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教学的建议

网络教学的建议

网络教学的建议

网络教学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日语听力;网络课程;听力水平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186-02

引言

听说读写译作为外语教学的五个环节,缺一不可。听是其中最基础的技能,它是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第一步,是吸收和理解口头信息的主要渠道。对于在国内的外语学习者来说,利用网络等先进的技术,通过有声语言来充实语言知识,增强语言能力,以此来弥补我们缺少语言环境的弱势这个过程中,听力显得尤为重要。联系实际,日语能力考试在2009年实施了一次较大的改革,此次改革中,所有级别的听解部分所占比重均由原来的四分之一增加到三分之一,可见听解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日语听力却一直是很多学生学习日语的一个难关,据有关资料报道,近年来海外参加日语能力考试一级的考试者的听力平均成绩在46.2~55.9分之间,比在日本国内的外国人考试者低7.7~14.3分。这说明相比在日本国内学习日语的外国人,国外的日语学习者缺乏听力训练的语言环境和使用日语的环境对听说能力影响的直接后果是很明显的。另外,专业学生参加专业等级考试时,也明显表示听力部分是其薄弱环节。听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各个高校的日语专业都开设了日语视听说这门课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听力课堂的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听力教学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授课方法的程式化

目前的日语听力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由教师先讲解新单词,然后播放听力磁带,学生听材料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最后由教师给出答案。从听力教学的总体来说,外语教师只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日语能力考试或国家的日语四、六级,完不成教学任务就达不到考试要求,考试体制仍然以考核学生外语知识水平为主,考核能力的比例还较小。这种教学模式形式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到是在被动地接受,从而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二)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

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在学习过程中还是按照以前中学学习外语的方法来学习日语,这些同学往往从一开始就买了很多语法书做大量的习题,对语法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忽视了听、说这两个重要环节。大部分学生对听力课并不重视,在平时学习中听力训练较少,听力课上往往会因为听不懂的内容太多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而其越紧张就越听不懂,感到不知所措,长此以往导致听力水平提不上去,更加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我们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相对欠缺,虽然长时间地沉浸在网络上,但多用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或其他娱乐性活动,很多学生不太自觉或者说不懂得运用搜索引擎从网络中获取日语听力学习资源,以及利用网络自主进行日语听力学习。

(三)教材内容实际应用性甚少

传统的听力教材基本上都是为语言教学目的而编写的,因此显得不自然,缺乏趣味性,与现实交际中使用的口头语言有很大不同。长期使用非真实语言材料会使学生误认为将来在日常生活中听的就是这种语言。他们也许能很好地应付考试,但一旦与日本人进行实际交谈,就不一定能听懂。笔者曾试着在试卷中加入一段新闻,结果得分率极低。而且,我们的听力教材往往忽视了说的部分。现在所谓的“视听说”,其实是以“听”为中心,“视”跟“说”都涉及的比较少。

以上这几个点是我们目前的日语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当然也存在一些客观情况,日语视听说课时一般为一周两课时,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训练。

二、网络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

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相关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教育。其中,网络课程是目前各个高校努力建设和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网络课程在外语教育中显现的尤为重要,这是由于我们目前教学条件的局限性引起的。但在我们的听力课程中,网络课程还是很少被用于辅助学生课外学习,以此来帮助课堂学习,也可以说网络课程该有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这个理论的践行,需要三个方面的努力:首先是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有求知欲。其次,是教材内容的合理性,包括符合学生的需要和符合实际运用。再次,是我们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

针对以上所属的问题,笔者对这个听力课的改革作了如下试想:

首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首先帮助学生克服对听力课的恐惧。据了解,学生中大部分人是因为动漫才开始学习日语的。那么,我们能否利用这一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其次,教材方面。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学校里学的日语有没有用。关于这点,我们首先要肯定,日语的学校学习必定是有用的,学习语言,必须学习语法。关键是我们学习后的运用方式。很多人发现,看日剧之类出现的语言跟我们所教所学的不一样,但是究其根底,句子的基本模式还是在的。这需要我们对日语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才能发现其中的原因。那么,作为教材内容方面,我们是否可以增加一些跟实际运用相关的内容?

最后,在教师方面。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首先本身要有一定的积累,其次,要转换教学思想,变更教学模式。

三、网络课程的建设及其应用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自己实践的经验,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弥补我们课堂教学的不足。

首先,建设一个网络课程。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建设网络课程。笔者认为,网络课程应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我们做教师的都知道,课堂教学不是针对班里学得最好的学生,也不是针对最差的,而是以平均水平作为我们的上课对象。那就会导致课堂中有一群学生“吃不饱”,有一群学生“消化不了”。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可以在网络课程中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对网络课程设置从易至难几个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去选择合适自己的模块。当然,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要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否则,这与学生自己上网学习无异。而且,把这个学习作为学生考核的一部分。那样一来,学生就会有一定的压力,也会减少恐惧心理。

其次,在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方面。作为课堂的延伸,我们可以补充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动漫、电视剧和娱乐体育新闻,等等。这些内容本身对学习者也非常有好处。因为这些教材贴近实际,更接近日本人的生活。这样,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语言学习环境。而且,在这些材料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熏陶,那样就更加了解目的语国的文化。

最后,对课堂教学方面,我们也要做出一些改革,我们要把课堂变成向学生提供指导、咨询和反馈信息的场所。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后,肯定会产生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可以在在线交流时解决,但还有一部分问题我们可以拿出来探讨。不仅仅是听力技巧方面的,我们可能还会对一个新闻对一个社会现象产生想法,学生可以一起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我们视听说课程的三项功能就都达到了。

总结

听力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平时,学生自己去做听力练习时间也很少,听力课所占学时也相对较少。学生光利用课堂时间的学习是非常不够的。而且,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习的自觉性还是有待加强的。如果充分利用网络课程,既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得到辅导,还可以针对考级之类的学习进行不间断的训练。而且,可以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资料来进行教学,比如说看电影,动漫之类的。我们可以通过将网络课程设置成几个模块,由难而易,然后让学生可以挑选符合自己的模块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这样下去,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阶段的训练后,能达到听力水平提高与专业水平提高相互促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文宏.日语听力教学方法的新尝试[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2]吴静.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创新研究[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3]高升.浅议日语听力试题的设计与命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4).

网络教学的建议范文第2篇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第四部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网络资源已经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资源是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利用通信设备的传送以及网络软件管理的信息资源。“互联网,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丰富的网上资源、制作历史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历史网页和进行远程教育等,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历史,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网络资源应用的必要性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网络资源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中南大学的周小李(2012)认为,所谓素质教育指的是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开发人的潜能,充分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说,素质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了对学生进行生理素质的开发,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把人类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文化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对学生身体、心理、科学文化、道德思想、劳动、审美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强调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所需要的历史素材、历史图片、音频、视频集中整理到一个相应的PPT上,在讲课时演示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链接播放音频或是视频,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会非常的流利和生动,给学生比较强烈的历史氛围,使学生沉浸在历史之中,尤其是视频以及图片给同学们的视觉以及听觉的冲击力。视听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视听使学生更易于理解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这都与素质教育相呼应。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网络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鉴于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语言讲授解释,学生通过课本的展示来理解,接着就是学生死记硬背,这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效率。为了改善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种教学资源,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生动,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历史老师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可以提高中学历史学习的质量。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网络资源使用的建议

近年来,历史教师把历史网络资源应用到课堂中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模板、规范、准则、经验加以指导,都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比方说,有的历史教师要么是全部依赖网络教学资源,要么就是不相信网络教学资源依赖网络教学资源的历史教师有可能在上课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课件都会使用网络的资源,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没有自己的教学思考了,那么不相信网络教学资源的教师,有可能根本不会去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完全放弃对其的使用,更不用说给学生带来教学方面的方便了。因此,鉴于此种情况,我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网络资源使用方面给予如下的建议。

(一)相关教育部门应引导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对网络资源的应用

由于一部分历史教师对于历史网络资源在历史教学中不够重视,甚至直接忽视,无论是相关教育部门还是学校都需要加强对这个方面的宣传,让历史教师真正意识到网络资源在历史教学的应用是非常具有价值的,促使教师主导自觉的进行历史网络资源的开发,并且积极地应用到实践之中。同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让历史教师再思想方面正在认识到在教学中应用历史网络资源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主动去学习历史网络资源。

(二)历史教师需要筛选网络资源而不是过分依赖网络资源

网络教学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在这一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逐渐的成为了一个国家判断人才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1]。在此形式下,学生计算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成为了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资源的建设也就成为了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的基础和前提,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也成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的一项重要标准。

1 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方案

网络化教学的实施首先需要学校具备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支持。那么,支撑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教学平台软件就是一种必须的资源,而这种资源更需要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和建设。就一门课程来讲其需要具备公告平台、教材、电子教案、网络课件、在线测试系统和素材库六个方面的资源。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上,其公告平台是对课程安排信息和教学通知进行;教材中的纸质教材作为主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所讲解的内容以基本的理论知识为主,电子教材用来支持教师的教学活动,以体现当前教育的改革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为主;电子教案为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课程服务的课件,同时也可以供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使用,其设计要紧跟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进行组织和设计;网络课件一方面来辅助教师对教学的实现,另一方面来辅助学生自学的实施,其在内容的设计上要以文字、动画、图像等多媒体技术为展示的基础;在线测试系统可以用于学生日常的练习中,以对教学的策略进行调整;素材库是从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来组织和建设的,学生可以从中按照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和理解。

2 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一个系统,其是在基于B/S模式的交互式系统中建立的,其系统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此网络教学平台在角色上具有系统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种类型。其中系统中的管理员主要是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系统管理,其管理的内容包含着教学信息、学生信息、教学资源信息和试题库资源信息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由教师来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组织,在这一网络平台上进行在线答疑、教学管理等,而学生在首次登入此系统平台时,其一项必须而又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要进入到分层次测试页面进行测试,在测试完毕后,系统就可以根据教师预先设定的分层测试页面和学生的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这一网络教学平台正常顺利的应用。在此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不仅可以在线进行学习,还可以在线提交和测试作业,在遇到问题时还可以和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使教学活动的实施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

3 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实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实施是在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建立学习模式――评价教学成果――提交成绩这五个步骤中逐步实施的[2]。首先,每一位学生在进而学校后,通过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分层测试,此时系统会将学生的测试成绩存入到系统平台中的数据库中,然后,再根据教师预先设定好的分层参数自动的分层。通过实践发现,这一系统平台的建设和实施和传统的上机分层测试相比较,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力气,还有效的提高了分层的效率,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在分层工作完成后,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实施可以针对学生的层次来实施不同的教学设计[3]。按照教学资源的难度可以将其划分为A、B、C三个层次,然后从教学平台中对每一个教学资源都作出相应的层次标记。那么,学生在首次登入这一平台进行学习时,系统平台就可以根据学生在测试后的层次指标来选择相应的层次教学内容。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成绩等都有所不同,此时系统可以将学习在学习中的不同表现都记录下来,并根据这些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资源进行自动的调整,这样就避免了班级是学生教学一层不变的弊端。

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平台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建设的,那么,在其学习模式上不仅有协作的学习模式,还具有问题的学习模式。基于协作的学习模式,教师可以在此平台上提供多个学生需要协作才可以解决的作业,然后由学生在此平台中进行谈论和交流。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水平有所不同,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此时,通过讨论和交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以达到共同学习和协作的目的。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作业的布置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通过布置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的问题来让学生根据这一问题自主的学习。在完成报告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讨论和交流板块,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报告进行总结,而这一模式的实施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学生学习完成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在传统的班级教学中,教师是根本无法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作出详细的记录的。但是,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实施,在此平台中增加一个记录学生学习信息的板块,这样就可以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详细的了解。基于此,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对“教”和“学”评价系统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一模块的建设,首先需要在平台中增加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板块,将系统中教学资源的学习次数、学习进度、学习快慢等记录到访问系统中,将其作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那么,在期末学生总结和评价时,就可以综合的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作出总结性和过程性的评价。

计算机基础课堂网络教学平台中自动提交成绩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成绩提交模块在与其对接后有效的实现成绩的自动提交。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好评价后,系统根据学生考试和平时成绩可以自动的作出总体的评价,并提交到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准确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不仅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撑,还需要各方面的协作。而这种新教学方法的实施,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对数字资源不断的更新和维护,经常上网对学生的问题予以解答,学生只有熟练的掌握网络技术,利用课余的时间来对网络资源进行浏览,这样才能够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优势发挥到一个最佳的状态,才能够使现代的教学体系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晓瑜.利用Blackboard构建“信息检索课”远程教学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图书与情报,2009,(05):67-68.

网络教学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网络技术对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的基本概念、技术设计以及大量的理论知识和网络协议,都让初学者感到生涩难懂。作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实验教学是知识内化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认知结构不断优化,从而能够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做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1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1.1 实验内容过于简单、陈旧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中存在着大量简单、陈旧的实验内容,如Windows2000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Internet的访问、FTP站点的访问、下载工具、文件压缩工具、电子邮箱的使用等。现在,一般计算机、通信或电子等专业的同学在大一就已经能够很熟练地使用因特网上的各种工具来查找资料或做其他应用。因而,这些实验对他们来说显得过于简单,没有创造性,也造成了大部分人认为网络的实验教学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种实验教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协议分析实验,不能很好地配合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教学重点,学生难以理解网络协议工作过程。这样,实验教学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理论教学结束后,学生不能真正明白所学内容,更难以与实际应用建立联系。

1.2 理论课与实验课缺少关联性

现在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活动中,改进了以往多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讲述网络层次结构、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原理的架构,引入了目前广泛应用的TCP/IP网络协议,但即便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很难将学到的抽象理论知识与实际网络应用联系起来。虽然层次结构模型和协议的内容是非常枯燥且不易理解的,但如果能在理论课中穿插相关的实验,使学生知道实际使用的网络是如何工作的,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网络的工作原理,提高其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1.3 专业网络实验室硬件要求高,实验指导难度大

专业的网络实验室硬件要求比较高,需要配置的设备价格都比较高,比如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中继器、网桥等,并且设备的更新要求也很高,以至于有的学校不能承受。有的实验要求学生更改实验所用PC机或服务器的操作系统设置,这给实验室的管理以及后续实验带来了不便。有些实验要求使用交换机、路由器、PC机搭建网络并进行配置管理,在实际教学中却难以做到每个人都亲自配置一次,以至于达不到实验的预期目标。并且,由于实验设备复杂,使得实验环境的准备工作难度加大,对于不太熟练的学生来说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会比较多,成功率低,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1.4 操作性强的实验指导教材比较少

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教材中,要么内容中包含了大量的编程实验,如网页程序设计、网络通信程序设计、异步串行通信编程实验、网络协议编程实验等;要么内容与计算机公共课教材实验重复,实际上无需再将其列入专门的网络实验内容。总的说来,操作性强的实验指导教材比较少。

2 实验教学的改进

在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针对上述问题对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教学做了一些改进。

2.1 将网络仿真软件应用于实验教学

大多数的网络实验需要很多硬件设备的支持,而学校现有的条件难以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由于网络实验本身涉及到系统底层实现,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模拟实验具有很大困难。例如学生在TCP协议实验中所写的测试程序发送的数据包经常会作系统处理或者丢弃,因为现有的操作系统内核已经实现了TCP协议栈。再者主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节点的协议栈实现有所不同,各个协议的原理、功能和实现也不相同。还有在实际应用中,都有上百台的路由器互联组成网络,这些是实验室的硬件无法实现的。因此我们需要网络仿真软件配置出与实际网络工程类似的实验环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网络协议的原理。

目前使用比较多的网络仿真实验软件有NetRiver实验系统、NS2仿真软件和OPNET网络仿真软件。

NetRiver实验系统是辅助清华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验开发的一套网络实验平台系统,由一台或多台测试服务器、一套客户端软件和一套实验管理软件构成。经过两年的测试使用,受到了好评。

NS2(Network Simulator)是UNIX/linux环境下以IP网络为主的仿真软件,是面向对象的、离散事件驱动的网络环境模拟器。它能够执行多种网络协议和路由算法,对固定、无线和混合等多种网络进行仿真,是一个应用广泛的网络层仿真工具,主要用于解决网络研究方面的问题。NS2使用了一套整C++类库,实现了绝大多数常见的网络协议以及链路层的模型。利用这些类的实例,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搭建实验网络模型,而且包括详尽的细节设计。NS2是一个免费的、开源的多协议网络仿真软件,学生完全可以在单机环境中模拟整个网络的各个元素。

OPNET也是通信协议建模和仿真工具,可以进行网络结构、设备和应用的设计、分析和建设、管理。OPNET提供三层建模机制,全面反映网络的相关特性,最底层是Process模型,以状态机来描述协议,其次为Node模型,主要是对应的协议模型,反映设备的特性,最上层是网络模型;提供了一个包含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客户机、ATM设备、DSL设备等比较齐全的基本模型库;采用离散事件驱动的模拟机制,计算效率与时间驱动相比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采用混合建模机制,仿真中各个模块之间通过事件中断方式传递事件信息;具有丰富的统计量收集和分析功能,可以直接收集各网络层次的性能统计参数。

2.2 理论课上合理利用协议分析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分层理论

网络协议分析十分抽象,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现有的教材一般都是针对每个层次比如物理层、网络层、传输层等独立成章,可见协议在网络中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类比实际的事例和配合使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分析信件邮递的过程等,但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协议分析类实验主要是使用协议分析工具(如Ethereal、Sniffer、Natxray、Iris等),或专门的协议分析仪(如Optiview),对TCP/IP层次结构中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的重要网络协议进行分析,如HTTP协议、DNS协议、IP协议、RIP协议。在学习完协议栈的每个层次之后,进行相应的协议分析实验,对截 获的数据报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各层主要协议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的理解。

在实验预习时教师可以给出明确的实验目标,要求具体分析协议的哪些方面,学生通过协议分析理解和掌握什么内容等。例如针对TCP协议的实验,通过对捕获到数据包中TCP分组的分析,学生可以逐一清楚看到TCP协议的三次握手过程和报文分段的工作原理,可以和应用程的HTTP协议相比较,还可以通过观察重传时TCP连接的跟踪记录,加深学生对TCP的可靠数据传输特性的理解。有了类似的指导,学生就能够做到条理清晰、全面地分析各个协议,进一步掌握网络分层和协议族的原理。

2.3 合理应用现有设备

工程类实验有制作网线实验、组建局域网实验、VLAN实验、路由器的使用实验等。这类实验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是怎样搭建的,需要使用到哪些设备和技术,各种网络设备有什么功能,是如何配置的。工程类实验需要相关的硬件和设备支持,需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具体条件,突出工程化的特点,使学生能真正以网络管理者的身份介入网络,理解协议的实际运用,积累一定的实际工程经验,提高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缩短所学与所用的距离。由于学院设备数量的限制,建议在这种工程类实验教学当中,分小组进行实验,力求让每个同学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演示,学生参观的实验现象。

2.4 开展创新型课程实验

目前提倡的创新型实验一般是综合性实验,需要在充分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一个实验往往是多个知识点的融合,要求学生对于网络的相关协议有较深入的理解,无法在短短几个课时内完成,因此可以将创新型实验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配套课程设计。

在具体操作上,可由教师给出多个不同的课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课题。这类实验包括网卡的驱动程序、网络流量的分析、R/P协议的仿真、简单的端口扫描、电子邮件用户的编程实现、滑动窗口协议的模拟等。以设计RIP协议仿真实验为例,以往的路由仿真实验大部分是事先设定简单的网络拓扑图(如1~2台路由器连接2~3个网络),在单机环境中模拟实现路由表的更新。在设计RIP协议的仿真综合实验时,教师可以要求每4~5名同学为一组,每台计算机模拟一个路由器,RIP协议仿真程序需要根据加入网络的路由器数量实时调整网络拓扑结构图,并且根据虚拟设定线路时延来自动更新各个仿真路由器的路由表。实验小组的主机同时运行,通过每台主机的运行验证各自的路由表更新和路由选择功能。最后根据实验小组的方案设计、编程调试和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形成小组的实验报告。由于这些课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较大的工作量,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是一个考验,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把网络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验中。通过实践,学生就对网络传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知道如何着手,并且能顺利编程实现,为后继的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鼓励,学生完成这些实验后可修得相应的学分。

网络教学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迅猛,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网络技术的掌握情况,对于能否很快适应社会需求极为重要。黑河学院自2004年正式批准成为综合类本科院校以来,其计算机专业的网络课程经历了从无到有,教学队伍已发展到一个精英教学团队,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模糊、粗放到精益求精。

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庞杂,为了突出办学特色,充分发挥本院优势,黑河学院对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提出4项基本学习目标,即懂、建、管、用:

“懂”是能够正确认识和认知网络术语及协议标准;

“建”是能够对现有网络提出建设性意见,并能够作出实施方案;

“管”是能够使用网络硬件设备对网络进行管理和维护;

“用”是能够熟练地掌握网络信息、站点的。

在对课程内容设置上也充分考虑到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些经典内容,包括具有一定深度的知识。例如,在讲授拥塞控制内容基础上,渗透部分神经网络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引入最新网络技术,如高速LAN、无线LAN、蓝牙、ATM、IPV6等。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对于网络工程专业不同方向的学生在教授网络课程时以TCP/IP协议体系结构为主线,以Internet和Intranet作为实例来讲解网络基本原理和其应用。网络课程内容及知识点的设置见表1。

不同的专业方向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不一样,学生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本着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安排和组织形式上采取多类别分类教学,具体类别如下。

1)计算机网络(72学时,理论36,实践36)。

适用于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采用谢希仁教授编著的教材《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进行教学,讲授内容包括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局域网及介质访问控制、广域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2003、Linux)。在应用层重点讲述HTTP、FTP、SMTP、DNS、DHCP、SNMP等协议的原理,P2P模式与C/S模式的差别;在传输层讲述可靠传输的基本条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以及TCP、UDP协议;在网络层主要讲述路由算法、IP协议、构造超网与子网划分、网络互连、路由器基本原理等。实验内容包括互联网应用、应用层网络协议验证、网络操作系统基本命令、网络测试、网络编程。1个学期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包括企业网方案设计、局域网P2P即时通讯软件的实现等。基本覆盖了表1中所有的知识点,另外对于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神经网络也做了讲述。

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54学时,理论36,实践18)。

适用于网络工程专业(通信工程)方向本科生,采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讲授内容以Internet为线索,系统介绍协议、服务、数据报、数据交换、信道复用等网络基本概念,应用层的重要协议如DNS、TCP、UDP、IP、FTP、SMTP、HTTP和网络设备。重点讲述多路访问控制协议、IP子协议以及交换机、路由器、模拟与数字通信的方法与过程、效率与性能,噪声与干扰对通信的影响等。对计算机安全包括RSA加密算法、数字签名、电子邮件加密传输、认证协议、加密通信等进行介绍。实验内容包括协议分析和网络通信仿真实践,重点在于理解协议的概念、应用和脉冲编码调制,实现一般网络应用。覆盖表1中的基本和中高级内容。

3)计算机网络基础(48学时,理论36,实践12)。

适用于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本科生,采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教学,主要讲授内容包括网络概述、通信原理、TCP/IP协议结构、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网络设备及应用。实验内容包括互联网应用、应用层网络常用协议实现、网络测试及管理命令使用和组网技巧。主要覆盖表1中的基本知识内容,省略了网络层和运输层中较为复杂的知识内容。

2.实践项目设置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在于实践,实践教学的定位是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基本的网络应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围绕这一目标,黑河学院为网络工程专业及相关方向开设的网络实验项目如表2所示。

根据以上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针对专业方向的不同需要,对网络课程的内容和实验项目要求做相应整合,满足各专业方向对于网络教学的要求。

3.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

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点多、覆盖面宽、系统要素多、各种协议实体交互复杂,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为了改变过去传统的一味讲授的教学模式。课程组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具体方式如下。

1)讨论式教学。

由实验授课教师讲解本节实验的理论原理和具体的实验内容,针对难点和重点,设计思考题并要求实时记录实验过程,实验完成时,通过提问或研讨分析的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学生印象深刻,对于比较复杂的协议有实质性的了解,避免死记硬背。

2)任务驱动式教学。

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每个“任务”,并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引出教学内容讲授新知识总结评价”的过程展开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环境,以校园网拓扑结构为参照,使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接触到真实的网络案例,从分析网络拓扑结构到网络规划与设计再到硬件设备的选择逐步展开。教师在讲解的基础上,指定内容如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Internet的发展过程、网络系统拓扑结构设计、网站建设与维护等,安排3~5名学生组成小组,查阅资料、讨论并写出专题报告,并在课堂上向同学讲述,一起讨论、分析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有兴趣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其自学能力。

3)开放式实验教学。

学院于2011年建设了网络实验室,引进了最新的网络仿真设备,对学生全天开放,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能够学习理论知识,在课外也可随时练习课堂实践内容,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既强化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

通过灵活的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精简了课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省内专家和院系领导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给予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