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化运维工作要点

信息化运维工作要点

信息化运维工作要点

信息化运维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8-0237-02

0 引言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脚步在不断的加快,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系统的建设逐渐增多,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也在增多。在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增加的过程中,对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规范性等要求在逐渐的提高。本文针对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1 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及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特点,也是管理工作标准化的重要手段,当前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大多都建立了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企业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信息系统中的软件系统进行运行和维护,为软件系统的运行采取的维护,通过建立一个运维体系,并对运维体系进行实施,对企业的整个信息系统,进行监控、数据维护、系统的升级等,在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的整个过程中,实现规范化管理[1]。

但是在实际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1)运维任务多

我们以石油企业为例进行分析,石油企业的信息系统用户非常多,每天都有大量的用户,因为工作量非常大。在这些繁重的工作中包含的工作有热线支持、问题跟踪处理、数据备份、信息系统的培训等等,可以分成几十项工作内容,而信息系统运维人员拥有的业务背景不同,在实际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运维人员并不能全面的掌握这些问题,并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记录和跟踪。不同的运维人员在处理同一个问题时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处理问题时,往往还会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业务水平,进行各种工作,进而在工作中产生很多不必要的疑问,很难实现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规范化。

2)业务类型多

石油企业的信息系统是针对其下属单位的,其中涉及到的企业非常多,每个下属企业又有不同的业务。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我国企业的转制,将企业管理模式、业务特点等差异性进行突出显示,为不同的企业在解决问题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企业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人员很难对各个企业的业务进行熟知和掌握,因此不利于对问题的解决。

3)数据质量低

根据石油企业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石油企业的用户变动较大,新增用户的量会有明显的增加,因为工作量非常大,所以无法对这些新增用户进行培训,及时进行培训,培训的时间很多,也无法使用户完全的、真正的了解信息系统的运行和操作[2]。在实际操作中产生较大的问题,系统运行中产生的数据非常多,而且数据的质量较低,无法提供良好的数据保障等。

2 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建议

为了保证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并完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有效进行,需要有一个制度保障,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是一种发展趋势,而当前的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遇到很多问题,管理工作做的不到位,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将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规范化,需要将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完善和建立。在对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时,有参考的依据和标准,会将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问题的处理风险降低。

2)加强并规范企业信息系统运维体系的管理工作

为了保证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建立并完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完善和建设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之后需要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的制度化建设,规范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将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改善,保证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的各项工作都顺利的进行,在实际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合理的安排运维人员的工作岗位,对各个工作岗位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解决,由下级向上级汇报,提高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的效率。

3)对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离不开运维人员,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信息系统运维人员的培训,针对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具体工作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尤其是需要加强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为了提高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效率,可以定期的举行信息系统运维研讨会,信息系统运维人员相互的交流工作经验,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共同进行研究,对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有突出表现的信息系统运维人员进行鼓励和表扬,增强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4)优化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流程

将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在完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解决运维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将信息系统的服务质量提高,同时将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进行规范[3]。优化相关的工作流程,使得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可以在工作中落实,将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优化,提高运维管理工作的高效性,降低故障的发生率。

3 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未来的日子里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是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发展一种必然趋势,当前信息系统运维管理遇到的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都会得到解决。为了提高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质量、提供高质量数据,降低故障发生率,需要在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建立一个科学、有效、良好的运维管理方案,将相关的制度、体系、工作等完善和规范,为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方.论企业信息系统运维体系的构建[J].科技致富向导,2013(35):160-160.

信息化运维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三维模型;信息化;系统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各行各业提高生产力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电力工程建设领域也不另外。电力工程电气设备、电力电缆较为复杂,建筑结构形式也不同于常规建筑。为保障后期运营安全稳定,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较高,为提高生产运营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整合资源、集散信息已成为关注的重点。根据数据统计,国际建筑业信息化率为0.3%。而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率仅为约0.027%[1],对比国际水平,我国的建筑业信息化程度仍处较低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传统的二维设计模式难以做到全面信息的集成共享,而三维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以三维信息模型为载体,可以较便捷的承载工程数据信息,基于三维信息模型实现数据的集成共享,而实现工程全过程的信息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岛[2],其核心就在于可支持信息创建、交换、共享的支撑服务平台,即三维信息化系统。

1研究实践

建立电力工程的三维信息化系统,可连接建筑项目生命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建立单一工程数据源,使得数据可被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普遍使用,实现协同管理和集成交付。电力工程的建设是以运行为目的,建设单位需要的是工程投产能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以及检修维护,而工程的原始数据来源几乎全部来自基建过程,运用三维信息系统整合数据资源,使基建期的数据信息能够无损传递到运维,无疑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重复劳动且确保了数据来源的单一性,使信息更加准确。

1.1文档管理

基于三维信息模型实现文档资料的交互共享,在信息系统中实现文件审批流转,建立图纸、验收记录等文件与信息模型的网状关联关系,使用者能够快速检索跟构件(设备)关联的文档,同时也能快速的查找跟文档关联的构件(设备)。通过数据之间的智能分析及提取,建立对象及对象间的关联关系,将非结构化的数据及文件结构化,实现对象化的信息检索,查询和管理功能,实现基于设施、设备等以对象为核心的多种信息关联性管理,满足大数据存储与高效查询,实现一体化办公。

1.2大宗材料管理

通过信息系统完成项目施工期间多专业大宗材料统计,根据业主提出的需求,按不同专业和不同区域生成的材料报表,作为制定材料需求计划、采购数量及成本预算的参考,为项目材料管理作出合理决策提供依据,保证施工需要,避免材料浪费。包括管道组件(如阀门、仪表、螺丝、法兰)、混凝土、钢材用量、门窗数量、风管耗材(阀门、风口、消声器、风机空调机)、电缆桥架规格和长度材料统计表(见图1、图2)。

1.3实现三维管网敷设及统计

建立三维管网节点节点数据库,管线及电缆桥架的端接、弯头、三通、四通、竖井出口等作为节点编辑节点名称编号,通过节点名称可以明确节点所在桥架的位置,数据库中的节点可以在三维信息化模型中显示。大大方便了隐蔽管网工程的查看,对后期检修工作尤其有益。信息系统能够实现电缆敷设可视化、自动计算最优路径、建立智能拓扑连接、电缆桥架超容提醒、自动计算最优的电缆路径和长度,与传统的人工布线相比,具有直观、准确、快速等优点,能极大减少设计错误,提高设计效率。经项目实践验证,系统自动计算与实际长度偏差不超过5%(见图3、图4)。系统还可导出三维电缆线路清册可用于现场敷设验证;根据建设单位实际需求导出电缆材料报表。

1.4智能视频监控联动

在工程三维模型中可查看视频监控点的监控状况,将监控视频连接到三维信息系统,实现监控摄像头与三维模型联动,点击摄像头智能联动查看实际的监控画面(见图5),实现智能报警推送,快速查看周边地形地貌及设备状态,为应急指挥提供决策依据。

1.5智能点巡检

通过系统智能生成每周的点巡检任务(见图6),巡检人员可在三维查看巡检点位置,于系统上写反馈巡检信息,还可通过视频监控辅助核对某些点的状况,实现信息化智能管理。

1.6仿真模拟

除了传统的施工模拟外,三维信息系统还嵌入电力工程工作票等的重要操作流程,实现在三维系统上进行仿真模拟培训。三维体验式模拟操作流程,可取得较好的安全培训效果,帮助新员工快速成长(见图7)。

2研究方向探索

2.1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电气设备为电力工程实现生产功能的主体,也是电力工程中业主最为关心的部分,实现电气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变压器、GIS等从初设选型、基建阶段、运行维护阶段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将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将完整的各生命周期信息录入三维信息模型,如初设其设备选型,基建阶段厂家、型号、安装日期、安装人、天气、验收调试结果,运维阶段检修记录、备品备件库存等,在三维信息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其次在基建期实现基于物联网的主要设备跟踪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二维码制作功能,基于统一编码体系(物料编码规则)打印并生成二维码图片,物料出厂前由供应商粘贴在构件上;物料在出厂、入库、出库、安装、验收时分别进行扫码,实现物料的数字化管理形成可追溯管理体系;同时,系统可过滤筛选出出厂、入库、出库、安装、验收设备材料,在模型中区分显示,也可以在筛选统计出其清单。在运维阶段要实现自动统计设备物资物料以及备品备件的库存情况,系统可按照规定格式生成设备台账,检修人员更新的检修记录自动跟新至台账中,在备品备件不足时,系统能够自动预警提醒。

2.2信息系统集成

三维信息系统需要实现与公司资产管理系统等其他信息系统对接,系统在基建期的电气设备、管线等数据,可智能过滤、筛选、提取,根据移交生产运行所需要的数据要求,以规定的表格形式导入至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公司多系统的集成,避免多系统之间形成信息孤岛且不智能互联。

3结束语

电力工程三维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无疑能够为电力工程的管理带来飞跃式提升,然而要形成一套完善且全面的信息系统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Z].2011-5-10.

信息化运维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

一、水利信息系统发展概况及在水利工作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信息技术在水利方面的应用与发展,起因于防汛和水文测报的需要,而且从通信开始。比如,鉴于黄河下游防汛对下游两岸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威胁,十九世纪末清朝政府就提出在黄河下游建设通信设施,到1908年,黄河下游两岸已经架通了700多千米的电话线,保证了水情测报、防汛调度等信息的快速传递。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可,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基本形成,主要包括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应用,这四个方面通过网络有机成为一体,其中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存储,一般称为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主要为应用服务。目前信息系统在水利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电子政务、水情测报预报、防汛指挥调度、水资源调度与管理、水质监控、水土流失监测、建设管理、视频会议等。水利信息系统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在水利部的高度重视下,水利部机关、各流域机构、地方水利部门等,都着手编制了本单位的水利信息发展规划,并对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目前初步形成了水利部与国家机关和有关部委,以及流域机构、省区水利部门等的网络连接,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快速传输,提高了快速反应的能力、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了水行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水利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水利工作的一项基本的工具和手段。

二、解决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水利信息系统的固定资产不包括水文等信息采集部分,就已经达到十几亿元。由于水利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水利工程相比具有许多特殊性:一是系统性强,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瘫痪;二是内容复杂,除了采集、传输和存储的硬件设施外,许多软件在后台运行,看不见、摸不着;三是运行成本高、技术发展快,系统在运行中除了对易损设备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外,还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带来软件升级速度加快等;四是没有专门的运行维护经费支撑,造成水利信息系统建设规模越大,运行管理单位的包袱越重,使得水利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受到制约。因此水利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问题引起了水利界许多方面的关注,尽快解决水利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三、研究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研究水利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问题,首先需要明晰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任务和系统的特点和组成;其次需要理清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经费计算思路、原则、确定运行维护的定额标准,并进行系统运行维护经费的测算。除此之外,还要研究建立健全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机制,制定保证运行维护工作正常进行的各项管理制度。

1.明晰水利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的任务与系统的特点和组成。一般来说,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目标和任务是:软件系统得到及时升级,硬件系统易损零配件损坏后及时得到更换,基础环境和装备能够满足系统运行要求,最终保障系统网络畅通、安全运行。从已建水利信息系统组成看,水利信息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信息采集多方式、多途径,传输和存储相对集中和统一,而上传来的信息又通过分类存储、筛选、整理分别支撑不同的应用系统为用户服务。鉴于信息采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而且在水利信息系统中水文信息采集设施、传输等的运行维护已有《水文业务定额》和相应的业务经费来规范,在水利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中原则不再考虑该部分的工作内容。因此根据水利信息化的特点、网络结构和功能,水利信息系统可分为基础支持系统和应用系统,其中:基础支持系统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为各应用系统提供基础平台,主要包括:通信网、计算机网络、数据存储与管理等硬件系统和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是水利信息化的目的,主要为水利业务工作服务,主要包括防汛减灾、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电子政务和异地会商系统等软件系统。

2.运行维护定额标准的制定及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经费的测算

2.1制定运行维护定额标准的基本思路。根据法律、法规、规章有关规定,在摸清现有水利信息化管理与运行维护机构及维护范围的条件下,对水利信息化管理与运行维护业务范围进行核定,并分类;对每一类业务进行细化分解,在明确其业务构成分解的前提下,确定定额项目;采用逐项分解法,将定额项目的业务构成进行逐项分解,分解到具体成本单元;根据任务目标分析工作量,并确定每一个成本单元在运行和维护方面发生的工作量;测算成本单元发生的直接和间接发生的费用,并对成本单元费用标准进行分类处理;各成本单元费用之和逐步汇总构成各运行维护业务工作经费项目的定额。按此思路最终确定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经费定额标准。由于水利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存在外包或租赁问题,当系统的运行维护采用外包形式时,可直接分析计算外包服务的费用作为该系统的运行维护费用;当信息传输采用租赁公网等形式时,按照目前的租赁公网的费用标准直接作为系统的运行维护费用。为避免重复,这两种方式不再单独计算成本单位的运行维护费用。

四、结论和建议

水利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问题,关乎防汛、水资源调度和管理等快速反应,是新时期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属于公共财政范围,加快解决水利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十分必要和迫切。为此建议:

1、尽快出台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各个单位积极做好相应运行维护的经费的测算工作。

信息化运维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IT运维 运维体系 监控平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192-01

近年来,伴随行业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业务数据增长快、网络环境复杂、应用系统影响面广等特点进一步凸显。如何应对信息化建设运维挑战,管控IT运维风险,实现向管理要效益,成为地市级烟草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地市级烟草IT运维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地市级烟草信息化部门面临着运维管理的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运维采取看管型模式,粗放管理效率不高。

目前采取的“设备灯亮、系统在转”的传统运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信息部门管理员更多的担当“救火队员”,一旦核心系统故障出现,更是全体出动进行业务系统数据恢复,忙于救火。运维人员终日忙碌,但难以提高信息化管理质量。

(2)尚未建立绩效考核标准,流程不顺职责不清。

由于信息化工作的技术特殊性,目前多数地市级烟草公司缺乏IT工作量化考核工具,未能有效计算IT人员的工作绩效,而故障或问题的出现,很多时候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才能解决,在日常管理工作流中,无法进行有效协作,出现缺乏主动配合观念,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另外,缺少对流程有效的监控和跟踪,没有严格规范、明确有序的流程和控制手段,无法实时了解和掌握整体运行维护情况和现有状态。

(3)设备资产缺乏科学管理手段,无法有效规范监控。

资产管理仍停留在人工管理的范畴,由于IT设备和软件资产数量庞大,设备类型众多,暴露出诸多管理问题,例如:IT 设备台帐不能方便反映设备维修历史记录;设备和软件的配置信息不详,或者配置信息经过长期维修调整已经与实际不相符合;IT 设备预算编制、物资采购、设备调拨、报废等管理流程处理效率低,监控不到位等。

(4)运维管理过度依赖个人,知识库尚未建设。

无法有效克服信息分散和过于依赖个体的不确定性,给传统运维模式带来了无形压力。在具体任务中,因为没有技术工具记录任务目前完成状态,无法实现历史信息查询,经常出现问题重复处理、耽误业务、浪费人力等问题。此外,以往事件处理记录比较分散,缺乏相应科学、持续的记录查询手段,如果运维人员岗位变动,那么相关经验以及长期积累的运维知识也将随之而去,不利于信息化管控水平的提高。

2 IT运维管理体系设计理念

考虑传统运维方式的弊端,设计IT新型运维管理体系,即基于“IT管理理念+系统工具+过程方法”的全新IT服务管理组合,建立科学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化流程,突出相互联动制约,强化内控机制;完成集中式一体化总控,覆盖IT运维中所有的技术、管理要素,实现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有效融合,降低风险管理,提升保障能力;层层分解管理要素,精化细化操作权限,落实以身份管理为基础、权限控制为核心、操作审计为保证的综合管理模式,实现权责分明,互动有序。重点以以下几个方面为抓手,实现向管理要效益。

(1)基于ITIL流程和理念,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

(2)实现统一监控平台,实现集中有效管理。

(3)建立合理的、高效的流转设置和协同机制。

(4)完善实时、准确的配置管理库,完整提供所需的配置项信息。

(5)追踪资产生命全周期的资产管理,提高IT资产使用率。

(6)建立知识库积累,克服依赖个体的不确定性。

(7)量化运维人员的运维工作,制定运维考核标准。

3 IT运维管理体系模块设计

运维管理体系包括制度流程管理、IT监控管理、资产台帐管理、信息化项目管理、互动交流平台、系统管理等六大功能模块。

制度流程管理。及时相关制度和标准,以规范和约束信息运维工作;定义各项运维工作流程;持续改进运维流程,优化部门间协同机制,实现信息运维整个流程的规范化。

IT监控管理。建立网络设备、机房设备、数据库、PC机等设备的实时监控,实现异常智能告警、根源分析、故障诊断和根源分析等功能;实现业务关系拓扑、机房拓扑、物理连接拓扑等以及所关注的各项数据信息的集中展示,在同一界面展现各自的运行状况、健康度和相互关系。此外,完成OA系统等其他相关系统的无缝整合,实现资产配置数据同步更新。同时,提供报表查询和分析功能,将各种IT基础设施的性能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为IT运维监控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资产台帐管理。该模块实现所有IT设备的电子化台帐管理,确定配置管理的层次和分类,记录配置及变更情况,追踪资产生命全周期,对资产的采购、物资调配、升级、报废过程准确记录。另外,记录软件资产的故障处理、数据库操作等日常事务,实现痕迹化、时效性管理,方便查询和分析运维单据。

信息化项目管理。该模块贯穿信息化项目的始终,准确记录从设计立项、开发建设、验收鉴定、推广应用等全过程,重点审计关键节点上关键人员的关键操作内容。实行“立项—实施—中期评估—验收”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有利于掌控项目的整体运作情况,确保项目的实施效果。

互动交流平台。该平台是将专业功能向服务功能延伸的具体实现,提供服务受理、信息、交流互动、查询分析等功能。用户通过服务受理这一功能,完成包括IT设备需求申请、故障处理申请、数据查询申请、软件功能申请等申请行为。信息部门借助信息模块,让用户了解和掌握IT日常简单维护知识,各部门所具体使用的IT设备的具体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及时更新一些温馨小贴士,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有机融合。用户可以通过交流互助模块,提出问题,提供解决方法,营造一种共同参与的氛围。另外,利用查询分析功能,能够实时了解问题处理状态,实现有效监控。

系统管理。此功能模块用于定义用户角色、分配权限,以及设置权限控制策略。将体系的用户分为运维层用户、管理层用户和服务层用户。运维层用户主要使用监控平台和操作台,管理层用户主要使用管理平台,服务层用户主要使用服务受理和互动交流平台,各类信息正是通过系统的各种功能,在不同的用户层中流转,将各层用户无缝连接起来。

4 结语

该体系系统融合了网络管理和流程管理等技术手段,将制度和流程固化到管理服务中,以量化的方式核定运维工作,有助于缓解IT资源监控运维压力,优化协同机制,加强监控管理,有效解决只以技术为导向的用户系统支持传统运维方式的不足,为运维部门提供方便高效的资源管理工具,全面提升设施运维效率和服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冀松杨.ITIL及其在银行IT服务管理中的应用[J].金融信息化论坛,2009(4).

信息化运维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桌面 管理系统 终端 信息化

1、引言

随着国内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网络设备和桌面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如各部门随意接入桌面终端设备,随意上传和下载软件等。这些行为有可能导致计算机病毒和恶意插件在公司内部的传播,增加了公司内部计算机系统运行的风险,同时也增大了计算机系统维护的难度和维护人员的工作量。目前,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下属各部门的桌面终端较多、分散范围较广、使用人员情况复杂、维护运营不方便等,基于以上原因,根据广东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东莞供电局进行了统一桌面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

2、建设目标

东莞供电局进行统一桌面管理系统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桌面运行和维护工作的正规化和标准化,降低管理的难度和运营成本,同时实现对桌面终端的远程监控。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为东莞供电局终端管理提供可靠的平台。通过在东莞供电局部署安装统一桌面管理系统,实现设备信息上报、终端行为审计、移动存储介质认证及审计、设备变化报警和远程协助等功能,从而提高东莞供电局终端管理的可靠性,为终端管理提供可靠的管控平台。

(2)为实现全方位的信息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统一桌面管理系统建成以后可以很方便地建立软件黑白名单和对桌面终端行为进行管理,同时有利于实现省地级信息联动。

(3)提高运行维护的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安全性。由于统一桌面信息系统有多种管控功能,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控制,因此大大提高了网络运行维护的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安全性。

3、系统架构情况

广东电网公司的标准化管理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系统架构包括一级管理节点和二级管理节点,一级管理节点是广东电网公司本部,二级管理节点是各地市供电局,各级节点又有自己的受控客户端。很显然,东莞供电局属于二级管理节点。广东电网公司总部作为一级管理节点,其主要任务是向各二级管理节点下发策略、命令、补丁和各种文件等;二级管理节点的主要任务是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同时将报警信息上报给一级管理节点,一级节点和二级节点之间通过广域网进行连接。一级管理节点和二级管理节点的受控客户端也要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并将报警信息上报给各级管理节点,同时,一二级管理节点也要向各自的受控客户端各种策略、命令补丁和相关文件。统一桌面管理系统建成以后,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3.1 实现运行维护服务管理

运行维护服务管理主要是指实现对事件处理各个过程的管理,并为评价、决策等各个功能模块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包括事件的类别、事件的预约情况和统计查询等。

3.2实现运行维护服务协助

运行维护人员可通过统一桌面管理系统获得运行维护服务协助,可以实现远程协助、即时通信和文件传输等功能,大大缩短运行维护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提高运行维护工作的效率。

远程协助功能可通过远程桌面、协助邀请和屏幕录像等方式实现;即时通信功能可通过即时短消息、白板绘图和查询历史短消息等方式实现;文件传输又分为双向传输和命令推送等。

3.3 实现运行维护服务评估

网络系统的管理人员可以对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进行评价,能够对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实现工作流程的优化。运行维护人员每完成一次远程协助后,他们会给客户提供一份相关的报告,告诉客户本次维护的内容、产生问题的原因及针对性的方案等。

3.4 实现可信任软件的统一分发

统一桌面管理系统建成以后,一些常用的可信任软件,如办公软件、绘图软件、聊天软件、设计软件等可以实现统一部署,可实现即时或在指定的时间向计算机客户终端发放此类软件,并且会得到发放任务完成情况的意见反馈,及时掌握发放详情,这样可大大缩短可信任软件的部署周期、降低成本并且使软件的维护易于进行。

3.5实现计算机终端接入的控制

统一桌面管理系统建成以后有利于实现对终端接入的控制,对终端接入的控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首先,可以实现对内网资源的控制和对访问外网的控制,这样就能有效地保护内网的重要资源,防止信息外流;其次,未经拨号的计算机无法正常接入网络,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未经授权的计算机对系统的威胁;再次,通过对上网时间和网络带宽的控制,限制了上网时间和使用的网络带宽。

3.6 实现计算机终端的行为审计

统一桌面系统可实现对计算机终端行为的监督,可以发现影响工作效率和网络安全的行为,并且将这些行为记录下来,该系统支持对网络访问行为、下载打印行为、访问网页行为、运行程序行为的审计。以日志的形式对上述行为进行记录,当需要行为信息时可按日期、类别等方便地进行查询。

3.7 提高终端管理的效率

通过统一桌面管理系统可自动对企业的计算机终端情况进行统计,使企业清楚地了解本公司的IT资产情况并进行相应的管理,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对计算机终端软硬件情况的统计,使企业及时掌握企业内网中软硬件资源的详细信息,使管理深入到每一个细节。这大大降低了终端管理的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4、结语

本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广东电网公司统一桌面管理系统推广建设项目工作方案》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在我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及单位的配合下,在2012年9月5日顺利完成项目实施阶段的各项工作。通过统一桌面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了对我局终端计算机的统一管理,能对终端计算机的使用行为及设备信息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快捷、方便、稳定的IT安全运维管理平台。本项目以技术手段加强对终端计算机的管控,进行一步规范了用户使用行为,完善了设备资产台账信息和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并为网络风险监测、敏感信息泄露、安全策略优化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依据。本项目最终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验收,在未来的运行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远程协助功能和落实安全策略,提高系统客户端覆盖率及安全防护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沛沛. 统一桌面管理系统建设分析与研究[J].电力信息化,2012,10:16-20

[2] 陈志锋. 基于网络的桌面管理系统研究[J].基于网络的桌面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