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治教育教学

法治教育教学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法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法治教育教学

法治教育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法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香港国安法

法治国家需要高度法治素养的公民,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当前高校法治教育教学还存在方向不够明确、与法治新成果结合不够、途径不够多样、思政共性与法理个性的处理不够顺畅等问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还有待提高。本文认为,新时期高校法治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应以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的“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为方向和目标。以下以香港国安法在高校中的宣讲解读为例,探讨新时期高校法制教育教学如何改革创新。

一、新时期高校法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传统的高校法治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比较单一,以传授法律知识为主,新时期高校法治教育教学应该能够满足更多功效。新时期高校法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意义体现在: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全民法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香港国安法是我国法律法制建设的最新成果,学习好、宣传好、解读好这部法律,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港的需要。

(二)贯彻落实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需要

高校法治教育是思政教育的一部分,法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是思政改革创新的应有部分,应以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为目标和要求。香港国安法肩负维护香港国家安全的历史使命,其本身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论性(法理性),讲好香港国安法,是贯彻落实相关要求的需要。

(三)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需要

法治社会,法治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加强高校法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才能提高高校法治教育教学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高校宣传好解读好香港国安法,不但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香港国安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还能帮助大学生了解法的制定、实施、遵守等运行规律,提高大学生理解、分析、应用法律的能力,使他们成长为具有较高法治素养的时代新人。

(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法治教育虽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内容,但它同时又具有思政教育的特点和功能,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香港国安法不仅是一部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更是“维护‘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压仓石’”[2],也是“遏制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的法律利剑”[3],其制定和实施都体现着政治性特点,高校宣传解读香港国安法,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维护我国“一国两制”、祖国完全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质和思想政治素养,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二、高校法治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从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角度

高校法制教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内容,但新时期的高校法治教育,内容上还应具有政治性、理论性(法理性)、思想性特点。下面以香港国安法为例分析高校法治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创新如何做到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

(一)从政治性角度解读香港国安法

每一部法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作为法律都有阶级性一面,反映的是统治阶级意志,只有社会主义法能反映的大多数人的意志和愿望。《香港国安法》作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一部重要法律,其制定和实施都体现了政治性特点。香港回归23年以来,香港基本法第23条授予香港特区制定有关国家安全方面的立法一直未能完成。2019年香港发生“修例风波”以来,反中乱港势力祸乱香港,外部反华势力指使、控制、资助香港暴乱,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严重损害香港法治,严重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由于反中乱港势力和外部敌对势力的极力阻挠、干扰,香港现行法律中一些本来可以用于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长期处于“休眠”状态。香港国家安全不能一直处于“不设防”状态,内外敌对势力利用香港肆无忌惮地进行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干预香港事务的活动,我们也不能坐视不管[4]。为了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为了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香港基本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2020年6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香港国安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实施。香港国安法的公布实施,开启了香港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堵塞了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上的法律漏洞,为防范、制止和惩治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和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等犯罪提供了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保障,将有力打击涉港国家安全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香港的繁荣稳定,长治久安。从政治性角度解读香港国安法,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理解香港国安法的立法目的和立法意义,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二)从理论性(法理性)角度解读香港国安法

每一部法律的立法目的不同,结构和内容也有别于其它法律。香港国安法作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由基本原则、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和机构、危害香港国家安全的四类罪行和处罚、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机构(驻港安全公署)的设置和职责,以及效力范围、案件管辖、法律适用等组成,“是一部兼具实体法、程序法和组织法内容的综合性法律”[5],主要围绕危害香港国家安全的四类犯罪的定罪和处罚展开。从法理上解读香港国安法,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法律结构、内容、精神、运行、效力等法理知识,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

(三)从思想性角度解读香港国安法

新时期高校法治教育教学还应具有思想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内容和功能有:第一,要让大学生明确香港是中国的香港,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好国家安全,任何个人和外国及境外组织想利用香港实施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干预香港事务的图谋都是不可能得逞的。增强大学生对我国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香港繁荣稳定的信心;第二,明确香港国安法是维护香港国家安全的“定海神针”,今后有了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保障,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国家安全将更加有保障。增强大学生对依法治港,恢复香港秩序、维护国家安全的信心;第三,明确任何人(包括香港永久性居民、非永久性居民、外国在香港特区内外成立的公司团体等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等),只要实施香港国安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均适用香港国安法。教育大学生认识香港国安法作为维护香港国家安全的“保护神”,将有效遏制反中乱港分子与外国敌对势力勾连祸乱香港的行径,教育大学生与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第四,明确香港国安法针对的是极少数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对大多数自觉守法的香港居民来说,“法律颁布实施后,香港居民……享有的包括言论、新闻、出版的自由,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在内的各项权利和自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6]帮助大学生理解香港国安立法目的是通过打击危害香港国家安全的行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的合法权益;第五,明确我国根据宪法、香港基本法、全国人大决定制定并实施香港国安法是一项中央事权,是中国内政,任何外国和境外组织无权干预。美国国会通过所谓的“香港自治法案”,妄图对香港单方面采取所谓的制裁措施,是对香港事务和我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中方将坚决予以有力反制。教育大学生识别外国和境外组织的险恶用心,支持中方维护香港国家安全的行动;第六,明确中央全面管治权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责任的区别和联系。按照中央全面管治权,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的所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案件都有直接管辖权,但基于“一国两制”原则以及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信任和对香港特区司法权和终审权的尊重,中央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管辖绝大部分案件,只保留三种特定情形下香港特区办不了的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的直接管辖,而且对管辖这类案件规定了严格的审批程序。香港特区负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香港国安法指定专门机构负责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和活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教育学生学会区别一国和两制、全面管治权和香港特区宪制责任的关系,自觉维护“一国两制”;第七,明确香港国安法制定并实施后,香港特别行政区仍然负有香港基本法第23条规定的制定维护国家安全的立法义务,补齐在机构设置、力量配备、执法权力等方面的短板,帮助大学生理解香港特区的宪制责任和立法义务;第八,明确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和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等四类犯罪行为及处罚,明确四类犯罪的管辖,以及从中央和香港两个层面建立健全维护国家安全的执行机制,以形成对香港内外各种反中乱港势力强大的震慑力,为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实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保障。帮助大学生理解维护香港国家安全的组织机制及运行机制,理解香港国安法在规定犯罪和处罚上是实体法,在组织力量上是组织法,在追诉犯罪上又是程序法的特点,是一部职责明确高效运行的法律。

三、高校法治教育教学途径的改革创新——从针对性角度

高校法制教育教学都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有限时间内要完成法治教育教学任务并取得良好成效难度很大。必须结合新时期信息化教学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对教育教学途径进行改革创新,突破原有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才能取得良好成效。以下以适合香港国安法在高校宣讲解读的途径为例,探讨新时期高校法治教育教学途径和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进行讲解

思政课三门理论课程都有法治教育的功能,都可以融入香港国安法进行讲解。把香港国安法作为教学内容,既丰富了教学资源,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使教育教学更具实践性和针对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该课程在宪法、法律体系、法律部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部分,均可融入香港国安法内容进行教学。强调香港国安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讲清香港国安法在我国法治体系中的地位、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等。在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部分可以融入香港国安法的内容,强调依法治港和维护香港国安法权威的重要性。在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部分,结合香港国安法,讲清维护大多数香港民众的自由和权利和打击少数反中乱港分子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正确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理解。“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概论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等部分可以融入香港国安法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大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坚持“一国两制”、依法治港的重要性,理解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机构和职责,理解维护宪法权威和香港国安法权威的关系,以及香港国安法在合宪性审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形势与政策”课:可以用专题教学的方式专门讲香港国安法的立法背景、立法目的、犯罪构成、执行机制、适用范围、实施意义等。

(二)专题讲座

鉴于香港国安法对国家安全和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意义,建议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举行网上香港国安法的专题讲座,面对全国高校师生开放,这种集专业性、权威性、全面性的宣讲解读方式,更能引起大学生关注,更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香港国安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更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当然,各高校也可以自行组织专题教学对大学生进行宣讲解读。

(三)校园文化宣传

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立宣传香港国安法的广告,或组织学生进行板报宣传,或通过校园广播进行宣传解读。这些灵活多样、见缝插针、言简意赅的宣讲方式,也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不足,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向大学生推送

法治教育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思想品德教学;法治教育

目前,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效果已经初见成效,小学思想品德课发挥了其教育警示的作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法治教育,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校对于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品德教师不够专业、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跟不上时代等。所以我们应把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有机融合起来,突破现有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和法治教育的限制,发挥出二者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法治教育时,现有的思想品德教师缺乏专业能力,教师无法运用讲道理的方式让学生对法律知识产生了解,教师不能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无法把知识和身边的小事结合起来,学生就无法理解什么是法治,怎样才能做到法治,如教师在进行法治教学时,在讲解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时,并不能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不出法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解答法律问题的能力不足,学生的疑问得不到解决,心中自然对课堂不感兴趣。教师和学生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无论双方哪一方出现了问题,思想品德课堂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然而针对目前的思想品德课堂的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其法治知识的储备不够,教师只能对课本上的法律知识进行解读,而不能回答学生对于一些生活法律问题的疑问,如学生对于一些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疑问,哪些动物属于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猎杀野生动物可能会受到什么处罚等,教师并不能对学生进行清楚的讲解。

(二)教学手段和方式过于单一

现有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法治教育模式比较落后,教师讲解法律知识的时间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参与思想品德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教学和表现自己的平台,教师也未给学生参与课堂的空间,简单的讲课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思想品德教学中法治教育的意义。现有的思想品德课堂其教学方式脱离了时代,不能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相连接。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讲解知识,缺乏趣味性。而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还可以利用一些新媒体的手段,如通过视频教学或者是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们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把科技和思想品德课堂相结合,以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魅力。

(三)思想品德课堂中法治教学资源的匮乏

思想品德教学中法治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法治教育,让学生拥有明辨是非、知法用法的能力。目前,许多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只是照着课本简单地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没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从而也就不能发挥出思想品德教学中法治教育的作用。由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空间受限,思想品德课堂与校园生活和社会发展不能进行有机结合,也不能发挥思想品德课堂的作用,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应扩展思想品德教学空间,开发和利用多种资源,积极发挥法治教育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养成法律意识。

(四)思想品德课堂中法治教学内容的缺失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上,法治教学内容较为欠缺或者是比较单一,教师只能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将法律条文的内容教给学生。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有限,所以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佳。思想品德教育课不是对于学生进行传统的法治知识的教育和灌输,所以老师们就要在教学中摒弃灌输的方式和观念,着重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行为习惯,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法律的理解和认知不只是单纯地停留在他们的思维和观念上。法治教育的基础内容仍然存在着很多缺陷,不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实际状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违法犯罪活动内容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对违法犯罪活动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减少了学生违法犯罪活动的频繁发生。在法治教育的教学中,每一个具体的章节都应突出其重点,然而章节之间的内容要有相关性,从而提高内容的有效性,促进法治知识的传递,从而有效培养学的法治素养。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法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素养

目前,从思想品德课堂中法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往往是一名教师负责好几个班级,存在着任务过重的情况,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所以完善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队伍,提高思想品德教师的能力,引进专业的思想品德教师极为重要。减少思想品德教师的带班数量,从而保证思想品德教师的带班质量,并且让思想品德教师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自己的教学与教研活动,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把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和法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活力和趣味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知识进行讲解,还要以身作则,提高学生对法治教育的兴趣。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讲解,教师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法律条文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必备的法律条文进行生动的讲解。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的言行对其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教师要以自身的法律素养来提高小学生的法律素养。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过于单一,要通过不断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提高教师在上课时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法律产生兴趣。如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讲到孝敬父母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展示不孝敬父母,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触犯了什么法律,让同学们明白要孝敬父母。然而,目前我国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年纪都稍微偏大,其对于新技术的应用远远不如年轻教师。所以急需让思想品德课教师学习互联网技术,让其可以制作出精美的PPT或者是有趣的视频与音频,创新思想品德课的形式,改善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借此来提高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注意力,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思想品德教师利用互联网丰富教学资源

学校要保证思想品德教师可以获取最新的教学资源,学校可以搭建教学资源的平台,让教师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获取教学资源,从而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法治教学中得到快速的发展。教师在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运用好线上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通过线上听名师的讲座或者是与思想品德专家进行互动,让他们能够获取更多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在利用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的基础之上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教师除了让学生观看名师视频外,还应通过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服务意识,结合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自己可以拍摄道德与法治相关视频,再结合课程讲解内容,把课程内容转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把枯燥的课堂知识转化为学习熟悉的社会热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吸收课本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和法治观念。

(四)完善思想品德教学中法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我们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的法治教育内容从原来以讲解法律条文为主,转向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与法治意识。让他们逐渐养成遵纪守法的规章制度观念和法律意识,形成自己对于法律的敬畏心,这样他们才能够对于法律产生更多的尊重感和敬畏心。将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法治教育与道德课程有机融合到一起,让其道德品质培养成为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和能力的支持,将其法律意识融入学生理想实践当中,发挥其法治概念与道德意识的作用。教师应该注意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教学中关于法治教育内容与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要准确把握好这些关联,实现知识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法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作用,根据当下学生的特点和其认知能力,进行相关的法治教学,要注重知识之间的适配性,不可将法治教学变成法学教学,合理有序安排法治教学内容。

三、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的方法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中渗透法治教育要通过创设相关的法律情境,让学生身处法治的大环境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教学手段和方式,创设出一种教学情境,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重视起来,能够发挥出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学生可以利用教师创设出的法治情境,自主地进行学习,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再现教材中出现的内容,活跃课堂的氛围,利用不同的角色,增强学生的感受,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师在讲解《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模拟现实中的十字路口的情况让学生懂得如何过马路,通过模拟公交车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懂得坐公交车应该遵守规矩,不得大声喧哗,要给老人让座等。从而让学生可以利用法律来提高自己的素养,并且可以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民主与法治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法治教育,要注重二者的有机统一,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对于青少年的道德观和法律观念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要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程重视起来,不断更新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为更好地塑造小学青少年良好的品格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麦泳欣.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法制教育的巧妙渗透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06):146.

[2]汪峰.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探索[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1):139.

[3]贾洪国.触摸生活的真实——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6):164-165.

[4]陈梅清.小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法制教育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6):138-139.

法治教育教学范文第3篇

*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对于进一步振兴我国的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认真学习和贯彻江总书记重要谈话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依法治省决定和司法部、教育部、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司发通[*)036号),就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盲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依法治国,关键在法治,基础是教育。法制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制教育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将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教育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整体布局中,并切实予以加强。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宣传法治思想,传播法律知识,增强学校领导、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推进依法治教,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经过三个五年普法,我省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事业取得较大成就,但在新形势下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削弱思想品德和政治法纪教育工作,有的学生法制观念仍然比较淡薄,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法制教育时间、课时落实不够,针对性、系统性不够强;师资缺乏系统培训,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各级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出发,抓住机遇,真抓实干。要改变法制教育零打碎敲的局面,整体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和教师整体法律素质,使我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探索有效途径,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

抓好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强化教师法律素质。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计划,并和普法办共同对各级学校领导和政治教师进行分期分级法制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管理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建立健全学校普法教育讲师团。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组织教师员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并把此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省教委和省司法厅要组织力量编写中小学教师的法制教育培训教材。力争从20*年起,中小学法制课教师实行持证上岗,上岗证书由省教委和省司法厅统一制发。

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功能。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完善法制教育计划,在小学、初中、高中的思想品德、公民、政治课中加大法制教育份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要渗透法制教育,切实解决法制教育进课堂问题。教育内容要密切结合青少年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需要,适合其年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既要避免抽象,又能使学生懂得基本法律知识和基本法律原理。

不断探索法制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要把课堂教育与多种形式的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举办法制文艺晚会、模拟法庭、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征文和“学生带法回家”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要把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反面典型教育与正面教育、全面教育与个别教育、自学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达标、依法治校结合起来,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重视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在法制实践中受教育。要继续通过团队活动、校外活动,“青年志愿者”、“大中学生社会实践”、争创“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形式,指导、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法制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法律知识。要加强对学生组织和学生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指导,使青少年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不良行为作斗争,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继续重视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配备法制副校长、聘请法制辅导员、建立法制学校、家长学校、警校共建、社区法制教育中心、结对帮教,开展社区教育等载体和制度,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法制教育网络,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法制观念。

(三)进一步深化依法治校工作,促进学校依法管理

大力宣传宪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法规、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依法治校领导机构,制定规划,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规范学生行为和教育管理行为的规章制度和配套措施。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带头学法用法,做到为人师表。加大依法治校考核力度,使之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范围。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对学校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力度。要针对当前存在的侵害青少年权益的突出问题,一个一个加以解决。

法治教育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法制教育;法治;法律素质;依法治校

现代学校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开放的社会系统。作为这一系统基本要素的教育内容,会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社会成员素质提高而不断地吐故纳新,保守的、甚至反动的教育内容将逐渐地排除出系统之外,科学的、进步的教育内容又会被系统主动吸收。1999年3月,“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正式写进现行宪法,法制教育作为实现这一治国方略的重要途径而被吸纳到现代学校教育系统当中,成为现代学校教育内容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法制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法制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现代学校法制教育的功能决定的。我们认为,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对建立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养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现代学校法制教育是弘扬法治精神,彻底摒弃“人治”思想的基本途径。法治精神是指尊崇法律、维护法律的勇气和毅力。“假定人人都有这种勇气和毅力,经过相当时间,便可形成一种风气。风行既久,便会变成习惯。这种习惯一日不形成,法治之实现便一日靠不住,真正的法治是把这种习惯作为条件的”(蔡枢衡)。法治精神是推动法治化进程的源动力,是一种可以沉积的民族文化。中国有着几千年的专制传统,却没有民主法治的文化遗产,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演绎下来的中国现代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重人治轻法治的封建残余,如果再不强化法制教育,法治精神就无从谈起,法治国家就难以实现。现代学校教育的系统性、有组织性、规模性和科学性等显著特点,使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在培养受教育者的法治精神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通过学校法制教育,向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具有法治精神的社会成员,就能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逐步消除封建人治思想,为最终实现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现代学校法制教育为国家造就合格的法律操作者和守法公民。法治国家是法律主治而不是权力主治的国家,是法律操作者主导而不是行政官僚主导的国家。西方社会几百年的法治实践经验和现代中国二十多年的现代法治建设历程表明,法治需要执法公仆,需要护法忠臣,需要弘法良才,“必须造就一大批合格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而所有这些法律人才的摇篮就在学校,根本途径就是学校的法制教育(包括法律教育)。同时,开展法制教育,使社会成员在学法、懂法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武器,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尊严,这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程。尽管自1986年开始的三次全国性的普法宣传和正在进行的“四五”普法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最富有实效的途径仍然是学校的法制教育,无论从“英才教育”意义上,还是从“普及教育”意义上,唯有学校法制教育才能持久而有效地担当起培养“法治英才”与“法治公民”这一历史使命。

第三,现代学校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径。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从数量上看,青少年作案成员占全部刑事犯罪作案成员的比例逐年增长,在九十年代一个时期以来曾经高达73%。他们以“财”、“色”、“霸”为作案目的,以暴力型、故意型、团伙型为主要方式,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同时,犯罪趋于低龄化,在校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比例大有增长之势,同志在2000年初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所举的几个实例,更让我们对在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充满忧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社会变革的原因固然有之,但更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我国学校多年来忽视甚至放弃法制教育的结果。“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指出了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指明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也就是加强教育,尤其是学校法制教育。因此,只有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利用学校优势,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施加法制影响,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有效地扼制青少年犯罪。这也是现代学校对建设法治国家和维护社会稳定应尽的法律责任。、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是否具备法律素质,有无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衡量个体社会化程度的一项基本标准。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和个体受教育年限的逐渐增长,学校已成为个体社会化必经环节。法制教育应当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强化现代学校法制教育,提高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学校法制教育现状与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它直接影响了中国法治化进程。

1.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除大学有专门的法律教材外,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制教育内容不仅少得可怜,而且全部散见于德育类教材中,作为学校德育内容的一个相对次要的组成部分,不系统、不全面、无规律,缺乏内在连续性。孰不知,“道德人”与“法律人”尽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有道德的人会因为不懂法而触犯法律,而不道德的人却会因为了解法律而不敢犯法。邓小平同志在讲到“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人才时,也是把有道德和有纪律(合理理解就是有法纪)并提的,而且特别强调纪律的重要性,丝毫没有把纪律纳入道德范畴之意。同时,德育概念本身也没有包括法制教育,学校德育广义理解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狭义理解仅指品德教育。政治教育主要指政治立场、观点、态度以及政治鉴别力等方面的教育,思想教育仅指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而品德教育旨在培养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的三大组成部分本身并不涵盖法制教育内容。另外,比较美国、德国与瑞士等国的学校教育,尽管也强调道德或宗教教育,但法制教育却是这些国家学校教育的传统,它与道德或宗教教育无论从教材编写、专业设置还是教师配备上都有区别。可见,把学校法制教育内容变相为德育内容,这种做法从理论上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同样,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德育实践本身就在以分数和升学率为杠杆、以智育为中心的教育体制面前毫无地位可言,再把法制教育纳入德育范畴,无疑于彻底否定了法制教育的重要地位。

2.把法律素质排除在素质教育内容之外。法律素质是指个体通过法制环境影响和法制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并按照法律要求自觉地规范自己行为的内在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如前所述,在法律已经遍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法律素质已成为个体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中,法律素质的理论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即没有明确提出“法律素质”概念,也没有对法律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培养受教育者法律素质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当前的学校素质教育也没有突破传统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认识上只承认“法律意识”或“法制观念”的存在,在实践中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熟不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政治理想。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为政治服务的,当今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同样要为实现政治理想服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强大推进器,这种作用的集中表现就是培养法律职业群体和包括法律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人才。如果素质教育理论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无视法律素质的存在,不重视法律素质的研究,学校教育实践仍然沿用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加强法律素质教育,就必然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

3.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法制教育是指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形式,使学生知法、守法并学会用法,培养和提高法律素质,形成良好的守法用法和护法习惯,自觉树立法律权威。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实践,绝大多数仅仅停留在“知法”这一层次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当然,法律知识教学是法制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两者有着重要区别,法律知识教学不能代替法制教育,知法者并不一定是守法者,知法是前提和手段,守法、用法和护法才是法制教育的目的和归宿。现在知法犯法青少年大有人在,有两点可以说明,一是模仿犯罪,不少青少年模仿影视小说中罪犯的犯罪方法和手段实施犯罪;二是反侦查,比如作案时带手套,伪造证件,破坏现场等等。所以,把传统学校德育中的法律知识教学转变为法律素质养成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三、现代学校法制教育构建

法制教育在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的重大功用与现代学校教育忽视法制教育、不重视法律素质培养的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理所当然地要为民主法制建设服务,培养大批的民主法治人才和守法护法公民。现代学校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改革那些与民主法制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制,把法制教育摆在应有的地位并真正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当前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质必须着手以下几方面的构建。

(一)完善素质教育理论,把法律素质作为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加以研究。九十年代初期,国家以法律性文件的形式大力倡导“改革人才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在全国形成了“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高潮。从实质意义上讲,素质教育应该认为是对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进一步诠释和具体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培养和发展所有学生的各种素质,而“全面发展教育”是它的基本实现途径。传统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和体育是素质教育的几个重要途径,但决不是全部途径,80年代教育改革增加了美育和劳动教育,九十年代又大力推行心理教育。素质教育的途径随着社会进步以及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完善,九十年代末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又为学校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那就是法律素质教育,这是社会、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共同要求和必然选择。加强法律素质方面的理论研究,明确法律素质在个体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含、层次和养成规律,对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能够接受到系统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没有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法制教育课程,没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使法制教育成了可有可无的“软任务”。比如,许多学校仅仅是每一学期或学年请校外的“法制辅导员”举办一至二次法制讲座。其实,法制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一样,具有自身的认知规律和结构体系,没有相应的课程就难有法制教育实效。因此,教育决策部门应当及时修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建立法制教育课程体系,让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学科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当中,使法制教育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加以明确,把“软任务”变成“硬任务”。这不仅是法制教育地位使然,也是课程现代化的一个客观要求。同时,要加快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法学院校开设一定比重的教育学科,在师范院校增加一定比重的法律课程,从而使法律专业人员能够有机会进入教师队伍,使师资队伍具有相应的法律素质,最终使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具有可靠的智力资源保证。

(三)努力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法制教育实效。法制教育与学校德育一样,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概念的掌握,而应把重心放在素质的提高上,养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守法用法行为习惯。为此,在认真完成正规法制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需要努力探寻其他富有实效的途径和方法。我们通过对多所中小学校法制教育的调查和思考,认为法制教育活动应该可以是丰富多彩和富有成效的,除了正规课程教学外,还可以包括:1.利用学校部分教师和校外司法专业人员的法律智力资源,开展“周末法制教育系列讲座”,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2.帮助学生建立法律协会,进行有关法制方面的学习讨论和实践;3.组织青少年学生旁听各类案件的审理,切身感受违法与制裁、犯罪与刑罚的必然联系;4.在法官和检察官的协助指导下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实践提高素质;等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丰富了校园生活,减少了违法违纪行为,对建设良好校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四)实行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努力建设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依法治校既是依法治国方略的一种生动体现,同时也是学校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行依法治校,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章办事,就能在校园内形成讲求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这是一种强大的隐性课程,它能使置身于其中的全体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法制教育事半功倍,最终实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田克勤:《邓小平理论概论》,高考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程燎原:《从法制到法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教育部:《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童星:《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处版;

[6]赵洪海:《中小学素质教育论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舒达,蒋长好:《素质教育全书》,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

法治教育教学范文第5篇

一、主要成绩

一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中段继续保持了在*市的领先地位。*中学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前列,荣获*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特殊贡献奖,*中学在一般高中一直名列前茅,被评为*市一般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职教中心职业高中升学状况良好。*被命名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县。初中段形成了环*市骨干初中群体。强力推进初中段素质教育,实行中间突破,杜林一中荣获*市管理先进单位,*实验学校、*等学校教学成绩显著,望海寺中学等一批薄弱校不甘落后,发展迅速。小学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大力实施“朝阳工程”,不让一个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出现了*小学、*小学、*小学等一批新秀,质量薄弱校得到有效转化,小学质量稳步上升,质量均衡化有了新进展。特殊教育持续发展。幼儿园保教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全力抓好深化规范化管理的九项重点工作,引导规范化管理向纵深发展。校园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书香校园”建设蓬勃开展,一个争先创优上管理的大好局面已经形成。三是依法治教和“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有了新进展。各学校都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成立职代会、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全体师生、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与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师生申诉办法,做到矛盾不上交。进一步完善学校章程及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完善了《*教育局党委会议议事规则》。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学校安全监管,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平安校园”达标率达95%以上,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学生伤亡事件。四是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工作卓有成效。通过重点抓好小学教师“双基”达标、校长队伍“双基”达标、初中“高效课堂”建设等工作,在全县教育系统营造了读书学习的良好行业氛围,队伍专业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校长队伍观念更新快,创新精神得到弘扬,工作实绩突出,学习之风渐浓,结构日趋优化,队伍整体状况是我县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通过教师学习,带动了家庭学习、组织学习,各学校以“书香校园”建设为突破口有效推动了“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五是教育行风得到进一步好转。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年内先后公开招聘了3个乡镇中学校长、50多名小学校长、19名乡镇业务校长助理,校长队伍得到优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实验学校新招聘一批教师。严肃考风考纪,抓好国家规定的各类考试和“双基”考试。严格执行“一费制”,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教育系统收获了诚信,进一步获得了系统内外高度评价,为全县稳定和发展做出了新贡献。六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及“两免一补”工作取得新成绩。年内,投资2007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其中新建学校五所(汪家铺乡施堤小学投资100万元、*镇*小学投资96万元、*镇三合校教学楼投资85万元、李天木乡大郝庄小学投资80万元、刘家庙乡后生金刘小学投资82万元),增建教学楼、宿舍楼4幢(实验学校教学楼投资410万元、旧州镇中教学楼投资200万元、*中学教师宿舍楼投资340万元、*第三中学教师宿舍楼投资310万元),投资244万元整改危险校舍607间、围墙2000余米,投资60万元新建*中学体育看台、玉砚湖。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生活困难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没有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年春季实际使用“两免一补”资金94.98万元,为10848名贫困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7620名贫困生免杂费。*年秋季实际使用“两免一补”资金122.89万元,为10854名贫困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7669名贫困生免杂费,为212名初中贫困寄宿生和74名寄宿特教生提供生活费。*年共引进无偿资金969万元,超额完成任务。七是职业技术重点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职教中心先后与北京体育大学、大连国际贸易学校、哈尔滨航运学校实行联合办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得到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船员培训专业已举办了两期,第三期招生工作正在进行。每期招收两个班,每班40人。前两期毕业的160名学员现已全部安排就业。

另外,小学教师单科专任工作稳步推进。中高考工作创新方法,《中考实施程序记录表》、《评卷工作实施细则》和中高考实施程序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得到市考试院领导的好评和肯定,并在全市推广。5处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顺利通过市复检验收。教育技术装备及专用教室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年装备计算机教室6个、多媒体教室39个、电子备课室3个,改建图书室7个。完成教育网络中心防感应雷设施安装工作,40处河北远程教育网终端换卡升级工作基本完成。

二、经验做法

(一)群策群力,加强党委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党委一班人率先垂范,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认真学习各种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新动向、外地先进经验,及时充电,用于科学决策,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教育发展规划,指导教育教改实践。党委书记全年学习教育理论书籍十余本,继*年出版《*:我与*教育规范化》一书,二是团结创业。教育局党委一班人着眼全局,群策群力,务实创业,是*教育历史上最团结的班子之一。党委成员之间求大同,存小异,为了*教育的大发展、快发展,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只有和声,没有杂音。

(一)突出重点,狠抓小学教师“双基”达标工作

教育局把这项工作作为整个教育队伍专业化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奠基工程和突破口来抓,一年来起步良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一是超前谋划,充分发动。年初,教育局制定下发《关于推进小学数学、语文、英语三个基础学科教师双基达标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指导意见》。3月4日,教育局组织召开“*小学教师双基达标攻坚动员大会”,下发《*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基础学科双基达标标准》,确定了双基达标“学、查、练、比、考”五步过程达标策略。二是健全组织,制度约束。为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教育局和各乡镇均建立了领导小组和业务指导小组。3月份,教育局指导协助各乡镇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遴选出19名业务校长助理,各乡镇确定了双基达标学科辅导员。教育局相继制定了小学教师周六学习日制度、业务校长及业务助理周例会制度和县双基达标业务指导中心组成员周六督导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三是定期督导,以会促训,确保“六到位”。4月份,教育局教研室联合督导室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查阶段的检查验收。6月15日,在兴济镇小学召开了双基达标现场会,交流了经验,展示了成果。全县上下做到了认识、计划、统筹、活动、督导、考核“六到位”。四是以考促学,效果明显。8月12日——13日,教育局利用暑期组织全县2707名小学教师进行“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达标基础知识考试。本次考试完全模拟高考程序进行。为顺利推进小学教师“双基”达标工程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为基础教育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明确目标,深入推进。根据考核结果,年度内,50%教师“双基”基础知识部分达标过关。教育局对“周六学习日制度”等进行了完善,对于未达标教师,限期达标,已达标教师也要进行抽测。下一步,教育局将进行“基本技能”部分的考核,要求每个教师上好过关课。各乡校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

(二)扭住根本,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教育局出台《关于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高效课堂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确定了高效课堂“真、实、新、活、情、特、效”的评价标准。9月份,教育局召开专门大会学习动员,从目标系统、策略系统、动力系统诸方面对我县本届市县学科带头人进行高效课堂要素的培训。11月份,在张官屯中学召开全县初中高效课堂现场会。“以学论教”理念已渗入广大教师心中。二是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教育局选派精干人员专题督导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各学校也把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切实把“备讲批复考”五个环节做细做实做好。近日,*实验学校等七处学校联合向全县小学教师发出学校“三无”(无错误传授知识;无错批漏批作业;无学而不清)的倡议,有效促进了教学常规管理的精细化。三是狠抓小学教学质量。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若干措施》,强化考核,进一步确立乡校为主、县乡联动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中心校的主角地位和关键作用。各乡校严格执行县教育局颁发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强力推进教学常规过程管理。采取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加大质量检测考核力度。坚持小学校长任课制度,保持校长及教师队伍的稳定。继续开展“周六学习日”活动。四是抓好校本教研。县乡校联动,全力抓好师训工作。利用暑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单科专任转科教师培训等工作。各乡校积极开展校本研训工作、大比武活动,走出去,请进来,搞好形式多样的专业引领活动。五是狠抓督导落实。继续坚持包校落实责任制,建立一种把督导人员同各乡校工作捆绑在一起的责任共担机制。认真总结正面典型成长经验,提高典型层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改进会议组织,精文减会;改进督导方式,加强科学性和有效性;改进工作作风,教育局机关人员带头执行“教育系统十不准”,给基层多帮忙不添乱;改进领导方法,找准定位,抓大放小,着眼宏观,扭住关键,改进服务,确保落实。

(三)抓住关键,全力推进校长队伍建设

一是大力开展校长“双基”建设活动。教育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中小学校长专业化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在全县中小学校长中开展以教育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相对于教师“双基”又称第二“双基”)为重点的校长专业化建设活动。本着边学、边做、学中干、干中学、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的原则,校长“双基”的学习与培训工作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局每月举办一次中学校长论坛,开展学习研讨和培训。小学校长由乡(镇)中心校组织学习研讨和培训。校长论坛从*年新学期开始,按每月一个主题,通过专家讲座、汇报交流、以考代训、外出学习等形式进行学习与培训,然后进行阶段性总结。各乡(镇)中心校都制定了相应的学习培训计划,设立专题。一年来,校长们集中学习了新《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结合学习《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局开展中学校长论坛3次。二是突出重点,完善考核方案。年初,教育局修订完善了《校长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将示范校特色建设、教师专业化建设、教师双基达标、学校规范化管理、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小学教师单科专任、师德建设等作为重点工作,分值上加重,注重了重点工作的调控。方案的每一项、每一分值都尽量做到了客观公正,各项目标明确细致,便于操作。三是优化校长队伍。第一,为建强一支农村小学校长队伍,8月中下旬,教育局党委在全县小学组织了小学校长竞争上岗,50多名年轻教师走上了小学校长岗位,优化了校长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第二,公开选拔聘用3位乡镇中学校长。3月上旬,教育局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的方式,在教育系统内部招聘了3位中学校长。整个招聘工作分全面动员、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公开答辩、公示、组织考察、决定聘用等7个环节,确保了选聘结果的公平公正。

(四)抓机关,强龙头,提高执业能力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服务能力。全体机关人员加强学习,今年主要学习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理论书籍,并注意做好学习笔记。机关考核小组成员不定期检查机关人员学习情况,记入考核档案。二是进一步抓好机关效能建设。机关实行股长负责制,落实好分包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抓出实效。机关考勤坚持每天“四签到”制度,维护了教育局机关的良好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三是抓好股室建设。进一步抓好星级创建活动。各股室工作人员加强学习工作研究,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股室建设呈现团结、创业、和谐的大好局面。

(五)强化督导,为各项计划目标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督导工作坚持乡镇兼职督导员制度,坚持“督政”、“督学”、“个体评价”和专项督导相结合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加大督导工作力度,提高督导工作水平。一是积极开展对学校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坚持分类指导,分类施策的原则。根据《“管理规范化学校”评估内容和标准》,对申报“管理规范化学校”的35所学校进行督导评估,并对“管理规范化”达标的学校挂牌。对薄弱校的督导,明确责任人,制订转化方案,调优配强学校领导班子,加强学校管理,年终进行考核。从考核结果来看,一批薄弱校如捷地乡捷地小学、杜林乡前流堂小学、*镇*小学、李天木乡皂坡学校等大都得到了转化,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二是配合局中心工作进行专项督导。第一,小学教师“双基”达标工作专项督导。第二,“书香校园”建设专项督导。深入100多所学校进行督导,详细了解阅读课开设情况,图书借阅情况,班级图书角建立情况,努力创设读书氛围。第三,秋季开学情况专项督导。对全县56所学校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学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在开学一个月内进行回访。第四,中小学常规管理专项督导。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个性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及时调度乡镇校长和兼职督导员。三是积极开展对校长、教师的工作考核,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工作。第一,校长考核。年初制定《*年校长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年末教育局组成综合考核组,利用一个月时间对19处中心校校长和9处县办学校校长进行了考核。第二,教师考核。各学校根据《*教师评估细则》制定本校教师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评优评模、职称评定挂钩。第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为载体,各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局组织召开学生评价工作交流会和研讨会,开展学生素质评价优秀论文征集活动。建立健全学生素质发展档案,促进了学生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四是完善教育督导和定期通报制度。建立督导月报制度,对“月报表”的形式、内容和时间都提出了严格要求。以《督导简报》为载体,上下及时沟通,对各乡镇学校的典型经验及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