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理学治疗作用

药理学治疗作用

药理学治疗作用

药理学治疗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心理学;临床药学

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应用于临床药学领域,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健康、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从而探讨临床各科疾病患者的心理行为与症状消长演变的关系,并做出心理诊断、治疗、咨询等,以促进疾病的康复,保证身心健康的学科[1]。同时,有许多疾病都有明显的心因性致病因素,因而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入心理治疗。笔者就此介绍心理学在临床药学应用的依据和方法。

1 心理学应用于临床药学的依据

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和疾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医学认为,若心理情绪失衡,如情感活动过度或持久则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就可能成为疾病发生的条件。同时,近代心理学的研究,更以大量证据证明了心理因素或称情绪因素的致病作用。不正常的心理因素、情绪改变可引起精神病、心血管疾病和多种神经症等疾病。因而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配合心理治疗,这亦是临床药师在指导合理用药时要注意和使用的。同时针对依赖性、习惯性的药源疾病亦需要配合心理治疗,方可彻底治愈。

2 心理学在临床药学中应用的方法

2.1 为患者提供药物咨询中的应用 患病时患者心理应激可引起各种不愉快的情绪,并会反复咨询。临床药师不但要耐心、正确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并在了解应激源和被压抑的潜意识的基础上,积极给患者安慰和疏导,消除患者对疾病的心理负担,使心理逐渐达到平衡等心理治疗方法来辅助药物治疗,而且在详细解答患者对药物的咨询过程中,亦坚定了患者对该药物治疗疾病的信心。这种方法对功能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对器质性疾病亦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在实践中笔者曾经将患者分为依赖确定型、疑虑半确定型、主观情绪不稳定型几种心理类型进行药学服务并取得较好的效果[2]。

2.2 心理学在药物治疗的实践 有报道放松训练方法为心理干预手段配合药物用于临床治疗[3],心理干预可降低高血压患者临床降压药物的使用剂量,并可能减轻高血压患者长期服药对机体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周亮[4]认为,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相互作用的可能模式包括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而且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来帮助停止药物治疗,这在治疗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方面尤为明显。笔者认为,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合理用药时,应灵活掌握心理学的技巧,采用心理干预策略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将药物治疗作用尽量增至最为理想的强度,同时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或减轻其不良反应造成的损害,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效益。

3 心理学在纠正用药决策偏倚的运用

由于急诊需要在有限的时间看许多患者,医生们常常不得不快速做出决定。而对于临床医生,利用心理学理论通过针对性的培训能减少偏倚妨害医疗决策的发生率[5]。而对于临床药师而言,参与合理用药是其工作任务之一,因此在熟练掌握药理学及药剂学的技能和临床心理学技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医生用药意图,如发现用药决策偏倚,则应立即跟临床医生进行沟通,说服临床医生纠正其错误的用药决策。同时,临床药师应定期与医生们进行药物治疗方面的信息交流,逐步建立良好的相互支持的工作伙伴关系,并且通过相互沟通,促进双方的互相了解及技术进步。

有学者[5]认为,人体是形态结构系统、信息控制系统和心理精神系统的三位一体。由此产生了形态结构系统疾病、信息控制系统疾病、心理精神系统疾病。这从侧面说明了医学心理学对疾病治疗作用是肯定的。同时,药物临床试验结果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6],并且临床药学任务要求研究干扰某些药物体外或体内作用的因素及其防治方法。也有文献报道,药物与心理疗法联合使用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6]。因此,在药物治疗中临床药师应该灵活应用临床心理学技巧增强药物治疗的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或减轻不良反应的损害。临床药师的语言、行为、态度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临床药师在进行药学服务时需要掌握一定的药学心理学的技巧,对患者实行心理学分类服务,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依从性。所以这就要求临床药师必须掌握医学心理学,并把其应用到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周肖龙,丁长玲.合理用药呼唤临床药师.中国药事,2002,16(2):95.

2 庞晓军.医院药师进行药学服务的心理学技巧的探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3):170.

3 潘晓春,汪小林.临床药师专科化探讨.中国药房,2000,11(6):256.

4 周亮.焦虑中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相互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89-91.

药理学治疗作用范文第2篇

1临床药学工作在医疗实践中的地位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我国每年约有250余万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维持在10%至20%的范围内,部分医院就诊患者不良反应率甚至高达28%,这无疑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也使得患者对于医院的认可度下滑严重。另外,我国每年因为不良反应死亡的患者也不在少数,死亡率占全部不良反应患者比例的8%左右。

许多医师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药物治疗的合理性,按照经验填写药方的情况极为普遍,例如许多医生对于炎症患者就使用抗生素、甲亢患者就使用他巴唑治疗,没有充分重视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也忽视了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威胁。针对目前日益严峻的临床用药安全问题,临床药学工作在医疗实践中的地位不断凸显[3]。

临床药学通过分析药物成分以及作用于人体后可能出现的药理反应,包括药物在人体内起效的过程、代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等,能够便于医疗工作者在临床用药时更为合理,为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因此,充分重视药剂科临床药学工作,对于提高现阶段用药合理性、保证患者药物治疗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2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改善了药剂科在医院中形象

临床药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与扩展了医院药学专业活动中的内涵,使临床药学工作者的工作空间不再仅仅局限于药剂科,可以参与治疗环节,为医师诊断后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提供有效的支持,使药剂科在医院中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不再仅仅承担药品供给的任务,而是更多的参与医师药物拟定的讨论中,使患者接受最有效的药物治疗并承担最低的药物治疗风险,为患者的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医疗实践中,临床药学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4],帮助主治医师解决了许多药物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临床药学工作在医疗质量提升中具有的作用

医与药分别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两者服务的主要目标都是为了患者的康复,由于以往药师业务活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对于药物使用治疗的效果不太重视,而且医师也简单的认为只要按照药方进行治疗就能够取得较好的医疗效果,一旦在药物使用方面出现相关的问题,相互之间就会推卸责任。

药师在临床药学工作中,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实践中,在一定程度改变了只关注药物,而不重视药物治疗的效果,也为医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对于药物治疗水平与医疗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1例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无法达到一个有效的血药浓度,药物治疗多日无法控制病情,经过药师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建议患者加大药物的使用剂量,1d中每隔3-5h给药一次,结果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患者康复状况良好。

监测患者血药浓度是目前临床药学工作的主要方向,全面掌握患者血药浓度,使其维持在最佳的水平内,能够使药物起到最佳的疗效,如果药物浓度过低,那么药师可以及时告知医师,提升药物服用或注射量,提升患者血药浓度,提高疗效,如果患者血药浓度过高,那么极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此时药师需要及时告知医师并降低患者药物服用或注射量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药物干预方案降低患者血药浓度,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药理学治疗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药;外治法;水肿

[收稿日期] 2013-11-05

[基金项目] 江苏省中医药科技项目(LZ11205)

[通信作者] *姜宏,副教授,Tel:(025)85811644, E-mail:

[作者简介] 徐维诚,E-mail:

外治法是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或使用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患部或病变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是外科所独具的治疗方法。外治法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强调“内者内治,外者外治。”《五十二病方》及《内经》关于外治法均有较多描述。水肿是由于风邪、疮毒、水湿之邪外袭,饮食不节,禀赋不足,久病劳倦,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而致以眼脸、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水肿的基本病机为肺失通调、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水液潴留[1]。临床很多医家利用中药外治水肿,疗效显著,优点众多。

1 中药外治法治疗水肿的作用机制

中药外治法是将中药炮制成不同的剂型,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通过刺激经络、穴位、皮肤、黏膜、肌肉、筋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吴尚先在《理论骈文》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说明了外治法与内治法在病因、病机、辨证用药上是相同的,只是给药方法、吸收途径不同而已[2]。中药外治直接作用于患处,同样对患者具有发汗、利尿、泻下逐水等作用,减少水液潴留。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外治的中药,具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肿的吸收和机化,调节内分泌系统等作用[3],药物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促进局部的组织液循环,达到消除水肿的目的。

2 中药外治法治疗水肿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

中药外治法可根据其操作方法、作用部位等分类,按操作方法通常包括外敷法、熏洗法、搽擦法、热熨法等,按照作用部位,可分为四肢、腹部、会阴等处的水肿。本文主要以作用部位分类论述。

2.1 外治法用于四肢水肿 李珍等[4]把42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 以上肢周径对比健侧为划分3级标准,水肿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加用双柏散外敷,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主观症状明显改善,上肢水肿消退明显,水肿消退时间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外治法用于腹部水肿 白联缔等[8]将50例肝硬化腹水的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2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芒硝外敷脐部,根据临床症状的变化、B超提示腹水结果和肝功能指标确定疗效评定标准,观察组总有效率92.0%,比对照组总有效率高24.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4.5,P

2.3 外治法用于会阴水肿 初剑英[13]把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年龄、孕周、体重指数、分娩方式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外敷大黄、芒硝,对照组无菌纱布浸硫酸镁溶液湿热敷,在相同的时间下,2组产妇严重会阴水肿消退的例数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取得良好的效果。李金萍等[14]同样运用大黄、芒硝外敷,试验方法同于初剑英,观察到芒硝复合大黄外敷治疗会阴水肿疗效显著。唐小凤[15]将符合设计标准的78例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青蒌干叶煎水清洗外阴,对照组用50%硫酸镁热敷患处,以经2 d治疗后外阴水肿疼痛消退不明显无效为标准,治疗组有效率达97.44%,比对照组有效率高25.65%,具有统计学意义。黎晓红[16]将140例产后外阴水肿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72例,治疗组用青硝方(青蒌、冰片、芒硝)湿热敷会阴,并与硫酸镁湿热敷为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治愈率方面与对照组有比较显著性差异;黄飚等[17]根据经验,自1990年以来,用四黄汤治疗产后会阴水肿,取得满意疗效。许国姣等[18]和仇敏[19]用栀子酒;覃怡等[20]用中药方:蛇床子20 g,苍术10 g,黄柏25 g,苦参30 g,丹参15 g,地肤子20 g,川椒25 g,紫草30 g;王雪[21]用野、蒲公英湿敷会阴有水肿的患者,都作为试验组,水肿消退效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用50%硫酸镁湿敷伤口的患者,更促进伤口愈合。

2.4 外治法用于全身水肿 罗丽柏等[22]根据炎性水肿的程度,把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季胜德蛇药片外涂;观察组采用新鲜土三七外敷,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 d后,2组疗效对比, χ2=18.18,P

3 外治法治疗水肿的中药及机制分析

3.1 常用主要中药频次分析 统计上述临床医案和实验研究涉及的21张处方中被用次数大于等于2次的中药:芒硝6次;大黄6次;冰片4次;黄柏3次;牵牛子、乳香、没药、川椒、葱白、麝香、桃仁、栀子、青蒌各2次。

3.2 常用中药配伍分析 上面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中,可以发现几个常用于外治水肿的药对配伍,药药配合,相须相使,水利肿消。

大黄与芒硝皆有寒凉之性,均能攻下泻热,而大黄长于荡涤肠腑,芒硝长于软坚润燥,二药配伍,可增强泻热攻积之功,更增逐水消肿之效。以清热的黄柏为主配伍大黄以导热下行,可加强清热泻火之效,热除水自消。大黄与冰片皆能清热,大黄兼有逐瘀解毒的作用,冰片兼有通经止痛的作用,二药配伍,逐瘀不忘通经,共奏消肿止痛之效。

3.3 常用主要中药类别 泻下药:芒硝,大黄,牵牛子。清热药:黄柏,栀子。开窍药:冰片,麝香。活血化瘀药:乳香,没药。解表药:葱白。攻毒杀虫止痒药:蛇床子。温里药:川椒。祛风湿药:青蒌。

3.4 常用主要中药分类机制研究 按照中药分类研究,消除水肿机制主要包括:①部分泻下药具有泻下逐水的功效,大黄具有泻下、抗炎、利尿等药理作用[25],泻下、利尿作用能够有效的去除病灶部分稽留的水液,抗炎作用抑制病灶部分炎症的发展,进而达到消除水肿的目的;芒硝(Na2SO4·10H2O)可以加强抗炎作用,同时外用时能吸附渗透液,软坚散结,消除水肿[5]。②部分清热药具有清热解毒、清热燥湿的功效,现代临床药理研究表明清热药一般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26],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能有效的控制水肿炎症,消除水肿。③部分开窍药兼有活血、行气、解毒等功效,对水肿病灶的血液及其淋巴循环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开窍药在抗炎、镇痛、解热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27]。④活血化瘀药具有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除瘀血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28],活血化瘀药应用于水肿,主要利用其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促进局部水肿的吸收。

4 结语

分析和统计收集的关于中药外治法治疗水肿临床应用的文献,中药外治法可以应用于人体多个部位的水肿,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以促进水肿的消除,改善预后,同时还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等诸多的优点。组成外治水肿的方剂中药多以大黄、芒硝、牵牛子、甘遂等泻下药,黄柏山栀等清热药,冰片麝香等开窍药组合为主。这些中药通过缓解局部炎症、促进局部循环等,从而达到减少组织间隙中过多液体,消除水肿的目的。

临床如遇水肿症状,仍须遵循辩证施治之大法,首先辨阳水、阴水,其次要辨水肿之病因,其三应辨病变之脏腑,辩证审因,审证求机。给予常规内服药物的基础上,患者若无过敏等不良反应,可以给予外治水肿的方剂,制作合适剂型,外敷于水肿部位或特定的穴位进行辅助治疗。

在今后的临床科研中可以多发挥中药外治法对水肿的独特优势,利用现代科技,将中药以各种独特方法应用于水肿临床,使药物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从而发扬祖国医药的外治法,造福更多的患者。

[参考文献]

[1] 吴勉华,王新月. 中医内科学[M]. 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08.

[2] 刘志宇,周学平.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疗效机理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1):62.

[3] 曾庆,黄国志,梁东辉. 中药外治法治疗骨折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0):59.

[4] 李珍,刘永存,钟小玲. 双柏散外敷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86.

[5] 赵先峰,王世清,韩云红. 肿消散辅助治疗下肢水肿性疾病42例[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27.

[6] 黄柳燕,沈麒云,李黎梅. 芒硝外敷改善腹膜透析患者下肢水肿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2012(3):25.

[7] 郭二霞.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中风后偏侧肢体水肿36例[J]. 四川中医,2008(11):84.

[8] 白联缔,张晋芝. 芒硝外敷治疗肝硬化腹水25例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9(23):58.

[9] 童光东,周大桥,贺劲松. 麝黄膏脐敷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5):290.

[10] 李佩文,谭煌英,万冬桂,等. 中药消水膏外敷治疗癌性腹水120例临床及实验研究[J]. 中医杂志,2000(6):358.

[11] 曾贞,邢枫,周爱民,等. 消胀贴膏外敷对小鼠肝硬化腹水的消退作用及对腹腔血管通透性的影响[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9):689.

[12] 蒋运胜. 肾炎水肿外敷方[J]. 四川中医,1987(2):57.

[13] 初剑英. 大黄芒硝联合治疗产后外阴水肿疗效观察[J].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4(5):393.

[14] 李金萍,杨晓红. 芒硝复合大黄外敷治疗会阴侧切口30例体会[J]. 新疆中医药,2007(4):47.

[15] 唐小凤. 青蒌外洗外敷治疗产后外阴水肿的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03.

[16] 黎晓红. 中药湿热敷治疗产后外阴水肿72例[J]. 中国医药指南,2010(19):106.

[17] 黄飚,黄小丽. 四黄汤外敷治疗产后会阴水肿[J]. 新中医,2005(7):58.

[18] 许国姣,项红英. 栀子酒外敷治疗产后外阴水肿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02(9):25.

[19] 仇敏. 中药外敷治疗外阴水肿1例[J]. 湖北中医杂志,1999(4):149.

[20] 覃怡,陈文英,蔡海容. 中药外洗治疗产后会阴切口水肿[J]. 四川中医,2001(2):43.

[21] 王雪. 野、蒲公英外敷治疗会阴水肿的效果观察[J]. 护理研究,2012(8):723.

[22] 罗丽柏. 土三七外敷毒蛇咬伤局部炎症水肿180例[J]. 辽宁中医杂志,2006(10):1289.

[23] 包金花,陈玲,李秋梅,等. 冰没散外敷联合高频体外热疗治疗炎性水肿90例护理干预[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9):153.

[24] “牵牛籐叶”外治水肿的疗效介绍[J]. 辽宁中医杂志,1960(11):44.

[25] 聂克. 大黄药理作用研究及思考[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39.

[26] 褚跃成. 清热药的药理作用[J].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28.

[27] 曾南,王建,夏厚林,等. 芳香开窍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1):76.

[28] 吕志国,谢雁鸣,黎明全,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的合理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37(22):3494.

Status quo of external therapi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on edema

XU Wei-cheng, JIANG Hong, MA Jun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46, China)

[Abstract] Edema, as one of common clinical diseases, could be treated by taking medicines and adopting external therapi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many clinical and basic studies concerning external therapies with TCM on edema. Data showed that the external therapies are mostly composed of such purgating drugs as Rhei Radix et Rhizoma, Natrii Sulfas and Pharbitidis Semen, heat-clearing drug such as Phellodendri Chinensis Cortex and resuscitation-inducing drug such as Borneolum Syntheticum. The study showed that ingredients of external therapies did not pass through hilum and hepatic system, and thus avoided the first pass effect of livers. They enabled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drugs to be rapidly absorbed through pores and skins, strengthened the effect against edema, shortened the treatment course, decreased side effects, and were convenient and inexpensive. External therapies with TCM could play unique advantages in inhibiting edema in the future clinical studies.

药理学治疗作用范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就诊的20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区间为18岁-62岁,平均年龄为45.5岁。其中心内科纳入研究对象的患者有70例,呼吸内科纳入研究对象的患者有64例,消化内科纳入研究对象的患者有66例。均对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人,其中对照组中有心内科患者35例,呼吸内科患者32例,消化内科患者33例。观察组患者中心内科患者总数、呼吸内科患者总数、消化内科患者总数的比例为35:32:33。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特征等一般治疗中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治疗。如在治疗慢支患者时,给予患者退热、解毒等常规治疗和处理。对照组: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用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常规行退热、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静脉注射20ml的热毒宁+250ml生理盐水,每日一次,治疗时间为20天。治疗高血压患者时,予以炙甘草和合生脉散加减治疗,治疗时间为14天。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师的临床药学治疗。具体如下:(1)中药师与中医师合作,结合医院实际,合理的对专科的用药进行安排,调理清楚,方便临床医师的阅读和学习。(2)做好中药调剂工作。(3)发挥中药窗口的作用,开设中药咨询服务,宣传中药的相关知识,同时细心耐致的向患者及病人讲解中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同时还要主动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患者满意度、医疗纠纷发生情况、住院费用花费等。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统计学有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或患者满意度、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医疗费用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医疗费用情况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药理学治疗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药学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c)-0072-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是一种能够预防和进行治疗的疾病。COPD主要累及肺脏,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不良反应[2],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的方法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多采取吸入装置辅助治疗。因此,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提高其治疗的安全性十分必要。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及其治疗计划的制订起重要作用,如能与药学知识丰富的临床药师配合并对患者的全程治疗进行恰如其分的药学干预,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可促进患者用药合理、安全,达到治疗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12月收治的306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6例,女150例;年龄60~80岁,平均(68.58±3.12)岁;病程3~28年,平均(9.42±3.21)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60岁;第一诊断确诊为COPD,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3],且患病时间>6个月;入院前需自理,服用药物控制病情。

排除标准:不同意参加研究者;精神疾病急性期患者;因严重躯体疾病不能配合访谈者;存在语言交流障碍不能正常沟通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入院及出院时均予以同样的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患者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自行选择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后再由临床药师根据患者既往史、目前用药情况进行一对一的药学干预,内容包括用药指导、药物相互作用的指导、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

1.3.1 用药指导 在进行COPD治疗的过程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会采取气雾剂等治疗,然而该方法在使用时对操作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发生操作不当的情况,会对治疗效果造成直接影响,也会发生一系列的药物不良反应。基于此,在治疗时,需要对患者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让患者了解使用情况,这样可以避免发生意外。患者在吸入完成后,医师要告知患者进行漱口,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3.2 药物相互作用的指导 在对COPD患者进行治疗时,常用的有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一旦使用不合理就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时要避免药物使用时发生相互作用,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且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1.3.3 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 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患者发病后,往往会出现抑郁、悲观等情绪,医师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病症是可以克服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尽快痊愈出院。

1.3.4 出院后的药学服务 患者治疗痊愈出院后,需要进行适当的药学指导,告知患者要按时用药、合理用药,避免发生病情反复等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恶化。依从性:以患者主观评分判断依从性,>70分为依从性良好,30~70分为依从性一般,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无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9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其中口腔溃疡7例、声音嘶哑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COPD患者入院后经过临床医师正确诊断和制订治疗方案后与临床药师联系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药学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提高总有效率,主要有以下原因[4-10]:COPD是慢性疾病,治疗上除在院期间的吸氧、静脉用药外,还包括采用疗效好、全身不良反应少的吸入疗法,很多患者不习惯使用,吸药技术掌握不好,患者及其家属对药物的使用、分类、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的了解甚少,导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常用的吸入药物有沙丁胺醇气雾剂、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布地奈德气雾剂、异丙托溴胺气雾剂等,各种药物的外形和使用方法均有很大的不同,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进行教育时发现患者吸入药物前未充分呼气及吸气,总是凭着感觉吸药,而经过药师示范教育几遍后,患者均能正确操作,并彻底漱口,预防口腔真菌感染及胃溃疡的发生,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只有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一线,才能真正了解患者的病情、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要努力为患者着想,精心制订治疗和用药计划,并努力按计划实施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用药疗效,符合未来医院诊治疾病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巧玲.临床药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药学监护[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12):27-28.

[2] 徐红青,王卓,蔡和平.临床药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切入点[J].中国药房,2010,21(6):568-570.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46(3):254-261.

[4] 郑妮,杜延琪,林敬明.临床药师对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药学监护实践[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 27(12):980-982.

[5] 周金玉,孙增先,张骞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用药的药学监护要点[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11):1039-1041.

[6] 朱深银,彭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7):609-611.

[7] 邢洁,黄淑萍,张洁,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药学监护[J].天津药学,2013,25(1):31-34.

[8] 骆松梅,叶伟红,华俊彦.临床药师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的实践[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3,18(9):1014-1018.

[9] Liu D,Xiong R,Chen X,et al.The glucocorticoid dexamethasone inhibits U937 cell adhesion and neutrophil release via RhoA/ROCK1-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pathways[J].Cell Physiol Biochem,2014,33(6): 1654-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