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化 人格

众所周知,家庭和学校是个人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而对于学龄儿童来说,他们在学校活动的时间是远远多于家庭的。教育,在现代社会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载体,而承担起了塑造人格、培育个人健康心理和价值观的重任。教师的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成长。

因此,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了当今小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1.语文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

语文是小学课程中的主要课程,在小学课时尤其是低年级的课时安排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作为母语教育,它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语文学习的内容最多,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最广,最受学校、家长和学生重视。鉴于语文学科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很多学校为语文教学配备了充足的阅览室、活动室、语音室,语文教学的硬件设施突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语文学科长久以来在小学教育中的权威性,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更容易让家长和学生接纳及认可。

2.语文的学科特点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能

语文是一门综合了听、说、读、写多方面的学科,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在教授语言和文字的同时,语文学科到处渗透着美的元素。首先,小学语文教材经过众多学者和专家长时间的研究以及实际验证,收录的都是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可以给予学生心灵熏陶的文章,加之栩栩如生的丰富插图,能使学生时刻体验到自然美和心灵美。其次,小学语文有很多听、说、读以及分角色扮演的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以及同学交流,在锻炼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有更多的生活体验,丰富自己的经验和阅历,结交更多的朋友。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及时获知学生的心理动态,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介入和沟通。再次,语文小学课本中有很多真实人物的故事,能够使学生体验不同的人生,学习正面榜样的良好行为,痛斥反面人物的罪恶行为,树立良好的对错观,在预防自己犯错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为学生搭建和谐平等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良好的学习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一个和谐平等的气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接纳力,使学生更愿意学习这一门学科以及接纳教师所讲授的相关知识。

可以说,中国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教师是普遍持有一种畏惧心理的,而教师在学生中的印象和地位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此教师所讲授课程的接纳力。作为最具有情感性的语文学科,语文教师应该时刻体现出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有动力学习,也才使学生有勇气向语文教师表达相关的看法和想法,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作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师的情绪也会感染学生。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在坚持愉悦性、激励性、差异性、支援性等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原则的前提下,着力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等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鼓励成功,通过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生生关系来带动课堂的良好氛围。教师积极的情绪会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消极的情绪则引发消极的情感。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和焦虑控制在适宜的程度;消极、沉闷的心理环境会使学生感到紧张、压抑,从而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和谐、温馨的气氛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不仅能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掌握,而且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功能。

2.充分运用教学环节和课本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融汇了听、说、读、写多项学习内容,可以在各个环节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教学中,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去领悟文章中所折射出来的道理和情感,学会感悟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可以进行分角色扮演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让学生融入到角色当中,体会当事人的感受和情感,使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同时在角色扮演中也可以体验到不同的经历,形成正确的角色和性别意识,在他人的故事中学会勇敢、坚强、自信、自尊、理解、接纳、同理等正确的人生态度。

写的环节,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相比的最大特色之一。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写大量的日记、周记以及作文,这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作文是学生心理状态最直接的反应,小学生会利用作文来表达自己的相关想法,教师可以通过作文获知学生的近期心理状态。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及时回复,给予学生充足的表扬,看到他们的闪光点,这样不但可以加强他们的干劲,更加努力地学习,而且从长远来说,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除作文外,小学教师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日记,这是学生抒发心情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想法写在日记中,在抒发他们情绪的同时,可以以此与学生交流,便于发现问题及时开导和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学生通过日记进行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建立对自身的信任感,承诺学生会为其保密,多给予学生鼓励,建立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是日记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疏通心灵的桥梁。

3.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语文知识竞赛、演讲、专题探讨、情景剧扮演、辩论赛、语文画报、模拟采访等。教师可根据学习和讲授内容的需要,适时安排合适的内容。例如,当在课文中学到同学们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周围的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给老人表演节目、陪老人聊天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心。而知识竞赛和辩论赛,一般是教师先圈定相关范围,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准备,然后就行比赛,这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准备的过程中,也加强了与同学的交流。需要注意的是,在每次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和解决,调动同学参与和互相交流、帮助的积极性。在活动结束后,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巩固活动效果。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且在活动中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快乐、竞争、自信与合作,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形成。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一、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人格培养,需要教师去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因素,这种美能够影响和改善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因此,通过学习,鉴赏课文使学生深刻认识真善美、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认识自己,在“如坐春风”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1.挖掘语文课本中的自然美因素

恩格斯认为:“人们陶醉于自然时会忘记人世间的一切忧思,会溶化在自由的无限的骄傲的意识中(风暴)。”这说明自然美摇荡性情,净化心灵的魅力是巨大的。语文课本中就含有大量的自然美的描写,如《桂林山水》展现的引人遐思的大自然的朦胧之美;《林海》中所描绘的大兴安岭植物美;《庐山云雾》中集雄壮、秀丽、绚烂于一身的变化多姿的云雾美;《第一场雪》中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威尼斯》会带你到令人神往的异国风光……自然美的因素,教师只要认真挖掘,定能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开拓其视野,丰富其想像,激发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品格。

2.挖掘语文课本中的社会美因素

所谓社会美,是指在人类社会生活领域中,能够体现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人事物,其中人格美、心灵美、行为美构成了社会美的实际内容。语文课本中的各类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反映和表现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可以称得上是博览社会美的殿堂。《狼牙山五壮士》中所象征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王二小》中敢于机智对敌,至死不渝,一身浩然正气的王二小……这些无不昭示着社会生活中的美,无不蕴含着人格美、心灵美、行为美。

二、探索有效教学策略

1.创设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情境

教师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形真。主要是要求形象具有真切感,即神韵相似,如同中国画里的白描写意,简要的几笔,就勾勒出形象,并不要求重彩,看来同样真切,栩栩如生。

(2)情切。在教学情境中,通过再现与教材有关的形象,引导学生对不同作出评价,体会自己所表现的情感。同时,教师的情感是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重要因素,要以教师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

(3)意远。教师凭借学生的想像,把教材内容与所想像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拓宽意境,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写的那个情境中。

(4)理寓其中。从教材的中心出发,创设一个或一组情境。这样富有内涵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情境,才是有意义的,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才是有价值的。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部动机

动机需要激发,教师的手段就是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以及不断的鼓励。教师让学生体验到课堂乐趣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师上课时可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借助录音、多媒体等来辅助教学,也可以精心设计、组织多种教学活动,如演讲、分组报告、辩论赛等。

(2)拓宽师生交流渠道。对于学生而言,一句不经意的赞扬就能让他铭记在心,并成为他不断努力的动力,因此教师的鼓励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作业本上写一些除了成绩以外的语句如“有进步”或“你今天上课很认真,老师很高兴”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3)运用新颖教学语言。教师应该采用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语言,如“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学习”、“请说出你自己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发现”、“试一试,再试一试”、“相信自己,你能行”等。

三、建立宽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氛围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在教学中,热爱、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认同,在课堂上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互动中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识和情感连结起来,使教师传授的知识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思维活动和内心体验,教师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实施情感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产生共鸣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带着丰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

人的心理素质决定着人的其他素质的水平。推行素质教育,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的目标体系之中,同时优化教学环境,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想象顶碗少年每次失败后的内心活动,然后想象当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想、怎么做,最后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自己是怎么做的?以后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我们该怎么办?这时,学生能自然而然地以少年为榜样,正确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失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如《松鼠和松果》一文,学生从小松鼠的身上知道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了爱护环境,创造美好生活。《七颗钻石》一文,可以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一面五星红旗》一文,让学生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与热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理解,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美好情感……

二、通过优秀人物与现实的对比,形成适应当代的正确价值观

课例中的人和事很多也许离学生的生活很远,教师一味地说教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当然也就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意义。所以,我们要适机地将课文内容与当前发生的实事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再联系社会现实生活说说自己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正确的价值观。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学生在感受德国人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之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我们身边的具体体现,从而明白每个人只要心中有他人,有社会责任感,必然换来“人人为我”的境界。学生的情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与升华,美好的心理品质也在耐人寻味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得以塑造。

三、以优秀人物为榜样,优化教师的评价策略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错误”,比如,上课开小差、与同学交头接耳、作业马虎等,面对如此众多的问题时,直接评价“你真让老师失望”或“你这样做不好”等,效果都不是很好。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学过的课文人物故事对他们进行引导,如《学弈》一文,通过学习两位学弈者的不同表现,在故事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对比自己的行为。只有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接受教师的建议,改变不好的习惯,进而产生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

四、让优秀文化渗透课堂内外,在阅读与写作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一、努力营造语文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氛围

1.课堂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新课程提出:“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 ,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人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依据这一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备课,充分挖掘课内外有效教育资源,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创设好奇乐学的教学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彩纷呈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内容,创设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如模拟情景再现课文,改编课本剧,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投人到学习活动中来。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

二、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素材

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心理教育素材,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资源,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则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与途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过程中,需要我们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注意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三、 着力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r//48文教学中运用的关键内容之一。对此,教师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认真地创设集美、智、趣于一体的教育教学环境与氛围,客观真实地展现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景,尽最大可能缩短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知识,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与他们的认识规律,尽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认真地组织开展一些具有创意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走进教材或人物的心里,进而更为真切地受到感染与启发,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娱乐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四、努力使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延续与补充,而且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必须组织开展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活动,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学习锻炼的机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需要我们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竞赛活动、知识活动、读书活动、征文活动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达到磨炼他们的人格品质以及心理素质的目的和效果。

五、充分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写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提升自我认识 ,克服心理障碍。语文老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及话题作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内容写下来,写出真话、实话、心里话 ,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并通过所写的内容了解学生思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心理筑起一道“预防线”。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家长对他们溺爱有加,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心理越来越脆弱,承受挫折能力降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日记,给学生提供一个诉说烦恼的平台,让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宣泄烦恼,达到转移对抗、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有效调整学生因烦恼、挫折等产生的心理失衡现象,维持心理平衡。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体现语文的心理关怀

语文是各学科之母,其学科性质决定了语文的教学方向,关系着学生甚至是整个国民的素质。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其人文性、重要性不言而喻。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获得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心理方面的健康发展,能够发现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健康幸福的人。而高年级的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其普遍存在着焦虑、厌学等等心理问题。此时作为人文性较强的语文学科理应发挥其特有的作用,语文教学中体现心理关怀。心理健康教育在要求教师不仅仅找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源,同时还应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人格发展的潜能。语文学科对学生心理关怀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要求就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促进教学效率提升

教学效率的好坏是师生之间共同作用的成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学习潜力及情感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力,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适度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重要教学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养成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学习环境的及学习氛围的构建。应创设平等、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关系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成败。高年级的语文教师若想成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首先就要在师生之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展开互动。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身段,充分的了解学生,以平等互信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语文教师只有真正的与学生建立起朋友关系,与学生真诚的交流沟通,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其心理需求,进而挖掘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在授课过程中逐渐的渗透对其进行教育开导。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应严于律己,在学生面前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起到榜样作用,真正的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以自身的行动感染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由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心理正处于成长期,存在着诸多的复杂性,因而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过程中面临的是更加复杂更具挑战性的难题。语文教师应以高度的热情、耐心;富有朝气及运动精神的进取型人格,进而感染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向着健康阳光的方向成长。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内容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收纳了诸多优秀的文章,文章内容丰富,蕴含着诸多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意志品格的内容。高年级的语文教材是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精心选择的,教材以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以极具教育内涵的内容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及思想境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的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讲授小学四年级《鱼游到纸上》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课程的重心置于引领学生感悟聋哑青年身残志坚、勤奋专注的品质方面。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青年人专注看鱼、画鱼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画面的呈现,捕捉文章的细节,深刻感受文章内容及饱含的感情,使学生对青年由心底深处萌发出对青年的崇敬赞美之情。青年这种勤奋专注的品质以及身残志坚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善于情境创设深刻感悟教材内涵

高年级语文教材内容较为丰富,但故事性不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教材内容的展示,使学生更加深入透彻的对教材聂荣进行理解,同时有助于学生感悟教材的内涵,以及人物的情感。更易于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感受,使自身的心理素质精神境界得到提升。例如:五年级上册的联系中有篇文章《浪花与礁石》,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悟浪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低于骄傲自大盲目讽刺他人的坏习惯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看哪一组能够将文章内容表现得更加生动具体。同时邀请几名同学做评委,评委要根据表演的生动程度,人物动作、神态等进行评分,评委必须秉持公正的态度,打分要给出合理的理由。这样语文教学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角色表演他们对浪花及礁石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

三、结语

高年级语文教材中蕴含了许多德育教育的内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深入挖掘这些因素,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洗礼,从而更加健康的成长。

作者:刘晓儒 单位:宁夏西吉县第三小学

参考文献:

[1]王慧颖.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