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分组式教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无机与分析

化学是是研究化学基本原理、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其规律和化学分析、简单的仪器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的课程,该课程是深入学习其它大学化学课程的基础。目前该门课程是我校化工、轻化、环工、生工、制药等专业的本科一年级学生专业基础课,共80学时,开课时间为第一、二学期,基本操作与化学基础实验24学时,第一学期开设,化学与仪器分析实验36学时,第二学期开设。使用的教材是浙江大学主编的“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课程组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教材的内容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涉及的四大反应和化学反应平衡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讲授,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与分析化学中沉淀滴定原理、氧化还原滴定方法和试样分解结合在一起讲授[1]。无机与分析化学理论课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疑问的机会少、相互交流的机会少。在讲到一些理论性较强、较抽象的章节如物质结构基础这一章时,往往有大部分同学觉得很难理解继而丧失学习的兴趣。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有必要认清单纯运用讲授法的缺点,改革教学方式,将分组式教学引入到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中。

一、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中单纯运用讲授法的弊端

(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

在无机与分析化学的理论课上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虽然在传授知识方面是高效的,但如果教师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体验,往往会使讲授内容枯燥乏味。如果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注重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那么这样的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在无机与分析化学课堂上相互交流的机会少,他们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广阔发展空间被限制在狭窄的认知领域,他们的情感体验被忽视,他们的个性得不到发挥。容易产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学习状态和厌学情绪。

(二)不能因材施教

学生个体的智力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别,不同地区高中化学学习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过化学,有的学生参加过化学竞赛并获奖,这就需要针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因材施教。而在大班授课时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基础好的学生容易“吃不饱”。往往在讲授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时,学习基础好、肯在课后用功的学生和学习基础不好而又不肯在课后用功的学生在几节课讲完之后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学习用功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上能跟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学习不用功的学生抄袭作业,课堂上不注意听讲。长此以往,会出现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最终影响考试成绩,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和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提高和自由发展。

(三)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从教师那被动地“听”来知识,依赖于教师帮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形成学习上的惰性,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沉闷的课堂氛围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往往会形成教师讲课讲得很清楚,学生听起课来很明白,做起题来很迷糊的状况。如果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教师不注重学法指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就更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四)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一言堂,课堂气氛沉闷,对于上课不提问学生的教师来说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的课堂就是满堂灌。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培养,更不利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既没有学生的合作交流与讨论,也没有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以学代思、重学轻思的现象十分普遍,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思结合。实验作为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照方抓药,虽然基本操作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但创新思维并没有得到锻炼、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鉴于单纯运用讲授法存在以上缺点,教师探索了分组式教学在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分组式教学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除了有低层次的需求如生理需求、安全需要外,还有高层次的需求如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2]采用分组教学能够有利于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需求。分组教学是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使学生在组内有明确的分工,学生完成自身所分担的任务,通过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小组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中运用分组式教学能够调动每一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等都得到提高。在实施分组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学生科学分组、合理分工,对小组内部学习活动严格监督、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总结与指导。

三、应用分组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由于是大班授课,因此如何科学地分组、合理分工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将学生按寝室分组可以方便学生课后的交流学习,是一种可取的分组方式,经过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按学生学号分组、按学生自愿分组、和按寝室分组三种分组方式中,按寝室分组的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高于其他两种方式分组的考试平均成绩。按寝室分组后,每个行政班有4~5个小组。每小组6名学生。分组后要明确各组员在小组的任务,设立组长1名,负责组织组内的成员学习与讨论等;记录员1名,负责记录小组内各位同学的学习表现;材料员1名,负责收集学生讲课所需的资料;汇报员1名,负责向教师反映组内学生学习情况;检查员1名,负责检查组内学生作业情况;监督员1名,负责监督各组员是否履行自身的职责。组长可以根据组内同学的情况调整各组员的负责事项,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调整组长。

(二)严格监督、合理考核

学生在小组内的学习及课堂表现,与其平时成绩挂钩,并由组内的记录员协助教师完成平时成绩的记录工作。如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平时成绩按回答问题的情况加0~2分。主动讲课的学生按讲解内容和讲课情况在平时成绩中加2~4分。如果学生无故旷课或不能及时交作业等,则该组的每个成员的平时成绩都要扣分[3]。如果在期末考试中某小组学生的成绩没有不及格的,则该组平时成绩每人加1分。

(三)加强指导、注重沟通

分组式教学将一些难度不大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让不同小组学生自己讲解,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所讲内容简介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和提高。这种方式打破了理工科课堂沉闷的气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共进。将学生分组并布置适当的任务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告诉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方面在课前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讲课资料,如讲课用的讲稿等,指导学生制作PPT,在学生上讲台之前进行必要的试讲把关;另一方面,在学生讲完之后师生进行必要的总结和点评,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掌握学习的难点,了解讲解过程中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是存在问题的。

(四)注重总结、及时反馈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总结分为每节课的课堂小结和每章讲完后的章节小结。课堂小结要针对学生课堂讲课情况及时纠正讲解内容及方法上不恰当之处,鼓励和表扬学生讲解独到的地方。章节小结要提纲挈领,以图示的方式(如图1)帮助学生记住学习重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高度概括。要求学生在每学完一章内容后自己将本章内容总结到一张纸上,使学生掌握原子结构、元素与化合物基本性质、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和络合反应有关理论及计算,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方法。对于学生的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小组内批改作业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讲解,以免影响后继学习。

四、分组式教学在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分组式教学实现了在课堂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教师在讲前言课时将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讲清楚,做好分组和任务布置。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学习,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机会增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教师提前布置的教课任务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学生的学习与交流由课堂到课外,让学生提前学习、做“小先生”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好无机与分析化学的自信。

(二)活跃了课堂气氛

让学生分组学习、讨论,讲授部分内容,对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显著的效果[4]。课堂上经常爆发出学生们对同学鼓舞的掌声。教师在讲课时经常提问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把重点内容转化为问题提问学生。如在学习物质结构基础时四个量子数是一个重点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知识后提问学生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和意义。教师告诉学生每一组量子数都是薛定谔方程的合理解,一组量子数确定后就能够描述特定的电子运动状态。要求学生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运动状态区别开。同时,在讲这部分内容时通过讲一些科学历史故事如密利根油滴实验、光电效应的发现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

(三)实现了因材施教

在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为了避免好的学生“吃不饱”,后进生跟不上,教师将搜集到的多个学校的教学课件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学习。利用分组学习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才智,在小组内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化学基础好的学生教基础差的学生,学生间互相学习,利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与小组间竞争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四)提高了学生能力

通过分组学习,让学生在组内担任不同角色,讲解部分内容,既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提高了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内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互助精神,增强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学生通过承担组内责任、在学习过程中团结协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实现共同进步[5]。

(五)促进了教学相长

让学生走上讲台自己讲授部分教学内容有助于教师熟悉学生的理解方式,更有利于教学相长,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作为指导者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学习提供各种信息,因此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并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查阅文献的基本方法。教师在课后加强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给予及时点评并让学生做出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在无机与分析教学中应用分组式教学法并不是完全抛弃讲授法,对于一些难点的内容还是应该以教师讲授为主,小组讨论为辅,否则完全让学生代替教师讲授不容易把难点讲透,学生们听不明白就容易引起畏难和厌学情绪。分组式教学法实现了因材施教,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对传统的讲授法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贾之慎.无机与分析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52-57.

[3]张华山,郭小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与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3(10):49-51.

[4]何春元,余维虹.高等数学大班课实施“分组讨论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数学,2010(5):15-17.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创新素质;培养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指出“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高校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效果。深化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是实验教学面临的迫切任务[1]。

近3年来,我校无机化学课程组成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等专业相关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持了我校多个相关理论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指南等教学文件的撰写工作;尤其在实验教学内容与方式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性的研究与尝试。全面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无机化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还创建了中药配位化学研究所等研究基地。本文仅就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式、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研究、多元化评价实验技能等方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培养创新素质

一年级新生由于在中学化学实验训练少,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都较差,要在无机实验中完全取消“验证性”实验,代之以“设计性”实验,无异于拔苗助长,是不可行的。如何合理选择实验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设计实验过程,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培养创新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内容设置以验证性为主,探索性、研究性内容明显欠缺的弱点,我们将实验内容进行系统的整合,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一方面我们保留和改进了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将一些基本操作融入到综合性实验中、在性质实验中穿插一些小小的设计性实验,如在缓冲溶液实验中,引导学生设计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检验,在氧化还原实验中要求设计金属置换实验等趣味性实验,在配合物性质中融入多种配合物的生成和应用等;另一方面,增设了3个新实验。新开实验尽可能体现本课程的前沿性、实用性、趣味性以及和药学专业的关联性。在实验课上遵守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到繁、由浅入深进行实验设计,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得到更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2009年7月,本课程组成员作为骨干力量参编了我校教改成果《基础化学实验Ⅰ》和《基础化学实验Ⅱ》的编写。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更有助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可更有效的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开展层次递进的多元化实践性教学

以学生为本、学科特点为主,重视基础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以多种形式开展第二课堂和课外兴趣小组等实践活动。如,开放性实验室,学生加实验员模式,开设课外研究小组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置疑,促进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发展。

多年来,课题组成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实验,使教学有较明确的实际应用。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了解学科前沿领域,开阔眼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较早地接触科研项目,加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成效显著。如课题组成员指导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水杨醛缩甘氨酸西佛碱配合物的降糖活性研究”和“实验室含银废液回收新法探究”分别获得我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创新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转贴于

三、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在教学中渗透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和强化

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和强化。不仅能够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从经济上降低教育成本,而且从源头上消除了环境污染。今天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关心社会,关心环境,了解个人利益与环境的关系,有助于构建明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这是高等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传统实验内容进行改进,在不影响实验效果前提下,以尽量少的化学原料和试剂获取尽量多的化学信息。努力做到“性质实验点滴化,制备实验减量化”,同时引进新的实验项目,重新组合或设计实验内容,综合利用实验产物。在完成实验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相关反应,实现链式衔接。如将过去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训练中的碳酸钠改为氢氧化钠,再与醋酸电离常数测定相链接;将五水硫酸铜制备与硫酸四氨合铜制备相链接;硫酸亚铁铵制备与三草酸合铁酸钾合成相链接等,通过调整实验次序,使一个实验的产物或废物成为下一个实验的原料,使本来存在的几次污染变为一次污染,甚至变得没有污染。实验改革试运行2学年,收效良好[3]。

四、改革实验考核方式,多元化评价实验技能

无机化学实验考核是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成绩的评定是对学生实验习惯、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和实验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价,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开展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改革实验考核方式,多元化评价学生实验技能,不仅考察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而且全面评价学生理论实践灵活结合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在实验考试中,我们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评定的重要指标,对学生的成绩实施了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充分体现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我们采取以下方式来评价学生实验课的成绩:总成绩=实验报告(30%)+平时成绩(20%)+操作考试(20%)开卷考试(20%)+ 研究性学习(10%)[4]。

多元化的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客观公正地评价了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学习能力,大大调动了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观察思维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无机化学实验在大学实验教学中占有特殊地位,

学生的兴趣和态度将会直接影响今后整体实验教学的效果。无机化学实验对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创新意识的萌发和实践习惯的养成,起着极其重要作用。我们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积极开展课外实践,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科研和创新活动,循序渐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不仅能够有效地传递知识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从多层次、多方位由浅入深、促进感知与思维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我们培养新世纪创新型、综合性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斌,赵建社,张逢星.大一化学实验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6, 21(2):19-21.

[2]吴现棉,袁芳芳,吴勇.浅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81-82.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无机材料分析与测试;实例;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145-02

一、引言

《无机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是材料、化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使学生具备应用无机材料表征技术的基本能力,为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无机材料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及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的课程。因此,本课程作为材料、化学等专业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已在理工科院校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讲授内容主要包括无机材料形貌、结构、物相和微区成分分析的理论基础,是融合了化学、物理学、量子力学等的多学科知识,原理抽象,学生较难理解,且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分析表征方法的原理又各不相同,知识点散,不易抓住重点。而教材内容的安排大多偏重于介绍仪器的工作原理,具体应用实例所占的篇幅较少,这不但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困难,感性认识也相对匮乏,所以学生普遍感觉本课程内容抽象,理解掌握困难,是材料、化学类学科中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

《无机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和涉及的仪器设备属于大型精密仪器,不仅价格昂贵,平时维护费用也较高。同时需要操作人员经过专门培训才能使用,且承担大量的科研测试任务。这些因素决定了这门课涉及的实验教学内容只能以演示为主,而这只能让学生对测试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并不能达到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所以在毕业设计环节,往往会出现学生不仅对如何正确选用各种分析方法感到困惑,也很难正确地分析测试数据,这不仅延缓了毕业设计的进度,也影响了论文的质量。实际上,不管是考虑到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还是他们今后的工作需求,只要掌握如何利用分析测试设备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服务即可,也就是说这些设备的具体操作和使用方法并不是他们必须掌握的重点。因此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的内容侧重点应该由对大型仪器的参观改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更为合理,而选择合适的案例则变得尤为关键。结合我校专业和学科特点及师生的实际需求,我们提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例系统化”。

二、“实例系统化”的应用

(一)应用模式

所谓“实例系统化”,就是我们在讲解某一方法时,以当前研究最热门的先进无机材料为实例,而我们在讲解后续的各种方法时,也以相同的材料为实例。比如,无机材料TiO2、石墨烯等在当前热门的太阳能电池、光催化、锂电池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我们在讲解各种分析方法时,都以TiO2、石墨烯等的表征数据为实例进行介绍。特别是对含有相同元素的某类材料的表征数据可以进行对比讲解(如C元素在石墨烯与C3N4中XPS数据的对比分析),以此加深学生对测试方法原理的理解。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或者绝大部分的教材中,案例分析一般都不会选用同一种物质。我们采用“实例系统化”这样一种模式,可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出发点就是让学生通过用同一种物质将不同的分析测试方法联系起来。这样做,首先会使学生在接触一种新的测试方法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因为他们在前面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对这种物质的某种表征数据比较熟悉了,再接触一种全新的方法不会很抵触。而且,很多分析测试方法有着必然的联系,比如我们在讲解锐钛矿TiO2的XRD数据时,会指出各个衍射峰所对应的晶面间距,而我们在讲解锐钛矿TiO2的高分辨透射数据或者对其衍射花样进行标定时,也会涉及晶面间距,这样我们就能通过同一种物质将这两种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消化所学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及时温习已学知识的习惯,避免“学后面忘前面”的情况发生。更为重要的是,各种分析表征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二)建立表征数据库

要做到“实例系统化”,首先需要对先进无机材料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纵观无机材料当前研究热点,结合我校教师的研究背景,初步确定出几大热门研究方向,如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燃料电池、锂电池、量子点LED等。进而归纳整理出研究热门的无机材料,如TiO2、石墨烯、CdSe、Fe2O3、ZnO、C3N4等。然后就这些材料的表征数据按照表征技术(XRD、SEM、TEM、XPS等)进行分类总结,建立无机材料实例表征数据库。这不仅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也为学生今后继续深造和从事材料研究、生产等提供了翔实的参考资料。但需要注意的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导致新材料的层出不穷,各种分析检测技术的革新也是日新月异,这意味着实例表征数据库需要及时更新,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各大仪器厂家新仪器、新技术的推陈出新都能在网上及时获知,各大高校也都有TOP期刊的电子资源,这给我们及时更新数据库提供了便利条件。

应用这样的实例不仅可以将研究前沿与表征技术紧密结合,突显前沿性和实用性,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而且可以让学生对无机材料当前的研究动态有全面的了解。经过调研,我校教师在这几个领域均有深入研究,将专业教师的研究内容纳入实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来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任务,还能激发他们踊跃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实例系统化”后,最直接的感受是学生做毕业论文上手很快,对很多数据信手拈来,不需要再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文献,而且对数据的分析、实验条件的优化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

(三)引入专题讨论课

本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如果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大量的案例是不现实的,而先进无机材料的种类又丰富多样。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引入了专题讨论课。讨论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探寻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很多课程的教学中都有成功案例。通过探索,我们总结出一种在《无机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专题讨论课的方法。其具体实施过程为:首先由教师拟定5~6个先进无机材料专题,该材料是教师在以往授课中未涉及到的。然后由学生依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或教师指定,就某一材料专题形成兴趣小组。学生需要在国际权威科学杂志如《先进材料》、《美国化学会志》及《材料化学》上就所选“材料”查阅近年来发表的文献,并精选出能够体现该“材料”里程碑式的科学发现及涵盖讲授过的所有分析测试技术的文献。文献选定后,经过整理、分析和讨论,最终由每个小组推选一名报告人,就本专题以科研论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课堂汇报,汇报重点为多种测试方法的综合运用分析。汇报课由教师主持,学生代表依次上台,以多媒体为辅助进行汇报陈述。在每一位学生的汇报结束后,教师给予点评,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

虽然讨论课会占据一部分课时,但是它的课程内容远远比相应课时教师讲授课内容多。而且它的实施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查阅文献能力、表达能力,还进一步丰富了实例表征数据库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文献精读,培养了科研思维,即如何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得出科学研究的结论,而小组讨论的方式还能有助于学生之间沟通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因为在讨论课上可能会出现突发状况,比如学生不愿意发言,情绪失控以及专题的讨论要点与教师之前的设想大相径庭等,这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要想上好讨论课,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准备,做好应对各种突况的备用方案。

三、结束语

《无机材料分析与测试》是一门应用性强的综合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例系统化”,突出前沿性和实用性的同时,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及研究所均有材料类众多专业期刊的电子资源,如此丰富的参考资料不仅能够让老师及学生及时了解无机材料前沿方向研究动态,也能提供翔实系统的表征数据。“实例系统化”不仅可以在《无机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中加以应用,而且在凡是涉及到材料表征技术的相关课程中都可以实施,所以它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参考文献:

[1]张霞,徐欣欣.无机材料结构表征技术课程的开设[J].大学化学,2011,(26):26-28.

[2]宋浩杰.“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化工,2014,(31):62-64.

[3]李军,王慧萍,刘延辉,何亮,李忠文.提升“材料现代分析技术”课程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实践探索[J].大学教育,2014,(6):105-108.

[4]王平,王斌,罗玉梅.“材料分析方法”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35-136.

[5]李晏.高校讨论课教学的具体运用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5,(20):148-150.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范文第4篇

首先,药学专业的后续课程————中药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生理学、药剂学等多门课程都与化学基础类课程的知识紧密相连。无机化学是基础,分析化学是前者的补充、应用和提高,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这两门课程在内容上存在着交叉、重复之处,这就造成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化学类课程具有共同的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无机化学起到承下启上的作用,有很多知识是可以放在一块介绍的。

2基于专业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的化学类课程整合途径及方法

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相关课程放在一起,而是对课程设置、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评价等要素作系统考虑与操作,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

2.1重新调整课程设置需对专业课程设置重新调整,把无机化学跟分析化学两门课程整合为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一门课程,放到第一学期开设。全面、系统地介绍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其目的是更好地为后续基础课,特别是为药物分析、药剂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2整合、优化教学内容高职基础课教学要紧紧围绕服务于专业的高职教育特色。把专业课程中所需的,与两门课程有关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作为主要内容,合理地、有机地与专业课程衔接。为使教师方便教学,建议编制校本教材整合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内容,教材内容经整合后,删除了原化学分析的原理重复部分,使内容更加紧凑,内容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化学分析课程内容重点放到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案制定等实际应用上,更加贴近化学分析的特点,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本教材中对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进行了精简,减少了过于深奥的理论部分,较好地解决教学内容繁杂与教学学时少的矛盾,体现了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基础化学的整体思想。整合后的新课程由于内容紧凑、合理、连贯、执教时教师更容易加深理解、学生学起来也感到容易接受。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整合后的课程避免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之间相同内容的重复,节约了理论学时(无机化学72学时、分析化学72学时合计144学时,整合后总学时为108学时),理论学时减少36学时,而实践学时相应增加12学时。整合前后教学内容及学时对比见表1。

2.3教学资源整合(含教师和教学设备)药学类专业教师应统一思想,认识到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在教师安排上把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放到同一教研组,方便课改。另外需把化学基础实验室与专业实验室整合,设计为“教、学、做”做一体化教室。加大实验室建设与改革力度,更新设备改善条件,调整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工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构建由化学类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互相渗透,交叉教学的多学科教学团队。整合课程对师资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分科教学只需教师掌握本门学科的系统知识就可以承担教学任务。整合课程的教学却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还要有综合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4教师需转变教学思想相关教师一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两门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传授知识方面要强化知识的实用性及技能性,打破学科体系,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应突出以专业知识密切联系的知识,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从自我学习做起,加强自身的知识的储备,积极主动地了解后续相关学课的研究进展。抽时间听后续专业课教师的课。以便授课内容不至于脱离专业需求。

2.5在教学组织上应以岗位技能需要为依据,在学时及内容上拓展本专业相关岗位训练在实际教学中着重操作技能点的训练,为专业课的综合技能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可将后续课程药物分析的重点内容,如药物的质量和标准、各种药物的分析方法以实例的形式前置在校本教材中。充分体现化学课程为专业服务的原则。整合后实训学时增加(实训课时占总学时的40%以上,见表1),专业还可以拓展药学类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岗位,如:药物检验工、合成药固液分理工、制剂工等。

3结语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范文第5篇

专业 加试科目1 加试科目2 081701化学工程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081702化学工艺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081703生物化工 环境微生物学 生物化学 081704应用化学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081705工业催化 无机化学 化工原理 070301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化工原理 070302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化工原理 070303有机化学 无机化学 化工原理 070304物理化学 无机化学 化工原理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无机化学 化工原理 083001环境科学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监测 083002环境工程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监测 080104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 金属工艺学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程力学 金属工艺学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工程力学 金属工艺学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工程力学 工程材料学 080502材料学 工程力学 工程材料学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工程力学 工程材料学 080701工程热物理 锅炉原理与设备 热能综合 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080705制冷及低温工程 制冷原理与低温工程 热能综合 080706化工过程机械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081903安全技术及工程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080702热能工程 锅炉原理与设备 热能综合 082001油气井工程 渗流力学 油层物理 082002油气田开发工程 工程流体力学 油层物理 082003油气储运工程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天然气输送设计与管理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过程控制工程 电路分析基础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过程控制工程 电路分析基础 081103系统工程 过程控制工程 电路分析基础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过程控制工程 电路分析基础 081105导航、制导与控制 过程控制工程 电路分析基础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离散数学 数据库原理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离散数学 数据库原理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离散数学 数据库原理 120201会计学 财务管理 会计学 120202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 技术经济学 120203旅游管理 旅游学概论 旅游经济学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财务管理 技术经济学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03050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085216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085229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监测 085201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工程力学 金属工艺学 085206动力工程(专业学位)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085204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工程力学 工程材料学 085224安全工程(专业学位)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085219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 085210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过程控制工程 电路分析基础 085207电气工程(专业学位)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电路分析基础 085211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离散数学 数据库原理 085212软件工程(专业学位) 离散数学 数据库原理 085218矿业工程(专业学位) 理论力学 矿井通风与安全 085239项目管理(专业学位) 财务管理 技术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