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供应链金融的政策

关于供应链金融的政策

关于供应链金融的政策

关于供应链金融的政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战略联盟;运作机制;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7.002

1 引言

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9%,对我国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82%的新产品开发。可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基础较差,金融机构信贷结构不均衡,金融市场及法律法规等体系不健全等因素,造成了其融资困境,极大地限制了其发展。

我国“十三五”规划倡导的金融创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普惠金融,正迎合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但以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这一目标。在物流业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供应链管理日益成熟的今天,从供应链融资人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案成了切实可行的举措。

2 我国供应链融资发展现状

2.1 我国供应链融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供应链融资业务正在蓬勃发展中,首先,一批商业银行率先开展供应链融资实践,时至今日,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其次,核心企业(物产集团、商业集团、国贸集团、中国移动等)、物流企业(中储、中远物流等)、监管公司(浙江言信诚有限公司)、电商(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等)等主体也在相关领域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

但我国供应链融资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1)供应链融资应用不够广泛。目前供应链融资业务涉及到的大多是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行业、钢铁、化工和石油等资产密集型行业。(2)供应链融资尚未触及商业本质。目前供应链融资仍停留在信贷层面,未能成为优化供应链资金流的手段和方案。(3)第三方供应链融资服务机构远未成“气候”。积极有效地开展供应链融资服务,需要第三方电商/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全方位深度合作,而目前我国第三方机构在战略理念、资信水平、业务规模、推广力度方面,都不足于推动供应链融资的开展。(4)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我国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的基础非常薄弱、国内金融行业的高壁垒性等限制了供应链融资的扩展空间。

2.2 我国供应链融资存在问题原因剖析

现对我国供应链融资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首先,关于法律法规方面,需要政府及相关机构尽快完善,同时,相关行业协会可以积极探索,制定一些行业标准和准则。其次,关于第三方机构问题,在产业集群内可以有效地解决,产业集群内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深度的专业化分工、配套的支撑企业、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可以为供应链融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关于供应链融资尚未触及商业本质问题,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多供应链融资产品是由银行推出的,主导者是银行,仍然不能实时全面了解供应链的商流、物流、资金流等信息,供应链融资很难触及到供应链日常经营活动,故只能停留在信贷层面。第四,关于供应链融资应用范畴不够广泛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供应链融资未能触及商业本质,未能发挥它的巨大的整合优化供应链资金流的功能,金融机构仍然面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风险,因此被迫选择一些资产规模大的核心企业。

由上所述,我国供应链融资开展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深度和广度问题,导致未能发挥它优化供应链资金流的功能,未能惠及到更多的中小微企业。由于产业集群能为供应链融资的普及和推广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本文拟在产业集群背景下,探讨如何推动供应链融资的深度,并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视角,剖析供应链融资的运作机制和其实施路径。

3 供应链融资研究综述

随着供应链融资实践的开展,关于供应链融资理论也日趋丰富。研究内容涉及到供应链融资意义、现状、运作模式、供应链融资产品、风险管理与控制、绩效评价、融资外部环境等;研究视角有银行、中小企业、物流企业、政府等;研究方法有实证分析、理论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现列举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且与本文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

3.1 供应链融资的战略理念

Richard(2004)提出如何在企业中实行供应链融资管理,使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协调一致。GonzaloGuillen等(2006)提出将企业融资计划与生产过程整合为一体。ManMohan S.Sodhi等(2009)提出供应链融资融资模式将自身生产和融资方式结合,可以完善资金融通机制,同时增加企业整体收益。

3.2 供应链融资的风险评价及控制

Barsky&Catanach(2005)认为在与供应链融资密切相关的商业融资中,应该由主体准入为基础的风险控制理念转变为基于过程控制的风险管理理念,并建立了融资业务风险分析概念模型。王灵彬(2006)提出基于信息共享体制的供应链融资信贷风险管理策略。杨光(2007)针对供应链融资过程中产生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提出风险共担融资模式的融资渠道。弯红地(2008)指出银行与核心企业建立新型合作的关系,并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并达到供应链融资期望实现的效果。

3.3 供应链融资决策

Xu&Birge(2004)创建了在需求不确定和市场不完美情况下同时考虑生产运营和资金决策的模型。Ding Qing等(2007)从风险管理角度考虑运营决策和资金决策的相互作用与影响。Mickael Comelli等(2008)把企业的生产运营销售与基于固定资产和动产抵质押的融资结合起来,考察了基于资产融资的情况下,企业如何管理其现金、存货以及如何制定利率、贷款最高限额等信贷政策。陈祥锋和朱道立(2005)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资金约束供应链运营中所发挥的不同角色,分析了传统结构、结构和控制结构下资金约束供应链中相关企业的金融和运营决策问题。陈建中,肖甲山(2008)探讨了供应链成本最小化目标下的最优商业信用融资决策问题,并建立了利益共享模型以促使实现的成本节约在上下游企业间的合理分配。

4 产业集群背景下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机制

基于以上供应链融资相关研究成果,现针对我国供应链融资存在问题,提出以下运作理念:将供应链融资作为供应链资金流管理的一种方案和手段,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为主导,通过打造强大的信息共享平台,确保资金从供应方流向需求方这一资金流与供应链内的资金流、物流有效对接,使供应链融资与供应链经营活动相统一,供应链融资决策与经营决策相融合,实现供应链财务最优化。

在此战略理念下,供应链融资相关主体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则和机制,确保供应链融资的有效运作。产业集群内供应链融资涉及以下主体:供应链(资金需求方)、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资金供应方)、第三方电商/物流企业(提供商流及物流信息),此外还依赖于政府及相关行业协会(制定政策法规、提供相关服务),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

为确保供应链融资的有效开展,相关主体需要遵循以下运作机制。

4.1 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风险,是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主要原因。在供应链、金融机构、第三方电商/物流企业构建有效的信息平台,实现相关主体间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是供应链融资良好运作的基础保障。基于这一信息共享平台,资金供应方可以全面了解资金需求方的状况,并实时跟踪资金流向,提高投资决策效率和资金回收率,大大降低信贷风险;核心企业可以有效整合供应链内外的资金流,并实现供应链内资金流、商流、物流的有效对接。

4.2 利益分享机制

多方共赢是供应链融资的天然属性:对于中小企业,能增强其融资能力,降低其融资成本,解决其融资难问题;对于核心企业和供应链,能为其提供整体融资方案,盘活整条供应链的沉淀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优化整条供应链的资金流;对于金融机构,能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而降低授信风险,确保贷款资金安全,并通过与第三方电商/物流企业合作,可提供延伸服务,开创新的业务领域;对于第三方电商/物流企业,可使其业务领域延伸至金融领域,开拓新的业务空间。最终,实现资金在整个产业集群内的优化配置,物流与资金流的协调一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统一,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但为了确保供应链融资的持续开展,还需建立利益共享模型,促使相关收益或成本节约在相关主体间合理分配。

4.3 风险共担机制

供应链融资,基于传统的融资方式,在风险管理方面有两大优势:一是风险共担,将由核心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电商/物流企业等相关主体共同承担风险,不再由银行独自承担;二是从整体上降低风险,在信息共享机制下,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可以实时跟踪整个供应链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使供应链融资活动与供应链内企业的经营活动对接,将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前移至企业的交易、生产、采购甚至研发环节,由此动态监测、联手控制供应链融资的整体风险。

信息共享机制是供应链融资运作的基础,利益分享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是供应链融资持续运作的保障。同时,这三种机制是相辅相成,协同作用的:信息共享是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的前提;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是信息共享的推动力;利益分享与风险共担是融为一体的,即各个主体获得的利益需与其承担的风险相匹配。

5 产业集群背景下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路径探讨

5.1 构建供应链融资战略联盟

在集群内,由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主导,创建由供应链、银行、物流企业等构成的长期稳定的融资战略联盟。

(1)确定供应链融资战略目标:实现融资主体共赢;实现供应链内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协调优化;实现融资活动与经营活动的统一;实现集群内的自发式融资,资金在整个产业集群内的优化配置。

(2)建立供应链融资主体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供应链融资战略目标,针对融资主体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相互了解,并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理性选择,以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评价指标需能较好地反映融资战略目标,侧重于对相关主体的战略理念、信息化水平、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同时不同的融资主体,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同。

(3)主导者选择战略伙伴,形成融资战略联盟。

5.2 创建供应链融资战略联盟运作基础

供应链融资过程即供应链融资战略联盟的运作过程,基于前面的供应链融资机制研究,供应链融资战略联盟有效运作基础是:高度信任、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同享,并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构建电子信息平台,促进供应链融资主体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提高融资效率和效果,防范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息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电子信息平台的构建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环境支持,但考虑到信息共享的成本、风险等问题,需要明确各个融资方案开展过程中共享信息的内容、对象、形式、时间,并制定信息共享激励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需要创建多层面(产业集群层面、供应链层面、融资战略联盟层面)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需要将融资相关信息与各主体日常业务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2)优化供应链融资生态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相关政策法规、社会诚信状况、中介服务体系等,供应链融资需要与融资生态环境相适应,同时通过优化改良可控融资生态环境,促进融资主体间的信任、风险防范和共担。

5.3 供应链融资方案合理设计及有效决策

(1)供应链融资方案设计:基于供应链融资的战略目标和机制,以企业的业务活动为主线,针对企业不同业务活动下的资金需求,设计不同的融资方案,融资方案的设计内容包括:融资相关主体、融资主导者(一般是核心企业)、运作模式、实施条件、操作流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风险控制点及手段。

(2)供应链融资方案决策:构建定量化的供应链融资决策模型,决策内容与目标如下:第一,从多个可行融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其决策目标是确保供应链融资战略联盟整体效益最大化;第二,确定合理的融资利率、质押率、相关费用等,其决策目标是实现融资相关收益、成本、风险在战略联盟中的合理分配和分担。

基于决策目标,构建相应的决策变量和决策目标函数;对于第一个决策目标,需站在整个融资战略联盟角度建立决策模型,对于第二个决策目标,需对各个融资主体分别建立决策模型;确保融资决策与融资主体经营决策相统一;模型的求解过程即融资决策过程,融资决策过程即相关主体的动态博弈过程,因此,模型求解不是一步到位的,需经过一个逐步优化的过程,在博弈过程中,一旦决策主体利益有冲突时,主导者(由融资方式决定)需要进行协调,确保融资方案的最优化。

6 结语

关于供应链金融的政策范文第2篇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自2015年伊始,供应链金融布局热潮如火如荼,各大上市公司采用并购、投资等手段纷纷介入该市场,意图抢占先机.同时两会对于金融改革掷地有声、举措有力.基于此,笔者将通过展现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现状和政策利好,解析其发展状况,从而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布局热潮;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106-02

1 供应链金融布局热潮一览

根据Tower Group的介绍,供应链金融是一种以实现流动资本融资以及增强现金流为目的的一系列方案,其是以供应商为客户导向,以物理或者金融供应链时间的交易价值为基础.笔者认为正是基于供应链融资的广阔需求,给予众多金融机构和实力雄厚的核心企业以强劲的进入动力和广袤的发展空间.

1.1 风口导向,热流涌动

2015年伊始,上海钢联、怡亚通、汉得信息等多家公司股票涨幅均超过50%,上述公司所处细分行业不同,共同之处是均涉足了供应链金融业务.根据中国证券报归纳,仅2014年至今,沪深两市约有10余家公司公告开拓供应链金融业务.上述公司多数基于自身业务,借道电商平台,着力实现供应链产销的协同.

宏源证券统计,2013年供应链金融规模已突破8万亿元,2014年突破10万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5万亿元.

利益导向一直是企业投资发展的指向标,在我国市场体系逐渐完善的大背景下,寻求企业战略发展,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一直是每个企业家的崇高追求.核心企业或平台通过向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企业提供基于仓单、货物商品的融资服务,能够降低周期对行业和公司的影响、保持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还能获得较为丰厚的利差回报.与此同时,国家政策布局更是指引企业投资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1.2 政策布局,利好推动

“贷出去”专栏作家朱飞认为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2014年P2P网贷腾飞的一年,进入2015年是供应链金融的爆发年.笔者认为如下三点足以印证:

1.2.1 两会谋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2015年3月两会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就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中明确强调要加快金融业改革,促进经济良性发展.从总体而言,就是引导金融活水灌溉实体经济,以加快资金周转为手段,逐步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进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多重策略齐头并进:

第一,多管齐下改革投融资体制.主要做法是减少核准范围减少审批手续,联网推进.引进民资,设立股权,推动投资.第二,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加快民营中小银行建设,同时推进利率市场化,促成存款保险制度,稳定人民币币值,逐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

1.2.2 国之大策:“一带一路”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后文中简称“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正式拉开帷幕.

根据媒体报道,“一带一路”沿线将覆盖26个国家和地区约44亿人口,涉及基建、金融、旅游、服务等各大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应者云集.沿线国家中,已经有近60个国家明确表示支持和积极参与建设.同样的,这也给我国的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1.2.3 信息聚焦:“互联网+”

科技的发展支撑着金融业的突飞猛进,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互联网金融更是蒸蒸日上.如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众多金融机构纷纷致力于大数据的研发与应用.在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客户审查、风险识别等领域广泛建立相对完善的数据流,以平台化的信息流互换来进行精准营销、优化运营,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

2 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

2.1 立足小微,服务为本

众所周知,以银行为核心的传统金融体系一直是各类型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但是基于对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自身贷款指标的限制,中小企业很难在资金亟需之时顺利的从银行获得充分的资金支持.于是,这种巨大的资金缺口市场推动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这种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更加便捷的融资方式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的追捧.同时,逐步完善的服务体系,从多个维度把控着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将银行、核心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相关企业的风险最大程度的降低.正是基于上述优势,核心企业能够差异于银行的金融服务,在供应链金融中如鱼得水,迅速发展.

丰富的融资产品以及优质的服务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夯实了基础.未来其竞争的焦点会是产品和服务.采取何种措施满足企业的资本需求,提升企业的粘性,进而提高对企业中间业务的辐射能力,将是供应链金融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议题.

2.2 银企角力,开拓市场

模式的不断创新推动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意味着各大核心企业或者是商业银行只有进行真切的市场细分和市场投入才能在这不断加剧的竞争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2.2.1 文沥供应链金融发展

上海文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发展迅速的供应链数据和金融服务提供商,通过获取利用和提升业务网络数据价值,完成从单个企业管理到新型的更快准需求驱动,更简单高效协作,更便捷轻松融资的互联式网络化企业管理升级.

文沥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强调两个服务核心,四大基准融资方式:一是以制造企业、零售企业为核心:采购端的供应链金融,帮助供应商解决资金压力问题,保障供应,同时自身可以获得更长的账期.二是以消费品品牌商、分销企业为核心:销售端的供应链金融,为经销商解决流动性问题,提升销售,强化经销商忠诚度.

2.2.2 华润银行布局供应链金融

华润银行供应链金融线上化项目从2012年10月份启动,华润银行行长宋群当时表示,华润银行与其他股份制银行或者城商行不同,其定位于“产融结合”的差异化经营路线,同时依托华润产业集群构建“一轴两翼三渠道”的战略规划,探索“产融结合+供应链金融”的差异化业务发展新模式.其产融模式如下:

(1)预付类业务,包括先票后货业务和保兑仓业务.(2)现货类业务,有现货货押业务.(3)应收账款业务,包含国内保理、融资租赁保理、国内保理应收账款池融资以及反向保理业务.(4)创新业务,主要是非标准仓单质押业务.

银企对供应链金融市场的白热化争夺显示其内在强劲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机遇,但同时其潜在威胁不可小觑.

3 浪潮之下对供应链金融的思考

2015年经济下行常态化,但是政府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也给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了强心剂.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供应链金融如何在最有效的把握时机的同时防控风险是供应链各环节金融或融资机构需要认真对待的重要议题.

3.1 把握机遇,共赢发展

综合前文所述,笔者认为当前机遇可分为政策机遇、合作机遇以及科技机遇等,因此可从以下几点探究深度发展:

3.1.1 服务实体经济,与产业协同发展

供应链金融落脚实处,服务各个小微经济实体.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一是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二是要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产品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故而要深层次思考,以需求为导向,全方位多角度开拓市场维度.

第一,定位广大中小企业实际需求,针对每个企业设计合适的融资方式或产品.基于此,将中小企业中长期的发展潜力融入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中,积极发掘其内在增长因子并协助中小企业维护和发展.第二,积极融入各级政府相关信息信誉平台网络中,依托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的信息优势,并基于其他金融或类金融机构的可获得信息建立前期智库,对潜在客户进行分析,减少后期成本,努力降低双方的时间成本和信息成本.

3.1.2 资源整合,创造共享共赢价值链

借用业内人士的总结,供应链金融充分整合产业链资源与优势,让产业链上的企业形成多方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如何实现资源和优势的整合,怎样建立利益共同体需要因时因地制宜,其核心是抓渠道、扩圈子、拓市场.

一要建设渠道联通核心企业.建设渠道目的是建立一种与以往长期致力于供应链融资的核心企业的高效合作关系.

二要发挥供应链金融的闭环价值.由于整合规模巨大,做大做强供应链金融,不仅要构筑与核心企业之间的紧密桥梁和纽带,更要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的闭环价值.因此,整合构建实现各方共赢,和谐共存的生态链,发挥生态链中各方优势就变得非常重要.

3.2 未雨绸缪,防范风险

尽管政策利好不断,银行、核心企业不断加码布局,彰显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繁华背后正是步步紧逼的危机.在如今风起云涌的商业竞争格局中,若想傲然屹立于群雄就必须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其基础就在于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3.2.1 识人时务防范危机

收益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风险甚至是危机的熟视无睹.相反需要我们努力去设计相关制度和产品来防范风险.

首先,防范信用风险.由于供应链企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以及商业贸易惯例的影响,信用交易一直是近代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上下游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部分企业所遭遇的症结所在.防范个别企业的信用风险需要在审慎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时刻保持内在联系,构造一种相互融合的信息交流网络,防范个别企业的道德风险.

其次,避免供应链系统风险.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伴随着利益和危机两个方面.供应链系统的发展促进了供应链金融的长足发展,但是作为供应链金融的基础,二者息息相关.为避免不可预估损失就必须建立一套与时俱进的科学的管理体系,降低甚至消弭供应链系统的风险.

最后,预防操作风险.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环节是由员工来完成,这就无可避免的会出现操作失误.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员工的在职培训,另一方面要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充分授权而又适当监督.

3.2.2 紧随时势顺势发展

经济产业的发展必须紧随国家政府的总体工作方针,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同样如此,目前虽处蓝海亦不可恶意相争,避免两败俱伤而终不可得的局面.故而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几点:

一是适度发展,避免盲目扩张.要结合自身融资能力、地区发展状况以及行业实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避免后继乏力,无为发展.二是有序竞争,避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始终以国家政策最优目的为导向,合理竞争,实现多方共赢共存,维护市场秩序和稳定.三是合法经营,避免损害供应链企业的利益.守法经营、维护合作伙伴的利益是商业经营的核心守则.

参考文献:

(1)马志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奚瑞红.论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基础[J].北方经贸,2013.

(3)李毅学.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0):36-41.

关于供应链金融的政策范文第3篇

我国普遍存在的中小农业企业、农户融资困难问题成为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金融机构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日益明显,但由于我国农业产业所特有的弱质性,使其在社会金融资源分配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农业价值链是一种新型农业组织运作模式,该模式能够有效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通过农业价值链建立农产品品牌效应,从而提升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得农民增收,农业经济得以稳定发展。国外在农业价值链融资领域的成功案例,为我国开展农业价值链融资提供了借鉴。

我国农业产业中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正规金融机构因受国家政策、财政收支的影响,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中各参与企业、农户多样化的资金需求;非正规融资以其简便、快捷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业企业、农户的资金需求,但非正规金融机构因其逐利本性,资金来源不明,有时会恶意操作使得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对农户、农业企业及农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农业价值链融资方式以其稳定的农业产业内部经营活动组合特点,可以很好地给予农业产业价值链上参与的农业中小企业、农户提供资金支持,成本低、风险小。开展农业价值链融资研究和实践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农业价值链融资的主要模式

1、农业价值链内部融资

农业产业价值链内部融资模式是将生产农户和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加工商、销售商紧密联系起来,由于价值链内各参与主体之间依赖的关系,各经营主体间信息较透明,价值链内部融资参与方目标利益一致,有利于形成制约机制。农业价值链内资金会向价值链中的龙头企业汇聚,龙头企业在价值链内部融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价值链内部融资,资金匮乏的生产农户、中小农业企业可利用自身在价值链中的地位获得龙头企业资金支持。农业价值链内部融资模式下,生产农户一般都是以农产品的订单为抵押,可获得贷款的额度因所抵押的农产品而定。双方以合同规定为约束,不因农产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农产品具有季节性特征,生产农户按照企业订单所规定的数量、品种、质量的要求组织生产,待农产品成熟时以合同规定价格出售获得资金收入偿还利息贷款。通过价值链内部融资,生产农户得到了农产品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实现农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农户参与农业价值链,为其搭建了稳定的农产品销售通道;对于龙头企业来讲,通过对生产资料供应商的资金帮助,可以获得质量好、价格稳定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对于农产品生产各环节的监控,对于价值链上的参与企业、农户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参与者增收有重要作用,实现价值链参与者多方共赢。

陕西大荔荔民农资公司是陕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农业科技、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的现代农业流通企业。该公司采取“生产农户+联合生产基地+合作社+营销合作社+龙头企业”的组织经营模式,建立大荔县荔民信用服务合作社,吸收生产农户为合作社会员;并以此为平台,面向合作社社员开展内部资金支持,为入社农户提供资金帮助。同时建立大荔现代农业扶贫互助产业园,为参与农户提供定期农业技术培训,帮助农户掌握新技术,拓展销售渠道,及时为农户普及农产品市场动态,帮助农户增收。图1为农业价值链内部融资模式图。

2、农业价值链外部融资

农业产业价值链外部融资模式是外部资金提供者以农业价值链为整体进行的创新性融资业务,外部金融机构以整条价值链为考察对象,为农业产业价值链上的生产农户、农资供应商、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等提供资金支持。正规金融机构在农业价值链融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价值链参与者间形成的稳定的生产经营合作约束关系是农业价值链外部金融机构为价值链提供资金支持的依据。农业产业价值链外部融资模式中,龙头企业为价值链参与者提供担保从银行获得贷款,依据农产品订单对农产品生产者农户、农业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筛选,为优质借款者提供资金支持。农业价值链融资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传统信贷方式下的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极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同时借助龙头企业的监督作用,外部金融机构与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加强对价值链上资金受助者的监督和指导,降低了贷款风险,对信用较好的贷款对象提供激励政策,降低了违约风险。此种模式下,外部金融机构通过对农业价值链的优劣势分析,分析价值链上最优的资金注入点,确定合理的融资秩序。同时外部金融机构通过对价值链农产品市场的充分调研,与价值链参与者生产农户、农业中小企业探讨市场需要的农产品种类、质量、价格。非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作为补充,共同为高效价值链的运作提供资金支持。

陕西金牛乳业是以乳制品加工为主要业务的民营企业,是陕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企业拥有自有养殖小区17个,与当地养殖户建立饲养收购协议,采取“农户+养殖协会+公司”的合作形式,开展并推广“龙头企业+养殖户+担保公司+金融机构”融资模式,外部金融机构在龙头企业金牛乳业的资信和担保公司共同信誉下,为价值链上参与对象提供资金支持,解决了养殖户的资金难题;价值链上参与企业在外部资金的支持下,能够享有扩大规模所带来的规模效益;授信银行在金牛乳业的价值链上的主导地位发挥监督机制,极大降低了银行的放贷风险。图2为农业价值链外部融资模式图。

3、农业价值链内外混合融资

价值链内外混合的融资方式是金融机构、龙头企业、生产农户共同作为参与主体的融资模式,兼有价值链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共同的特征。价值链参与主体之间相互协调与支持,共同为价值链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出努力。价值链中龙头企业可以自身资金为价值链参与者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可依据自身在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为价值链上生产农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获得外部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这两种模式的结合,使得生产农户、中小企业获得了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保证了农产品的正常供给;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获得了正常运营的资金支持,为农产品开辟市场提供了便利。龙头企业在这种模式中也获得了稳定的、可靠的货源,提升了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外部金融机构也在这种混合模式中降低了贷款风险。农业价值链内外混合融资模式,使得参与各方利益得到了保证,实现了农业价值链高效运营。陕西天子果蔬、康立冷库等多家果业企业签订联保合作协议,建立信用互助共同体,经过几年运行融资规模从90多万元增加到2324万元,形成了银行放心、企业守信、共诚信、共互助的信用环境。图3为农业价值链内外混合融资模式图。

三、农业价值链融资服务存在的问题

1、信贷资金期限短,价值链各环节融资不均衡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由于农业产业化中的产品价值形成的周期较长、资金缺口点多,现有支农金融贷款持续期限短的状况不能满足农业价值链对资金的实际需求。因此,金融机构在农业贷款设计上应根据价值链不同参与主体、各环节融资的不同需求,推出融资期限结构产异化的信贷产品。由于农业价值链自身的特性,价值链上参与者的各自经营状况会对链上其他参与者产生影响,尤其是分散农户、中小农业企业由于其自身发展局限融资能力有限,而往往是这些参与者资金的缺口大、期限长,它们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会极大影响整条价值链的正常运转。其结果导致金融机构贷款无法回收,贷款风险增大;价值链波动,甚至断裂。因此,金融机构应重视价值链中加工环节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制定适合其发展现状的灵活、多样贷款支持,扶持这部分企业的发展,实现稳定价值链、实现价值链增值、参与者共赢的局面。

2、金融管理体制不健全

农业价值链融资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农业金融管理制度的保障。健全、完善农业金融管理制度,使其具有多样化的融资手段、充足的资金来源,能够满足不同资金需求者多样化的资金需求。现有农业金融管理体制的弊端表现在:首先,政府对中小型农业企业的关注较少,对其融资的政策引导性弱,使得金融机构给于农业产业化中中小涉农企业的资金供给较少。地方政府为涉农企业拓展的融资平台有限,引导银行加强支农信贷合作方面支持效果欠佳。政府应加大政策引导,为农业价值链融资创造良好融资环境,资本市场具有强大的资金聚集能力,我国中小涉农企业在资本市场没有登场的平台和机会。其次,国内正规金融在农村机构设置分布不均、数量有限,不足以满足农业产业化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3、基础设施融资支持力度不足

我国产业化发展中,农业设施融资主要由国家政策性信贷支持,长久以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对政府政策资金的过度依赖,使得其发展外源性融资的能力弱化。再就是设施农业融资链不完善,存在的潜在风险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资金、社会资本的流入,阻碍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

四、发展农业价值链金融服务的对策

1、提升农业价值链中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发挥带头作用

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农业价值链融资成功的关键。它通过自身在农业价值链中的综合优势,引导链上生产农户进行农产品生产、加工,帮助农户建立农产品的品牌意识,实现农产品与市场对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业价值链上的龙头企业可以利用自身在电子商务方面的优势,提升农产品在流通、加工、仓储、包装等环节的效率。龙头企业还应加强价值链上运营资金的管理,监督价值链上参与者的合规经营,与授信金融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信用合作关系,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农业价值链中的龙头企业,要加强农业科技技术创新,保持其在一定领域的竞争性;同时还要在价值链参与者间进行新技术的推广和创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基层农户进行定期、专业化培训,提升农户科学生产意识。在农业产业化调整过程中,价值链上占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在进行利益选择时,应兼顾基层农户的利益,并且在自主、自愿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户参与的合作互助组织,进一步加强龙头企业与基层农户的合作关系,保障农户利益。

2、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管理水平、经营能力低下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新时期为适应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急需建立与农业现代化相匹配的农村金融体系。首先,要进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与业务创新,改变以往金融机构的组织运作缺陷,建立产权明确、科学管理、内控严格的机制。涉农金融机构应深入农业价值链上的中小企业进行调研,制定、探索适合农业价值链上中小企业融资要求的金融服务;同时还应加强信贷人员的相关业务培训,为价值链上的参与企业提供更贴切的、更专业的金融服务。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还应采取相关措施规范农村民间融资机构,使其发挥农村资金供给的补充力量。

关于供应链金融的政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供应链金融;山西

山西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但是针对目前经济低迷态势,煤炭行业在“煤炭20条”的激励促进之下却仍然不见起色,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基础之上,深入分析煤炭行业衰退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改善山西煤炭行业状况的政策建议。

多少年来,煤炭产业一直是山西经济的中流砥柱,在有效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煤炭产业的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煤炭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由于煤炭产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决定,其要实现生产和经营的良性运转,对于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因此,实现有效融资,合理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成为目前煤炭产业必须积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课题旨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煤炭产业特点使用供应链金融来构建科学合理的融资解决方案。

山西作为全国煤炭战略基地,研究其产业链特点及供应链金融产品的适用性及可行性,寻找适合山西煤炭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模式无论是对山西省经济发展、对金融机构发展、对企业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一套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山西省煤炭产业融资解决方案,对中小企业来讲,可以凭借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用资质以及基于真实贸易的流动资金、存货等质押物获得银行的信用支持,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型企业面临的融资难的局面;对核心企业来讲,会使核心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生产周期有效缩短,生产效率有所提升,竞争力增强;对银行来讲,为银行开启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不失为广大中小型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并能增加用户,吸纳大量存款,并从业务操作中获得手续费、利差等收益,同时可以大大降低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对物流企业来讲,使不少物流企业尤其是大型物流企业在业务操作中可存放中小企业的质押货物,有助于推物流业的发展。

1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自从供应链金融概念提出以来,就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重视,相关的研究工作也迅速展开。多位学者对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要性进行了定性的论述。Doughs通过研究指出,资金流的管理与其他如采购)研发)配送等过程的协同能够明显改善或促进供应链要素的增值。Hartley系统地阐述了在全球化外包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商业成功的必要组成部分。供应链金融的定量化研究,大多集中于库存订货决策和融资决策2个方面。Buzacott结合金融理论与生产运作理论,从资金流的角度讨论了零售商的库存决策和融资决策。Baden展示了如何通过财务链,整合供应链企业的生产规划和财务计划,并通过案例分析了该方法的优越性。Guilien在供应链管理模型中,综合考虑生产计划和财务上的预算约束,构建了具有资金约束的供应链管理模型,通过算例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结果的有效性,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GuomingLai等探讨了资金约束对供应链运作方式以及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Srini-vasa等以两层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认为集中式(联合)决策不仅对借款方有利,对零售商和制造商都有好处。Moritz L G将供应链金融界定为优化供应链的资金流,加速资金的流转速度,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的财务绩效,并将供应链金融的内容分为订货周期管理、资金管理和固定资金管理三部分。

2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近年来,国内学者及各大银行都相继对供应链金融展开了相关研究,并且在《会融时报》、《商业时代》等多家杂志上发表过有关供应链金融的文章,其主要侧重于分析供应链金融模式及风险管理。目前各家银行都在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煤炭产业更好的发展。

在国内,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晚,但随着以深圳发展银行(2011年7月并入平安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推广,相关理论研究也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诸多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团队,如:①以西安交通大学冯耕中教授,江西财经大学李毅学教授和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汪寿阳教授为代表的研究团队。该团队的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在存货质押融资模式方面,对存货质押融资模式的内涵、流程、风险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定性与定量研究。②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该课题组选取国内较早系统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具有丰富实践和理论基础的深圳发展银行,作为贯穿于整个研究的案例样本,发表了多篇供应链金融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论文。③以朱道立,陈祥锋为主的研究团队。该团队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具有资金约束的供应链决策上。

在股份制银行方面,深发展供应链金融先行实践,广发银行“贸融通”供应链融资服务,中信供应链综合服务,民生银行特色贸易金融服务,华夏银行融资“共赢链”融资服务,兴业银行“金芝麻'I供应链金融服务与光大银行“阳光供应链”,等等,这些银行都在供应链金融方面进行了实践。在国有银行方面,中国银行推出融货达、融通达、订单融资等供应链金融系列产品服务,工商银行开展了跨区域供应链融资试点工作,拓展了多家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在物流公司方面,怡亚通公司在供应链金融中扮演着第三、四物流公司角色,它作为供应链集成商,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资源的能力,联合银行在提供物流配送服务同时还提供采购、收款及相关结算服务。

关于供应链金融的政策范文第5篇

优链()是深圳市润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润泰”)独立运营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母公司润泰的中文名来源于《易经》,英文名Run in time(效率的领跑者)则代表了供应链企业可以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的及时服务,节省时间和成本。包括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跨境物流配给、快速通关、实时跨境支付、低息贸易融资等综合交易服务。

由于深圳的产业和外贸优势,这里聚集着中国80%以上的供应链管理公司总部。成立于2009年的润泰从成立之初就将服务对象锁定为中小微企业,2015年的营业收入为82亿元人民币,2016年预计将达到120亿元人民币。

“一条产业链上80%是中小微企业”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企业和政府的难题。

今年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着力扩大民间投资。督查组对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围绕国务院2014年出台的39项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相关文件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数据显示,全国2016年一季度,民间投资53197亿元,同比增长5.7%,比1―2月降低了1.2个百分点,比2015年全年增速降低了4.4个百分点。与之相伴的是,一些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倒闭原因之一是资金链断裂。

“我们最头疼的就是融资难问题,作为小微企业,尽管有些政策要求银行给小微企业贷款,但多数是指导性意见,实际上并没有太强的可操作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营企业家告诉记者。

银行业人士也有自己的苦衷,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中小微企业就像是小麻雀,“肉少还容易飞”。中小微企业贷款数额不高,但发放程序、经营环节缺一不可。据测算,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是大企业的5倍左右,而风险却高得多。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当然乐意做大企业的大额业务。

“通过行业内多年的观察,我们发现的一个怪象是越是大公司、大机构,越不差钱,越是资金需求旺盛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反而难上加难。”高伟说,“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大概80%是中小微企业,资金紧张是这些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也是因为看到了中小微企业的需求,从优链上线之日起,高伟就将其服务的对象锁定为中小微企业。

“作为供应链公司,可以看到上下游企业每一家的供应链,展现在优链面前的是一个庞大的供应金融网络数据库。”高伟说,“所以优链评估企业不是用银行的固定资产、注册资本这一套传统方法,而是希望通过企业和行业的大数据和供应链管理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通过对平台上下游企业生产环节、流程的了解和把握,在优链的平台上通过审核的企业可以做到200毫秒贷前资质审核,动态授信额度最高500万元、月利率低至1.2%。

高伟认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于银行不作为,中小微企业自身的融资短板,让政策无法落于实处,也是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供应链金融企业应运而生,成为了银行与中小企业的桥梁。

高伟介绍,作为桥梁,供应链企业更为灵活,可以通过订单融资、保单融资、贸易融资等多种灵活机动的方式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解燃眉之急。于银行而言,供应链企业提高银行贷款的安全度,加快货币资金的流转速度,增强经济创新的动力,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2016年5月,优链与中国最佳供应链金融创新银行平安银行总行达成合作意向,优链成为平安银行旗下橙e网的战略合作联盟成员。平安银行橙e网的“互联网+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帮助百万中小企业基于橙e云服务平台接入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能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平安银行总行公司网络金融事业部风控总监牛学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经济目前下行压力大,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对资金及商业配套服务的需求仍然强劲,很多中小企业和贸易商亟需一批安全高效、诚信优质的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安银行愿意与优链平台合作,深耕供应链金融领域。

对于供应链金融的优势,牛学峰表示,首先,供应链金融涵盖传统授信业务、贸易融资、电子化金融工具等,具有整合特征,相比传统银行信贷业务来说,优链平台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理念先进,具有适应市场环境的发展前景。

其次,优链平台的数据基于真实交易,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商流、票据流的控制,形成闭环供应链生态体系。且优链通过自身的风控体系,评估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并将供应链金融资产进行打包转化,对接银行等资金。

“通过优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银行不仅跟单一的企业打交道,还跟整个供应链打交道,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小额、高频、短期的资金需求。”牛学峰称,“同时银行的信贷风险也会减小。”

“优链,让中小微企业享受世界500强式服务”

对于很多中小微企业来说,时间和效率就是生命。

不过大部分中小微企业信用等级不高、订单金额小,在面对专业的海关清关程序时都缺乏专业的人才,此时优链的极速通关成为他们的首选。

作为全球顶尖的手机品牌商之一,深圳市天珑移动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曹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优链为天珑提供了包括快速进出口清关在内的综合供应链与物流服务。

“使用优链的服务后,企业的进出口通关效率得到快速提升,实现了各项进出口业务的电子化、快捷化,流程化,对我们的全球交付业务提供有力的保障。”曹勇说。

云汉芯城(上海)互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购总监白向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产业服务平台之一,平台的海量订单及物料通过优链提供的API接口将进口订单一键推送到优链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平台的进口效率,降低了他们的运营成本,而且做到了零失误率。

优链提供了“快速通关”的保证,力争做到的是让广大中小微企业享受与世界500强企业一样的供应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