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好处

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好处

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好处

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好处范文第1篇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积极参加局党支部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认真书写读书笔记,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档案部门如何在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档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当前和今后档案部门一个时期服务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带着这样的问题,结合近两年开展新农村档案工作的情况,做了一下调查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级建档工作现状

做好村级建档工作对于实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传播农科知识和技术、编史修志、招商引资、解决纠纷、维护农村的稳定和农民的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20xx年,我局通过联合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向全区下发《关于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拉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档工作的帷幕。几年来,我局在新农办、各涉农办事处的配合下,利用召开办事处工作会议、新农村示范村建档现场会,大力宣传、积极发动,并在下村专门指导、重点帮扶的基础上,规范标准、以会代训、以点带面,有效地促进了全区新农村村级建档工作的有序开展。从新农村示范村建档情况看,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基本上是好的,是有成绩的,到目前为止,全区10个示范村、4个重点村已完成规范建档。但从全区来看,建档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还有很多村建档工作仍相当薄弱,还需档案部门和相关部门相互配合,认真研究予以解决。

二、我区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1、档案意识淡薄,对档案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农村,普通村民由于受教育水平文化程度的影响,档案意识淡薄。同时由于档案的价值具有滞后性、潜在性和间接性,由此导致部分涉农办事处领导和村民对档案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缺乏足够的认识,档案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地位不重要,部分村干部思想认识上跟不上当前农村发展的潮流,认为经济不抓不行,档案不抓对村工作也影响不大,对档案资料的留存过问少,管理差,一些经济合同、土地转让等重要资料散落在经办人员手里,没有及时归档保存,造成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流失,使一些社会矛盾、社会纠纷无据可查,无法办理,给今后的工作造成隐患。农村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意识亟待提高。

2、档案管理体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行政村编制一般为3-7人,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或村主任兼文书,致使部分行政村档案工作分管领导不明确,兼职档案人员不到位,自己负责的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自己保管,档案管理混乱,影响农村档案工作正常开展。大多数行政村没有建立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对村级组织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在归档、保管、利用方面缺乏制约机制,因而造成档案材料不齐全,丢失严重。

3、农村基层档案工作者素质较低

农村基层档案工作者队伍整体的业务素质、知识结构、人才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的要求。档案现代化管理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学历要求、专业要求、现代化管理技能要求,而农村现有档案专职人员匮乏,学历低,一般的行政村没有专职档案员,档案工作多由兼职人员担任,档案员往往又是统计员、出纳、会计或其他工作人员,兼职过多,使档案员不能专心从事档案工作,同时,由于时常变动,其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高,工作中档案业务不熟,缺乏基本的文件材料整理归档知识,难以独立完成立卷归档工作任务,甚至有的就简单地用牛皮袋或档案盒将应归档的材料装好,放入柜子中保管,天长日久,档案乱堆、乱放、乱存现象严重,给规范化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4、对档案载体、内容认识不清、分类不准、材料形成量少不规范,科技档案含量低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档案,档案的内容反映着各项工作的历史面貌和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前,村级档案内容多是反映农业生产的,比较单一,往往不需要怎样分类就可以装订立卷保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村级档案的内容除农业生产外,还有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纪检监察、换届选举、民主管理、村规民约、农村经济发展、新技术推广、土地管理、公路维修、交通运输、电线架设、村办企业、村级建设、税收、社保、计生、农民医疗、社会治安、婚姻登记等方面的内容。载体形式上除纸质档案外,还有照片、录音、录像、实物档案等,分类较细,这些文件材料,是农村政权建设,科学文化进步,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制订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农民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凭证,是农业、农村工作和农民情况的重要信息资源。而大多数 村在归档时,收集的大多数是办镇下发的文件,而涉及本村自身工作中形成的文件相当少,特别是科技档案存量更少,除与办镇或村民签订的一些合同外,几乎没有形成其它文件材料。从档案中反映不出村“两委”、村级组织工作职能以及行政村的历史面貌,难以满足农民增收需要。

三、改进措施及对策

1、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提高涉农办事处干部及村干部,特别是“两委”一班人的档案意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利用办事处、村干部会、专题会、现场会广泛宣传档案工作及其法律法规,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增强涉农办事处和村干部的档案意识,提高对开展村级建档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地认识档案、理解档案、主动利用档案维护合法权益,让档案融入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后盾。

2、健全机构,完善体制,制定档案工作制度。要建立健全涉农办事处、村级档案管理网络,将村级档案工作纳入办事处办公室综合档案室,实施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成立以办事处分管领导、党政办综合档案室专兼职档案人员、村书记或村主任等为成员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重视农村档案工作,真正把档案工作列入工作日程,强化管理职能,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定期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配备政治可靠、文化素质好、责任心强的村干部或其他专业干部为兼职档案员,建立村级档案工作整理归档、档案保管、保密、利用等制度,制定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分类大纲及保管期限表等档案工作业务规范,不断促进和完善行政村的档案工作。

3、加强对办事处、村档案干部的档案工作基础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一方面可采取以会代训的方法,将村档案人员集中到办事处,由区档案局的指导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授课,示范操作规范;另一方面也可由办事处经常组织他们到档案建档规范化程度高的村进行观摩交流学习,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尽快胜任本职工作。

4、强化收集,努力做好档案基础建档。农村档案是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是村党组织、村委会工作历史面貌、村行政管理、村级建设和发展的真实反映。在日常工作活动中,要重视材料的收集,把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和上级机关有关政策性、指导性、业务性的文件,本村需要贯彻执行和今后工作具有查找利用价值的文件资料,特别是办事处、村自己制发的文件资料,如村换届选举材料、村干部花名册、农村社保、合作医疗、农田区划界定协议书、扶贫开发项目、土地承包、财务管理等材料,进行立卷归档。为确保资料完整,村档案工作人员还要认真做好文件收发登记工作,每年及时将处理完毕的材料按时保质完成归档,确保村级档案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5、建章立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由于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涉及面较广,包括乡镇农科、畜牧、林业、水利等方面,因此档案部门在抓好村级建档的同时,还应积极与涉农主管部门搞好沟通,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领导。根据本区农村档案工作实际,及时配套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通过文明乡镇、示范村争创,档案管理升级达标等目标管理办法,使建章立制真正落到实处,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有章可循、依法开展。工作中善于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在村级建档上,要采取先易后难的作法,以示范村、重点村、先进村为重点,先建档,树立典型,以他们为示范,引导、带动其它村建档,争取先把架子搭起来,后充实完善,再实现逐步规范提高。

6、根据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特点,合理开发档案资源,注重实效,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好处范文第2篇

为贯彻落实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关于“争当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排头兵”的要求,就如何发挥好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对三农的支持作用,我们在资金社组织试点机制体制创新的同时,结合在资金社的发展过程中发现的诸如内部自律动力不足、外部环境诱惑、设计制度缺失、部门监管手段缺乏等问题,我们今年适时成立了盐都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行业协会除了为各会员单位提供所需的业务指导、政策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发挥“协调、沟通、公正、监督、自律”作用外,为了真正达到行业自律的目的,有效防止资金社可能出现运行风险等问题,我们在成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的同时,结合章程的制定,对它的运行、制约、监督等机制进行了创新创优,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健康有序发展注入了新的合力。

1、创新监督管理方式,形成立体监管网络。

行业协会的成立让资金社的监管从过去单一的行政管理方式转变为现在形成以行业自律为主、行政干预为辅、社会监督参与的全方位、立体化监管网络。在资金社试点的前四年里,农工办作为唯一监管部门在人力、物力、经验、手段均缺乏的情况下对资金社进行管理,所能运用的方法仅仅是定期、不定期的审计,对发现的问题运用行政干预的方式,下发整改通知要求其定期整改。行政干预在市场经济中的不适应性与处罚环节的缺失使得检查所取得的后续成效不尽如人意,资金社的监管遭遇了瓶颈,这一“他律”方式急需改变。现在成立的行业协会,要求各资金社参与制定管理条例与处罚方案,遇到如处罚等事项时自己开会讨论投票决定,真正实现“自律”的同时。主动接受主管部门和社会监督,丰富了监督的内涵。

2、分解细化章程条款,管理措施更具操作性。

行业协会制定了共同的行业守则,主要内容为“六坚持、六严禁、三限制、三服务”,并制定了全区统一的行业标识,将守则内容、监督举报电话一并张贴上墙,既便于遵守又便于社会监督;行业协会制定细化的处理处罚规定,对会员单位可能违反规定的情况做了详尽的分类,按违规程度不同分成三大类十六种,处以500-5000元不等的罚款并进行警告、诫勉谈话、停业整顿直至吊销执照。

3、创新资金管理方式,有效应对运行风险

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好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产权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5月20日

新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代表农村经济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方向,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实地调研来看,真正规范的合作社不多,如果对合作社的发展不加强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就会面临困境。

一、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但规模普遍较小,整体水平不高,带动能力不强等,总体来看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针对这些问题,是先规范后发展,还是先发展后规范,或是边发展边规范,专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调研表明,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应坚持“顺势而为、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运行不规范的合作社,由于农民积极性很高也不能强制取消,只能通过经济政策、惠农措施诱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一定要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之上。规范不是目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既要在发展中规范,更要在规范中发展,不发展就不会创新,就不会进步,进而影响社会进程。由此看来,发展是第一要务,而且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发展。对此,我们要辩证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最终目的是要在规范中帮助农民摆脱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地位,以合作的力量发展生产,共同开拓市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政策的缺乏。依据制度变迁理论分析,在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进程中,政策法规的建立存在制度变迁,国家对农民合作社制定的多是原则性条款的法律规范,而某些地方政府主要采用鼓动式、宣传式的政策口号,相对于中央来讲,细化制定了相关规章文件,但还是比较概括,没有明确规定的法律责任,难以完全达到立法目的,不能为合作社的建设提出更为详细可行的合理化的政策意见。

(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1、民主管理制度的形式化。农民合作社在成立时,一般根据合作社的章程设置了理事会或理事长,执行监事或监事会等组织机构,但实际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运作并履行其职能,导致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日常运作和管理的随意性很大,如处置财产随便、股金设置混乱、盈余情况模糊、扶持款项不知道有无等,造成多数社员对于本合作社的重要事务并不清楚,普通社员未享受知情权比例的占到近50%,更别说民主管理的权力。

2、政府管理部门的撤销。20世纪90年代,由于行政机构的改革,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业务主管的农经部门被某些乡镇撤销了,再加上机构与编制的调整等直接导致了工作经费的紧张,对农经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种种不利因素。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在发展的初期,各项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农经部门的撤销使得合作社缺乏有效监管。

(三)产权制度的缺失。农民合作社的产权归谁所有,由谁管理,利益怎样分配,始终是合作社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的农民合作社是一个由多人共享所有权的组织,其产权制度安排自然是其制度安排的核心问题。

1、国家对合作社产权制度建设缺乏严格的法律规范。比如,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不设立法定公积金制度,是否提取由合作社自己决定等。但在实际中,农户个人账户难以落到实处,农户个人产权标准的界定模糊等问题,需要国家对产权制度采取进一步严格规范的法律制度。

2、不同类型的农民合作社产生了不同的产权制度,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治理机制。这种治理机制阻碍了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受合作社的类型和合作社所遵循的原则影响,形成以下不同合作社的治理机制:(1)“政府推动型”合作社。政府过度干预,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总会受到地方政府的左右;(2)“能人带动型”的合作社。由一定经济实力和能力的种养、运销大户即所谓的农村能人来组建并组织运行的合作社,他们法律意识淡薄,认为只要能正常运行带来收益就行,造成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不规范,无章程,即使有也只是挂在墙上,并不遵循,造成合作社由少数人控制,没有真正做到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形同虚设,由此引发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资产处置、利润分配等常由经理或是董事长一个人说了算,造成了账目不清、分配不均等财务管理方面的混乱;(3)“龙头企业领头型”的合作社。政策的出台以及出于自身利益的驱动,使龙头企业要求加入合作社或领办合作社的积极性高涨。《合作社法》规定了不超过总表决权票数20%的附加表决权就可以设立农民合作社,这就出现了具有优势地位的龙头企业控制合作社,使得其他合作社的社员无发言权的现象。这些不同的治理机制导致了社员对合作社的财产不关心,更不清楚,多数社员的所有权缺失,享受不到合作社财产的产权收益,一直未形成与社员相紧密联系的产权关系,进一步造成对增加合作社的财产物资的阻力。

(四)文化背景的制约。脱离社会文化背景而独立发挥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合作社的成员是农民,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国农村社会是农民所立足的环境。这种环境不重视理性化正式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而重视非正式的社会关系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合作社规章制度中“民主监督”、“产权清晰”、“利益分明”等要求,与农民注重“人情”、“面子”、“关系”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互斥性。因此,农民合作社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经历一个与此相适应的过程。

三、实行规范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立法,提供法律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不同的行业,有关部门应该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不同环节,制定工商登记、财务管理、扶持政策、信息传输和科技服务等方面具体的、可操作的配套法规和统一的管理办法。政府应注重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法规,做好在合作社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为其行使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支撑,保障农民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合作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公司组建和运作不同,合作社要保证可持续发展,必须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1、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章程是合作社最基本的制度,制定适合本合作社发展的规章制度,必须根据合作社发展的需要,及时修订,坚持集体讨论,民主表决,从而做好章程的修订。

2、重视组织机构建设。要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做到权责分明,同时更要注重民主管理,避免由少数管理者说了算的专制行为;要进一步建立人事、营销、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如经理要实行聘任制,通过协议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其行为并要充分调动其管理的积极性,使其经济利益与合作社的各项管理制度挂钩,为合作社创造更多的收入。

3、建立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要进一步明确专业合作社的设立标准,如对成员的出资额、合作社的最低出资额做出规定,防止出现出“人、名”而不出“钱、物”的现象,对“空壳子”农民专业合作社取消法人资格。

(三)加强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产权制度是合作社内部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财务管理是明确划分农户合理产权的基础,是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保证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至关重要。(1)要明确合作社不同成员的财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保证每个成员的合法收益。做到准确全面地记录、反映和兑现如股权、未分配利润等成员应享有的权益和应分配的盈余;(2)要全面、定期地对合作社的财产进行清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漏洞,真正做到资金安全、高效地使用;(3)要保证扶持资金的合法利用,需坚持每笔财务收支都记录在案,并且调查属实,真正落实农户的利益,以保证国家扶持资金的落实;(4)要出具真实、合理合法的财务报表,国家需要认真剖析每个合作社的财务状况,只有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的合作社才能被列入国家扶持对象。对优秀、落后的不同发展情况的合作社采取不同的资金扶持或政策支持。

(四)引导传统文化概念的改变。农村的某些文化观念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所蕴涵的理念有一定的互斥性。形式主义的潜规则使合作社真正规范难以落到实处,“重人情”的价值取向成为制度化理性互惠的阻力。因此,在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合作社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和教育合作社负责人与农户充分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与制度;另一方面要帮助合作社负责人转变观念,认识到重生产更要重管理,重效率更要重视公平。这样逐步使他们接受民主化的运作方式,放弃家长制的不良作风,帮助合作社成员接受与经济组织相适应的理性化操作方式,突破乡土人情的束缚,培养“责权利”相统一的意识,促进合作社更好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万宝瑞.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急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0.10.

[2]张晓山,苑鹏等.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行为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1997.10.

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好处范文第4篇

合作社成立之初,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全体社员共同努力下,采取“合作社+农机户+农户”的服务模式,立足农业机械服务农民。积极开展农机维修、技术培训、土地承包、土地代管、耕种、收获等业务;市场化运作,全面推进收获、耕种、播种“一条龙”服务模式;增强服务意识,推进规范服务,加强平安农机建设。合作社成立以来共举办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农业技术培训18次,参加培训1200人次,巡回耕种14.5万亩,收割10.2万亩。有效解决了无劳动力或常年在外创业农民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对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全面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有较大示范和推动作用。

为把广大的农民从“脸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臂几千年”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全市首家引进高速插秧机,育秧生产线,XX年工厂化育秧4000亩,机械化插秧3600亩,每亩给农户节约成本140-160元,每亩增收稻谷100斤以上。

目前合作社入社社员69人,农户4000余户,固定资产420万,占地16.38亩,其他经营项目200亩,维修厂、停车场、加油点、服务部各一处,下设机耕队、机收队、排灌队、农田工程队、运输队、田园水稻基地、农业高新技术推广部。农机作业面积12万亩,承包土地410亩,流转土地1300亩。合作社农机作业年纯收入60万元,土地承包年总收入12万元,土地流转年纯收入46万,其他经营年纯收入88万。

合作社发展始终遵循以服务“三农”、守法经营和安全生产为根本,把农民、农业的需求作为合作社发展的理念。以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为契机,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抓好内部安全生产各环节,切实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一、建立机构,健全制度

合作社成立了以理事长**为组长,**为副组长,**为农机安全管理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同时完善了《**县**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安全生产制度》、《机车安全检查制度》、《机车安全维修(保养)制度》。每年由理事长**与每位农机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责任书规定了每位农机手在安全驾驶、安全作业、安全行车等方面应该遵守的事项,并与农机手的年终效益分红挂钩,与出现的责任事故相挂钩,确保农机手把安全责任时刻牢记于心,确保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二、开展平安农机建设,坚持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相结合

利用农闲,每月不定期学习6个小时以上,农忙前坚持安全生产知识培训3次。设立安全生产宣传栏和农机事故曝光台,对违章违纪农机手建立专门台账,并取消年终评选评优,从制度、经济等方面对不遵守安全制度的农机手进行约束和处罚,从而达到人人讲安全、人人都安全的良好局面,从而实现了合作社创建以来安全无事故的良好形象。

三、开展农机平安建设,扎实搞好合作社农机生产安全经营

(一)改变单一种植模式,积极推广农机新技术、农业新技术、新良种。XX年至XX年,为我县实验引种审定优良品种8个,其中水稻品种4个,辽优XX亩产1700余斤,创**市新高;小麦品种2个,平安1号、2号现为我县当家品种;花生品种1个,珍珠黑亩增效益在300元以上;玉米品种1个。

(二)争创“平安农机建设”,为农机手积极发展做坚强后盾。定期请县内农机技术人员和农机生产厂商的技术人员为农机手提供免费的维修保养,对农机手进行先进农机技术培训,使农机手和机具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农业生产。

(三)创新农机具、农业新技术推广发展。在市、县农机局、农业局领导大力支持下,搞好农机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XX年,**市首家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XX年,土壤测肥、土地深松技术;XX年,花生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收获;XX年,泥制法育秧,麦稻两季免耕技术马上实施。

(四)加快土地流转,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是解决村民耕作难,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应广大村民强烈要求,成立土地流转办公室。XX -XX年,承包土地200余亩,托管部分外出人员土地300余亩,流转土地900余亩。主要成效:

1、机械化率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利用合作社优势,改变单一耕作方式,从化肥种子使用到土地深松。

2、解放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流转和合作社服务模式,农民不需要参与劳动,彻底从繁忙的耕作、劳务中解脱出来,从事效率更高的工作,解除了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农忙时空巢老人不用愁了,年轻人在外务工不用请假了,农民真正做到了省心省力。同时,有效减少了土地撂荒的现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3、促进了农村社会分工,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先进的理念、生产技术,为使合作社发展壮大成立了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中心。XX-XX年,在省、市、县农机、农业部门支持下,为我县选定优良小麦品种2个,水稻品种6个,花生品种2个,玉米品种3个。通过合作社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花生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收获、示范带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土地等社会资源重组,进一步优化了农村社会分工。

4、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益、土地收入、就业、土地流转,每年每亩可为农户增加直接和间接性收入600余元。一是统一经营带来成本降低。由于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统一使用机械,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下降,原农户亩成本需700元,现为500元,亩节约成本200元。二是节省劳动力,增加务工性收入,土地流转可为农户增加10个外出务工工作日,按每天60元计算,可增加600元工资性收入。如果常年在外收入更高,如***等在外月工资平均4500元,年每人增收5万元以上。三是粮食增产带来增收。流转土地比分散经营土地每亩每年可增加产量180斤,按市场价格折算,可增加200余元收入。

5、推进了农业组织创新,有利于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实。XX-XX年,合作社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扶持下,进行土地深松、土壤测肥、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先进优良品种推广等,有效地解决了劳动力紧张、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合作社自身得到发展壮大,社会效益显著增加,新农机、新技术得到较快推广,农机、农艺完美结合。

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好处范文第5篇

芳菲四月走进__供销社,呈现你面前的处处是忙碌的身影,到处是活力四射新气象。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__县供销社有什么秘诀把学习实践活动落到实处的呢?

“没有什么诀窍,围绕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挖掘系统资源,推进产业化进程,加快‘新网工程’建设,盘活农村供销市场,服务‘三农’” 。县社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的同志如实说。

坚持宗旨,打造载体。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__县供销社围绕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多措并举,着力为农民和农业产业化服务。

据深入调研了解,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全系统结合企业改制,大力实施“新网工程”战略,巩固和完善现有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销售、加工、储运、农资、信息、技术、资金、文化娱乐、返乡农民工就业、计生帮扶、拉动农村消费等系列化、全方位、全过程配套服务。

锁定以县社为依托、基层社为枢纽、村级综合服务社为基础的三级服务体系。同时,开展计生帮扶进乡村活动,教育村民转变传统观念,去年为九姑乡白马村出资、出人、出力对口帮扶,该村终于冲出笼子,获全乡综合考核第一,今年对许岭镇甘霖村实施帮扶,使__供销社真正成为该县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的“三种力量”,积极打造有效载体。

“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大局,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保增长、保稳定’为目标,全力打好改革改制歼灭战,继续积极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整合系统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各种经济组织,构建为‘三农’服务新体系。保持我县供销合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3月13日,县社刘德和主任在今年工作会议上所作报告的指导思想就是服务“三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同时,叶凤鸣副县长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角度出发指出:“必须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个核心目标,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找位置,在服务‘三农’中谋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作贡献,努力探索服务‘三农’新思路、新办法和新途径”。她还强调要做到三个结合:“把供销社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相结合,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千社千品工程’相结合。”

不辱使命,学践结合。为找准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农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该社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为农服务上水平,农民群众得实惠。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放办社,服务‘三农’,积极推进__棉花产业化进程,努力促使棉农增产增收。”3月31日来到程集基层供销社,该社负责人对我们说:“利用改制后的剩余资产为平台,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组建惠民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该地区棉花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让农户用上“放心肥、放心药”,同时成立高岭农资配送中心,构建为农服务新体系。

时下,正值春耕大忙季节,针对农民反映化肥价格和配送等方面突出问题,__县供销社积极行动,基层社和农资部门制定服务方案,把学习实践活动落到实处。高岭惠民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挥农资配送中心功能和作用,社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送肥上门,一律低于市场价格,厂价直销。据了解,目前销售100多吨,惠及高岭、社坛、双河、青云等村周边农民。这是该社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服务“三农”的一个缩影。

据调查了解,自去年和今年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该社成立了许岭宏源瓜子、复兴天润棉花、仙田优质米和高岭棉花种植4个专业合作社、50个农村综合服务社和乡园禽业、晨隆合作经济组织。

为拓展服务空间,该社整合系统资源,与辉隆集团皖江农资有限公司在该县投资建省级化肥储备库正在开工,安徽宇顺银瑞、皖农棉业、四海广进涉社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为农服务功能。并且宇顺银瑞建1500亩优质棉良种基地,与300户棉农订立购销合同,解决周边棉农卖棉难一系列问题,提高棉农植棉积极性。同时,利用门点优势,引资创办许岭、复兴、凉亭、二郎、程集、城关6家农村连锁超市为方便农民、促进家电下乡、拉动农村消费、解决部分返乡农民工就业起到了很好作用。

烟花爆竹、再生资源和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浮出水面,成为该社服务“三农”又一支重要力量。

边学边改,任重道远。“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抓住重点,找准症结,认真研究好方法、办好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实事、解决好为农服务功能不足等问题,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供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3月24日县供销社党组书记袁严岳就全系统学习实践活动提出要求。

调查发现,该社以“新网工程”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成长性、财源性、牵动性项目,增 强为农服务功能。目前,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和再生资源回收五大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初具规模。

还了解到,少数单位服务意识不浓,重视不够,学习得多,贯彻落实得少,研究、用活政策上不够;各单位服务水平不平衡,网络拓展不够,现代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服务程度不高;经验总结不够,交流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