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村官简要事迹

大学生村官简要事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村官简要事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村官简要事迹

大学生村官简要事迹范文第1篇

2.学习他身上那种对党和人民始终不变的满腔赤诚。徐锋同志在工作伊始就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2011年6月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上,既没有惊人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但他有一颗对工作无比热爱的赤诚之心,心中始终怀着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始终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甘当人民公仆,用勤奋和敬业的精神书写自己的人生和理想。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严以律己最好的诠释。

3.学习他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他大学毕业后回到条件艰苦的农村,按照安徽省省委对大学生村官提出的"加强组织、服务农民、促进和谐、历炼人生"的"四句话"目标要求,脚踏实地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中磨炼自己、提高自己,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一流业绩。村情不了解时,他每天穿梭于村中,找群众了解民情。并他为规范文书资料、数据统计分析、纠纷调解等做了大量工作。在村里工作,他靠的是扎实苦干,做实事,克难关,只有像徐锋同志那样,以付出为快乐,以奉献为价值,我们才能心甘情愿地担当起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发光发热的光荣责任,在具体工作中也才能始终脚踏实地,不计个人得失,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从这些平凡的工作中,我们看到了他的谋事之实。

4.学习他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他利用起所学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建起潭渡村村级网站,通过网站进行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开通"村民网上说事"渠道。在他的帮助下,当地农民自制土粉丝网上销售量大幅上升,"在网上卖粉丝"的路子一举破解了村民自制粉丝难销售的"瓶颈",用自己的知识帮助这个家家做粉丝的村子不断发展,通过改革工艺,将粉丝从散装、大包装发展到小包装、精装,还利用网络将粉丝远销至上海、天津、杭州等超市,使得当地老百姓大受其益。此外,他还积极帮助潭渡村富民饲料厂找饲料配方中所需的材料,目前,富民饲料厂饲料供应整个黄山市、宣城地区的养鸡场。从这一页页奋斗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到徐锋同志的创业之实。

5.学习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他自觉与群众打成一片,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把群众利益举过头顶。作为村主任助理,他时刻把自己当成村民,把自己看作群众的"儿子",时刻关心着困难群众。老党员诸葛纪钗,因一场车祸导致瘫痪,徐锋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在生活上帮助他,还经常带书报给他看,增强他的生活信心。老人夸赞说,"这孩子懂事、踏实".五保户卓子常常把徐锋挂在嘴边"这可真是个好孩子,经常来看我,还买来米面,好几次留他在家吃饭,他却又偷偷包了钱藏在碗底下。"徐锋同志在诀别信中写到:"郑村镇是我一生唯一工作过的地方,是我第二故乡,我十分留恋这片土地,但我再也没有机会为这片土地贡献力量了,我只能带着这份遗憾离去。我有一个愿望,在我死后,能埋在这块土地上,让我能看到郑村镇的发展,我将含笑于九泉。"从这些质朴的语言、踏实的行动之中,我们不难看到徐锋同志的修身之严,做人之实。

徐锋同志曾经在述职报告中说:"村官虽小,村官干的事也很简单和平凡,但我想,只要把这些事干好,也就不简单和不平凡了。"正是在这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之中,他践行着入党时的誓言,践行着肩上的使命,书写着对党和人民无限的忠诚。也许我们渺小的像一粒尘土,但只要把村官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做严、做实,这渺小和平凡也能够促成新时期农村风貌的巨大改变,同时让我们看到中国梦一定会实现的新希望。

学学生村官徐锋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大学生村官,一个称呼,一份工作,半年前的自己成功的被冠上了这样一个名字。对2015年8月的自己而已,这只是一份工作,一个跳板,没有那些高大上的想法。半年的时间,绩溪38号桥村这个陌生的地方,这个语言不通的地方,以她独有的魅力吸引了我,感染了我,让我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进去。

村官能做什么呢?这是我来到这里之后经常思考的问题,每天都在迷茫中度过,我找不到自己的路要怎么走。创业?种植业?养殖业……我都曾考虑过,却一直是在考虑中。

在一段时间的迷茫之后,在很多次的思想斗争之后,我想我不能浮在空中,不管我能做什么,首先我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努力在村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尽情的挥洒我青春的汗水。

在通过对徐锋同志先进事迹的认真学习后,我瞬间觉得小村官也有大作用。徐锋同志,一个28岁的年轻的生命走了……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八个春秋,但他感恩党的培育和组织的关怀,立志扎根基层,回报家乡,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体现了一位年轻共产党员的执着与追求!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人生。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每一个村官,都应该向徐锋学习,以他的思想品德为榜样,以他的工作态度为标杆,认认真真做好村里的每一件事,尽心尽力帮助老百姓做好我们能做的每一件事情。

学习徐锋,就是要学习他的奉献精神。对于农民的事,他总能随叫随到,放弃了自己休息的时间;对于大灾大难的事,他总能冲在第一线;对于群众致富的事,他总能不辞辛苦,一遍一遍的去做好。

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们要认真向徐锋同志学习,学习他心中有党、心怀感恩的高尚情怀,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他投身基层、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努力做好老百姓的每一件事情,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学习他勤勤恳恳、踏实肯干的优良品德,在村官的这条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走出办公室,带着感情深入群众,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真正需求,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办好事、办实事。让青春的汗水在农村大地尽情挥洒,让青春无悔。

学习徐锋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早逝的青春,永恒的精神

读书志在为民,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大义,岂计身家。徐锋同志用他短暂却不平凡的青春,在他挚爱的农村土地上书写了一个大大的"爱"字,他爱党、爱民、爱业、爱家,他用最朴实的笑容在基层落地生根、默默奉献;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是大学生村官和当代青年的优秀代表。对于刚刚踏入基层的公务员,从徐锋同志的身上,让我感受到极大的激励与鼓舞。

一、对党忠贞奉献。弥留之际,徐锋同志有万般的无奈和遗憾,但是却从未后悔过自己当初的选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坚持要向党委政府、向各界爱心人士致以最后的感谢和诀别。2015年9月,徐锋以口述方式"写"下一封满怀深情的绝笔信,字字泣泪,声声诀别,满怀感恩,令人动容。

二、对群众深情款款。徐锋同志在基层做村官时,面对村民的"使唤",总能随叫随到;面对有些群众不理解上级政策的现象,他挨家挨户上门宣传;面对有实际困难的五保户、老党员,他主动和老人结对子,用微薄的工资资助他们的生活。他对村民的关心发自肺腑,踏踏实实的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身为基层工作人员,我们就要像徐锋同志那样甘当公仆,践行为民宗旨,做到心中有民,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切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这样的工作、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大学生村官简要事迹范文第2篇

3月23日,我和全区的大学生村官一起参加了徐其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会上两名报告团成员分别介绍了徐其军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们从中了解到徐其军同志从南京市师范学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分配到六合最偏远的北部山村小学任教,现为竹镇中日友好希望小学教师。2002年9月,他被诊断患有严重的肾衰竭及尿毒症。他得知身患此病之后,主动与未婚妻解除婚约。在其生病的日子里,他并没有被病魔吓倒,主动放弃在家休养的医嘱,抱病坚持工作。正因为他这种执着的精神和无私的奉献,2006年以来,徐其军同志先后获得南京市好市民、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感动南京的人民教师、江苏省十大师德标兵、全国敬业奉献好人、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徐其军同志的那些感人事迹一次次的吸引着我和大学生村官们,无边的感动回荡在我们心中。“在我看来,活着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找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做。离开讲台,我将失去生命的全部意义”。朴素的话语深深感动了我们。

徐其军同志是我们大学生村官学习的榜样:

一、艰苦朴素,不求名利。徐其军老师师范毕业后,主动放弃留城继续升造的机会和中心小学较为舒适的工作,毅然要求分配到当年全区最偏远、最贫穷、最艰苦、也是规模最小的枣林小学当教师。

二、勇于拼搏,生命不息。在生病期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工作。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始终坚持在教育教学一线,为的是把更多的孩子托出大山。他每天都要强忍着病痛,尽管如此,他备课、上课、辅导孩子、批改作业、质量检测总是一丝不苟,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前茅。班主任工作更是细致入微,班级管理井井有条,一直都是学生喜欢、家长信赖、领导放心的好老师。

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徐其军老师在得知自己身患尿毒症之后,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人的幸福。他认为,爱是一种责任,有时也意味着放弃。他迅速与未婚妻解除婚约,把幸福还给她。

四、情系学生,大爱无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他就主动捐出了当月工资寄往灾区;为了帮助几名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孩子,他拖着病躯往返奔波数百里求助;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地从微薄的薪金中抽出钱来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即使在他病情危重时刻也从未间断过。校长劝他回家静心休养,他恳切拒绝:“我现在除了学生,还能有什么呢?学生就是我全部精神寄托。我要好好教他们,不能荒废了孩子们的学业。”他始终把全副精力投入到了教育教学中。徐其军在日记中写道:“我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我可以选择对待命运的态度;我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我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人生有长短,但人生的价值大小不在于生命的长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死神面前,有人沉沦崩溃,有人奋起抗争;在生死考验面前,弱者贪生,勇者无畏。徐其军老师笑对死神,靠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挺过了一道道难关。他以豪迈的气概,唱出了激越高亢的强者之歌,他以“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诠释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

大学生村官简要事迹范文第3篇

1月28日曾身患白血病的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心怀感恩,致信习近平总书记后,竟意外收到习总书记语重心长的回信,这不仅让张广秀激动不已,也让全国30万名大学生村官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的信念,总书记的回信就像冬天的火把温暖着我们的心,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也许现在很多村官觉得自己待遇不高,出路迷茫,因此对待基层工作也有懈怠之心。但是看到张广秀的事迹,听到她那句:“病好了,我还回去做村官。”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却是多么的鼓舞人心。习总书记的复信,也体现了党和政府一直关注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成长。我们更应该坚定决心,越是艰苦的环境才越能锻炼我们的意志,促进我们的成长成才。

张广秀同志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虽然还没有足够时间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她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对岗位的深深热爱、对群众的一片真情、对工作的认真执着,她的这些优秀品质深深地感染着我,在以后的村官岗位上,我要在以下几方面向她学习。

一、学习张广秀同志热爱本职、谦虚好学的优秀品质。

张广秀同志对“村官”岗位倾情投入、爱得深沉,认为“村官就是事业”,在日记中表示“我要为我的事业而努力,尽最大努力把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做好,成为我宝贵的财富。”。为努力提升素质能力、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她在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全力抓好自学的同时,利用点滴时间、把握一切机会,积极向镇村干部学、向党员群众学、向技术人员学。每逢居民区“两委”开会答复群众咨询,她总在一旁边听边记边思考;在其他干部开展工作时,她积极主动帮忙,借机掌握农村工作方法,虚心请教农村有关事宜。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她已较好掌握大樱桃种植管理基本技术,为群众科学种植提供了很多有效指导;充分发挥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自身优势,帮助村里建起电子村务档案,主动承担起远程教育管理员职责;还先后参与基层党建、惠农服务、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农村账务管理等多方面工作,均圆满完成任务。

二、学习张广秀同志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张广秀同志是个凡事都很较真的有心人,群众眼里的“小事”在她心中都是“大事”。“什么叫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跑腿,这就是。多好!”正是怀着这种对工作高度负责、勇于担当的朴素情怀,她坚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干好每一件细小事情和琐碎工作。每天早上提前到居委会打扫卫生,上班后主动询问当日工作,然后做出详细计划安排;从街道办事处到居委会两公里路,每天至少走几个来回;为帮助群众办好加盖印章之类的“跑腿活”,每天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跑几十公里路。居民区干部评价她“布置的任务从不过夜,今天干完了问明天干啥,眼里有活”。她自己则认为“为自己村服务,我甘之如饴”。

三、学习张广秀同志直面困难、坚强乐观的执着追求。

大学生村官简要事迹范文第4篇

他应该很能体会沈先生的“寂寞”

龚鹏程、张汝伦、陈子善、周保松和李静等学者、作家都对周先生的散文有过赞誉。我曾同台湾名作家亮轩先生谈起周先生的散文,他用了“极高明”三个字来描述。如何高明,唯有细读。

周先生教过中学,兼任过报馆主笔,1981年毕业于台大中文研究所后,相继执教于淡江大学和母校台大,2007年退休后又受聘为北师大特聘教授及珠海联合国际学院讲座教授。

明清学术史、明清文学和现代文学才是周先生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痴迷西方古典音乐之余,他创作颇丰。其中,散文集《时光倒影》和《同学少年》都有了大陆简体字版,最新的简体版作品就是这部《家族合照》。周先生前几年还为大陆主编了十卷本的“台湾学人散文丛书”,集一时之选。丛书中也收入了周先生本人的《第一次寒流》,无疑,他也应被置入“台湾学人散文”的谱系中考量。

在文风与精神气质上,周先生与其湘西前辈沈从文先生确有近似。本书开篇,周先生就回溯了他复杂的故乡认同,其出生地不是父母的籍贯“浙江天台”和“浙江鄞县”(其博士论文研究的正是鄞县籍的明代戏曲家屠隆,但周志文说:“与我无甚关联。”),而是湘西辰溪,即沈从文小说《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的背景地。“大学的时候,我看过沈从文一些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周先生自陈,“我喜欢沈从文对人物的描写,也喜欢他描写的那个洪荒单纯的草莽世界”,“如果要我选择的话,我宁愿选择辰溪这个盗贼出没的地方做故乡,也不想选择浙江。浙江比起湘西来,文明荟萃得多了,聪明又会打扮自己,我喜欢简单,我认为洪荒也许不够精细,但比文明要多一种粗犷的美,也比文明简单又有力,而且有力得多。”

二十余年前,京派作家汪曾祺论沈从文先生的散文时,曾用“寂寞”定性,他还引用过导师的一段自况:“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我无意亦无力拔高周先生的散文,但他应该很能体会沈先生的“寂寞”吧。

“我很喜欢我尴尬的身份”

《家族合照》里的人物“都是与我童年的眷村生活有关”,能淋漓尽致地折射出1949年“撤退”台湾、近四十年的“白色恐怖”等台湾近现代史上的大事件。包括《家族合照》在内的“周志文回忆录三部曲”,与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齐邦媛《巨流河》、白先勇《台湾岁月》(《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下卷)以及孙康宜《走出白色恐怖》、亮轩《飘零一家:从大陆到台湾的父子残局》等同类著作,共享着同样宏阔的时代背景。

只不过,周先生少了刻意为之的宏大叙事,即使最后仍给读者“惊涛骇浪式”的观感,也只是这种视角向下的历史叙事的客观效果。周先生的情怀和写作策略,在自序中交待得很明晰:“比较之下,还是小人物、小故事接近人情,而且花开花落,自成季节。”

周先生三岁丧父,1949年与母亲、三姐及妹妹,被同母异父的二姐带到台湾。自辰溪至武昌再至海口,在港口由小船换乘外海的大船,这群老孺的命运比起张典婉笔下惨烈的“太平轮沉船事件”来,委实幸运得多,“换乘时必须由绳梯攀爬上船,大船的绳梯很不好攀,一不小心就会落海,很小的小孩没有力气攀的,都是由大人‘抛’上大船,上面的人没接好,掉回小船一定受伤,万一不幸掉到海里,就很难再捞起来了,所幸我们这条船除了损失几件行李,没有人落海”,而且“吃苦与担忧是大人的事,小孩只觉得好玩,不断调换的人物风景,像站在万花镜前面,让人目眩神迷,我们那一代人的童年特别漫长”。

诚如“外省台湾人协会”理事长李广均教授所言:“眷村只是1949年移民人潮的部分缩影,无法代表当时的全部移民,因为能够住进眷村的必须具备军人身份,而且只有少部分(只有约五分之一)军人有此机会”,《家族合照》的独特之处正在于作者“边缘中的边缘”的身份(户籍的、地域与文化认同的)和视角——一方面,囿于旁系亲属身份,周志文只能作为黑户寄居于二姐夫妇所在的台湾东部宜兰县罗东镇的康定新村——宜兰、花莲、台东所属的后山地区“是个地不灵人不杰,就连天也根本不眷顾不疼惜的地方”。

另一方面,敏感、要强的少年周志文又是借住在一个迁出户弃之不用的厨房里,所以他有机会“同情地了解”村中“书记官郭荣仁”和“老兵唐桂元”这样的苦命老兵——都是被抓壮丁而参加军而浪迹台湾,“像巨浪上的小泡沫,随着海潮聚散起伏,完全是不由自主的”。

军种不同,不同的眷村所能获取的物质资源和社会地位也各不相同,《家族合照》透露出不少当年台湾军队的装备和待遇细节,特别是后勤部队性质的联勤被服厂和空军的相关信息。比如,“空军是绅士,海军是流氓,陆军是乞丐”,“联勤的福利比陆军的好,就连眷村也好很多,在我们眷村房子还是土墙抹白灰的时候,联勤的村子已是木板房了”。

眷村层级分明的空间秩序和权力结构并未摧垮周志文,相反,“当时我很喜欢我尴尬的身份,我比起其他的孩子,更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这样却让我更加左右逢源,至少感觉上是。表面的困顿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我看起来什么也不是,却表示我可以是任何人,可以做任何事,而且不用担心失败。对我而言,什么地方都是结束,也是起始,只要我心里想要,没人能阻拦我。”

少年的心是敏感的,在白色恐怖最严酷的时期,宪兵不止一次进入周志文就读的罗东中学抓捕左翼教师,“有一次一个隔壁班的地理老师在课堂上被三个面无表情的宪兵强行带走,那老师向我们班的老师求援,我们正在上国文课,老师在台上跟我们讲授儒家的伦理道德,却连正眼都没敢看那被逮的朋友一眼”,所以“我对传统道德的厌弃,是从那里开始的”。

台湾在1966年~1978年间实现了经济起飞,然而也出现艳舞表演横行戏院的乱象,“台湾其实是个被蛀虫蛀空了的世界,地方的乡镇长、乡镇民代表、警察没有不贪的,有的官员比较清廉是因为贪不着”,“我们的‘上层’,其实也高明不到哪里去,甚至比乡下的更为黑暗,不过他们比乡下的人更大气也更有派头,比他们更为‘人模人样’一些”。

追寻1945年之前的台湾史,日本殖民是绕不开的。《家族合照》中,也依稀能看到日本殖民留下的痕迹:罗东镇在日据时代是太平山林区的林木集散地,那里曾经盛产日本人最喜欢的桧木,1945年后残存着许多贮木池——让人最惊心的是:“大型贮木池常常由铁索相连的原木,区隔成几个区块,里面漂浮着各式不同的木头,区块里的木头没有铁索固定,会不规则地滚动,人踩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落水,人一落水,四周的原木就可能漂过来,堵住水面,除非了解水性,要想挣脱游出来就困难了,很多小孩就因此淹死”。也许,幼童溺亡才又提醒人们,50年被殖民的历史痕迹没那么容易消失,乡野少年固然“对火车经过所发的声音不但不生厌,有时还会期待”,但文化的伤害也不容遗忘——“日本人在台湾推行‘国语’的时候是禁说汉语的,政策执行彻底,这使得光复之初,台湾作家能以中文写作的寥寥可数。”

还原“存在过”的痕迹

《家族合照》里周先生传递出时间感和存在感,这或许是历史感的终极来源。“一个没有哀伤的人生不能算是真实的人生”,“从宇宙的角度看,不只人生,所有人类的历史都是短暂的,所以短暂不见得是真的短暂,而绵长也不见得是真的绵长,问题在事实是否真的存在”,最低意义上,这种以宇宙为基准的时间感形塑了周先生身上让我至为推崇的睥睨世俗、淡泊名利的通达脾性。

结识之初,我曾请周先生描述一下他住过的眷村,他只告诉我:“没有菜市场,没有医院,更没有邮局,简陋得只有一般的生老病死而已。”因为激赏《记忆之塔》对台湾报业及台湾民主化进程的深刻描述,我也曾撰文推介,周先生看到我因为翻阅过多而满是褶痕的封面的扫描照片,曾来信说:“我特别喜欢,有岁月的风霜在上面。”

这两样细节,我在本书自序中找到了根由:“我以前住过的眷村已埋入历史,现在一点痕迹都没有了,这世界大部分人没有历史感,什么事一埋入历史就表示没人再注意到甚至意识到,对他们而言,那就等于不存在了。”“康定新村”当年能听到很远处军营的单调军号声,少年周志文却从熄灯号中感受到“睡眠与死亡的暗示”;太平洋的海浪声也从宜兰东部的五结乡传来,“已经有几万年了或者几十万年了吧,海浪拍打着沙岸,一刻也没停息过,那时还没有人类的文明呢,我想,涛声中一定藏有关乎全世界或全宇宙最根本的秘密,却好像从来没有人注意。”是的,周先生通过选择性“观看”、记忆和书写,一点点还原了1949年到台湾的两百万军民“存在过”的痕迹,他不甘心于“台湾所有外省族群凋零分散的共同命运”。

周先生曾根据故乡的多雨气候反思宜兰人的“伪善”、“逢事易作闪躲”,但任何个体只有在政治制度保障下才能免于恐惧,宜兰乃至整个台湾在1987年“解严”之后才逐渐告别人人自危的状态,“再也没听说有什么不经法律程序的私刑了,万一有,也有人站起来大声嚷嚷,不论是为自己或者为别人”。

被拉壮丁而抓入军队的“书记官郭荣仁”和“老兵唐桂元”、周志文一家,乃至两百万“撤退”军民以及更广大的手足同胞,他们无法选择他们出生的时代和国度,当政治动荡无可逃遁时,蝼蚁一样的芸芸众生凭借什么抵抗现实的苦难、留存“存在过(活过)”的证明?《家族合照》至少提供了亲情(爱情、友情)、宗教、知识等三种抵抗和救赎的资源。

从历史感和时间感、存在感的维度,还可以发掘出《家族合照》的更多深意。

大学生村官简要事迹范文第5篇

大家好!2010年8月,我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9月到刘东校村担任主任助理。那一刻开始走在了农村工作的路上……

踏上农村工作的路,我开始接触了更多的人与事,也有了些想法,同时承受了许多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压力,这其中也有很多是我未曾想到的;刚开始工作时的感觉是:困惑,不知道应该怎么和这么多人接触、沟通;刚开始工作要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去做工作,这些我心里真的没谱。随后,有一件事对我触动挺大,那是到村工作后第一次帮村里起草了一份总结报告,写完后,我交给村支书看了,但支书看了之后觉得里面带有很大的书卷气息,缺少了写农村特定的气息,而后我仔细琢磨,却总也不知如何是好,这迫使我要多和村支书,主任多聊天多,了解情况,切合实际的做好总结。而后随着在村工作时日的增加,和村委会支书、主任经常性的交流,我不再困惑,我也渐渐融入。

村委会主任对我说过,和村民接触时坚持说家乡话,我们面对的是朴实的农民,用朴实的语言和农民交流,坚持说家乡话是进入老百姓心中的前提。多帮助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再小的帮助,对村民来说也是幸福的。如今,和村民说话时,不再时不时冒出几句洋话,而已讲上了流利的家乡话;平时我还经常帮助村民打印各种合同、协议书,简单的绘图,偶尔还会给村民刻录cd光盘。如此经常和帮助村民打印复印,和村民的接触、沟通也多了,有时候也就聊上是简单的几句话,但从简单的几句话中也能提取有用的信息。“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善,会有大收获,现在走上村间的路上时我看到了村民对我会心的微笑。

对村离退干部生活困难补助的核对,是我觉得工作以来走最艰难的一个砍,退职老干部担任村委会职务时间长,资历深,对政策上的问题经常刨根揭底的问,对于我来说,对文件有一点不熟悉,就很回答,我必须通读文件,读透读通,归纳整理,这样我才能对其提出的问题从容面对。但由于一些历史问题,离退职干部对其工作简历存在很多争议,对于存在争议人员的简历,还需要多次进行检查核对,再与他们解释。但其间的误差还是有的,这时难免会引起他们极大的不满,产生负面情绪,面对这些情况,我感到很心酸,但这也只能是默默的忍着,耐心的解释,细想起来,他们毕竟也是老前辈,也是为村的发展做过贡献的,是值得尊敬的,他们的情绪也是言不由衷的,不管怎样在农村工作的路上再难的砍我也要跨过去。

在农村工作日子是快乐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汇报演出的圆满成功是我任职以来最幸福的事,从演出前的紧张排练,到演出时的从容表演,再到演出后的热烈掌声,是我至今难以忘怀的记忆。

在农村工作的路间,我还有块责任地,坚守岗位,不无故迟到、缺席每一个大小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做好台账资料、档案整理,帮助村领导送、取材料及时沟通传达村镇之间信息;做好远程教育“网上村村通”站点更新与维护,清除设备上积尘、整理线路等;前不久由于村广播并网,远程教育接收系统线路被损坏,我及时排查受损线路,重新接入接收终端,确保了远程教育接收平台正常使用。

汪国真在《热爱生命》一诗中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来之,则安之,再烦:也不会忘记微笑,再急:也会注意语气,再苦:也不会忘记坚持;既然,我回到了农村,选择了“村官”便只顾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