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治专题培训

法治专题培训

法治专题培训

法治专题培训范文第1篇

为做好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根据《自治区x关于开展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xxxxx关于开展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的责任分解方案》要求,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 落实责任

xxxxx局始终把民生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民生工程任务进一步细化。一是健全机构,强化领导。局党组高度重视,将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xxxxx-----局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强调相互之间协作,在思想上形成共识。二是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召开局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局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到责任人。三是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制定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整改的内容、方法和问题的处理都做出了明确规定,针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

目前对2016年农机驾驶培训进行清查,发现该培训补贴发放与实际培训合格人数不相符的情况,经核实,对违规发放x人xxxxx元培训补贴进行追回。

2017-2019年度---培训涉及的26个项目13家实施单位,进行了全面检查,对照《xxxxx-----局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下发整改清单,将存在问题一一列出,并限期整改。

对2017-2019年度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如:保安员、中式烹调、刺绣等工种进行分组、分年度、分工种,逐个排查,入户走访,此项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二、突出重点 全面实施

(一)xxxxx审批设立的职业培训机构资质不达标问题。对照职业培训机构设置条件,对xxxxx-----局审批设立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x家进行“全覆盖”检查,重点检查培训场所、实训设备、教师资格、教材、教学大纲是否符合要求。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此培训机构实训设备不够齐全,相应的培训工种设备不全,达不到3-5人一台实训设备,责令限期整改。

(二)培训合格率不高问题。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对照职业标准和教学大纲,检查培训过程中教师、教材、设备均符合条件,学员考勤管理、理论授课和实训实操时间均已达标,授课内容齐全。结合当前培训工作实际,具体情况如下:一是培训时农民群众均为闲暇时节;二是培训后有的农民需要外出务工;三是有临时工作,综上所述均为造成,培训合格率不高的原因。

(三)虚报人数、冒领骗取培训补贴资金问题。经检查核对往年培训人员名册并实地走访,xxxxx无虚报人数、冒领骗取培训补贴资金问题。

(四)主管部门监管不力、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问题。xxxxx-----局不定时对职业培训开展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跟班人员,将在后期的培训工作中及时改正,如:签到不及时的情况,要求工作人员及时督促进行签到;培训中临时有事离开的情况,要求工作人员对临时要离开的农牧民进行劝说,可以先参加培训的尽量参加培训,如有急事必须离开的,要求尽快返回参加培训,若未返回人员在下节课或第二天的课堂上,对其进行强化学习,或讲解、观摩几人实操后,进行操作,使其达到同等水平。

三、存在问题

一是实地核实过程中,培训学员参训情况记录不准确。

二是个别培训学员未取得相应证书,致使后续参训积极性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加大工作力度,营造整改氛围。鼓励当地农牧民群众向xxxxx反映各类领域有关民生问题,促进整治工作进度。

法治专题培训范文第2篇

CMB项目是指基于社区卫生诊断的农村牧区卫生人员区域性培训体系研究项目。实施CMB项目,对优化卫生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农村牧区卫生机构人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目标

1.建立以医院为核心的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基地,培养20名左右长期兼职培训工作基地教师。

2.举办8期培训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600人次,培训管理人员60人次。通过借助医学院的优良师资培训资源优势,有效提高卫生人员在职培训水平和培训效率,进一步提高卫生人才队伍技术和服务的整体水平。

3.借助“医学院附属医院远程医疗会诊及医学教育网”,与医学院、卫生政策研究所建立长期信息双向互通机制。

二、内容及方式

1、师资培训:由医学院对遴选的基地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及业务培训。

2.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由自治区级培训基地教师(包括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的专家)负责培训。所有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必须参加全部管理培训。

3.业务培训:由自治区级培训基地教师和基地教师共同完成,其中基地教师培训时由自治区培训基地办公室派人进行质控。

三、实施时间:年至年。

四、组织实施

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学员学习,管理学员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高永斌兼任,负责培训项目的日常工作。

(二)培训实施

项目培训工作由卫生局负责组织,由医院负责具体实施。

1.师资培训(年10月-年6月):主要对级培训基地教师进行培训,共培训60人次。培训内容为国家卫生部规定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与本科室相关内容,并要求培训者在该阶段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本阶段结束后进行教学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成为基地教师。

2.卫生技术培训(年7月-年6月):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约600人次。举办五期培训班,每期为5个月,脱产理论培训和实践相结合。半年结束后对培训对象进行考核。卫生人员理论培训以县级基地为中心展开,实践学习在医院和医学院附属医院两个基地进行。培训结束后基地教师与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建立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培训结束后通过网络和电话等方式随时进行业务指导。

1.1第一期(年7-12月)培训120人,培训任务由自治区培训基地教师承担,级基地教师作为助教跟读、备课、试讲。

1.2第二期(年3-7月)培训120人,培训任务由及培训基地教师承担,自治区级基地教师作进行专题讲座。

1.3第三期(年-2013年1月)培训120人,培训任务由及培训基地教师承担,自治区级基地教师作进行专题讲座。

1.4第四期(2013年3月-7月)培训120人,培训任务由及培训基地教师承担,自治区级基地教师作进行专题讲座。

1.5第五期(年3月-7月)培训120人,培训任务由及培训基地教师承担,自治区级基地教师作进行专题讲座。

3.卫生管理人员培训(年7月-年7月):培训管理人员60人次,举办三期管理人员培训,每期四个月,前两个月脱产理论学习与参观考察相结合,内容为卫生管理基本知识,全科医学理念及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后两个月培训对象回到工作岗位,对本机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完成书面报告为培训考核的项目之一。卫生管理培训以自治区基地教师为主,并与卫生政策研究所建立长期联系。

3.1第一期(年7月-10月)培训40人,培训地点由自治区项目组安排。

3.2第二期(年7月-10月)培训40人,培训在本基地进行。

3.3第三期(2013年7月-10月)培训40人,培训地点由自治区项目组安排。

4.不定期短期培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向自治区项目组提出申请,不定期举办各项专题培训。

(三)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每年为项目配套经费10万元,用于培训基地建设、培训会议食宿安排、基地教师津贴等。

2.政策保障:经选拔最终被确定为基地教师的人员,由卫生政策研究所与共同颁发聘书,凡被聘用的基地教师,职称晋升和聘用时享有优先权。凡参加项目培训的人员按照继续教育规定经考核授予学分,培训考核作为人员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

五、效果评估

通过前后对比、专家评估、目标群体评估、执行群体评估等方法,对培训工作进行进度评价、效果、效率评价、基地建设评价、师资队伍评价、培训课程评价;对学员进行知识掌握成度评估、技能和实践能力评估、培训满意度评估。

1.平时评估:每次培训进行训前训后对比,评估培训效果,并进行满意度调查。

法治专题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依法治国;党校;法律培

一、问题的提出

党校法治教育历来是党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法治教育和实践,领导干部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党的十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提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对法治的认识上,更加注重法治的本体性价值;在行为模式上,更加注重法治的基础性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所以,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党校如果停留在过去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会越来越不能符合和满足要求,因此,必须选择新的路径,提升党校法律培训的质量。

二、我校法律培训的基本情况

1.党校法律培训类型。

根据学员的职业和课程特点,党校法律培训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执法、涉法人员的专业类法律培训;第二类是初任职者的行政法类培训;第三类是科干班、中青班等中层领导干部班的法律理念类培训;第四类是专业继续教育班的基础知识类法律培训。

2.不同类型学员特点。

(1)第一类学员的“三趋势”。“三趋势”,是指第一类学员(执法、涉法人员)学历逐年提高,专业背景比率增多;人员趋向年轻,经验趋向丰富;老面孔期待新手法,老客户期待接地气。

(2)第二、第三类学员的“四高”。“四高”,是指第二、第三类学员(初任和中层领导)具有高学历、高专业背景、高岗位密切度和高期望的特点。

(3)第四类学员的“两低一高”。“两低一高”,是指第四类学员(继续教育)具有低专业背景、低岗位密切度和高课程期望值的特点。

3.培训效果评价。

对学员问卷调查发现,法律培训效果可以概括为:“一高”“一低”“待提高”。“一高”“一低”“待提高”分别指的是师资满意度高,培训方式、培训方法满意度低,课程针对性实效性有待提高。

三、提高党校法律培训质量的路径

1.加强师资培养,提高培训吸引力。

首先,要进一步发挥党校专职法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大队伍培训力度,促使其认识到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其次,进一步加强讲师团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与高校的合作机制,不断充实讲师团人员力量,充分激发这支队伍的创新热情和工作活力,以其独特的专业优势不断提升法治教育层次,增添新的活力和生机;其三,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团建设,充分发挥其作为领导干部参谋助手的作用,并在提供法律服务中促进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提升。

2.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性。

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必须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符合县级党校实际、特色鲜明的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一是要坚持讲授式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党校教学的主要方式。而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中,学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和学员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交流。为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应采取“2+1”(即教师讲授2小时,课堂讨论1小时)的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和学员就所学内容随堂进行双向互动交流。要通过双向互动交流,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培训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员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

二是要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党校干部培训的主要任务,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县级党校,一方面要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作为培训的中心内容,使之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不断提高参训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培训考核延伸到干部所在岗位,由其定期就理论学习及对工作实践的指导进行总结,撰写心得体会或调研报告,真正把学习中的收获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提高参训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要坚持校内学习与校外调研相结合。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进党校培训的主要内容,也是党校教学的重点。在不断完善和丰富校内理论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应积极组织和引导学员“走出去”,开展校外考察调研活动,根据当地发展实际,有重点地选择调研内容和调研基地,并组织参训干部深入讨论,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以深化参训干部对所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有效提高分析研究现实问题的能力。

3.优化培训内容,提高培训针对性。

干部培训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内容。针对县级党校主要轮训副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这一实际,要按照组织要求、岗位和干部需求,突出培训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坚持以素质培养、能力提高为目的,科学设置和优化培训内容。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情形势教育、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教育、道德品行和诚信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社会管理培训、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等,全面提高基层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法治专题培训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1391名心理健康从业者的问卷进行分析,了解心理咨询培训状况以及他们对此的评价。同时对其中担任督导工作和培训工作的人员进行深入分析,期望能够从专业人员的角度对我国心理咨询培训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心理咨询培训 督导 培训教师 评价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人们对心理咨询和辅导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心理健康从业人员也随之越来越多,心理职业培训也越来越显得重要。2001年至2005年,由于相关部门不懈努力,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心理咨询职业培训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为培训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但目前的行业操作不够规范,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培训质量和数量参差不齐、培训时间短、培训标准不具体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本文通过对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一千三百多名心理健康从业者的问卷进行分析,了解心理咨询培训状况以及他们对此的评价。同时主要对其中担任督导工作和培训工作的人进行深入分析,期望能够从专业人员的角度对我国心理咨询培训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二、方法

1.对象

1391名心理从业人员,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男性515人,女性841人。年龄范围从20岁到74岁,平均年龄36.11岁。

2.工具

本研究的工具选自研究者自编的调查问卷《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情况调查表》。该问卷主要涉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管理与培训方面的内容,共有93个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

编制过程包括:(1)广泛选取与心理咨询、治疗相关的管理和培训相关的内容,由研究小组成员编制成测题,由一名专家统稿形成初始问卷。(2)经研究小组2次讨论形成问卷初稿,并对小样本专业人员试测;根据试测反馈意见,修改题型,小组成员进一步讨论修改后形成预测问卷。(3)进一步对小样本专业人员进行预测,得到反馈意见;根据反馈意见,由2名专家进一步对问卷进行修改和统稿,形成意见所须问卷。本研究从中抽取“培训评价量表”进行分析。该量表共有20个题项,量表的α系数为0.823。

除培训评价量表,本研究还选取问卷中对培训评价造成影响的条目进行分析,具体包括:是否担任督导;是否担任培训教师。由于涉及题项较多,本文仅就存在显著性差异的题项进行分析。

三、结果及分析

1.整体情况

客观上来讲,心理工作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很高,培训意愿强烈。

在发放的1391份问卷中,有效问卷1311份。其中表示会定期参加培训有898名占总数的68.5%,不愿意定期参加培训的有95名只占7.2%。同时,调查对象较认可参加培训对工作的帮助作用。在有效的1343份问卷中,认为培训对咨询或治疗工作十分有益的占82.6%,不认为有益处的仅占总人数的3.0%。由此可见,参加心理培训已经得到大多是专业人士的认可和赞同。

2.督导人员分析

对于培训的评价,不仅要参考国外经验,还要结合本国经验。担任督导人员相对于一般人员更了解心理咨询的情况需要。因此,对培训的评价也更有指导意义。在本次调查中担任督导工作的人员为437人占总人数的31.4%。统计分析担任督导人员与非督导人员存在差异的题项发现:

(1)任督导人员的人员相较非督导人员更觉的培训的场地不够充裕,t

(2)一般从业者对实践培训以及培训中的督导情况满意度更低,t

3.培训教师分析

培训老师是在培训领域第一线的工作者,以他们的视角看培训工作,可以更能发觉现阶段心理培训工作中的问题,因此我们结合是否担任培训教师分析培训评价情况。在本次调查中,担任培训老师的为51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6.7%。

(1)培训教师相较于一般从业人员更加认为培训教材不符合需要,t

(2)一般从业者认为培训对咨询或治疗工作更有益,而培训教师却认为对工作好处有限,t

四、讨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国内外的经验,我们已经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现阶段我国培可以看出:

督导人员对培训基础设施和教材较为不满意,而一般专业人员对培训中的督导情况和理论培训更为不满。从中反映出督导人员更接近实践工作,对实际情况有着较为客观的认识,对培训的要求更为实际。

培训教师相较于一般从业人员对培训效果更看重,更强调的指导性。也因此培训教师认为培训对咨询或治疗工作工作好处有限。这本身也反映出培训者也不看好培训工作,可见培训工作的确需要在培训质量下大工夫。

还应该指出,在1391名心理咨询从业人员中,不具有专业证书的从业人员有584人占总人数的42%,其中154名担任督导人员,占督导人员的37%,196人充当培训教师占培训教师总人数的40.7%。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心理咨询也还不规范,无证从业人数较多。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心理咨询培训的现状。我们既需要规范督导以及培训教师队伍,也要看到中国必须在此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和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中国心理咨询业获得真正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从业者数量的增长。

相关部门,应着重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尽快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在国外有专门的专业伦理学委员会及各项法律、法规来监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行为,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监管几乎为空白。二是建立督导制度应是当务之急,没有足够的督导,是无法保证咨询师质量,最终会是大众对心理咨询失去信心。三是高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的特殊园地,应当成为心理咨询职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的重要基地。心理咨询师必备的理论知识只靠短期培训是不能掌握的,高校作为教育人才的大平台,应该担负起专业人才输出的重担,以保证心理咨询事业的稳步发展。这也是改善我国目前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的治本之法。

参考文献

[1]李波,贾晓明,安芹.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培训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5):514-516.

法治专题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山东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五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是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职业教育模式。该专业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康复治疗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康复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面向各级、各类康复医疗保健机构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吞咽治疗等基本工作。

2山东省五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从调研结果看,山东省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五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仍沿袭传统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分段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多是考虑到现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师资结构、水平以及节约教学成本。该模式未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由于师资短缺、课程设置不合理、技能标准不规范、校企合作不紧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造成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严重影响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和敬业精神差,需要在工作后的1~3个月才能适应工作岗位;学生毕业后实践经验不足、技术技能水平达不到企业要求,无法胜任企业岗位工作[2]。因此,加快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探索和研究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紧迫且必要的。

3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

构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从其构成要素入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实践环境、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及考核评价等内容[3]。

3.1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一线岗位需求,本研究将五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康复治疗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康复中心、社区康复服务中心、社会福利机构等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技术型和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2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该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传统教学中分科学习、分科结业的模式,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资源,彻底改变理实教学内容二元割裂的状况,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将康复治疗技术教学中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合理分解成若干单元或模块,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突出职业本位、强化技能训练,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3.3师资队伍

目前,山东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存在严重的理实教师两极分化的突出问题,专业理论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而实践指导教师缺乏理论基础。建设一支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实践指导能力强的一体化师资队伍,应坚持优化结构、整体发展的建设思路,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现有师资水平,积极开展说课、讲课、技能比赛等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通过教学观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2)加强师资培训,安排专业理论教师到康复一线参加实践活动,实习指导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专业理论学习;(3)推行理实教师搭配的主副带形式,实行不同教学课题理实教师主副带轮换制,做到理实结合、优势互补;(4)有计划地培训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师,使其通过技能鉴定成为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5)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技能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弥补师资的不足;(6)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康复治疗师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4教学资源

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有与专业配套的一体化教学资源。传统教学资源形式单一,且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度不高,很难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需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就业岗位核心能力及职业素养为核心。努力开发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材、学材、PPT、视频等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遵循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认知规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2)实用性。以职业为本位、能力为标准,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3)应用性。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信息检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合理性。坚持“够用”原则,尽量减少认识性、验证性的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创造性的实践教学比重,将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融为一体。

3.5教学实践环境

尽量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理论和实践教学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建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实践场所,必须按照教学要求进行配置,实践教学环境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符合模块化教学要求,保证教学时各教学区域互不影响;(2)具有完整的康复实训中心及配套设备,如康复功能评定实训室、运动疗法实训室、作业疗法实训室、言语实训室、物理因子实训室、中国传统康复实训室等;(3)具有一体化教室,配备多媒体、实物展台、模型、挂图等。3.6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是以场所装备技术配置为核心内容,满足全真或高仿真职业素质训导、技能训练、生产实践等多种实践教学要求,是全面提高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的重要实践场所。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直接关系着实践教学质量,在康复技能型人才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3.7考核评价在新型教学模式中,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的考核评价主要方法如下:(1)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生、教师及用人单位三方共同考核;(2)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且以过程考核为主的方式;(3)考试内容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4)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等。

4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五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应坚持“实用、够用”的原则,加强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联系,注重在岗位中进行现场传授和训练,提升技能水平,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相统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相统一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4.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以技能实习实训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解决理论和实践教学不匹配的问题,减少课程之间的知识重复,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熟练掌握康复实践技能,在康复功能评定、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疾病康复等核心课程中,实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将课堂教学与生产现场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受真实的职业情境,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4.2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相统一

基于就业导向的教育理念,对康复治疗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或项目进行筛选、分解、归纳,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提出五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和标准,在此基础上确定人才能力培养的课程、课题或项目内容,建立校内外康复专业实训基地,以实现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4.2.1校内教学实践方面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思想,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分组讨论教学、启发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岗位能力和社会能力。4.2.2校外生产实践积极推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4],压缩理论教学时间,加强实践教学,交替进行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选择一些管理好、技术水平高、效益好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签订长期的工学交替合同,保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实践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在工学交替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高职业岗位能力,力求做到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工学交替可分两阶段进行:(1)在大部分专业课程完成后,把学生分配到教学实习基地,采用“师带徒”的方式[5],进行为期半年的工学交替实践活动,使其获得大量康复治疗方面的实践知识和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后续学习时理论联系实践,便于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和掌握;(2)在专业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训教学完成后,再把学生分配到实习医院进行综合课题实践,达到顶岗实习要求,并进一步提高其实践能力和掌握康复相关理论知识及最新进展。整个学习过程按照“2.5+0.5+1.5+0.5”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改变传统的“4+1”教学模式。

4.3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相统一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与行业专家进行充分交流,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结合工作岗位的任务和内容开发教学内容,校企双方互派教师进行授课[6],统一考核标准与考核办法,实现双元育人、交互授课、岗前成才。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五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实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选择典型病例作为实训总课题,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并将康复功能评定、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等相关核心技术作为子课题合理融入实习实训各个环节中,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实现五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相统一,顶岗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受学校和实习单位优秀带教教师的综合实训课题培训,努力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达到毕业前能够根据患者需求和功能障碍特点,明确康复治疗目标,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康复治疗方案,并且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为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最后由学校和相关医院专家对每位学生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质量评价,并给出评价报告,以此作为考核学生能否顶岗的主要依据。学生根据质量评价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形成个人质量分析总结报告,并在后续针对性地加强训练。学校应委派专业教师到实习单位跟踪指导,直至完全具备从事顶岗工作的能力,确保学生顺利从事岗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