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工程师的行业分析

网络工程师的行业分析

网络工程师的行业分析

网络工程师的行业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

技能人才培养

岗位群

能力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3-0046-02

1网络专业的社会需求与能力分析

1,1岗位需求状况分析

通过调查计算机网络专业在企、事业单位的应用情况,总结出适合技工院校办学层次,就业率高的网络专业职业岗位群,作为专业和课程建设的依据。网络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群)基本可确定为网络工程和网站建设两大类。网络工程重在网络构建、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工程设计与施工等。网站建设重在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网络数据库、网络编程等。

1,2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对企业网络应用的深入调研,综合分析各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如对网络工程岗位(群)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分解,以确定岗位核心能力及具体要求。

2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通过分析,网络专业就业不应是单一岗位,而是一个岗位群。就目前专业情况和社会的需求看,技工院校网络专业定位要准确,以培养具备网络及相关行业基本从业素质、较强动手能力,适应综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即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级网络管理员和网络管理师。

3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开发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开发要研究职业特色和工作过程,以现场为依据,从知识、能力、素质多方位入手。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网络课程体系开发的程序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企业、专业调研-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计划拟定-课程大纲编写-专家论证-修订-组织教学资料。

3,1以分阶段培训和考核为特征的整体培养方案

以中职/高中毕业生为起点的网络管理师的培养,共4年,分高级工和预备技师两个阶段。高级工要完成的课程模块:文化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取证:高级网络管理员、初级维修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安装、维修电工》。预备技师要完成的课程模块:职业能力、拓展能力;取证:高级网络管理预备技师、企业认证CCNA。

3,2高级工阶段课程结构

高级工阶段,以培养高技能网络人才为目标,主要依靠学校重点实施基础文化素质教育、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考虑到各方面资源的充分利用,课程仍然沿用原有的学科体系进行,增加实训课程的比例。要求达到的能力目标:具有电工技能,能完成一般网络项目实施中的强弱电设备、通信线路的安装维护;具有制图技能,能使用Visio和Auto CAD软件绘制系统图及施工图;具备网络设备的安装与维护,服务器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网页设计等能力。

3,3预备技师阶段课程结构

预备技师阶段,以培养高技能复合型网络人才为目标。力求达到的能力目标:能熟练调试网络设备组建企业网络,具备一定的网络工程设计、现场管理能力:能熟练安装管理Windows和Linux平台及各种应用服务;能独立完成企业网络的日常运行维护及网络安全防范;能快速排除网络运行的一般性故障;能规范地完成日常各种专业文档的编写,具备网络软件的阅读和初步开发能力;具备岗位必备的基本职业素质,能进行工艺指导和技能指导。

首先根据不同的岗位层次逐步开发达到相应岗位的能力,其次根据不同的能力来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分解细化职业功能模块,确定课程。然后把课程分解成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教学项目,再把教学项目分解成为若干任务,同时要求在教学项目实施的每一教学环节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4教学后续支撑

4,1加强教材建设,确保教学质量

安排专业理论水平高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编写教学讲义和教材,包括任务驱动式的系列教学步骤及素材文件,从而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

4,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灵活的模块化、一体化、任务驱动教学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职业能力模块要求教师全部具备双师型资格,采用一体化教学。对于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以下企业积累工程经验为主,了解企业实际网络建设、管理和应用的流程,掌握更多实际技能。能按照企业网络工作的相关环节来设计课堂教学,使课程内容能与网络相关工作的实际流程紧密结合。

4,3建立过程化考核评价机制

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将教学项目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任务单元,进行全程分段考核,即在完成每个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同步进行评价,以评定职业技能的高低。为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评价学生的主体应包括授课教师、企业技术指导人员,还应该包含学生实习中的同行、顾客。

4,4建设贴近企业的网络专业实训平台

培养合格的网络高技能人才,微机组装与维护、综合布线、网络工程、网络安全实训室必不可少。要让学生在一个条件完善的工作环境下和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能力训练,不仅掌握网络的核心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得到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训练。

4,5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结合

技工院校要因地制宜多元化合作,加大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力度,拓展更多的合作企业,学生通过到企业工作岗位实践提升岗位技能。保证学生在毕业前都到过企业从事网络相关工作:

(1)学期中定期去企业参观学习;

(2)假期工作的工学交替是关键,可以到系统集成、智能化公司参与项目实施与测试,也可到IT制造企业一线当操作员;

(3)最后一学期去企业顶岗实习:

(4)以承接项目的方式参与中小软件企业的网站或软件开发;

(5)以兴趣小组的方式参与学校校园网、机房的建设和维护,与校外实习形成互补。

网络工程师的行业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培养方法

1背景

教育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3个方面。其中知识是基础,是载体,是表现形式;能力是技能化的知识,是知识的综合体现;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如何实现以知识为载体,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高,是大学本科教育应有之义[1]。高等教育理念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导转移到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是大学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前提和根本[2]。

国家主席2010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3]。因此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前提和根本,院校教育必须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注重“能力培养”。

网络工程专业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

分支逐渐形成的专业。从1998年教育部颁布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规范以来,许多高校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截至2009年,全国已有258所高校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

国防科技大学2002年就设置了网络工程专业,2004年率先在国内成立网络工程系,目前已有5批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本文主要介绍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实践[4]。

2开展多类型、多层次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国防科技大学担负着培养国防和军队建设急需的高级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和指挥人才的任务。我们按照一流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剖析网络工程专业特点,总结多年来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积累的经验,结合学科优势,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构建不同类型、层次的实验平台,开展多类型、多层次实验教学,以提高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积

极开展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的模式,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注入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2.1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教学

国防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分为工程技术类和军事指挥类。按照学校培养要求,工程技术类主要培养科研实验工程技术干部,其任职岗位指向是我军信息化建设和武器装备建设的关键技术岗位,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军事指挥类主要培养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未来领导者和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指挥者。

为此,针对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工程技术类学生,我们主要按照研究型和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来培养[5]。因此针对工程技术类学生,网络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深刻理解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掌握网络协议设计与分析方法,具有网络设备研发和网络应用开发等能力。因此,对于这类学生,所开设的实验主要是以分析设计类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为主,并且从本科开始就吸引学生参加到老师的研究课题当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

对我校军事指挥类学生,我们主要是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培养[5]。因此针对军事指挥类学生,网络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掌握常用网络工具使用以及网络服务器配置等技能,能够独立从事网络系统需求分析、规划设计、组网及管理等工作。因此,对于此类学生,实验主要以验证类和配置类实验为主,目的是培养他们能够理解并使用好计算机网络,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军事指挥人才信息素养的要求。

2.2设计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实验,循序渐进地开展实验教学

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设计了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实验,循序渐进地开展实验教学。为此开设了不同种类的实验,包括验证类、操作配置类、分析设计类和综合应用类等。验证类实验主要包括:以太网协议、IP协议、TCP/UDP协议等报文捕获与分析等;操作配置类实验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安装配置、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防火墙配置等;分析设计类实验主要包括:Socket编程、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等;综合应用类实验主要包括:Internet 服务器(如E-mail、HTTP、DNS等)部署、局域网组网、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网络编程课程设计、网络攻防课程设计等。

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在层次上构成递进关系的原则开设实验。同时,针对不同人才类型培养开设不同的实验,同样的实验在实验内容上也有所区分,有针对性地培养工程技术类和军事指挥类学生的各自不同的专业能力。

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我们主要开设以太网协议分析、Socket API编程等实验;在Internet协议分析及应用课程中,我们主要开设TCP/IP协议分析等实验;而在网络工程课程中,我们主要是开设网络规划与设计、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网络服务器安装与配置等实验。这些实验使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具备网络协议分析能力、网络规划和设计能力、网络应用开发能力以及网络管理能力,提高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得毕业生能够很好地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

2.3开展独具特色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我们采取多种独具特色的实验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主要包括实物教学法、图形解析法、虚实结合法。

在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积极推行实物教学法。上课老师经常将同轴电缆、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各种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搬到课堂上,对照实物现场进行讲解。同时教师们在课堂上现场给学生演示如何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了解和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的原理和技术。

在网络工程课程实验教学中,我们采用Packet Tracer软件来模拟跟踪网络报文经过路由器和交换机之后各个字段所发生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路由器及交换机对网络报文处理的结果;在网络课程综合设计课中,教师布置实验题目,让学生用Ether Peek或Sniffer报文捕获和协议分析软件,实时捕获各种网络报文并对捕获到的网络报文进行分析,方便学生掌握各种网络协议和网络技术。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增强实验效果,在网络工程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前将NetSim模拟软件发给学生,让学生先在模拟环境上熟悉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方法和过程。学生熟悉了在模拟环境上如何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后,才在真实的路由器和交换机上进行配置实验,这样既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我们还专门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版权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Net-Demo。该系统将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协议工作过程从不同的角度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分解演示,演示时还与实际网络环境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网络原理的重点和难点。

3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6]。对于发展异常迅速的计算机网络来说,这是一个更难回答的问题。因此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不但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关键目标,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认为,要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激发其创新的欲望。为此,我们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3.1设置多个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整个学习期间,实践环节分别包括:课内实验、综合课程设计、创新设计、见习和毕业设计。在课内实验环节,学生主要是由任课教师和专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内实验,一般包括验证类实验和分析设计类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原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综合课程设计环节,我们主要是通过网络编程课程设计、网络工程课程设计、网络对抗课程设计等综合课程设计课程,综合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新设计环节,我们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领域,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以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例如,我们在计算机网络、Internet技术及应用以及网络工程等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围绕网络技术前沿领域给学生布置研究课题,让学生3~5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资料查找、方案设计,最后撰写研究报告。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报告他们的研究结果,全班同学现场提问。老师在这个过程只是起一个课题以及报告现场主持人的角色。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见习环节,我们主要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现场参观国防科大校园网网络中心和长沙各电信部门网络中心,并请中心技术人员讲解网络规划、设计与部署情况,让学生对网络系统有更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毕业设计环节,根据指导老师所从事的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通过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

目前,我们正积极在部队和地方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希望有效利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等各种形式,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为部队培养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3.2通过创新性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

在实验教学环节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在实验内容上反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进展和网络协议的最新发展。例如开设IPv6协议相关的实验、面向P2P和多媒体等新型网络应用相关的实验;二是通过对比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网络技术革新和网络协议改进的动因、方法和效果。例如开设对TCP传输协议先后出现的多个优化机制进行性能比较和分析实验,以及对消息摘要算法(MD)各个版本的安全能力进行比较和分析实验;三是通过实验分析现有协议在功能、性能或扩展性等方面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并进行基于物理实验和模拟实验的验证,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论文撰写,全面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我们依托计算机学院的科研项目,将科研项目转化教学实验项目,设计了包括“高级组网实验”,“基于FPGA的路由器设计与实现”,“基于NS-2的网络协议仿真与协议拓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与应用”等10个创新性实验研究项目。“高级组网实验”用于培养学生网络组网能力,重点关注复杂条件下的高级组网能力的训练。“基于FPGA的路由器设计与实现”是为了构建一台全功能的高速(如千兆)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培养学生高速交换机、路由器软硬件研发能力。“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与应用”要求学生搭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平台,验证典型定位算法及路由算法,利用无线网络设计一个温控应用系统。这些创新性实验研究项目的开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学校和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并给予学生全程指导,以教师立题选拔培训学生和指导学生自选立题两种主要训练方法进行自主创新实践教学,以指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技术创新为主要训练方法进行创新实践教学。我们还积极组织、选拔和培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等学科竞赛,以训练学生针对命题在短期内进行技术攻关为主要训练方法进行创新实践教学。

4结语

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新挑战。从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教学模式的转变,对高等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培养网络工程人才的专业能力,提高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是所有从事网络工程专业教学的老师们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初步探索,希望能与国内同行探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措施和方法,进一步提高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能力构成与培养[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3.

[2] 蒋宗礼.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提高计算学科教育教学水平[J]. 中国大学教学,2008(8):35-37.

[3] 主席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 北京:2010-07-13.

[4] 徐明,窦文华,姚丹霖,等.“计算机网络”国家精品课程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08(8):95-97.

[5]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 蒋宗礼. 论创新能力的培养[C]//第二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1-214.

My View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etwork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CAI Kai-yu, ZHU Pei-dong, CAO Jie-nan, CAI Zhi-pi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网络工程师的行业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工作任务 学习情境

一、前言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横向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课程设计必须建立在符合职业情境的工作分析基础之上。这就意味着在教学环节也必须有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职业环境相吻合的硬件条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与普通的课堂教学不同,涉及到师生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实践参与度的提高,它对教学场地、教学工具、设备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创造仿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从专业技能、需求分析到现场管理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需要必须的教学设备及环境(如专业实训基地或院校实习工厂)。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将工作过程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是一种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的“体验式”学习,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而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网络互连”是计算机类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核心课程,学会网络互连是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我们根据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岗位,针对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从而进一步整合确定了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网站开发的三大领域。

我们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结合课程教学量的大小,在网络管理领域中设置了“网络基础”“网络互连”两门学习领域课程;在系统管理领域中设置了“Windows2003管理与服务”“Linux管理与服务”“网络安全”三门学习领域课程;在网站开发行动领域中设置了“网页制作”“SQL 2005”“Web程序设计”三门学习领域课程;在贯穿三大行动领域中设置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基础”“顶岗实习”等学习领域课程。

三、“网络互连”课程建设的思路

我们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的行动导向为原则,根据企业网络组建的典型工作过程,开展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按照需求分析、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的步骤开展课程的开发。

四、学习情境开发

我们以网络设备为载体,设置了九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按照完整的工作步骤进行。如下表所示:

从网络组建的技术来说,前八个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九个学习情境是前八个的综合,整个学习情境设计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原则,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且都属同一范畴,九个学习情境所应用的技术包含了网络互连主要采用的技术,每个学习情境的工作步骤都是完整的,体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点。

(一)所有学习情境的详细工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二)教学过程总体设计

1.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演讲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

2.教师传授:需求分析、绘制拓扑图、选择网络设备、配置网络设备、所有故障排除、测试;

3.学生自主:绘制拓扑图、连接设备、制订网络规划方案、配置网络设备、部分故障排除、测试。

(三)教学过程中相关计算的优化

1.子网划分的计算优化

将一个标准网络划分为n个子网,不要将主机位的借位全部取二进制再计算出十进制,得到所有子网地址。将所借主机位的最低位置0、1,其他借位均置0,算出最小的两个子网地址,得到其不同字节的差值x,其他子网均可快速计算出:后一个子网在前一个子网地址的基础上加x。

例如:将192.168.1.0划分为16个子网,从主机位借4位,只要算出最小的子网是192.168.1.0/28,192.168.1.16/28,网络地址最后一个字节的差值为16,则能快速得到所有子网分别为192.168.1.32/28,192.168.1.48/28……192.168.1.240/28。

2.OSPF配置中反掩码的计算优化

反向掩码=255.255.255.255-子网掩码

则如:某子网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28,则反向掩码为0.0.0.127。

五、学习情境的教学实施

教师在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首先根据用户需求的工作任务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制订网络规划方案,并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制订工作任务实施进度计划,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实训室的网络设备资源,在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都按照“分析工作任务、设计工作任务、实施工作任务、评价工作任务”这样四个环节运行,学生先观察教师的工作任务准备和演示操作,然后模仿操作、练习操作,完成“学中做”。

在每个学习情境开始学习时,在学生模仿、练习之后,对学生实训小组布置相对应的工作任务。学生根据工作任务的描述来开展学习,小组团队由组长进行任务分工,依据实训指导书互相协作,按照“接受工作任务、设计工作任务、实施工作任务、评价工作任务”这样四个环节,根据实训室提供的实践环境去完成工作任务,进而实现“做中学”,充分体现“教、学、做”于一体。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教室与实训室学习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一体化。

六、考核方式设计

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任务实施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任务实施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30%。1.平时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占平时考核的30%,学生在完成各个学习情境过程中回答问题的表现占平时考核的20%,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时表现的考核占平时考核的50%。2.任务实施考核:针对课程设置的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学生的自评占任务实施考核的20%,实训小组成员的互评占任务实施考核的30%,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对每名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占任务实施考核的50%。3.期末考核:依据职业资格鉴定及行业知名认证的内容及要求,进行笔试与上机考核,各占50%,主要考核学生对工作任务的技术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设置完成部分工作任务的操作题。

七、总结

通过以上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实施,本课程采取了基于企业网络组建的工作流程重组课程内容,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通过源自企业的案例引入,学生以企业的角色去自主学习参与网络规划的组建与互联,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全员全程参与的开放教学系统。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案例,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网络设备模拟实战网络组建与互联,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零距离。这样以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为载体来实施课程的宏观设计,将整个教学变成完整的网络规划的组建与互联的实战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有力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向丽.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9.188~203.

[4]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11~13.

[5]肖化移.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8~189.

网络工程师的行业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网络构建课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8-4384-05

1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构建课程简介

我校计算机系网络教研室老师在职教课程专家及学校职业教育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构建主要步骤如图1。

图1

其中关键:首先是走访企业,确定珠三角IT行业岗位设置及条件要求;第二是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参加工作任务分析会,与专业教师一起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能力分析;第三是进行内容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即课程结构;然后制定专业、课程标准,筹划课程资料等等。

依据企业岗位确定了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能力的需求,对原来网络专业课程《局域网架构和管理》、《网络系统集成和管理》、《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数据库》、《脚本语言》、《Linux技术》等多门课程进行了课程内容调整。按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网络项目化教学的改革方向制定完成《构建和维护家庭网络》、《构建和维护公司办公网》《构建和维护多媒体网络教室》《构建和维护网吧》《构建和维护小区网络》《构建和维护中小企业网络》《构建和维护校园网》等十门课程标准。并初步完成了相应课程的一体化校本教材、系列化课件、项目考核方案等。 2.1教学实践的基础准备

首先是与新课程体系配套教学文件完整,人才培养方案、学习领域课程标准、项目考核方案与题库经过评审;其次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资源建设。校本教材、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完备;再次一体化教学环境下实施新课程体系的方法与手段。如果能够在网络实训室内,通过真实设备进行教学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学校一次性的投入较大,另外有学校也建设所谓一体化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在对普通的理论课室进行改造,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教学软件等),搭建网络,每位学生配备一台计算机,使用网络模拟软件如Cisco Packet Tracer,使得学生可以在普通课室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学习。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尽管资源已经很完善,教学设计尽量贴近了实际工作要求。但仍然是在学校教室或机房中实施的,学生角色并没有转换过来,因此他们还是没有脱离学习的思维,而不是作为一种工作形为。与之相关的是教师,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课程体系下采用基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仍未改变施教者的身份。同时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容易让教师产生抵触,影响课程实施效果。

网络工程师的行业分析范文第5篇

跟踪2010~2014年,51job、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大学生就业网等国内知名就业网站的招聘信息.分析显示涉及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岗位主要有以下几类:

(1)软硬件开发(如:硬件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页设计工程师、网络游戏开发工程师、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工程师等);

(2)网络运维管理(如:网络管理员、网络建构分析师);

(3)网络系统集成(如: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安装工程师、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师等)

(4)网络产品营销等.因受移动互联网络、云计算、3G/4G的普及发展,各类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网站开发、网络游戏开发、Andriod开发、IOS开发、云计算和云平台设计运营、WIFI无线互联网络、电子商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供给存在巨大漏洞.这主要是因为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受到学科知识结构、课程学时数、学时分配、教学条件、教材资料、师资力量等各种因素限制,人才培养多陷入知识结构“广而不精”,“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能力”等境地,并且不同学校人才培养呈现知识结构趋同,新知识更新相对企业需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企业在中端岗位及以上的人才选拔时,虽然以本科以上学历为起点,但是对应聘者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工作经验和职业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致使应届毕业生很难适应相关岗位的需求.

2专业定位

针对安徽科技学院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院校建设的背景,根据学校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体指导思想,对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进行反复的研讨,确定建设一套适应地方经济建设要求的,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既要区别于重点院校学术性、科研型人才培养定位,又要有别于高职高专或民办三本院校的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定位.遵从教指委关于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科学理论和网络工程技术两个层面的专业内涵,并结合我校的办学实践、区域特点等客观因素.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学科和网络通信领域的基本专业知识,具有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防控管理,网络软件开发或嵌入式系统开发及网络硬件产品研发等专业能力,能够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高级应用软件开发或相关网络硬件产品研发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3课程体系设置

2014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在2010年修订的框架基础上,继续采用“两级平台+三级模块”形式的课程体系结构.所谓“两级平台”指的是以培养学生政治立场、人文素质、语言能力和学科基础为主要目的的通识课程平台和基础(学科、专业)课程平台.通识课程平台主要教授思政类课程、大学英语和大学体育,课程学时共计690,占38个学分.具体课程设置由学校教务处统一部署,与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相比无较大改动.其中思政类课程着眼于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辩证思维能力,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利用学校所在地凤阳县的地缘优势,将小岗村政治学习实践活动纳入课程教学,并观看实政教育、反腐倡廉等视频,引入对实时政治的讨论分析等实践性环节.体育课程则采用俱乐部形式开展活动,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加入合适的俱乐部并修得相应的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平台进一步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3个板块,其中学科基础课程共设置了436个学时、24.5个学分,着力于奠定学生良好的数理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开设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的3门数学课程(即: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大学物理;专业基础课程共设置了628个学时、37个学分,该部分立足于网络工程专业所属学科,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必修专业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为学生攻读计算机类的研究生,实现深层次发展奠定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同时增设《现代通信原理基础》和《网络工程制图》课程,突显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上的区别;专业核心课程共设置260个学时、15.5个学分,该部分依据教职委的意见,筛选、整合5门网络工程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所需的课程,如:网络系统设计与集成、网络安全基础、TCP/IP协议分析与编程、linux操作系统与内核编程、网络性能测试与评价,突出对学生网络工程规划、管理、运维等技术,网络底层协议分析、开发等核心能力的培养.所谓“三级模块”指的是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和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该板块的修订较大。

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根据学校实际办学能力和条件,设立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和嵌入式系统开发两个子模块,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定位、兴趣能力、及前期课程的学习基础,自由选择其中一个课程群模块.该模块课程群的设置尽量贴近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促使学生在某个方向能够深入、系统、全面的开展学习.创新创业课程群采用弹性方式进行,要求学生需修满4学分,其中创新模块和创业模块各2学分.同时学校制定创新创业学分认定政策,鼓励学生通过参加技能培训、专业竞赛、大学生创新课题、发表科研论文、大学生创业实践等,并申请置换相应的课程学分.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鼓励文理兼修、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要求学生至少选修4个学分,其中人文素质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2门课程).专业拓展实现学生差异性发展需求.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相应的课程设置、专业能力需求,开设对应的实践教学周,如表2.高年级的实践教学,积极开拓校级教学合作模式,将企业需求作为实践能力培养宗旨,引入“校企双导师”教学方法,联系企业工程师来校开展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及其子项目,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实施、教师指导,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下,逐渐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目前,我们已经和南京网博、上海尚嵌、无锡中软国际、上海志盟、苏州天智等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远合作关系.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