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防雷检测机构;计量认证;监督评审

中图分类号:P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298-01

前言

防雷检测机构主要是通过现场检测,对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和其他连接导体)的设计、安装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检查,对防雷装置的有效性进行测量。防雷检测机构实施计量认证,可不断规范防雷检测机构管理工作,提高防雷检测工作的公正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计量保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004年12月16日中国气象局第8号局令的《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防雷产品检测机构应当通过计量认证。2006年7月27日国家认监委又印发了新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一、防雷检测机构开展计量认证的依据

随着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开展,雷电灾害防护工作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根据《气象法》的规定,各级气象部门相继成立了防雷检测机构开展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工作。东营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根据上级要求于2001年向山东省质监局提出了计量认证申请,2002年6月顺利通过了认证,取得了计量认证合格证书。2008年3月再次通过了计量认证复查评审,证书编号为2008150076L。2011年5月又通过了计量认证复查评审,证书编号为2011150284L。

二、认真做好检测机构计量认证工作

(一)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1、领导的认识阶段;2、宣传培训、全员参与;3、组织落实,拟定计划;4、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5、分析现状,确定过程和要素;6、确定机构,分配职责,配备资源;7、管理体系文件化(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四部分。

(二)质量体系的运行和改进

质量体系是指实验室用文件化的形式列出的有效的、一体化的技术和管理程序,以便以最好、最实际的方式来指导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设备及信息的协调活动,从而保证委托方对质量满意。在计量认证评审中,质量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其既应符合评审准则的要求,又要符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质量体系文件是实验室工作的依据,是实验室内部的法规性文件,具有法规性、唯一性和适用性特点,一般分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四部分。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领导重视是做好计量认证工作的先决条件。实验室的领导要经常地参加与计量认证工作相关的培训,熟知计量认证工作的重要性,根据情况决定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及持续改进的措施,充分认识到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工作是完善防雷中心实验室质量体系的重要手段。要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单靠领导是不行的,要充分发挥中心每个成员在质量体系中的作用,制定奖励措施,使职工在质量体系运行中,始终有参与质量体系改进的积极性和能力,主动分析自身体系的差距,以求不断进取。

2、作好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检查各部门所开展的质量活动及其结果是否符合“质量手册”及相关文件的要求,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为质量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同时为了确保管理的适应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以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认真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至关重要。

(1)制定年度计划,按时进行。每年年初,必须制定详细的年度内审和管理评审计划,计划中必须明确拟审核的部门、审核时间、审核内容、审核组组成和审核结果的处理。

(2)做好记录,保质完成。制定可操作的内审记录表,内审结果通知书,内审汇总表,管理评审纪要。明确不符合项的纠正负责人,整改时间及复查跟踪人员,充分做好管理评审的输入和输出。

(3)计量认证现场评审中,档案的检查是一个重要方面,具体要求为:

a.仪器设备档案:实验室应确定一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台帐和档案,档案中至少应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制造商名称、出厂编号、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制造商的说明书、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或修理记录等。

b.检测报告档案:检查检测报告的信息量是否充足,原始记录是否完整,是否和检测报告同时归档。

c.技术人员技术档案:应包括人员简历、学历证明、获奖情况、培训情况、科技成果、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相关复印件(如上岗证、获奖证书、技术业绩年度鉴定等)。

3、通过监督评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在3年的计量认证周期之间实验室都要经历监督评审,通过监督评审,技术专家会发现本中心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制定有效的纠正办法,进行有效的整改,这也属于计量认证后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办法之一。

(三)积极开展能力验证及实验室间比对

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来确定实验室检测/校准能力的活动,实际上它是为确保实验室维持较高的校准和检测水平而对其能力进行考核、监督和确认的一种验证活动,东营市防雷中心每年都与邻市的潍坊市防雷中心或滨州市防雷中心进行比对试验,以切实提高检测能力,为更好地出具公正数据保驾护航。

(四)加强制度建设,认真做好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

在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的诸多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实验室水平的高低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和水平。中心领导必须建立完善的防雷检测人员资格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监督管理、责任追究等管理机制,建立一支适应业务发展需要,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防雷检测队伍,实现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与防雷减灾事业发展需要相适应。注重新标准、新规范、新方法的搜集和使用,确保其现行有效并便于工作人员使用,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开展检测工作,定期交流研讨检测技术,邀请经验丰富的检测专家作技术报告,不断提高检测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检测水平,为提高检测技术的科学性、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认真编制检测(验收)报告

检测(验收)报告是检测过程的结果,是实验室工作质量的最终体现。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客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实验室自身的形象和信誉,防雷检测机构要认真编制报告,统一格式,除了信息要完整、数据要可靠、结论要准确外,还要注意文字打印质量、装订质量等,每份检测(验收)报告要涵盖评审要求的所有信息。

三、结语

实验室计量认证是一项长期持续、不断改进的工作。通过内审、管理评审、监督评审等环节,促使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地完善,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沈炳岗,张甫风.对计量认证评审工作的一些体会和思考,陕西环境,第10卷,第6期,2003,12月.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防雷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是一个雷暴活动十分频繁的国家,雷电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发生雷电灾害13481起。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每年全国不少地区均有雷击造成人员死亡事故,并常造成停电、停业、通信中断、计算机网络瘫痪、家用电器损坏,人畜伤亡及各种设备损坏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多的大型先进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因雷击而对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也在逐年增加。雷电防护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防雷减灾是安全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现代化意识的重要标志。如何做好防雷规范化管理工作,不仅是防雷主管部门紧迫的任务,更是值得各级政府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规范化管理是防雷工作的关键环节和生命线,只有重视科学管理,不断提高防雷规范化服务水平与管理水平,才能有效的促进防雷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使防雷事业不断跨上新台阶。

对防雷实行规范化管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健全防雷组织机构。首先要成立防雷中心,负责本地区防雷技术服务和指导县市的防雷服务。按照政事企分开的原则,理顺防雷机构设置与职责,解决人员混编问题,加强防雷技术服务机构硬件规范化建设,规范防雷技术服务。其次,建立、健全各级防雷组织机构,明确不同性质机构的工作职责,并严格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不得相互交叉。严格按照机构职责分别出具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防雷装置验收合格证等行政许可文书以及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意见、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等技术服务报告。

第二,制定防雷制度,明确法律责任并严格执行制度。防雷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是促进防雷管理规范化的有效手段。要建立完善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与工作要求,并把抓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落实管理制度相结合。

要从源头上规范和管理防雷,须先从防雷建筑的审批入手。防雷建筑物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首先要实施并联审批,也就是联审联批。这样可以有效杜绝在建筑时产生偷工减料等腐败行为,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或杜绝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防雷建筑物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防雷装置。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防雷装置也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防雷设施定期检测制度也要建立,以保障防雷设施的有效使用。

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要有详细的处罚规定,用制度的形式明确法律责任,以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保证国家强制性规范能落到实处,促进社会防雷工程从无序化向有序化过渡,规范资质、检测、验收工作秩序。要落实雷电灾害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整合现有资源,推进防雷技术服务提升。

长期以来,防雷业务技术服务多采用手工方式进行,存在工作流程随意性大,检测业务技术资料没有电子档案,工作效率低问题,不适应防雷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存在不重视防雷技术产品的包装,只重视检测收费,不重视规范技术服务报告的制作,技术报告简单不统一,甚至还有用手工填写报告等;还存在检测报告不经过严格校审,出具的报告前后矛盾,甚至错用专业名词等问题。以上问题引起客户的不满和投诉,影响防雷减灾工作的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另外,防雷技术评价所涉及的内容,没有技术规范做依据,所要求施工中或设计中应达到的技术标准,没有地方或国家标准,技术评价内容不统一、不规范。

要规范防雷服务,提升防雷服务水平。开展防雷技术服务回访活动,把防雷技术服务工作的客户满意率计入个人岗位职责的考核内容。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各类项目的收费做到收费公开透明、公平合理。所有新建项目、雷评项目的办理与计费都实行办理责任制。在服务过程中遇到客户单位对项目计费不理解、不清楚时,要耐心地做好收费标准的解释工作,使每个项目的办理都得到客户单位的满意。要规范和培育市场,打破地区垄断。要按照服务合同开展防雷技术服务、明确收费项目和标准、规范减免收费,规范防雷技术服务收费行为。各级防雷技术服务机构要加强指导和协助农村、基层社区、学校等完善防雷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加强雷电监测网和雷电灾害预报预警能力的建设。加强雷电监测业务流程、技术和管理规定的制定和完善。加强雷电监测的设备、数据格式等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部门内外监测数据的共享、汇交工作。充分开发利用雷电定位仪、多参数雷达卫星遥测遥感和常规气象探测资料,发展雷电诊断分析预警技术方法,建立综合雷电信息处理和预警平台及其业务流程,制作和0-2小时雷电活动发生概率、重点区域雷电危险度等级、雷电活动区域移动趋势预警产品。建立雷电天气潜势预报业务,制作和0-12小时内的雷电天气落区及发生概率预报。分析研究雷电高影响行业和部门的需求,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和可视化技术,制作雷电预报预警服务产品。

第五,要加强雷电业务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大气雷电机理和成灾机制研究以及预警和防护技术研究,着力提升雷电探测资料的综合应用能力。

比如结合当地实际,建立便于操作的防雷技术服务规范化管理系统,主要管理建筑物年度检测资料、易燃易爆场站的检测资料、电子信息系统场所防雷检测资料、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图审查及随工检测、竣工检测资料等。系统数据可共享,并能随时添加更新数据,还能根据工作实际,随时添加更新数据,真正实现信息综合共享,满足防雷装置安全检测、防雷工程技术评价(防雷设计图纸审查)、新建建筑物随工检测和竣工检测等工作流程要求。

还可以开发雷电数值模式产品释用技术和其他预警方法,建立有效的雷电灾害临近预报预警技术系统,发展雷电防护技术、标准规范以及防护装置检测技术;加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能力建设,形成一支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第六,进一步加强防雷监督检查,推进防雷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确保防雷相关工作的依法、有序进行。根据防雷检测工作的实际,比如可以又气象局采取下列举措:告知廉政承诺、实行挂牌上岗、外出检测登记、电话廉政回访及现场廉政回访等,并明确防雷检测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规定,公布服务投诉电话,自觉接受服务用户和社会群众的监督,强化对防雷检测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依法加大防雷执法检查力度,积极组织进行防雷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严禁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和防雷企业的人员参与防雷行政执法。省(区、市)气象主管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开展防雷装置检测和防雷工程专业资质认定工作,要认真履行审查职责,杜绝假造注册资金、提供虚假证明、编造虚假业绩等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防雷管理规范化首先要制度化,标准化,要规范制度,严格责任,推进防雷技术服务提升,还要加强雷电监测网和雷电灾害预报预警能力的建设,积极提升雷电业务科技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加强防雷监督检查,确保防雷管理实现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 李松如 冯旭宇 邵程远.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业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08期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质雷达;无损检测;电磁波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2-

随着国家铁路交通的不断发展,隧道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同时在运营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隧道病害也在连连告急。这就需要一种高效的能够对隧道衬砌质量进行全面快速的检测方法来适应这种发展,使隧道病害能够提前得到治理。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可以对隧道衬砌混凝土厚度、密实性、脱空等进行快速检测,它不仅克服了传统上以点盖面的只靠目测和打孔抽查来对隧道质量进行不全面检测,而且是一种采用高科技手段,以其高分辨率和高准确率、能快速、高效的进行无损检测的方法,在隧道检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地质雷达原理

地质雷达是利用高频电磁波以宽频带短脉冲的形式, 由地表通过发射天线向地层发射电磁波, 当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 遇到具有电性、物性差异的介质(如空洞、分界面等) 时便会形成反射界面而发生反射, 电磁波反射回地面由接收天线接收, 根据电磁波的传播时间、波形特征可以确定地层中介质(目标体) 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等。

电磁波的传播取决于物体的电性,物体的电性主要有电导率μ和介电常数ε,前者主要影响电磁波的穿透(探测)深度,在电导率适中的情况下,后者决定电磁波在该物体中的传播速度,因此,所谓电性介面也就是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介面。不同的地质体(物体)具有不同的电性,因此,在不同电性的地质体的分界面上,都会产生回波。

图1中T为发射天线,R为接收天线,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遇到目标体和分界面时发生反射,信号返回地面由天线R接收并记录,通过主机的回放处理,就可以得到雷达记录的回波曲线(如图2所示)。

当地下介质中的波速v(m/ns)为已知时 可根据精确测得的走时t(单位为ns ),可求出反射物的深度(m)。

式中:v为地下介质中的电磁波速; 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c为光速3*108m/s。

2.数据处理和解释

探测的雷达图形常以脉冲反射波的波形形式记录,以波形或灰度显示探测雷达剖面图。地质雷达探测资料的解释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为数据处理,二为图象解释。由于地下介质相当于一个复杂的滤波器,介质对波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以及介质的不均匀性质,使得脉冲到达接收天线时,波幅减小,波形变得与原始发射波形有较大的差异。另外,不同程度的各种随机噪声和干扰,也影响实测数据。因此,必须对接收信号实施适当的处理,以改善资料的信噪比,为进一步解释提供清晰可变的图像。对于异常的识别应结合已知到未知,从而为识别现场探测中遇到的有限目的体引起的异常,以及对各类图像进行解释提供了依据。

图像处理包括消除随机噪声压制干扰,改善背景;进行自动时变增益或控制增益以补偿介质吸收和抑制杂波,进行滤波处理除去高频,突出目的体,降低背景噪声和余振影响。

图像解释是识别异常,这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一方面基于地质雷达图像的正演结果,另一方面由于工程实践成果获得。只有获得高质量的地质雷达图像并能正确的判别异常才能获得可靠、准确的地质解释结果。

识别干扰波及目标体的地质雷达图象特征是进行地质雷达图像解释的核心内容。地质雷达在地质和地表条件理想的情况下,可得清晰、易于解释的雷达记录,但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地质雷达在接收有效信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接收到各种干扰信号。产生干扰信号的的原因很多,隧道常见的干扰有电缆、衬砌表面金属物体、天线耦合不好,地下异常的多次波等,干扰波一般都有特殊形状,易于辨别和确认。

3.介质参数计算

为了准确得到衬砌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电磁波速,需要在地质雷达检测的测线上,用钻机在混凝土上钻透衬砌混凝土,然后再用尺子测出混凝土衬砌的实际厚度(d),从地质雷达图像上读出钻取位置处衬砌混凝土反射层面的双层走时,再根据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出衬砌实际的介电常数和电磁波速。

1)介电常数计算公式: (3)

2)电磁波速计算公式: (4)

:相对介电常数; :电磁波速度(m/s); :双程旅行时间(ns); :标定目标体厚度或距离(m)

4.应用检测实例

质量良好的衬砌混凝土密实、分布均匀、无脱空,除衬砌与围岩之间存在介电常数差异外, 其它介质介电常数变化较小,反射面不明显。雷达探测图上波形平缓、规则、无杂乱反射。

RAMAC地质雷达在衬砌无损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天线频率拱顶采用800M,采样时窗32ns,采样点400,叠加次数8。天线紧贴检测部位表面,采用距离模式连续扫描。在隧道边墙以5米间隔设置里程标记,实测中采用测距轮与打标的方式进行剖面里程定位。以下分析了衬砌各种质量缺陷雷达剖面图。

(1)衬砌厚度检测

根据地质雷达剖面显示,本段10米拱顶的衬砌厚度:最厚70厘米,最薄30厘米, 部分地段衬砌厚度不足。

(2)衬砌内部空洞

如果混凝土内部出现空洞,空洞内充满空气,介电常数发生较大变化,在雷达剖面图上会呈现明显的连续双曲线状(如图4)。在距测量原点5米的里程上,深度是20厘米,有一衬砌内部的空洞存在。

(3)衬砌内部不密实

衬砌混凝土内部若不密实,呈松散状态,含水量相对偏大,此区域相对介电常数与周围介质相差较大。由于混凝土疏松、孔隙率大、含水量不均匀, 故电磁波反射面多而乱。在雷达探测图上表现为反射波较多、不连续且反射能量强弱变化较大,图形较为杂乱(如图5所示)。在距测量原点5.4-7米的里程上,深度范围分别是15-85厘米的衬砌内部存在不密实现象。

(4)衬砌内部有异物

在距测量原点1.7-3.4米的里程上衬砌内部有异物。

(5)衬砌脱空

红筐内显示出压浆后仍然有脱空现象,其中在距离测量原点1.4~3.0m和7~8m范围脱空较为严重。

5.结论和建议

(1)用地质雷达做隧道质量检测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目前在国内得到大量应用.可以说,雷达方法是隧道检测最有效和快速的方法.用地质雷达方法进行隧道质量检测,可以确定衬砌厚度,围岩和衬砌内的缺陷,探测钢筋和钢拱架等。(2)地质雷达能探测出隧道衬砌中的主要施工缺陷,为隧道的整治提供可靠的依据,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费用。

参考文献

[1]刘传孝. 探地雷达空洞探测机理研究及应用实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3)

[2]李大心.探地雷达方法与应用[M].地质出版社,1994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TSP;官舟隧道;加深炮孔探测;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一、工程概况

本标长隧道1座,单洞累计长度4556米,设计车速:80 km/h,双洞分离式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0.25m,隧道限界净高5.0m。

官舟隧道为分离式长隧道,隧道左洞起讫桩号为:ZK30+765-ZK33+060,长2295米,隧道右洞起讫桩号为:YK30+800-YK33+061,长2261米。

二、弹性波(TSP203)法简介

(一)弹性波(TSP203)法: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体中所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地质情况,用于划分地层界线、查找地质构造、探测不良地质体的厚度和范围。

(二)超前地质预报概念及特点:超前地质预报是在隧道开挖时,对掌子面前方的围岩与地层情况做出超前预报。

三、超前地质预报原理

TSP和其它地震反射波方法一样,采用了回声测量原理。地震波在岩石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当遇到岩石物性界面(如断层、岩石破碎带和岩性变化等)时,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一部分信号透射进入前方介质。反射的地震信号被检波器接收,反射信号的传播时间和反射界面的距离成正比,故而能提供一种直接的前方不良地层的数据,再通过专用软件的分析处理,判读出前方的地质状况。

四、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综合应用

(一)通过已有的地质、水文资料总结统计后对围岩范围做出一定的预判,确定出容易出现岩溶溶洞的范围。

(二)每一百米做一次TSP,进一步确定掌子面前方围岩情况,精确围岩段落,将不好的围岩段落进行判别。

(三)根据地质调查法和TSP分析得到的数据对掌子面进行开挖,在到达预测围岩情况较差段落时使用地质雷达法对前方围岩情况进行再次探测,准确确定掌子面前方是否有溶洞。

(四)如果开挖到掌子面附近存在大量渗水时,或使用地质雷达探测到掌子面前方出现大型溶洞,掌子面前方大型溶洞如果距离较远采用超前水平探孔,如果距离较近采用加深炮孔进行探测。

(五)如果开挖到掌子面附近存在大量渗水,且使用各种探测手段均出现上下贯通型溶洞时,先使用地质雷达进行探测如果下方出现溶洞就采用地质钻对下方溶洞进行探测。

(六)探测目的:1、探测是否有溶洞出现;2、探测溶洞大小;3、探明溶洞中是否有充填物;4、探明是否为地下暗河,探明是否会出现突水突泥的情况,提前做好预警;5、探明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

五、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隧道施工过程的地质超前预报预测,主要是根据地表和已经开挖的隧道的地质调查和各种探测方法取得的资料,以及地质推断法预测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长度范围内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如:地面地质调查法、洞身地质素描法、钻速测试法、钻探孔法、涌水量观测、有害气体预测、岩体结构面量测和围岩变形观测。物探测试主要有TSP法、地质雷达法。

预测时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采用一种或几种方法组合综合预报,以工程地质法(包括图析法及地质素描法)进行超前宏观预报为前提,结合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地质雷达、超前探孔、经验法等综合手段,分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三个阶段对隧道岩体特征、断层、涌水等不良工程地质进行超前预测预报:

采用TSP系统与地质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长期(长距离)(>80m范围)地质预报;采用仪器和钻孔进行30~80m距离的中期地质预报;利用台车钻孔和地质雷达、红外探测仪相结合,进行距离小于30m的短期地质预报;采用在钻爆循环中加深(4m)3~5个炮孔进行掌子面前方4m范围的下一循环的探测。结合掌子面地质素描预测法进行掌子面作业影响区域内的当前地质预报。

对物探异常区采用钻孔进行验证,以便指导施工。

六、超前地质预报应该预防的问题

(一)TSP弹性波反射法连续预报时,须进行搭接预报,前后应重叠10米以上,保证不出现漏测区域及验证上次预报结论。

(二)采用潜孔钻连续预报时,钻孔深30~50米,前后两循环钻孔应重叠5~8米。

七、官舟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设计

八、预报成果的提交

每次检测后1天之内提交最终技术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不良地质体的性质、位置和规模;围岩类别及相关参数;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与可行性建议。报告成果及时向现场技术人员进行交底,与现场技术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并且随着隧道的开挖对预报成果进行验证,改进探测布置,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3]《官舟隧道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范文第5篇

摘要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是一种体制较新、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新型雷达。其新型的探测系统基本实现了探测数据采集、监测和集成的自动化,提高了高空气象资料的质量和精度,但在运行中故障时有发生。分析了放球过程中方位驱动器告警、方位角显示数值跳变等常见的故障原因,对充分发挥雷达性能,延长雷达使用寿命,及时保证设备正常运作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l波段雷达;故障;原因;排除方法

高空探测雷达是高空气象探测的重要手段。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属于国家重点投资项目,是我国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地面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和高空数字化电子探空仪组成,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时效快、能耗少、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1]。郑州站已于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该台站的建成投用,将为河南省气象预报、防灾减灾,特别是重大灾害性天气提供更加全面、及时、准确的高空气象基本数据。为了充分发挥雷达的性能,延长雷达的使用寿命,现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雷达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将故障个例和解决方法列举出来[2-4],以供维修人员参考。

1放球过程中方位和仰角驱动器告警

(1)打开驱动分机的盖板,观察方位驱动器显示情况,一般都是26号告警。这是由于发射机和方位驱动电机都装配在天线座里,相互之间有轻微干扰,如果屏蔽不好,发射机高频信号干扰方位驱动电机,使得方位驱动电机的编码器信号受到发射机影响,方位产生过速告警,导致天线方位不转,驱动分机的“a报警”亮红灯,“a准备好”灯不亮。

解决方法:将方位驱动电机及插头重新包裹,尽量将驱动电机上两根电缆线全部放进屏蔽罩里,以达到最佳的屏蔽效果,故障即可排除。

(2)打开驱动分机的盖板,观察仰角驱动器显示情况,如22号告警,则为编码器故障;如16号告警,一般为力矩过紧;如14号告警,通常为uvw短路或电机损坏。

解决方法:①检查编码器连线,通常为汇流环脏或插头接触不良所致,将刷架卸下来,用浓度95%以上的酒精清洗汇流环和刷架。②检查驱动齿轮箱,如内部损坏,返厂维修。③检查相关线路或更换电机。

2放球过程中告警灯亮

距离跟踪告警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①回波没有跟踪上(凹口没有跟在台阶正上方)。②气压码有飞点,造成气高不正确,导致短时间的连续告警。③测距板11-3板的有问题也会造成放球后期的测距错误。④仰角的电轴有误差也会导致雷达测出的仰角角度数据和实际角度偏差很大,从而会造成471气高和雷达高度相差太多。⑤地面的瞬间气压没有正确输入,致使放球时气压码不变,造成气高和压高相差太大(这在高原区比较容易出现),导致短时间的连续告警。

解决方法:①是手动将凹口跟上;②及时修改飞点;③重新对11-3板进行标定;④重新对光电轴进行标定;⑤在放球起始前正确输入瞬间气压值。

3方位角显示数值跳变

模块(sdc)和粗同步机不好,都会出现角度乱跳现象,如同步机或汇流环接触不良、粗精搭配不正常,显示总是在0~99°之间变化。

解决方法:①清洗同步机电刷或汇流环刷架。②将11-8板上的s1拨码开关第一位拨至on状态,缓慢转动天线,观察方位粗读数是否有规律变化,如果读数不变化或者无规律变化,说明粗同步机不好,更换故障同步机。③可能是在粗精搭配状态,将拨码开关s1第一位拨回off状态;若粗精搭配正常,则11-8单板本身存在故障(如轴角模块),更换故障模块。

4放球过程中方位角度指示有时变化有时不变

方位的粗精搭配不对会造成方位角度指示出现有时变化、有时不变的现象。

解决方法:对11-8板进行粗精搭配,将s1拨码开关第一位拨至on状态,检查方位粗读数减精读数是否在10~20之间,不在范围内,则需通过s2拨码开关的前4位重新搭配。如果方位、仰角标定值经常会变化,可能是同步机的夹板没有夹紧或同步轮系损坏,拧紧同步机夹板螺钉或更换同步面;11-7板2817存储数据变化,更换11-7板或2817。在天线转动时,方位角指示不对,可将11-8板的拨码开关拨到粗精搭配状态,发现手动摇动天线时,粗精数据差值有变化(正常情况下应该基本不变),可能会是方位角2个同步机当中的一个出了问题。这时需要打开天线座的“方位同步仓”,检查发现同步机轴有没有被完全压在方位旋转轴上,重新坚固后工作正常。

5打开小发射机有自激信号

小发射机故障或前置高放出现故障,会导致打开小发射机有自激信号。

解决方法:断开小发射机电源,自激信号消失则为小发射机故障,更换小发射机即可;若自激信号不能消除,则为前置高放出现故障,更换前置高放即可。

6小结

l波段雷达在业务使用过程中,其维护清洁工作是保证雷达性能完好的最好和最重要的途径,许多情况下,尘垢、腐蚀、生锈和霉变等是造成故障的原因。雷达的各种零部件和元器件经过一定的工作时间后也会衰老、变质和失去作用。经常地、细致地对各部分进行电气和机械的检查维护工作,可以预防和减少故障的发生,把故障排除在初级阶段,避免出现大的或损坏性的故障,以保证设备连续的正常工作。

7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l波段(1型)高空气象探测系统业务操作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2] 戴丽琼,黄宜辉,吴立新.l波段高空气气象探测资料审核要点[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306-30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