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能源发展报告

绿色能源发展报告

绿色能源发展报告

绿色能源发展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绿色会计;环境报告;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3-0174-03

[作者简介] 张献英,安阳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河南 安阳 455000)

一、绿色会计理论的认识

(一)绿色会计理论和传统会计理论的不同。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是在修正和批判传统会计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因为,长期以来传统会计理论只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资本及其运动,按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和复式记账这三大会计基本支柱对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由环境所引发的经济问题在此得不到答案。而绿色会计则着眼于高效利用资源,以人类的全部活动过程和整个生态环境资源为出发点,围绕着自然资源的耗费应如何补偿的问题,努力对环境管理中各个层次的职责履行情况作出确认、计量和报告,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会计理论对整个会计要素的界定。所以,绿色会计解决了传统会计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无疑是对传统会计的撞击。

(二)关于绿色会计的理论问题。绿色会计的理论问题应该是站在会计的角度来看待绿色问题和环境问题,用会计的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去加以分析、思考,以解决发展市场与维护生态环境关系方面的予盾。主要包括:绿色会计的理论构架问题;绿色会计的实务操作问题;有关会计信息报告;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绿色会计的理论构架。绿色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和利用的成本费用,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以自然资源环境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开展。作为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绿色会计应当建立一个由目标、假设和原则组成的基本理论结构体系。在这一体系的指导下,可以更好地开展会计实务的具体工作。绿色会计的理论构架可以借鉴传统会计理论结构的思想,结合绿色会计的特点加以构建。

2.绿色会计的对象、目标。绿色会计的对象大大突破了传统会计的资金运动,它所考虑的是除了资金之外的资源环境、整个社会生产消费以及生态循环价值。在绿色会计下,会计要素须重新界定,资产中应增加“自然资产”,即全世界所共有的“特定财产”:空气、水、海洋、矿产资源、臭氧层等;负债中应将企业承担的环保社会责任加以确认;所有者权益中应将自然资本加人其中;在收入要素中除了确认传统的生产经营所得带来的收入外,还应包括企业在推行环保政策、积极治理污染时所享受到的国家给予的补贴、奖金和税收减免;企业回收的“三废收入”;其他单位和个人缴来的环境损害赔偿费或罚金收入;以及实施环保措施后企业形象、信誉度的提高而带来的社会效益等。

3.绿色会计的目标。绿色会计目标同传统会计一样,也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基本目标就是在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具体目标是组织相应的绿色会计核算,充分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

4.绿色会计的原则。与一般会计原则完全相同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与一般会计原则不尽相同的原则有重要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绿色会计在核算时,应将环境、资源因素按重要性进行排列,选取对经济发展起重要影响的事项进行核算。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严格按照联合国设计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进行会计处理,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企业之间,进而国与国之间环境资源状况的比较,促进绿色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的可比性。与一般会计原则完全不同的原则有政策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充分披露原则。政策性原则是指绿色会计在进行核算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环保政策和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正确处理企业与环境的关系。社会性原则是指绿色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充分揭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的评价应以企业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相配比并取得社会利润为标准,站在社会的角度全方位地考虑企业的业绩,以便维护社会资源环境,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充分披露原则要求绿色会计在公布报表、提供会计信息时,必须全面、公正地反映企业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保护或者污染、损耗等情况,不得有意忽略或隐瞒重要的数据资料,使信息使用者发生误解。

5.绿色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绿色会计的确认是将涉及环境的业务作为会计要素进行记录,并在会计报表中加以确定。传统会计的计量以在以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原则,经济事项都能用货币计量。而绿色会计的计量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的计价上,包括许多无法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实行以货币计量为主的多种计量单位并用原则。

二、绿色会计的实务操作

1.绿色资产的会计核算。绿色资产是指特定个体或企业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能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其计量的依据为:(1)由产权变动购入资源性资产的,应以购入价格或评估价格计价入账;(2)由人工投入形成的资源性资产,应以累计历史成本作为计量依据;(3)资源性资产消耗、转让、非常损失和其他损失,应按实际数额或平均成本数额削减资源性资产存量;(4)已入账的资源性资产,如有后期投入,应按实际成本入账。

2.绿色成本的会计核算。绿色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绿色成本应在企业会计账户体系中的“生产成本”账户中进行核算,并可在生产成本账户总分类账下设明细分类账户。当然根据绿色成本的不同情况,我们应当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分清影响环境的责任和承担的费用,合理、真实、准确地计算绿色成本。

3.绿色费用的会计核算。绿色费用是指某一主体(企业)在其持续发展过程中,因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而付出或耗用资产的转化形式。只要绿色资产能够计量,耗用绿色资产进行经济活动发生的绿色费用也就能够计量。有些绿色费用构成资源产品的成本,可按财务会计的计量方法对其进行计量;而有些绿色费用虽然不构成资源产品的成本,但对其计价,可以从数量方面客观地反映生态资源降级的代价以及恢复的代价。

三、绿色会计信息报告

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现状和环境信息需要程度、现有的企业环境报告的缺陷以及财务报告体系的不足,建立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基本框架应包括以下六个要素:

1.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使用者与目标。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目标为向政府管理机构、当前和潜在的投资、债权人等环境利益关系人提供有关报告主体对其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对于理智的投资、贷款以及其他决策有用的信息。对于那些充分了解企业经济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且愿意勤奋研究这些信息的人士,这些信息必须是全面和完整的。

2.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主体。我国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受环保政策的影响将日益显著,企业的环境风险将日渐增加。新的环境法规可能使企业产生潜在的环境负债,而企业一般倾向于低估可能发生的环境负债。这说明,如果企业没有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可能发生的环境负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从而不利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上市公司应成为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主体。

3.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应反映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如果把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主要使用者定位为政府管理机关、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那么,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应考虑这三类主要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有关企业环境报告内容代表了这些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在保留原有有关环境影响信息的前提下,我国企业环境应增加企业的基本概况与环境方针、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业绩与评价指标、环境审计报告等内容。

4.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模式。我国企业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环境报告模式呈报环境信息:一是补充报告模式。补充报告模式的具体要求如下:在现有会计核算中增加与环境信息有关的会计科目,资产类增设“环境资产”科目,负债类增设“环境负债”科目,损益类增设“环境收入”“环境费用”等科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增设“环境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项目,并在财务报表的附注部分披露相应环境会计科目的会计政策和明细说明。在现有财务报告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增加有关企业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影响、环境业绩、环境风险预测等信息。在现有的财务报告中增加环境会计报表,如环境成本与收益表、环境业绩表、环境效益表等。这些报表应采用连续期间编制,以反映一定的变动趋势。二是独立报告模式。独立报告模式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乐于采用的环境报告模式。这种报告模式要求企业对其承担的环境受托责任进行全面的报告。因此,这种报告模式可以弥补我国企业现行环境报告的缺陷,使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更加完善。独立环境报告模式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企业简介与环境方针、环境标准指标和实际指标、废弃物、产品包装、产品、污染排放、再循环使用等信息、环境会计信息(包括环境支出、环境负债、环境治理准备金、环境收入等)、环境业绩信息(环境治理与投资、奖励等)、环境审计报告。

5.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呈报。我国企业环境报告应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随年度财务报告一并呈报。我国应尽快建立一个全国性企业环境报告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公布企业环境报告,加大企业环境信息报告的透明度。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由国家环保总局定期向中国证监会提供根据现行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确定的重点污染企业名单,已判定的涉及民事案件的企业名单和已判决的涉及刑事案件的企业名单。中国证监会将根据这些企业名单监督有关上市公司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对于没有在财务报告中披露该类环境信息的公司,中国证监会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罚。

6.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审计。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不仅应包括企业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还应包括企业环境活动产生的财务影响和企业的环境业绩。这种新型的企业环境报告,无论采用补充报告模式还是独立报告模式,都应包含环境会计信息。企业环境报告服务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其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可靠性。企业环境报告的可靠性不仅取决于企业对环境信息的真实和客观的反映,还取决于这些信息的可验证性。企业环境报告质量的可验证性特征要求由独立的第三方对该报告进行审计。环境报告审计的作用在于提供公证:将环境审计报告包括在企业环境报告中有助于保证信息的质量,使环境利益关系人获得可靠的信息,有利于他们对于企业环境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了解和监督,有利于他们进行相关决策。

四、绿色会计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相当严峻。如果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不注意资源的保护与环境的治理,资源和环境问题将会进一步趋向恶化,并且从根本上制约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了措施。政府一方面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来保护资源和治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加紧环境和资源立法,约束企业、促进企业保护环境,而建立绿色会计正是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绿色会计有可能得到更为有效地运用。因为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虽然其直接生产目的是盈利,但从整个社会生产的宏观目的来看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虽然也存在着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者利益的差别和矛盾,但从根本利益上看,三者是一致的。因此,绿色会计更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显示其作用。

为了使绿色会计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使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强化企业环境和资源意识,广泛开展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讨论和教育,以强化企业这方面的意识,促使其建立发展绿色会计。环保形势的严峻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开展环境保护,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企业的环境保护会计处于同一水平,而应选择某些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企业,或当前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企业,加强他们的绿色会计工作,并起到带头作用。尽管政府机构不能依靠制定统一的准则约束企业的内部管理,但是,政府的间接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只有形成对外报告的压力,才会研究环境因素,进而降低其经营对环境的影响。政府机构应尽快出台绿色会计应用指南,提出一套相对完整的环境业绩考核指标,使经济实力雄厚、环保意识较强的企业在尝试运用环境管理会计时有一定的依据。在推动绿色会计应用的初期,可以考虑在旧系统运行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绿色会计体系,让新系统与旧系统并行运转,如果运转效果良好,可以考虑两套系统长期并行,或合二为一。如果一开始就考虑修改甚至颠覆原有运行系统是任何管理层和会计人员都不能接受的。目前,有关绿色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丰富理论,进一步完善理论。在进行案例研究时可以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环境敏感行业,如石油、电力、化工等企业,通过案例研究,提出可供同行业企业选择的应用方法。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有学者深入企业,开展案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案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继续加强。

五、结论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环境保护法律的相继出台以及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改革,为绿色跨及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环境是全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的共同财产,绿色会计是年轻的管理职能与管理学科,人们对其认识尚不十分深刻,然而其前景是极为广阔和光明的。要在实践中加强绿色会计,强化企业环境和资源意识,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使绿色会计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玲.关于绿色会计在我国未来发展的两点思考[J].财会研究,1999,(1).

[2]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白英防.加入WTO后环境会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4]陈毓圭.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第一份国际指南[J].会计研究,1998,(5).

绿色能源发展报告范文第2篇

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墙边的一个玻璃水缸上,缸中几条红色金鱼不时轻触缸壁,水面顿时浮起几个小气泡。

“这水里可没有水葫芦。”北京工商大学教授、遂宁绿色经济研究院院长季铸指了指鱼缸。他说,干净的水里是不长水葫芦的。

刚从无锡回来的季铸,发现太湖的水还臭着,而且水里长满了水葫芦。“太湖属于劣五类水,任何一个地方只要长水葫芦,就是劣五类水。”季铸说,按水质分,最差的水就是劣五类水。还有上海的苏州河富营养化严重,从水里捞出了几十万吨的水藻和水葫芦。按照他的说法,无锡、上海的GDP是黑色的。

季铸眼中的“黑色”,是指工业经济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黑色能源,生产钢铁、汽车等黑色产品,排放污水、烟尘等黑色污染。季铸形容这些受污染的城市GDP时,通常称之为“黑色GDP”。

“好”的经济增长和“坏”的经济增长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2005年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就启动了绿色GDP试点工作,试图统计中国经济的“绿色成本”。然而,这份绿色报告却在了一次后,无限期延迟。

在等待官方报告中,季铸教授带领他的学生一起用自己的计算方式了有别于官方的《绿色GDP报告》。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季铸采用资源环境效率测算编制的第二个《中国300个省市绿色GDP指数》报告出炉。报告统计的273个城市中,显示中国只有5个城市的GDP是绿色的。

事实上,在国外有一些国家已开始试行绿色GDP。但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

在中国,无论是采用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核算方法,还是季铸的资源环境效率测算,环境资源问题都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绿色成本”的核算可谓一波三折,但环境保护和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却已经开始了它在中国的征程。

绿色试点起步

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许多城市湛蓝的天空变成了长年的灰霾,原本清冽秀美的太湖水,爆发了一场危及到无锡市民饮用水的蓝藻危机。在GDP(国内生产总值)超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赖以生存的水和空气遭到严重破坏,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环境危机。

“了解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总量,都要看这个国家的GDP。”季铸说,GDP代表着目前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但通常人们从GDP中,只能看出经济产出总量或经济收入情况,却看不出这背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和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一些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开始尝试将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出了绿色GDP。

2005年国家绿色GDP试点前,有人说绿色GDP是一个“难以实现的乌托邦”,太难。这次试点选取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共10个省市,各省都有自己侧重的关注点。这项工作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标志着绿色GDP在中国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浙江省当年接到试点通知后积极要求参加试点,2005年3月正式获批。浙江试点对象仅选取了生态环境领域的“三废”,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但没有涉及耕地、森林等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破坏等内容。浙江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处长,浙江省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之一朱天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对于浙江来说,‘三废’污染的重点在生产领域。”朱天福认为,浙江省进行的只是局部的绿色GDP研究,最多只能称之为“浅绿色”GDP。

四川则首次调查了全省所有工业污染源,并依据调查数据,建立工业污染源统计动态数据库。

官方的绿色GDP报告艰难出炉

“GDP减去污染环境成本这种减法式计算在发达国家是行得通的。”季铸认为,绿色GDP的统计核算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政府的这种计算方法让他产生了疑问。

10省市的试点工作全面开启后,看似简单的模式是否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背后有着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一些问题相继暴露出来。

在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向媒体通报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两个多月后,2008年5月24日,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中国循环经济高峰论坛上对“绿色GDP”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李德水认为,由于环境污染具有“开放性”,对于资源和环境损失的估算很难像产值统计那样,严格按照属地原则进行。他说,以淮河的污染为例,是给上游的河南省在传统GDP上“扣分”?还是给中游的安徽省“扣分”?并没有一个合理的核算体系。

他认为,对一些资源进行定价,几乎不可能。确定资源和环境的价格,是开展“绿色GDP”试点的一个主要障碍。更为主要的是,目前是否有对“绿色GDP”进行核算的必要。

一些统计专家认为,由于各种基础数据的严重缺乏,在还没有做好环境资源实物量的统计数据之前,“绿色GDP”的核算几乎也无从谈起。

绿色GDP核算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土资源、水利、环境、统计等多个部门,需要多部门共同合作才能有序展开。而两家部委在“绿色GDP”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让当年的采访者遭遇环保与统计部门互相推诿的情况。绿色GDP后来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看来此前并非全无征兆。

绿色GDP课题研究小组当年也透露,由于没有获得地方政府普遍支持,有不少省份要求退出核算试点。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曾强硬地表示,环保总局一定会坚持到底。“就算只剩下一个省,我们也要把它算完。”

2006年9月7日,中国首个绿色GDP核算报告经过两年多努力终于出台。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向媒体联合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

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标志着2004年3月启动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这份报告称,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

3.05%意味着经济发展下的环境债。而这份2004年的绿色报告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份官方的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

草根报告的“绿色心愿”

在官方第二份绿色GDP夭折之时,季铸教授带领他的三个研究生于2007年了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来的中国绿色GDP指数,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第二次。

2006年9月7日,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第一份官方绿色报告。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会上与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指出,由于部门局限和技术限制,已计算出的损失成本只是实际资源环境成本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绿色GDP还需要更为艰苦的工作。

仅正式过一次报告的“绿色GDP”项目,原定2007年春节进行第二次公布的计划,后被“无限期推迟”。

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的主持者兼首席专家王金南认为,日益紧迫的资源环境危机,已使得绿色GDP核算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谈及第二份绿色GDP核算报告不能按期公布的原因,有专家表示,表面原因是两大机构――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对公布报告有分歧,后者以技术不成熟和国际上尚未有先例为由不主张公布。事后分析,实际上是绿色GDP核算遭到了一些地方政府的反对,他们怕自己一年的劳动成果经绿色GDP一核算,变成负的。

季铸教授认为,政府这套绿色GDP行不通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计算出来的结果为负数,与常理相悖;另一方面,这种负数结果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你说,哪个干部辛苦干了一年,到头让成绩变成负的?”季铸说,这正是他认为政府这套核算方法行不通的原因之一。

在季铸看来,国家环保局和统计局的绿色GDP核算是在做减法。但从中国来看,GDP的定义是附加值,附加值就应该是正的。一个国家的生产,GDP应该是不断在增加。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计算的结果,特别是累计计算的结果应该也是正的,社会才发展。

“按这个方法,在中国永远都不可能计算出绿色GDP。”季铸教授举了个例子,一个投资300万元就可以建成的造纸厂,你要处理它产生的污水,需要建个污水处理厂,投资可能需要3000万。运行一年1000万。算笔帐,这个投资300万的造纸厂运行一年的GDP可能才100万,运行费用却用了1000万。他认为这种计算方法是行不通的,逻辑上和定义是反的。

季铸教授表示,他们有一套自己的算法,大体花了两个月时间把这个难题给攻破了。季铸教授采用的是环境科学效率法,以GDP做分子,以资源环境消耗的水和气作分母。这样就可以知道单位的资源环境消耗生产了多少GDP。很显然,生产得越多,效率就越高。

“我们的算法克服了两个问题,我告诉你是正的,但你的效率比北京差很多。”季铸说,在北京,每立方米水可以创造3.4元的GDP,山西不是0.05元,就是0.07元。北京的资源效率比山西高得多,山西的省长得服气。你排的污水和烟尘是摆在这儿的,你的GDP也是摆在这儿的,你的效率就是低了。我承认你还没干成负的。

这套新算法在季铸的眼中,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了。而计算依据则是国家统计局的公开数据。“我对计算的逻辑和规则负责,对计算结果负责。但对数据本身的准确性,是不负责任的。”季铸教授说,自己研究这个绿色GDP意义在于通过自己的方法,中国人终于知道了自己的经济是好是坏。另外,终于知道了中国绿色GDP的量有多大,哪个城市的绿色水平如何。

绿色能源发展报告范文第3篇

对城市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约需要4.4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849亿美元)

6月7日,在峰会召开期间,一份由保尔森基金会、能源基金会(中国)和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共同撰写的《绿色金融与低碳城市投融资》最新研究报告。报告预计,未来五年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所需投资总额将达到6.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万亿美元),用于低碳建筑、绿色交通和清洁能源三大行业。该研究由彭博慈善基金会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提供支持,是建立中国可持续城镇化发展的投融资方案的一项探索。

联合国城市与气候变化问题特使、彭博有限合伙企业和彭博慈善基金会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表示:“中国已提出了使全国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的宏伟目标,并认识到实现经济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必须齐头并进。中国的引领促成了《巴黎协定》的最终达成。而现在,中国正在寻找用于低碳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投融资途径,以达成其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城市的绿色发展战略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交通、建筑和能源作为城市最主要的排放部门,其绿色化进程也成为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

据了解,《绿色金融与低碳城市投融资》报告共分为三篇,分别聚焦三个关键领域――建筑、交通和能源。研究探讨了诸如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碳融资等不同绿色金融工具、机制以及相关政策的潜力,从而推动民间资本进入低碳城市基础设施领域。

根据由保尔森基金会负责撰写的建筑篇的计算,“十三五”期间中国需要投资1.65万亿元人民币(约2540亿美元),用于支持新建绿色建筑以及对现有住房和商业建筑的进行大规模节能改造。

建筑篇作者、保尔森基金会北京代表处执行主任莫争春表示:“政府已经承诺通过实行更完善的建筑标准和提供公共补贴提升建筑能效,同时我们看到民间资本对这些项目也表现出了日益浓厚的投资兴趣。我们正在开发创新的节能建筑投融资机制,比如结合第三方评级机构体系建立绿色建筑政府担保机制,那么绿色建筑领域的经济增长潜力将是巨大的。”

十三五”规划就中国城市的绿色交通提出了宏伟的发展目标,对城市铁路、公交、电动汽车、自行车和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约需要4.4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849亿美元)。

绿色能源发展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会计;预算会计;节约型政府;权责发生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213-02

2001年3月我国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这标志着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进入了新阶段。目前我国绿色会计的研究主体主要是企业,以政府为主体的绿色预算会计研究几乎还是空白。但由于政府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推行绿色预算会计制度,即将环境、生态因素纳入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推进预算会计的改革。

1 构建我国绿色预算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1.1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并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政府角度就是要构建节约型政府。所谓节约型政府是指用尽可能少的行政成本,以尽可能高的行政效率来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尽可能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行政组织。具体来说,就是要尽量降低行政机构运转所需要的费用,提高办事效率,使政府能够最优化的履行其职能。

目前,我国政府机关普遍存在能耗大、行政成本高、行政效率低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加强节约型政府建设,搞好政府机构的节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财政支出,充分发挥政府的示范作用。这些都要求政府在安排财政预算时必须将节能环保政策落到实处,也即要求政府预算会计加强节能环保方面的核算和监督,构建绿色预算会计制度。

1.2 是全面构建绿色会计体系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需求的膨胀,造成了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加剧了我国资源与环境的恶劣形势。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行为主体的急功近利,导致价值规律对有关社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新问题的调节功能失控,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制约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会计就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提出来的。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探究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关系的新型会计。它把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等新问题当作反映和控制的对象,引导和监督行为主体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去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是符合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会计形式。

以2001年3月成立的“绿色会计委员会”为标志,我国关于企业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工作已开展十多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以政府为主体的绿色会计研究却非常少。笔者认为,绿色会计核算主体不仅仅是企业,更应该包括政府。政府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把政府当作特殊的行为主体,对政府绿色预算会计的研究能对企业主体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更有利于绿色会计在整个社会体系的推行。因此,只有不断推进和深化政府绿色预算会计的构建,才能与企业绿色会计相配合,相协调。

1.3 是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预算会计是核算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是核算、反映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是为国家预算管理服务的。预算会计作为国家预算管理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规范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我国会计的整体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不断完善,必然要求对预算会计进行改革,而构建绿色预算会计就是其中一个方向。绿色预算会计,将会充分考虑影响环境和生态发展的各种要素,从而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发挥预算会计在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中的保障和引导作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2.1 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易导致行政效率低

我国目前实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均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收付实现制下,收入和费用是按款项实际收付的时间来确认记账的,没有考虑收支项目的配比性,每期所列报的收入和支出(费用)与当期实际发生的收入和支出(费用)往往有一定差距,相应的政府财政预决算报告也主要侧重于反映与之相关的当期财务资源信息,从而不能准确反映政府行为实际耗费的资源,易造成由政府决策失误引发的资源浪费。同时,收付实现制下,预算的约束性弱,难以形成鼓励节约惩罚浪费的机制。

2.2 预算会计科目的设置没有反映绿色会计要求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科目设置存在很多缺陷,不利于绿色会计的核算。

首先,固定资产核算方面。现行的总预算会计不用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且固定资产不用计提折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核算,但财政预决算也并不要求反映固定资产方面的信息。由此没有“固定资产折旧”科目,账面上只有固定资产的原值,必然导致预算会计无法准确核算成本费用,容易造成短期投资行为和固定资产流失。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水、电、燃料等能源耗费支出没有单独核算和报告。现行的预算会计核算中设置有“水费”、“电费”两个款级科目,用以反映单位的水费、污水处理费、电费等支出,而燃料费支出是在“交通费”科目反映,没有单独的“燃料费”科目。由此,日常中单位没有对水、电、燃料等施行数量进行核算,也没有提供水、电、燃料等耗费的数量总规模和人均规模等相关数据。同时在决算报告中除了“排污费支出”,其它能源耗费支出未作单独报告,不利于进行准确的考核和监督,易导致财政能源耗费支出没有节制和约束,不利于节约型政府的构建。

2.3 预算会计核算没有反映环保节能的内容

目前与节能环保相关的预算收入和支出科目(如排污费收入、海洋工程排污费收入,排污费支出、其他污染防治支出、生态保护、农村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保护等)被分散在一般预算收支科目和基金预算收支科目之中。没有进行单独核算和报告,且每一预算年度有关节能环保的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总体数据无法显示,难以考察政府环境保护工作业绩和环境保护支出效益。

2.4 未对政府绿色采购实行独立的预算会计核算

国务院自2006年以来,先后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等文件,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又了《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要求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但该制度并未具体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对政府强制采购事项实施单独的预算会计核算,为执行和监督留下巨大漏洞。

3 关于构建我国绿色预算会计的思考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绿色预算会计,建设资源节约型、公共服务型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逐步以权责发生制替代收付实现制

针对收付实现制的不足,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核算能更好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实际耗费的资源,使预算会计更加准确、全面地反映其资产、负债和成本状况,防止短期行为和诸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浪费现象的发生,为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绩效预算、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奠定基础。2006年7月财政部推出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3月又公布了《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清产核资,为实施权责发生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法律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政府会计准则还未真正制订,决定了我国在现阶段还不能完全由权责发生制替代收付实现制,而是要逐步推行,比如可以优先选择一部分条件成熟的预算收支(如固定资产、负债等)和管理比较完善的单位进行核算,然后再逐步扩大核算范围。

3.2 构建绿色预算会计科目

一方面,通过设置相关绿色预算会计科目,能对办公水电、成品油(包括汽油、柴油等)消耗进行总金额、总数量和人均金额、人均数量指标的核算,同时在预算会计报告中反映出来,以此考核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水电、成品油消耗情况。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另一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建立折旧制度,折旧年限和方法可比照企业同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方法。通过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可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占用和损耗情况及时考核,能更准确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业绩,配合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的实施,为预算支出的绩效考评奠定基础。

3.3 建立环境保护预算收支核算体系和预算会计财务报告制度

可以说我国目前还未建立起真正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实际上是预算会计报告,是以预算会计报告为核心的一种报告体系。而政府财务报告是对政府部门自用资金使用情况的一项监督机制,不仅反映预算收支,还要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不仅反映当年预算政策的执行结果,还反映以往决策累计的财务效应,是政府决策和公众了解政府绩效的重要信息来源。相应的,针对绿色预算会计建立的财务报告制度不仅反映经济效益,更要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所体现。所以,绿色预算会计财务报告能使每一预算年度有关环境保护的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总体数据清晰地显示出来,便于考察政府环境保护工作业绩和环境保护支出效益。

3.4 实行政府采购绿色预算会计核算制度

政府采购是政府机构对办公物资、基建物资、生活物资等的采购行为。政府采购的本质是政府在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性的招投标机制。合理完善的政府采购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果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目前我国的政府采购还存在很多缺陷,应该偏向采购绿色节能产品,也即必须建立起绿色采购预算会计核算制度,使之能够对采购行为实施预算会计核算,考核绿色节能产品的规模、数量等,有利于衡量节能环保工作的绩效。

3.5 建立绿色预算审计制度

绿色审计是用来调节生产与环保、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矛盾的。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加拿大等相继出台了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控制生态环境的发展以便为他们的经济建设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绿色审计是绿色会计的再监督。相应的,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绿色预算审计制度。通过绿色预算审计制度对绿色预算会计核算结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实现绿色预算会计职能,进而推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节能环保工作。政府审计部门可以在建立绿色预算审计制度基础上,设置绿色预算审计工作部门,配备相关专业人员,增加绿色预算审计内容。

参考文献

[1]刘玉廷.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2004,(10).

[2]管海平.从建设节约型政府看我国预算会计改革[J].财金研究,2009,(16).

绿色能源发展报告范文第5篇

【摘要】鉴于现代工业的大发展,导致了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中国目前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宏观绿色GDP研究延缓,迎来了新一轮节能减排的环保风暴,亟待实行微观企业绿色会计核算监督,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保驾护航。为此,笔者参照日本环境会计核算经验,从中国企业绿色会计研究的实际国情出发,遵照“急用先学、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为促进“货币和实物”计量“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绿色会计实施,特对中国企业绿色会计披露指南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绿色会计;绿色成本;环保效果;绿色效益;绿色会计报告

鉴于现代工业的大发展,导致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如生态环境恶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水土流失,森林荒漠化,白色垃圾充斥,全球气候变暖,资源耗损稀缺等生态危机四伏,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上述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目前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新一轮节能减排区域限批的环保风暴中,又迎来了“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三大环境新政策出台,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新政策,求生存求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一、实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绿色会计披露是对环境保护活动的定量管理,达成、保持合理经营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换句话说,通过实施绿色会计核算披露,企业和其他组织可以正确地确认、计量与环境保护活动相关的投资和成本支出,并可以对取得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如果可以更好地洞察这些投资和成本支出带来的潜在收益,企业不仅可以提高环境保护活动的效率,而且可以加重环境数据在支持理性决策方面的作用。另外,企业和其他组织在进行各自的经营活动而利用环境资源即公共商品时,对它们的利益相关者承担着报告责任。这种利益相关者包括:消费者、商业伙伴、投资者、雇员、当地居民、管理当局等。绿色会计报表披露企业环境信息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绿色会计披露可以帮助企业和其他组织,促进其公共信任和信心,使企业得到一个公平的绿色估价商誉,绿色会计披露势在必行。

二、什么是绿色会计

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相互结合,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述的形式,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成本价值,平衡人工资本和自然资本,全面反映自然资本和企业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持与社会的良好关系,企业需要从事有效率和有效果的环境保护活动,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环境影响最小,企业绿色利润最大化目的,绿色会计披露为首选。绿色会计的目标是通过实施绿色会计程序使得企业可以确认正常经营过程中的绿色成本,理清这些环境保护活动带来的绿色效益,提供定量计量的最佳方法(以货币单位或物理实物单位),并对上述结果进行绿色会计报告披露。

环境保护是指为预防、减少、避免环境影响,消除这些影响,或在影响发生之后修补等方面的活动。环境影响是企业经营或其他人为活动对环境产生的负担压力,并可能形成维持良好环境的潜在障碍。

绿色会计披露包括两个领域:宏观(包括中观)绿色会计和微观企业(包括相关组织)绿色会计披露。本指南仅包括企业绿色会计披露。企业绿色会计披露包括以下要素:一是绿色成本(货币单位);二是环保效果(实物单位);三是绿色效益(货币单位)。另外,绿色会计披露同时也确认、计量、报告以物理实物单位表示的环境绩效中环境保护效果,自然资源的货币定价计量是难点。

三、绿色成本核算

(一)绿色成本概述

绿色成本是指环境保护活动的资本性或费用性支出核算。它既包括尾端设备投资或其他支出,也包括清洁生产成本核算。绿色费用总额是环境保护活动而发生的费用,是企业总费用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信息监控与获得费用以及环境资本性资产的折旧费用。可直接识别的成本直接归集到绿色成本中,混合成本按一定方法(差额法、比例法等)进行归集简单易行,关键是自然资源的货币计量披露。

(二)绿色成本定价模型

当自然资源具有排他性,就意味着这些资源的使用必须要花费一定的代价,为了准确计量这类资源的价值,可以通过产权界定,赋予这些资源人格化的所有权,这样就可以形成交易市场,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当自然资源具有非排他性,那么任何人无需付钱或仅支付少量费用就可以自由得到资源,结果就会造成这种资源的过度耗用。这样如何正确为非排他性自然资源定价,就成为正确核算企业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的关键。

绿色会计研究学者针对自然资源的计价,提出多种定价模型,如价格替代、支付意愿、接受意愿等。但是对于非排他性的自然资源,由于其使用存在“搭便车”现象,所以,上述方法不可能正确衡量自然资源的价值。鉴于这类资源的保护主要聚焦于合理利用,对于企业而言,这类资源主要构成其环境负债。这样,就可以引入成本管理概念,结合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程度,对资源定价。

绿色成本披露指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经营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支出,以及企业因执行环保要求而发生的其它成本支出如实披露。

一般绿色成本披露分为两类:一类是环境控制成本。这是指企业为履行环境责任而产生的成本,具体表现为资源维护、环境保护等行为发生的支出。一般来说,该项成本越高,表明企业主动履行环保责任的程度越高。另一类是环境故障成本。它是指除环境控制成本以外与环境问题有关的支出。如果企业在履行环保责任的程度上打了折扣,则会发生诸如资源效用降级、环保处罚等支出,这些支出归为环境故障成本。

关于环境控制成本与故障成本的关系,一般来说,如果企业的环境控制成本较高,则企业履行的环保责任程度较高,相应的违规支出也会减少,因此环境故障成本就会较低。

基于环境控制成本与故障成本的关系,政府可以通过价格管制有针对性地减少非排他性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采用绿色成本定价模型:

P=αC1+βC2

C1——环境控制成本;

C2——环境故障成本;

α、β——系数,取值(0,1),α+β=1,系数的大小可以调整企业的环保行为。

基于该定价模型,形成企业的环境负债而入账。

为提高企业的环保责任,适当降低系数α的取值,加大系数β的取值。这样,当两个企业的环境成本相等,而环境控制成本和环境保障成本不一样时给企业带来的环境负债也不一样。同等环境成本条件下,环境控制成本越高,社会效益越佳;环境故障成本越高,社会效益越差。同等环境成本条件下,环境收益越高,社会效益越佳;环境收益越低,社会效益越差。

例如:两个企业A、B,环境成本相同为10万元,其中:A企业C1=8万元,C2=2万元;B企业C1=3万元,C2=7万元;取α=0.2,β=0.8,则:

A企业环境负债为=0.2×8+0.8×2=3.2

B企业环境负债为=0.2×3+0.8×7=7.2

所以,采用该定价模型,一方面可以提高这类资源的效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企业的环保责任,转变传统模式的末端治理观念,实现自然资源保护的未雨绸缪切实可行。

四、环保效果披露

(一)基本概念

环境保护效果披露是用实物单位计量的,从环境保护活动中获得的实物效果。可单独设一本实物账或在产品原材料实物账上增加以下四类内容如实披露:1.与经营活动中投入资源有关的资源核算披露:

(1)能源投入量(J);

(2)稀缺性资源的输入量(t);

(3)水投入量(m3)。

2.与经营活动引起的废弃物排放和环境影响有关的排废核算披露:

(1)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体积(t-CO2);

(2)特定化学品排放的重量(t);

(3)废弃物排放总重量(t);

(4)废水总体积(m3)。

3.与经营活动产品有关的能耗核算披露:

(1)产品使用过程中能源的消耗量(J);

(2)产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物质量(t);

(3)再循环产品的重量(t)。例如使用过后收集的产品、集装箱、包装袋。

4.其他环保效果核算披露

(1)产品和材料的运输量(J);

(2)运输过程中造成环境影响的物质排放量(t);

(3)土地污染的面积和体积(m2,m3)。

(二)计量环保效果的方法

基本公式:环保效益=基期环境影响总量-当期环境影响总量

调整后公式:

环保效果=基期环境影响量×(当期经营活动量/基期经营活动量)-当期环境影响量

如果处理全部的绿色成本和环保效果有困难,那么在设立能描述企业真实情况的环境绩效指标时,可以只确定与项目相关的绿色成本进行环保效果核算,以便在附注中披露。

五、绿色效益核算

(一)绿色核算概念

绿色效益核算即企业绿色成本产生的实际经济效益和企业执行绿色会计核算带来的估算商誉而构成利润的一部分的经济收益核算,它使用货币计量。

企业绿色效益分为两种:实际效益和估算效益。

(二)实际效益披露

1.收入,由于实施企业绿色成本产生的实际经济效益而在当期实现的收入(如销售环保产品)。

2.由于实施企业清洁生产技术设备而产生的节能减排节约的费用,可视为企业的实际效益。

如资源投资投入量减少节约的费用;

废弃物排放减少而节约的费用;

环境恢复方面的费用节约额;

其他环保费用节约额等。

(三)估算效益披露

1.收入,企业实施绿色会计核算带来的估算商誉及实施环保活动而增加的社会效益估算。如垃圾发电企业节能减排、再生能源、占地减少、减少污染的节约成本估算。

2.费用节约额。施行环保活动而避免发生的费用估算,如避免损坏赔偿费用,环境恢复费用节约额。

(四)计量方法

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计量估算效益的评估方法,本指南建议应按企业节煤吨数、占地减少及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成本,进行绿色环境资产评估,计算企业社会环境效益,并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

六、绿色会计披露报告

绿色会计披露的具体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合乎质量要求的全方面信息。资源、环境价值运动是企业价值运动的一部分,以价值量披露企业资源和环境信息,是绿色会计报告披露的必然要求。鉴于传统会计报表不能披露反映资源、环境价值运动的全貌,因此,绿色会计报告披露拟在传统会计企业报表基础上增加有关绿色资产、环境负债、绿色资本金、绿色成本、环保费用项目及附注必须披露事项等内容,既简单明了、切实可行,又便于实务操作。绿色会计披露报告如下:

(一)资产负债表(附表要增加绿色资产、环境负债内容)

(三)企业绿色效果实物量图表

1.企业主要能源耗用实物量图表

(四)绿色会计披露报告附注(增加必需披露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