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散文阅读的教学设计

散文阅读的教学设计

散文阅读的教学设计

散文阅读的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14

在日常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公开课等相关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都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必须提高阅读教学的设计能力,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当前语文教学背景下,阅读教学内容比教学方法更应该值得语文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那么,在阅读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依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结果的预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首先应该确定教学目标。初中语文阅读涉及到散文、小说、戏剧、诗词、实用文、文言文等文体,所以,教师在针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中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说,散文的教学目标应该集中在理解和感受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丰富学生对世界和他人的认识与了解等有关于散文这一文体所能带来的独特教学目标。小说的教学目标则应围绕小说的特点来展开,比如说通过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让学生充分了解其反映的社会现实。因此说,在如今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加清晰、明确教学的基本内容,以内容为教学依据设计教学环节,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对教材进行全新定位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媒介,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应该对教材进行全新的定位和全面的把握。语文教材所涉及的阅读材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资料,因此,教材阅读材料的解读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某些文章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文章本身,而有些文章教学重点并不在文章的本身,而在其所承载的语文知识,即概念、原理、语言等语文的基础知识,更有一部分文章是选自全集或是长篇小说,那么,这样文章就是一个“引子”,需要教师将关注点放在引导学生进行除教材以外的课外阅读的补充上,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对教材文本进行正确的定位,由其文章本身的价值决定其教学的重点和教学方法的使用。

三、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特点

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对学生的学情有着充分全面的把握与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重点考虑的内容。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首先需要对学生的水平有着正确的把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正确地制定教学的目标,了解通过文章应该从哪些方面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未能熟练掌握的阅读技巧。比如说,在散文的学习中,部分学生对散文的“文眼”把握不住,那么,学生就无法在“文眼”的引导下去领略作者的写作背景或是感情基调,也就无法正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情感的波动,因此,语文教师在散文教学中,针对学生对“文眼”的把握情况应该具体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寻找散文的“文眼”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解读文章。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不可忽视的因素。部分学生喜欢大声阅读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觉得更能真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而部分学生则喜欢默默地阅读,认为那样更能集中精力进行思考,因此,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阅读习惯。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教学指导,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文体的文章对学生的要求不一样,因此,学生在阅读中也需要针对文章独特的个性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文本的解读,并不是说所有的散文都适合大声朗读,故此,教师应该从方法论上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通过阅读理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在教材文章的学习中能够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答题技巧,但是,其所学得的知识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题才能有效使其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安排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集中训练和专题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练习中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练习题中,同时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阅读理解训练是学生阅读能力进行迁移运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一种阅读技巧或是答题技巧,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适量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能力的迁移运用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阅读量

散文阅读的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阅读教学 情境化 策略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散文阅读题一直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了更多的学习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笔者提出创设散文阅读的情景,通过情境化教学为散文阅读增添不一样的风采。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中职语文课本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仅在江苏省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里,散文就有近六十篇。这些散文有许多外国哲人的作品,洋溢着哲学的思辨色彩,也有很多中国现代、当代名家的作品第一次被收录到教材中。这些散文的内容有催人励志的,有反映人生痛苦无奈的,有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反映了人间百味,注重了人文关怀,让学生触摸到社会、自然和真实的人生。这些散文的篇幅不长,很重视意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往往截取生活中的小片断来彰显生活的魅力。正确的教学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文化视野,引导他们把目光从课内迁移到课外,进一步去探究。那么,如何进行高效的散文阅读教学呢?笔者归纳出以下两点。

一、找准切入口,理清文脉

阅读散文的过程首先就是解析作者思路的过程。只有通过对文章整体的、直观的审视,才能把握文章的整体基调和写作精神,才能理解一部作品、一颗心灵。首先,找到散文阅读的突破口最简捷的方法就是抓住线索。无线不成珠,线索是散文脉络的纽带,地位不容小觑。散文线索是多种多样的,游记散文往往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结合所看、所想、所感,脉络一目了然。写人的散文多以人物为线索,写物的散文多以物为线索,有时也会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这些都要酌情而定。其次,抓住描写对象也是理清文脉的便捷途径。例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作者借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物,抒发三世之悲情。以景物描写为主的散文,一般都会围绕着景物的一个特征来写,景物的选择和刻画都要紧扣特征,以特征为突破口,同样可以很快地把握文章。

二、创设情境,获取体验

新课程标准强调散文教学的重心是指导学生理解散文中的意境美,并且由表现的意境,结合主体的感知,通过联想、想象,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把对客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情感这个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在陶陶然中获取知识和情感体验,满载而归。提升散文阅读教学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有以下几种方法。

1.读中体味法

阅读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深入探讨,也有利于记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会在阅读中获得提高。阅读的方式、种类都很多,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范读很重要,它关系到学生的情感共鸣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注意锻炼自己的朗读能力。

2.角色体验法

对于叙事写人的散文,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同笑、同哭,提升对作品的认识。

3.问题激应法

中学语文教材中确实有一些散文不太好理解,很多作者在反思人生的同时,又将自我意识透射到民族、时代乃至整个历史和全人类的生存中。阅读就是漫步在别人的知识和灵魂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想内涵,教师就应该好好研究这些散文。这些散文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学使用多媒体或朗诵不一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反而会画蛇添足,增加作品的深度,更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这时,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使用问题激应法处理这些难度较大的散文,通过缜密的问题设计,层层推进,各个击破,让学生在理性思考中获得知识。

4.图画展示法

与具体的文字相合的图画可以作为一种创设情境的方法。形象的东西确实能加深学生对抽象的文本的理解,但要注意展示图片的时间及文本的具体情况。阅读是动态的、复杂的。在切入文本、创设情境、获得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师在备课时首要考虑的。只有这样,散文教学才能取得真正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杨昌淮.谈文眼突破法在散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2]周锡纯.诗歌、散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体验与策略[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散文阅读的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教育家杜威说:教学不是简单的告诉。知识原来是寓于生命之中的。意思是说,有生命的知识,通过非生命的载体,在教学中又回到有生命的个体中。这一教学过程,便是对话、心灵交流和有效训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和升华。语文阅读教学便是这样一个过程。

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实施对话、交流和训练呢?

1.重视与文本的对话。教师阅读文本是凭自己的阅读个性和经验走进文本,从文本创作的角度与作者和文本进行对话,获得理解和感悟,并为满足师生对话的需要而寻找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设计思路。教师的这种阅读对话,不应只局限于教科书,而应广泛涉猎,以增加自己的文化积累。否则,你哪来与学生对话的资本呢?

2.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交给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主要方法有:“标题信息获取法”,即引导学生抓住标题,从文体、概念、含义等方面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阅读中思考和寻找答案,获取有效信息。“思路提纲阅读法”即扣住文章思路,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提纲性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感知文本内容要点。“专题阅读讨论法”即根据教学思路,确定一两个专题或话题,让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活动。

3.在学生积累了阅读对话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朱熹说:书要自己熟读,道理要自己去探究。叶圣陶说: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可见古今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4.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创设情境、条件和机会。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不仅表现为提问和回答,还表现为探讨与交流、合作与互补、倾听与评价。阅读教学对话不仅受教学方法的影响,而且受学生素质和文本内容的影响,所以有一个创设情境的问题。这个情境,就是和谐的教学氛围和适宜的情境。为了保证学生全员参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每人备一个笔记本,记下问题、别人的发言要点、自己的发言提纲等,因为这种动笔保证了倾听与思考,是保证全员参与的有效策略。教学对话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以问题为对话核心,二是教师的示范和提醒,即教师以自己的学识和见闻,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种种体验和感悟,在学生对话受阻时与学生交流,使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和启迪。阅读教学对话,尤其要重视为学生创造机会,这不仅要求在设计教案时把学生活动和讨论内容作为重点,还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让各层次的同学有适合自己的发言机会。

5.有效训练,增强综合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对话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层次的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过程,也是一个消化、巩固、迁移的过程。

这种训练分基本训练和迁移训练两类。基本训练也就是精读训练,指在课堂教学中对一部分课文进行深入透彻的阅读,寻求规律,以积累语言材料和思想材料,在感性和理性方面有较大的收获。基本训练重点有三方面:

(1)精要语段训练。精要语段训练是课堂教学对话中阅读训练的主要方法。精要语段训练要巧妙,能体现阅读思维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受到启发,得到训练,学到东西。可以从三方面设计精要语段的训练题:正确理解语境中的语言含义,理清语段层次;体会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精妙或意境的优美;通过对内容和表达的综合思考,获取有效信息,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

(2)精要语句品味。课文中的某些词句,含意深刻,表现了重要的思想意义,对突出中心思想有重要作用。有些语句,构词造句精妙,极富表现力,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应巧妙设计,适时点拨,让学生去品味、感受。

(3)精要内容设疑。学生的课堂对话,常存在“浅”、“散”、“乱”的情况:“浅”,即只从字面来理解;“散”,即回答问题、阐释问题分散有较大的跳跃性;“乱”,即不注意完整性和有序性,常前后倒置、或重复、或遗漏,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内容,通过学生自我阅读和课堂教学仍难理解的,教师可以扣住文章思路,设疑点拨,引导讨论,让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训练。

(4)迁移训练主要是与文本有关联的语文知识的积累。结合学生阅读的内容和实际情况,可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语段,设计阅读训练题。设计训练题,即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又要适当引进典型的中考题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训练中真正学会阅读,培养能力。

散文阅读的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自主探究性阅读 创新思维 鉴赏能力

“自主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树立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优势、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得以优化。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如何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要我学”的陈旧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充分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自主探究性阅读兴趣,充分开展自主探究性的阅读教学,是初中许多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下面我就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谈谈看法和认识。

一、自主探究,激发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都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很狭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就会乐意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上应听不到指责声,感受不到压抑感。哪怕学生得出的是不正确的结论,教师都应满腔热情地予以引导和纠正,切忌生硬否定甚至讽刺,以免泯灭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比如学习《月亮上的足迹》时,课前可以设计一项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走近月球”:(1)关于月亮的传统故事你知道哪些?(2)有关月亮的成语、对联、诗词名句你知道多少?(3)月球上的环境和我们地球一样吗?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4)人类什么时候首次登上月球,我们国家的登月计划叫什么?(5)你认为人类该如何开发利用月球?这些问题的设计,给了学生查找资料、合作交流的机会。课堂上,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就有了探究兴趣,就能达到既立足于文本又跳出文本,进行迁移性、发散性的多角度的探究的阅读效果。

二、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情境是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情景对人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利用情景教学,往往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驰骋想象,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文章。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展示。优美的散文、古诗可配以乐器、图画,说明文设置电子课件,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悟出作者的情感,陶冶情操,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学习课文《贝多芬》可以让学生聆听《命运交响曲》,领悟“命运在敲门”的韵味;学习课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可以唱国歌,体验爱国情怀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把握和体会。学习《安塞腰鼓》一文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置身于黄土高原鼓声震天的场景中,学生内心因擂鼓那冲劲和节奏鲜明的隆隆鼓声而兴奋,为安塞腰鼓而深深震撼。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程度,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学习愉悦感。

三、比较阅读,提高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通常可以运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如,朱自清的《背影》、茅盾的《白杨礼赞》、林清玄的《光之香》,先让学生从这三篇文中找出共性,它们都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语言都很优美。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叙事性的散文是通过事件直接抒发感情的,抒情性散文是通过象征意义的手法表达感情的,哲理性散文语言意味深长,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当学生掌握了这些不同特点以后,再从课外寻找相关散文阅读进行比较。

此外,我还将相同或相近主旨不同作者的文章进行比较,如:杜甫《春望》与张岱《湖心亭看雪》,同样是“悲”,杜甫表现出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而张岱更多的是面对历史走向的无奈。还可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如:鲁迅,教材中收录的鲁迅作品计有: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藤野先生》,杂文《最先与最后》等。这几篇作品,体裁不一,主题各异,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一个多面的鲁迅形象。还有梁启超,他的两篇作品《少年中国说》和《学问与趣味》被收录进语文教材。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对梁启超的文风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这位文学大师的人品有所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和品味语言的能力。有时,还可以将中外同种体裁的不同文章进行比较。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一种以理解为核心的思维训练,思维的工具是语言,思维离不开语言,因此思维训练必须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开展一些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新的语文标准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怎样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呢?

1.扩大阅读量。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会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还应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把读书的感受写下来,并摘录精彩的词句。

2.注重独立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只有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机会,如采访、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书等,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散文阅读的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综合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然而,我们阅读教学形式老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阅读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阅读知识转化能力受限;阅读教学活动单一,学生的阅读情感得不到共鸣。鉴于以上弊端,我对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挖掘探析,在此将个人看法与尝试与大家共同商榷。

1.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感受文本,从朗读中感受文章的精华

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特殊的阅读心理特点,点燃他们诵读激情?“读”。“读”,我们才知道课文中的人物事情理趣;才能感觉到文章作者那颗心为什么会如此歌唱;才能品尝到文章的深透与空灵。将文章读上两三遍,或快读全文,或细读有关段落,或跳读扫描,或吟诵你喜爱的句子……总之,要用“心”去朗读,去感受文章的精华。将“读”的思维与作者“写”的思维契合在一起,然后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诵读全文,声情并茂地美读一番,你定会热血沸腾起来,你的思维定会飘逸起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是文章感情的传导者。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有所知,又要让学生有所感,才能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实现语文育人的目标。比如在学习诗歌、散文时,可以挑选乐曲作背景音乐听、诵、唱、谈,激发学生配乐朗诵的热情。

例如,讲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课,我播放了歌曲《懂你》,进而说道:“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伴着这首歌曲,我们深情朗读父亲买橘的片段。”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明显感到学生的情感在感化,在膨胀,在生成中被感动着。

2.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

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具体实施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提问设计要力求开放、关键、客观。在开课之初,教师习惯于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个环节设计很好,但是问题的设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差异,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丑小鸭》的教学中设计提问:①丑小鸭遭到哪些歧视和打击?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②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

(2)教师及时介入,引领、促进及提升。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由、天马行空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放与收的尺度把握得是否恰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教师在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时,适时引导、提升学生对“亲情”的更深理解。

3.将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利用,拓展延伸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1)善于挖掘教材。教材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价值。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可以对教材内容作如下筛选、整合: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让学生分小组从修辞、表现手法、描写角度等方面赏析并讨论,教师作出适当点评,引导积累,即着重指导学生理解、欣赏、记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仿写、改写等写作训练,使其逐步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2)加强课内外学习资源的有机结合。阅读教学应是一座桥,一座沟通课内与课外的桥,工程师架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让人们到达更远的地方。一堂阅读教学课的设计,也是要通过课文这座“桥”扩展学生视野,让他们到达一个更加高远的地方。

(3)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每一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尽情地表现自我,当学生已走近阅读、喜欢阅读时,教师应该扮演好导演的角色,给学生提供一个个与阅读相关的大舞台。如“好书推荐”的演讲、课前三分钟演讲、诗歌朗诵比赛、时文名段品评、讲故事、语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讲述、竞赛、品评、交流等活动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进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优秀者促动后进生,形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班级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