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空间安全的认识

网络空间安全的认识

网络空间安全的认识

网络空间安全的认识范文第1篇

当前我国正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能否拥有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群众的福祉。庞大的网民群体,不断变化的网络形势使得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把握网络安全的丰富内涵,要立足于国家安全的视角,紧紧抓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一核心,坚持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并重;努力提升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牢牢把握住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将网络安全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上,让网络安全治理有法可依。

技术:网络安全的“命门”

由信息社会催生的网络信息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安全格局,要想在新的环境中处于领先优势,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紧跟新一轮信息化发展浪潮中的趋势,依靠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来构筑网络安全,才能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不受侵犯。

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是构建网络安全体系的首要前提。提出,要牢牢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信息时代的创新能力是比资本、资源更能决定核心竞争力的所在,必须认识到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命门,离开了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来谈网络安全无异于沙上筑塔。因此,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通过创新驱动战略,建立战略清晰、产业先进、技术领先、攻防兼备、整体推进的网络安全创新发展新机制。

在概括网络安全的本质特征时指出: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构筑网络安全体系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并重,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不能闭门造车,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安全是开放条件下的安全问题。在理解网络安全与自主创新的辩证关系时,既要坚持安全是开放的前提,坚决摒弃那种认为应该对互联网放任自流的观点,同时也要认识到开放是安全的基础,坚决反对那种认为互联网过于危险复杂因此直接一封了之的僵化观点和陈旧手段。

话语:要占据舆论制高点

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互联网的特点在于,它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从而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边界,目前网络已经成为继领土、领海、领空之后民族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四空间”,而网络话语权也成为各国在国际话语权博弈场中的新角力点。

在依靠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构筑网络安全体系之外,还要深刻认识到,当今大国网络安全的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同时也是话语权的博弈。由话语产生的权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话语权,就能通过议题设置,占据舆论制高点引导舆论,在国际网络安全议题中发挥自身影响力。网络安全与话语权建构是一体两面,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缺乏强大的网络空间话语权,难以真正建立稳固的网络安全;缺乏一个稳固的网络安全体系,就无法在国际网络空间获得足够的话语影响力。

当前我国的国际网络安全话语权仍明显滞后于综合国力提升,严苛的国际舆论环境使得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着巨大挑战,推进网络安全建设需要全面提升中国的国际网络安全话语权。因此,必须积极参与国际话语规则的制定,营造有利中国的国际话语语境,善于利用境内外媒体,用多元声音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网络安全对外体现在国际网络话语权的博弈,对内则体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牢牢把握。指出,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社会治理体系,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网络安全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网络意识形态总体趋势向好发展,但价值观多元化、社会公共事件频发也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一定的冲击。保障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要处理好网络安全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之间的关系,主动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网络活动空间,加强对网络正常民意表达的保护力度。

法治:网络安全底线与基石

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安全治理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络色情泛滥、网络谣言屡禁不止等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此明确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网络安全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新兴领域,中国正在由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如何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理念贯穿于构筑网络安全整个过程将是一项需要不断实践的工程。

网络空间安全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联系区别;战略

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这三个名词随着我国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出现在大众面前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同时,在世界各国的安全战略文件中,对这三者之间的研究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虽然这三者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报道中,但是很少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很多人对于这三者之间的交叉关系和逻辑关系并不十分明确,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本文将根据对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的最新研究资料和实践活动,做出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信息安全”的概念和范围

1.1“信息安全”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和信息系统避免未经授权的而进入、使用、破坏、监视记录和销毁,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应用数学等众多领域知识。信息安全的概念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90年开始深化。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各国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确保信息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发关注的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信息安全是这样定义的: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我国开放以来,各方面的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并且对信息的传播速度也有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环境要求,通信技术也发生了巨大转变,除了传统的有线通信外,短波、超短波、微波、卫星等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因此,在信息的传播渠道上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信息安全,是目前各国正在积极研究的重要课题。1.2“信息安全”的内涵信息安全的核心在于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等五个主要内容。保密性是阻止非法授权阅读信息的行为,信息安全一诞生就具有该特性,是信息安全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不仅要组织非法授权者接触信息、阅读信息,更要防止信息被传递给其他非法授权者,防止信息泄露。完整性是指防止信息被篡改,保护信息的原始状态不被非法修改、插入、删除等。可用性是指主体在需要信息时能够得到信息的服务能力。可控性是指可以采取适当措施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以防被恶意盗取和利用。不可否认性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交换信息的双方不能否认在教化过程中发送和接受信息的行为。

二、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之间的联系

2.1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则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要统一谋划,统一推进、统一实施。这很经典地概括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发展的辩证关系。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发生了多起因网络安全没有同步跟进信息安全而导致重大危害实践的发生,甚至导致一个政府的。比如在2007年4月至5月期间,爱沙尼亚遭受到了全国性的网络攻击,包括爱沙尼亚总统和会议网站、各级政府部门、各级执政党和六大新闻机构中的三家机构、最大的两家银行和多家通讯公司等,大量网站被迫关闭,造成全国性的恐慌;2010年伊朗核设施遭受“震网”病毒攻击,导致1000多台离心机瘫痪,“震网”病毒攻击物理设施,引起了世界震动;在2011年社交网络催化的西亚北非“街头革命”,导致多国政府垮塌;2015年12月,乌克兰电力基础设施遭受到恶意代码攻击,导致大面积地区数小时的额电事,造成社会恐慌。这些惨痛的教训告诉人们,如果网络安全防护工作没有同步跟进信息安全,小到企业和个人,大到国家政府、国家基础设施和社会生活都将面临极大的网络风险。2.2网络空间安全和信息安全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害产权知识等违法犯罪经常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渗透、网络恐怖主义等行为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据公安机关相关负责人称,2016年以来,仅涉网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已经多达1800起,涉及犯罪嫌疑人达4200多人。因此,在2016年12月国办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提出依法办网,依法治网,使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保护网络空间依法有序流动,保护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不被非法侵犯。同时,在战略中提到的有关建立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制度,提高产品服务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任务,目的在于在开放的环境下为用户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网络空间安全强调公民遵循合法、正当、务必的重要原则,公开收集信息的使用规则、使用信息的目的、范围及方式,这一原则和信息安全的核心内容相互依赖,相互融合。

三、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之间的异同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这三者之间并不是单独存在,而都是交互使用的。我国在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中,多次强调关于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用语,比如“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能力”,“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等,都说明了三者之间的联系的密切性。但是在信息安全受到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影响时,人们往往会将三者混为一谈。同时,很多人对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的认识不够深刻,难以有效区分两者之间的联系。首先,先分析这三者之间的相同之处。首先,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都属于非传统的安全领域,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一大安全问题,在我国人大会议上也曾多次强调建设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的举措。其次,三者都属于信息安全,虽然各自的载体和形式各不相同,但是出发点和重点都是使人类信息的安全保障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和侵害。最后,这三者可以互相使用。其中,信息安全的使用范围最广,既可以是线上的线下的额信息安全,又可以保证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其中网络安全的侧重点是线上和网络社会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侧重点是海、陆、空的并行的空间安全,具有军事性质的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的不同除了概念上的不同之外,它们各自提出的背景也不相同。信息安全最早基于现实社会的信息安全提出的,网络安全是相对于现实安全而言,网络空间安全则是对全球五大空间的新认知,将网域和现实中的陆地、海上和空中、太空等领域一起,共同形成了人类自然社会和国家的公共空间,具有全球性。

四、结束语

文章主要论述了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各自的概念、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异同。总之,在现代社会,信息安全必须注入“网络”元素,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必须关注网络空间安全的新战略,要以一种全新的视野看待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参考文献

[1]曲成义.再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16)

[2]郭志龙.网络安全的内容体系与法律资源的投放方向.[J].网络安全的时代与中国探讨,2014(16)

[3]任贤良.推动网络新媒体形成客观理性的网络生态.[J].红旗文稿,2014(11)

网络空间安全的认识范文第3篇

生活新领域,治理新难题

互联网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也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性。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它是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意见表达的广阔平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社交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实现一瞬间的资讯分享、刹那间的信息分发,人们前所未有地被连结在一起,结构成声息相连的网络命运共同体。互联网还具有极大的聚合性,新闻、教育、医疗、政务、金融、交通、科技、市场等几乎人类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放置在同一个互联网平台上,实现同一个网络、同一个世界。

接入国际互联网21年来,截至2015年7月,中国网民数量达6.68亿,网民规模全球第一,网站总数达413.7万个,域名总数超过2230万个,.CN域名数量约1225万个,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中排名第二。10多年来,互联网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传奇,2014年互联网经济在我国GDP中占比已达7%,超过美国。中国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网络大国,并正在向网络强国迈进。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真正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环节,并逐渐成为各类产业可以借力的重要平台和腾飞翅膀。

互联网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衍生出消极的一面。色情、网络欺凌、网络暴力犯罪,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歪曲历史、造谣污蔑、侵权盗版、虚假新闻,破坏舆论环境,侵蚀主流价值;煽动、宗教极端、网络、网络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国家和社会稳定,侵犯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编造传播谣言、攻击国家体制、侵蚀意识形态、破坏公共秩序、损害公序良俗、恶化道德风气等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在国际互联网治理领域,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鸿沟不断拉大,少数网络强权以邻为壑,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而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

互联网领域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在全世界范围内带来了国家治理的新难题。解决网络侵权、违法与犯罪,依法管网治网,净化网络空间,成为了国际治理的重要主题。究其实质,互联网助长违法犯罪滋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沦为犯罪乐土,不仅是由于人类的治理能力尚赶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由于互联网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日益凸显的国际治理缺陷所致。少数互联网强国利用不对称甚至压倒性网络信息技术,奉行网络霸权,控制、支配、宰制国际互联网,甚至以邻为壑,侵犯他国网络,对他国互联网管理政策进行粗预。

网络空间,中国愿景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强调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我们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这有利于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同时,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依靠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

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各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但在现实空间,战火硝烟仍未散去,恐怖主义阴霾难除,违法犯罪时有发生,而网络空间也日益有成为各国角力战场和违法犯罪温床的危险。对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的恐怖、、贩毒、洗钱、等犯罪活动的防范和治理,对无论是商业窃密还是对政府网络发起黑客攻击行为的打击,在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互联网国际治理体系匮乏的情况下,都很难根据相关法律和国际公约予以有效管制。

面对问题与挑战,主席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国际互联网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由大家商量着办,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个主体作用,不搞单边主义,不搞一方主导或由几方凑在一起说了算。在尊重网络的基础上,国际社会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这正是互联网发展的美好中国愿景。

互联网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互联网发展美好愿景与当前互联网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的现实,根源于不平等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国际互联网巨头不仅在数量上超过2/3为一个国家所垄断,尤其是互联网国际治理体系和规则也为其所垄断,从而产生了以所谓网络自由为名,对各国网络的侵蚀与破坏。

正是基于对互联网国际治理体系存在问题的深刻认识,主席提出了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四项原则是:尊重网络,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五点主张的具体内容是: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动力与目标,四项原则是指导精神与基本遵循,五点主张兼顾当前与长远,既提出了应立即着手解决的具体任务,也指明了未来应该着重努力的重要方面。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不仅是互联网国际治理上的中国表述,更是我们为互联网国际治理所贡献的中国方案。

“尊重网络”原则是中国方案的根本与出发点,“网络”概念是中国贡献的核心与灵魂。网络承载的是人类推进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促进公平正义的理想和愿景,也是针对当前互联网治理不公平、不合理的现状,站在人类未来的至高点上所提出的重塑互联网国际治理秩序的中国方案。以互联网为切入点重塑国际公正合理新秩序的中国努力,集中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心声,彰显了国际道义的力量。尤其是在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信息鸿沟最大的地方,部分发达国家以基础设施和技术的压倒性优势垄断国际网络治理,而中国则倡导同发展中国家充分合作,体现了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在网络问题上,当前国际互联网治理领域存在深刻分歧和两种主要认识:

一种是享有不对称、甚至压倒性技术优势的某些网络强国扭曲的网络“自由”论。他们一方面否认网络,不同意别国将平等原则适用于网络空间,将互联网视为所谓全球公域,坚持超越客观条件的网络自由,否认自由与秩序的张力,试图将他国网络空间变成法外之地或不设防的环境而予取予求;另一方面却坚决维护自己网络空间中的,甚至提出散布着硝烟味的所谓先发制人的网络自卫权论,利用能力优势在全球网络空间无限扩展自己的边界,将网络空间变成了充满压迫、剥夺、支配、宰制的角力之地。

另一种就是由中国倡导并得到越来越多国家认可的网络论。中国坚持《联合国》确立的平等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覆盖国与国交往各个领域,其原则和精神也应该适用于网络空间。强调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不搞网络霸权,不干涉他国内政,不从事、纵容或支持危害他国国家安全的网络活动。

网络针对的是网络霸权,是以反对网络霸权来保障网络权利,其要义就是在国际互联网领域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和构建良好秩序。由于不合理的互联网国际治理机制和严重失衡的国际互联网基础资源分配,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鸿沟不断拉大,某些网络强国的全球监控以及正在蔓延的网络犯罪,不仅严重威胁全球所有公民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也使许多被监控对象的国家安全和利益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大数据沉淀、挖掘和利用能力上的差别,使得发展中国家在自由贸易中面临不公平竞争,发展权利受到侵害。而在坚持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加快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推动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可以保障各国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真正使互联网发展惠及全球所有地区和国家,造福人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是包括国家、地区和普通公民在内,所有网络主体平等享有网络权利的重要基石。

中国方案的重要价值

在关于网络和互联网国际治理的两种争执中,否认网络的论调不过是自相矛盾、曲论狡饰,用以掩盖自己网络霸权实质的陈词滥调;而尊重网络才是真正符合所有国家安全、与利益,构建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的科学概念和理论体系。正如当年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中国对现代国际关系体系的重大贡献一样,今天主席所提出的国际互联网治理方案和四项原则,也必将成为中国为构建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所做出的重要思想与制度贡献。

事实上,我们看到,尽管某些西方国家对中国提出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主张不愿接受和认同,但维护网络作为中国关于互联网治理的核心理念,因其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和意愿,赢得了广泛响应和支持,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了世界,触动了国际互联网治理的旧体系。

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范围内的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互联网虽然是全球化的,但它必须被置于法治和之下。在信息领域没有双重标准,各国都有权维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国;网络空间; 国际战略

中图分类号:D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2)02-0060-06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很容易获得、传播。对于世界各国而言,互联网的兴起一方面意味着经济增长的新空间和获得发展的新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安全新挑战,各国政府争相对其加以利用、控制。美国作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和互联网的诞生地,一直非常重视对互联网的利用,谋求掌控制网权。2011年5月16日,美国白宫网络安全协调员施密特(Howard Schmidt)美国首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Cyberspace),阐述美国“在日益以网络相连的世界如何建立繁荣、增进安全和保护开放”。施密特将这份战略文件称为美国在21世纪的“历史性政策文件”[1]。那么,这份战略文件的出台背景如何?主要内容有哪些?对中国将可能带来什么影响?

奥巴马政府出台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基本意图

所谓网络空间(Cyberspace),是信息环境内的全球领域,由独立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网组成,包括因特网、电信网、计算机系统以及重要行业的嵌入式处理器和控制器[2]。自从互联网在美国诞生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美国现在已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国家,网络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各种业务处理基本实现信息化,美国整个社会运转已经与网络密不可分。从全世界来看,如今手机和互联网已经将全世界超过50%的人口连接起来,前者拥有50亿用户,后者也有20亿用户[3]。网络的进入门槛正在日益降低,普通人都可以使用,人们可以在境内外进行交流,国与国之间形成并传播信息成为可能。当然,这也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此,美国需要制定、落实和协调针对各种网络问题的政策。具体地说,奥巴马政府这时出台有关网络空间的战略文件有四点战略考虑。

第一,充分保持和增进网络技术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方面,维持美国的超强地位,应对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

维持美国在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是其核心利益,是其制定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网络空间战略也不出其右。从实质上看,互联网是高效地运用、处理信息以及知识的综合性结晶。它把20世纪70年代以个人电脑出现为标志的数字化信息革命推向了大规模商业化阶段,从而触发了一场新兴知识经济替代传统工业经济的革命。美国及时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实现了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变。2000年2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其一年一度的《总统经济报告》中指出:美国经济已创下连续107个月增长的历史记录,失业率是30年来最低的,并形容美国经济正处于“黄金时代”、“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扩张期”。美国自1991年3月开始的这一轮经济扩张,确实创造了一个新的经济奇迹。其原因是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给企业经营方式带来了近乎革命性的变化。正是由于抓住了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信息革命,美国才自90年代初期起逐渐恢复了其对日本和西欧的经济优势,在80年代被转移出去的国际政治权力又重新转移回到美国。在世纪之交的国际政治版图上,美国重又确立了它对其他大国的优势地位[4]。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制度的完善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各国都有机会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经济发展,一批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而美国由于受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拖累,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国际地位有所下降,为此深感焦虑。如何继续保持美国的现有国际地位,防止美国实力衰退?美国政府认为必须依靠发展,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包括信息技术创新。

《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文件认为,美国制定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基础在于坚信网络技术对美国和世界具有无限潜力。过去三十年,美国已经看到网络技术使其经济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极大地改变了日常生活。这些益处可谓是全面和深刻的。对个人而言,计算机网络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帮助克服不利条件,把那些分离的人们聚在一起,将被边界隔开的家庭和朋友联络起来。对公众而言,网络使人们能就紧急情况作出迅速反应,扩大信息共享面,帮助打击犯罪,揭露腐败,为政治参与提供便利,引起人们对被忽视事业的广泛关注。对企业而言,网络技术打开了新市场,催生了数十亿美元的产业。对政府而言,网络技术能够提高透明度、效率和便利,将领导人和其服务对象联系在一起。对国际社会而言,网络技术为新的全球观念市场提供了基础,在面临危机时帮助募捐。在美国看来,信息流动越自由,社会就变得越强大。如果能恰当利用互联网技术,能使美国变得强有力[5]。

第二,应对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及全球社会安全。

维护国家安全是美国国家战略的首要目标。网络技术在给人们带来巨大好处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包括计算机病毒、黑客和网络入侵、泄密等等。美国十分重视网络安全,是最早制定和实施网络安全战略的国家,并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1998年,克林顿总统签发《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总统令,首次明确网络安全战略的概念、意义和长期短期目标。所谓关键基础设施是指那些对国家十分重要的物理性的以及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和资产,它们一旦受损或遭破坏,将会对国家安全、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公众健康及保健产生破坏性的冲击。美国关键基础设施日益自动化、相互联结,但是对网络袭击的防范能力越来越脆弱,该总统令强调美国应该从国家高度保护包括网络在内的基础设施。2000年12月克林顿总统签署《全球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将网络安全列入国家安全战略,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2月,布什总统签署《确保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确立了三项总体战略目标:阻止针对美国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减少美国对网络攻击的脆弱性;在确实发生网络攻击时,使损害程度最小化、恢复时间最短化。奥巴马总统也非常重视网络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2009年5月29日,他公布了《网络空间政策评估――保障可信和强健的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的报告。报告指出:国家现在处于一个十字路口;现状已不能再接受;必须从现在开始全国性的网络空间安全对话;如果孤立地工作美国不可能成功地确保网络空间安全;联邦政府不能完全委托或取消其保护国家免受网络事件或事故影响的角色;与私营部门合作,必须定义下一代基础设施的性能和安全目标;白宫必须领导前进的道路[6]。

《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强调,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形式多样。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或有意破坏可能损害光缆、服务器、无线网络。技术挑战也具有一样的破坏性,一个国家封堵网站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国际网络破坏。敲诈、诈骗、盗窃和剥削童工可能威胁用户对网络商务、社会网络的信任,威胁个人安全。窃取知识产权会威胁国家竞争力和创新动力。这些挑战超越国家边界。低成本进入网络空间和匿名上网也可为罪犯提供“安全天堂”。当传统的冲突形式扩展至网络空间时,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甚至能使国际和平与安全威胁更加广泛[5]。为此,必须加强网络安全能力建设。

第三,利用网络技术,输出美国价值观。

保护和推广民主、自由和人权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互联网的大规模商业化和社会化发展,无疑有助于美国在全世界推广它的民主和自由观念。在美国看来,信息从未像今天这么自由。与过去任何时候相比,今天都有更多的方式更多的想法传播给更多的人。即使在所谓集权国家,信息网络也在帮助人们发现新的事实,向政府更多地问责。因此,美国支持一个允许全人类平等享有知识和思想的互联网,认为确保网络使用者享有言论表达自由最为重要。但是,美国也看到,就在网络扩展到世界各国的同时,许多地方以虚拟的墙壁代替了有形的墙壁。有些国家竖起了电子屏障,阻止本国人民分享世界上的一部分网络。美国攻击他们侵犯了那些发表非暴力政治言论的人的隐私权,指责他们的做法违反了《世界人权宣言》,认为一个新的信息帷幕正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降临。美国宣称必须打破这个新的信息帷幕,传播其价值观。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会上公开宣布:“我们正在世界各地资助能力建设,以帮助更多国家对互联网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们对互联网自由的重视已经表明,我们支持人权与民主活动人士的努力,要让他们能够有公开的互联网的上网机会。我们正在资助尖端科技项目,以使他们即使在政府试图压制他们的声音或阻隔他们上网的情况下,具有有效、安全互通信息和向外界传递信息的手段与技术能力。”[7]美国出台《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目的昭然若揭。

第四,在国际上以综合协调的方式应对网络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

奥巴马政府的这份战略文件不是美国政府第一次提出网络空间政策,但确实是美国第一次将其追求的各项不同政策纳入一个框架,形成美国全政府协调一致的方针[7]。美国认识到,他们不能再继续进行零敲碎打、分散孤立的讨论,因为如今许多国家已经更加注重互联网政策,随着更多公民上网,美国所进行的有关网络空间问题的讨论却往往仅限于分别处理单项问题。美国的外交官员与其同行就网络犯罪问题举行会晤,然后在另一个场合讨论网络自由,最后再在第三个场合就网络安全问题交换意见,这种状况不能适应当前互联网的形势、必须改变。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目前在国际上没有以综合协调的方式应对这些问题。因此,我们现在要基于我们的战略来做到这一点”,“网络空间的变化就发生在我们眼前,我们必须影响这种变化”,“这项战略为我们提供了可依循的前进路线图”[7]。

奥巴马政府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主要内容

《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宣称,美国将在国内外继续采取行动为其公民和全球社会的其他人提供帮助,建立和维持开放、互通、安全和可靠的网络。美国的方法以基本原则为指导,以最重要的目标为引导,以具体政策为支撑,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基础[5]。

《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强调,美国的网络政策是既要使其趋利避害,发挥最大好处,又要维护美国原则。美国的国际网络空间政策反映了其对基本自由、隐私权信息自由流动的承诺。

一是维护基本自由。美国承诺维护言论表达、联络自由,但不以公共安全和对其公民的保护为代价。美国认为,国际公认的“基本自由”,就是没有障碍地通过任何媒介发现、接收和交流信息和观点的能力。作为一个国家,美国不是不知道那些不怀好意的网络用户,但是认识到网络空间的言论表达自由的例外也必须严格定义。例如,儿童色情,鼓动暴力,组织恐怖主义,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允许的,在网络中也不允许。美国将继续根据与其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方式与这些现象作斗争,将它们作为特殊问题来对待,不是将其作为网络对社会价值的一般标准。

二是保护隐私。美国的网络战略在保护其公民和利益中与保护隐私的承诺是一致的。当公民日益通过网络参与公共和私人生活时,他们希望保护隐私:个人应该能够清楚其个人资料可能如何被使用,确信能被合适使用。同样地,他们希望能免于潜藏于网络上的被欺骗、盗窃和对个人安全的威胁,希望司法机构能根据法律追查、那些利用网络危害别人的人。美国承诺兼顾这两者,一方面给予司法机构合适的调查权,另一方面通过合适的司法审查依法保护个人权利。

三是确保信息自由流动。美国认为,国家不应在信息自由流动与其网络安全之间进行选择。网络安全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就是具有活力和适应性,对网络施加最小影响。确保系统安全的工具不能破坏创新,压制表达和联络自由,阻碍全球互通。有些方法,如国家层次的网络过滤和防火墙,无助于安全,反而阻碍了网络作为开放、互通、安全和可靠的交流媒介的发展和效果。网络空间必须作为奖励创新、企业家精神和勤奋的场所,而不是国家专制地破坏信息自由流动导致不公平的地方。美国承诺维护促进网络安全的国际创新和标准,同时保护自由贸易,更广范围的信息自由流动,履行其全球责任,满足其国家需要。

美国认为,这些原则常常与提高执法效率、保护儿童和基础设施安全相矛盾。实际上,良好的网络安全能促进保护隐私,针对公认的非法行为的有效执法能保护基本自由。法治保护了人们的利益,维护全球市场稳定,使心怀恶意的行为人在国际上被追究责任,这既有益于美国的国家安全,又能传播其共同价值观[5]。

美国的网络空间战略目标是:与国际社会一道,促进开放、互通、安全和可靠的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支持国际贸易和商业,强化国际安全,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新。为实现这个目标,美国将构建和维持通过负责任行为来规范引导国家行为的环境,延续伙伴关系,支持网络空间法治[5]。在美国看来,网络稳定性是全球繁荣的根本,而保持网络稳定性必须靠国际规范。网络空间的国家行为规范,不是另起炉灶,过去和现在长期指导国家行为的规范依然适应网络空间。支持网络空间的现有原则包括:(1)支持基本自由:国家必须尊重表达和联络基本自由,包括网上和网下;(2)尊重知识:国家应该通过国内法,努力尊重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业秘密、商业和版权;(3)重视保护隐私:当个人使用网络时,其隐私不被专制或无法国家干涉;(4)打击犯罪:国家必须发现、网络罪犯,不使网络成为罪犯的安全天堂,及时与国际社会合作调查犯罪;(5)自卫权:依照联合国,当网络空间发生某种攻击行为时,国家有自卫权。正在兴起的网络规范包括:(1)全球互通:国家应该在权限内帮助确保互联网的全联全通;(2)网络稳定:国家应该尊重国家网络内的信息自由流动,确保不干预国际网络结构;(3)可靠联通:国家不应该专制地剥夺或破坏个人连接网络或其他网络化技术的便利;(4)多元治理:治理网络不能限于政府,还应该包括其他适合的利益攸关方;(5)网络安全:国家应该履行职责,保护信息基础设施和国家信息系统免遭损害或不适当使用[5]。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传播所谓的积极的网络空间规范,美国将综合使用外交、国防和发展手段,以促进繁荣、安全和开放,让所有人都能从网络技术获益。外交方面:美国要强化伙伴关系,目标将努力创造这样一个国际环境,国家能认清开放、互通、安全和可靠的网络空间的根本价值,共同努力,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军事方面:美国将寻求鼓励好的行为体,阻止和遏制通过网络行为威胁和平与稳定的行为体,目标是与其他国家一道,鼓励负责任的行为,反对谋求破坏网络和系统的行为,阻止和遏制恶意的行为体,保留保卫必要和适当的关键国家资产的权利。发展方面:美国将在提供知识和能力以建设新的数字网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标是将通过双边合作和多边组织,为国外网络空间安全能力建设提供便利,以使每个国家都有办法保护其数字基础设施,强化全球网络,在开放、互通、安全和可靠网络的共识下建立更密切的伙伴关系。美国当前的网络空间政策重点包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七个方面。

第一,经济上,促进国际标准和创新,开放市场。为确保网络空间继续满足美国经济发展和创新的需要,美国将保持鼓励在可获得的、全球互联的网络上进行技术创新的自由贸易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包括商业贸易秘密不被窃取;确保由技术专家决定互通和安全的技术标准的首要性。

第二,安全上,保护美国网络,促进安全性、可靠性和适应性。因为网络安全对于最广义的国家和经济安全至关重要,美国将通过双边、一定范围内的多边组织和多边伙伴关系等形式,推进网络空间合作,特别是在国家行为规范和网络安全上;减少对美国网络的侵扰和破坏;确保强有力的事故处理,提高信息及基础设施的适应性和恢复能力;与产业协商,提高高技术供应链条的安全性。

第三,执法上,扩大合作和法治。为增进对网络空间的信任和追究那些不正当利用网络的人,美国将全面参与国际网络犯罪政策发展;通过扩大参与布达佩斯协议,与国际反网络犯罪法协调一致;把重点放在打击网络非法活动上,不限制接触互联网;剥夺恐怖主义者和其他罪犯的不正当利用互联网以实施计划、财务、进攻的能力。

第四,军事上,准备应对21世纪安全挑战。因为美国承诺保护美国的公民、盟友和任何地方可能被威胁的利益,美国将认识和适应日益增长的军事对可靠和安全的网络的需求;建设和加强应对网络空间的可能威胁的现有军事联盟;扩大与盟友与伙伴的网络空间合作,提高集体安全。

第五,网络治理上,提高有效性,扩大涵盖面。为促进能有效满足所有网络用户的需要,改进网络治理结构美国将以网上创新和开放作为优先;保持全球网络安全和稳定,包括域名系统;促进和加强多元利益攸关者参与网络治理问题讨论。

第六,国际发展上,加强能力、安全和繁荣建设。为扩大全球网络技术的好处,提高共享网络的可靠性,建设负责任的网络空间利益攸关者共同体,美国将为谋求技术和网络安全能力建设的国家提供必要的知识、训练和其他资源;继续发展和定期分享最好的网络安全实践经验;提高国家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包括执法、法医专家、法官和立法者的训练;发展与政策制定者的关系,促进技术能力建设,为专家与美国政府同行提供定期的和可持续的联系。

第七,网络自由上,支持基本自由和保护隐私。为帮助获得基本自由和保护网络空间的隐私,美国将支持公民社会行为体为表达和联络自由建设可靠、安全的平台;与公民社会和非政府组织合作保护其网络活动免于非法数字侵扰;鼓励有效的商业资料隐私保护的国际合作;确保全球互联互通[5]。

奥巴马政府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中美两国都是互联网大国。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引领着全球互联网技术发展潮流。中国是使用互联网人数最多的国家,拥有数量最多的互联网用户和世界最大的信息产品市场。两国在互联网领域互补性很强,有很多共同利益。同时,由于所处发展阶段、技术水平以及政治、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中美两国互联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情况,存在着不同的话题和关注点。美国奥巴马政府《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出台,将对中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利弊兼有。

首先,有利于中美在互联网产业发展中开展合作,促进两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持续增长。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猛。2010年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半年内新增4334万,达到2.77亿人,增幅为18.6%。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截至2010年6月底,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分别为33.8%、30.5%和29.1%,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42亿、1.28亿、1.22亿,半年用户规模增幅分别为314%、362%和299%,增速在各类网络应用中排名前三[8]。可以预料,未来中国网购物市场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发展

在今天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互联网创业,网络经济为数千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为普通大众提供了展示智慧和创造的广阔舞台。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动力。中国政府从战略高度积极推进与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将物联网研发和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提升至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加强政策支持,加快培育发展。中国政府将大力促进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为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中国互联网市场将始终保持开放,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大门是敞开的,欢迎世界各国互联网企业到中国来开展业务[9]。而美国也提出将与国际社会合作,促进开放、互通、安全和可靠的信息与通讯基础设施,支持国际贸易与商务。这就为中美在互联网产业上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越来越多的机会,促进两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持续增长。

其次,有助于推动中美在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上开展合作。

互联网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公众生活的同时,也滋生了各种新型的网络犯罪活动,威胁着人们的安全。特别是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全球化,网络犯罪的跨国特性已成为各国共同思考和应对的问题。据统计,2009年,美国互联网犯罪举报中心共受理登记互联网犯罪举报336655份,比2008年的275284份增长了22.3%,平均每月登记28055份。移交执法部门查处的举报累计损失5.597亿美元[10]。当前中国互联网上最突出的犯罪主要包括网络色情、网络、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破坏活动、网上销售违禁品、侵犯知识产权等案件。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2004年6月成立以来,历年的举报数量逐年增长,举报总量已达164万件次。公众对网络色情和网络诈骗内容最为关注,分别占到举报总量的48.5%和32.6%,其他18.9%的举报主要集中在网络侵权、网络病毒等方面[11]。中国网络商务应用仍然受到各种安全因素的困扰。仅2010年上半年,就有59.2%的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30.9%的网民账号或密码被盗过;电子商务网站访问者中89.2%的人担心假冒网站,其中,86.9%的人表示如果无法获得该网站进一步的确认信息,将会选择退出交易[8]。网络安全和信任问题已经成为网络商务深层次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互联网向商务交易型应用的发展,急需建立更加可信、可靠的网络环境。有效打击跨国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创造良好网络环境,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应该说,中美在网络安全协作领域有着共同利益和迫切需求。

最后,中美今后在网络自由问题上的分歧和冲突可能会更加突出。

美国始终没有放弃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美国利用控制互联网的顶级域名服务器和IP地址的分配权,将互联网视为“封不住、禁不止、打不断”的武器,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发展网络媒体,使大量有害的思想文化信息通过互联网穿越中国国界,突破中国关防,广为传播。面对威胁,中国政府依法加强了对互联网的管理,美国因此攻击中国没有“网络自由”,2010年初发生的“谷歌事件”就是中美之间在“网络自由”上的分歧的典型例子。按照《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宣布的政策可以预料,今后美国将继续利用互联网加强对华宣传,传播美国的价值观;资助各种敌对势力建立网站,支持他们利用互联网联络指挥,组织策划,蛊惑人心,煽动闹事;雇用大批“”,采取网络贴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手段,制造反动舆论,对中国进行“信息围攻”;加紧开发新技术,企图突破中国的“信息关防”。未来中美在网络自由问题上的分歧和冲突可能会更加突出。

总之,由于美国的互联网政策具有两面性,实行双重标准,奥巴马政府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颁布和实施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也就难免有利有弊。

参考文献:

[1]Howard A.SchmidtLaunching the U.S.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Cyberspac[DB/OL].[2011-05-16]..

[9]第四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在京举行[DB/OL].[2010-11-08].省略/economic/txt/content_21298517.htm..

[10]谢 华.美国的互联网犯罪[J].人民公安,2010,(13).

[11]第四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圆满闭幕[DB/OL].[2010-11-09].省略/photochina/content_21308308.htm.

网络空间安全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作用途径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全社会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部分,是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部分,要不断完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就必须深刻理解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进而分析网络安全教育的现实途径。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应有之义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特别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全面加快,网络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长。“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①维护网络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大学生作为中国网民当中的主要部分,大学生既是维护网络安全的主体、又是维护网络安全的客体,通过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强化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鉴别和防范能力,发挥大学生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汇聚起全社会的磅礴力量。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面对错综复杂、信息良莠不齐的虚拟网络空间,青年大学生缺乏对于网络安全的正确认识,不能主动承担起维护网络安全的义务与责任,忽视甚至无视国家网络安全。在这种对于网络安全错误的认识下,导致近年来大学生有意或无意泄露、窃取国家重要机密的网络犯罪活动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了国家安全和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缺失网络安全教育,将引起大学生思想混乱特别是爱国主义情怀的动摇,网络安全教育的缺失将导致综合素质的缺失。素质教育不单单包含线下的素质教育,也包含线上的素质教育,互联网不是不法之地,网络自由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网络文明恰恰是网络自由的保障,网络行为同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完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作用途径

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扩大网络安全教育成效,是高校普遍面对的一个问题。通过分析高校网络安全教育途径,提出将网络安全教育融入思想理论学习、融入专业课程体系、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强化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和成效。

(一)融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将网络安全教育与维护国家安全、爱国教育,设定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将网络安全上升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清楚认识到“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②;要将网络安全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清楚认识到“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我们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这有利于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③;要将网络安全上升到人民社会生活的高度,清楚认识到“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通过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加强维护网络安全的意识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融入专业课程体系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既要注意在专业课程当中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大学课堂离不开的重要方式,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结合网络安全观,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是实现专业课程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要结合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开设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修课,在其中对于网络安全进行详细的讲授。将网络安全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于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中增加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三)融入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因其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气氛活动的特点,深受青年大学生的喜爱。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旨思想,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通过具有学校不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使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文化占领大学生思想阵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先进模范榜样,结合国家安全日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举办网络安全教育征文、话剧比赛、知识竞赛、微视频竞赛等系列活动,增强“四个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热点话题,提高鉴别和防范有害的网络文化。注重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平台上开展多形式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既有大量的典型案例又有更加直观的网络视频,让学生更有兴趣、更为直观的接受网络安全教育,同时也可以避免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进一步扩大网络安全教育成效。

三思考与建议

数次提到,“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大多数地区已开始将网络安全教育视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相关理论成果较少,制约了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推进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的优化升级,高校能够更快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制定适合本校发展情况的网络安全教育方案。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科学研究,给予一定支持设立专题性课题专项,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的完善。

(二)进一步强化校园网络安全教育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