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费审计论文

经费审计论文

经费审计论文

经费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进行绩效审计主要有以下两个目标:(1)将被审计机构的主要收支项目与资源的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进行审计,并将最后形成的资料提供给管理者,同时,还需要提出一定的建议;(2)能够帮助被审计机构找到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并能够帮助被审计的机构制定出改进的措施,改进他们的控制系统,从而让被审计机构能够更好的对各种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总的来说,绩效审计有着以下的一些特点:(1)具有经济性,绩效审计是为了能够用最低的费用取得尽可能多的具有一定质量的资源,简单的说就是支出是否足够节约;(2)具有效率性,主要指的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包括了是否是通过最小的投入获取了一定的产出或者是通过一定的投入却能够获得最大的产出,即是支出的效率是否合理;(3)具有效果性,其指得是能够从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也就是目标完成的如何。必须要明白,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这三者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划分。因此,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应该从这三方面开始进行综合的考虑。

二、工会经费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工会经费绩效审计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有许多工会领导对于工会经费的绩效审计都缺乏一个清楚的认识,例如经费绩效审计工作的性质、任务、作用与地位等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是将工会经费的审计工作当作是一种形式,使得绩效审计工作处于工会工作中的弱势地位。如今虽然工会会对经费的绩效审计进行组织,但是却因为缺少专业的懂审计、财会的,使得工会经费绩效审计成为一个空架子;还有一些单位则是让经费绩效审计形同虚设,不能够按照要求来开展工作,很少开展经费绩效审计工作,也很少进行业务培训、专业知识学习,经审人员的素质提高不能够跟上时展的需求,不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绩效审计制度不完善

如今工会经费的绩效审计与跟踪问效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制度,十分不利于工会经费的绩效审查工作的开展。其具体的表现有:(1)其开展各项活动的时候,不能够对活动的大小、层次、深度等进行一个良好的控制;(2)执行结果与资金使用绩效还不能够完全的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在很多时候甚至是都没有有效的执行过跟踪问效。

(三)工会经费收入管理精细化程度不足

工会经费的绩效审计需要精细化管理作为支撑,然而如今的工会经费收入管理却是精细化的程度不够。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对于工会经费从来都是只计收缴总量,却没有算应收总额是多少,在收费的过程中总是显得不够理直气壮;(2)太过于依赖相关的收费部门,没有重视到自己的责任,自从我国开始实行财政划拨与国税代收工会经费以来,工会的收缴经费基本都是很少自己进行,而且收缴经费的压力也大大的降低了,他们对于经费收缴的主体责任思想开始出现松动,也因此工会在挖潜增收、提高经费的收缴效率方面没有尽到全力。[1]

(四)对绩效评价缺乏有效监管

对于一些基层的工会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不能够实现有效的监管。如今,很多较小的基层工会都没有实行有效的预决算制度,使得所收取的经费不是被乱用就是不用的现象,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没有注重过使用的重点与效益。而一些上层的工会则是因为人力的问题,无法对数目众多而且分散较广的基层工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评价。

三、对开展工会经费的绩效审计的几点看法

(一)必须引起足够的认识

通过对工会经费的绩效审计,可以让很多问题能够从源头发现原因。如果是因为制度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或者是某种缺陷,使得一刀切的方法不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那么就应该要从修订制度出发,让制度能够得到改进和完善。因为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够让很多问题从源头上得到解决,从而大大的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工会经费支出特别是对于活动类的经费支出(包括会务费、培训费、宣传费、劳动竞赛费、职工活动费、职工教育费等等),必须要进行深入的考虑,考虑其结果执行的如何?所取得的经济性、成效性、效果性、效率性又是怎样?然而这些都是传统经审所没有考虑到的范畴,但是却应该是工会绩效审计的主要审计事项,通过绩效审计可以进一步的发现一些隐藏着的问题,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出问题,督促那些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防范。

(二)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来开展绩效审计

在进行工会经费进行绩效审计时,不仅仅需要对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所分管的部门或单位的财务收支、资产管理和运作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依法实施审计。还需要对他们任职期间的资金的使用的社会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计,所进行的审计必须要能够全面的反应出审计对象的政绩、存在的问题,明确被审计对象应当受到的奖励和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

(三)对于重大的工会经费使用项目可借用社会审计力量进行绩效审计

对于那些重大的工会经费使用项目,如果工会自身无力进行绩效审计,那么可以借助于社会审计力量进行绩效审计。而对于那些花费巨大、涉及面较广的、内容较为复杂的项目,则可以全面委托社会审计力量进行绩效审计。工会也可以与社会审计力量共同组成审计组,对工会经费使用后的的社会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分析,保证审计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有用性,确保工会经费的安全、完整、效益和保值增值。

(四)必须要对责任追究制进行完善

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必须将绩效审计结果的利用与经济责任审计、行政监察进行有机的结合。并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公告警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那些表现较好的典型应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表彰与奖励。而对于那些存在着问题的项目与单位就应该要能够一查到底,并要坚决的对单位及其负责人的直接责任进行依法追究。而对于那些置职工利益于不顾,甚至可能隐藏着腐败问题的则要坚决进行严厉打击。

经费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抽样方法;医院;科研经费审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297-01

近年来,医院科研经费领域违规违纪问题频发,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高度重视,加强对科研经费审计监督的呼声越来越高,科研经费审计已成为审计部门一项艰巨的任务。然而医院科研经费金额大、项目多,审计部门要在人力资源少、时间紧的情况下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及时找准体制、机制的问题,必须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审计。审计抽样方法,对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防范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抽样方法概述

(一)抽样的定义。

在统计学中,抽样是一种推论统计方法,它是指从目标总体(或称为母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通过观察样本的某一或某些属性,依据所获得的数据对总体的数量特征得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估计判断,从而达到对总体的认识。

(二)抽样方法分类。

根据审计抽样决策依据的方法不同,审计抽样可以分为两大类: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1)统计抽样一在审计抽样过程中,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取样本进行审查,并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审计抽样方法。2)非统计抽样一又称判断抽样,是指审计人员根据专业经验和经验判断选取样本进行审查,并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审计抽样方法。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审计方法相互结合使用,可以降低审计抽样风险。

(三)抽样的步骤

在审计中应用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方法,一般包括如下四个基本步骤:1)根据具体审计目标确定审计对象总体。2)确定样本量。3)选取样本并审查。4)评价抽样结果。

二、科研经费审计的特点

(一)项目多、金额大、科研经费收支频繁。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科研与经济建设的联系不断加强,医院承担的科研任务日益增多,资金来源渠道多样,经费总额年年上升,伴随着巨量的科研经费,各学科立项的科研项目林林总总,项目收支业务资金流量大,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

(二)违规问题比较集中。“年底突击花钱”、“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专家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大量科研经费生活福利化倾向严重一办公用品、耗材、餐费、礼品、汽车维修、差旅费等是此类现象的载体”、“利用支付科研协作费、会议费、测试费等形式将科研经费转移到与自己有特定利益关系的单位”,以上方面已经是科研经费滋生腐败的重灾区,更是审计中关注的重点。

(三)用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量急增。随着科研经费的充裕,资产被大量购置,甚至在医院一些“学科建设经费”只能允许购买设备,尽管一些课题组的设备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但是为了避免“经费花不完被没收”的担心,重复购置、设备闲置的状况屡见不鲜。

(四)与科研经费相关的合同数量庞大。科研立项合同、外拨协作费合同、设备购置合同、购买服务合同等不仅内容五花八门,仅其数量就相当可观,要想了解合同整体签订的规范性、合法性有一定的难度。

(五)审计任务重、时间紧。随着审计服务领域的扩展,审计部门已经开展和将要开展的的工作很多。将科研经费审计纳入审计管理后,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科研经费审计,对审计人员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挑战。

三、审计抽样在科研经费审计中的运用

(一)抽样在科研经费财务审计中运用的范围

1.项目的选取。在科研经费审计中,对于高风险因素的项目,如可疑的、异常的、特别具有风险倾向的项目或者以前发生过错误的项目。在这种情形下,审计抽样特别有用。

2.科研经费支出的凭证的抽取。要审查医院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性,这所医院的每一个科研项目的所有支出都是需要审查的对象,在审计时间、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运用审计抽样方法选择一定量的支出实施审计,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样本量的确定。

科研经费审计的样本量包含:选取审计的科研项目数、抽查凭证的个数、盘查的固定资产数以及审查的合同数等。样本量的大小与上述总容量的大小成正比,与总体项目的差异成正比、与审计结论的精确限度(精确限度是指统计抽样所作出的审计结论与总体实际情况之间所允许的误差范围)成反比、与审计结论的可信赖程度(可信赖程度是指统计抽样所作出的审计结论可予信赖的程度)成正比。

(三)针对不同的业务,采取相应的抽样方法。

重点在于使用适当的选样方法。在科研经费审计中,对于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关键业务等审计通过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运用非随机选样方法实施审计;对于科研经费支出凭证的抽样,根据会计科目的支出分类有选择地运用分层抽样法将总体样本划分成几个区间,以每个区间作为一个新的总体抽取并审核样本,对于违规频发的重点支出如会务费、劳务费、测试费、外协费、办公用品等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选取全部项目、选取特定项目和随机抽样;对于其他同样重要水平的事项则可以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来审查。

(四)评价抽样结果。

根据样本抽查情况,形成最后的抽查结论,是审计抽样工作的最后一项内容。对于科研经费审计样本的审计结果,首先分析样本误差的特征和形成的原因,在执行替代审计程序后仍存在的视为一项误差;分析样本误差后,审计人员应当根据样本误差,采用适当的方法,推断审计对象总体误差,得出审计的科研经费总体中不合规事项所占的比例,或者金额。

(五)正确区分审计抽查与审计抽样

审计抽查是一种技术,一般用于审前调查、确定审计重点、取得审计证据,在使用中没有严格要求。审计抽样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并按照严格的程序和抽样方法实施审计。

经费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审计定价 经营风险 财务风险 监管风险

一、引言

审计风险是指事务所为能对会计报表发表合适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事务所进行审计定价时必然要考虑到审计风险的影响,进而提高审计收费以补偿被诉讼或被迫赔偿乃至声誉破坏造成的可能损失。在2001年之前我国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没有要求强制披露,这不仅不利于监管部门对审计收费的管理,同时也不便于政府指导价的实施。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审计市场的逐步发展,投资者对公司信息披露完善程度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监管部门对审计市场监管的需要,中国证监会在2001年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将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作为重要事项加以披露。这一规定不仅让公众了解了公司的审计费用信息,便于比较审计费用乃至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情况,还有助于研究者对审计定价展开研究,从而更好地了解审计收费情况,抑制审计市场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现象,更有助于监管部门对审计市场的监管,促进审计市场健康发展,因此,对审计费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有关审计风险与审计定价的经验研究,国外始于Simunic(1980)建立的审计定价模型,对审计定价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研究,实质是从公司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展开,此后对审计定价的研究基本上是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Taylor and Baker(1981)、Francis(1984)、Anderson & Zeghual(1994)、Firth(1985)利用simunic审计定价基础模型,加入适当的变量,分别研究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审计费用定价的影响因素,发现结论和Simunic结论基本一致,其中Taylor and Baker(1981)用客户的资产总额来代替客户的规模,发现客户的规模与审计费用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他们研究有所不同的是, Gul,Tuis and Chen(1998)等则以客户的销售收入总额来表示客户的规模,得出的结论基本是一致的。与这些研究不同,Craswell,Francis and Taylor(1996)研究发现,审计费用与客户的资产规模并非呈现正相关的变化,他们认为这是因为许多公司选择审计师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审计收费的高低,大多数企业偏向于选择审计收费较低的事务所。考虑到一些事务所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承揽业务,导致了审计市场存在所谓的“低价竞争策略”(low-balling)。Ezzamel et al(1996),Simunic and Stein(1996)发现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应收款项和存货之和占总资产的比重与前一年或前两年亏损将增加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审计风险,需要增加实施的审计工作量,因而收取的审计费用高,以补偿所面临的风险和所付出的成本,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资产报酬率(ROA)则与审计费用呈负相关关系。

(二)国内文献 在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是伴随着中国证监会2001年对审计收费的强制性披露而开始的。罗栋梁(2002)指出,我国审计市场的定价并没有考虑审计风险的存在,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有差距,审计定价存在缺陷;王振林(2002)研究了1997年至1999年的审计收费数据,发现客户规模、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服务客户的年限、事务所变更、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比例、国有股比例和年度哑变量等均与审计收费显著相关,该研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展开研究,得出了许多不同于国外的新的结论。刘斌、叶建中和廖莹毅(2003)则发现,客户规模、业务复杂程度与审计收费是显著相关的;而存货与资产总额之比、长期负债与资产总额之比、盈亏情况、审计任期和事务所规模对审计收费不具有显著影响,此外,他们还考虑了我国的地区因素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影响审计收费,刘爱东、刘锦芳(2009)也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地域因素对审计收费定价具有显著的影响,且比较稳定。李补喜、王平心(2005)发现客户规模,流动比率,ROE,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资产负债率等均为审计费用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与之相反,毛钟红(2008)研究发现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净资产收益率(ROE)、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或谴责与否等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显著,但是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审计意见的类型、存货占总资产比重以及是否为ST类公司等是影响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但是伍利娜(2003)并未发现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收费显著相关;刘婷婷、朱锦余(2010)也发现审计意见类型并不是影响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喻凯、邱从龙(2009)研究发现客户规模、审计复杂性、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是否为ST公司,事务所的规模、独立董事人数、上市公司所在地等对审计收费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没有发现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长期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此外,还发现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与审计收费显著负相关这一结论。其他部分研究从不同角度展开,如李寿喜(2004)从单位资产的审计收费角度研究,发现客户资产规模越大,单位资产的审计收费越低 ,伴随着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的下降,单位资产审计收费不断提高;张继勋等(2005)分析了对外担保额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而蔡吉甫(2007)主要从公司的治理结构的角度展开研究,发现有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能够控制公司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减少会计师事务所收取的审计费用。我国的审计收费研究中,有关审计收费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并不存在比较一致的结论,且考虑地区发展水平差异的并不多。本文拟就此考虑在我国这样一个特殊的转型经济国家背景下,分析审计风险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提供审计服务,从公司收取审计费用。收取的审计费用,如前所述,不仅要补偿其审计所付出的成本,还包括事务所的一定的利润。付出的成本,取决于所提供审计服务的复杂度、工作量等,同时还包含其所发表审计意见不适当带来的被诉讼的风险。一般来说,事务所面临的被诉讼风险越大,其收取的审计费用越多,以弥补可能的被诉讼而导致的损失。那么究竟哪些风险因素是事务所所重点考虑的呢?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事务所审计风险主要源于对公司进行审计,未能出具合适的意见报告,从而导致对由此可能引发的损失做出相应的赔偿,以及对声誉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说,审计风险主要是由公司风险未能被发现所致。本文根据一般的分类,将公司风险划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由于上市公司的特殊性,还面临着被监管机构监管的风险,因此本文所分析的风险也包括监管风险。本文将从审计服务的提供方(会计师事务所)角度出发,对公司风险与审计收费之间相关关系展开研究。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规定:经营风险源于对被审计单位实现目标和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情况、事项、环境和行动,或源于不恰当的目标和战略。一般来说,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越大,对于事务所的审计意见报告要求也就越高,事务所务必会付出更多的工作量(如实施更多的实质性程序)以出具合适的报告,从而使得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越高。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越大,审计收费也就越高

财务风险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的财务风险是由于负债而使公司承担的风险,而广义的财务风险则是泛指由于各种因素变化造成公司利润的不确定性。本文所指的财务风险主要指狭义的财务风险。由于财务风险主要是由负债引起的,因此本文主要考虑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直接反映着公司的财务状况,对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其所面临的审计风险显然更高,有提高审计收费的动机。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2:公司财务风险与审计收费呈正相关关系

由于上市公司监管机构具有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监管目标,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会特别关注,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处罚的同时,对出具不适审计意见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监管风险越大的公司,事务所收取的审计费用越高。在此,提出假设:

假设3:监管风险越大,审计收费越高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样本为2005年至2007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类上市公司。对样本进行下列处理: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剔除交叉上市的样本公司(A+B;A+H)。最后得出的样本数为1478个,其中2005的样本数为507个,2006年的样本数为485个,2007年的样本为486个。本文所选用的财务数据来源是CSMAR数据库,部分数据在新浪财经(finance.省略/)上手工收集,市场化指数来自樊纲、王小鲁(2006)编制的中国市场化指数(中国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文中的数据处理运用的是Eviews5.0和SPSS17.0。

(三)模型建立和变量定义 根据上文理论分析,本文主要构建如下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Auditfee=c+∑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监管风险+∑控制变量+ε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如(表2)所示,审计收费均值在过去三年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2005年审计收费均值为60.8万左右,而到2007年这一数值已经达到了将近70万元。(表3)给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应收账款、存货所占比重差别较大,最高达到了68%,最低几乎为0,其均值分别有13%和17%;不同公司的主营业务增长率差别非常大,最高的达到了2324%,而最小的为-105%;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在不同的公司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均值分别为1.46和51%;最近三年收到证监会处罚或谴责的公司仅占7%,st公司所占的比例只有4%,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占了94%,仅有6%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有4%由四大审计其年报;净资产收益率在不同的公司间也存在在着巨大差异,最大的达到了192%,而最小的仅为-1408%;从index指数发现,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最高地区市场化指数达到了10.41,而最低的仅有2.50,平均来说,达到了7.54。

(二)相关性分析 为了检验变量之间的是否存在共线性,检查了主要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如(表4)所示,从表中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规模(size)与审计费用(auditfee)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666,且在5%水平上显著,这说明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与审计费用正相关,被审计单位规模越大,审计费用越高;资产负债率(lev)与流动比率(lratio)之间Pearson系数和pearman系数均达到-0.699,且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资产负债率与流动比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具有共线性。其他解释变量与审计费用之间的相关系数均比较小,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三)回归分析 从(表5)中,在回归一中看出,客户的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reratio)与审计费用在10%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应收账款所占比重越高,审计费用越高,与simunic(1980)、伍丽娜(2003)等的结论一致,但是与Low、Tcn and Koh(1990)等不符;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inratio)与审计费用正相关,但不显著;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growth)与审计费用呈负相关关系,不显著,但是其系数符号与预期相符;流动比率(lratio)与审计费用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的公司,其审计费用越低;在回归二中,资产负债率(lev)与审计收费负相关,但并不明显;公司是否为ST,与审计收费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会计师事务所对ST上市公司审计收费会更高;有关上市公司在最近三年受到是否处罚或谴责以及净资产收益率(roe)与审计收费均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在控制变量中,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是否为“四大”、客户的规模以及地区发展水平,与审计收费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四)进一步检验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公司普遍存在着预算软约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金融市场相对比较发达,处于该地区的预算软约束的程度会有所减轻,会提高公司的财务风险,据此事务所在审计定价时就可能提高审计收费。本文研究发现,资产负债水平对审计收费并没有显著的影响,那么处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增大,审计收费是否更高呢?本文用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来衡量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以市场化指数来表示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代表地区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描述性统计表显示,lratio与lev、lev*index与lev和lev*index与index之间均存有显著的共线性(限于篇幅,描述性统计表未列示)。从(表6)回归结果可以看出,lev*index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在地区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其财务风险越大,审计收费越高,这也证实了江伟、李斌(2007)的研究结论;其他变量的回归结果与前述基本一致。

五、结论

本文对2005年至2007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中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对审计定价具有显著影响,其他对审计定价并不明显;事务所审计定价主要与公司的流动比率有关,而与资产负债率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上市公司面临的监管风险中,是否为ST公司是影响审计定价的重要因素,其他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审计收费越高,这一结论充分说明,在我国公司普遍存在预算软约束的情况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金融市场比较发达,预算软约束有所减轻,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大,审计收费增加。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事务所在审计定价的时候,会对公司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以及面临的监管风险加以考虑,且对这三类风险构成中的应收账款所占比重、流动比率以及是否特殊处理(ST:special treatment)比较重视。本文的研究为物价部门正确制定审计指导价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指导,为我国审计市场监管者制定更加有效的市场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持;在理论上,丰富了现有事务所审计定价的相关经验研究,同时使对事务所的审计定价行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江伟、李斌:《预算软约束、企业财务风险与审计定价》,《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第4期。

[2]罗栋梁:《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决定因素的一般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第12期。

[3]王振林:《审计收费的决定与审计质量――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4]毛钟红:《我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财会通讯》2008年第4期。

[5]刘婷婷、朱锦余:《我国A股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决定因素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10期。

[6]李补喜、王平心:《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第2期。

[7]Simunic,D.A.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

[8]Simunic,D.A.and Stein,M.T..The impact of litigation risk on audit pricinga review of the economics and the evidence.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1996.

经费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审计费用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会计师事务所对其所提供的专业审计服务支付的报酬,是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审计服务供需关系的价值表现。

在对审计服务的研究中,人们一般会关注审计质量审计意见等领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审计费用本身作为审计服务工作的价格,它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审计服务供给方的生存发展状况,也直接反映了证券市场或公众对于审计服务工作的需求及依赖程度,因而审计费用本身也逐渐成为研究的对象。随着2001年12月2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披露》,上市公司必须在年报中对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进行披露,为我国审计费用研究提供了数据前提,使得基于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成为可能。本文的目的在于,利用中国证券市场中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及其他相关资料,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年度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检验其是否符合现有审计理论的成果,并对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此研究,为投资者正确解读审计费用信息提供帮助,也为证券监管部门制定相关监管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始于1980年Simunic的研究。Simunic(1980)首次构建了审计收费定价模型,对1977年美国397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的因素包括上市公司资产规模、控股子公司个数、行业类型、资产负债率、前两年的盈余状况、年度审计意见类型以及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成本,而会计收益率、审计任期和事务所的规模这三个因素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并不显著。而Anderson和Zeghal(1994)对Simunic的研究模型进行了修正,以加拿大的审计市场为样本,研究发现审计收费与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规模和业务的复杂程度显著相关,并且与内部审计成本成正相关的关系,这一结论与Simunic(1980)的研究结论相反。

针对事务所的规模,Franesi(1987)对澳大利亚审计市场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子公司个数与审计收费显著相关,对于规模小的上市公司,事务所的规模与审计收费呈正相关关系,而对于规模大的上市公司,事务所规模对审计收费不具有重要影响。

针对公司治理结构,O’sullivan(1999)以英国伦敦国际证券交易所1995年18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得出CEO与董事长兼职、非执行董事的任期、审计委员会中是否有执行董事以及审计委员会人数对审计费用不存在显著影响。Abbott等(2003)以公司规模、业务复杂性和审计意见相关因素为控制变量,研究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至少有一位财务专家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而一年内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对审计费用影响不显著。

由此可见,在西方学者的研究中较为一致的结论是,上市公司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会对审计收费造成重大影响。

我国在2001年之前对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规范研究,主要侧重从理论上分析解释审计费用,解决审计收费是什么的问题。2001年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公开披露审计费用后才开始进行尝试性的实证研究。

王善平(2004)以2002年我国深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上市公司的规模、子公司个数、事务所规模与上市公司所在地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而存货与资产总额之比、应收款项与资产总额之比、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审计任期、审计意见类型及审计任期与审计意见类型的交互效应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不显著。而李轶琳(2005)以深交所上市公司公布的2003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发现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审计意见、事务所任期、事务所是否属于四大以及地区差异与审计费用不显著相关。

可以看出,基于不同的环境背景,各因素可能带来不同的影响效果。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88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为投资者正确解读审计费用信息,也为证券监管部门制定相关监管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假设

(一)与审计成本相关的变量

假设一:上市公司资产总额越大,审计收费越高。

被审公司的规模越大,其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就越多,面临的审计调整事项也就越多。而且其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水平也相对较高,注册会计师需要相应地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扩大审计测试的范围,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以保证审计质量和控制审计风险。由于不同规模的公司其资产总额的规模不一样,并且总额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因此本文采用公司的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代表公司规模,假设这一变量与审计收费正相关。

假设二: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越高,审计收费越高。

应收账款项目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项目,而且是最有可能被公司用来操纵利润的项目。应收账款账户的审计较其他账户复杂,审计这类科目所需的时间较审计其他科目多,相应的审计费用也就更高。作为资产负债表中的“风险”项目,注册会计师针对其特殊性制定并实施了包括取证和判断在内的具体的审计过程(如函证、对未来事项的预测和查证等)。相对于被审公司自身的规模,这些项目的比重越大,审计费用就会提高。本文采用应收款项占年末总资产的比例代表这一影响,假设它与审计收费也呈正向关系。

假设三:上市公司现存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越高,审计费用越低。

对于现存资产总资产比例较大的公司来说,财富在所有者、债权人和经营者之间转移比较困难,所以成本就比较低,各利益相关方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并不强烈,从而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年度审计费用就较低。本文以固定资产和存货之和占总资产的比例为变量,假设它与审计收费负相关。

(二)与审计风险相关的变量

假设四: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越高,审计收费越高。

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包括其流动性、资本结构、获利能力等,能够反映出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以及破产风险。公司的财务状况越差,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审计测试的范围越大。另外,财务状况较差的委托人更可能粉饰财务报表,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这会加大审计的难度。因为财务上的困境可能导致公司的破产,事务所可能承担连带责任,投资者及利益相关人会通过申请诉讼赔偿来弥补自己的损失。如果没有相应的风险溢价收入,事务所是不会贸然尝试的。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本文以资产负债率来衡量风险因素,并假设它与审计收费正相关。

(三)与审计质量相关的变量

假设五: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审计收费越高。

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名誉越佳、资历越深,其审计质量相对越高。因为这样的事务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小,失去某一客户对其生存威胁较小,因而它不易被客户的不合理要求所威胁,可保持其独立性。同时大事务所一旦遭受诉讼,其财产损失和名誉损失的潜在成本是不可限量的。因此,大的事务所会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关注审计质量,相应的会制定较高的定价策略。本文将会计师事务所以“四大”和“非四大”进行区分,设置虚拟变量“0”和“1”,并假设“四大”较之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更高。

(四)其他影响因素

假设六:上市公司拥有的独立董事人数越多,审计费用越高。

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人数越多,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就越有发言权,独立董事为了减轻自身责任,在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业务约定书时,独立董事就会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从而年度审计费用也提高。本文直接选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人数作为变量,假定该变量与审计收费正相关。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上市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各项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来源于国泰安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意见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数据库。在研究中,对923家上市公司剔除了部分无效数据:(1)未按要求在年报中披露年度审计费用的公司,(2)不存在应收款项的公司,共得到885个有效样本。数据分析处理主要是通过eviews7完成。

(二)模型及变量定义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一至假设六,本文的实证研究采用的是国外运用最为普遍的审计费用模型:

Y=C+β1TZC+β2YSB+β3ZCFZ+β4XCB+β5DIDS+β6SD+ε

模型中所使用的各变量定义如表1:

五、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下回归方程的F值为305.5277,P值为0.000000,说明该模型的拟合还是比较满意的,审计收费模型在整体上是高度显著的,且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R-squared达到0.676653,Adjusted R-squared为0.674439。其他各变量的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2中对各系数多元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到,本文中的假设一、三、四、六均得到了验证。针对假设一,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越大,审计收费越高。表中客户资产对年度审计收费的t统计量为17.64591,P值为0.0000,上市公司的规模对审计收费有显著性影响。资产规模越大,审计的工作量越大,反映了审计所花的成本也相应越大。统计结果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实际上以各地财政部门和物件部门制定的审计收费标准中多以客户资产为依据一致。针对假设三,现存资产比例与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针对假设四,资产负债率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根据“深口袋”理论,公司财务上的困难会导致公司破产,会计师事务所可能因此承担连带责任,投资者及相关利益人会申请诉讼赔偿来弥补损失。针对假设六,是否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收费也是显著相关。可以预想更大规模,更高品牌的事务所更容易吸引审计人才。“四大”要保持其声誉、品牌与公众信任度,更具有保持其高审计质量的内在经济需求。一方面,“四大”会计事务所收取高审计收费并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尤其是大公司也愿意为高品牌事务所支付高费用。

而对假设二的检验结果是,P值为0.3460大于5%,接受了β为零的原假设,故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与预期的假设不相符,说明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收费时,并没有将这一指标考虑进去,或者说是审计师在执行业务时对应收账款的审计重视不够,而这恰恰应该是审计的重点。

同样对假设五的检验也发现独立董事的人数对审计费用没有显著影响,更不是显著的正相关。这应该是由于我国董事会制度尚不完善,独立董事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不明显。

经费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审计意见购买动因防治新制度经济学

审计意见购买是指在某一特定会计年度,公司变更审计师比不变更能明显地获取更为有利审计意见的现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近年来审计理论界与各国证券监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有的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实证研究。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通过运用委托理论、契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动因进行深刻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根本上解决审计意见购买问题的相关建议。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审计意见购买的动因分析

(一)委托理论的分析委托问题最早由罗斯提出,认为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写作论文理人代表委托人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关系随之产生。米歇尔·詹森、威廉姆·马克林(1976)认为如果关系的双方都是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人不会总是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为转移。一般认为,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是委托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完全是由于人的有限理决定了人们掌握的信息不可能无所不包,每一个人对信息的反应所建立的主观模型也不一样。信息不对称是指某些参与者拥有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可从时间和内容上加以划分,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来看,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的称为事前不对称,即逆向选择,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后的信息不对称称为事后不对称,也就是道德风险。按威廉姆森的解释,机会主义即“欺诈性地追求自利”的行为,是委托问题产生最核心的原因。根据上述委托理论,在上市公司中的所有者将公司的经营权委托给人,人按双方的约定经营。会计信息是对人经营管理活动的反映,也是委托人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渠道。由于个体的有限理性,委托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会计信息,即便能够,每一个委托人对会计信息的理解也可能存在偏差。同时,会计信息在人与委托人之间往往是不对称的,作为人的经营者存在机会主义,可能更多地想谋求自身的利益,虚列会计信息,粉饰经营业绩。委托人聘请外部审计师对企业会计信息加以审计,对其合法性、公允性加以鉴定,正是为了解决委托问题,标准的审计报告措词可以让委托人达成一致的理解,权威的信息鉴定又确保了所获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因此乐于让渡部分利益聘请审计师以规避投资风险。但经营者有自身的效用函数,为避免审计师察觉其舞弊行为后出具不利审计意见,很可能寻求审计师的合谋,或者以更换事务所相威胁,或以提高审计收费与长期业务往来引致的经济利益为诱饵,以便成功购买审计意见。

(二)契约理论的分析契约也称合约、合同,是指几个人(至少两人)或几方(至少两方)之间达成交易的某种协议,意在做什么。包含以下原则:社会性原则;平等性原则,自由原则、理性原则、互利原则和过程性原则(易宪容,1998)。契约有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之分。完全契约是指契约条款详细地表明了在与契约行为相应的未来不可预测事件出现时,每一个契约当事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权利和义务、风险分享的情况、契约强制履行的方式及契约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不完全契约是指留有未被指派的权利和未被列明事项的契约,是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交易费用的存在和信息不对称性而导致的,因而存在“敲竹杠”的问题,即一旦人们做出专用性资本投资后,担心事后重新谈判被迫接受不利于自己的契约条款或担心由于他人的行为使其投资贬值。审计契约是一项不完全契约,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审计师在接受审计业务前并不清楚企业管理层的品行,企业所有权者即审计业务的委托者不清楚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操守,也无法按所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或约束条件对审计师进行比较和权衡,以便以最小的资源耗费使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这显然背离了契约的理性原则。审计契约虽也旨在消除会计信息中的不确定性,鉴证会计信息,满足企业所有者的需要,但无论从审计实施过程还是审计结果,都不可能完全避免不确定性。按现行的相关法律、审计准则的规定,审计师只需“合理确信”会计报表中不存在重大错报,这为审计师提供了意见购买的博弈空间。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审计师也可能受到“敲竹杠”之威胁。审计师的培养及其审计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是事务所的专用性资本投资,也事关作为知识型组织的事务所的兴衰成败,而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审计市场的竞争不可谓不激烈,这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敲竹杠”的砝码。因此审计意见购买较易成功。

(三)交易费用理论的分析1937年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的思想,将其解释为“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同时,他认为企业组织作为市场的替代同样存在内部“管理费用”。此后,阿罗、威廉姆森、张五常等均对交易费用进行了审计意见购买是指在某一特定会计年度,公司变更审计师比不变更能明显地获取更为有利审计意见的现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近年来审计理论界与各国证券监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有的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实证研究。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通过运用委托理论、契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动因进行深刻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根本上解决审计意见购买问题的相关建议。

研究结论从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理论看,审计意见购买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参与和协调才能得以彻底防治。如(图1)所总结,它可从公司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即股东、债权人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即经营者、职工、会计信息提供者会计师和审计信息提供者审计师入手,同时,它需要有相关行业协会和其他监管方的参与以及中介行业的发展(如个人或企业征信制)。防治措施中,首要的是审计委托权应当切实由不掌握审计信息剩余控制权的所有权人即债权人、股东职工来行使,由他们来选择审计师,因此审计委托关系应当从图右下角的由管理层来行使更改为虚线所指。其次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这实际上是通过建立健全的机构或机制来监督管理者,保护各类企业所有权者的利益。最后,对于审计活动的企业一方两个最重要的当事人———经营者和会计师可通过提高其违规成本来约束;另一方审计师可从执业行为和行业治理着手。

参考文献:

[1]米歇尔·詹森,威廉姆·马克林:《企业理论:管理者行为、费用与产权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易宪容:《交易行为与合约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