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药市场预测

农药市场预测

农药市场预测

农药市场预测范文第1篇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2016年1-5月份,我国农药行业813家规模以上企业,行业营收达1301.31亿元,同比增幅为5.8%(2015同比5.1%),其中化学原药制造收入达1170.58亿元,同比增幅仅为4.9%;生物农药制造收入达130.73亿元,同比增幅为14.3%。2016年前5月份,我国农药行业利润总额达92.73亿元,同比增长8.1%(2015同比5.1%);其中化学原药行业利润达82.13亿元,同比增幅仅为6.5%;生物农药行业利润达10.5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2.3%。从农药子行业运行的分项数据来看,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发展呈现“一降一升”的态势,具体表现为:化学农药弱势难改,而生物农药延续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也对农药行业营收及利润回升贡献度最大。基于我国化学农药“零”增长计划,化学农药抗药性增强的前提下,近年来生物农药新品种不断涌现,现代分子生物学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物农药开发中。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球新登记生物农药品种约24种,其中微生物源生物农药以18种的绝对优势,成为登记主流品种。可以说,未来的一段时间,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分化态势还将延续,而植保市场上化学农药的“主角”身份,短期内生物农药难以撼动或替代。

农药价格或将继续波浪下行

从农药及农药械价格指数来看,2016年1-5月份价格平均指数为99.96,波动区间为99.8-100.1,价格指数前高后低,整体呈现波浪下行的态势,根据安徽中农纵横农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监测的70多种农药大宗和中间体价格来看,今年上半年农药价格跌多涨少,上涨产品不到10种,持平为6种,其余产品表现为不同程度下跌,尤其是去年的明星产品,草铵膦价格跌幅已经过半;百草枯水剂受在中国退市的影响,跌幅达到25%之多,抗跌的麦草畏,价格累计跌幅达15%之多,7月农药市场已然进入淡季,市场抛货现象较为严重,而补货需求不多,导致原药价格不断创出新低,今年国内农药价格或将延续波浪下行的趋势。

洪涝灾害导致农资需求更加弱势,经销商观望情绪更加浓重

近期,长江流域持续降雨增加了种植户施肥打药的困难,即使成功实施,肥效药效也会打折,受洪涝灾害的影响,农资需求更加弱势,导致灾区农资需求大幅下降,走货困难,根据安徽,江苏2地信息的反馈,一些经销商迫于库存压力,低价甩货,价格下行可能性大,另外,灾害性天气让病虫害有可能抬头,基于湿热的天气有利于病虫害的滋生,对杀虫剂、杀菌剂后期需求预计会增加。安徽中农纵横农化化研究员张波认为,目前农资需求处于淡季,受灾地区物流通道受阻、需求量剧降,一些厂家情急之下改道转发未受灾区域,造成当地库存量激增,影响了经销商采购信心和计划,天气因素和农资淡季加重采购商备货的观望情绪。

除草剂依然为农药行业的风向标,短期内无上涨动力

根据机构的预测,上半年我国除草剂市场需求同比减少在5%左右,价格跌幅约为10%,可谓“量价齐跌”,下半年市场无上涨动力,市场的量价重心仍然向下。分大宗表现来看,草甘膦报价在1.74-1.8万元/吨区间波动,但整体成交价格稳定在1.75万元/吨左右,库存高企仍然制约行情向好,虽然期间草甘膦企业出现过2次集体提价,可是市场需求没有跟风,尤其是焦点百草枯系列产品退市,可草甘膦原药依然反弹乏力,需求提升幅度有限,目前企业装置维持低位,供需相对平稳,行情暂无较大波动,预期下半年,草甘膦以“减量保价”、“优化存量”为主基调,报价于1.70-1.8万元/吨的区间有支撑;我国草铵膦原药受库存的影响,厂家之间杀价竞争,下跌到11.9万元/吨,相比年初价格跌去大半,后期看各个厂家的政策,市场观望情绪较浓,但随着制剂市场性价比的提升以及登记证件的逐步增多,市场成交量放大,目前我国草铵膦价格已经处于企业生命线附近,后期大跌可能性不大,现阶段价格处于缓慢下滑状态,成交重心不断小幅下移。目前灭草松市场需求转淡,生产企业开工积极性下滑,新签订单量并不理想,加之南方多雨,水剂出货速度放缓,需求面支撑力度有限。草除灵生产企业装置运行平稳,市场供需平衡,前期因中间体方面价格上涨,成本稍有上浮,原药价格微幅调整之后维持稳定。烟嘧磺隆现阶段市场处于淡季,交投量不多,生产企业开工积极性有限,近期市场行情维持平稳,企业执行补货订单为主,后期逐渐进入检修阶段。2016年上半年,我国酰胺类除草剂出现阶段性上涨,随着市场补货季节结束,价格有所回调,供货偏紧状况减缓,乙草胺原药报价回到2万元/吨,异丙甲草胺原药报2.4万元/吨,异丙草胺原药报2.45万元/吨;丙草胺原药出口良好,厂家供货较为紧张,价格维持在3.5万元/吨的高位,酰胺类除草剂后市,预计以高位盘整为主。

杀虫剂整体处于弱势,后半程需求可能趋暖

上半年,我国杀虫剂需求总量小幅下降,结构调整明显。目前,我国杀虫剂方面整体处于弱势,阿维菌素系列原药提升报价后,受限终端补货需求的低迷,市场价格略有回调趋势,烟碱类原药受限中间体价格拉升,价格上扬,等待终端市场认可,下游交投意愿一般。菊酯类原药中间体小幅下挫,但终端成交表现平稳,前期紧张氰戊菊酯原药有所缓解,有机磷类产品受限终端需求低迷,上游中间体拉升价格,相反下游原药价格小幅回调,螺螨酯原药、乙螨唑原药、溴虫腈原药、炔螨特原药等品种为热点品种,价格坚挺,货源偏紧。

目前,我国杀虫剂市场进入淡季,南方市场还有零散补货的需求,但天气因素还是阻止了补单的上量,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南方洪涝灾害逐渐减轻,降雨重心北移,全国虫害抬头的概率偏大,届时市场势必存在补货的需求,下半年杀虫剂市场需求将呈现偏暖的态势。

杀菌剂结构分化,整体行情稳定

纵观上半年我国杀菌剂市场整体稳定,结构分化明显,尤其是吡唑醚菌酯原药、氰霜唑原药、百菌清原药是杀菌剂市场的明星,其余品种表现一般,但整体优于杀虫剂、除草剂品种。目前,我国整体传统杀菌剂品种市场表现相对较弱,天气因素、经济作物市场表现、库存因素等是主要影响因素。具体产品表现不一,吡唑醚菌酯原药依旧紧张,一货难求,价格高位,35万元/吨以上;三唑类杀菌剂整体表现疲软,前期偏紧的苯醚甲环唑原药、丙环唑原药也有所回落,但库存量仍然较小;苯醚甲环唑原药报价到13.5万元/吨,丙环唑原药报价10.5万元/吨;而己唑醇原药下滑到9.5万元/吨,戊唑醇原药虽然需求低迷,但随着库存逐步消化完毕,市场开工率低,上游中间体紧张,导致本月价格上调到7万元/吨;三环唑原药较为稳定,报价4.6万元/吨。多菌灵原药、甲基硫菌灵原药整体供应仍然偏紧,市场报价稳定,多菌灵原药报3.8万元/实物吨以内,甲基硫菌灵原药报3万元/吨,预计后期整体市场稳定为主。烯酰吗啉原药今年需求极差,市场制剂库存较多,市场报价在8.5万元/吨,需求较弱。嘧菌酯原药市场被同类别杀菌剂品种抢占市场,高含量货源报价18万元/吨。醚菌酯原药需求一般,厂家报价在24.5万元/吨,但无证小厂较多,价格低位扰乱市场。部分小品种,如异菌脲原药、乙霉威原药、氟硅唑原药等,生产较集中,价格稳定为主,异菌脲原药报14.5万元/吨,乙霉威原药报11.5万元/吨。百菌清原药还是延续今年紧张的走势,出口火爆,市场无可供货源,原药价格一路上扬。

下半年农药需求分析及预测

预计今年的后半程,我国农药市场出现 “量价齐涨”行情的概率不大,农药需求受“内外夹困”,需求弱势;主要原因是基于,一、全球农产品价格筑底还未完成,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传导到农药需求上,大大降低我国农户对农药产品的投资热情,同时,洪涝灾害扰乱农时补种计划,也加重了经销商备货观望情绪,新一轮制剂补货需求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严重制约了终端需求。二是南美,东南亚是我国农药出口主要市场,目前订单稀少,未见曙光。

业内专家认为,短期内农药出现结构或区域性行情的概率偏大。全国农技中心农药与药械处束放副处长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水稻病害相对严重,水稻虫害,预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防治压力加大;另外,马铃薯晚疫病,玉米病害都有加重的可能,防治以上病虫害的农药需求会有上升。湖南省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汪建沃认为,由于全国多地受极端雨水灾害的影响,在双季稻基数不变的情况下,农时允许情形下,绝收早稻势必改种晚稻,导致晚稻总种植面积高于去年,据预测,晚稻病虫害会偏重发生,另外,拉尼娜天气发生的概率偏大,全国降水重心北移,北方旱情得以缓解,届时天气潮湿温热,北方病虫害防治压力也会上升。综合来看,下半年农药市场对杀虫剂,杀菌剂的需求会相应增加,对除草剂的需求波动较小,企业应该深入灾区,及时了解种植户和服务组织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深耕农业服务是农资企业存量优化、存量创新的主流方向。

农药市场预测范文第2篇

为了解我市2015年度性病防治、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下称VCT门诊)及麻风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市性病综合及麻风病防控工作,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市2015年度皮肤性病综合防治工作考核的通知》(三卫[2016]14号)文件要求,我局于2016年1月中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医疗卫生单位进行综合考核。现就有关考核结果通报如下:

一、考核单位

(一)性病皮肤病综合防治工作

9家市级医疗单位: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农垦医院、总医院分院、425医院、华侨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17家基层医疗单位:田独卫生院、荔枝沟卫生院、育才卫生院、马岭卫生院、崖城卫生院、保港卫生院、梅山卫生院、林旺卫生院、藤桥卫生院、凤凰卫生院、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滨农场医院、南田农场医院、南岛农场医院、南新农场医院、立才农场医院;4家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

(二)麻风病防治工作

4家综合性医院;11家基层卫生院;5家农场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考核内容

(一)性病综合防治工作

1.性病疫情监测;2.性病临床干预与健康教育;3.性病实验室建设;4.性病试验项目;5.性病监测

(二)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

1.组织措施;2.咨询室建设;3.咨询服务一资料管理;4.HIV检测能力;5.工作任务完成及效果。

(三)麻风病防治工作

1.组织管理;2.现场管理;3.宣传教育。

三、考核方法

(一)现场考核:采取听取汇报、访谈、查阅资料、现场查看等方式进行;

(二)反馈:现场考核完成后,考核组对各单位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汇报,对存在问题进行反馈。

四、考核结果

(一)皮肤病性病综合防治工作考核情况

1.性病综合防治工作

2.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工作

(二)麻风病防治工作考核情况

五、主要存在问题

(一)皮肤病性病综合防治工作

1.性病疫情监测工作

一是性病疫情管理。性病现场准确性复核,要求梅毒、淋病病例报告准确率不得低于85%。此项考核发现:农垦医院、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425医院、华侨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梅毒准确性低于85%。淋病病例报告准确率低于85%的是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中国人民总医院分院、425医院、华侨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二是定期开展漏报自查。要求每年开展两次漏报调查,有通知、小结、自查报告、覆盖主要报病科室等,漏报率小于5%,自查报告应向上级及存在问题进行反馈。此次考核发现:425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未完全开展此项工作;三是性病知识培训。要求举办二级性病专业培训,资料齐全,培训内容包括“性病诊断与报病标准”。此项考核发现:425医院、华侨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有开展培训,但资料不全。

2.性病临床干预与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性病咨询与检测服务。要求向性病门诊就诊者主动提供咨询检测服务,首诊者梅毒检测率不低于80%。此项考核发现:425医院、总医院分院、农垦医院、市中医院、华侨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首诊者梅毒检测率均低于80%;农垦医院现场被发现性病门诊医生未主动向性病就诊者提供咨询检测服务1例;二是干预包服务发放。要求向性病门诊就诊者发放“性病干预服务包”,登记发放情况并上报。此次考核发现:425医院存在发放率较低且登记不完整。

3.性病实验室建设

一是华侨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人员2015年度未派专职实验室人员参加省级及以上性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培训,无培训证书;二是市人民医院、华侨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无专项经费投入实验室;三是425医院、华侨医院仪器设备,实验室缺乏规定应有的仪器设备。

4.性病试验项目

一是425医院、总医院分院、市人民医院、华侨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未开展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二是华侨医院未开展淋球菌培养或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5.实验室管理工作

一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未制定实验室制度文件;二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无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三是市慢性病防治中心、425医院、市人民医院、农垦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检验项目分类有登记不全(缺乏临床诊断)现象;四是总医院分院、华侨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实验室室内质控工作未开展或开展不完善。

6.性病监测工作(基层医疗机构)

一是藤桥卫生院、林旺卫生院、南新农场医院、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崖城卫生院、梅山卫生院、立才农场医院、南岛农场医院对市级下传文件存档不完整;二是荔枝沟卫生院、南滨农场医院、立才农场医院、南岛农场医院年度工作计划、阶段性总结及年终总结不全;三是凤凰卫生院、保港卫生院二级专业培训资料不全;四是性病健康教育促进方面。南岛农场医院、凤凰卫生院、马岭卫生院、保港卫生院、南田农场医院、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宣传栏、宣传海报、折页或小册子等宣传资料不全。

7.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工作

一是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HIV实验室检测资料未设独立保存;二是市人民医院对艾滋病自愿咨询者抗体检测后提供咨询的比例未达到100%标准要求。

(二)麻风病防治工作

一是凤凰卫生院、南滨农场医院未能及时开展并协助完善麻风防治随访现症或愈后病人及其家属检查资料情况;二是农垦医院、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新农场医院、凤凰卫生院未能及时上报可疑病例、现症及愈后病人的资料管理情况。

六、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1.继续加大对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投入力度,科学认识通有过性病疫情监测、临床干预、健康教育促进,对遏制性病传播、降低艾滋病感染机率的重要意义。

2.加强对麻风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配合麻风病防治中心开展麻风病人的防治工作,健全麻风防治工作管理小组,确保各项防治措施有效落实。

(二)加强培训,完善队伍建设

岗位业务知识熟练与否直接影响性病及麻风病防治各项工作的开展,各区卫计局要加强各辖区基层医疗单位开展性病及麻风病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完善队伍的能力建设,提升基层队伍能力。

农药市场预测范文第3篇

会议认为,市镇两级政府重视农药化肥的市场管理,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加大宣传、培训、普法的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等公众媒体及送科技下乡和农民培训工程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农民依法维权意识和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加强农业技术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农林部门及时病虫情报,预测预报准确率较高,技术措施切合实际,为针对性用药、科学用药提供了技术保障;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农民科学用肥。加强市场监管,逐步实现关口前移,工商部门推行农资商品质量“二帐二票、一卡一书”的监管制度并加大诚信守信企业的评比力度;农林部门实行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员制度;物价部门开展评选“价格示范户”等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执法效率,农林、工商做到突击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及时查处违法案件,坑农害农事件明显下降。强化载体打造,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市级队伍得到加强,镇级队伍得到稳定。发展规模连锁经营,以规模促规范取得显著的示范效应。市农业综合执法受到农业部和省农林厅表彰。

会议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在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克服。一是执行许可证经营制度不够严格,据初步统计,我市无证无照的农药、化肥经营户占大多数。二是市场秩序有待整顿,网点设置多,供货渠道多,质量难以保证。少数业主综合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农药品种繁杂,价格不透明。虚假信息时有发生。三是执法力量偏弱、执法合力未能有效形成、监管执法力度不够以及缺少快速检测设备,影响了查处假劣农药、化肥的效率。四是技术贯彻渠道不畅,到位率不高。五是技术指导体系有待完善,服务相对滞后,部分镇农技站公共服务职能弱化。六是财政投入相对不足,抽检费用没有列入部门预算,回购高毒高残留农药尚未落实,镇农技站人员待遇有待提高。

会议强调,市镇两级政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借鉴兄弟县市管理经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努力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会议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领导,进一步完善机制。市政府要建立强有力的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综合整治领导体系,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尽快建立健全市统一组织、职能部门紧密配合的管理体制。并在突击整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二、强化宣传,营造依法管理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电视、广播等公众媒体对典型的坑农、害农事情要予以曝光,营造农药化肥经营的良好氛围;刊登播发农药、化肥广告,病虫害防治和产品信息应当由农业主管部门审查。

三、重视培训,提高技术普及率。认真落实农药、化肥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培训制度,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引导农民科学用药施肥,节本增效。介绍农资辨别常识,提高农民的自我保护能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努力提高农业主管部门技术意见的落实率。

四、整合资源,建立综合执法协调机制。由政府办协调,农林局牵头,整合执法资源,建立有工商、质监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制度。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增加执法力量,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执法水平和效率,并逐步将执法网络向镇级延伸。

五、规范秩序,严防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取缔无证经营,打击假冒伪劣。严格准入制度,严禁降低标准和越权审批,严格执行农药经营资格年度审查制度。加强对供货渠道的管理,把好源头关。建立健全农药经营档案,实行农药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要提高质量、价格监测频率,定期监测信息,农资价格显著上涨时要采取价格预警机制,设立最高限价。建立诚信档案,评选农资诚信经营荣誉单位。

六、合理布点,发挥村公共服务中心作用。按照便民利民的原则,按行政区域,以人口、耕地规模为参考,合理布点。在村公共服务中心优先设置具有一定规模的农资超市。

七、提高技术力量,发挥推广体系职能作用。合理培养配置和使用农技人才,构筑人才高地。逐步配套和更新农技服务手段和相关检测设备。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不断提高测报的准确率和防治的针对性及实效性,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的覆盖率。镇农技部门要提高为农服务的意识和水平,确保上级技术意见的贯彻落实。

八、培植龙头企业,发展连锁和品牌经营。积极培植农资批发龙头企业,打破行业界限,通过资产、资源、技术等方面的联合,加快构建连销配送为主导的农资销售网络,逐步实现农资连锁经营全覆盖。

农药市场预测范文第4篇

2008年8月之后,宏观经济增幅放缓,国际油价大幅下挫,化工产品价格和产销量急速下降,行业景气快速下滑。1月份开始,随着“去库存化”的深入,化工品价格陆续超跌反弹,目前大部分主要化工品价格均已有5%-15%反弹。国泰君安分析师表示,由于石油、煤炭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稳定,且绝大多数子行业开工率较低,化工品价格超跌反弹将逐渐进入尾声,后期将步入震荡阶段,因此产品价格反弹引发的股市交易性行情预计也将进入尾声。

另外对于化工产业振兴计划,国泰君安分析师表示,石化振兴规划的出台,对化工行业的影响在于长期,而短期来看,由于去年4季度的影响,多数公司08年年报可能都会出现大幅下降的局面,也基本在市场预期之内,对比较而言,目前大家相对更看重各公司1季报的表现,随着季报的陆续推出,预计股价走势也会迎来分化,农药行业目前受周期影响较小,相信还是资金追逐的重点。

国都证券分析师表示,根据历史经验,每年三月开始基础化工行业一般开始进入旺季,由此从产量和价格入手,梳理基础化工各子行业,寻找其中最先复苏的子行业。分析师表示,化肥行业季节性非常强,春耕使得化肥需求量回升,化肥产量和价格随之回升。随着化肥价格和需求的回升,原来减产或停产的企业可能开始复产或提高开工率,从而抑制目前化肥价格的上涨空间,因此相比往年,化肥价格上涨幅度不会太大;基础化学原料行业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复苏迹象,原盐、纯碱、烧碱和甲醇,以及涂料和建筑涂料等至08年12月产量仍未回升。由于基础化学原料行业与下游的建筑、房地产等行业息息相关,只有宏观经济开始明显好转,基础化学原料行业才能景气回暖;农药行业已经企稳,化学农药原药、除草剂原药产量从2008年10月开始企稳,并缓慢回升。由于需求稳定、周期性较弱,建议投资者关注农药行业。

本周入选的30只股票中有13只股票的2008年预测市盈率小于20倍,大于30倍的有11只。从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来看,20只股票的安全星级均为三星或以上级别。本周30只盈利预测调高的股票中,我们选择红太阳(000525)和晋西车轴(600495)给予简要点评。

红太阳(000525):吡啶碱业务是注入资产最大看点

红太阳(000525)是我国主要的农药类化工企业之一。公司的主要产品有百草枯、草甘膦和其它农药。目前公司拥有4大类、100多种农药原药及中间体产品,是目前国内农药及中间体产品覆盖品种最多的农药龙头之一。公司是世界上产品结构最合理、系列化程度最高的超高效农药生产基地,同时还是国内唯一一家可独立研制生产吡啶的公司,具有很强的技术壁垒和很强的产品定价权。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08-2010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值分别为0.14元、0.59和0.61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112、27和26倍;当前共有3位分析师跟踪,其中1位给出“买入”评级,2位给予“观望”评级,综合评级系数2.67。

红太阳集团成功地掌握了吡啶碱的生产技术,成为了国内唯一拥有合成技术生产吡啶碱的农药企业。在吡啶技术上的突破使公司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家拥有从吡啶碱到百草枯等系列产品相对完整产业链的制造商。吡啶碱技术的突破提高和稳定了公司的毛利率水平。

吡啶碱业务是注入资产的最大看点。集团准备通过资产注入方式将相关农药类资产全部整合注入上市公司,将红太阳打造成同时拥有三条核心产业链的大型农药企业。中银国际表示,如果资产注入顺利完成,那么上市公司将拥有3.7万吨的吡啶,9,000吨百草枯和2万吨双甘膦以及其他产品产能。

中信建投指出,吡啶消费稳定增长,未来要看下游拓展情况。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 年世界吡啶类化合物的市场消费量约为11.5 万吨,2003-2008 年期间,吡啶类化合物消费量平均增长率2.2%,其中50%以上是用于农用化学品(百草枯占90%),医药占40%(烟酰胺占60%),2007 年国内吡啶类化合物消费量在3.3万吨,大部分依靠进口。未来吡啶需求主要看农用化学品的拓展情况,如大吨位品种毒死蜱,如果该产品以吡啶合成路线,将会带动吡啶类化合物的巨大需求,另外就是医药产品奥美拉唑、兰索拉唑。

中信建投称,长期来看,随着吡啶下游产品开发,需求增长,公司长远发展值得期待。但目股价已基本反映资产注入预期,给予公司“中性”评级。

风险因素:公司仍面临越来越高的控制污染成本以及农药板块中有所加剧的竞争。

晋西车轴(600495):小车轴大发展

晋西车轴(600495)主要从事各类车轴的生产及销售,合金钢等精密锻件生产、销售或委托加工。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08-2010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为0.44元、0.55元和0.67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44、35和29倍;当前共有15位分析师跟踪,其中11位建议“买入”评级,4位给予“观望”评级,综合评级系数2.27。

定向增发完成,将巩固公司在车轴市场的龙头地位。募集资金用于收购北方重工的全资子公司北方锻造100%的股权、对北部和北方锻造的车轴生产线进行扩产改造。目前晋西车轴和北方锻造是我国第一和第二位的车轴生产商,车轴产能分别为10 万根和6 万根,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5%和15%,合并后市场占有率将达到40%左右,成为在中国具有垄断优势的车轴生产商。

增发完成将加快公司在车轴出口市场的整合步伐。目前中国共有三家获得了车轴的出口资格,分别是晋西车轴、北方锻造和太原重工。预计随着公司非定向增发的完成和对北方锻造收购的推进,国内车轴出口市场会更加规范,出口竞争也会恢复秩序,进而推动公司车轴的出口增长。

铁路投资加速奠定公司快速成长的基础。铁路行业投资加速直接增加了对机车车辆的采购需求,进而又增加了对车轴的需求;机车车辆需求增加也促进了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公司欲进入其他铁路配件市场。

出口加快可能带来超预期表现。目前,全球车轴加工重心正在向中国转移。在完成国内车轴市场的整合后,晋西车轴在国际市场上具备较强竞争力。公司努力开拓的轮对出口也取得巨大增长,主要得益于印度市场的成功,招商证券认为印度市场的需求是可持续的。

农药市场预测范文第5篇

2013年种植业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按照“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要求,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力争棉油糖菜等经济作物持续稳定发展;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力争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取得突破、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试点取得进展、土肥水资源利用率有新提高、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有新发展,强化种植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夯实种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开创现代种植业发展新局面。

一、深入推进高产创建,扎实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全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

(一)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继续组织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制定实施方案,整合资源力量,加强督导检查,强化考核奖励,推动重大政策、重点工作和关键措施落实。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粮食生产力争实现“两增一稳”,即夏粮增产、早稻增产、秋粮稳定。加强信息引导,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扩大水稻、玉米等高产作物面积,力争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69亿亩以上。加快新技术推广,科学布局品种,集成配套技术,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高产关键技术,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二)深入推进高产创建。按照扩大面积、总结提高、系统集成、主攻“短板”的思路,突出抓好12500个粮棉油糖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建设,探索推进示范片和整建制推进试点县乡镇轮换,进一步扩大高产创建辐射范围。继续开展5个整(市)、50个整县(市)、500个整乡(镇)整建制推进试点,开展高产创建整建制绩效评价。选择10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高产创建示范片,开展“百企千社联千片”对接试点。加强宣传引导,与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合作,对各地涌现的高产粮王进行深度系列报道。

(三)大力实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在总结高产创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成熟技术模式,将星罗棋布的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成熟技术,组装成区域性、标准化的增产技术模式,率先在东北玉米水稻产区、黄淮海小麦玉米产区、长江中下游水稻油菜产区、西南西北马铃薯玉米产区开展试点。针对技术瓶颈和薄弱环节,实施黄淮海砂姜黑造等9大科技攻关,集中力量,分区推进、分片落实。加强协调指导,强化责任落实,合力推进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建立督查制度,每个增产模式攻关任务做到每季一调度,半年一碰头,全年一总结。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宣传各地增产模式攻关的成效和好做法,营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粮食增产的良好氛围。

(四)突出抓好关键环节指导服务。在春耕、“三夏”、“三秋”的关键农时季节,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制定分区域、分作物技术指导意见。组织督导组分赴主产区,督促检查小麦“一喷三防”、水稻集中育秧等重大技术措施落实情况,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突出抓好重点地区,分区域推动面积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东北地区重点抓好适时春播,确保面积稳定;黄淮海地区重点抓好冬小麦、夏玉米生产,力争“两熟”创高产;南方地区重点抓好水稻“单改双”和间套种,挖掘单产潜力;西北地区重点抓好“压夏扩秋”,力争产量稳中有增。

二、深入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全力促进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稳定发展

(五)促进棉油糖稳定发展。稳定棉花、油料、糖料种植面积,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力争棉花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重点稳住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适度发展西北内陆棉区。力争油料作物面积稳定在2亿亩以上,重点扩大长江流域冬油菜和黄淮海及东北农牧交错区花生种植面积。力争糖料面积稳定在2900万亩以上,重点稳住南方甘蔗产区。大力推广高产稳产关键技术,棉花重点推广以轻简育苗移栽为主的棉花节本增效技术,油料重点推广机械种植收获技术,糖料重点推广健康种苗等高产技术,提高生产的科技水平。

(六)深入推进标准园创建。进一步推进标准园创建由“园”到“区”、由“产”到“销”拓展。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重点在6个蔬菜优势区域、5个柑橘优势区域、4个茶叶优势区域抓好50个有规模、高水平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加强标准园创建指导服务,在第一批标准园创建单位中,选择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承担由园到区创建活动。组织由栽培、植保、土肥、商品化处理等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重点是由“园”到“区”拓展培训。整合项目资金,完善设施设备,开展农资统购统供、种苗统育统供、病虫害统防统治、产品统一处理加工、销售统一品牌等“五统一”服务,切实提高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七)开展园艺作物“三品”提升行动。针对园艺作物生产发展中的问题,组织开展“三品”提升行动,重点是推进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组织专家对水果、茶叶等园艺作物的品种资源进行摸底调查,结合实施种子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良一批老化品种,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生态栽培和商品化处理技术,建立全程质量监管制度,建设一批特色突出、质量优良的生产基地。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优势产区打造一批精品果园、茶园,筛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充分利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特色优质农产品展销会等产销对接会,搭建展示推介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园艺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开展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试点,统筹南北蔬菜生产发展,全力促进蔬菜稳定供给。

(八)促进蔬菜生产稳定发展。稳定蔬菜面积在3亿亩左右,重点发展南菜北运蔬菜生产和北方设施蔬菜。推动“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稳定增加大中城市蔬菜种植面积,稳定提高自给能力和应急供应能力。加强六大优势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改善田间工程、集约化育苗、田头预冷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高调出能力和均衡供应能力。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推广生态栽培技术,建立全程质量管理制度,稳定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九)加强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在580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对20类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上市档期及产地批发价等生产信息进行监测,及时预警,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提高蔬菜生产信息监测水平,规范信息采集、审核、报送标准和程序,完善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加大蔬菜生产信息预警力度,完善周报、旬报和月报制度,每周种植、销售进度及灾情、病虫情报等实时信息,每旬地头批发价信息,每月生产供应情况及趋势。

(十)开展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试点。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重点选择冬春蔬菜自给率低、人口较多、远距离运输风险较大的大中城市,率先开展北方城市冬季蔬菜开发试点,建设一批标准化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探索建立适宜不同区域的设施结构、种植制度、栽培技术、生产经营等4种模式,提升北方大中城市冬春淡季蔬菜自给能力,确保市场均衡供应和价格稳定。

四、扎实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全力实现抗灾夺丰收

(十一)制定完善防灾减灾预案。针对今年气候趋势特点和种植业生产实际,分季节组织制定《农业气象灾害预判及应对工作意见》,分重点区域、主要作物和关键环节提出防灾减灾措施,重点抓好北方春季干旱、夏伏旱、秋季早霜,南方春季低温阴雨、夏季洪涝、秋季寒露风等灾害的防御工作,特别是春季重点抓好冬麦区干旱和“倒春寒”,东北西部春旱和东部渍涝,南方部分地区春旱等灾害防御。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会商,加强灾情预测预判,及早预警信息,切实做到防在灾害前面。

(十二)落实防灾增产关键技术。重点落实好小麦“一喷三防”,水稻集中育秧、大棚育秧,玉米“坐水种”、地膜覆盖等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因地制宜完善操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专业化服务组织作用,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做到有效防灾。在关键农时和灾害多发期,组织农业部生产专家指导组、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因时、因地、因灾、因苗落实防灾增产技术措施,做到科学减灾。

(十三)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农情信息系统建设,继续实施农情信息田间定点监测试点,完善土壤墒情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国家、省、县三级土壤墒情监测网络,组织400个部级监测站开展墒情监测,及时墒情和灾情监测信息,提高监测预警能力。修订《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规范应急响应标准和程序。及时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加大恢复生产支持力度。

五、加快推进现代植保建设,全力实现“虫口夺粮”

(十四)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继续在粮食主产区、重大病虫源头区以及经济作物优势区组织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发展规范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重点扶持100个统防统治骨干组织,开展“百强服务组织”系列宣传活动。强化技术指导服务,举办统防统治管理人员培训班,提升统防统治组织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水平。选择河南、湖南、黑龙江等粮食生产大省,开展统防统治农机农艺结合试点。举办新型植保机械展示活动,组织观摩高效植保机械防控作业现场,促进现代植保机械推广应用。

(十五)大力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以蔬菜、果树等园艺作物为重点,兼顾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建立100个部级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培训绿色防控高级培训师200名,在重点区域举办专题技术培训和农民田间学校,培养绿色防控技术带头人1000名。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以作物为主线,集成一批防治效果好、操作简便的全程绿色防控模式,在东北水稻区和西南园艺作物区分别举办一次绿色防控现场观摩活动,带动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组建全国绿色植保技术推广协作网,探索建立技术与物资结合、市场与品牌对接、企业与基地相结合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新模式。

(十六)大力推进植保信息化建设。推进农作物病虫害区域站信息服务创新,开展100个部级标准化区域站创建活动,重点对承担国家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任务的区域站在监测预警、防治指导、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估,推进区域站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完善病虫害监控数字化平台建设,加强县级病虫监测和防控信息数据库建设,严格信息填报和灾情报告制度,稳步提高病虫实时预警和防控决策指挥能力。开展病虫鼠监测防控物联网应用试点,做好东亚飞蝗、马铃薯晚疫病和鼠害的自动监测试点工作。

(十七)强化重大植物疫情监管阻截。加大重大植物疫情监控力度,突出抓好沿边沿海四大疫情阻截带建设,在重大植物疫情发生传播关键区域提升100个站点的监控能力,组织红火蚁等重大疫情防控现场观摩活动,强化疫情监测、风险分析和联防联控。加强产地检疫监管,突出抓好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尤其是海南南繁基地,以及重点疫情发生区农产品调出的产地检疫及其监督管理,加快构建植物检疫网络化追溯体系。针对重点区域、重大疫情、重点环节,组织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活动,查处、曝光和处罚一批检疫违规案件。推行检疫员统一考试制度,提高检疫队伍准入门槛和执法水平。6月组织开展植物检疫宣传周活动。

(十八)强化防控关键措施落实。加强防控组织领导,继续实行重大病虫防控联系督导机制。在重大病虫防治关键时期,组织100名专家分区域、分作物开展指导。分作物制定重大病虫害防控措施,强化区域间联防联控,重点防控小麦赤霉病、条锈病、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玉米螟、粘虫等病虫害,强化蝗虫和草地螟等突发性病虫应急防治。在关键时期举办重大病虫防控演练和现场观摩,促进重大病虫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六、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全力提高土肥水利用效率

(十九)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继续组织开展“百千万”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行动,在100个县、1000个乡镇、10000个村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实现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园艺作物标准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组织开展高产、高效、控量施肥技术模式试验示范,加快构建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探索土壤养分平衡与控量施肥模式和机制,为增产模式攻关提供支撑。

(二十)扩大配方肥推广应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配方肥推广应用的意见》,引导配方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肥料经销商对接,订单生产直供配方肥。着力构建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跟踪系统,建立退出机制,将全国配方肥推广试点企业增加到200家。鼓励和引导大中型肥料企业采取农企合作方式,为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的县、乡、村生产供应配方肥。将智能化现场混配设备纳入全国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录范围,扶持建立一批乡村智能化配肥供肥服务网点。推广应用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以“触摸屏”的形式组装到乡村配方肥经销服务网点,方便农民按方选肥、购肥、施肥。进一步加强肥料登记管理,推动肥料立法工作。

(二十一)大力改进施肥方式。加大宣传、培训和指导服务力度,引导农民树立科学施肥观念。示范推广化肥深施、种肥同播、分层施肥等机械施肥技术以及滴灌施肥、喷灌施肥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改变撒施、浅施、表施等粗放施肥方式。在东北、黄淮海地区大力推广应用小型机械追施肥技术,解决玉米“喇叭口”期追肥难问题。创新农化服务方式,引导肥料企业、基层经销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组建农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实施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项目,在粮食生产、生态涵养重点地区示范推广高效缓释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十二)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印发《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指导各地开展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扎实开展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引导农民还田秸秆,种植绿肥,应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综合配套技术,提升耕地质量。加强耕地质量区域监测站和部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构建部、省、县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网络体系。全面推进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启动被占耕地质量评定工作试点,开展省级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开展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立法调研,推动各地制定出台耕地质量管理法规,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标准制定工作。

(二十三)深入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印发《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加快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深入开展节水农业技术示范活动,在23个省份各新建1个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针对不同地区,突出优势作物,研发集成一批简便适用的节水农业技术模式,大力推广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测墒灌溉、控制灌溉等主推技术。组织400个部级监测站开展墒情监测工作,定期墒情信息。开展多层次节水农业技术培训,加强节水农业成果宣传。协同财政部、水利部继续开展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

七、加强农药监管,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十四)加强《农药管理条例》宣传贯彻。加大《农药管理条例》宣传力度,加强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培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药管理条例》宣传月活动,组织开展《农药管理条例》知识竞赛,解读农药条例的有关规定,宣传农药科普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农药管理工作的关注和参与度。5月召开全国农药管理工作会议,对贯彻农药管理条例、加强农药管理工作做出部署。

(二十五)加强农药市场监管。继续开展“农药市场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在农药生产和销售旺季,组织各地对农药市场和生产企业进行质量抽查,发现生产经营假劣产品的,坚决依法严肃查处。加强农药经营管理,核查农药经营资质,规范农药经营行为,积极探索高毒农药条码管理。7月份组织开展农药经营专项调查,对农药经营许可制度进行专题研究。

(二十六)加强农药残留监控。进一步加强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审评1500多项拟转化CAC标准草案和禁止或限制使用农药在相关农产品中的残留标准,制定一批农药合理使用规程。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农药残留监测,推动落实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政策,在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开展示范推广工作。9月份召开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座谈会。

(二十七)加强农药登记管理。推进蔬菜、茶叶、食用菌用药登记,确保小宗作物病虫害防治有药可用、科学使用。加强已登记农药风险评价,有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指导生产使用。落实《农药使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做好农药药害事故鉴定,维护农业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10月份召开农药登记管理政策座谈会。

八、加强法规和项目建设,全力优化种植业发展环境

(二十八)加快法规制定和规划编制。加快《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等《农药管理条例》配套规章的起草,推进出台《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管理办法》,推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和肥料立法工作。组织编制《现代植保发展规划(2013~2020)年》,制定完善《大豆生产发展规划》、《杂粮生

产发展规划》以及全国棉花基地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二十九)强化政策落实和项目监管。落实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建立“一周两报”政策落实调度制度,加强督导检查。加大对高产创建、标准园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病虫害防治和旱作节水农业等项目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良种补贴项目操作管理实施办法,鼓励和引导良种补贴与良种推广挂钩。扎实做好植保工程、种子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棉花基地等项目的落实和管理工作,积极协调配合落实“千亿斤规划”田间工程和旱作基地等基建项目,提升种植业基础能力。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主要品种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