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生活质量评估

老年生活质量评估

老年生活质量评估

老年生活质量评估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老年科患者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进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是现今最广泛使用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测量量表,具有高信度和效度[1],能对患者的生活需求做出客观评估。我科将患者需求作为起点[2],于2013年4月~10月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计分法)为依据,自制老年科患者ADL评估表,对患者进行ADL评分并分类,依据患者的依赖程度,结合护理项目表,为患者提供切实的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共有床位92张,设定1~46床为实验组,47~92床为对照组。实验组211例,男95例,女116例;对照组206例,男100例,女10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病情、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定老年科患者ADL评估表与护理项目表。老年科患者ADL评估表见表1,老年科患者护理服务项目表结合2010年1月卫生部印发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设计而成,见表2。

1.2.2落实护理项目 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执行各项护理。②实验组:每位患者均从入院开始使用我科制定的ADL评估表,根据所得评分实施护理项目。具体做法为:?K所有护士学习并熟练掌握ADL评分内容;?L责任护士对新入院老人按照表中各项内容评分,将有轻度依赖及以上程度的患者开出护嘱单,每项护嘱列出对应的护理项目,在已实施的护理项目对应栏打"√"表示;?M责任护士还需依照评估表的要求,在相应的时间段对患者再次进行ADL评分,开出护嘱单,执行护理项目;?N责任组长、护士长每日检查患者的ADL评定进程及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给予督促改进;?O患者出院或转诊后,按病程及疗效与ADL评估表及护理项目表进行对应比较,评估是否正确使用了ADL评估表及是否落实了相应的护理项目,记录下偏差,用以进一步整改完善ADL评估表和护理项目表。

1.3效果评价通过每日、每月的护理质控达标率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具体方法是:①基础护理质控检查达标率:两组分次各抽50例患者,按护理部制定的基础护理合格标准进行检查,将所得达标率统计比较;②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采用医院护理部提供的《住院满意度调查表》,表中20项内容列有5、4、3、2、1分五种分值,每份调查表分值达95分或以上者为合格,总合格率应≥95%.

1.4统计学方法 病例资料采用例和百分比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统计,基础护理质控检查达标率对照组为80.2%,实验组为95.8%;对照组患者住院满意率为85.6%,实验组为95.8%。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控检查达标率和住院满意率均有显著性差异(X2=26.5、29.3,P

3 讨论

为提高护理质量,我院大力倡导优质文明服务。我科根据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为不同需要的患者提供面部清洁、翻身、喂食、擦身、梳洗、剪指甲、协助穿衣、床上排便、上下轮椅等护理服务。做好这些细节工作,不仅体现出优质护理,同时拓展了护理观念的更新和改进[3]。

护理人员应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老年患者进行动态的ADL评估,补充了医生根据患者疾病轻重程度所开出的护理级别[4],明确了患者实际的生活护理要求,从而开出护嘱,确实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然后按照护理服务项目为患者提供切实的护理。

应用ADL评估表持续评估患者,促进了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做出客观全面的了解,为正确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5],使护理工作更具计划性、预见性,更加符合PDCA循环的先进模式。通过ADL评估表的应用,实验组患者对护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周维金,孙启良.瘫痪康复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8.

[2]陈燕铃,杨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表在骨科基础护理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7):799.

[3]冯静,曾新芝.住院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456.

老年生活质量评估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评估;老人社会工作;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2-0166-03

一、中国为什么关注老年人

1990年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11月1日定为“国际老人节”(InternationalDay for the Elderly)。2002年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通过《2002年国际老龄行动计划政治宣言》,明确指出老年人必须成为发展进程的充分参与者,也必须公平享有发展进程的种种好处,各国应采取紧急行动确保老年人不断融入社会并赋予老年人权利。在中国,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关注老人成为一种全球趋势,中国许多学者亦在探讨诸如老人的养老问题、老人权益问题、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等,但我们却想回到最根本的问题一中国为什么要关注老年人?也许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才能使人们真正明白老人、体谅老人、关心老人,为中国的老年人提供切实的服务和照顾!

(一)老年人的“失去”现象

没有哪个群体像老年人那样面临那么多的“失去”。胎儿获得生命,婴幼儿获得母爱和父爱,成长高峰期的儿童获得同辈群体、享受教育,精力旺盛的青年人获得爱情、工作、婚姻、子女,中年人获得工作提升、社会地位、稳定的收入;但老年期面临的却是“失去”,失去青春和美貌、失去健康(疾病增多)、失去灵活性和敏感性(视力和听力下降、体能下降)、失去工作(退休)、失去收入或收入降低、失去社会地位,高龄老人还面临失去配偶、失去同辈群体、失去子女、甚至失去人最重要的――生命。面对这么多的失去,对老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而处在“获得”阶段的我们,能否具有同理心去关心和照顾“失去”的老年人?

(二)最长的老年期

由于经济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和营养的改善,人口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百岁老人越来越多。中国老人按60岁计算,活到100岁,老年期长达40年,人生40%的时间属于老年期;活到90岁,老年期长达30年,人生1/3的时间属于老年期;活到80岁,老年期长达20年,人生1/4的时间属于老年期。如何让老人在最后的几十年里独立、参与、融入社会,得到照顾、自我充实和尊严的生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亦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三)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如果说日本是发达国家之中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那么发展中国家最快的则是中国。中国人口生育水平从20世纪70年代总和生育率5.6%降低到80年代的2.3%的水平,进而降低到90年代的2%以下水平,以短暂的二三十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花了上百年时间才完成的人口转变。国际社会大多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7%增长到14%即翻一番的时间来衡量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快慢。从各国的发展经验看,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英国、德国和美国都差不多用了半个世纪,预计我国用28年左右就可达到。我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不像发达国家那样有一个较长的缓冲期去为老人逐步建立社会服务和照顾体系。

(四)中国“未富先老”

中国除了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未富先老”。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明显快于进入现代化。发达国家在老龄化时,人均GDP已经达到5000美元到1万美元以上,也就是先富后老;而中国是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进入老龄化社会,属于未富先老。在经济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应对老龄化将会给我国带来许多问题,无论是在物质财富的积累,还是在福利配套设施的建设上,我们都尚未做好充分准备,养老服务业滞后,缺乏长期护理的设施和专业人员。

(五)中国老年人最多

人口老龄化是个比例的概念,即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问题。联合国规定,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或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就成为老龄化国家。中国是从1999年进入老龄化国家,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无疑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2亿,已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亚洲老年人口的1/2。到2l世纪中叶,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4亿左右。中国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要实现国家和谐、改善民生、人民幸福安康,就要切实地为老人构筑适应现代社会结构、符合老年人利益的老年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出生率下降、家庭核心化和小型化等趋势,以及老年人口比例大、规模大、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特征,势必对政府和社会提供一个全方位、全程式、优质化、专业化的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构成强大压力和巨大需求。

二、老年人服务需求综合性评估的功能分析

过去传统福利服务是一种“补救性”的福利服务思想,即集中在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后如何解决个人生活保障问题。但现在尤其强调和提倡的是一种“积极的”福利概念,不是被动地接受福利制度,而是通过人力投资授予人在预防问题、处理危机、追求快乐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能力。这种人力资本就是老年社会服务专业人员,即老年人社会工作者。

老年人社会工作者在老年公寓、老人社会服务机构、老人日间护理机构、医院、护理院和老人居家护理等机构工作,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通过接案、评估、计划、介入、再评估、结案这一过程,为老人提供专业的服务。其中“评估”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评估(assessment)在我国又称为“预估”,是收集案主资料,并对案主的问题、案主系统的功能,从生理、心理、社会三大系统,对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估。根据美国《社会工作词典》的定义:“评估是一个决定问题的性质、原因、程度及牵涉于其中的个性和情形的过程,社会工作的功能在于获得对问题及其成因的了解,并能够找出解决问题或把问题减到最小的办法。”评估就像医生对病人“望闻问切”的诊断一样,有了诊断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的功能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建立专业关系功能

综合性评估不像一般的调查,其涉

及的内容很多,如上文所述,从生理、心理、社会三大系统,包括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的情况。这样才能帮助案主甄别问题、发展“适应”能力、实现助人自助。一般可能需要多次上门访问,或持续较长时间的交谈,这无疑促进了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建立信任关系。如果没有评估,没有案主的参与和互动,案主不会透露自己的信息,社会工作者就不能获取真实和全面的信息,就不能对案主的问题作出全面分析和判断,也不能为其提供选择性的建议,无法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二)收集功能

人类问题和社会环境是复杂的,遵循多样化原则,每一个老年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与其成长经历、身体状况、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社区环境、交友状况、心理状况密切相关。所以,评估是为了收集准确的资料。社工通过评估,收集足够的与案主相关的信息,才能准确地制定计划和有效地开展服务。例如,都是失眠的老人,但情况不尽相同,干预就不一样。有的老人是因为高血压导致的失眠,属于生理原因,社工协助老人看病吃药;有的老人失眠是因为老伴去世,顿失依靠,社工要进行哀伤辅导,增强老人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加老人的人际交往,减少社会隔离;有的老人失眠是因为看到邻居去世,对死亡产生恐惧感和焦虑感,这时社工要做生死教育、人生回顾等专业工作。所以,没有仔细地评估收集资料,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地帮助老年人。

(三)识别功能

Kathleen Mcinnis-Dittrich在《老年社会工作》一书中提到:对老年人生理、心理与社会生活状况评估的目的是什么?是识别。第一,识别优势与不足。评估不只是了解老人生活中遇到的障碍,包括识别老人保留或发展出来的帮助他们弥补各种功能丧失的力量。帮助他们发现和整理、探索和利用自己的力量和资源。第二,识别支持和维护现有功能的方法。评估推崇发挥老人自理能力,促进老人维护个人尊严。第三,识别恢复丧失功能的干预措施。第四,识别替代丧失功能的支持性措施(隋玉杰,2008)。

(四)发展功能

老人一般比较寂寞和孤独,社工在评估过程中与老人聊天也是老人一个倾诉和宣泄的过程。此外,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的互动过程中,采用服务、接纳、个人尊严和价值、个别化原则、不批判、保密和案主自决等价值理念,真心实意地了解案主、帮助案主,让案主尤其是老年人在被社会歧视和社会隔离的状态下,发现社工对其如此热情和关心,无疑会提升老年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肯定,配合社工的计划和干预,积极改善自我、发展能力和适应社会。

(五)组织功能

通过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估,可以有效地将老人进行分类、组织和服务。例如,将年轻或积极主动的老人组织为义工,建立义工网络;对社会隔离、生活感到无望的老人开展动机激发小组活动;对多才多艺的老人开展社交与娱乐性小组;对丧偶、患慢性疾病、有婆媳矛盾等受困难困扰的老人开展支持性小组。评估后才能将老人分类,有效地对其进行组织和服务。

三、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体系设计

评估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基础性步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助人活动的最终成效。我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老年人福利工作,一份完善的综合性评估表是专业工作者实现为老服务的第一步。“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表”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收集老年人的一般资料,包括识别资料和个人资料

例如,老人的姓名、昵称、性别、年龄、出生日期、身高、体重、籍贯、、住址、联系电话、惯用语言、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居住情况、住所类别(商品房、单位宿舍、拆迁安置房、自建房、租房、廉租房、经适房)和收入来源等。

(二)身体和健康状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自然衰老。衰老过程增加了人们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许多老人都患有慢性疾病,而且年纪越大,患多种慢性病的可能也就越大。因此,评估表上要列出老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而且专业人员要了解每一种疾病,当老人描述症状时,会将其归入相应疾病中。老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有:心脏病、高/低血压、关节炎、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糖尿病、慢性气管疾病、白内障/青光眼、风湿、中风、帕金逊症、老年痴呆、耳聋耳鸣、失明和胃肠道疾病等。如有疾病,简单记录疾病对患者的影响:症状和程度、开始时间、何时采取何种治疗措施等。

身体状况还包括行动(正常、缓慢、困难)、是否需要辅助器、个人卫生(干净、有异味、脏乱)、进食(正常、软食物、流质食物、特定餐单、无法进食)、体育锻炼和睡眠模式等方面。

(三)心理机制和心理健康

在与老人打交道那一刻起,社会工作者就已经在观察和收集老人心理系统的各种资料。包括其情绪状态,如情感(正常、迟钝、抑郁、起伏不定)、认知(正常、异常)、沟通能力(理想、不理想)、压力、智力、记忆、自尊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

初步判断是否具有抑郁症、自杀或焦虑症等方面的先兆,待下一步干预时可做进一步抑郁症测量、自杀倾向性测量或焦虑症测量等更为专业和具体的诊断。

(四)社会系统

社会功能系统包括的内容纷繁复杂,专业人员需要了解的情况较多。

1 家庭系统。中国对家庭的重视和依赖是几千年传统文化不断沉淀累积的结果,老年人特别重视血缘关系和家庭关系,家庭是老人心中的首选。为了更好地帮助老人建立支持系统,在评估表中需对家庭系统做专项调查。评估表采用“家庭结构图”,以符号的方式快速记录案主的家庭历史、结婚、离婚、分居、死亡、生育、家庭互动、家庭关系等重要信息。以图形一目了然地掌握案主的家庭关系及亲疏关系。

2 老人的生活方式与社会交往。老人日常生活的安排,有什么兴趣爱好,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与朋友、邻里、工友的关系),是否愿意参加活动,是什么阻止老人无法成行,是否存在严重的社会隔离。

3 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判断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是否能够自理,诸如进食、如厕、行走、洗澡、穿衣和梳洗等。可为其提供居家养老方面如送餐、洗衣、洗澡、搞卫生等方面的服务。判断老人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例如使用电话(能自行处理、能拨出熟悉电话号码、只能接听电话、不能处理、没有电话)、做饭(能完全自行处理、若提供材料能自行处理、不能处理、无需准备食物)、购物(能自行购物、只能自行购买轻便物品、需别人陪同、不能处理)、料理家务(能自行处理、只能处理轻巧家务、能处理轻巧家务但不理想、需定期协助及指导、无机会或无需料理家务)、外出(能自行外出、需别人陪同、无法外出)及诸如服药和钱财掌管方面的能力。

4 老人对社区环境的意见。老人退休在家,社区是他们晚年生活主要的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随着家庭小型化和核心化,老人对社区的亲近和需求日益增多。社会工作者了解老人群体对社区的感觉和建议,协助街道办和居委会帮助老人建立和谐的社区环境。可调查老人对社区生态环境的看法,例如:社区的绿化、噪音、宠物粪便;社区公共设施是否配套,活动场所和设施是否齐全足够,有无社区医院;社区活动是否内容多样、丰富多彩;老人是否经常参加社区举办的活动,愿意参加哪些活动等。在调查表的最后,设立一个备注栏,描写对调查对象的印象和初步调查后的建议等。

综合性地评估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是老人获得优质服务、改善生活质量、适应老年生活、保持独立自主的第一步。良好的评估需要社会工作者拥有一颗接纳老人的心,细心地去观察、耐心地去倾听,为老人创造一个全新的符合老人需求的积极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陈赛权,养老资源自我积累制初探[J],人口学刊,1999,(5):17-23

[2]李建新,倒金字塔理论与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J]中国人口科学,2002,(3):35-41

[3]隋玉杰,老年社会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仝利民,21世纪社会保险制度面临三重挑战:老龄化、全球化和信息化[J]社会科学,2009,(3):42-48

[5]钟添生,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体系探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1):65-68

老年生活质量评估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评估住院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对住院老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生活自理能力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住院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非高龄老人明显下降,认知功能、听力、抑郁状态、疼痛是住院高龄老人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抑郁及行走能力是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住院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明显,与常见慢性疾病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增加以及多方面的躯体功能受损有关。防治慢性疾病、延缓躯体功能受损和积极纠正躯体功能状态,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 高龄;生活自理能力;慢性疾病

1982年的国际老年学会会议指出,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同样重要和老年医学应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转变,对老年人进行综合评估,提高其生活质量。其中,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ADL)下降是患病率及死亡率的预测因子〔1,2〕。日常生活功能受损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增加医疗费用。因此评估老人健康情况时,除死亡和患病指标外,生活能否自理应成为主要的健康状况指标。包括基本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既往多针对慢性疾病或躯体器官功能

某一方面的下降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3~9〕。但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老年人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如何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有效的防治及康复方案,从多个角度综合评估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成为老年医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高龄老人较非高龄老人在生理、慢性疾病谱、心理及社会方面具有其特殊性。因此本文考察了住院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华西医院老年病科2008~2009年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310人,年龄60~98〔平均(79.46±6.35)〕岁。其中高龄老人152人,占总数49.0%,平均年龄(84.24±4.07)岁;非高龄158人,平均年龄(75.86±4.49)岁。

1.2调查方法采用非随机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老人进行抽样调查,由研究者通过与老人及其家属或照顾者进行面对面访谈法和观察法完成调查。当老人无法完成调查的某些方面时,在其照顾者的帮助下完成。

1.3调查内容采用Saint Louis大学的老年人生存质量评估调查表,其中包括:①调查对象的出生日期、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婚姻、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②常见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以上慢性疾患的确定以老人自述或其家人回答为准,而且必须是区、县级以上医院诊断;③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ADL包括穿衣、洗澡、如厕、移动、控制大小便、进食;IADL包括做家务、洗衣服、做饭菜、服药、购物、使用公共车辆、打电话和管理钱财。能独立完成ADL 6项者为ADL正常,完成任何一项有困难、需要帮助或根本无法完成的为ADL受损。同上,能独立完成IADL 8项者为IADL正常,其余为受损,并将它们视为二分类变量(受损=0,正常1);④躯体功能状态评估,包括中文版的SLUMS量表、GDS量表、SNELLEN视力量表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别评估老人认知功能、抑郁、视力及疼痛状况;通过询问老人日常生活中10个场景评估其听力能力;询问老人在8种环境下是否嗜睡评估其睡眠障碍发生的可能性;要求病人按要求完成某些动作并记录完成时间,评估其跌倒的可能的性。

1.4纳入标准能独立或在其家属、照料者的帮助下完整的完成所有调查内容的住院老年人。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病史者或先天性精神发育迟缓者;②有严重的心肺肾肝功能障碍、重度内分泌系统疾病、肿瘤者、重度感染性疾病患者;③无法完成评估调查的严重的脑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1.5质量控制为保证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调查开始时对5名患者进行0、3 d时重复测量(Kappa值为0.80~0.87)。调查中采用统一培训调查人员,对已填好的调查表进行抽查核对,最后所有数据均由2名人员独立地录入并进行核对。

1.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软件,采用了描述性分析、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或χ2检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等检验方法。

2结果

2.1不同年龄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低于非高龄老人,见表1。

2.2不同年龄组老人前6位常见慢性疾病患病状况高龄老人中慢性疾病患病率为91%,前6位依次是: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症、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较非高龄老人显著升高,见表2。对前6位慢性疾患赋值,每患一种疾病得1分,数值越大,患有常见慢性疾的种数越多。ADL、IADL受损时慢性疾病患病个数增加,且高龄老人中有34.2%同时患有3种及以上常见慢性疾患,随慢性疾病个数增加,认知功能、行走能力、听力、视力、睡眠评分有下降趋势,抑郁可能性升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表1两组老人日常生活功能状况表2两组老人慢性疾病患病情况

2.3不同年龄组老人躯体功能状态高龄老人的认知功能、听力、视力较非高龄老人明显下降(P

2.4高龄老人中ADL、IADL相关因素的Logistic分析高龄老人中,以ADL、IADL为应变量,视为二分类变量,取听力、视力、认知功能、抑郁情绪、睡眠状况、跌倒、疼痛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知功能、抑郁情绪、疼痛、听力进入Logistic方程;抑郁情绪、跌倒进入IADL回归方程,见表5、表6。表4两组老人视力评分结果表5高龄老人躯体功能状态对ADL受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6高龄老人躯体功能状态对IADL受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本次横断面调查显示,住院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比例高于顾大南等报道的2002年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比例〔10〕。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人群为老年住院病人,平均年龄在79岁,慢性疾病患病率、疾病的严重程度、病程中存在差异,且有研究显示研究人群的地区、经济状况、文化水平等对ADL、IADL都有一定的影响〔11〕。Boyd等〔12〕的研究中,住院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同住院期、照料资源需求程度和死亡率呈负相关。同时,研究结果示,在考虑到人口学特征及慢性疾病患病情况的差异下,老年综合征如认知、听力、排尿障碍等仍与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具有明显相关性〔13〕。因此,生活自理是老年综合评估的基石,也是生存质量的最佳预测因子之一。最大程度地发现并改善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高危因素,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老年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调查结果还显示,高龄老人慢性疾病患病率高达91%,高血压患病率仍居首位,而高血压的并发症如脑血管病、冠心病在两组中患病率均在前5位。高龄老人中有34.2%同时患有3种及以上常见慢性疾患,ADL、IADL受损时常有慢性疾病患病个数的增加,也就是随所患慢性疾病个数增加老年人更有可能出现生存质量、自理能力的下降,且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患病的高龄老人,更易出现认知功能、听力、视力受损,跌倒及患抑郁的可能性升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在高龄老人中明显升高,跃居常见慢性疾病患病率的第二位。杨晶等研究报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各方面〔14〕,尤其是ADL。但本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某一种疾病的患病率高低与疾病引起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密切性并无对应关系。可能是在老年人中慢性疾病病程、严重程度等与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更具有相关性〔15〕。另外,随慢性疾病患病个数的增加躯体功能可能下降,同时年龄的增长也导致器官功能的退化,躯体功能同样出现下降。Katia在校正老人慢性疾病及性别等情况后,躯体功能状态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9〕。因而,慢性疾病可能通过影响躯体功能共同导致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老年人特殊的症状如跌倒、认知处于传统临床医学模式之外,因而这些在住院老人的诊治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在老年人护理中极有可能被忽略。本文进一步从多个方面评估了老人躯体功能状态,结果显示,高龄老人在认知功能、听力、视力、睡眠情况、抑郁状况、行走方面较非高龄老人明显下降。既往研究证实,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听力、视力下降,导致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睡眠紊乱在老年住院患者中发生率高且与老人功能恢复呈负相关性。研究表明,老人的抑郁情绪降低其生存质量、生活能力,与慢性疾病协同减低老人生存质量的多个方面〔5~9〕。同时,德国的一项大规模的调查发现,疼痛是老年人初级保健工作的核心问题,它增加卫生资源的消耗及降低生存质量。考虑到上述因素,本文经过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认知功能、听力、抑郁、疼痛、行走是导致高龄老人ADL或IADL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一些研究提示老年人中视力、睡眠同样与日常生活能力受损密切相关,本研究未证实该点,可能与本研究人群为老年科病人,其生活经济水平较高、接收其他人照顾及机会增加,且睡眠、视力常受到医疗的干预的影响可能减弱了其在本研究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Teymoori F,Dadkhah A,Shirazikhah M,et al.Social welfare and health(mental,social,physical) status of aged people in Iran〔J〕.Middle East J Age Ageing,2006;3:39-45.

2Millán-Calenti JC,Tubío J,Pita-Fernández S,et al.Prevalence of functional disability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 and associated factors,as predictor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J〕.Arch Gerontol Geriatr,2010;50(3):306-10.

3宁豪丁,张青献.老年人群慢性病现状及对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2;29(2):178-9.

4黄文湧,宋沈超,杨敬源,等.老年人慢性病对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2):81-3.

5Kenneth ML,David JL,Iain AL,et al.Cognitive health among older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England〔J〕.BMC Geriatrics,2009;9(23):1-11.

6Kenneth C,Pugh H.Health status attributes of older African-American adults with hearing loss〔J〕.J Nation Med Assoc,2004;96(6):772-9.

7Cathy A,Jennifer L,Adam P,et al.More daytime sleeping predicts less functional recovery among older people undergoing inpatient post-acute rehabilitation〔J〕.SLEEP,2008;31(9):1291-300.

8Ishizaki T,Yoshida H,Suzuki T,et al.Effects of cognitive function on functional decline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non-disabled older Japanese〔J〕.Archives Gerontol Geriatrics,2006;42(1):47-58.

9Gallegos-Carrilloa K,García-Pea A,Mudgal J,et al.Rol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comorbid chronic disease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J〕.J Psycho Res,2001;66(2):127-35.

10顾大男,曾毅.1992~2002年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6;4(1):9-13.

11尹德挺.国内外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0):1032-5.

12Boyd CM,Xue QL,Guralnik JM,et al.Hosp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pendence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a cohort of disabled older women:the Women′s Health and Aging Study I〔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5;60(7):888-93.

13Cigolle CT,Langa KM,Kabeto MU,et al.Geriatric conditions and disability: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J〕.Ann Intern Med,2007;147(3):156-64.

老年生活质量评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楼宇评估;标准化;规范化

随着高校体制不断发展,教育管理质量已成为高校自身发展的生命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学生公寓必须以人为本,提高管理质量,做到合理化、标准化、规范化。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公寓管理中心2004年率先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学生要求的提高,导致原有体系的不完善。该校作为寓专会的主任单位,在学生公寓管理这方面走在其他高校的前列,由于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较少,均是自主探索与完善。在咨询公司的帮助下,经过4次的文件修订,于2015年10月终于获得了最新版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楼宇考核方面也作了改进。

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公寓管理情况介绍

本校学生公寓分布在:下沙本部、研究生公寓、下沙东校区、文一、东岳五个区块。其中下沙校区为公寓主体,本部有单体公寓楼28幢,宿舍5125间,居住21700余人;研究生公寓有6幢高层,宿舍1545间,住3000余人;东校区有公寓楼2幢,宿舍322间,住640余人。共入住学生2.5万人。每幢楼宇配有驻楼辅导员、生活指导老师、研究生助理、值班员、保洁员等工作人员。

学生公寓管理中心接受学校学工部和后勤服务总公司的双重领导,坚持一切以学生为本,倡导“亲情式管理、微笑式服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环境整洁、管理有序、服务一流、安全文明”的成长空间。本校为浙江省公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

二、楼宇评估的目的与意义

该校学生公寓管理中心2004年率先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但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多以及学生公寓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在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行为管理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其次加上人员的流动,新入职的员工不能及时的加以培训,很多都是跟班一周就独立上岗,缺乏系统的培训。再者,有些管理制度长久未能梳理,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管理。所以在学生公寓管理中未能很好的发挥ISO9000的作用,导致在管理中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

为使公寓管理的过程中切实做到合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楼宇评估为契机,通过楼宇评估,进一步深化学生公寓管理改革,更新学生公寓管理服务观念,夯实学生公寓的整体软硬件设施基础,依法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有效化解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提高学生公寓的整体管理服务水平,构建安全、稳定、和谐、温馨的学生公寓环境。

三、楼宇评估的实施与完善

2009年12月,该校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中心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各部门、各楼宇之间管理工作的沟通,做到管理规范有序、服务周到热忱。在下沙校区首次开展了楼宇评估活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之后每年上半年均会开展一次,每次持续时间一月有余。通过楼内自我测评、评估小组检查、问卷调查、总结交流会等一系列的环节,一步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各楼的管理趋于一致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具体按以下流程实施:

1、制定评估细则

为了使评估结果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杭电后勤服务总公司学生公寓管理中心楼宇管理评估细则》。该管理评估细则既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又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尽量减少评估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提高评估工作的公正性;其次是制定的《杭电后勤服务总公司学生公寓管理中心楼宇管理评估细则》要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维护评估工作的严肃性。

2、建立评估小组

楼宇评估前先成立评估小组,由总公司监控部人员,中心负责人,部门经理,中心二级监控员,生活指导老师,学生代表,特邀代表组成。各楼以生活指导老师为主体,其他工作人员进行配合。由于涉及的楼宇多,检查的内容广,评估小组分成三组,分别是日常管理组、文化建设组以及物业管理组。每组设有组长(部门经理担任组长)、组员和记录员。

3、分组进行检查

为显示公平,让生活老师进行交叉检查,每天对2幢公寓楼进行评估,同时由其他楼的学生代表(楼层长)对这2幢楼进行问卷调查,每楼发放问卷50份,问卷内容涉及生活指导老师、值班员、保洁员等工作人员的工作状况以及态度,还有文化建设方面,如对公寓文化节的了解以及是否参与等。评估的内容主要分日常管理、文化建设、物业管理以及其他加分项4大块。对楼宇内的硬件设施、消防设备、服务态度、台账登记、保洁情况以及学生的满意度等进行各项检查。评估小组严格按照《杭电后勤服务总公司学生公寓管理中心楼宇管理评估细则》进行检查、打分。

4、统计反馈问题

在经过3个小组认真仔细的检查后,各组组内讨论问题的所在,并将问题一一罗列。这些问题由记录员详细记录并将3组的所有问题进行汇总,然后形成书面的反馈报告,发放至生活指导老师。同时,也会针对该生活老师所管辖的楼宇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总结该生活指导老师所在楼宇的优势和劣势。生活指导老师在评估小组的要求下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整改工作,该报修的报修,该保洁的保洁。评估小组将在所有楼宇评估完后进行复查。

5、总结交流会议

在评估小组将所有楼宇检查完后,会通知所有生活指导老师来参加总结交流会议。评估小组会将检查结果与自评报告还有问卷调查的结果相结合,一一分析各楼的优势和劣势,并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所要求的,看哪些做到了,哪些还未做到,查漏补缺,争取大家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当然以上步骤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完善,经过一年又一年的不断探索和调整后才形成了这一套规范的流程。就连评估细则的修订,也是经过好几个版本的斟酌和讨论后才定下的。

四、楼宇评估的成效

之前因为没有统一的规范,都是工作人员之间的口口相传,没有书面的文件等发放到各岗位,当然ISO9000的质量管理体系虽然在做,但并没有人手一册可供参考,所以很多管理的细节方面还是存在问题,如垃圾袋发放的个数和颜色,每幢楼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放给同学;消防设备的检查日期,也都是按照生活指导老师自己的意愿在记录;各种台账的登记也是比较随意等。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经过楼宇评估后,在总结交流会上按照ISO9000的规定,统一大家的做法,重新梳理制度章程,将楼宇评估的结果作为考核的依据,对员工进行奖惩。

经过6年的不断努力,楼宇评估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第一,成绩呈直线上升。90分以上的楼宇从2009年的21.7%到2014年的78.6%。具体如图一所示:

第二,满意度不断提高。学生对所住公寓的硬件设施设备以及服务态度等各方面的满意度都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在经过2012年的标准化公寓建设和2013年的文明寝室建设以后,满意度很高。具体如图二所示:

第三,发现问题数量逐渐减少。开展楼宇评估后,刚开始楼内工作人员并不了解楼宇评估的内容及要点,所以基本上每幢楼的问题在10个左右,如消防检查记录有遗漏、窗户有蜘蛛网、台账登记没有核实人签名等诸多问题。而经过每次楼宇评估后,这些问题已经不会再出现。

第四,工作人员能力得到提高。通过一次次的检查,谈话,复查等各项环节,工作人员在思想上也将这些问题逐渐重视起来,确保以后不会再出现此类问题。评估也是一次培训,可以让新入职的员工更加了解我们的公寓管理,对各项规章制度加以学习和领悟,在实践中成长。

第五,规则制度得到重新梳理。将以前不能实现的条例简化,比如以前要求生活指导老师每天巡查4次,但由于事情繁多、工作时间有限等原因,不能做到每天巡查4次。经过修订,后来改为每天巡查2次。又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进行了修改,以前的都是文字,也比较繁琐,还不容易记忆,现在转变为流程图,这样大家看了就一目了然。

通过楼宇评估做到了三个有利于:一要有利于学校创建标准化学生公寓;二要有利于改善公寓的内外部环境,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普遍参与;三要有利于提升公寓管理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做到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老年生活质量评估范文第5篇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8-2799-01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老年人自己的问题,而是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全面评估老年患者的健康问题,对做好老年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可预防脑血管、心血管等老年慢性病的发生。

1全面评估老年患者的健康问题

1.1躯体健康的评估:主要从生理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估,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健康史,如:疾病史、手术、外伤、药物过敏史以及参与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目前的健康状况、急慢性疾病。日常生活功能(activity of daily living)包括躯体生活能力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1]。护士通过评估老年患者的健康问题,可以使我们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问题,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1.2心理健康的评估:常从焦虑、抑郁、行为、情感控制、认知功能及反映正向健康的指标,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测量,通过心理学评估,可以掌握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以便做好心理护理。通过心理健康评估可以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家庭和社会支持等各方面的因素。鼓励家庭及社会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尊敬、关心和生活上的照顾,尤其是高龄女性及丧偶的老年患者。

1.3自护能力评估:常从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来反映是否需要为患者提供Orem完全补偿、部分补偿和支持教育多种方法来满足患者的自理需要。

2老年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2.1老年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据文献报道,老年患者存在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是孤独、寂寞、害怕衰老、害怕疾病不愈、害怕死亡[2]。

2.2护理对策

2.2.1尊敬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最突出的心理问题就是需要得到重视和尊敬,特别是在老年患者谈话时,切忌打断话题,要耐心倾听,对老年患者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谈话要文雅,举止要有礼貌。

2.2.2关心老年患者:对老年患者的关心应做到精神上给予支持和生活上给予照顾,密切注视其心理变化,尽量满足老年患者的需求。

2.2.3注重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在进行语言交流时,要特别注意词汇、语速、语调,掌握沟通交流技巧,在交谈时尽量通俗易懂。在使用非语言交流时,要特别注重仪表和面部表情,在治疗过程中,可适当地触摸老年患者的手,使老年患者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和被关心、照顾,减轻老年患者的心理压力,也可以说明治疗者重视其存在。

2.2.4消除老年患者的害怕心理:运用罗伊(Roy)适应模式[3]消除老年患者的害怕心理,护士可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和减少各种刺激,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使老年患者能生活在适应的范围内,以增强老年患者的适应能力。

2.2.5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老年患者性格孤僻、内心抑郁、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减退,加之躯体疾病,常常产生沮丧、无用感、恐惧感、绝望感,因此,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康复计划,可以帮助老年患者减轻心理负担。通过护士的言行来提高认识改变其病态思维和观念,让患者了解自我、战胜自我,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高自信心。同时也应让家属和社会都来关心老年患者,使其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得到关心,并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6注重生活上的安全: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83.3%的老年患者在护士巡视病房时有一种安全感[4]。因此,定期对老年患者的巡视是很有必要的。运用Katz S提出的日常生活功能对老年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测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日常生活活动功能(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主要是确定老年患者是否需要长期护理。(2)操作性日常生活功能(instrumental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IADL)是指维持社会功能的基础。(3)智能能动性包括业余活动、好奇心等。(4)社会角色功能,主要包括各种人际关系等。通过评定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可以使我们能更好地制定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避免发生意外。

2.2.7注意用药安全:由于老年患者器官功能衰退,因此,在服药时要注意评估老年患者服药的能力,包括视力、听力、理解力、阅读力、打开药瓶的能力、准时服药的能力等;评估患者的用药史,建立完整的用药记录,评估各系统的老化程度以判断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加强药物的健康指导,提高患者遵医行为[5],训练自我服药的能力。在用药安全中应遵循老年患者的用药原则[6]。这样对护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护士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药学知识,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发挥护士观察用药不良反应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卫华,李志菊.社区老年慢性病家庭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7):554.

[2]吕连桂.专科护理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8.

[3]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8.

[4]吴渭虹,张立红,陈欣怡,等.护理行为对住院患者心理影响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2):107.

[5]汪丽萍,谭清花.影响老年人用药安全的因素及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5):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