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治纪律教育

法治纪律教育范文精选

法治纪律教育

法治纪律教育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解决好统计局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扎实的整改行动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根本目的,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紧扣主题、服务大局。整改落实必须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的统一部署,围绕“查找问题明方向、谋划统计新发展”这一主题,切实解决好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抢抓机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科学发展”上来,进一步统一到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超常发展”的理念上来,在全局营造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努力提高统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水平,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对已经梳理出来的问题认真研究,按照轻重缓急的要求,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治标又治本,既注重解决具体问题又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有效的整改计划,创造整改条件,逐步加以整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特别是更多地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形成解放思想、改进作风、优化环境、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3、群众参与、务求实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积极动员群众参与整改,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真正把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标准、工作作风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为统计坚持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作风保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和“花架子”。及时向群众通报整改进展情况,请群众监督,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效果取信于民。

二、任务目标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已经明确的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来指导统计工作还显得办法措施不多;二是对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不够;三是统计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四是统计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整改措施

1、对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不够的问题,列入近期整改任务。具体措施:一是通过建立督查制度、完善工作纪律制度、调整人员分工、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人员等方式,加强对工作的督促检查,特别是对重大决策、重要事项、重点工作等方面的督促检查,同时也要加强对机关作风、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督促检查。二是督查工作要做到随一项工作安排开始到工作结束为止都有检查记录。三是将督查工作列入年度考核。近期目标:通过整改,切实加强对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克服工作有安排布置、无落实或落实不够好的现象。中长期目标:督查工作注重经常化,抓好经常性工作,通过督查,全面提高统计工作效能,提升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局办公室,完成时限:2009年7月底前完成建章立制,今后长期坚持)

2、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来指导统计工作还显得办法措施不多的问题,列入中长期整改任务。工作的着力点:一是处理好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观与统计工作有机结合加强理论学习实践的问题;二是处理好统计反映科学发展观成果的问题;三是处理好如何加强调查、分析,提供统计优质服务的问题;四是处理好如何降低统计调查成本,推广抽样调查,提高调查水平的问题;五是处理好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加强统计队伍建设的问题;六是处理好如何加快统计调查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七是处理好统计业务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统计法制建设和机关环境建设如何达到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具体措施:一是建章立制,完善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思考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理论;进一步改革创新统计调查方法、制度,完善各类抽样调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奖惩激励机制,调动职工积极性;建立调查研究制度,搞好调查分析,提高调查分析水平。二是把各项制度的落实,列入督查内容,避免制度形同虚设,不能发挥作用;三是多加强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多开展科学发展观成果统计、多提供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多增加抽样调查项目,促进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和统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四是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数据联网直报,实现统计方式科学化、现代化。近期目标:通过建章立制和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安排、有效果;干部职工积极性增强,统计分析水平明显提高。中长期目标:通过对这一突出问题的整改,实现统计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和统计事业更好地科学发展。(责任领导:何关兰,责任部门:局内设内属及派出机构,完成时限:建章立制8月底完成,其他中长期)

3、统计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列入中长期整改任务。着力点是抓好统计法制宣传与统计执法两个环节工作。具体措施:一是搞好统计法制学习宣传,结合普法依法治理,采取不同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宣传《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统计法》、《云南省统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二是建立完善学法制度,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制度,领导带头学法用法。三是加强法制政府建设,在实施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四项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进一步建设好服务政府、法制政府,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统计。四是加强统计执法,一方面搞好执法培训,让统计执法人员知法守法,正确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另一方面搞好执法检查,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确保统计秩序,提高数据质量。近期目标:通过完善干部学法用法等制度和对新修订的《统计法》、《统计违纪违法行为处分规定》的学习宣传,确保统计执法人员公正文明执法,促进全民统计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中长期目标:通过每年度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执法检查,基本杜绝统计违法行为,统计工作质量更加优化。(责任领导:*,责任部门:以办公室为主,专业统计股配合,完成时限:建章立制和法制宣传8月底前,其他中长期)

4、统计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列入中长期整改任务。着力点是抓好统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统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具体措施:一是每年在全县统计人员中开展一次职业道德教育,教育统计人员做到明礼诚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不出假数,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提高统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每年组织统计人员参加统计上岗培训、从业人员资格、技术职称学习考试,有条件的时候,组织他们进党校、进大学接受学历教育;利用一年一度的年报工作会议,抓好以会代训;利用相关网站,开辟专门的统计业务知识学习栏目供统计人员学习;利用各类业务培训机会,提升统计人员业务能力。三是加强统计队伍的管理,建立工作绩效评价考核办法,分门别类制定绩效考核目标、内容、程序和措施,激励干部职工干事业、促发展。同时,实施对不同部门、行业统计人员的分类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统计人员,与人事局联合行文,由统计局对他们工作进行考核;对企业单位统计人员,协商企业领导同意交纳年度工作责任风险金,工作出色的统计人员,年终对他们进行奖励,工作质量差的统计人员,风险金扣发,留作下一年度兑现奖惩;对基层特别是村委会一级的统计人员,积极争取相关部门解决一些岗位补贴。近期目标:通过建章立制和抓好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岗位培训和资格考试,统计人员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队伍整体素质有进一步提高。中长期目标:通过每年度开展一次职业道德教育、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和对统计人员实施分类管理,建立起一支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团结活泼、战斗力强的统计队伍,永保统计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局内设内属机构,完成时限:建章立制和岗位培训、资格考试11月底前完成,其他中长期)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整改工作责任制。成立县统计局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督促指导。将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分解到各个部门,明确责任人、整改时间及奖惩办法。各项工作由局领导负总责,各部门具体办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坚持边整边改,不断充实完善整改方案。在破解难题、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坚持边整边改,在实践中检验各项整改措施是否可行,要紧扣整改目标以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整改措施,做到边实践、边检验,边解决、边提高。

法治纪律教育范文第2篇

法律教育部分内容的修订较此前的版本更为科学合理,而且避免了以往非法学专业的基础课教师需要学习庞杂的部门法的问题,但同时面临着新的挑战。思政课教师要将全体大学生培养成法治国家所需的具备基础法律知识和素养的大学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法律部分的关注突出地表现在关注实际的具体的法律问题比较多,部分教师遇到学生的课堂或课后咨询具体的法律问题,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部分老师在法律教育相关专题的教学中讲授“法律基础”部分也更多的是法律知识和概念的讲解,很少涉及法治思想和理念方面的知识。法治思想和理念方面对于非专业的教师难度较高,其也不同于以往具体部门法概述的教学,需要教师从更高的层次上去把握和理解,并且能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生的语言阐释,借助经典案例或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对法治思想、精神和理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对于法学专业的教师,同样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实际的授课中容易陷入法学专业教学的深度。现实教学中出现的是部分法学专业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按着法学专业教育的方向上走,但对于学生学习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并且不符合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学生容易陷入艰涩理论学习的困惑中。

二、法律教育部分对基础课教师挑战的对策

探究在思政课教学团队中,由于年龄、职称和专业的组成科学、全面和合理的需要,相当部分教师不具备法学专业背景,然而本门课并未要求必须具备法学专业背景,且不影响实际教学,如前文所述,《基础》课的法律教育部分强调的是思想性的教育,教师只需花功夫研习法律部分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理念即可应对教学需要。研习法律部分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理念须始终围绕着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法律意识这一主线开展,更侧重于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研习可分为自主学习和其他系统培训,这里主要探讨系统培训的路径。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在授课时除了要透彻地分析教材中的规定的重点内容,还要基于学生实际以及学生需要和关注的法律问题进行讲授。除了教材已规定的选取学生关注度高的法律知识进行讲解,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问题;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关注不同领域的法律知识进行差别讲授,如财经系的大学生更关注经济领域的法律知识,而食品系学生则更关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规范。这样结合大学生实际,结合生活,有所取舍,有所侧重,既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又能解决法律部分意识和理念方面的教育的需求。在讲授相关专业侧重的基础法律知识的同时也可附带理念和精神的教育。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教育很重要的是通过消极案例中得出积极的引导,从而树立对法治道路的信心。通过对比事例诱导冲突,然后把两者进行比较,从而引出正面教育。法律部分教学的基本特点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每个法往往只能简单带过,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反而弱化了法律部分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从民法、刑法、诉讼法等角度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同时多运用一些“情法冲突”、“情理冲突”的典型案例如长沙的哥撞死劫匪案、南京彭宇事件等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别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作价值判断,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同时法学专业的教师要注意把握理论讲授的度,并且紧密结合高职高专的培养要求,开辟出特色的教学模式及内容。我院也对此有针对我院情况的思考,以下是我院的情况:

1.教学现状。我院的法治教育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法制意识教育,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缺乏法律情感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养成,法治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形式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后的认知和行为的培养。学生对校园部分法治教育活动了解和参加得较少,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仍需提高层次和水平。

2.教学优势。目前,已经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精品课程较为成熟,同时已开设法律相关的网络公选课,有固定的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实践教育常规活动,成立法律服务队并进行规模的校内法律宣传活动,已有按照院办宣传科的文件精神开展活动,已开展校园法制节目的拍摄录制尝试,这些活动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和成效,同时通过这些尝试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局限,以便后续的提升和改进,尤其是通过活动建立法治教育的系统的构建和运行的研究。

3.教学前景。形成地市级的普法品牌活动,提高学生作为完整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职业素养,为法治校园自下而上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与上述基本状况对应的对策思考

1.课程教学改革。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授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确保培养学生基本意识的主渠道。契合法治教育目的的课程设置上,较为适宜的开设法治教育“活动课程”(《高职学生实用法律知识介绍与体验》)以及其他法律文化和精神类课程,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普及模式,即围绕学生实际参与的社会生活来组织课程内容,同时渗透精神和理念层面的教育。

2.社团服务建设。从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开展既符合学生需求,又与中央精神和主题契合的活动,深化理论学宣讲团(含法律服务队)的建设,提高社团成员的基本素质和服务水平,开展常规模拟法庭活动和主题宣讲活动,录制校园法制节目“不二法门”视频和音频,自行组织(校内和社区)或参与校团委组织的外出法律服务活动,拓展提升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就近的工业园区以及其他联系的服务点,根据职业院校的特点和特色,以工业园为重点对象进行量身订造的宣传和服务设计)。

3.技术平台和机制建设。开发移动APP和电脑客户端的宣教平台,开发微信课程和小游戏,校内纸媒宣传,成立校园咨询团队,培训一批班级普法联络员,最终成立咨询工作室,能给同学提供简便服务,同时收集我院师生的建议,以便于向建立我院特色的法律服务点进行发展,协同院办宣传科开展每年的主题普法活动,紧跟普法政策和形势,从整体上形成法治校园的氛围。

法治纪律教育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作风建设,勤政廉政为民”为主题,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作风教育、廉洁从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教育学习,筑牢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拒腐防变、廉洁从政(教),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为加快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教育对象

教育对象是教育系统全体党员、干部,教育的重点是机关副股级以上干部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学校要注意区分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三、时间安排

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定在7月到9月,各单位可根据实际,在这段时间相对集中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要保证有5至7天的学习时间,确保教育学习内容的落实。

四、学习内容

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主要学习内容:、同志反腐倡廉重要论述;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及、吴官正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工作报告;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张德江、朱明国同志在省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工作报告;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区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和区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实施纲要》、《实施意见》、《实施办法》;《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和《广东省教育系统反腐倡廉教育读本(2009)》,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开展保密教育;开展正面典型先进事迹和反面典型案例剖析等教育活动。

五、具体活动

(一)对党员干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结合“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深入学习《文选》特别是同志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同志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要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研究宣传,注重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二)对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开展优良作风教育。

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根本要求,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教育,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教育和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教育。要组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学习《中共广东省委印发<关于贯彻落实总书记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要求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发〔2009〕3号)精神,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着力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

各级领导班子要采取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会、民主生活会、支部学习会等形式开展学习。要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情况,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各部门、学校可采用培训班或专题学习会等形式,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

(三)对公务员深入开展廉洁从政教育。

认真组织公务员学习《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把法纪教育和勤政廉政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加强岗位勤政廉政培训。通过勤政廉政先进事迹报告会、反腐败斗争形势报告会、专题学习辅导讲座及观看正反典型教育片等有效形式,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和廉洁从政、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要结合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公务员从政行为,切实解决党风政风行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勤政廉政。

(四)面向教职员工和学生广泛开展廉洁教育。

按照省纪委第七次全会提出的“继续推进廉洁教育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和进农村活动,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精神和区纪委有关要求,各校要积极发动师生参与区纪委举办的廉政文学作品征文比赛活动,选出好的作品参加区纪委的评选,为教育争气,为本校争光。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活动,以及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切实解决师德师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学术行为,端正学术风气,严格各种管理,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优化净化教书育人环境;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多形式开展廉洁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的反腐倡廉意识,营造好清正廉洁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创造丰富多彩的形式和载体。

进一步完善“大宣教”格局,激发广大干部和师生的创造热情和参与热情,不断推进反腐倡廉教育。从本部门、本学校实际出发,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适应党员干部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科学性和时代性。继续探索有某特色的反腐倡廉教育新路子,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传统与创新教育形式相结合,不断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力宣传勤政廉政、作风扎实的正面典型,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要注意发挥办案的教育作用,深刻剖析反面典型案件,扩大和延伸惩治的教育效果。广泛开展反腐倡廉成果宣传,校报校刊、广播和宣传栏等要开设廉洁教育专栏或专题节目,宣传报道十六大(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以来我省反腐倡廉工作的显著成效、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反腐败斗争信心。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加大廉政文化宣传力度。

六、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今年是我区教育系统接受全社会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一年。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今年的纪律教育,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带头学习,带头作辅导报告,带头参加教育活动。各级党组织要抓好教育活动的领导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保证教育活动扎实进行。在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的过程中,各级党组织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使反腐倡廉教育常抓常新。

(二)重在讲求实效。

各部门、学校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查找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把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纪律教育整改的重点,巩固和延伸教育效果。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的监督,把作风建设的成果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行动。要把专题学习、群众评议与改进作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法治纪律教育范文第4篇

课程的设置以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所需的技术能力为目标,以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为教学目的。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与大纲要偏重于技能的培养,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学时分配的比例以1:1为宜。理论课应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特别是专业理论知识要与实训(验)课有机的结合,通过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现代制造技术应用于理论课中,实现职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打破传统的单一理论课的结构,逐步过渡到以培养学生掌握就业能力为主线的优化结构。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一定安排必要的实践(实训)课,即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求掌握专业动手技能。在教学计划中,应考虑计划的可行性、先进性和变化性,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和发展变化规律,定期对教学计划调整和修改,采取“设计、实施─、信息反馈─再调整”的灵活方式,使之更符合实际,贴近生产企业的需求。使职业教育成为用人单位对技术人才培养的基地,并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

2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

职业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技能型的实用人才,本着“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应重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素质养成。在实施教学计划中,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应有一支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首要条件;二是要有实训教学、生产实践的教学基地。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传授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根本,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依托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分两步进行,首先,引导学生从理论课堂到实践教学的过渡。在这一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意识,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基础技术能力掌握和基本能力素养的养成;其次,以生产实习为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学生在这一期间里,要了解企业或实习现场的生产现状,了解专业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亲身感受专业技术、自身能力在制造业中的作用,并在生产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使其能在走入工作岗位尽快适应企业环境,投入生产实践,实现自身的价值。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核心力量。长期以来,专业教师特别是具有掌握高水平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理实综合的“双师”型的队伍十分缺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矛盾不妨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1)聘用的高学历、年轻、没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定期选派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工厂)进行定向实习培养和锻炼,尽快提高实操能力,使其尽快从事专业教学。

(2)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优化教学大纲、补充完善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职业教学的技术含量,整合教师队伍的结构。

(3)无论理论教师,还是实训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补充。能够在教室里讲述专业理论,又能在实训基地讲解机械设备的结构、机床操作的要领、能够排除设备的故障并能完成零部件的加工,使之称为一名合格的职业教育的教师。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的必要条件,是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术(能)人才物质保障,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术(能)的实地环境。机械类实训基地的建立必须要具有典型的实训设备(如:普通和数控的车、铣、磨、等)、系统的实训教学工艺指导书、检测的量具和手段。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企业生产产品,供学生在实训中结合生产进行有内容、有目标、有产品、有质量要求的能力培养,使其尽快达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企业急需大量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生产经验的大学生,这个“生产经验”从哪儿来?答案是学生在校时必须学习这种生产经验。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体系中增加生产实践的教学环节,从而派生出了产学结合的模式。产学结合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1)时间安排:生产实践要有较长的过程,根据多年经验,可以定为一年左右的时间。学生在这段时间里除了系统巩固、应用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企业生产的时间概念、生产节拍,遵循企业的生产规律,注意劳动纪律的重要性。

(2)学习过程:一是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内,针对基地的定型产品在指导教师言传身教的辅导下从基础做起,逐步地、独立地完成产品件的工艺制定与制作;二是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了解企业的生产理念和过程,逐步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融汇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实现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

(3)质量概念:产品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否达到企业用人的标准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是否符合企业要求的标准。学生在能力上应注重理论知识的正确应用,机床的规范操作,各类量具与产品质量检测要素的关系等。

(4)毕业设计:题目可以选择企业已有固定产品的生产流程,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现代专业技术发展的理念,提出优化改进现有的工艺方案和加工手段;还可以设计全新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对刀具、夹具及机床的选用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供企业参考或选用。

4结束语

法治纪律教育范文第5篇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现状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当代大学生较之前人无论是在法律意识还是法制观念上都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其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法制观念显著增强。但不可否认,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1.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有待提升。法律知识是法律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人法律素质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有专家指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应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开设了法律基础课程,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却相对较低,普遍存在对法律知识一知半解的情况。

2.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来统领自身法律行为的意识与能力欠缺。这不但表现在大学生对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理解上,还表现在遇到各类社会问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已掌握的法律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只是将这些法律知识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

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途径

1.更新教育理念,注重素质培养

在我们以往的法律教育课堂上,通常着力于强调学生对基本法律条文的记忆与掌握,却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基本法律理念和法律原则的培养。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领域的法律条文必将随之不断修正,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与之相反的是,那些长期积淀下来的基本法律理念和法律原则却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因此,高校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过程中,应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教授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探索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对社会法律现象进行观察与思考,对法律案件进行分析、判断与推理,着力培养当代大学生对基本法律理念和法律原则的把握,进而培养他们独立运用法律武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并最终实现其法律素质的全面提升。

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

法律基础课堂教学虽然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主要渠道,但因其受时间与场所的限制,它不可能完全满足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不断加深和强化法律课堂教育的效果。首先,我们可以开展不同专题的选修课来拓展学生的相关法律知识。另外,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律素质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电视录像、电影和专题片,开展法律主题辩论赛,组织模拟法庭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定期邀请校内外知名法学专家、公检法等部门的知名人士来校讲学,开设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知识及咨询活动,开展法律主题系列演讲活动和文艺演出活动等,通过各种形式来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从而使法制教育取得实效,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3.营造校园法制氛围、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基本上都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校园的法制氛围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氛围、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教师和高校自身能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形成和法律素质的高低。只有高校坚持依法治校、教师坚持依法治教,按照法制社会的要求规范管理和教学行为,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氛围,才能够让身处校园的大学生真正感受到法制社会的存在,使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进而提升其法律素质。

4.建设健康网络环境

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成为了当今时代炙手可热的事物,而与之接触最多的人群恰恰是高校的大学生,他们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受网络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网络带来的海量信息及其环境的自由开放很容易使人产生自由感和放纵感,很多时候合法与非法,罪与非罪难以判断清楚。对大学生来说,网络秩序的维护仅仅依靠他们自身的道德意识和法律素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而网络负面作用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网络法律教育的滞后现状。因此,作为高校应该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注意校园网上有关法制网站和网页的建设与管理,营造法律教育的全新平台,利用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另外,作为高校教师也可以通过QQ、微博这样的网络通讯工具向学生传递相关的法律常识,在沟通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