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的心理学

科学的心理学

科学的心理学

科学的心理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规范科学;学术场域;符号;群体心理

自19世纪末科学心理学兴起以来,心理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将心理学构建为一门能够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平起平坐的科学,这既是时代变迁之必须,也是权力争夺、群体心理的结果。本文在此主要从科学主体,也即科学工作者的角度,来对心理学从哲学心理学向科学心理学转变的动机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一、规范科学与时代精神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库恩指出,科学的发展乃是由于周期性科学思想的演变;而科学思想演变的动力,除科学方法之进步以外,主要是由于人类世界观的改变。科学思想发展到某种程度时,就会形成一种众所共识的世界观,进而对科学上研究的主题、方法等亦采取相似的取向,这种取向便是范式。范式形成后对同领域的科学家具有规范作用;大家均遵循范式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并建构理论。在同一范式下所建构的理论彼此雷同,甚至对名词的界定,在同一领域的科学家之中,亦具有共识性、普遍性与一致性(库恩,2003)。

其实范式不仅仅对同领域的科学家产生规范性的影响,对于其他领域也同样具有辐射作用。从思想上说,有斯宾塞、泰勒、摩尔根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借用;从概念界定上说,有布迪厄对化学结构式的借用等等,不一而足。这种范式的辐射往往是物质领域对精神领域的扩散,这样一种扩散方向是对文艺复兴之前精神领域向物质领域扩散的一大扭转。这种方向的扭转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大转折。由此,物质与精神,以及衍生而来的物性与人性、量与质的斗争就开始了,绵延至今。

二、场域与权力

谈到学术的内部斗争,就不得不提到场域这个概念。科学共同体就是一个边界清晰而又模糊的场域:不仅仅有内部的运作,也与外部的其他场域相互联系着。在这样一个场域中,得到承认的科学产品是其得以站稳脚跟的资本——只有当你对世界(不论是物质世界、社会世界,还是精神世界)的思考得到了这样一个共同体的认可,才可能成为其成员,也才可能对这个场域中的其他资本加以合法的利用。不仅如此,这个场域本身便是一个巨大的资本:严格的筛选不仅保证了含金量,其本身也能造成“这是一个令人尊敬的群体”的幻觉,从而带来能够获得这个场域之外的利益的声誉——很多的学者借此走上政坛、商界就是明证(布迪厄,1998)。双重的资本意味着双重的权力,这对于处于学术共同体这个稍大于科学共同体的场域之中的个人与小群体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每一个场域都构成一个潜在开放的游戏空间,其疆界是一些动态的界限,它们本身就是场域内斗争的关键(布迪厄,1998)。科学共同体的边界之所以是模糊的,与对资本占有权的争夺不无关系。如上所述,科学共同体所拥有的双重权力,对于处于科学共同体外部、又与之不无关系的学术个人与群体有着很大的诱惑力。这些人需要占有科学共同体内部的资源,便会与已处于科学共同体场域之中的群体进行某种博弈,其一是努力使自己的领域更符合科学标准;其二是要求开放标准。故而,学术共同体自近代以来向着科学共同体靠拢,对权力的追求是重要的推动力。

三、符号与集体权威

怎样才能证明场域之间的交流呢?符号是最为显著的表征。符号依赖于集体而存在。符号是对具象事物的抽象,对抽象事物的具象。将具象事物抽象化乃是为了生产与生活交流的便利;而将抽象事物具象化则是为了情感、思维交流的便利。由此可见,符号因交流而生,因由交流产生和维系的集体而生。

以他人为取向的意向和行为构成了集体。为了维持集体内部成员之间的日常交流,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传承,集体也需要依靠符号这一稳定的形象来获得支持。说符号—集体这个二位一体是一种权威,是因为符号作为社会共识,由于对个人意识的整合而产生了集体对个人的权威;而集体对个人的权威则通过符号传播和继承下去(克利福德、马库斯,2008)。

科学或学术共同体也是一个有其自身特有的语言体系的集体。这套语言体系不仅仅为共同体内部的交流带来的便利,也为外部力量进入共同体带来不便(布迪厄,)。要想获得权威,就必须要借助其中相当重要的符号——比如冯特以更易于测量的“意识”取代“心灵”,韦伯和费希纳的关于差别阈限的公式,便是为了适应科学共同体的符号标准。

四、群体心理

勒庞(2005)认为,给群体提供的无论是什么观念,只有当它们具有绝对的、毫不妥协的和简单明了的形式时,才能产生有效的影响。科学家,或者说学术人,总是给人一种理性、严谨、客观的感觉;然而当他们结成一个群体时,也许就成为了一群感性、易变、主观的人。这里所说的群体并不意味着有很多的学术人聚在一起,而是一种意识到他人存在的心理状态——当他们意识到除了他们自身之外,还有许多别的学术人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他们就已然是一个群体了。

正是一个人能够意识到他人的存在,他才成为一个社会人;而作为一个社会人,他的许多认知、信念、判断和态度就会和作为独立人大不相同。有这么一个例子能够很好地体现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家和作为一个社会人之间的区别:1923年,班廷和麦克劳德因发现胰岛素而获得诺贝尔奖后,班廷声称,作为实验室领导者的麦克劳德更多的时候是他们的研究障碍而不是助手。麦克劳德则在有关该发现的演讲中删除了班廷的名字。

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人,他们可以是为了追求真理而不顾一切的;但当他们意识到还有别的学术人的存在,尤其是当这些他者会与他们竞争,会对他们的学术地位构成威胁时,他们就不再仅仅为真理而战了:他们会去考虑利益和权力,考虑如何胜过他人,考虑如何保住并提高自己的地位。如此一来,他们的判断力和推理力会遭到削弱,从而为了很多绝对的、毫不妥协的和简单明了的意识形态而放弃严谨、理性、客观的学术精神。

五、结论

诚然,心理学从哲学心理学走向科学心理学是诸多因素造成的。但是我们在面对物性相对较强的学科的历史时,有时会过于强调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将这种历史演变归因于时代背景、研究客体和研究手段等,而忽略了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所创造的这一事实。本文在此所要讨论的,便是从科学主体的角度看待心理学向规范科学靠拢的历史转变的原因。

可以说,立论的根基在于群体心理。无论如何,正是我们身处其中的群体,以及我们对群体的感知塑造了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我们是感性也好,理性也罢,都离不开群体的塑造。我们不仅需要他人的爱与认同,也需要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认识自己、发现与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这个时候,自我与他人的冲突便产生了,冲突中的非理性也产生了。这种非理性会使我们暂时,甚至长久无法看到自己的真正目标。

心理学在其转变历程中也是如此。心理学家群体与势力已经十分强大的科学家群体之间存在着一种比较,这种比较不完全是谁更具真理性的比较,而是带有利益与权力意味的比较。于是,从这一层面上来看,就成了场域与集体权威之争了。心理学家们使用与自然科学相近的便于测量和量化的符号,就是争取进入科学场域的资格的一种表现;而争得了资格之后,心理学便能够与这个科学场域中的其他成员共享资本与权力,以此收获个人的荣誉以及整个学科的荣誉。

参考文献:

[1]布迪厄著.李康,李猛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褚思真,刘晖译.言语意味着什么——语言交换的经济,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勒庞著.冯克利译.乌合之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4]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科学的心理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心理学

【作者简介】许楠,汉族,女,陕西师范大学2011级英语学科教学方向研究生。

英语教师除了必须具备精深的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的教育教学方法外,还应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进行研究,心理学在教师的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更有必要将所教英语学科与心理学进行良好的有机结合,结合中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特点,将教学生动、有效的开展起来。

一、从心理学出发,树立新的英语教学理念

在新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树立新的观点,教学所面对的,实施的对象,从根本来说,就是我们的学生,正处在成长中发展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该阶段的学生具有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特点,在学校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是形成知、情、意、行的关键时期,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要有目的、有策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并能利用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策略促进学生对所学学科的有效学习。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学习过程是认识过程,与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英语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同时涉及到一些心理学方面的问题。例如语感心理问题,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语感对于学习语言非常重要。孩子们的汉语自然是流利的,是因为他们每天处于母语的语言环境中,长大自然而然地就能讲一口流利的方言。学英语也一样,它本身就属于阅读能力所包含的诸因素的一种,阅读能力的高低,实质上是外语语感的强弱。面对一个句子,有些同学立刻便能会意,但另一部分学生就非得老师讲半天的语法分析才能彻底理解到这一句子。可以说培养学生的语感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英语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当务之急。因此,我们要注意到学生语感心理问题,加强学生英语语感方面的练习,尽量给予他们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最起码上英语课要用英语授课,同时要求学生要在英语课上尽量讲英语;接下来是中介处理问题, 中国人学习英语肯定存在着将汉语作为中介语言的现象,因此如何运用好汉语中介心理就决定了英语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比如英语词的概念与其物质外壳的关系,有与汉语现象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举个例子:“very beautiful”和“非常漂亮”是一种典型的两种语言现象一致的情况,学生对此非常容易接受。但在语言所表达的概念与外壳英语两种语言现象不一致时,学生就容易混淆了,比如:“我明年要上学了”,有些学生会译成:“I next year go school”。这些现象是汉语中介心理给学生造成一种障碍,这点急需英语教师的提示和启发。学习英语是使英语材料在头脑中与汉语系统接通,才能建立新的联系系统,如不纠正,这类学生学到的就是中国式英语了;最后是语言的迁移处理问题,先行学习往往影响后续学习,这在教育心理学中称为“学习的迁移”。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的迁移,认识迁移是有条件的,有规律可循的。学习英语,在对待与汉语语言现象相一致或虽不尽一致而未超出习惯允许范围的英语语言,应充分利用其正迁移,在对与汉语语言现象不一致的地方,应设法防止负迁移,以期收到防患于未然之功效。另外,利用先前学过的英文知识促进后续学习的迁移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两种迁移相互结合必然对学生英语学习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二、结合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见,心理学在英语学科中渗透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提高英语教育、教学水平,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创设情境,因疑创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和利用情景组织教学,给学生营造语言学习的氛围尤其是参与语言交际的氛围,以此来激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让学生体验成功,愉快学习,从而改变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师生平等,轻松学习。杜绝强调教师的权威,英语学习更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因为担心出错了受老师批评而不愿张口,形成心理压力,不敢张口,那么学习效果会很差,极易形成哑巴英语,对英语的学习也等于无意义。所以英语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面带微笑,鼓励学生敢说敢做。3.严谨治学,态度端正。英语是一门语言,要想真正习得,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例如,坚持课外阅读和日记等写作的练习,教师设计难度适当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探索,锻炼思维,体验克服困难的成就感。4.评价多元,发展为本。对学生英语学习既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掌握,又要关注语言技能的运用;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策略,又要观察其学习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和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英语教学不单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更要注重利用心理学相关原理和方法探究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过程和特点,以心理学的策略和方法调整英语教学,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学习效果有了,学生的成就感产生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形成了,健康的心理素质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英语教师应着眼于此,努力探究心理学在本学科的渗透作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英语教学这条路上走出一条“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育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l986.

科学的心理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教育;小学管理;负责人

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心智还不够成熟,导致多数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并且小学生还容易被一些现代社会中不良的因素所诱惑而逐渐偏离正确的轨道。所以,为强化小学管理,并使得小学生的人格得以塑造,学校的负责人必须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得小学管理逐渐强化。

一、心理教育在小学管理中所起的作用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如若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其不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小学生就容易走上歪路而无法回头。所以,为使小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事物并辨别出其中的是非,学校的负责人就必须定期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从而逐渐强化小学管理。

二、心理教育在小学管理中的具体运行手段

小学管理中出现打架、逃课等恶性事件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恶性事件没有可能发生,所谓为了防止这些事件的发生以及危害小学生的安危和健康,小学学校负责人必须对此采取一些对策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

1.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小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很容易被身边的事物所影响而逐渐偏离正确的轨道,所以,为防止小学生走上“歪路”,学校的负责人必须采取适当的手段加强小学管理,使得家长对学校放心,使得学生逐渐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对自己今后生活的重要性。例如:某小学的负责人表示,为加强小学管理以及增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的负责人专门为小学生构建了一个能够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和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平台,这个心理教学平台的设立是为了了解小学生心中所存在的“结”,然后通过手段而打开“结”。比如说:某位小学生因为家庭原因而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他不努力学习知识,甚至还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打架斗殴。负责人首先会事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然后再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并制定最适合的对策,让小学生逐渐放下心理防线,使得小学生能够明白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想要引起父母的关注可以通过其他正确的渠道,从而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2.学校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管理中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只有增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的办学质量才会得以显著提高,而学校的负责人如果在学校中定期开设心理健康的知识讲座。例如: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小学生通过学习而逐渐使得其心理变得坚韧以及加强小学管理,这所学校的负责人会定期聘请专家为小学生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用一些较为通俗易懂的心理健康的知识来吸引学生;此外,心理健康专家还会列举一些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教导学生正确应对这些问题的手段,使得小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正确的手段来应对这些心理问题,进而使得小学管理得以加强。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心智还不够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为有效地强化小学管理,学校负责人必须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科学的心理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实验;科学好奇心;物理实验教学

好奇心是学生研究一门学科或事物最基本的兴趣来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寻找答案。科学好奇心需要中学生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颗单纯的好奇心,愿意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不轻言放弃,注重自身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索精神培养。物理实验自身就是科学家为了满足自己的科学好奇心、物理现象和结论进行探究和验证的过程,所以,合理地运用不同物理实验方式,对培养中学生的科学好奇心是大有裨益的。

一、运用验证性实验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

学生在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的形成时期,这时候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待物理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很容易对一些物理现象产生好奇心。物理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运用验证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进行一步一步的探究,最终验证实验的结果是否如自己所想,明白实验的物理原理。如,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的定则中,物理教师可以先通过展示物理实验的最终结果,让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其物理原理又是什么。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对其进行解释,运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答案。验证同一个物理原理的物理实验是多形式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课堂和书本,自己设计验证实验的步骤,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的讨论并得出结论。

验证型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让学生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思维习惯,对身边的事物都抱有一颗探索的好奇心。在进行验证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探索过程的辛苦和最后成功的喜悦,由此增加了自己的自信心,锻炼了自己永不言弃、战胜困难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运用测量性实验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对于我们生活的用处,感受到物理知识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于人类自然进化中趋利避害的天性,在进行一件事之前总会先考虑其中的益处。当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解题和考试当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才是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初衷和目的,也是每一位教学者的最终目的。

测量性实验为学生实践自己的物理知识,增加自身的科学实践提供了很好的途径。运用相关的物理理论知识,测量出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完成对物理理论的实践。现实中最常见的物理理论知识就是电力物理理论。在安装电路系统时,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电力知识确定是并联还是串联,对每一个串联的电气设备所承受的电压进行合理计算,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用电安全。当家里发生局部停电时,可以运用电力串联理论知识检查问题的位置和原因,最终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三、重视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新课程加大了通过探究式实验对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传统的中学物理实验更多为验证性实验,即教师在讲解完成物理实验的结果和理论,让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实验进行验证。这样的实验常常已经知道了实验原理,没有办法让学生在其中有更多的想象和发挥空间。

探究性实验是通过物理实验来对未知理论或知识进行探索,是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学生不知道实验结果是怎样的,也不知道实验原理又是怎样的,所有的实验步骤都需要他们一步一步地去完成。在进行探究式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进行必要指导,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探究。知识是可以相互运用的,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进行探究式学习,是发挥科学创新精神的重要表现。

科学好奇心是中学生研究物理的原动力,多种物理实验的运用是培养中学生科学好奇心的重要方法。根据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物理教师有规律地进行引导,不仅可以保持学生的科学好奇心,还有助于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家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7(21):96.

[2]纪光宗,刘文旺.对培养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22(07):54.

[3]孟芳海.中学生心理特点与物理教学的关系[J].学周刊,2014,7(12):41.

科学的心理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学思维管理心理学教学

一、引言

管理心理学在国外心理学界称为组织心理学,在工商管理界称为组织行为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体、群体和组织等层面的人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它强调人的因素在管理环境中的作用。

我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不同于任何其他国家的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着许多不同于西方管理发展中的特殊问题。这使得管理心理学教学承担了更重要的教学任务,例如: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与企业新型关系中的社会心理问题;政企分开过程中政府与企业的社会心理分析;当代中国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中不同层次人员的各种心理需要及其激励措施;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中领导腐败行为的心理诱因分析;中国的民族文化与中国人个性心理特征所产生的不同于西方管理理论中所提到的领导心理、决策心理、权力心理、竞争心理、公平心理;中国人管中国人的难点分析等等。

在教学中如何能把这些问题讲精讲透,是教学中的难点。传统的以教为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教学的需求,我们需要借助科学思维与方法去思考管理心理学的教学问题。

二、管理心理学教学中科学思维方式的建立

现今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对管理者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分析和综合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的整体思考;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作精确严密的思考;将分析现实和预测未来相结合,作超前性思考。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破除旧的思维框架,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采用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更高超的思维和更出众的素质。

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包括:第一,从封闭性思维转向开放性思维;第二,从单维性思维转向多维性思维;第三,积极主动地思维;第四,学习新知识,引进新观念,应用新方法。

三、科学思维在编写教案中的应用

这里我们主要分析教师在写教案时,怎样陈述教学目标的问题。

在教育活动中,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教育目标按层次大体可分两类:

一类是一般的、非特定的目标,它的目的是指出教育活动的大方向。如“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文化科学知识”等等。一般目标在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体现了社会的要求和期望,是制定特定的具体教育目标的依据。

另一类就是特定的、具体的教育目标,其终端是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这类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指导教学,向师生指明在教学活动中要做些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要得到什么结果。这类目标还是检查教学效果,进行考试与评价的依据。教案中要写的就是这种特定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在陈述这种教学目标时,应包含几个基本要素:谁要完成这项任务,完成任务的实际行为;完成任务的实际结果;完成任务的条件;评价任务完成的标准。

这些要素也可简化为三项;第一,描述学生的可观察到的行为。第二,描述学生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第三,用来评价学生行为表现是否成功的标准。

四、科学思维在管理心理学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教师如何教,而对学生如何学则不够重视,是一种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这种做法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和思考力,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重视教学活动中的多向交流。教学中同时具备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多重色彩,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引导学生互教互学,共同提高。

第二,重视合作学习。把学生分成2―6名组成的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

合作学习的策略很多,其中对管理心理学适用性比较强的是小组成绩分工制和小组游戏竞赛法。小组成绩分工制的具体作法是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先由老师讲授新理论、新知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做复习和讨论,做完后进行测验,测验独立完成,试卷由老师当堂批改完或课后不久尽快批改完,并把个人得分转化为小组总分。

每个学生对小组的贡献,是由他在此次测验中所得分数减去自己过去测验的平均分数所得的值决定的。所得的值为负数,则给5分,所得的值为正数,最高可给10分。小组游戏竞赛法的作法是:将学生分成5~6人一组,教师对某一章节的学习内容作初步的讲解,然后将思考题或案例分析题发给每个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共同思考,相互提出问题,直到每个人都确信自己已经掌握了新理论与知识为止。接着开展竞赛式小组游戏。竞赛内容老师随机决定,一般每周举行一次。

这种合作学习不仅是为了集思广益,相互帮助,提高学习成绩,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行为习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第三,注重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

第四,注重教育目标达成的全面性。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而现代教学方法则越来越重视认知、情感、技能等各项教育目标的协同实现。以“合作学习”为例,它不仅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还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人际交往技能。一种方法,达到了多种教育教学目标。

第五,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也是一种创新,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大家都认识到管理心理学对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重要作用,把这门课程作为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旨在使学生通过管理心理学学习能够更好掌握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为今后成为管理者奠定理论基础和初步的管理经验。在科学思维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改革,采用更新颖、更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鲍健强.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