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治营商环境

法治营商环境

法治营商环境

法治营商环境范文第1篇

关键词: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一、当前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成效

1.公开、透明、高效

随着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的不断发展,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打造高效便民的政务环境,更加有力地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立法方面完善了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使得国内外企业在经营过程汇总,有法可依,完善制定商品流通法,使得执法部门在行使职能时能够做到依法行政,使得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在市场失灵时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直接干预市场这只“无形的手”。

2.自由、平等、效率

在打造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政府逐步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使得更多的企业能够参与进来,公平性变得更为明显,建设自由、平等、效率的竞争环境。推动市场交易规范化进程,保障参与的公平,推进一系列的保障民生的的惠民政策能够落到实处,积极推动相关制度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就业人才能够平等的参与进来,促进人才自由流动。

3.开放、效率、包容

在营商环境国际化、法治化的建设过程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注重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障,禁止权力寻租,推进市场交易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相关部门完善行政管理水平,进而有利于开放、效率、包容的市场环境建立。

二、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立法方面,相关法规规章不健全

立法方面对于营商环境的保护不够,立法监督、司法监督不到位,相关的法规规章未能达到统一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在市场经济过程中处于不公平竞争的状态。立法的制定过程中,没能广泛听取社会、企业意见和建议,群众的参与度不够,对于群众的意见没能有效进行整理、分析和采用。

2.审批事项改革进展缓慢

行政审批程序繁琐,审批事项种类繁多,行政权力下放等重点改革事项进展缓慢,相关法律制度没能进行有效的衔接,各部门的责任边界尚不明确,责任追究机制也尚不健全。

3.政务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政务相关部门在工作中,办理流程复杂,审批环节繁琐,审批时间较长,在审批效率和质量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国不同省份、不同地区在审批环节上标准也不统一,导致了在一些地区的工作流程在其他地区也不适用。这样使得企业在拓展自身发展过程中遭受到很多束缚,需要了解当地的法规、规则和工作模式,使得效率大大降低。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不能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失灵时提供有力的帮助和保障,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在加强政府绩效管理,规范和健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方面尚缺少制度设计,对行政服务行为缺少效能监察,在接受群众监督和评价方面机制仍不健全。

4.社会活力未有效释放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自身行业协会的发展来促进企业的联动,更好地发挥行业自律的职能。政府这只“有形的手”需要放手,释放市场活力,当前,政府职能部门与行业自律组织还没能形成功能对接,能力互补,这就使得行业本身的社会组织没能有效的发挥作用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政府职能部门的执法和监管力度又不够,社会治理机制不健全,公众在获取相关信息时没有有效的查询和咨询途径。

三、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完善

1.健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立法方面要加强对营商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立法监督、完善司法监督。

2.加快审批事项改革

政府应下大力气精简行政审批的事项,大力推动简政放权,依托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逐步废除相关行政审批项目。

3.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政府职能部门在执行政务工作中,需要简化办理流程,简便审批环节,提升审批效率,缩短审批时间,提升服务质量。

4.释放市场活力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需要政府释放市场活力,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充分发挥其作用,积极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达成与行业自律组织的有效对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只做市场的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法治营商环境范文第2篇

一、组织领导情况

司法局党组高度重视,召开专题党组会议,部署安排开展影响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为组长,其余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个责任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司法局关于开展影响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司﹝2020﹞13号),结合司法行政职能,认真对照整治重点内容,将任务层层分解,具体到人,并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和补充工作专班人员,确保此项工作深入有效推进。

二、存在问题情况

司法局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整治工作主要任务,对照市委政法委实施方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部门保护主义,深入透彻查摆本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各责任股室共梳理出问题清单共12条,并建立了台账,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企业进行沟通联系宣传不到位,积极主动性差,缺乏一支先进的律师团队,没有将影响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作为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督察,没有开展影响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专项法制调研活动,深入基层不到位,协调不到位,服务营商环境的措施不到位、力度不够,规范性文件备案力度薄弱,对全市各执法单位落实“三项制度”督导不力,未能按要求对全市各执法单位定期督导检查,企业调解组织力量薄弱等。

三、工作推进情况

司法局没有上级交办、挂牌督办和核查办理的的案件,按照自身职能,主要采取了以下七项措施开展是自身工作,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注重作风整治,加强队伍建设。在市司法行政系统内开展问题大查摆活动,深挖、梳理出各个执法司法股室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进一步解决理想信念、纪律作风、责任担当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形成正风肃纪长效机制,努力建立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司法行政干部队伍,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满意度,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创新法治宣传,助推优化营商。一是定期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免费咨询等不同形式的企业法治宣传教育11次;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企业员工的普法工作,针对不同岗位性质,进行法治宣传教育达到4000余人次;同时运用多媒体线上平台,多渠道宽领域进行法治宣传。二是与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有关资料精心整理汇编成册,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参考和借鉴。三是聚焦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深化法治园区、法治企业创建活动,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法治化建设水平。

(三)拓宽服务方式,推动企业发展。一是组织律师为我市企业开展送法活动,同时抽调14名精干律师组成了一支专业的律师服务团队,指导和敦促该团队律师进入企业进行宣传和交流,并对有业务需要的企业直接开展合作9次,快速实现为企业服务。二是拓展公证业务,为企业公证开通“绿色通道”,并在法律要求的框架内,实现专人专办,让企业公证服务更快速、简便;三是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对农民工讨薪或企业纠纷开辟“绿色通道”,坚持优先受理、优先指派。四是加强司法鉴定服务的宣传和指导。结合“四个一百”相关工作,加强司法鉴定机构的入企宣传工作,并对企业委托鉴定进行业务指导,以便让企业在需要时能够委托有资质的符合要求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四)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维护企业合法权利。一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聚焦行政执法源头、过程、结果等关键环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切实增强行政执法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备案审查制度。坚决杜绝“以罚代刑”和“有案不移”等现象发生。二是加大引导涉及民营企业行政复议维权力度。一旦发现企业存在需要走行政复议的,积极引导其走行政复议渠道,并做好释法工作。

(五)开展涉企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出台《**司法局关于开展“人民调解服务企业发展”主题活动的通知》,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广大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对涉及辖区企业的矛盾纠纷进行拉网式大排查6次,重点排查企业因受到疫情影响而产生的合同履行纠纷,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纠纷,企业与周边环境之间发生的施工扰民、毁坏农田、环境污染、征地补偿等矛盾纠纷和苗头性隐患,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努力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六)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一是严格合法性审查标准,加大备案审查力度,坚决杜绝行政规范性文件在市场准入、产业政策、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方面设置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歧视性条款,及时高效办理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和协议合法性审查事项。二是牵头开展全面清理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的现行规定工作。组织清理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加快相关规章的修改废止工作,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七)加强法律市场规范管理,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司法局9月份组织政治处、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工作股等力量对全市法律服务市场进行拉网式排查。一是彻底查处无证办案问题、律师乱收费问题,与司法人员不正当交往问题,解决群众反映的诉讼成本高问题;二是对许昌钧州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进行检查,严格禁止其鉴定随意性大、超范围鉴定等工作不规范问题。排查工作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和舆论效果,同时司法局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了工作长效机制。

四、建章立制情况

(一)司法局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不解散,进一步查摆影响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各责任股室提高政治站位,把查摆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最重要的工作来落实,深入剖析,找出问题症结,及时整改。

(二)司法局把影响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纳入年底各股室站所的年终考核中,确保各单位不松劲,将此项工作继续开展。

(三)司法局将把针对企业进行普法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律师直接和企业合作、开通公证和司法鉴定助企“专办通道”等举措制与“法律六进”结合起来,把握时间和相关节日进行不间断实施,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深入推进。

(四)司法局强化自身职能优势,在行政执法监督、法制审核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方面为企业保驾护航,真正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贡献力量。

法治营商环境范文第3篇

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一)全区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一趟不用跑”事项实现率不高,“跑多趟”事项仍有降趟空间,科技的深度应用不高,群众、企业在“最多跑一趟”改革中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仍有待提升。

整改措施:一是精准聚焦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进一步优化简化事项办理标准流程,开展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最多跑一趟”改革降趟升级攻坚,推动审批服务事项最大限度的实现“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

(二)规范执法逐步提升,但人为设置“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以稽查、执法名义变相报复勒索企业、参与经营活动与民争利,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弄权勒卡、寻租谋利问题仍有发生。

整改措施:一是全面梳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事项,完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等,建立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派选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及时公布查处结果;二是对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情况开展督察,并对督察情况进行专项通报,指导督促问题整改到位;三是加强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指导,研究解决平台对接、名录库建设、抽取规则等具体问题,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

(三)少数窗口单位民警服务意识淡薄,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不够落实,态度冷冰冰、办事慢腾腾现象仍有存在。

整改措施:一是开展窗口单位“亮窗行动”,组织制定窗口服务星级评定方案,制定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奖惩规定;二是对窗口规范化建设情况开展督察,集中整治未严格落实省厅行政服务窗口“十要十严禁”规定和全省行政审批服务“最多跑一趟”要求的问题,通报曝光一批窗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指导督促问题整改到位。

法治营商环境范文第4篇

 

市政府督考办:

按照大政督[2017]133号通知要求,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区软办结合《大连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实施方案》、《大连市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及《**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内容,对我区今年以来营商环境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牢固树立优化营商环境理念

**区牢固树立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将2017年确定为“优化营商环境年”。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全区各部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紧锣密鼓抓推进,凝心聚力促发展,叫响“123”(即坚持稳中求进一个总基调,牢固树立“精品和引领两大意识”,着力推进“三抓三创造”)工作思路,筑牢营商环境堡垒,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提早谋划,开好新春第一会

新春伊始,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区优化营商环境年暨2016年度纳税百强企业座谈会,区四大班子领导、区委常委、区法院院长、区检察院检察长出席会议;区百强纳税企业60位企业董事长,40名集团公司CEO、行政总裁、总经理参加会议;区14个部门和9个街道,**区首批聘请的8名经济智库专家,全国15家媒体记者受邀参加会议。会议了**区“招商、安商、暖商、富商”十项承诺,推动了政府与企业,以及纳税百强企业与银行企业间的紧密合作,标志着**区正式启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

(二)制定方案,对症下药求提升

立足**区实际,结合省市关于营商环境推进的相关文件,对标世界银行关于营商环境评价的10条标准,制订了《**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以提升城区品质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体制创新、完善服务保障为重点,细化20条目标任务,聚焦营商环境“痛点”、“堵点”和“难点”,拿出硬招数,打出组合拳,着力打造务实高效政务环境、公平有序市场环境、开放包容招商环境、严肃公正法治环境、温馨和谐社会环境,为建设大连品质立市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

(三)组织保障,全力推进抓落实

为进一步推进《方案》各项任务有效落实,我区成立由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各副区长任副组长,各街道及各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为优质高效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提供政治保障。同时,成立由区委督查部门、区政府督查部门、区经信局、区监察局组成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督查小组,督查方案落实,查处与营商环境相关的作风建设及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违背政府承诺的行为,确保《方案》落实不走样,工作开展有实效。

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扎扎实实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市区方案以来,全区各部门紧紧围绕市区关于营商环境整改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在全区大兴务实之风,大行实干之举,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营造营商环境建设浓厚氛围

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在本地新闻、各大平面媒体、V**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优化营商环境宣传。“鸡年上班第一天撸起袖子加油干,**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更优营商环境,锻造更强总部经济”、“畅通优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等专题采访在大连新闻栏目播发;《**区多维度营造营商环境》、《**区:发挥金融要素优势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文章在本地全媒体刊发;“优化营商环境 **区是认真的”、“大连龙商与**区携手前行 创造一流营商环境”、“‘加急’注册令检验大连**区营商环境”等文章通过V**和各类网络平台。同时,各部门还充分利用**区政府门户网站、各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群发平台、楼宇大厦电子显示屏等载体,积极做好营商环境建设宣传推广。此外,为了增进各单位关于营商环境工作经验交流,从6月份开始,我区每月定期刊发“营商环境工作动态”,现已刊发两期。目前,全区上下已逐渐形成“人人是营商环境、时时是营商环境、事事是营商环境、处处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顶层设计,打造务实高效政务环境取得实效

1.加速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目前,区属14个部门89项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全部进驻区行政服务大厅窗口受理,彻底实现“清单之外无权利,大厅之外无审批”。

2.压缩审批时限,提升工作效率。按照能简则简、能优则优原则,将194项公共服务和审批事项中的171项承诺办理时限平均压缩60.8%。对审批事项发生频率较少的部门,采取综合窗口受理模式,将每个审批事项形成标准件,实现行政审批标准一体化受理。

3.加强智慧政务建设顶层设计,开创“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加速推进“一张网、一个窗口、一个平台”建设,按照《大连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内容,编制《**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并进行任务分解。同时,创新开展智慧管理平台建设,通过规范化联动预案梳理,打造标准化政府服务流程,推动信息共享,促进部门间业务互联互通,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企业四处找”为“部门协同办”,服务群众和企业无死角,推进“指尖上的**”逐渐成为现实。

(三)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深化为企服务,打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取得实效

1.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召开**区加快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主体准入机制促进营商环境建设会议,解读关于加快改革完善机制促进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专项整治和监督、投诉举报等工作机制,确立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分解落实具体推进措施,有力助推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深入开展。认真推进“五证合一”、“先照后证”、“证照分离”工作,推行证照办理“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开展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实行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整合,为推动营业执照信息集成化、电子化奠定坚实基础。

2.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按照国家、省、市工作部署,全面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程序,由企业登报公告改为网上公告,省略清算组备案登记程序,不再收取股东会决议、清算报告等申请材料,市场主体退出程序更为简便、退出成本有效降低、退出机制更为完善。

3.深化“服务企业暖心工程”,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完善“走企业解难题”长效机制,在去年区领导带队走访企业300余户、解决问题300余件的基础上,持续开展“走企业解难题”活动。对东港商务区项目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配套滞后问题、个别项目施工与城市建设冲突问题等,与市级相关部门持续协调,持续跟踪,直至提出解决办法。为及时解决楼宇内企业关于工商注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问题,在52座大厦建立“楼宇经济服务站”。采用“互相进驻”方式,在国、地税大厅设置受理窗口,让企业“进一家门,办两家事”;联合开展辖区纳税企业税收政策辅导会,让企业“进一家门,听两家课”,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积极走访科技企业,促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落地生根,帮纳税人“造血”,为纳税人“壮骨”,助纳税人“强身”。各部门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在共筑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项目服务体系,打造开放包容招商环境取得实效

1.强化全民招商意识,扩展招商领域。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采用地块招商、产业链招商、中介招商、主题招商、以商引商等手段,充分利用商会、校友会资源,营造全民招商氛围。为更好推进楼宇招商,对辖区内建筑面积5000平以上的楼宇进行全面普查,建立楼宇资源数据库,为企业落户提供一手资源。制定《**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设立招商引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引进以总部经济为龙头的高端服务业,在企业落户、高管人才引进、以商招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全面提升城区竞争优势。

2.全面落实区级领导包重点项目、包市容工作。区委、区政府印发《2017年区级领导干部联包重点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调整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包片督导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安排的通知》,区委书记、区长率先垂范,各区级领导快速响应,在抓好各自工作的同时,对照“双包”责任清单,把项目建设和市容环境整治作为自己工作的“责任田”,针对企业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及时给予解决。对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及时同区委、区政府反馈,召开联席会议,综合研究解决方案。

(五)规范行政执法检查,严格依法行政,打造严肃公正法治环境取得实效

1.加强依法行政事项督查整治。按照《辽宁省“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方案》、《辽宁省破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准入门槛专项工作方案》、《辽宁省清查审批和认证暨行政收费等专项工作方案》精神,各部门结合各自工作领域实际情况,积极为企业减负。按照国家要求,自2017年4月1日起取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取的“预防性体检费”,将为企业年均减负约5万元。

2.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各执法部门和执法机构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探索跨部门联合执法体系,合并、减少对企业的行政检查,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活动。目前,全区12个行政执法机关已完成双随机抽查“一单、两库、一细则”建立工作。区市场监管局制定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区环保局实行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批准、登记制度,并及时在大连市环保局官网“污染源监管信息”栏目中进行公示。 

3.建立规范有序的司法运行体系。通过开展法治宣传、加强法律援助、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助力良好司法环境建设。已在全区所有街道和社区,实现司法援助绿色通道全覆盖,并建立“一社区一法律顾问”的大调解服务工作网络。通过积极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有效的司法保障。目前,已排查企业类纠纷220余次,预防纠纷100余件,调处纠纷120余件,书面调解协议书80余份,涉及金额50余万元。

(六)深化平安**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打造温馨和谐社会环境取得实效。

1.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着力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发改、环保、城建、安监、执法等多部门联合,通过召开协调会、现场指导等多种途径,加强企业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在今年“达沃斯”会议等重要节点期间,以及接受中央环保督察期间,营造了企业依法施工、安全施工、环保施工的良好氛围。

2.维护安定有序治安环境。区公安分局全力营造“无缝隙、无干扰、无死角”的安商护商优质环境,强化企业周边治安整治,建立巡、查、控三位一体护商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企业安全经营。区交警大队大力治理违停乱象,对15条主干路街进行整治,规范道路停车秩序。开展马路市场“退路进厅”,形成干净整洁、证照齐全、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

3.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在全市率先试点“居站分离”制度,将社区服务性工作和行政性工作,按类别划归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分别负责,让社区回归自治功能。同时,积极引导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构建居家养老“1+1+N”服务体系,即:建立1个老年人需求数据库;成立1个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协调推进机构;提供若干个服务项目,包括签约医生等7个基本项目及财务托管等7个创新项目。力争三到五年全区实现“1+1+N”模式全覆盖。为向辖区企业提供优质的劳动争议调解服务,我区大力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在18个大厦内设立劳动争议调解所,在6个大厦成立和谐劳动关系服务站,定期聘请律师指导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成立全市第一家“调解工作室”,促进企业和员工劳动关系和谐。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为营造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法治营商环境范文第5篇

近年来,铁岭县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关键之举、重中之重,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一号工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开展“六进”活动,全县营商环境总体持续向好。自开展优化营商工作以来,铁岭县公安分局党委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全面攻坚、重点推进,深入贯彻《辽宁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多次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成立优化营商领导小组,县局局长、政委亲自挂帅,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工作,坚持以人民幸福生活为中心的思想,立足公安实际工作,充分发挥公安职能,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本职贡献,现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就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如下研讨工作。

要全面提升社会面管控,营造优质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快速处置圈机制。在全区建立1分钟、3分钟、5分钟接处警快速反应机制,构建起巡特警为主、派出所为辅的巡逻防控格局。对接报的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等报警、求助,快速受理、快速派警、多警联动、妥善处置。二是营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铁岭县公安分局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跟进市局“打击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全警联万企”“百万警进千万家”等活动,深入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行动,全力打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同时加强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强化治安巡逻,提升见警率、管事率,快速处置企业人员的纠纷警情。三是开展企业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加大企业涉稳风险排查,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场所安全隐患排查,完善应急预案,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案事件。督促指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最大限度消除安全生产隐患,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坚持属地属责、警种协同,对企业周边秩序进行集中整治,妥善化解各类涉企矛盾纠纷,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要增进警企联系,为经济发展打造和谐畅通的发展环境。一是要建立警企包联机制。要建立完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坚持实行领导挂点联系、靠前服务,推行“一企一警”制度,将责任细化分解到位,定人员、定措施、定任务、定奖惩,全面开展服务企业发展各项工作。同时,将民警走访企业数量质量、企业对项目联系民警的知晓率、熟悉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完善走访联系制度。要将走访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包保民警定期主动深入中小企业开展走访,了解企业对公安工作的需求,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