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教学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素养范文第1篇

一、高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阅读过程忽视了学生的意义建构者角色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②。由于传统阅读教学的影响,许多语文老师没有认识到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认识到只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上教师的阅读帮助指导,学生才能真正对阅读的作品产生感、理解和体验,语文素养才能不断地提高。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讲解太多,学生领悟得太少,教师分析太多,学生辨析太少,甚至有的教师就一言堂,存在以讲代“读”、以听代“读”、以讲代练的弊端,忽视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是阅读作品意义建构者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这种模式,造成了学生没有办法主动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文学表现形式,没有机会去体验、领悟、想象、创造。

2.阅读目标单一,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阅读是读者和作品产生的共鸣过程,阅读就是我们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语文阅读就是通过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的敏捷性、准确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素质教学的目标。

3.学生课外阅读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指导

语文素养的提高过程是长期的,历史上优秀的作家名家的文化底蕴都是来源于大量的作品的阅读。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配置了大量的自读课文,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存在着重讲课文、轻自读课文的现象。高中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刊寥寥无几,即使有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也读了一定量的作品,但是阅读结构多不合理,大都是以卡通化、“快餐文化”、大众通俗文化为主。对中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过调查显示,50.2%的中学生阅读是以消遣为目的,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很少涉及,这种不合理的阅读结构,造成了学生文学素养越来越差,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阅读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导致了学生人文素养的严重缺乏。

二、改进阅读教学,提高语文素养的措施

1.实施创造思维的阅读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和思维同步,思维活动时离不开语言,语言活动时思维相随。阅读活动是训练学生语言的重要活动,它可以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的同时把握作者思维活动的特点。优秀的教师都善于利用课外阅读来发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多看中外名著,开阔视野,名著是经过历史证明的具有浓厚的文学意味和人文气息,蕴藉着跨越历史时空的审美性和情感性的文学作品。

2.开展多样性的阅读教学,提升人文底涵

开展多样性的阅读教学就要打破教材的唯一性,实行开放性的阅读教学。比如由《林黛玉进贾府》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由《守财奴》引导学生阅读《人间喜剧》。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读有所获。其次,阅读教学中应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由情入境,与作家一起分享生活的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得到语文知识和能力,还有品德、情感、审美等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定期开设课文阅读讲座,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提高人文素养。

3.改进阅读教学方式,培养语感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敏锐感,迅速领悟和把握的能力。“可以说它是语言能力多种因素的综合”,语感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优美,文章的韵味,语意的正误、形象、情感等诸方面。此外,还可以进行精读,引导学生在选材、句式、修辞等方面进行语感训练。

【注释】

① 秦志强. 享受阅读[J]. 人民教育,2003(12).

高中语文教学素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语文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0-0040-01

语文素养的内涵很丰富,主要指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语文知识、语文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随着新课标的日益完善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活动面临着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科书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作用,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自主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怎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切实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高高在上,占据着课堂主导地位,学生处于“听”与“记”的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感到无趣、疲劳,渐渐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师生观念、教学观念,“让位”给学生,坚持课堂主体是学生的原则,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及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气氛,使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他们语文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学必修四《奥林匹克精神》时,因为高中生对奥运会都不陌生,所以教师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主学习,并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讨论、体会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品味诗化的语言和内容的和谐。学生的自主研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从而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立足于教科书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高中语文新课标倡导: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语文教科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祖国优秀的语文文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对家乡、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传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进而强化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比如,教学《汉字王国中的“人”》时,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用视频展播汉字演变的过程,让学生感知、领悟汉字的演变历史和现今世界各国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热潮,使学生懂得:汉字是美的、神圣的,我们要懂得欣赏,更要珍惜和爱护她,要自觉维护她的纯洁。这可以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他的综合素质。

三、开展广泛的语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语文思考能力

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基础。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更加活跃,使学生的情感得以丰富,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完善。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应有的作用,通过各种方法和形式组织学生阅读课文,使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中心和主题;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真感悟课文的经典和精妙之处,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素养。另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课外阅读材料。这样,能够使学生把课内学到的新知渐渐融入到课外材料或书籍的阅读、学习之中,实现课内外的知识互补,使课内阅读更加完善。从教学实践来看,这样的阅读方式,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并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极大的提升。

四、借助写作活动引导学生展示自我

写作活动长期以来就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最让学生头疼的事情。事实上,写作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写作记录或抒发自己情感的发展、对各种事情或事物的认识、看法等。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学生害怕写作呢?究其原因,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考官,教师出题,然后对题目进行审题,对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做讲解和布置,最后让学生动手写。学生在教师圈定的范围内没有任何自,所以他们常常感觉无从下笔,最后东拼西凑,胡写一通,草草了事。所以,写作教学应把写作的自由交给学生,激励他们认真、务实地自由写作,引导他们关注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身边发生的事情,并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同时积累写作素材,写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写作,有利于学生发挥写作积极性,使他们乐于表达,乐于展示自己,从而提升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

五、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和真知的科学态度,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应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促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素养范文第3篇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环境价值的失落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上有关经济、文化、价值观的发展变得十分多元化,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教育过程中社会赋予的情感、价值观与书本上提倡的东西发生碰撞与冲突。这对正在形成三观的中职学生产生影响,中职学生本身在文化上不如其他高中生,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在这种拜金主义大背景下很容易导致人文素养低下。

(二)学校教育体制的缺陷

中职语文课堂上,许多老师并不从实际出发,没有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来培养学生,很多学校语文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不过关,因此,他们在设置教学目标上,只教授自己擅长的东西,并且十分浅薄[2]。有一些老师专业过关,但在教授的时候为了学生更加容易找到工作,过分偏向具有实用性的内容,却不关注学生的精神思想的塑造。

(三)中职学生自身不足

中职学生普遍理想信念薄弱,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树立远大的目标与追求,当遇到物质诱惑的时候,很难保持镇定不动摇,导致其社会伦理道德观越来越淡薄。过分追求物质,不注重学识与素质的培养,例如:“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想法就比较普遍,这种价值观导致很多女生幻想不劳而获,用尽手段嫁进豪门,从而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都是没有坚实的文化基础、正确的价值观所导致的。

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中人文素养的解决措施

(一)课堂中加强人文素养的渗透

人文理念的塑造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的方式,将人文理念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知识来构架一个清晰明了的教学方案,向学生进行文化输出的时候以让学生全面了解人文精神的理念与内涵为目的,通过提问与趣味答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加强课堂学业的检查,确保学生的文化基础达到社会要求的程度,课堂之中加强宣传人文精神。进行教课时采用多媒体工具,使用语言文字与图片文字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与向往,修正自身行为与思想,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教师实行良好教育的基础,在充满人文氛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具有人文气息,从而对语文课堂教育产生正面的影响,学校应该大力宣传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与好处,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为学生塑造积极正面的个人人格提供良好的学习标杆,并建立相关的制度,教师应该合作起来在校园内全方位的建设文化,建立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表,并增加一些奖惩措施,通过班主任与教务主任来进行监督,有效的制度实施可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及精神文明,语文课堂是学生塑造品格最为重要的课程,语文教师作为知识的输出者,其个人素养与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大影响,语文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才能有效地向学生传达人文素养的主旨,学校可以通过严格筛选,建立定期考核机制来对保证教师的人文素养足够教育学生[3]。

(三)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法

由于中职学生的普遍文化水平都比较低下,年纪也比较小,缺乏自控力,辨别东西好坏的能力也比较低,因此,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十分容易受到社会多元信息中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对中职学生的行为方式与思想进行纠偏,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图片与视频的方式向学生进行示范教学,并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通过约束自我语言来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向学生灌输人文精神的观念,采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将学生分为小组参与讨论,使得学生将人文观念融入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之中。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4]。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素养过程中有着社会环境价值的失落、学校教育体制的缺陷、学生自身的重视不足等几个突出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经验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课堂中加强人文素养的渗透、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几个相应解决措施,希望对提高我国学生人文素养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来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培育方式研究[J].前沿,2013,2(11):121-122

[2]宋胜云.构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人文精神关怀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7):87-88

高中语文教学素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健全的人格,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多角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做人的准则。特别是在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把握能力以及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是提升其语文素养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点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高年级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性学科,理解及掌握好语言的运用能够提升学生对其他课程的理解,从而提升其整体的学习能力。各个学科的教学都以知识的传递为主要目的,并且在传递的过程中进行发展及延伸。这个过程需要语言的塑造,因此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牢固掌握语言的基础性知识,能够更好地获取更多的知识。在小学高年级时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核心动力,便于培养其终身学习的习惯。

2.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是人文价值的体现

语文教学是所有学科中最全面的课程,从字、词到句子,再到整个文章,从古代文学到现代文学,从诗歌到小说,都是语文的学习内容,而且语文课程还要求学生从听、说、读、写等多角度进行练习,进而增强沟通及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用文字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其字面的意义,更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人文价值,因此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就要让学生先欣赏其人文价值,再深入接触,进而熟练掌握。

3.语文素养关乎学生的整个学习历程

语文素养关系到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不仅是其学习基础的奠定,更是学习兴趣的启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好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而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是语文学习的过渡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个时期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其整个学习生涯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二、影响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的培养因素

1.因升学带来的测试效果

语文作为应试教育的考试课程,其分数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的升学状况,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往往为了升学成绩而只注重考试内容,忽视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环节,更忽视了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育,使得学生从小失去了学习的方向,对以后的教学以及人格塑造产生极大的影响。

2.固定的教材设计影响了语文素养的培养效果

语文教材在选取及制订环节上往往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而不是想要学什么,在内容及形式上也没有大的改变,这使得教师在课程设计上无法得到想要的效果,不利于从新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阻碍了教师及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习效果。

三、在培养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以生为本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的过程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知识,并且培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选定教材及设定课程形式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需要怎样的学习环境,并且重点考虑其想要学习什么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找好自身的位置,既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主动性。

2.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要培养全体学生的素养

语文是我们刚踏进校园首先接触的学科,是特别重要的文化载体和进行交际的工具。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全体学生的素养,而不是局限于某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要在全体学生中进行教学,将学生内在的智慧和潜能激发出来。

3.改善教学模式

在语文教学的流程中,最为基本的是学会语言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促进语文能力形成的关键在于:(1)在语言知识中传授产生附加值。(2)让文章能够顺畅地解读。(3)实践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4)让语文的交际能力展现在现代的生活中。

4.让学生的语文视野能够拓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贯彻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有:(1)让学生一起观看新闻联播等时事新闻。(2)引导学生走入图书馆,了解课堂上不能学习的知识。(3)以科技工业园和人文的景观为基础,带领学生进行参观。(4)在假期带领学生进行良好的社会体验。(5)让学生注重观察,把父母和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总结,并区分利与弊。

总之,小学高年级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课程以及培养语文文学素养的重要阶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喜好及学习效果,根据实际需求及教学经验开展新的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素养范文第5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该传扬的。而对于21世纪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要重视语文教育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让学生在小学语文中学习到最优良的文化内涵,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意义。人文素养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素质与内涵,只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和提高人文素养,才能真正从小抓起,全民提高文化内涵,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语文功底,从而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提高和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具体方法

1.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做好示范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首先就应该从老师做起,从古至今一直有为人师表的说法,所以,要想从实际上提高和培养人文素养就必须让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做好示范。例如,在讲授《大自然的警示》时,教师可以在分析课文后,升华主题,呼吁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爱护动物,尽自己的力量去维护身边的环境,然而,这种单纯的讲述总会掺杂着无力,如果教师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无论走到哪里都爱护环境,对身边的垃圾随手拾起,不浪费水资源等,就会形成上行下效的好效果,从而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

2.活跃课堂气氛,渗透人文关怀

人文素养,不仅仅在语文教学中有所体现和提高,这其中还包括一种氛围下的人文关怀。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处于7~13周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很难全神贯注融入整节语文课堂中,为了让这种情况下学生人文素质有所培养和提高,教师可以适当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关于亲情的文章时,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文情怀,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抢答自己为父母做过的事,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会进一步渗透人文情怀,达到更加完美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

除了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活跃课堂气氛,渗透人文关怀的方式外,还要学会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众所周知,小学语文的内容一般都是记叙文或者说明文,如果只是单纯的简述,相信并不能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所以,创设情境是非常好的选择。例如,在学兔赛跑时,如果教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然后再让参加表演的学生总结心得体会,那么,就会让文章寓意更加深入人心,从而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4.构建发展评价,提升人文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