智慧政务。一是打造“桐小登”“桐易办”“桐医办”等一批场景化服务品牌,提前实现省80%以上、嘉兴市85%以上办件网上受理的年度目标。二是率先试点政务服务2.0,全面开展事项试运行,2.0事项收件率超过85%。“互联网+政务服务”核心指标嘉兴领先。三是深入推进“掌上办公”,浙政钉用户实现市镇村全域覆盖,注册用户数较去年年底增长13%,数据完善率、人员激活率100%。

(三)建设“桐行通”大数据平台。围绕“桐行通”应用开展数据编目,提升大数据支撑能力,目前,已编制数据目录512个,汇聚数据2.8亿条。为“桐乡通”APP、社区微平台、民政大救助提供数据赋能,为公安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电力公司、濮院、梧桐街道等单位的业务协同提供数据支撑。

四、聚焦城市智慧化,整体统筹促改革

(一)坚持规划先行,强化整体统筹。夯实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打造政务服务“一朵云”服务全市所有政府部门近百项业务系统。建立省内首个县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汇聚全市党政机关网络安全数据。构建统一的社会治理平台,贯彻“整体智治”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四平台统一服务基层功能。拓展数字治堵、数字执法、数字生态等应用场景,形成数字化治理的整体效应。

(二)强化制度创新,夯实新型智慧城市制度根基。一是规范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编制出台《新型智慧城市暨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首席信息主管(CIO)管理暂行办法》。二是实行项目申报预审机制,全年开展九次集中预审,涉及37个部门单位100个项目,通过预审节约财政资金33%。三是引导鼓励智慧应用创新。统筹全市创新试点项目,智慧城市建设摘得由国家信息中心和国际数据集团评选的中国领军智慧县级城市奖项。

(三)以数字惠民不断增强获得感。在社会治理领域,除 “桐行通”外,加快推进智慧交管一期、智慧环保证后执法监管平台、智慧城管二期、自然资源一张图、智慧水利平台、数字乡村治理、互联网法治政府等;经济治理领域重点推进数字招商一体化平台、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数字化监管平台、亩均论英雄监管平台等;民生服务领域重点推进智慧医疗提升工程、公共卫生信息化改造、智慧教育云2.0、数字文旅、风雅桐乡公共服务平台等。

五、聚焦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正助改革

(一)完善招投标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桐乡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实施办法》、《桐乡市公共资源交易不良行为记录和黑名单制度管理办法》、《桐乡市小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

(二)优化招投标现场管理,规范小型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现场管理,实现了无接触开标,政府采购和国土交易实现线下一次不用跑。推进小型项目全流程网上操作,实现投标人投标零跑次。制定统一的小型工程建设项目评标办法,提升小型工程项目招标文件编制水平和编制质量,进一步规范小型工程项目招投标行为,有效减少招投标活动质疑和投诉。

(三)进一步优化招投标营商环境。通过推进投标保证金保险保函、银行保函等形式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缓解流动资金压力,共释放保证金1.6亿元,减轻了企业负担,提升了企业活力,进一步优化了我市招投标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六、聚焦党风政风建设,政治引领强改革

(一)深化政治思想教育。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主线,通过集中学习、集中讨论等形式,切实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火墙”。提高廉政教育意识,在大厅改造中重点建设党建工作展示墙,提升政务服务大厅廉政文化氛围。并紧扣工作实践,开展广泛的谈心谈话活动,经常谈话提醒、红脸出汗。

(二)狠抓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一是全面落实“一岗双责”,研究制定《2020年纪检监察工作要点》,坚持“一把手”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总责,全面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二是完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决策、党组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公务接待等方面的制度,健全议事决策规则。三是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深化党务政务公开,不断增强领导权力运行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