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散文鉴赏

散文鉴赏

散文鉴赏

散文鉴赏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散文 大学语文教学 鉴赏

散文作为以“情”为中心展开的文体,独具这一说教功能。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更能引领充满朝气的新一代走向光明的生活。那么如何更好地读懂散文,本文将谈一谈散文的鉴赏方法,望能为语文教学出一点力。

一.散文的概念和起源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二.散文鉴赏方法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散文,主要是指文学散文。谈到的鉴赏方法也主要是我们教学中常接触到的文学散文的鉴赏方法。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仔细体味里面所饱含的作者的情感。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抓住“文眼”。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文眼”就是文章的眼睛。“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乃至一景一物。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地阅读,慢慢地思索,才可以察觉。因此,凡是有“文眼”的散文我们可以以此为线索去鉴赏散文。

2.读散文要善于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说理。它通过对某个人物某件事情的叙述,对某种事物的描绘,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某种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使之在思想和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有的思想比较集中,情感比较明显,有的则比较隐讳,这就要需要抓住文章的中心主旨。如何才能使得我们透过丰富的材料和内容从而抓住文章的主旨呢?这就必须先清理作品的材料,把握文章的结构和线索。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的表达技巧,体会散文的情感,领会文章的神韵。

散文中表现手法很多,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另外,散文重在抒情,散文抒情的方式也很灵活,或是托物寓情,或是借景抒情;或是直抒胸臆,或是将感情深藏在字里行间。其中寓情于物、景中间接抒感的居多,因此,我们要具体感受到其中所寄寓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就需要对作者精心刻画的事物作深入体会,把握文章的主旨。

4.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风格很多。优秀的散文语言都能做到清新明快、亲切感人,生动凝练,自由灵活。要体会散文语言的优美,需要通过一遍又一遍的阅读反复体味,随处玩味佳语美句的妙处,从中领会作者真挚的情感。

不同的散文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有的自然淳朴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这些语句朴素无华,简单的语言中吐露出作者对当年的怀念。有的幽怨而无奈如:《匆匆》:“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一字一句中流露着作者对时间匆匆而过的无奈,充满着幽怨与叹息。这些不同风格的语言,我们只有在默读、精读中慢慢品味、欣赏,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精髓,汲取文章的精华。

散文鉴赏范文第2篇

幼儿散文是五四运动后才产生的新的文学体裁,真正崛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是儿童文学中起步最晚、最年轻的一个门类,其艺术性的语言以及不拘一格、自由灵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既然幼儿散文有如此的优点和独特的风貌,那么对于即将成为幼儿园教师的幼师学生来说,掌握鉴赏和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一、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对幼儿散文的鉴赏力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幼儿散文和一般散文的区别,准确把握其实质。幼儿散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在散文的总体特征上,它与成人散文是一致的,但幼儿散文篇幅短小精悍,形象和情感幼儿化,意境优美而富于幻想,充满了幼儿的情趣。它是介于幼儿故事和幼儿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既注重故事性,又有意境。

其次,引导学生理解幼儿散文的特点和种类,为鉴赏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幼儿散文有以下特点: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容易接受和理解;形象具体,富有想象力,富有童心和童趣;语言活泼,简洁明丽,意境优美。幼儿散文的种类包括:叙事、抒情、写景和知识这四大类,它们各有其特点和方向。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明确,只有把握好这些知识点,才能为自己懂得鉴赏打好基础,才能为进一步在教学中引导孩子准确欣赏那些美文做准备,才能更好地帮孩子陶冶性情,提高语言的表达力。

再次,帮助学生归纳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要求其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提升自己的鉴赏力。对幼儿散文的鉴赏的角度一般有语言、画面、音乐、意境和情感这些方面。教学时可以用举例法引导学生掌握鉴赏的方法。如《春雨的色彩》让学生认识到语言之美可以体现在词语的丰富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项链》、《大皮靴》让学生体会到用叠词能营造色彩和动态的画面之美,用拟声词可营造音乐之美;《花蘑菇》、《我的洗脸盆》、《走进大森林》让学生感受幼儿幼稚但真诚的情感之美,《月亮渴了》让学生懂得可以把一些孩子难以理解的知识以有趣的、深入浅出的方式融入到美丽的文字中。

二、教学方法

为了保证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我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道具准备法

孩子的思维方式比较直观,对实物的看、摸、闻等的接触往往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因此道具的使用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备《风筝和竹叶船》这篇散文时,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几只不同形状的风筝,用竹叶编织一些小船,还可以根据散文的内容画一幅背景画,老师利用这些道具给幼儿营造一个喜闻乐见的情景氛围,充分调动孩子的好奇天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课前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准备一些上课用的道具,比如教《小星星》,老师可以预先提早一两天让孩子在家里准备一些关于星星形状的各种物品,可以是画、糖果、饼干、玩具、文具等,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玩着自己和小伙伴们的小星星中愉快地学习。

2.视、听、讲结合法

现在电化教学已十分普遍,老师可以制作图像生动有趣的PPT和flash的课件、拍摄相关的视频、下载或录制优美的乐曲和朗诵材料等,利用这些影音资料来丰富教学的内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活孩子的求知欲。同时老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丰富的表情、肢体语言以及声情并茂的口语来讲述,加强深入欣赏的效果。同时设计巧妙的问题,让孩子开动脑筋思考,在围绕学习内容的说和朗读中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3.游戏和表演法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可以把一些教学的内容编成游戏或小戏剧,把教材生活化、活动化,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或表演中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容,同时培养做、说、想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如《放学路上》这篇散文,老师可以设计宝宝在放学路上採蘑菇和花朵的颜色顺序,让孩子认识颜色的名称;《小灯笼》、《碰碰车》这些有角色、有对话的散文可以设计表演游戏,让孩子在表演中领悟美好的情感。

4.唱歌、做手工和绘画法

有些简单的散文,老师可以把它们编成简易上口的歌来唱,比如散文《小燕姐姐》只有短短的几句话,老师给它谱曲;《金色的小船》、《几张飘落的红叶》这些画面性较强的,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在学习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手画和做,让绘画、手工这些辅助手段帮助幼儿更好地欣赏作品。

5.迁移和创编法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幼儿朗诵与仿编创作,能培养幼儿创造性想象,进一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散文学习有创编要求,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要求,如:小班学习创编词,中班学习创编句子,大班可以学习创编段等。老师可以在幼儿欣赏、理解、熟悉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参照散文作品的词语、句子或者框架结构,调动幼儿个人的经验进行扩展想象,或抽出其中的一些词语让孩子学造句,模仿句子的结构改换内容,或模仿段落延伸,或模仿情感的抒发等。

散文鉴赏范文第3篇

一、中学语文教育与古典散文鉴赏的关系

中学语文教学除了训练学生文字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承担着启发思辨智慧、培养伦理观念、增进道德修养等方面的重大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这部分必须经由文学鉴赏教学来达成。古典散文是先人流传下的智慧结晶,它表现出作家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人生、社会的关照和思考。从《左传》、《论语》、《孟子》、《史记》,到韩愈、柳宗元、苏轼的散文,再到明代小品文、清代桐城派散文,它们记载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蕴涵了圣哲先贤光辉的思想,保存了精粹丰富的语言,因而具有德育、智育与美育的多重功能。而鉴赏教学能客观的去发掘与再现文学作品的美感与内涵,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透过作品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与陶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情趣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古典散文的鉴赏教学是达成语文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认为古典散文的鉴赏教学,可以给予学生两种启发:一是感性思维的启发。藉由这些作品让学生一窥文字之美的堂奥,从中得到抒感,洗涤心灵的可能,提升美感教育;一是理性道德思维的建立。藉由对古典散文的理解,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塑造一个适于现代社会的良好品格。

二、古典散文鉴赏教学在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

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为了反应人生、反应生活,其层面相当广大。古典散文向来讲求真实,其内容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又其题材广泛,无所不包,所以阅读古典散文可以帮助读者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现状,了解古往今来各个时代、各个区域的自然风光、风土民情以及经济政治等。因此,鉴赏古典散文不仅能让学生丰富人生阅历,启迪人生智慧,也能提高学生观察和认识社会的能力。如:开创历史散文先河的《左传》,以其详实的史料补充了《春秋》的简略记事,使春秋时期的历史面貌得以展现于世人面前;贾谊的《过秦论》以回顾秦代兴亡的过程,归结出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司马迁的《史记》纪录了黄帝至西汉的人物事迹与史实,展现时代历史的风云变幻;吴均的《与宋元思书》描写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光水色;郦道元的《水经注》描绘出三峡壮丽之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反映中唐时期农民在统治者横征暴敛下的悲惨生活。

(二)陶冶学生的情性,塑造学生的人格

阅读古典散文可以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古典散文的内容丰厚广博,不仅详尽的展现自先秦至清代两千多年的文学面貌,而且深入的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文精神。透过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得以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以伦理道德为根本的政治观念,学习理性的思考,树立并培养自己的精神人格和道德情操。如学生可以从《论语》中看到孔子所表现的仁爱思想,从《孟子》所言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激发在逆境中奋发图强的意志,从《五柳先生传》中感受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安贫乐道的精神。古代文人在他们的散文作品中还常常抒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如诸葛亮《后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爱国精神都是教育学生的优秀素材。

(三)提升学生艺术审美境界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它表现的媒介是语文。古典散文的鉴赏是依靠语言来激发强烈的情感,唤起鉴赏者联想,甚至与鉴赏者的旧经验产生连结关系,而产生美感的享受。

优秀的古典散文作品呈现的是社会生活的艺术美,它能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观,使其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并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陶冶与享受。鉴赏古典散文则是一种美的飨宴,学生透过想象与联想能获得美感的享受,心灵的共鸣。古典散文中恰如其分的遣词用句、谋篇布局,往往带给学生直接的审美感受,而意境的创造,更令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巨大的吸引力使人一读便爱不释手。

散文鉴赏范文第4篇

1、散文的分类。散文按内容一般分为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咏物散文。叙事散文的特点是以小见大,写景散文的特点是注重情景交融,叙事散文的特点是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多被赋予了象征意义。

2、散文的特点。散文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形散而神不散”,或称“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散文在选用材料、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形式上不拘一格,自由灵活;所谓“神聚”,是指蕴涵于外在“形”中的思想感情是统一、高度集中的,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散文的“神”,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己服务。

3、散文的线索。散文的选材主要靠线索来贯穿,线索是散文“形散神聚”的前提,也是文章发展的脉络。散文的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事,可以是作者感情,还可以是时间或空间,甚至是时空的结合。

4、阅读要三抓。一抓线索,二抓“神”,三抓意境,重点是抓“神”。主要方法是:找文眼,进意境,品抒情,明技巧。扣住了文眼,就找到了理解文章的突破口;进入了散文的意境就能身临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体会了作者感情就等于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弄清了表达技巧,就把握了作者是怎样表现写作意图的。

[考点]

散文阅读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评价鉴赏能力,重点又在鉴赏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1、鉴赏散文语言。主要是考查理解作者的遣词用语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起到的作用与效果,能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内涵。

2、鉴赏作品形象。散文作品中的形象有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鉴赏这些形象的特点,体会作品形象的寄托和作用,也是散文阅读不可缺少的方面。

3、分析归纳思路。思路,是作者对全文结构的一种设计与安排,是作者思维活动趋势的形象说法。如果说体现作者布局谋篇的结构是文章的外衣,那么思路就是文章结构的内核。

4、鉴赏表达技巧。一般而言,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以及人称运用等,如高考全国卷中基本上是考查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衬托、铺垫、渲染、托物言志、扬抑、以小见大等,考查是要求分析鉴赏,即分析鉴赏某种技巧的作用与艺术效果,而不是简单的辨别。

5、分析评价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是散文阅读的必考点,主要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二是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阅读技巧]

1、审题干,明要求。阅读解答前要审析题干,明确题干要求及条件,然后以要求为坐标,根据文章内容,寻找答题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2、抓暗示,定区间。暗示条件有时与文章题目或出处有关,有时则源于题干本身要求或鉴赏题设置的选项,更多的则是在与题干有某种密切关联的文章文段中,抓住这些暗示,再据此找到信息点所在的文段区间,作答就不难了。

散文鉴赏范文第5篇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并提出“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三项九条具体的测试要求。散文阅读属文学作品阅读,它在高考测试中究竟有哪些具体要求呢?请看最近三年高考散文阅读有关试题。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2题(题略):A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其他四项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2题(题略):既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意思和主要内容的分析归纳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仅仅观察这些散文阅读赏析题,就可以发现,高考测试除了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外,还要考查学生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理解”和“分析综合”包括七条具体要求,是阅读方面基本的能力要求,能力层级分别属于B级和C级。而“鉴赏评价”包括两条具体要求,要求学生能对所给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这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能力层次属于E级。学生明确了以上这些要求,在平时的复习训练中就应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拓展散文阅读,有意识地提高“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的能力。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若能抓住散文自身的特点来思考有关的测试要求,散文阅读题的解答还是有技巧可言的。

一、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例如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二、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必须结合上下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为什么看到玉簪花“探出头来”就吃惊呢?该句后面用“先是”作标志,对其作了回答,那就是“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至于“怅然”的原因,第五段末的“让人心里警惕着”和第六段中“总是在不安的焦虑中”提示了作者的思路,稍加归纳整理,可得答案“收获季节还两手空空”。

三、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门》这篇散文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要解答“开门”和“关门”的含义,就必须通观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找出相关的信息。文中说“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据此可以直接概括出“关门的含义是意味着一个结束”。而关于“开门”的含义,相关的句子很多,如“它包含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繁琐仪式的一种新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但归纳起来,“开门”的最主要的含义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展”。

四、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这道题就是考查学生对散文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的。《长城》这篇散文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在于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作者直接与长城对话,便于作者抒发感情。至于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是因为“它”之前说的是“由是人们发现:边墙是屏障,紫塞不再嶔奇”,这里变换了视角,是通过人的眼光来看长城,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所以这种变换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题型基本不变,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上略有不同。从试题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看,难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