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对策

对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又是学校和社会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必须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对小学生进行不健康心理的预防和矫正,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一、当前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心理承受能力差。

农村小学生是学生群体中最易产生负面心理的群体之一,他们在面对挫折与不顺时,自我调控与自我解压的能力是很难自觉形成的。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一旦出现失败与挫折,就自暴自弃,容易走极端,或沮丧,或失望,有的甚至绝望,不能正确面对挫折。一些学生有过敏倾向,容易为一些小事而烦恼,表现为爱哭、胆怯、担忧、小心眼。有些学生还具有攻击行为,他们在觉得自己吃亏时,往往采取报复行动,或骂人,或打人,有的甚至对玩具有虐待行为。

2.人际交往能力差。

现在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一家四口的小太阳,家里的成人对他的关心、爱护和包容可以称得上溺爱。无形当中,这种溺爱成了自私自利、心胸狭隘的沃土。这让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的思想,不善于在集体分享自己的快乐,不会和他们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小孩从小以爷爷奶奶为伴,以致不知道如何和同龄人交流。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小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就开始争吵,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也是有障碍的,很多小朋友感觉很难找到一个可以倾诉交谈的好朋友。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会感觉这个社会很不友好,从而不愿意和别人结交朋友。这种微妙的心理往往被家长和老师忽视,最终成为自闭症、抑郁症的致病因素。

3.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模糊认识。

在农村,相比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的。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广大农村的多数教育者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在教学中,将学生当做没有思想、情感、人格并等待被填充的物体。教育者与学生之间是没有平等和民主的主客体关系,彼此缺少沟通与交流,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厌学、缺乏兴趣、情感脆弱、意志怯懦、不能克服挫折、自控能力差、个性得不到健康发展,心理问题增多。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把心理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实现心理教育的常态化。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各学科中都包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都蕴藏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挖掘各学科教材中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相机点拨,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效应,减少或消除负效应,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通过创造“尊重、信任、理解、关爱、激励、愉快”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潜能发掘、展示的场所。同时,让学生的自信心、团队精神、竞争意识、情绪调控力和坚强勇敢等意志品质均得到发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必须教会小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培养他们的自强精神。

老师要帮助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使他们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受挫折是在现实生活、学习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使小学生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老师要教育小学生将个人理想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正确对待升学、社会舆论、个人成败、荣辱,使小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通过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适度的挫折情境,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从而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3.调动家庭教育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教育家长改变溺爱孩子的教育观念。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初环境,家庭的一切影响着孩子行为观念的形成。没有了溺爱,孩子才能独立,才能在困难面前锻炼意志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和老师要正确教育孩子。比如家长要教育孩子如何分享,如何与他人交流与合作。要教孩子如何交际:遇到什么情况,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用什么称呼等,这些都是家长要教的。同时,学校老师应该对孩子们进行沟通与合作的教育。教师发现学生有一些异常举动,应该及时和家长联系,向家长说明问题的重要性,使家长积极行动起来,一起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问题。教师经常性的家访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掌握孩子的脾气秉性;家长应该同班主任保持紧密联系,随时关注孩子的学习表现和心理状态,对于有问题的孩子,积极采纳教师的意见,促使家长改变不良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孩子进行正确而必要的家庭教育。总之,小学生的心理教育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才能顺利进行。

总之,为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有针对性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生;心理疾病;成因;作用;意义

随着中国社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在我们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心理问题。正如当今的小学生,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现在民族地区的生活条件好了,然而他们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幸福、那样快乐,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在他们身上日益突出。

在我校两千多名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疾病,特别是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显得特别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而抑郁”的生活。根据调查表明,学校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等。近年来,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诱发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民族地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民族地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应成为了我们民族地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根据调查显示,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家庭环境、学习压力和教师的教育方法、以及社会影响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我们作为一个小学工作教育者,只有确切地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

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下,学校教育片面地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学生,讥讽、挖苦学生,严重地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了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三、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环顾我们周围,就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文化,比如色情、暴力以及非法电子游戏厅、不法网吧等,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刺激和诱导。学生由于年龄小,缺少辩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四、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小学五六年级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

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

因此,在民族地区小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从理论上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任务。那么,注重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什么作用呢?

1.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现时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做到应有尽有,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保护,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甚至不以为然。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了心理障碍。如我校三年级一班有个小男孩,长得活泼可爱,但是上课总是喜欢打断老师讲话,又喜欢动手动脚去骚扰其他同学,因此经常遭到同学的打骂。还有,作业老是慢别人一拍,就此,班主任将情况向家长反映了几次,但家长都不重视,一段时间后其成绩又下降。后来班主任只好再次找来家长,先教育家长要从小重视培养小孩的良好习惯,并告诉他其孩子智力很好,很有发展前途,应该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改掉坏习惯。接下来班主任也找这位同学交谈了几次,跟他聊聊学习上的优点与缺点,鼓励他要有信心改掉坏习惯,发扬优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现在基本上能改掉上课不随便插嘴的坏毛病,对学习也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也变得更细心了。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各科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2.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后进生”通常是纪律散漫,思想意识差,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也是班级管理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在课堂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四年级四班的何斌同学,课堂上经常拉拢同学讲话,每次作业都欠交,不愿读书背书,不肯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脾气大,成绩很差。可以说真拿他没法子。但偶尔的几次早晨却让班主任发现他每天一早回校就抢着帮同学值日,把卫生区打扫得干干净净,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因此,班主任抓住这机会找他谈心,教育他如果做作业也能像扫地擦黑板一样认真的话,相信他的成绩肯定会很棒的。为了使他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班主任几次找他谈话,陪他做心理游戏,及时疏导他的心理,同时和他一起寻找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帮助他树立学习目标,改变自卑心态,重拾学习信心。现在,他真的变了,作业很少不交了,而且成绩也有所进步。

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据国内的大量调查:10%~20%的中小学生已经存在类型差异、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常见的有厌学、逃学、过度焦虑、人际交往障碍、自我中心、忧郁、强迫症等,自杀等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简述一下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健康意识和性意识的关键时期,注重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当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下,他才能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和道德规范,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品德。如:社会上经常出现学生不能忍受挫折而选择出走或自杀的个案,不正是社会对该学生教育――挫折承受力教育,自我调节教育不到位的表现吗?正是这些教育的不到位、使得青少年学生在建立自我的过程中常发生特殊的适应困难。出现难以认识自我角色地位,自我评价偏颇、自卑、缺乏自解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预防与消除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滋生,促进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陷入心理不平衡状态的学生恢复到正常状态,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活和发展。

二、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发展,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从家庭方面来看,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有重大的影响,更别说“单亲家庭”,“问题家庭”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学校方面来看,激烈的升学竞争、片面追求升学率,频繁的测验,学生的分数排位和教师不适当的教育行为等,都可能导致学生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状态中。从社会方面来看,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色情、暴力以及非法电子游戏厅、不法网吧等,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刺激。如,我们班有一位叫钟振华的男生,在本学期的前几周,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无精打采,经常打瞌睡,我经过旁敲侧击的方法了解到,他经常利用晚上到离家不远的网吧上网,已经上瘾了,经常从父母那里骗取零花钱去上网。于是,我装作不知情,先找来振华同学谈心,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与他聊网络,和他谈起网络的好处,当他讲得眉飞色舞时,在适时机和他谈谈网瘾的害处,当看到他脸色大变时,我没有再把话题接下去,而是借口班会课要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布置他找一些有关学生沉迷网络的利与弊的内容,第二天,他向我交了一份材料,详细地列举了上网的利与弊,同时,也红着脸告诉了我,其实他自己就已经沉迷网络,并从找资料的过程中,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我也因势利导,让他明确当前的学习任务,以良好的心态去正视网络,此后,还多次找他谈心,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振华同学终于彻底戒掉网瘾,学习成绩也赶了上来。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以健康的心理去认识社会,让他们学会自我调控,尤为重要。

三、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这时期的青少年学生身心增长快,情绪具有易波动性,意志情态上的独立性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他们经历着生理上最快速度的成熟变化即性需要心理上则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两个青少年时期的新需要与其心理成熟水平及社会地位水平的矛盾,导致了他们在各方面表现出既不同与儿童,又有异于成人的心理特点,是他们最容易进入心理不平衡状态,而又最不容易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成人疏导将到解脱。同时,青少年学生接近于成人的活动能量对这些矛盾起着激发作用,容易是矛盾爆发。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道切。如:我认识一位朋友的女儿在读初中,朋友常对我们说:她女儿小时候如何活跃好动,与父母感情不错,虽然平常工作忙于他交流不多,但有什么问题都会对他们说。但自从上了初中以后,与父母的沟通少了,却迷上了“褒电话粥”和“上Q”,朋友怕她受到坏人影响,从最初的劝说到限制到禁止,搞得亲子关系很僵。我们在与她女儿的交谈中,甚至发现她女儿强烈地希望快点考上高中,参与寄宿而离开家,离开父母的监管。由上可知青少年学生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稳定性。

四、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许多孩子由于父母离异或父母由于工作常常不在家,形成了单亲家庭或家中缺少与父母沟通,这些孩子不是缺少母爱,就是缺少父爱,看到别人有父有母,一家和和美美,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这学期,我遇到这样一件事,班里一位学生原来的成绩不错的,开学以来成绩下降,对学习缺乏兴趣,总是闷闷不乐。我找来了这位学生,从谈话中了解到她的妈妈由于工作调动分配到外地工作,爸爸是做生意的,常早出晚归,回到家常常一个人,从她的话中,知道她很想念妈妈。于是我联系了学生爸爸了解,确有此事,并告诉她学生的情况。我一方面要求家长要关心学生学习,可以利用电话让学生多与妈妈聊天,休息日尽量抽时间与孩子玩。另一方面,告诉学生父母的难处,让她知道并不是父母不理她,而是真的有难处,告诉她父母是很爱她、关心她的,平时多对她嘘寒问暖,让她感到身边的人是关心她、爱护她的。后来,学生又开朗起来了,经过她的努力,成绩又提高了。

五、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社会稳定、家庭幸福的需要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们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不健康状态。个体在一般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个体一旦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如挫折、欲望不能满足、受到威胁等,会使人心理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通过自我调节来消除这种不平衡状态,如果单靠自我无法调节,就得通过他人疏导,使之消除心中的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通过自我调节或者他人疏导恢复正常状态,则会出现心里不健康状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人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与异常行为,使学校、社会 的正常治安和秩序得到维护,也保证了学生家庭的幸福。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现代教育,不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它时时、处处渗透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一、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影响在减弱,但是儿童时期在家庭中所受到的影响却是一生都无法消除的。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稳定状况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离婚问题是当代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生活在离婚家庭的儿童将面临着学业、情感及社会的诸多困难与障碍。在我国,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家庭结构异常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家庭结构健全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谐、经常争吵的家庭,以及单亲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明显不利,使儿童产生躯体疾病、心理障碍的比例较高。

2、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即指家庭的环境气氛和情调。有研究表明,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和谐的家庭气氛是促进儿童行为发育的有利条件。此外,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显著相关。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小学生活泼、开朗、诚实、谦逊、合群、求知欲及好奇心强;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

3、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构成。家庭不和与心理疾病、行为障碍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流行病学调查还是临床研究都已多次被证实。调查发现,父母经常争吵、亲子关系差、家庭婚姻状况不良等与儿童行为显著相关。紧张的家庭关系会给小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成为心理创伤的背景,从而使小学生的性格带有一系列消极特点。

4、教养方式

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上,国内外许多研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是促发子女产生精神病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在有行为问题的学生中,教育方式民主的和尊重孩子的情况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的学生。

二、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以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和系统性的特点而具有无可代替的主导作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

1、校风与班风

良好的校风对师生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也是一种凝聚力,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集体意识,恰当地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在这种风气下,小学生的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健康发展。班集体是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小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条件。班级中如果存在某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将会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消极影响。在小学中,部分学生在班级中地位偏低,长期受忽视或排斥,容易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敌对情绪和逃避倾向,可能导致交往障碍及同学关系紧张等。

2、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我国多数学校的教学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学习焦虑,害怕上学,担心考试,产生一系列躯体和心理疾病,如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食欲不振、焦虑、抑郁等现象。随着素质教育的真正贯彻落实,改进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教师素质

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才能、个性、教学艺术、教育方法都深深地影响着小学生。素质较高的教师懂得学生的心理,不会经常在全班学生面前严厉地批评或讽刺学生,而是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循循善诱,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从而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一些小学教师自身的心理不够健康,如过于情绪化,对学生的态度极易受自己情绪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自制力。这种消极的和不稳定的情绪常常是造成部分小学生某些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原因。

4、师生关系

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体育教学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对江苏省如皋市业余体校现状的研究和分析

如何上好双手头上抛实心球课

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健全人格的手段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兴趣与创新能力

浅谈体校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第九套广播体操的编排特点研究

对如何提高高三女生体育课积极性的体会

在体育游戏中运用“感觉”培养小学生多元智能的探索

浅析体育游戏与中学体育教学

体育老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和训练中对学生的影响

小学生体质高耗现象亟待扭转

“成功感”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生田径运动训练之我见

如何提高体校学生公体课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方法探析

浅谈高中中长跑的训练方法

试析中、小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最大速度对跳远运动成绩的作用

体校文化教师心理挫折与对策的初步研究

如何做好运动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对保护体育后备人才的稳定措施研究

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

大课间活动对“健康班级”创建的影响研究

体育课运动负荷应有三次高峰

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探微

多媒体技术在体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改革体校化学课教学模式初探

谈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

体校英语创新教学的几点尝试

浅谈“结伴练习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学校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体育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体育课中贯彻自主性学练的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中的“多元评价”

对少年女子直道栏运动比赛中的情绪分析

提高篮球中锋队员拼抢篮板球的能力探讨

艺术体操运动员表现力训练内容与方法的初步探讨

试论现行体制下体育运动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在体育运动训练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初探

游泳运动员的柔韧素质训练

影响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文化学习效果的因素分析

新时期体校教练员应具备的能力

体校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谈赛艇运动员早期科学选材

浅谈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谈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空竹运动进入中学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简论体育教学的三元素

不同肥胖程度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学校开展篮球活动的探析

试论体校学生在运动中如何保证安全

浅谈WinPE的隐藏安装、启动及系统维护的使用

探讨体育教学中引入健商理念提高学生健商水平

素质训练技术化的优势以及对短跑技术建立的作用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