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期末个人扶贫总结

教师期末个人扶贫总结

教师期末个人扶贫总结

教师期末个人扶贫总结范文第1篇

一、*年33个欠发达乡镇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现状

1、区域与人力资源*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的行政区域总面积为1501平方公里,占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的87.1%;共有行政村241个,占全县行政村个数的81.7%;自然村2467个,占全县自然村个数的82.2%;村民小组3740个,占全县村民小组个数的83.1%。当年共有7.2万户住户、24.7万人口,分别占全县总户数的76.4%、总人口的74.4%,平均每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面积上居住着165个人;乡镇从业人数为13.9万人,其中外出从业的为6.1万人,分别是全县从业人数的73.9%、外出从业人数的91.6%,乡镇从业人员外出从业率为43.9%。在当年乡镇从业人数中,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为6.9万人,占乡镇从业人员数的49.6%;工业和建设业从业人数为2.1万人,占乡镇从业人员数的15.1%;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为4.9万人,占乡镇从业人员数的35.3%;三次产业从业人数的比例是10:3:7.1。

2、工农业生产条件*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共有耕地面积11.7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是3.7万亩,占全县有效灌溉面积的81.5%;农业机械总动力5万千瓦,占乡镇农机总动力的71.7%;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20560万元,占乡镇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75.6%。在生产性固定资产中,农村集体经济拥有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为6207万元,占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30.2%。

*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共有乡镇工业企业369个,工业工程技术人员190人;农业技术服务单位104个,农业技术人员344人。

3、经济发展总量据初步推算,*年33个欠发达乡镇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为8.5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47.9%。当年共实现农业总产值3.4亿元、乡镇工业总产值4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0.1亿元,其中出售产品收入5.1亿元;劳务输出总收入2.9亿元;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500万元。

全年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25.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3万亩,蔬菜播种面积7.3万亩;共实现粮食总产量4.7万吨,蔬菜产量5.2万吨,茶叶产量1170吨,水果产量4140吨,肉产品产量5920吨。

4、社区环境、文教与卫生事业*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共有12个自来水供应站,19个银行、信用社分支机构,13个农村集贸市场,实现通车公路里程971公里,有92.5%的行政村已通公路。

年末,共有各类学校99个,专任教师1600人,在校学生26630人,其中:中学教师和中学生分别为550人和8370人;有乡镇图书馆、文化站26个,幼儿园、托儿所32个,体育场1个。

年末,共有乡镇卫生机构87个,其中:乡镇卫生院42个;卫生技术人员342人,其中:医生147人;病床床位157张。

5、居民生活及社会福利事业到*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所有的行政村已实现通电和电话,有93.7%的行政村用上自来水,有85.8%的行政村通上有线电视。固定电话装机数量28581部;移动电话拥有数量达54319部;敬老院、福利院32个,拥有床位398床,现共收养368人。全年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1123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和养老保险人数分别为3390人和3540人。自来水普及率、生活用燃气普及率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80.5%、75.4%和68.8%。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1、扶贫资金落实与使用*年,33个欠发达乡镇共有各种扶贫资金总计2351.1万元,其中:当年得到的扶贫资金为1925.7万元。在当年得到的扶贫资金中,财政扶贫资金为684.7万元,占全部当年得到资金的35.6%;帮扶单位扶贫资金为1164.8万元,占全部当年得到资金的60.5%。

一年来,共投入使用的各种扶贫资金总计1858.9万元,其中:投入开发农业的扶贫资金304.7万元,占全部资金使用额的16.4%;投入下山移民建设的扶贫资金529万元,占全部资金使用额的28.5%;投入农民培训的扶贫资金49.2万元,占全部资金使用额的2.6%;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贫资金567.6万元,占全部资金使用额的30.5%;投入农村公益事业的扶贫资金282.7万元,占全部资金使用额的15.2%。

2、扶贫工作成效这一年,33个欠发达乡镇共新实施扶贫项目147个,有182个行政村受益,将近1.5万户农户直接受益。在直接受益的农户中有9700户是种养业受益户,占直接受益农户的62.8%。当年得到扶贫资金、物资的农户有6460户,得到扶贫贷款的农户有1420户。实施下山移民的农户有520户,共计1880人;实施整村搬迁的村(包括自然村)有7个,共有150户,1100人。新建或改扩建乡村道路297公里,新增基本农田317亩,新增经济林面积889亩,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76亩。新建或修建各类学校18所,新增教育用房面积5558平方米。解决了1.2万人的饮水困难。举办各类农技和职业培训班240多期,有2万人次参加培训,其中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有5900多人次,解决了近3200人的就业问题。

同时,据对33个欠发达乡镇的农民收入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年,贫困户比上年减少了6600户,贫困人口减少了22940人,是近几年来贫困户及贫困人口减少最多的一年。

二、当前,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欠发达乡镇区位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乡镇政府资金投入非常有限,产业选择与发展空间相对狭窄,自身发展能力弱,贫困面仍然较广,扶贫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如果仅靠自身的努力是很难实现奔小康目标。

1、区位条件较差。欠发达乡镇基本上是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乡镇到最近县城通车的平均距离达40多公里左右,各行政村到最近乡镇政府的平均距离也在9公里左右。到*年末,仍有18个行政村未能通公路,15个行政村未能用上自来水,34个行政村未能看上有线电视。欠发达乡镇的通乡、通村公路的路面铺装率也不到18%。

2、经济基础薄弱。*年,33个欠发达乡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7.9%,人均生产总值3440元,是全县人均水平的63.7%。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共230万元,占全县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的42.2%,行政村数占全县行政村数的81.7%;且平均每个行政村还不到1万元。同时,绝大部分欠发达乡镇的财政均存在收不抵支,出现不同程度负债的情况。据欠发达乡镇上报的监测数据推算,平均每个欠发达乡镇政府年财政收入为170万元左右,而支出达180万元左右,年末累计负债数额在16万元左右。

3、社会事业落后。*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共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有3300多人,仅占应保人数的1.4%;参加社养老保险的人数有3550人,仅占应保人数的2.1%。每万人平均拥有的卫生机构数不到4个,医生不到6名,病床数不到7床,图书馆、文化站也仅1.1个。

4、生产生活条件差。*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仍有近1.25万户、4.41万人居住在高山深山上,仍有900多户农户处于缺粮状况,有近1700多户居住在危房或简易住房中,有19900多人的饮水困难未得到解决,有160多名中小学生辍学。当年遭受各种灾害的住户也有9900多户,返贫的人数达2500多人。

5、贫困面依然较广。据对33个欠发达乡镇农民收入调查资料推算,*年末,仍约有12400户贫困户和33790人的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低于1500元以下的村还有30个。

6、扶贫资金使用效果并不很理想。从目前的扶贫工作来看,还比较重视扶贫资金来源、投入与项目开发工作,而对资金的使用效果关注的力度不大,缺乏有效监管,使扶贫工作仍然是一种“输血”的形式,而缺乏真正能形成提高农民发展能力、形成“造血”的效益。

三、进一步推进欠发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或想法

1、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劳务输出作为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来抓。外出务工收入是欠发达乡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此要充分抓住发达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有利时机,把发达地区对劳务的需求和解决欠发达乡镇剩余劳动力出路及农民增收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信息引导、牵线搭桥等手段,大力促进农民外出打工、经商,不断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使劳务输出成为我县欠发达乡镇的一大产业。同时,积极开展劳务品牌创建工作,促进劳务输出健康、有序的稳步发展,使劳动力资源转化成劳务经济,成为我县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但在目前,我县欠发达乡镇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劳动就业技能欠缺,部分农民还存在“小钱不赚、大钱又赚不来”的怕吃苦心态。因此就必须做好“农民知识化”工作,做好与当前劳务市场相适应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农民落后思想观念的更新、劳动技能的提高,推进欠发达乡镇劳动力档次的提升,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及智力支持,为劳务输出提供更符合劳务市场需求的劳动力,不断推进欠发达乡镇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在欠发达乡镇中还是有一些区位相对较好的乡镇、好的项目和丰富的资源。如何开发这些项目、利用这些资源,对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现作用和长远的历史意义。而开发这些项目、资源,如果仅靠自身的努力和投入,是比较难以实现的,或者说是要经历更长的时间。因此,这就需要借助于外资或外力来支撑、来推动。为此,要推动欠发达乡镇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就必须做好招商引资这篇文章,必须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

3、大力培育生态型产业,把生态产业作为欠发达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撑来抓。抓住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这一契机,大力培育生态型产业,促进欠发达乡镇经济总量的增长。一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总得来说,欠发达乡镇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因此发展生态旅游是这些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只要合理规划、良好包装那些有地域特色、有文化内涵、有旅游前景的项目推向市场,通过有序开发,就能形成旅游产业,推动第三产的发展。二要大力发展生态型农业。绿色消费是时代的潮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消费市场的要求。通过培育和扶持一批生态型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品牌,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同时,加强对生产农业的技术服务和农产品的监管,保证农产品质量,使欠发达乡镇成为以绿色为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不断推进农业的发展。三要大力发展生态型工业。把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水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开发和承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作为欠发达乡镇的生态型工业来抓,努力形成资源型工业和劳务型工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工业格局。四要大力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力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监管。

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力度,把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作为实现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强欠发达乡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不断提高欠发达乡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是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一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交通道路建设,拉近欠发达乡镇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为产业转移打开通道,为招商引资、劳务输出、下山脱贫创造条件,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提供方便。同时要加强水利、电力、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二要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积极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农村科学文化基础建设,加大农村科学文化知识宣传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消除农民因灾、因病返贫的现象;加快农村养老院、敬老院建设,进一步拓宽养老院基金来源渠道;不断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建设,提高参保比率,促进人的不断发展。

教师期末个人扶贫总结范文第2篇

光阴似箭,日子如梭,转眼间一年的各项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将本学年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作为党员教师,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项理论学习,认真抄写笔记,完成理论学习心得体会四篇,完成32课时的“以德树人,以德立身”的高校教师网络在线课程学习,并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结业证书。参加“不忘初心”的主题教育,参加旬阳扶贫工作,购买并推广扶贫农产品,以实际行动支持扶贫工作。坚持在学习强国手机应用软件上的个人学习,对于提高个人的理论修养和知识建构获益良多。

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积极参加备课、测评、参加教学论坛,向优秀教师学习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参加学术论坛和学术会议,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与教学实践。在外语专业教学中,有意识地传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国话语权”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在教学中,做有良心的教师,帮助学生在学业和心智上的提高和发展。

在科研工作中,积极参加国内教学学术论坛,利用周末参加了同济大学主办的“首届全球治理与外语学科发展高峰论坛”,听取业界学术大咖的研究成果,与国内一流大学的教师学习交流,对于以后的学术研究有积极的指引作用;积极申报了以提高文化自信为主题的省社科项目申报,积累经验;在普通期刊两篇,完成教材编写一部,共计21万多字。努力将教学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在生活中,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虚心向同事请教,积极与同事沟通,努力寻求教研共同体和良师益友,为幸福的教师教育生涯而努力。

教师期末个人扶贫总结范文第3篇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按照县委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就温泉镇斯桥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斯桥村位于温泉镇西部,辖33个村民组(法定组28个,自然组5个),现有910户3228人。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60户941人,其中五保25户28人、低保85户232人。2014年度,全村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7800元,2015年度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有望达到9360元。

斯桥村总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33亩、林地面积1980亩,茶园850亩、桑园950亩,其中高标准茶园400亩,桑园300亩。

斯桥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2014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

二、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斯桥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15户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2人组成工作组,利用3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斯桥村由县供销社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的25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25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斯桥村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98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五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单位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在外务工,因工作环境、安全防护条件比较差,患上了内风湿、致残等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25户贫困户98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5.07%。

(二)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镇政府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

(三)要素缺乏致贫。一是缺少致富门路,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二是缺少致富资金,以种植水稻、小麦和发展少数种桑养蚕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2001年6月,自治区党委五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了收缩战线,突出重点,到村入户,整村推进,三年解决44万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十年使329万低收入贫困人口整体步入小康生活水平的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方针和部署。随着三年解决特困户人口温饱问题目标的基本实现,我州扶贫开发将开始新的进程,今后扶贫开发工作将主要围绕两大任务展开:一是巩固温饱成果,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水平。二是进一步改善贫困乡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乡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的落后状况,为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如何解决巩固、提高的问题,是今后我州扶贫开发工作的中心任务。以此为前提,2004年7月20日至30日,在计委艾委员的带领下,由州扶贫办、和静县、尉犁县、轮台县、若羌县参加的扶贫开发工作调研组一行10人,前往北疆学习调研。调研组克服天气炎热、路途遥远等不利因素,合理计划安排,历时11天,对北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阿勒泰四地州进行了调研。其中,重点对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移民搬迁工程、托里县扶贫项目管理、裕民县扶贫资金管理、吉木乃县喷灌项目、福海县扶贫开发档案建设和管理、布尔津县牧区扶贫项目等进行了实地调研。这次调研得到了自治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本委宋主任、沈书记也都亲自安排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调研组通过座谈讨论、实地参观、现场交流等方式,对当地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取得了很大收获,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伊犁州、博州两地扶贫开发工作概况

伊犁州是新疆唯一的地区级副省级单位,州直下辖八县二市,由国家、自治区确定的重点扶贫开发单位共207个,其中重点贫困县两个,重点乡19个,重点村186个(含州确定的重点村10个)。到2003年底州直尚有贫困人口27806户143549人,占州直农牧业人口的8.7%。伊犁州确定的扶贫开发的目标是:经过六年的努力奋斗,到2010年末,按现行贫困线标准,在自治区率先全面解决低收入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基本步骤是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分批整体解决。前四年为解决温饱攻坚阶段性,后两年为巩固阶段。2004年的任务是,力争30%的低收入人口人均增收200元,农村低收入人口降低到10万人左右。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与哈萨

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达385公里。自治州下辖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两县一市和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区。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其11个团场。全州有35个民族,总人口42.8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3%。有区级重点贫困村6个,州级重点贫困村16个。现有贫困人口545户2426人,占贫困村总人口的26.72%。博州扶贫开发工作以县(市)为主,采取点面结合,社会各方协同帮扶的办法,确保三年内使82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

(二)北疆四地州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抓落实。

北疆四地州一个共同点,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都有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地、县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地、县、乡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不能完成当年扶贫开发任务、未能按目标责任制使贫困户摆脱贫困、解决温饱的单位和个人不予评选先进。同时加强完善组织领导,以实现扶贫开发的高位推动。按照区负总责,地州统揽,县抓落实,乡镇衔接,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要求,充实完善各级扶贫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并形成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扶贫、计委多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定期检查,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不使扶贫资金挪用、流失、滞留、截留,保证了把救济钱真真用在救济贫困百姓上。

2、积极拓宽扶贫开发渠道,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如何帮助和引导贫困户开展生产,发挥自我动力,增产增收,摆脱贫困,是扶贫工作的难点所在。伊犁州以实施庭院经济开发建设工程为突破口,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增加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使贫困户在摆脱贫困的进程中迈出了第一步。一是对贫困户所住危房进行改造,整修院落,使其有围墙,有院门,修建牲畜棚圈和禽舍。二是每家养1头牛、10只羊、100只鸡(或50只鹅、50只鸭),有定单协议的养10头驴。三是每家房前屋后种5分地马铃薯、5分地蔬菜(胡萝卜、皮芽孜、卡马古、大蒜等),每家种6棵苹果树,每家挖菜窖1口、家庭水窖1口;每家的口粮田,60%种小麦,40%种玉米,小麦作口粮,玉米和桔杆喂养禽畜。四是帮助贫困户学手艺,制作花毡、地毯、花帽、刺绣等。五是帮助、引导贫困户建立合理的家庭成员结构,使每户都有一名会经营的明白人,一名外出打工的创收人,一名上学有成的读书人,家庭成员都是家庭养殖、种植的勤快人。从而使贫困户在初级起步阶段,就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劳动,开展家庭种植业、家庭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成为最现实、最直接的增收方式。

3、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重点县、乡、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围绕解决农村低收入人口温饱问题为中心,以重点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为重点,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和项目管理的力度,是北疆四地州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自2001年至2003年,塔城地区已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17925万元,为重点贫困县、乡建立建设了一批以牲畜养殖、水利基础设施、饲草料基地和牧民定居为主的骨干工程和示范工程,加快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又借助国定贫困县的政策优势,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从而使扶贫开发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博州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收缩战线、突出重点的要求,把有限的财力物力向扶贫重点地区集中,他们把全州确定的60个村作为州直单位重点联系和帮扶的对象,签定三年责任状,不脱贫不脱钩。对其中16个最为贫穷的村,由州财政口径注入160万元扶贫开发资金,帮助贫困户打井、牲畜改良、暖圈建设等,解决了贫困户最为紧迫的生活问题。

4、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帮助贫困农牧民增加收入。

积极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就近就地开展二、三产业,并结合当地实际,帮助并组织农民搞劳务输出,是北疆四地州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做法。塔城地区采取让贫困户在本地区境内给种养大户打长工和农忙季节打零工、短工的办法,增加贫困户收入。博州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火车换装、棉花和枸杞生产等相关服务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有利条件,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抓。伊犁州2004年组织10000名贫困户劳动力走出乡村务工,其中2000名纳入县、市劳务输出计划,走出伊犁到外地务工。通过劳务创收不仅缓解了贫困户家庭的生活状况,而且直接增加了现金收入,同时也带来了贫困户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成为贫困农牧民摆脱贫困的一条有效途径。

5、加大培训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

伊犁州实施贫困户子女劳动技能职业培训教育工程,每年培训120人,由州教育局、财政局、扶贫办、职业中专负责实施,工程实施6年,为贫困户家庭子女劳动就业,务工创业打下了基础。同时结合科技之冬活动和科技扶贫培训,灵活多样地开展一事一训、一技一训、一养一训、一种一训、现场培训、观摩培训等培训活动,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和群众的参与性。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坚持实施科技扶贫兴农战略,确立科技扶贫的主攻方向,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本相结合,加强对贫困农牧民群众的培训力度,提高贫困户的素质,为贫困乡村和贫困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认真落实各项扶贫优惠政策,减轻贫困户负担。

塔城地区对人均口粮不足300公斤的的贫困户,实行五减免、一优先,即:减免乡村统筹、提留、粮食定购任务、水费、教育基金,优先给贫困户安排种植计划,购买母畜赊货给贫困户,增加牲畜饲养量。对移民搬迁和牧民定居从事种植业的免征农业税5年,移民搬迁贫困户口粮低于300公斤以下的由民政部门给予补助救济。在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面实行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一费制,将学杂费和课本费合并收取,初中学生每学年最高不超过260元,小学学生每学年最高不得超过160元,浮动范围不超过20%。通过实施扶贫优惠政策,2001-2003年共减免贫困户农牧业三税451万元,减免课本费、学杂费190万元,减免义务工93039天,减免集体提留124万元,免征异地搬迁定居贫困户农牧业税181。4万元,同时减免其他各种费用150万元。博州对特殊困难户,县(市)财政从教育费附加中划出部分资金,用于中小学学杂费减免。对贫困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免征5年农牧业税,对移民搬迁和牧民定居从事种植业的,免征5年农业税。对移民搬迁贫困户口粮低于300公斤以下的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予补助。通过制定和落实扶贫优惠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广大贫困户的生活负担,为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

二、主要收获和启示

1、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不断为扶贫工作注入活力

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针对特殊的环境和致贫根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方向,以增加农牧民生产资料占有量、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两增一加强为目标,引导各类扶贫资源向基础设施、生产资料方向汇集,向以户为单位的贫困农牧民手中汇集,

托里县、吉木乃县作为国定贫困重点县,积极争取大单位、大企业开展扶贫帮困,收到积极成效。托里县由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电视台、自治区额河建管局三家单位帮扶,其中新疆石油管理局已向托里县帮扶各类物资达340万元。吉木乃县先后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自治区烟草专卖局等四家单位进行帮扶,帮扶资金及物资达204.6万元,建成喷灌农田1万亩,石油希望小学1所,蜂蜜加工厂1座。由于大单位、大企业的带动,社会各阶层扶贫帮困积极性得到提高,全县有46个县直单位130多大户参与到扶贫帮困队伍中来。

2、用好政策,用足用活政策

通过调研,可以感觉到,北疆四地州在扶贫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方法,他们在正确把握扶贫政策的前提下,大胆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以促进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伊犁州从每年的扶贫贷款额度中切块10%-15%,作为全贴息小额信贷,专门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通过公司+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大户+贫困户、协会+贫困户、能人+贫困户等方式实现放贷、承贷和还贷,使贫困户在务工生产中学到技术,得到收入,获得生产资料方面(如牛犊、羊羔等)的实物回报,实现自我滚动、自我表现发展。阿勒泰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在资金运用上与其他资金通过捆绑使用,使资金和项目发挥出最大效益。

3、多措并举,敢于创新

伊犁州通过建立扶贫资金项目工程建设贫困户受益制度,提高贫困户收入。在实施财政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项目时,都要最大限度地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县级扶贫办、计委在扶贫资金工程项目的发包、检查、验收时,必须把使用不低于50%的贫困户劳动力作为工程合同的一项指标。

察布查尔县积极鼓励贫困户外出打工挣钱,并帮助贫困户学到一技之长。为此他们积极实施五个100工程,具体为:以乡为单位,在贫困户中选出500人,根据实际情况,培训100名泥瓦工、100名缝纫工、100名修理工、100名理发师、100名烹饪师,连续培训3年。在培训中,无偿提供学习工具和设备,学成后工具归个人。

阿勒泰地区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式、搬迁式、集中式、股份合作制、五户帮扶、小额信贷等多种扶贫举措,不断丰富和完善符合县域实际的扶贫措施,三年来,通过多种措施,全县累计有183户1160名特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人均收入从原来的600元以下增加到1100元以上。

三、对我州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州扶贫开发的变化

随着我州三年解决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州扶贫开发已开始新的进程,由此也带来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变化。

一是工作对象由特困人口到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变化。随着我州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特困人口已全部进入低收入贫困人口的范围内,扶贫对象也随之进入以低收入贫困人口为重点的阶段,但由于我州解决温饱的水平低,这部分低收入人口经不起自然灾害,经不起身患疾病、经不起市场波动,很容易出现饱而复饥、暖而复寒,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对象。

二是贫困人口的贫困标准发生了变化。按照新阶段国家确定的贫困标准882元,到2003年底,我州农村牧区有低收入贫困人口约33757人,集中在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重点区域,呈集中连片的区域性分布。

三是扶贫方式由以户为单元到整村推进的变化。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要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以村为扶贫单元,通过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促进解决一家一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州2005年将有18个重点村进行整村推进验收。

四是扶贫投资由规模投入到效益投入的变化。在扶贫资金总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州扶贫开发要立足现有资金规模,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要克服片面追求脱贫数量、收入指标的倾向,将收入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有机地统一起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扶贫的实际成效,得到实际的利益。

(二)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州扶贫开发工作

统筹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事关我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扶贫开发作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是解决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诸多社会矛盾等问题的根本措施。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不在城市,而是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关键在农牧民特别是贫困农牧民。从我州发展的现状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仍然在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重点区域,该区域的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渐突出。扶贫开发既要解决好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现实紧迫的问题,又不能盲目开发,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扶贫观,立足当前,把握全局,着眼长远,深化对扶贫开发的认识,自觉地把科学的扶贫观实践于扶贫开发中去,在扶贫规划上加以体现,在工作部署上加以贯彻,在扶贫工作中加以落实。

(三)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农牧民收入水平,既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结合我州实际,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坚持扶贫到村入户,巩固提高温饱成果。从2004年起,对全州3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整村推进情况开始进行分批验收,条件成熟一批验收一批。

二是集中力量,加强难点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扶贫工作。要把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集中财力物力,采取综合性措施,给予大力扶持。对于分布在不具备生存条件,投入多又见效慢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移民搬迁扶贫,做到搬得来,留得住,能发展,过得好。

三是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牧业实用技术和家庭手工业技能培训,推行培训合格享受扶贫项目制度,保证贫困户户均有l名熟练掌握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劳动力。

教师期末个人扶贫总结范文第4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面完成“*规划目标,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壮大县域经济,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全面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努力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到“*末,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亿元(现价),年均增长5.5%(可比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左右。

一、进一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一)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将全市每年粮食总产稳定在65万吨以上,努力实现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从市场和资源的双重比较优势出发,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药、茶、烟、桑、菜等经济作物。中药材产业以发展五大商药为主,到“*末,全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发展到70万亩,茶叶发展到28万亩,烟叶发展到8.3万亩,蚕桑发展到10万亩,蔬菜发展到4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5万亩。坚持“强牧、优果”思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畜牧业以发展生猪、蛋鸡为主,果业以发展核桃、板栗为主。到“*末,全市生猪、蛋鸡分别发展到300万头和1600万只,核桃、板栗分别达到153万亩和254万亩,扩大主导产业基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二)优化特色产业区域布局。按照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地缘和软环境基础,科学合理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把主要农产品生产向资源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市场区位优、产业基础好、环境质量佳的优势产区集中。继续坚持“山林草、塬粮果、川经药、城郊菜”和“南羊、北牛、川道猪鸡”的思路,加快形成以洛南、*四县区为主的百万头生猪,*三县优质核桃,*五县区千万只蛋鸡,*、*三县板栗,*三县茶叶,*南麓地膜洋芋六大产业带,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三)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跳出农业抓农业,加快发展非农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空间。坚持城镇带动战略,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乡村旅游、农家乐、农产品贸易等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工、贸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劳务产业发展,加大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工作力度,完善输出网络,强化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指导,搞好综合服务,打造劳务品牌,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和务工收入。到“*末,全市劳务输出人员达到48万人,年收入25亿元以上,力争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来自非农产业。

二、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按照“根本在特色,做大在规模,做强在品牌,关键在提升”的要求,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抓好全市104个“一村一品”示范村、700个“一村一品”推进村建设,科学布局、逐村定品、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推动特色产业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五)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增值。认真落实中、省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通过兼并重组、招商引资和鼓励全民创业等形式,改造提升或兴办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抓好5个省级、31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摆脱家族式小作坊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管理经营水平。每年新发展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3家,到“*末,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00家,其中省级10家。

(六)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带动战略,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到2009年底全面完成7县区无公害农产品整县环境评价工作。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扩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规模,每县区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个,到“*末全市累计认证“三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100个以上,标识加贴率达到70%以上。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大力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每年力争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7个。积极推荐争创省级著名商标和全国、全省名牌产品,加快推动商洛核桃、五大商药、镇安板栗、商南茶叶、丹凤山茱萸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力争每年完成1-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任务。加强农业特色品牌的宣传推介,扩大商洛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三、健全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加大对公益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民营科技推广企业,支持民营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单位改革。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机耕、机播、机收作业能力,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

(八)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力争到“*末全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支持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用水管理和仓储运输等服务。鼓励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组织,有条件的可建立便民利民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公益服务站。

(九)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政策,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积极推进标准化农产品市场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鼓励商贸、医药、文化等企业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供销合作社要加快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程,合理调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规范市场流通,保障有效供给。

(十)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深入实施“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农村商务信息、“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等工程,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搞好信息员培训,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扩大农村信息覆盖面。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十一)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切实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争每户有一个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的“明白人”。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以创业带就业,实现创业富民。

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认真落实中、省关于大幅度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的政策,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切实抓好田间配套,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采取奖励、补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到“*末,全市新建小型水利工程1013处,发展节水灌溉6万亩。继续增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投入,加快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继续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和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到“*末,全市新修基本农田2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9万亩。

(十三)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补贴政策机遇,切实巩固扩大退耕还林成果。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和秦岭部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认真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工程等项目。到“*末,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0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小流域124条。切实做好农村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发展循环农业,大力发展小水电、太阳能、秸杆气化等清洁能源。

(十四)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水、路、气、电、讯为重点,继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成一批农村饮水工程,解决48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00公里,新修通村水泥路4500公里。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改善农村公共交通服务,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加快实施沼气入户工程,到“*末全市农村户用沼气发展到7.5万户。推进农村电网完善工程,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加强农村移动、联通网络基站建设,提高农村通讯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末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十五)抓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高度重视科学治水,完善全市防汛指挥决策支持及信息共享系统,建立健全预警预报预防机制,最大程度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加大畜牧基础建设投入,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加强森林火灾监控和群众农事用火管理,搞好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确保农业和森林资源安全。加强气象、水文服务基础建设,2008年完成全市110个加密气象观测站和所有乡镇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建设任务,2009年完成多普勒天气雷达立项并启动建设,抓好商州、丹凤、镇安和柞水的山洪应急水文监测基地建设,为有效防灾减灾提供天气气候和水情信息支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全面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十六)实施区域板块扶贫战略。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扶贫资源整合力度实施区域板块开发提高整村推进实效促进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瞄准重点贫困区域,坚持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区域扶贫规划和政策措施,下气力解决集中连片贫困问题。到“*末,使42.5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和实现脱贫。以扶贫工作重点村为平台,积极引导支农项目资金向扶贫工作重点村集中,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扶贫开发工作格局。

(十七)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以基础设施、产业基地、脱贫能力三大建设为重点,扎实做好整村推进、培训转移和产业化扶贫工作,促进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加快整村推进步伐,在抓好在建重点村建设项目的同时,再启动建设209个重点村,到“*末,全面完成整村推进工作任务。大力实施扶贫移民工程,搬迁贫困人口1.47万人,改善贫困群众生存环境。加大扶贫培训力度,培训转移农村贫困青年1.5万人,完成贫困人口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着力抓好产业扶贫,每年发放扶贫到户贴息贷款1亿元,扶持贫困户1.2万户,扶持农副产品加工项目5个,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努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进一步深化社会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每年治理土地面积3-4万亩,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3-5个,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

六、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十八)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不断扩大农村贫困寄宿生资助面。积极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完善设施工程,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施条件,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实施农村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力度,鼓励和组织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到“*末,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达到99%以上。

(十九)增强农村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补助标准,完善补偿机制,扩大农民受益面,新农合覆盖面达到100%。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快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到“*末,全面完成所有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配置,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加大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力度,有效控制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二十)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创建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活动,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少生快富工程和特别扶助制度,解决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困难家庭养老问题,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加强乡镇计划生育机构和服务队伍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综合治理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强农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到“*末,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5%以上。

(二十一)繁荣发展农村文体事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农村社会风尚。深入实施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民书屋工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泛开展适应农村特色的健身活动,努力提高农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二十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全市将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93元的农村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逐步增加农村低保补助资金,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积极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努力提高集中供养率,保障“五保”对象权益。

(二十三)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每年增加4%左右的试点示范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编制实施村庄建设规划,搞好村内公共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有序推进村庄环境治理,加快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村容卫生管理制度,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继续推进“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试点示范村建设。积极实施农民安居工程,到“*末基本消除农村无房户、茅草房和地质灾害区危房,努力解决好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

七、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二十四)稳定和完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切实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认真开展延包后续完善工作。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期内不得调整、收回农户承包地的法律规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鼓励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坚决防止和纠正强迫农民流转、通过流转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等问题,依法制止乡、村组织通过“反租倒包”等形式侵犯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行为。

(二十五)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规范征地程序,提高补偿标准,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征地纠纷调处裁决机制。严格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严禁通过“以租”等方式提供建设用地。依法规范农民宅基地整理工作。

(二十六)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着力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完善“村财乡代管”制度,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妥善处置乡村债务,重点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化解,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搞好“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和扩权强县试点。

(二十七)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结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公益林补偿、林权抵押、政策性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二十八)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改革,充分发挥其支持服务“三农”职能。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维护和保持县级联社的独立法人地位,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发挥其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引导邮政储蓄银行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增加涉农贷款。推进涉农贷款担保方式创新,扩大有效抵押品范围,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和银行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二十九)全面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制定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与现行制度相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扩大工伤、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加大城市廉租房建设力度,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深入开展“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寄宿和监护条件。

八、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三十)坚持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把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市场物价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充实和加强“三农”工作综合机构,重视农业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解决好农业干部队伍老化、力量薄弱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农业农村深刻变化的客观要求,加强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实效。

(三十一)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抓好农村社区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推行乡镇政务、村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依法搞好基层民主选举工作,保障农民群众的推选权、直接提名权、投票权、罢免权。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制观念,建设平安和谐乡村。打破身份限制,引入竞争机制,做好公开竞聘村干部工作。注重从农村致富能人、复转军人、返乡青年、民营企业家、转任和离退休干部中选拔村级组织骨干力量。制定鼓励政策,从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村干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精心组织实施村“两委会”换届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会班子。

(三十二)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投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的力度,切实做到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逐年增长。新增耕地占用税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向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倾斜,并要逐年提高比例。继续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补助、投资参股、财政贴息、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农村建设。

教师期末个人扶贫总结范文第5篇

2020—2021(上)

本学期以来,我校紧紧围绕印台区教科体局的中心工作,按照金锁关镇教育办工作计划要点的要求,狠抓各项常规管理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研教学质量。在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学校工作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本学期,对原先的工作制度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主要有《疫情防控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学校安全工作职责》、《冬季防火工作制度》、《学校染病防治工作职责》。对各项工作提出了更细致、更严格、更明确的要求,规范了教师的从业行为。

二、教学管理常抓不懈

(1)负责人坚持常规业务检查,听课,从而指导、督促教师的教学工作。听后能及时地与任课教师交流意见,督促教师改善教法,推动课堂教学工作的改革。

每月初对教师教案进行常规检查,月末对作业进行检查,及时检查,及时总结,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坚持原则不放松。

(2)按计划如期开展了教研活动,除了校本教研人人讲一节好课之外,我校教师还承担了“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生活化”、“幼小衔接教育在农村教学点的实施”教研任务,通过学习交流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

(3)分阶段地对学生成绩进行了测试,通过月考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考风考纪从严从实,杜绝一切弄虚作假行为。

三、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本学期制订了《安全工作计划》,《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组织》、《应急逃生预案》等,使安全工作有了组织、制度保障。

我校利用班会、少队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国旗下讲话、每周五一节安全教育课、家长会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传染病、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拐骗、防冻防滑、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通过给家长的一封公开信,与家长、教师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提高师生、家长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

教师们无私奉献,为学校教育扶贫工作尽心尽力。周末放弃个人休假时间,去包扶的烈桥村四个组21名建档立卡学生家里,先后十余次次入村、入户,整理村级、户级资料,宣传教育扶贫政策,深入了解建档立卡学生情况,有针对地开展教育资助政策讲解。在各级各类教育扶贫验收检查中,我校的教育扶贫工作得到了肯定。

四、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

开学对学生进行了入学教育,在指导学好各门功课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活动,9月开展了学生应急逃生演练,10月开展了防震逃生演练,11月开展了消防逃生演练,12月开展了反恐防暴应急演练。此外,还开展了“教师节”主题活动,“中秋节”主题队会,“近视防控宣传月”活动、垃圾分类手抄报比赛、“我的书屋我的梦”作品征集上报、“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网络安全周活动、扶贫日活动、趣味投篮比赛、科学幻想画征集比赛、“森林防火”宣讲活动、:健康教育六个一活动、传染病防控宣教工作等活动,提高了教学器材设备使用率,各类活动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丰富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

六、德育工作有效开展

坚持每周一升国旗活动。透过升国旗、唱国歌,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国旗下讲话着重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安全教育、学习习惯、文明礼仪等教育。

班级召开了《文明行为伴我行》主题班会,班主任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班会教案,班会形式多种多样,分组讨论,学生发言积极踊跃,班会效果显著。

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少队活动。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有极大意义。九月份,我校新成立少队组织机构,组织学生开展了尊师重教活动,了解中秋节活动,十月,进行了集结在星星火炬旗帜下、我和队旗合个影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了解了重阳节,十一月,对学生进行森林防火安全教育以及红色革命教育,十二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以及了解国家宪法日。

七、学校积极开展了“学宪法”系列活动。

活动之前,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前的准备,学生通过互联网、社会调查等形式进行充分的准备,班会课上,针对“学宪法”内容,结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教师采取讨论、抢答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通过主题班会“法律进学校”的学习讨论,使学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懂得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增强了法制观念。学校还组织了学生和家长一起学宪法、民法典,组织家长登录普法网,带着孩子开展宪法学习活动,带法回家,将法律法规知识带进家庭,带进村队,带进社会。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增强了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了自我防范的意识。 普法工作得到推进。

八、疫情防控常态化,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学校在开学初就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安全分工,各负其责,做到管理到位。安全值班专人负责,检查到位,门卫出入登记记录详实,校园每天严格消杀、严格晨午检。签定安全责任书,发放告家长书,督促家长按时做好居家体温检测、外出自我防护、离开铜川行踪上报学校,以此夯实了疫情防控管理的责任。

九、其他工作:

及时传达上级会议文件精神并组织落实,完成学籍管理工作、教育信息化工作、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电教工作,认真组织教研活动及舞蹈兴趣组活动,进行每周安全教育及演练活动,协助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开展安全维稳、交通安全、食品卫生、护林防火等工作,整理各类档案资料,严格营养餐管理,协助村卫生室、镇卫生院进行传染病预防宣传教育,每天打扫清洁区卫生,此外根据季节进行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及时完成上级安排的各类临时性任务。

总之,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在看到自己成绩的同时,也不回避缺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改进不足,立足实际,做好本职工作,为办学水平的提高而不懈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