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平面构成 园林设计 应用

平面构成是以轮廓塑形象,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其重点研究形在二维虚拟空间上的组织方式及其视觉效果,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的一种构图。而从构成基础的角度来看,平面构成甚至还可以延伸到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立体空间中。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园林设计这门学科所设计的知识面较广,它包含文学、艺术、生物、生态、工程、建筑等诸多领域,同时,又要求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统一于园林艺术之中。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它是一切形态的基础,一切造型的根本。自然界所有的物体都离不开点、线、面,所有的形态也可以归结于点、线、面。而其构成原理是把这些基本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平面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就是要把点、线、面等概念性的基本要素物化,置换成具体的园林设计要素。我们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可以把现代园林景观中的景点、路线、区域抽象成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一、点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点是造型领域中最小的视觉单位,点没有大小,没有形态,没有方向,只有位置。在园林景观中,点通常是以“景点”的形式存在。

点具有相对性,景点在整个园林景观范围内,就是一个点的概念。园林设计中的点是我们从美学角度出发抽象出来的元素,严格地说园林设计中的点没有大小,但可以在空间中标定位置。例如在园林景观中,一个湖面相对于整个园林景观它就是一个点,而湖面上的小岛相对于湖面来说,它又是一个点,而湖面则又是上升为一个面。

点所处的位置不同造成的感受也不同。在园林设计中,为了突出设计的主题或者丰富景观的内容,人为创造的一些景点也可以抽象为点。例如园林中的入口节点、雕塑、喷泉或者中心广场等等,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带给人的心理感受也不尽相同。这些节点由于空间位置特殊,通常是视觉的焦点和构图的重点,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整个园林风格和主题的体现。

点的靠近会形成线的感觉。点与点之间连的越紧密,延伸距离越远,形象也越是趋向于线。点的线化应用比实线更有丰富的层次感和韵律感。例如,园林景观中的绿篱植株排列、行道树植株排列,在满足其园林功能分区的同时,还具备景观的点景作用。

二、线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线有长度、有宽度、有方向感、有位置。对于园林设计,线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在园林中线的应用主要有园路、水体、景观轮廓线等。

园林中的线的表现分为两种:一种是通道,也就是园林景观内的道路,它的作用主要是为园林的结构导引脉络,同时也具备交通功能。另一种是边界,包括同介质面域之间由于高差方向不同形成的边界和不同介质面域的边界或交界线。各种线条在造型表现中变化万千,运用不同的线性设计,可以使园林产生各种风格不同的样式。如运用直线的设计,园林显得强劲有力;运用曲线的设计,园林显得柔美、优雅的效果,我国苏州古典园林就是很好的体现,讲就的是峰回路转,曲折迂回;运用斜线的设计,园林可以产生活泼和动感的视觉效果。在园林设计中,线的运用是大量的,而且十分重要。线的主要形式有直线和曲线,曲线又可以分为规律性曲线和非规律性曲线,它所表达出的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用明·计成的话形容就是“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三、面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具有两度空间,有明显、完整的轮廓。园林设计中的面,是为了便于我们理解和分析景观格局,从美学角度抽象出来的元素,它没有厚度,只有长度和宽度。就园林景观而言,地面铺装可以看作是平面,水景中静止的水面也可看作是面,紧密成行的植物也可以看作是面。在园林设计中,平面可以被理解成一种媒介,用于颜色的应用或空间围合的手段等处理。

面的形状分为好多种,有几何形的面、自由形的面、偶然形的面等。几何形的面最容易复制,它是有规律的鲜明的形态,在规整式园林设计中应用较多。自由形的面形态优美,富有形象力,它是自然描绘出的形态,在自然式园林中运用较多,由于其具有洒脱性和随意性,深受人们的喜爱。

四、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中的点是整个园林设计中的精彩所在,点、线、面使得园林景观的空间变得有序,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应该更注重点、线、面三者的结合,营造出空间景观层次丰富、健康生态的景观环境。

平面构成的历史是百年来几何抽象的历史,它对园林景观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平面构成的美学角度去理解园林设计,其理论有利于园林的设计、组织。平面构成理论中的点、线、面是抽象造型的基础,这些抽象元素都可以在园林设计中找到原型。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形式,如重复、渐变、肌理等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可以拓展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和激发其创作灵感,对园林景观的组织安排有着积极地作用,可以丰富园林景观的效果,对园林景观设计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在园林设计中,平面构成中的各个基本形式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我们在实际的设计应用中,要结合设计需求将各个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相互配合,进而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王新军.现代设计理论及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2]郑永莉.平面构成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 假山设计 平面结构 立面结构

通过设计假山的方式,可以使整个园林结构在为受众所欣赏的过程当中,体现更多元性、丰富性的视觉感受,实现整个园林景观设计价值的升华。因而,把握假山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做好设计工作,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1 假山平面结构设计

在假山设计的过程当中,对假山进行平面结构设计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对一些形状不同的事物,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组合配置,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假山平面设计的目的在于,以二维空间为载体,突出假山的视觉效果,在点元素、线元素、以及面元素相互配合的过程当中,使欣赏受众能够感受到一种形式化与抽象化相结合的视觉特点,从而体现假山融于整个园林景观中的价值。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地形、对植物、对周边水域及相关环境要素的应用,达到上述效果。以浙江省为例,在西塘西园中,就成功的通过平面结构设计的方式,应用假山元素,调动了整个园林景观的视觉感受,如下图所示(见图1)。具体而言,在假山平面结构的设计过程当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图1:西塘西园假山平面结构设计示意图

1.1 点元素的设计要点分析

点作为平面结构设计的最核心元素之一,也是在实际工作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元素。这是因为:点元素仅具备存在的方位,但无法从大小、从方向、或者从形态上来进行判定,在整个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当中,假山就好比是这一整体的“点”所在。因此,假山设计需要为了突出园林景观的主题、以及丰富整个园林景观内容而服务。可以通过建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件(例如拱桥、回廊等),置于假山之中,使受众的注意力能够被很好的吸引。这样做不但能够满足上述假山作为点元素的设计要求,同时也使得假山自成一景,趣味性、观赏性提高。

1.2 线元素的设计要点分析

点元素在累积并移动的过程当中会形成相应的线元素。相对于点元素而言,线元素能够从长度、从方向、以及从具体的位置上来判定,其在假山设计的过程中同样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假山设计过程中,线元素主要具备以下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一,是通道形式。简单来说,就是蕴藏在景观当中,可供欣赏受众行走的道路,其能够使整个假山的结构与轮廓被很好的凸显出来;第二,是边界形式。简单来说,就是对假山层次高的体现。综合对线元素的合理应用,势必可以是整个假山景观的美感得到显著的提升。

1.3 面元素的设计要点分析

线元素在进一步累积并移动的过程当中会形成相应的面元素。在园林景观进行假山设计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确保景观的整体布局形式得到突出体现,面元素可以不具备厚度方面的特征,而仅应当体现在长度、以及宽度这两个方面。但,现实意义上来说,面元素往往有多重表达的方式,包括自由形状、几何形状、以及不规则形状等在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来看,比较常见的往往是几何形状、以及自由形状。前者可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而后者则突出景观的随意性与洒脱性。

2 假山立面结构设计

从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角度上来说,平面设计还仅仅体现在对园林景观地形进行布置与安排的角度,更关键的往往还在于假山立面结构的设计,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在自然因素下所形成的山脉均受到了重力作用力的影响,因此在假山的设计中,同样需要体现重力的作用,确保其结构整体的稳定与平衡。以浙江省为例,在绍兴沈园中,就成功的通过立面结构设计的方式,应用假山元素,调动了整个园林景观的视觉感受,如下图所示(见图2)。具体而言,在假山立面结构的设计过程当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图2:绍兴沈园假山立面结构设计示意图

2.1 线元素的设计要点分析

在假山的立面结构设计中,线元素所指的主要是假山外形上分部的轮廓线。就好比假山景观当中,看上去相对较远的景象,主要就是通过对假山局部层次起伏趋势的应用而达成的。此种设计方案下往往体现的是假山与水面景观的完美融合。与此同时,还可将假山的主峰放在最前面,以低峰以及峡谷衬托主峰,使整个假山景观的轮廓线由低至高,再由高至低,带给受众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

2.2 面元素的设计要点分析

在对假山进行立面结构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将假山景观所蕴含的平凹、以及虚实之感充分的表现出来。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立面结构设计中,对于建筑景观的表达并不一定需要采取传统意义上平直型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应用形态各异的石块,组成整体景观,彰显石块景观与建筑景观之间的对比性。与此同时,对于一部分相对于欣赏受众视觉距离较低的立面山体元素而言,常规意义上多采取上部凸出、中部凹下、以及下部平直的方式进行设计。反过来说,对于一部分相对于欣赏受众视觉距离较远的立面山体元素而言,多采取具有坡度的设计方式。

2.3 体元素的设计要点分析

在对假山进行立面结构设计的过程当中,所谓的体元素所指的就是假山景观所特有的形体状态。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假山景观体积与欣赏受众之间的距离问题,同时,还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对整个假山的形状体态有一个合理的认知,通过对假山结构的合理设计与处理,充分表达山水自然的视觉观感。

3 结束语

通过平面结构设计与立面结构设计相互配合的方式,能够使假山景观中所蕴含的乐趣以及雅致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通过与空间周边其他景观要素的相互配合,实现对整个空间格局的再造与优化,因而,做好平面与立面结构设计,对于提高假山,乃至整个园林景观设计水平而言均尤为关键,望引起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第3篇

关键词:要素;效用;小型水景;景观环境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055-03

众所周知,水环境设计,特别是小型水景景观设计,水在其中占有特殊独特的地位,它是其诸多要素中最具有灵性和气质生机性的,可藉以构成多格局的景观,艺术的自然再现,水景的特异性,多变性,流动性以及随机的无形性质,让人产生亲切感,领域感,水景连续交替多变的出现,美化并升华着我们的环境,提高蕴藏在其中的审美意象和文化情趣。

然而在小型水景景观设计的诸多限制因素中如何更好的实现审美的最大化而同时又节约建造成本,体现小生态群落式的水体景观空间设计,将是值得探讨和深思的。

一、相关概念的解析

(一)效用,指不同物品或事物对使用者一种满足程度,对于景观环境设计而言,更多的是通过空间的重组来达到满足,这也就是满足人们对审美和功能等方面的需求,满足程度的多少,也就是设计效用的大小将是衡量并反映设计成果在实践中价值体现的最佳尺度。

(二)景观设计的边际效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定量的相同相似景观的状态下所引起的总效用的递增量,在很多情况下这种边际的效用,更反映着人们心理的一种倾向性,在水景环境的设计中如果同样反复的使用单一的手法就会造成这种边际的效用产生,比如空间设计的相同要素由一个单位增加到两个或者更多的单位时,增加的这种要素所带来的实际效用增加量将会呈现与增加量不等,确切地说是反而递减的结果,换句话说当同样的空间要素构成的景观摆在你面前反复出现的时候,新鲜感将会逐渐丧失,其结果就是要素对你的满足程度逐渐减弱,要素越是增加对你的满足程度越是相对变小,效用与欲望一样其实是一种心理感觉。某种事物效用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人在使用中的主观感受。因而同一事物给人带来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存在相对差异。

(三)景观设计的边际效用递减性质,是从经济学里面引出的一个非常显著的规律,这个规律在环境空间设计中依然十分显著。当一个正向的景观设计要素不断增加时,会得到相应的景观空间效果,但是当这种要素的增加达到一定的峰值的时候,效用的增加会越来越少,直到最后,无论设计要素如何增加,效用达到饱和状态,也就不会增长,这就是“递减”的性质。这种性质类似于在沙漠中的人因为口渴而喝地一杯水的感觉,等到第二杯水的时候,其效果就不如第一杯水感觉好,依次下去,当喝到第20杯的时候超过饱和状态,已经产生了厌恶感觉,这其中水是没有变化的,而水的效用却在降低,换言之,在景观设计之中如何保持第一杯水的感觉,是设计之所以打动人心的关键,同样在小型水景设计这种存在很多限制的性的空间里,如何更节约的更快捷的实现丰富多彩的造园效果将其效用实现达到峰值,这是小型水景设计应该遵循的根本原则。

在景观设计学中的生态理论方面也存在这种效用性,对于环境资源来讲,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在当今时代,环境也属于一种资源,环境艺术是一种再造这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去违背,如何把现有的资源效用发挥到最大化,在小型水景的设计中,如何使之用最少的要素,材料,空间达到审美,功能最大化的效用,这将是研究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和归宿,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在实现一种设计资源的优化配置,设计成果展现着这种供需的效用。

二、小型水景景观的特殊性

小型水景景观的特殊性,小型水景设计属于短小精悍的空间艺术,虽然其存在诸多限制因素,但并不影响其审美价值的体现,在这些诸多限制要素条件中更凸显设计效用的可用和适应性原则,其制约要素为:

(一)空间尺度相对狭小,小型景观多用于居家庭院或私宅前后院落使用,其造景可使用的空间相对少,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景观设计发挥,这样的空间造园体现层次和丰富多变效果,依据的就是审美和功能效用的最大化性质。

(二)构成要素存在场地限制,由于小型水景存在流水这一动因,因此对于场地的布局将凸现要素组织的精确和效用最大化性质,在设计经费和周期相对短的情况下,平衡设计的审美和经济资本以适应工程需要是实用性的体现。

三、小型水景设计的要素构成效用

(一)水环境和周边环境,水环境与周边环境是正负影响的要素构成,小型水景景观由于其自身的体量短小精悍,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借周边环境的景色来充实自己,相反周边的环境依据整体的和谐性,也包容着小型水景景观。

(二)水景景观小环境硬质和软质景观,硬质景观(Hard Landscape)是英国人M.盖奇(Michael Gage)和M.凡登堡(Maritz Vandenberg)提出,意指相对于植物的软质景观而言。即城市景观分成以植物、水体等为主的软质景观和以人工材料处理的道路铺装、小品设施等为主的硬质景观两部分。小型水景设计多为装饰型硬质和软质景观,其排布的规律遵循效用最大化的原理,错落排布,同时很注意层次的划分,作为景观设计的必要要素,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相互衬托关系。

(三)景点构成,小型水景设计的景点构成,是水景设计的视觉焦点之一,丰富而富于变化的景点通过核心要素的突现和次要要素的铺垫布置,突出体现整个空间环境的聚焦点,这种景点构成常常是小型水景设计之所以取得短小精悍的根本。

(四)空间构成,小型水景景观的空间构成特点是多维审美效用合成的结果,其依据就是在各个不同的角度审视小水景空间环境都能得到较好的适应性和审美性,这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最大化的突现水景的美和实用。

四、效用的最大化

(一)设计供给和设计需求,设计师提供的设计被称之为设计的供给,在小型水景设计中,设计师的设计不断的满足使用者对于其审美和功能等各方面的需要,而设计需求则是消费者角度对水景设计体验和使用的反馈,对于一个成功的小型水景环境设计,设计师提出设计方案,使用者获得设计成果,其相互的依存性,决定了设计的理念和设计的可用性具有双重性质,对于设计这种特殊的商品而言,其某种程度上引导着需求的走向,或者说创造着需求,小型水景的要素构成按照时间和空间来排布,凸现韵味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从而达到效用的最大化,这种设计思路就是建立在供给和需求的量化之上的。

(二)设计均衡,设计的效用均衡就是设计的供给与设计需求的平衡,也就是设计师做出的设计正好满足使用者需求,这是设计中的一种理想状态。

(三)效用最大化,在小型水景设计中,设计的效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狭小的空间环境,如何有效的利用空间,最大限度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设计最大化的根本目的。

按照小型水景的空间环境效用设计建立一个水景设计要素和效用之间关系的坐标系统,以设计要素的使用数量作为x轴,(图1)

以这些要素产生的效用,也就是给人的最终使用效果和审美感受为y轴,可清楚地发现这个规律,在x正相,随着设计要素的增多产生的空间环境越来越丰富给人的感受也是越来越好,即效用是随着设计要素的增多而在逐渐增大的,这个区域称作简单的设计,该区特点是现代感很强的简单设计,随着设计要素的继续增加,产生异化现象,要素过多的使用使得景观逐步变的繁复,给人造成了心理上的不愉悦性,于是效用开始随着设计要素的继续增加而降低。

其中,设计有效性的正向反映的是现代小型水景设计的要素效用基本变化规律,简言之要素多少并非是产生效用的根本,而适合的要素构成才是产生最佳效用的条件,也就是图中的正平衡点(效用最大化),设计有效性的负向轴是复古装饰设计的效用曲线,随着要素的增加,设计越来越复杂,这种设计往往产生奢华感觉,当达到了负向平衡点,继续增加要素,就形成了类似于洛可可风格的过分华丽的设计,(负向曲线这里不做重点论述)。

小型水景设计,在狭小空间内做到效用最大化,实现丰富而多变的景观环境,使效用达到最佳点,依据的就是平衡点位置,也就是说要素适度的组合使用。有效的使用包括硬纸、软质在内的景观设计要素,是实现最大化的途径。

五、小型水景效用性质的实践应用

案例: 以下是国外一小型水景景观设计,地面的高低起伏,顺势而建造的中心水池,组成了三个空间环境层次,依次造成视觉流线。以水景为中心,植物错落排布,按生长周期不同植株各类植物,形成小型水景空间多姿多彩的空间效用,其施工简洁易操作,也增强了其适用性质,整个设计要素恰到好处的排布和处理,增进了空间的丰富多变效果。(图2)

案例:依据效用空间性质曲线图,在一个四方形中庭空间设计小型水景景观,纵向层次也是三个,水面和植株把景观分割成两部分,由一座小桥连接,绿化和水景相得益彰,在不同的植株中形成错落有致的点缀,相呼应而生成情趣,该方案使用设计手法简洁明了,但却达到了丰富而有变化的审美效果,是用较少的元素而产成了极其夺目的效用范例(图3)。

六、结论

设计的要素有效组合而构成效用,设计效用性质规律在小型水景景观的空间环境设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据效用曲线更加合理的进行设计,使得小型水景景观环境在狭小的空间内实现丰富而有层次的审美特色变化,从而达到更加有效的利用空间的目的,这种设计效用依据对于指导设计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有限的空间内更好的配置设计资源是效用曲线指导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文献:

[1]【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4版)[M].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美】格兰特・W.里德(Grant W.Reid).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M].陈建业、赵寅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园林;园林景观设计;构成艺术元素;艺术设计;艺术元素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步伐也逐渐加快,能够提供一个让大家娱乐休憩、放松心灵的地方,是十分具有价值意义的,现代风景园林的出现,不仅提供了一个放松休息的地方,加上构成艺术元素的融合,更给人的营造了一个心旷神怡的场所(见图1)。其中将构成艺术元素有机的融入到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与传统园林设计相比较,有了很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园林整个的艺术表现形式上以及在园林中的构成艺术设计方法上。与此同时,构成艺术元素成功应用,使的现代化风景园林建设在观赏性以及生态性方面有了显著提升,也正好与中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匹配。所以,不断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融入构成艺术元素,能够大大提高现代风景园林艺术品位,更能满足现在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2构成艺术基本概念

创作艺术的核心思想主要是以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艺术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构成艺术注重几何抽象造型的表达,极其注重独立形式价值。风景园林艺术隶属于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构成艺术出现在19世纪20年代,是所有艺术设计的基础,属于创造性思维,有机结合了情感与理性思想。构成艺术在按照一定的审美规律的前提下,对基本要素进行合理的组合,最终达到满足感性的视觉艺术效果。现代景观设计师在构成艺术形式上获得更多灵感以及理论基础依据,探讨在空间结构和形态上的景观设计的形式,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景观的视觉表达形式。在整个现代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构成艺术元素主要体现在整体结构布局,色彩以及形体表现上,园林景观与构成艺术设计有效结合,呈现出的色彩、立体感等等,满足人们对于园林景观功能需求以及审美标准。

3构成艺术与现代风景园林之间的关系

现代风景园林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根本问题是塑造空间。主要强调可操作性的“空间结构”和形态表现方式。构成艺术应用到现代风景园林中体现在形的构造规律、抽象美的形式。两者之间具有很好的切合点。形式角度进行分析,要掌握好其运行规律,就必须在形成概念性的归纳视觉特征的基础上,具体了解园林形式基本构成情况以及其视觉特征。构成艺术为此提供了一种合乎艺术规律的思考方法,进而更好地把握园林设计中的形态、空间、美感等。

4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构成艺术要遵循的原则

整体和谐,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时应该从两方面保持设计的整体、和谐。风景园林作为一个整体,首先需要将其内部各要素做到和谐统一;以此作为基础,达到园林整体风格的整齐和谐。即在宏观方面和微观细节方面都能够达到和谐一致;“人本”中心,在进行现代园林设计时,要全力做到人们的审美标准与园林的功能相一致,要通过融入结构艺术元素理论达到两者的统一,使园林设计展现出更多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特色鲜明,在进行现代园林设计时,不能够将原有的环境风格完全摆脱,而需要结合实际人文环境等情况、就地取材,将地方特色融入到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增强园林艺术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艺术表现力。除此之外,还应不断进行艺术风格的创新,跟上时代步伐,有效将时代气息和社会潮流与设计艺术结合起来,使园林风格别具特色和韵味。

5现代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元素的应用情况

构图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专业基础,是科学创造的提高,在现代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就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而言,构成艺术为风景园林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主要表现在艺术形态、色彩、材料以及空间等多个方面,从视觉体验中提供各种可能的设计形式,丰富并且完善了整个现代园林表现形式。现代风景园林主要是根据设计理念,将各种元素有机组合,并合理使用室外空间等不同环境,体现出更具人性化、现代化、审美化、艺术化的风格形式。研究如何合理的利用室外的空间,包括从艺术的角度将理性的空间环境安排的更加合理美观,将景观概括为简单抽象的点、线、面、体和色彩等,巧妙运用造型,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在进行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展现一定的视觉艺术语言,进行视觉形式美法的再创造。

5.1点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形态基础

一切事物都是由点组成的。在设计领域,点不仅只是表示一般意义的点,主要代表的是所有相对较小体积的艺术形式。在艺术设计过程中,点为设计师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点可以拥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比如风景园林中的一处盆景、某个艺术雕塑,或是花园中耸立的重要景观植物等等。点作为所有艺术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设计师将点运用更合理化,能够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吸引观赏者的关注和钦佩,与此同时,也为重点的园林景观做了强化表达,起到了比较强的引导作用。点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能够强化园林艺术美的动态化,为园林创造出极佳的视觉效果。

5.2线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视觉语言

线由一个个点组合而成,无数的点即视为线。线以曲线和直线两种常见的形式为主。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直线又被分为斜线、垂直线以及水平线,曲线则以自由曲线、几何曲线为主。在设计中,将线以不同的变现形式呈现出来,会给人带来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受。比如在风景园林中加入直线设计,往往会给人壮观宏伟的感觉,对轴线加以强化,还会带来庄重感以及仪式感。

5.3面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整体效果

面有点、线组合构造而成,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面的形态以点、线的具体表现所体现。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引入面的设计,将会直接影响整个风景园林的设计效果,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形式主要包括具体景观物体的小面设计和大面设计。在进行大面景观设计时,要了解风景园林的区域以及实际规划面积,结合景观园林的具体要求以及功能要求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可以采用将园林中要素分配组合的形式,加上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将整个风景园林的景观面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艺术整体,展现园林景观的整体艺术视觉效果。因此,在应用构成艺术中的几大基础元素时,一定要结合不同的规划设计,呈现出具有区域特色的效果以及美观形式。

5.4体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三维状态体

作为点、线、面共同形成的三维形态,给观赏者更好的空间视觉感观。将其应用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更能够第一时间吸引住人的眼球。比如,在园林中心位置设置标志性建筑或独特的植物造型都能表达出风景园林的核心文化。有几何形体抽象得到的体,常见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都能展现出稳定的视觉美感。园林设计中很多造型都是以此为基础创造出来的。

5.5色彩的构成

人们认识事物、对事物产生兴趣的第一印象就是颜色,色彩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每一处地方。色彩不单单只是丰富物体的颜色,更能够增加人们的情感。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色彩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能够体现出民族文化、信仰等。不同色彩还可以采用远近、软硬、冷暖的感觉,通过调和色彩增添环境中的空间感。当空间相对较小时,可以用蓝灰、绿灰等色彩饱和度较低的颜色,进而增加空间延长性,还可以采用强烈色彩对比,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遇因此,在设计中要根据不同区域文化、人群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色彩。

6结束语

作为重要的休闲景观,现代风景园林对于人们放松身心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水平及人们生活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享受品质生活,人们对于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的要求日渐多样化。由于构成艺术在现代艺术领域具有十分积极的应用效果,因此将构成艺术有效的融入其中能够有效地提高现代风景园林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表现力,也是符合现代社会审美需求的必然趋势。构成艺术以其兼顾个性之美与共性之美的审美特征及多元素运用的艺术表现形式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周际.平面构成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蒋湘琴.亭台楼阁界画的山水美学思想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J].科教文汇,2009(9).

[3]王慧,王英哲,董佳佳.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6).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第5篇

1.1平面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在构成艺术中,平面构成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不少作品中均有出色的应用。平面构成艺术一般体现在园林景观全局上的部署、一些道路的布局和广场的设计等。对于园林景观的整体布局,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结合平面构成的方法,通过点元素、线元素和面元素的结合,共同构成园林作品的整体。对于园林空间的分割则可以通过矩形元素、圆形元素、螺旋元素等使之体现为不同空间的界限,最终实现园林作品整体上的协调。同时,还能够把一些元素进行搭配,使所设计出的布局更具丰富性和灵活性。此处以某市的烈士陵园园林景观作品为例,该园林的平面采用了不同的圆形进行空间的划分,以直线元素来设计道路,使整个园林既具备足够的庄严性,又体现出简洁和谐的特点。此外,在平面构成的设计上应注重和园林景观整体的协调,在平面的规划上,一方面应该结合观者的视角进行划分;另一方面,还应充分考虑到园林的具体功能。在空间布局的设计上,可以采用不同大小的空间,来凸显园林景观的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而空间的开闭也应既体现出不同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又使观者意识到空间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分隔。

1.2立体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其立体构成的模式深受立体主义绘画流派的影响,最终逐渐发展成为构成艺术的一个分支。立体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通常是通过抽象的方法设计出造型简单但具备文化含义的园林小品,使园林内容更加具有层次,凸显园林景观的文化意境。立体构成多体现在园林建筑小品中,由于立体构成具有鲜明的抽象性特点,因此在建筑小品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举例来讲,黑龙江佳木斯学院的主体建筑广场上的园林作品,观者一看便知其表现出此院校是四所院校合并而成。设计者将该作品设置在四个分校的几何重心,并十分自然地溶为一体,一方面表现出学校是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也兼顾了每一个分校独有的特色。立体构成艺术通常使用的设计手法,是以巧妙设计的立体布局,体现出园林景观作品内在的空间感和韵律性。结合韵律的变化来调整园林景观的外形以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呼应,从而充分体现出作品的节奏,使之拥有独特的艺术美感。此外,立体构成艺术还多见于以相对抽象的外形体现园林景观主题等。举例来讲,有些园林雕塑外形具有现代性和抽象性,一方面提升了园林景观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使观者更加明晰地体会到升华的主题。

1.3色彩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人类感知外界环境的感官决定了园林设计作品的色彩构成。由于绝大部分感知来自于人体的视觉器官,因此色彩的使用在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色彩的把握和配置上,最方便取材的元素便是各类植物,由树草等体现出园林景观的色彩是常用的设计手法。有不少景观植物能够很好地调节景观的色彩风格,体现出独特的美学效果。植物的种类不同,其色彩也各异,而同一种植物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也可以体现出不一样的色彩。暖色的植物能够表现出作品的律动,具有外向型的特点,能够在视觉上和心理感受上拓展园林景观作品的面积;而那些具有冷色系的植物则能够带给观者宁静的感觉,使其体会到收敛感,使空间效果显得收缩。可知在作品的设计中通过引入不同色彩的植物,并注意进行相关颜色的搭配,便能够体现出作品的不同风格。而在一些建筑园林中,建筑本身的色彩同样对于园林的风格与主题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建筑本身的色调决定了园林的情感基调。我国的北部地区园林建筑通常选取暖色系,因此,观者感受到的是视觉的舒适和心理上的温暖感,而在一些避暑园林景观中,建筑色彩则以灰白色系为主,能够使观者感受到清凉和放松。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