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治思想专题学习方案

法治思想专题学习方案

法治思想专题学习方案

法治思想专题学习方案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当前,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改革的一个重要模式。但前期的案例教学还停留在面对全体高校学生的共性研究上,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主要研究思政课案例教学专门化的问题,针对音乐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探讨音乐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案,为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深化与发展找到新的突破,也为其他专业院校(如艺术院校、体育院校、医学院校等)的思政课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一、我国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背景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指某一课程中,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把社会实践中较典型的,具有一定程度疑难性的真实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分析、研究,并解决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起源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选取的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成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20世纪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 [2]。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之事。目前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当中,如法律学、管理学、行政学等,都引入了案例教学的方式,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颇多。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案例教学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没有完全发挥其育人作用,究其原因,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简单传统、照本宣科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思政工作者都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谋求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者也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尝试通过案例教学,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情景体验和脑力冲击,利用案例教学高度的拟真性、灵活的启发性、鲜明的针对性等特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效果。理论上,各学者分别从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方式方法、具体程序、应注意的问题等各个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而在实践方面,大连理工大学对案例教学的探索走在了全国各高校的前面。该校在1998年就开始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中心,主编了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案例教学教材《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而在实行案例教学后针对学生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也表明,该校绝大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持欢迎态度。2008年11月26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讨会”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150多名专家学者重点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编写和使用以及案例教学的开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可见,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教学可资借鉴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开展应注重因材施教

法治思想专题学习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05方案;法律素质;教学改革;课堂空间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250-02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文化欣欣向荣的时代,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开始步入转型期。特别网络时代的到来,不断涌现出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给原有的价值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因此,社会各方面都应该重视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面对当前新形势所带来的新问题,教育部、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于2005年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简称“05方案”。将原有“98方案”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并为一门课程,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05方案”实施以来,虽然我们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进行法治教育方面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我们进行深入地讨论。

一、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时所遇到的问题

由于现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关法律基础知识的学时安排太少,所以大部分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常常感觉时间不够,力度不够,认识不够,感觉还没有进入到学习状态,就草草结束了。

(一)学生原有法律基础差

法律知识是大学生在社会环境下对法律现象形成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体系,是现代法律观念的表现,是树立法律意识,形成法律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由于教材体系的局限,我国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学习的政治课,主要是以思想教育为主,法治教育的内容太少。因此进入大学后,学生整体上对法律知识的认识情况较差,对法律体系的识别也较为混乱,尤其是对部门法的划分显得很模糊,这些问题对于以后法律知识的学习是很不利的。

(二)学生运用法律能力差

法律运用能力是决定大学生法律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包括守法、用法、护法三个方面的能力。由于法治教育是基于社会实践的教育,因此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往往只基于自身的社会经验。对于刚刚开始接触社会的大学生来讲,法律知识空白,守法意识欠缺,用法能力也较弱,对待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常常是漠不关心,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更谈不上积极主动的维护法律尊严。所以,大学生更应该不断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

二、教师进行法治教育时所遇到的问题

“05方案”是不同于“98方案”的崭新体系,尤其是在课程的设置上,“05方案”有很大的改变。自“05方案”实施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老师们普遍感觉,很多法律知识不能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而学生们又感觉对许多法律概念一知半解,似是而非。此外学生课堂学习的“法律”和他们印象中的“法律”又存在一定差别。因此,即使教师们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生动的案例,如果没有理想的大纲来指引,教学效果整体上也很难提高。

(一)法律部分课程学时少

现行“05方案”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复杂繁多的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05方案”的法律部分,主要安排在教材的第七章、第八章以及第五章、第六章的后半部分,这样的安排是对我国现有法律体系的浓缩与汇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法律基础部分的授课时间是10个学时,然而在这短短的10个学时内,却要向学生们讲授法学专业四年的基础知识,让人感觉力不从心。

(二)法律部分专业铺垫少

“05方案”在实施中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专业性的法律知识,传授给非法学专业的普通学生。课程中,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整体上属于公共政治课,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而法律知识则属于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这样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果。

(三)法律部分学习动力少

在“05方案”的框架内,如何将严谨的法律条文,生动细致地传授给学生,是当前教师们所面对的第三个问题。

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只对形象生动的内容感兴趣,对抽象的概念缺乏学习的耐心。通过分析“05方案”的学习情况,笔者认为课堂上讲的深了,学生接受不了,讲的浅了,学生又感觉什么都没有学到。其实质问题是课程设置的目标与教学的实际效果之间存在差距。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上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是没有抓住现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核心,即对开设课程的教学目标,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三、教学过程中所遇困难的解决方法

面对“05方案”所带来的新问题,面对讲的深了学生接受不了,讲的浅了学生又感觉没有学到知识的情况,我们要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首先要从整体上理解“05方案”的教学目的是在于法律意识的学习,而非法律专业知识的学习。其实这个道理也不难理解,就像现代生活中人们离不开电脑,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开机、关机等操作,但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会修理电脑。也就是说“05方案”法律部分的教学目标,并非要让普通学生学习专业化的法律知识,而是通过对法律现象进行分析,使普通学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能有所认识。

(一)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大纲的安排,在1~18周内需要完成46个学时的教学任务。这样一来,按照原有教学计划逐一进行讲解,等到学生们进入到法律部分学习时,常常已经到了学期的最后阶段。此时,学生们往往都在准备期末的专业课考试,法律部分的学习自然感觉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应该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对教材章节的讲解顺序,进行适当地调整,以便为法律知识的讲解和法治实践的开展留下足够的教学时间。

(二)针对大学生特点按需所授

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是个性突出,思维活跃,喜欢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因此,只有让法律知识真正地融入到他们的生活,才能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要想教好法律课,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需求。

一方面,授课时如果只采用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只按教材的内容讲解,很快就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和抵触情绪。因此,可以在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适当地添加讨论教学,案例教学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时还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城市可以以《物权法》为基础,扩展讲解一些有关房地产交易的法律知识。在农村则可以多讲一些有关土地补偿和拆迁补助的法律知识。这样紧密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即有所侧重,又有所取舍,即可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又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三)引入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具体的典型案例为出发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因其有独特的实践性,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但课堂上讲解的案例,应该是加工后的“案例”。因为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常常会牵扯到很多的社会因素与复杂的社会背景,讲述起来往往会占用大量的授课时间,这样就显得有些本末倒置。所以在“05方案”的框架下引入案例教学,绝不能生搬硬套,应该使案例与教材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要让学生带着知识,带着问题去看案例。因此在授课时间上要先做计划,合理安排,绝不能把法律基础课上成案例欣赏课。

二是一定要选取典型案例并进行提炼。生活的典型案例通常是社会上有所争议的案例。这些案例虽然影响较大,但是只能代表部分地区的情况。因此必须提炼出案例的内涵,明确目的进行讲解,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将理论知识和案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解社会公平,认识司法公正的教学目的。

三是选取的案例应当简单明了,主题鲜明。因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对象是非法学专业的普通学生,授课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与法律意识。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可以是真实案例的再加工,也可以是专为学习理论知识而量身打造的特定案例。

总之,将案例教学引入课堂并不是机械地讲述,而是要结合当堂所授内容进行分析提炼,使学生们真正从案例中悟出道理,学到知识。

(四)发挥主体作用扩展课堂空间开展实践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兼有的课程。“05方案”实施后虽然法律部分的课时大大减少,但绝不能因此而牺牲实践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开放的课程,授课时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室里,应该积极的拓展教学空间,引入实践教学。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拓展教学空间:

一是观看教学视频或组织法庭旁听。这样即为课堂教学做出了补充,又增强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对法治现场的概念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二是针对身边的法律问题,布置相应的作业。这些作业既可以是学生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网络资料的搜集整理,但主要是针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写下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教育平台。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对课堂教学的空间进行扩展和补充,为学生进行在线实时答疑,使学生在此平台上可以自主地开展交流与讨论。

这样,既扩展了学校的课堂空间,又连接了学生的生活空间,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法治观念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语

面对“05方案”所带来的新问题,面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我们要正确理解和把握“05方案”的核心,这样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而非法律专业知识。只要我们这个抓住重点,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并针对大学生特点,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积极扩展教学空间,就可以使“05方案”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法治观念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巩军伟.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途经探究[J].法学研究,2008,(11).

法治思想专题学习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研究式学习 案例分析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一直在随着社会变化和国家的发展不断的改变和完善。但是,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贯彻和实施。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多以理论说教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感到单调无趣,从而根本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了让学生能够重新重视和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我们要革新上课的方式。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要考虑到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去教学,从而激起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促进他们全方面的发展。我们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中,可通过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式学习来教学。

一、研究式学习的定义

什么叫做研究式学习呢?教育部印发的《 课程计划》和《 实施指南》中给研究式学习下了一个定义“: 研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问题和质疑贯穿于研究式学习的始终,问题性是研究式学习的重要特征。

二、案例分析法

那么我们如何将研究式学习运用到课堂上呢?研究式学习有很多种形式。比如,乔伊斯等著的《教学模式》一书中,就提出“小组学习”“团体探究”“角色扮演”“法理学的探究”等研究式学习设计模式【1】。这里我们具体介绍研究式学习其中的一种方法,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对具体案例讲解,形成相关研究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案例的对比和分析,最终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要在课题上呈现案例。教师可根据适当的环境,采取适合的方式。比如,可以直接陈述案例,也可以让学生观看影像资料,还可以请学生将案例情景表演出来。这样多样的呈现方式不仅可以令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也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然后,教师根据案例的内容形成一些研究问题,学生自发形成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工具进行资料搜集,如手机、书籍、网络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到讨论中去,形成热烈、积极的讨论氛围。二是讨论时间要适度把握。教师要提醒学生多讨论重点问题,不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问题上。三是讨论中教师要适时点拨。讨论中学生往往会遇到瓶颈,影响讨论进程。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及时发现、及时点拨,共性的问题面向全体点拨,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个别点拨【2】。

接着,在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和搜集资料过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将这些看法做个记录或是请学生进行记录。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出一定的点评,并对积极的,有创意的学生意见提出表扬。教师的点评一般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将学生的意见导向积极的价值观方向。而对学生提出表扬则鼓励了学生讨论发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以后进行创造思维的热情。

三、问题的分类

既然是问题性是研究式学习的重要特征,那么“问题”则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什么样的“问题”才更能够激发学习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促进各方面能力全面提升呢?

格拉格和阿什勒根据问题答案的特征,把问题划分为以下四类。

1.记忆性问题

这类问题要求对事实性的信息进行回忆,问题的答案往往是现成的、确定无疑的,只需回忆和再认。例如,刚才所观看的影片《阿甘正传》主要讲述的故事是什么?

2.聚合性问题

这类问题的答案相对来说比较确定,但往往要经过分析才能发现正确的答案,其思维的方向是集中性的和聚合性的,答案往往会越想越深入和精确。3.发散性问题

这类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无所谓正确的答案。它往往能够激励学习者进行丰富的想像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例如,在讲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其中的爱国主义专题时,就可以提出问题,面对国产货物和性价比相对高一些的外国产品,你会怎样选择?为什么?

4.评价性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是学习者对某些行为予以判断和评价,是纯主观性的,答案都是学习者主观的价值判断,没有绝对的正误之分。答案的内容成分完全是学习者自己基于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的富有创造性的构建。【3】例如,在讲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人生价值观这个专题时,就可以提出,在看到北大学子毕业以后卖猪肉这则新闻以后,你有什么看法?

由以上问题的四种分类可以看出,前两种类型的问题,都是有相对标准的答案的,更多的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而后两种类型的问题,答案是开放性的,相对主观。这类问题就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思考,也让学生有空间去搜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既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概念,又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更加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设置案例分析的问题时,就应该多考虑发散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

四、结论

当然,研究式学习的模式不仅仅只要我们这里提到这种,还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的。但是,将研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是一个必然趋势。让研究贯彻在整个思政理论的学习中,让学生在研究中去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让学生在探索中去培养优秀的品质,形成正面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任长松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

法治思想专题学习方案范文第4篇

近日,省院下发了《全省检察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分院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原创:结合垦区检察机关的实际,现就如何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按照省院《实施方案》的要求,教育活动从4月底开始至年底结束,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底至5月中旬。

第二、学习培训阶段:5月中旬至6月底.

第三、对照检查阶段:7月初至9月中旬。

第四、认真整改阶段:9月中旬至11月中旬。

第五、考核验收阶段:11月中旬至12月。

通过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开展,达到的具体目标是:执法理念进一步端正,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检察队伍和检察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坚持检察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政工部门牵头组织,各业务部门对口指导的原则,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院要成立一把手负总责的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负责组织活动的开展。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动员部署,制定方案。5月下旬,分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进行专题动员部署。各院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做好思想发动和舆论宣传工作,将广大干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高检院、省政法委和省院的要求与部署上来。确保人人受教育,达到教育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3、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分院确定建三江院、齐齐哈尔院为垦区教育活动示范院,示范院要加强领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根据实际,制定周密的方案,做到法治理念教育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同巩固和扩大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结合起来,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结合起来,同落实省院目标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示范院的引导带动作用。

4、强化培训,典型引路。6月份,垦区检察机关要采取集中学与个人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等形式学习领导讲话和两本书,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典型案例评析会,请专家辅导报告等形式,开展好专题研讨活动。下半年,分院将举办各院分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办公室人员及骨干培训班,使广大干警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有更深的理解、更准的把握。分院还将围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严格公正执法、模范遵守检察职业道德、践行执法为民宗旨和弘扬垦区检察机关先进人物乔宏辰、邵志伟、李玉亮、贾树生、倪正喜的事迹等内容,原创:组成垦区检察机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宣讲团,在分院和培训班上宣讲。

5、抓好学习教育,强化理论武装。各院要认真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矛盾,采取集中学与个人学相结合,学业务和学理论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分层次、分专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重点学习领导批示、领导讲话,以及中央政法委编写印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高检院即将编辑印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汇编资料》等文献,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6、在动员部署、学习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对照检查和认真整改阶段的工作。各院要面向社会,从主题教育和专项整改阶段排查出的问题中,从涉检和上访反映的问题中,从查处的检察人员违法违纪问题中,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挖思想根源。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开展案件评析活动,重点是从执法思想,执法观念,职业道德,执法作风,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等方面找差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思想觉悟,解决实际问题。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一梳理归类,从思想深处分析原因认真清理整改。要把容易发生问题的岗位和环节做为重点,建立建全规章制度和比较完善的执法规范体系,以整改的成果体现教育活动的成效。

7、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各院要按照省院下发的《全省检察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分院将对各院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省院将教育活动纳入年终目标管理一并考核。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开展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和教育活动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分院将不定期的编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简报》,各院要及时上报教育活动情况。

附:

法治思想专题学习方案范文第5篇

 

一、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状况及特点

 

高校艺术学生相对于其他普通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个性张扬、不拘一格的特点,对于高校来说,做好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理论课教学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只有正确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才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1]

 

高校艺术类学生思维活跃,自我意识较强,但普遍缺乏政治理论素养。由于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都有别于其他专业,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大多强调个性化发展,集体观念意识淡薄,在个人行为上多以自我为中心,且差异性较大,由于专业学习等因素,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对欠缺,他们热衷于自我发展,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并不感兴趣。

 

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强但理论基础薄弱。由于艺术类专业学习的特点,有很多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开始独立学习和生活,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更具有独立意识。艺术类大学生大部分是源于从小就喜爱艺术并开始专业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花费较多的时间在专业学习上,忽略了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文化课基础薄弱,这就导致了艺术类大学生文化修养较低的状况。

 

二、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现状

 

艺术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专业性不突出。艺术专业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对学生进行艺术培养、文化知识教育的同事,要关注其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高艺术生思想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对艺术生授课中,却没有为他们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2]教师在位艺术生授课时,仍是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一个教案,一个教法,无法满足艺术生的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高。

 

忽略对艺术生个性特点的分析。艺术类学生在追求艺术自由的同时,自我意识强,更强调个人的自由,不愿受规章、制度和纪律的约束。他们情感细腻、敏感、丰富而冲动,稳定性差,自控能力弱,容易感情用事,易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他们普遍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高,有一些学生政治追求不高,不十分关注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

 

三、艺术生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途径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软件、投影仪和音响为主体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处理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和音频等多种教学信息,把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的一种现代化教育方法。[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图文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缓解学生由于高度集中而产生的听课疲劳。多媒体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尽可能多的有用资源,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领域,使一些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更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法。[4]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教学艺术,教学艺术一般是指教师富有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主动地获得知识,并得到深刻印象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要根据艺术生活泼、爱动、感性、纯真的特点,开展与艺术生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兴趣。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完全和艺术隔离,教师应该找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艺术专业知识的结合点,把我好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以此作为提高艺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性的有效切入点。[5]

 

案例分析教学法。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知识点的认识和掌握。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施是培养艺术生成才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根据艺术生个性心理特征独特的特点,采用多种创新型教学方法,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其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够把高校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上新的台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提高新形势下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艺术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