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解决方案

1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的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水利工程在国家基础设施兴建中,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建立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包括葛洲坝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具有防洪、抗旱、排涝、灌溉、供水等功能,其中一些水利工程更具有发电等作用。这对我国农业稳定发展,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具有促进作用。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多为国家支持投资型水利工程,各个工程基本上能够按照法律规定建设,甚至有些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已与世界先进水利工程建设接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我国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条件下,积极创新尝试,在水利工程建设各个方面(如勘测,爆破,安全检测,施工技术工艺等)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爆破时只一次就爆破成功,几乎没有给周围水文地质的造成改变,并且已经建成并运行,没有出现任何事故。但是,某些具体技术以及设备运行维修上,我国还是需要国外专业人员的支持,如超高超薄防渗墙技术,我国仍处于落后状态。同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无论是在管理体系还是在法律建设上均有加大提高。在管理体系上,我国实行分级管理政策;在法律体系上我国出台了《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合国水法》、《土石坝安全检测检测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这些管理制度和法律体系保证了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虽然不及国外技术先进,但是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在稳步的发展着。

2我国水利工程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的问题及原因

2.1工程质量不能保证

水利工程与普通的土建工程不同,其工程量大,施工难度以及对施工材料的要求高,并且社会效应广泛。水利工程质量关系着工程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像三峡水利枢纽这样的大型水利工程。造成水利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地质环境勘测不仔细、工程选址不合理。这会造成工程不能施工,或施工难度大,甚至是工程完成后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其次,施工工艺、设备、技术以及材料落后,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很多高科技设备不能使用;最后,施工管理人员施工质量意识以及施工安全意识差,疏于监督管理,也是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原因。

2.2已建成的水利工程维护管理不足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兴修水利,但是维护管理能力不足。已建成的水利工程使用过程中,因使用年限较长或施工质量不合格等原因,工程设施会出现老化破坏,坍塌等现象,需要管理和维修养护[1]。但是由于管理不善出现:工程设施无专职人员定期检修,出现问题,管理人员不上报;水利工程界碑警示范围内不合理建设构建筑物等问题,这些均会造成问题。同时,监控设备的落后也会造成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检测出问题,造成事故。缺乏专业的维护管理人才,这也是水利工程维护管理水平低的原因。

2.3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之不健全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水质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常常会出现:工程由不具备施工资质的企业单位施工管理;施工单位管理疏松,施工现场脏乱差,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施工管理过程中不能责任到人,一旦发生事故,管理人员相互推诿责任;工程监督人员,责任意识差,不能发挥自身职责作用等现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会导致工程施工质量差,施工安全性低,工程不能安全验收以及后期工程使用维护困难等不足。

3关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的新思路

3.1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水利工程由于施工难度高,在选择施工单位时,选择具有较高工资质,施工设施完备先进的企业单位;在选址时,严格勘测分析周边环境,选择安全性高的地址;对施工作业现场严格管理,对员工严格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在选择施工材料时,尽量选择使用性能较高、耐用合格材料,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工程的安全系数。同时,应对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进行规范,对于不同的施工环境,进行模拟分析,找出适合严谨的方案,防止因施工方法出现的安全事故。

3.2加强已建成水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

对于已建成的水利工程,发现其老化破败或机械故障,及时维修养护。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并及时上报。并且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定期检查维修,保护水利工程安全。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以提高建设施工的管理水平。主要可以通过聘请高素质专业型人才来担任建设管理工作、定期组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技能考核、定期或不定期对现场施工作业及日常管理进行检查评比等[2]。国家应培养水利工程相关对口专业的人才,通过对口聘请的形式,将人才引入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中来,直接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应积极对水利工程维护设施,以及水利工程的监控设施进行更新,使其向方便快捷的方向发展。水利监控快捷方便,维护人员操作起来更简单。如建立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以及检测操作中心,利用摄像探头对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检测[3],使工作人员可以从操控中心观察各个部位的设施是否正常工作。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直接关系到工程是否能正常发挥其应有的抗洪、蓄水、抗旱、发电等功能。故而必需对已建成的水利工程严格管理,使其更好的发挥其价值。

3.3健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法制体系

建立完善的质量和管理法律体系。首先,健全工程建设管理法人责任制制度[4],努力做到责任到人。从工程的项目竞标、施工建设资金、施工质量监督以及检测验收等多方面分责到人,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进程中责任清晰明确,避免责任推诿现象发生,有利于管理。其次,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以及严格的合同管理体系[5],有利于选择资质较高的施工管理企业,并降低甚至杜绝工程转包分包等不良现象。最后,健全工程验收体质,由不同部门组成验收小组,建立一人否制度,各个阶段验收时,必须提交验收报告及质量检验报告,要求内容准却,责任人清晰。同时,可以积极发挥群众的作用,建立意见信箱或网站,提供举报电话,由有经验的专家组成检查小组专门负责。使群众能参与举报,发挥其积极性。健全的管理体制与法律体系,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力度的有效手段。

4总结

水利工程具有的防洪、抗旱、蓄水、发电的功能,对我国农业发展,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基础,而维护管理则是核心,二者缺一不可。故而,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法律体系,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运行维护管理,保障每一个水利工程均能科学稳定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超.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4∶226.

[2]戴龙.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思路探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6,01∶60-61+89.

[3]买廷俊.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11∶38.

[4]崔琳.浅析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0,26∶192-193.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V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208-1

南乐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面积624平方公里,辖4镇8乡50.8万人,全县共有耕地4.22万hm2,属暖温带季风气侯,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多年平均降雨量580毫米,属半干旱农区。

1 工程现状

南乐县境内主要河流有“三河一沟”即卫河、马颊河、徒骇河、永顺沟,全县有大小坑塘1000余个,蓄水能力约80万方,此外还有大小排灌沟渠50余条,引黄渠道有第一、第二、第三濮清南干渠及东三干渠,建有水工建筑物534座,其中桥493座、涵闸30座、提灌站11处,灌溉机电井12315眼。目前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已实施到第二年度,同时,概算总投资6.4亿元的杏元引黄调蓄工程已进入初设阶段,有望年内批复开工实施。至2011年底,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9.4万hm2,节水灌溉面积1.63万hm2,埋设PVC塑料管道31万米。2011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43.97万吨,连续8年增产。农田水利工程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管理状况

总体而言,目前我县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措施单一。对大型防汛枢纽类桥闸由水利局统一管理,而小型桥、涵工程,一般按属地原则,由所在村委会管理;对机电井则按划片使用、划片管理,即哪些农户使用,由哪些农户管理;部分提水灌溉设施通过承包、租赁的方式明确工程管理人。因涉及自身利益,这些管理主体都有一定的管理维护主动性,但同时因没有明确的管理权责及缺乏相应的管理维护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又疏于管理。

3 存在问题

3.1 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

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都建于改革开放前,水利工程体系不完善,蓄水工程少,排水工程多,灌区末级渠系建设亟待加强。工程建设标准由于受当时的技术、资金条件限制,建设标准低,配套率低,且经几十年运行,老化失修严重,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2 水利投入机制不健全

一是投资量的不足,长期以来,国家投资重点是大型骨干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资是投入分配中的短板,再加上历史欠账多,县级财政无力投入,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失去了农村水利建设投工投劳的支点;二是资金投入渠道分散,除水利外,还有国土、发改委、农开办等部门,但基本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工程规划及布局上缺乏整体考虑,建设投资标准也很不一致,造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规划内容难以形成合力,整体推进难度大。

3.3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管护主体缺位

工程管理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有人建设、无人管理的现象。即使部分有专人管理的工程,管理人员报酬低,维修养护经费基本无来源,加上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难以支撑工程的正常运转。

4 建议与对策

4.1 动员全社会力量兴办水利事业,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

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利用国家以奖代补、资金扶助政策,充分调动农民投资建设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按照“明晰所有权、放弃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吸纳社会资金以股份制、租赁、承包等方式投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

4.2 推进农田水利管理制度改革

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继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制度改革,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理责任主体,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工程,可按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相关设施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政府补助形成的资产,归项目受益主体所有;国有小型提灌设施则可以采取竞价承包的办法,公开招标确定工程具体经营管理组织或负责人。这样不仅可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同时引导大量民间资本投向水利基础设施,拓宽筹资渠道,确保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永续利用。

4.3 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范文第3篇

在网络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水利工程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的发展,将更有利于档案的管理、收集、利用、整理、查阅、保管等工作,因此信息化的管理是发展的必然,我们要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的制度,完善管理中不足的地方,规范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的管理工作效率,使之更好地为水利工程服务。

1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

水利工程指的是防洪涝、农田灌溉、水利发电、供水围垦、生态农田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移民安置等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修复、加固等相关附属及配套工程的统称。水利工程的修建是为了调配和控制地下水和地表水,实现水利兴利的目的,只有做好了水利工程才能有效地控制好水流,调配好水量的分配,防止洪涝灾害,保证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态环境。水利工程技术复杂、投资大、工期长、规模大,因此形成了大量的水利工程的档案资料。对水利工程的档案资料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提高资料的管理水平和能力,能促进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档案就是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图纸、图表、文字、数据、声像等相关的资料文件,这些资料文件是水利工程在开展具体的规划、科研、设计、勘测、管理施工、维护、运行、抗灾等各项具体的工作的重要资料,对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作用举足轻重,是水利工程的基础的技术资料,反映了水利工程全过程的建设,反映这个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可以为后期水利工程的验收、运行、维修等提供相关的参考数据,因此做好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是一项艰巨和长期的工作。

2 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2.1 档案管理混乱

相关的工程参建单位对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差异,导致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混乱,一般情况下,一项具体的水利工程,都??有很多个参建单位来共同合作,参与完成,因此参建的单位多,相关的管理都会有差异,有些参建的单位由于公司的规模小、管理水平不到位、档案管理技术落后、没有用信息化的方式管理档案,有些参建单位甚至还在使用人工操作的方法来进行档案的登记管理工作,这些原因都会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混乱,这些原因也给水利工程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

在很多大型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还会出现一个工程由很多个参建单位进行分段分期实施。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因为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区域参与管理建设的单位不同,这样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参建单位多而杂,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档案工作的混乱,甚至还会出现档案资料的缺失、档案信息的不完善、管理责任人不明确、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的存在。

2.2 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管理落实不到位

很多参建单位的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管理缺失,管理方法落后,而且在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责任人不明确,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低,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因此不愿意主动去学习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导致了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难以落实到位。在具体的档案管理过程中,还保留着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很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上要求进行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置若罔闻,因此导致很多档案管理工作得不到应用的重视,信息化管理工作难以落实。

2.3 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管理设施缺乏

在管理过程中,由于对管理资金的投入不足,所以导致管理设施的缺乏,管理场所简陋,存在大量管理安全隐患。由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不多,很多单位认为档案管理不创造经济价值,所以不予高度重视,导致信息化设备缺乏,电脑、打印机、大型扫描仪器等信息化的办公设备缺失不能满足基本的工作需要。档案室的建设比较简陋,没有使用信息化管理,纸质版的档案一旦遭到水灾、火灾、腐蚀、虫噬等灾害,就会导致这些资料无法恢复和查阅,因此应加强对档案管理方面的投入。

3 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化措施

3.1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信息化档案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化要根据相关的制度规范要求,建立健全水利工程信息化档案管理体制,要严格地按照相关的政策规定来建立和规范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建设某一个水利工程时,可以成立专门的监察和督查部门来对各个参建单位的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和科学规范的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督查,对档案工作进行科学的规范化管理。

3.2 提高重视程度、培训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很多单位的领导的思想观念落后,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简单的体力活,随便安排人去做就可以了,甚至是不识几个大字的都被安排了进行档案管理,所以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对档案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强。因为要提高重视程度,招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来从事信息化的管理工作,会使用计算机,会运用相关的软件来进行档案管理,并且对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专业的工作技能的档案管理人员,并且对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学习,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工作技能和提高思想认识和觉悟,才能把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也才能更快更好地推动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3.3 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管理设施

对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不但要在具体的信息设备上,更要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软件的购买和开发上的投入,因为水利工程的档案信息很多都涉及到国家的重要的民生工程,因此很多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来自于财政预算,所以相关政府应规范和加大对水利工程的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的财政投入,完善档案管理的相关硬件设备和开发或者购买档案管理软件,加快信息化档案的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灌区;建设管理;重要性

灌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抗风险能力。本文主要从工程建设和灌区运行管理两个方面对整个灌区的发展进行分析,利用新观念、新思路指导灌区建设管理工作。

1.交口灌区建设管理现状

交口灌区是以渭河为水源的大型多级电力抽水灌区,灌区始建于60年代,20世纪70年代初全面建成。受设计水平、施工机械化水平以及材料、工期等因素,工程建设质量、规模等在存在一定的时代特点,具有局限性。同时,工程建设时期的影响,大多数只修了干渠、支渠,支渠以下的斗、农、毛渠和相配套的建筑物不全,使得灌区工程的整体效益和作用及灌溉率都很低。灌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现状是建设的整体性和规模不完整,配套设施建设标准比较低,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已建工程绝大部分已接近和超过设计使用寿命和经济使用年限,灌区“先天不足,后天失修”的状况长期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更为明显的是由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较低,导致缺水地区对地下水的无限制开采,使得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普遍超产,地下水位下降趋势进一步恶化。

2.灌区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交口灌区位于关中粮食主产区的腹地,地域广阔,素有关中第一粮仓之称。从开灌至今,多年平均抽水量2亿m3,共计抽水82.3亿m3,累计生产粮食138.37亿kg,棉花47.04亿kg。目前,灌区粮食亩产达到580kg左右,年均粮食总产4.5亿kg,年农业总产值达14亿元,且逐年增长,在不到全省3%的耕地面积上生产出了占全省总量6%的粮食和4%以上的经济作物,对全省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灌区各项基础设施和管理都处于较薄弱的状态,因此需要从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多方面加快改造的进程,从而有效的提高灌区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灌区农业的发展,就必须对灌区的建设管理工作进行精心的调控,做好各项基础设施的配套改造,对灌区水利工程及续建配套工程的建设及改造。同时中央相关文件中都有明确的指示,所以加强灌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3.加强灌区建设管理具体措施

3.1做好灌区建设发展规划

为了更好地发挥灌区的作用,巩固其地位,就应当全面地做好灌区的建设发展规划,保证灌区工程的延续与后劲,达到灌区的设计效益。首先,规划的起点要高,标准要高,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要体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定要适应现代水利与现代农业的需要。其次,规划要全面。过去,我们的规划仅仅考虑到工程本身,很少考虑到工程管理、资源配置、经营管理、自身建设等,阻碍了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因此,不管是工程措施,还是非工程措施都要一并考虑。再次,规划目标要明确。在灌区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很多,一是灌区经过历年运行,工程老化,灌溉水利用系数极低;二是由于当时的建设条件,灌区工程配套建设不完善;三是灌区基础水利设施由乡镇或村自主管理,很不到位;四是灌溉技术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五是工程水毁不能恢复等问题,都是灌区建设规划中应当考虑和解决的。

3.2加强灌区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建设

对灌区主要渠段及主要建筑物、水利枢纽等的建设要合理、规范、科学。要通过科学的计算,根据节水灌溉制度下科学设计灌溉率和控制灌溉面积确定灌区骨干渠道流量规模,灌溉渠系完善,设计规范、功能良好、外观整洁、标志明晰。填方渠道、渗漏严重的渠段,骨干渠道须进行防渗衬砌,保证干支渠系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田间工程是灌区建设的重点,是灌溉的终端环节,直接影响灌溉质量,是打通农田水利灌溉最后一公里的核心工程。灌区田间工程指骨干工程以下固定渠道控制范围内修建的永久性或临时性灌排设施以及平整土地。在田间工程建设中,要转变过去田间渠系的观念,因为明渠灌溉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灌溉效率,灌溉质量都不高,同时施工成本、建设成本高,因此要因地制宜地推广先进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引导农民采取有效的农业节水措施,积极采用管灌、喷灌、微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系数。

3.3积极争取资金

当前由于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农业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当前灌区的建设速度及现有节水溉工程的总量与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着滞后的情况,这与当前对灌区工程的总体投入不足具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各地灌区需要为建设工作急骤更多的工程序立项,从而积极争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加快灌区建设和改造的进度,满足农业发展过程中对水利工程的需求。

3.4加快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灌区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所以长期以来传统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其弊端得以不断显现出来,已越来越无法适应当前灌区的发展需要,所以对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具有迫切性。

一是加快对内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实现定岗定编,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并将责任具体到个人,从而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改革水费收缴制度。在我国灌区管理体制中受计划经济影响较严重,长期以来都体现其公益性质,所以人民群众对水的成本缺乏认识,这也导致灌区由于水费的不到位,而长期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同时对于灌区的工程也缺乏必要的维护和修理。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只能改革灌区现有的水价和收缴方式,以其科学合事的水价及人民群众接受的收费方式来保证水费的收取,实现灌区“以水养水”的目标。

3.5构筑灌区信息化平台

要实现灌区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建设是提高灌区管理手段的重要标志。水利行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灌区作为水利行业的一部分同样如此。一方面,灌区管理部门要向政府和相关行业提供包括旱情信息、水量水质信息和工程信息等在内的水利信息,为抗旱和水资源的管理服务。另一方面,灌区建设与管理也离不开区域经济信息、生态环境信息、气候气象信息、地质灾害信息等相关行业的信息支持。因此,加大灌区信息现代化建设是灌区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将提高灌区的决策水平与管理水平。

灌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对保障粮食产量,提升粮食主产区的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灌区管理的现状和意义,从工程建设和工程运行管理两个方面,对灌区的建设管理工作进行深入剖析,其结果对提升灌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创新灌区建设和管理理念,实现灌区投入多元化、建设规范化、管养系统化、面貌园林化、用水科学化、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科]

【参考文献】

[1]许志方.论发展节水灌溉中的若干问题[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4).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

在水利工程具体管理阶段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管理工作有一定的要求,考虑到系统设计的复杂性,需要从现状入手,按照项目实践要求进行落实。但是在执行阶段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安全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建立系统的安全管理系统,完善现有法律体系,进而达到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目的。

一、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现状

基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在后续实践中要从现状入手,做好管理工作,发挥制度体系的最大化作用。以下将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现状进行分析。1.组织机构设置缺乏统一性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阶段,相应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形式有很多,其一是监督管理机构的落实,其二是行政主管部门工作的落实,其三是监督管理系统工作的落实。但是在具体管理阶段存在缺乏组织性的现象,由于安全管理以及组织机构建设难度较大,不统一进行领导和安排,必然导致管理系统无法落实。2.法律法规不健全针对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工作的具体要求,要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执行任务。法律法规不健全直接对安全管理造成影响,整体约束力度不够,针对性条例无法落实。此外在法人机构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各项工作落实阶段,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执行标准,无法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要求[1]。3.质量监督管理流于形式考虑到水利工程具体项目的属性要求,在工作落实阶段,需要减少限制性因素的影响,按照监督管理要求进行落实。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监督管理工作比较多,工作量大,现有的资源很难支撑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会导致监督管理无法进行。此外由于缺少系统的编制和质量监督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项工作的后续落实。在大型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安全监督管理以系统评估为主,忽视了动态因素,进而会出现重复性管理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4.建设资金管理问题突出在施工项目落实阶段,施工项目的造价成本控制是关键所在,要突出利益最大化,按照项目实践要求进行落实。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建设资金不足的现象,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忽视了安全保证和科学管理,进而衍生出很多问题。此外成本均衡意识比较淡薄,仅从降低工程支出方面入手,给施工带来障碍,增加企业发展难度[2]。

二、如何做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协调工作

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安全监督管理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现状入手,按照协调系统的具体要求进行落实,此外考虑到监督管理机制的具体要求,必须从协调处理的角度入手,将监督系统落实到实践中。以下将对如何做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协调工作进行分析。

1.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是项目实施关键所在,要从不同方面入手,保证按时完成项目工程目标。针对施工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性的对方案进行修改。水利工程关乎到大众的安全,要重视细节,在计划书中对施工材料进行标记,采购过程中按照国家规定要求执行相关规章制度,保证最基本的工程质量要求。在施工阶段需要严格控制测控主体的结构质量,考虑到工程核心所在,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按照管理细则要求将管理工作落实到实践中。

2.落实监督制度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监督的作用,监督系统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包括以下几方面:(1)施工检查在施工前如何做好施工检查工作是关键所在,要仔细对各个项目进行审查,包括开工报告、技术资质等[3]。(2)现场检查在施工现场要落实各项检查工作,包括机械设备和材料等,保证材料管理有序性。(3)确定目标责任制针对目标责任方式的特殊要求,在施工阶段要重视各个环节的落实,按照目标责任管理要求进行落实。(4)重点项目审核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环节或者关键部位要进行多次质量检测和审核,部分工程质量会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要按照制度要求进行落实,通过审核后,才能继续工作。

3.建立施工质量保证系统

施工质量保证是建立在一个受控的状态下的施工系统,符合施工状态具体要求。在施工设定阶段,要对工程连续性引起重视,对于质量判定、质量分析和诊断等进行落实,确定优化过程后,进行适当的改进和落实。结合质量设计输出质量特征和工艺参数要求,对各类控制图进行落实阶段,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使其符合工序要求。

4.满足质量协调体系要求

施工方是工程建设的实施方,如何保证施工质量是关键所在。业主需要对工程建设引起重视,建立项目系统,按照监督管理和协调模式要求进行落实。对施工系统来说,设计、实验和验收工作直接关系到质量管理,要从组织结构、工序管理以及质量目标的角度入手,做好检查工作,突出质量控制最大化作用。最后要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建立阶段性验收系统,积极参与到水利工程项目验收工作中,进而满足质量协调体系的执行要求[4]。

三、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对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有严格的要求,考虑到设定指标的特殊性,要结合具体情况探究出切实可行的管理理论和方案。考虑到协调管理机制的特殊要求,将信用体系纳入到水利工程管理中是关键所在,需要对资源配置和调节引起重视,提升监督机构的监督能力,将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落实到实处,提升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焱华,许田柱.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研究[J].人民长江,2010,10(12):100-103.

[2]朱万飞.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低碳世界,2016,19(1):120-121.

[3]水利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责任的意见[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5,1(1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