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危重患者抢救技术

危重患者抢救技术

危重患者抢救技术

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妇产科;危、急、重;医德。

l 妇产科危重病人的特点

(1)病人心理准备不足,发病急,诊治中急于了解病情的发展、疗效及愈后状况等,

(2)病人出现并发症及难以预料的意外而出现垂危状态,病情重,预后难以估计。有时甚至是无法避免要产生严重后果,如妊高征,胎盘早剥、脑血管意外、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如抢救不及时,方法不得当,极大危险,有时就会出现死亡或留下严重后遗症。

(3)危重病人常常有多个系统同时病变,致使病情复杂,变化多端,来势迅猛。器官组织在原发病因作用下遭受创伤,如妊羊水栓塞、娠合并心脏病伴心衰,妊高征合并视网膜脱落、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等。病情错综复杂,就需要多科合作,才能使病人转危为安。

(4)危重病人病情演变快,在短时间作到准确诊断难度大抢救工作难度高,涉及面广。如妇产科出血多就是产程中发生,产后出现,后果严重。由于出血量多,来势迅猛,偶发在正常分娩后,原因一时不易查清,这样就可能危及母亲生命,如当时可以预料,才能赢得的抢救时机,如医务人员稍有疏忽或医疗措施不当,严重后果很快出现,就可能给抢救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5) 危重病人的诊治风险性强。因病人的病情都较危重,抢救难度大,风险大;时间性强。危重病人症状急。在一定的时间内病情变化快,如,某产妇胎盘娩出后,突发大出血,瞬间意识不清、甚至昏迷呈休克状态;随机性强,不分日夜,危重病人之可能发病。妇产科危重病人的上述特点,给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医术和医德素质要求。

2 妇产科危重病人诊治过程中的医德要求

(1)一切要以抢救危重病人生命为中心原则,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广博的知识及高超的急救技术,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医院的人道主义精神。牢固树立时间价值的伦理观,同时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养成准确、敏捷、果断、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对于妇产科危重病人来说,时间非常宝贵,医生、护士及医技人员都要争分夺秒、紧密配合,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全力以赴迅速投入到抢救治疗中去赢得主动。要充分了解急救殊的医患关系,清醒地认识到急救就表现在急、快、准上,患者病情急,心情急,要求急。医生应反应快,抢救急,治疗准确。以娴熟的技术沉着镇定,忙而不乱的态度来平稳杂乱的气氛。有高度的同情心,爱岗敬业,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病人实施医疗服务。

(2) 树立极端负责、无私忘我的工作精神。医生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精心细致,会使患者付出最小的代价;而疏忽大意,草率从事,会给产妇及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付出生命。如在抢救危重病人过程中,从接触患者的那一刻起,患者就把全部的信任,全部的希望都交到了医生的手中。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就应该对患者负责到底,不将患者随便推给其他医生,并且勇于承担医疗风险,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在诊疗过程中要认真观察病人的症状及病情的发展,并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有忘我工作、自我牺牲及密切配合的精神。

(3) 树立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危重病人的抢救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如2010年某产妇足月妊娠,因妊高征行剖宫产术,由于护理人员在手术后,做到勤巡视、细观察、准确记录,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在手术后约40分钟,护士巡视时发现患者切口处渗血并且血液不凝,立即报告医生,医生检查病人后诊断是DIC。由于发现、处理及时,使患者没有经受更大的痛苦。经手术治疗,患者病情趋于平稳,脱离了危险。上述病例显示,医护人员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细致周密地安排整个工作程序,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行事,使疾病得以及时地发现和治疗,使患者得以及时地抢救。

(4) 树立密切配合的协作精神。妇产科危重病人在抢救中,往往需要多科室,多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及密切配合。如一乡镇院产妇足月妊娠,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助产人员技术操作不熟练,动作粗暴,造成严重会阴撕裂伤,出现失血性休克至DIC,患者转我院进行抢救。在参加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把自己看作是抢救集体中的一员,相互协作,团结一致,恪尽职守,共同努力,与同仁们交流经验,讨论问题,克服困难,以确保抢救的成功。在渡过了几个不眠之夜后,把已濒临死亡线上的患者挽救回来,使抢救工作获得最大的效果,切实为危重病人开辟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

(5) 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要有过硬的急救技术。危重病人的病情特点是:病情急,来势猛,复杂多变,无规律,难判断,风险大。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一定要掌握过硬的急救技术。一是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二是具备娴熟的操作本领。在抢救过程中注意学习他人长处,积累急救经验。掌握过硬的急救技术,并非一日之功。作为医务人员,平时就应该刻苦钻研,虚心好学,努力掌握多专业学科的知识,练就急救本领,以便自己在急救工作中得心应手,使危重病人尽快转危为安。

(6) 全面了解危重病人的病情、病史、及时准确的作出诊断。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由于没有详细的询问危重病人的症状及病史而导致误诊,或由于医生诊断的不及时,使危重病人的病情被延误甚至加重。在抢救危重病人的时候,要避免一切可能出现的人为的失误,牢记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古训:“生命短暂,医术常青,机遇难逢,经验常谬,确诊实难。”

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急诊急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89-02

急诊医学是一个跨多种专业的学科,它具有紧急性、综合性、协作性。急诊科是接受急诊患者就诊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如果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使患者人身受到损害,医务人员人身也会遇到风险。现总结作为急诊护士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防范及管理。 急诊急救医学是一门研究和治疗急危重病的学科,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急诊急救工作的对象是急危重病人,他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承担急诊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具有思维敏捷性,快节奏性、高技术含量性、高风险性,因此:在此项工作中如何做好风险防范,降低风险系数,保证病人安全,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是每个从事急救护理工作者所面对的重要课题。所以我们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要不断的探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防止风险的发生。现总结作为急诊护士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探讨急诊护理的风险及防范及措施。

1 急诊护理常见风险的种类

1.1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急诊护士是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一线服务者,护理人员的素质或数量等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护理风险。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及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生硬等都给患者带来不安全隐患。

1.2 医嘱因素所致的风险

由于急诊科抢救大都是急危重患者,医生来不及开医嘱,口头医嘱多,护士执行时,可能会因听不清而用错药,以致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或护士在执行完医生的口头医嘱后,未督促医生在有效时间内补记医嘱,致使在发生医患纠纷时无证可依,使矛盾钝化。

1.3 护患关系冲突所致的风险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现在社会上医患关系不够和谐,而急诊患者由于病痛折磨和家属陪护人员的心情焦虑,稍有不如意之处,就可能导致病患家属情绪失控,向医护人员发泄。

1.4 抢救仪器故障所致的风险

抢救仪器保养不妥,关键时刻不能正常使用可能延误抢救时机导致抢救失败。

1.5 抢救资料记录不清所致的风险

由于抢救的患者多,工作任务重,经常是抢救完一个患者紧接着又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工作中,而医嘱又大多为口头医嘱,导致资料记录不及时、全面。

1.6 急救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所致的风险

急救护理人员因法律意识淡漠,如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漏记、随意涂改、字迹潦草、病情描述不确切,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医学术语不当、反应动态观察记录不及时、用药后果观察不及时、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等都埋下了纠纷的隐患

2 急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2.1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急诊急救技术 ,要加强对急诊专科护士的专业化、规范化培训,选拔高学历或经验丰富的护士进入急诊科工作,并保证足够的护士人数。 承担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掌握全面的急救理论知识,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业务的范围也不断地在扩大,因而对护士应具备的知识机构和修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在护校所学的医学专业知识已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承担急诊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不断猎取新的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在工作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最准确的判断,正确的对急危重患者实施抢救措施。

2.1.2 掌握娴熟的急救技术,医院急诊科是一个高挑战的岗位,护士具有技术风险,在急救工作中,娴熟的急救技术和过硬的基本功对抢救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否尽快实施抢救措施是决定生存希望大小的关键,当一个垂危的患者送到急诊室时护士在医生未下达遗嘱前即应采取救治措施的99%,所以我们平时工作中应加强基本功训练,练就一套紧急救治的基本功,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护理技术,是防止一切技术事故的关键。

2.2 注意核对医嘱

由于急诊抢救中大多为口头医嘱,因此,执行医嘱前护士应复述一遍,对药名相似的要多次核对,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护士应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2.3 增强护理道德观念,尊重患者

在急诊护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到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要讲究语言艺术,推广应用礼貌用语及规范化语言,提高护患沟通技巧,缓和护患关系,避免医患冲突发生。

2.4 增强护理道德观念,尊重患者

护理工作与法律密切相关,尤其在急诊科这个特殊的岗位中护理人员实施的每项护理活动都与法律密不可分如:对急危重病人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如果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漏记、随意涂改、字迹潦草、病情描述不确切,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医学术语不当、反应动态观察记录不及时、用药后果观察不及时、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等都埋下了纠纷的隐患。

2.5 加强抢救仪器的管理

要认真做好各种抢救仪器的交接与管理工作,要有专人负责,班班清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抢救仪器和设备定位定点放置、性能完好、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2.6 做好各种护理文件的书写及记录

病历、护理记录和医疗文件是医疗纠纷中最重要的证据,因此,工作记录一定要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抢救记录上要准确记录患者入院时间、用药、抢救措施及时间,具体到分钟,如患者发生病情变化要及时告知家属,如患者拒绝检查、治疗或住院要其说明原因并签字,保证病历记录的完整。

2.7实施细节及风险管理

2.7.1 细节是认真的态度,细节管理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时间前的积极预防,护理工作者必须深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特别是护理工作的平凡使人产生厌倦和麻痹,造成人命关天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做到大事着眼,小事者手,小事做细,细事做精。

2.7.2 医院急救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密不可分,实施风险管理能不断识别急救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不仅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投诉和纠纷,同时能提高急诊急救工作的整体水平,急诊风险管理应完全渗透到每位护理人员的意识中,体现到各项急救流程中,克服工作中漫不经心和随意行为,以有效地降低风险系数提高急救工作安全性。

正确的对急危重患者实施抢救措施。

2.8加强急救人员的责任心教育

无论哪一种职业,从业者都需要具有责任心,特别是医院急诊急救护理工作,护士担负着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使命,她的职责就是全力以赴抢救患者的生病,救治急危重症过程中责任心缺失可直接导致患者痛苦和生命安危,会因失去有效的抢救时机而导致伤残或失去最宝贵的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当对生命高度负责,否则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同时自己也受到良心的谴责,终生感到遗憾和内疚,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保证急诊急救工作质量防止一切责任事故的关键。

2.9加强与急诊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急诊病人的病情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在急救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则显得非常重要。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很多纠纷的发生与护患沟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主要是因护患沟通不足,不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忽视对患者的告知,不顾及患者在及家属的感受,使患者缺少信任感,从而引起不良情绪导致纠纷的发生。对急诊病人的沟通要不失时机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切实为患者着想,使患者对护士有信任感、安全感,通过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解除心理压力,调动病人及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沟通还可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提升急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又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获得最佳抢救效果。

护理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强化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应急、应变能力,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地降低差错、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急诊急救护理的安全系数,真正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全效的护理服务。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而急诊急救工作与生命息息相关,稍有不慎便可引起纠纷。因此从事急诊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所做的每一项抢救措施必须准确无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提升对医疗不当因素后果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从而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高急救工作质量。急救医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和同行承认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速度迅猛,重要性也受到社会上更广泛和充分的理解,它涉及的法律范畴日益剧增,风险也贯穿于其全过程,做好急救的风险防范工作,可保证急诊急救护理工作质量,同时能提高急救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急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范文第3篇

1 急救意识的培养和急救行为的实施

1.1 加强教育明确责任

护士24小时守护的患者身边,患者发生病情变化,第一时间发现和到达现场的往往是护士,护士准确的判断及时地处理可为分秒必争的抢救患者赢得时间,也是衡量护士是否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娴熟的专业水准的重要标志,为防止和纠正一些护士在工作中仅仅局限于呼叫医生和等待下达医嘱的现象,我利用工作闲暇时间,请老同志现身说法,总结历年来医院救治患者中的经验与教育等多种方法对急救意识的培养和急救步骤的带教,以提高责任感和专业水平从而保证护理安全。

1.2 勤巡视细观察

明确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当班时不仅要重点及时的巡视危重患者而且不能忽视按规定巡视全体患者,在执行所有护理操作时不忘病情观察,以保证对患者观察的时间和频度。在观察中不仅要正确运用看、摸、听技法还要熟悉专科危重病症特点和表现进行准确的判断。为此我们利用晨会学习、教学查房等形式请有经验的护士进行传、帮、带,提高主动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1.3 主动监测认真记录

发现或患者主诉及家属反映有异常时,在叫医生的同时主动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并视情自动填写生命体征记录单或特别护理记录单,以保证护理安全。

1.4 迅速实施救治措施

对危重患者的抢救,要在医生到来之前,首先主动为患者实施给氧,建立静脉通道,留置导尿等护理措施,备好抢救器材和药品,为医嘱的实施和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1.5急救物品的准备与管理

急救物品准备完好率要求达到100%。制作急救物品卡片,定数、定位、定时清洁消毒处理,急救物品做到无过期、品种齐全,包装完好,数量保证。各专科还设立了危重症抢救,要求护士熟知急救物品的放置和专科抢救程序,做好急救物品的物质准备。

2 急救技能的训练与考核

急救技能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最紧的,要求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为指导,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相配合,提高针对性、实用性、超前性,在对护士15项基本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又对常用的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心脏除颤性、呼吸机临床应用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急救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具体方法如下:

2.1联系实际制定标准

按照技术操作常规,结合实际修订整理了各项操作的目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联系实际,摒弃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做法,力求简洁、明快。另外加大了操作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等理论基础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2.2以点带面进行岗位培训

在具体操作步骤上我先观摩表演,在大家观摩后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为各专科培训1~2名小教员,要求理论明确,操作规范。然后由小教员协助护士长对各专科全体人员进行培训,最后由护士长进行达标考核。

3 取得提高质量保证安全的良好效果

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范文第4篇

我市为新疆北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我院急诊科担任着全市急诊急救工作,120不仅要接市内急的一个县级诊病人,同时还要接各个乡场镇,各路段发生车祸病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便利的交通工具也进入了每个家庭,到了4、5月份,车祸逐渐呈现上升趋势,接120电话后,如何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病人由现场及时安全转运至相应科室治疗,成为我们急诊科医护人员不断努力与工作的方向,急诊护理服务不同于其他专科服务,急诊科患者病情往往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危急性,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一种未知因素更多的高风险服务,理解急诊护理的特殊性,熟练掌握急诊护理的服务特性,是降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风险的有利保障。

1 急诊护理应是专科技术服务

1.1 如何接听120急救电话。值班人员认真接听急救电话,接警时要言简意赅,问清患者病情、性别年龄,家庭住址,有何标志,弄清患者所在位置,联系电话须登记清楚,对病情应做出初步判断若家属,病人情绪激动,紧张不安,要给予安慰及做出指导性应急措施,遇有用方言报警,听不懂时可指导其将电话给旁边能说普通话者,或者有交警在场时最好由交警接电话,因病人及家属往往描述不清,而交警对各路段非常熟悉,这样可以及时得知高速路上发生车祸的具置好迅速做出判断,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

1.2 专科技术娴熟。急诊科是以病人生命需求为中心特殊单位,要求急诊护士训练有素,提高急救水平,为此,我院护理部每年派急诊科护士参加自治区开办的急诊急救专科培训班,并取得急诊专科护士资格证书;另外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急救搬运技术培训、徒手心肺复苏、各种抢救仪器、监护仪器操作使用及维护,形式有业务讲座,电视教学,外出参观学习考核等。从而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搬运技术,依据各种重大脏器疾病和危重病人的监测指标,按照特殊抢救程序凭借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及时果断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急诊专科护士需系统掌握多学科知识,并具有自理急危重症的能力,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在技术和技能上高层次运转,挽救患者生命。

1.3 良好的应急能力。急诊抢救、安全转运是特殊的医疗护理活动,它对速度和准确要求很高,在伤情评估、正确使用抢救器材及各种处置方式的选择、应用上,均体现出一个急诊护士的快速反应能力。从重大抢救角度来讲,应急状态比反应速度更为重要,它反映了护士应急操作时对基本理论与临床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应急状态包括护士能够在瞬间调整心理、随时进入抢救状态,因此,护士的超前抢救意识非常重要。

2 降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风险

2.1 注重硬件建设。救护车内抢救物品摆放有序、合理,氧气筒固定牢靠。抢救室布局合理,要想做好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护理工作,必须要做到急救物品、药品齐全,用物摆放整洁,定点放置和专人管理,用后补充。还要根据患者的急救环境进行物品种类的更换,如呼吸机的种类可以换成便携式的呼吸机,这样方便携带,还有氧气,急救包,气管插管专用箱,同时增加随车医护人员配备,加强医护搬运密切配合,使急救转运同步进行,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保证了患者安全转运,降低风险发生。

2.2 正确评估患者病情。接诊后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先对首要问题及时处理,如患者的神志,气道是否通畅,有无自主呼吸,脉搏和血压等,心跳停止行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路抢救生命。其次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再进行全身性评估,病情稳定以后要评估伤情的病因及发病时间、出血量、骨折部位等,以便给转运途中抢救和监护提供依据。

2.3 详细与科室交接患者。护理人员将患者运送到目的地后,包括病历,转运前、后和途中的状况,如用药、输入液体、出血量、给予措施等,在接收患者的一方能完全了解患者状况,同时对交接的内容完全了解时,双方医护人员签全名,即完成交接流程。这样就大大避免因交接不当所引起的差错事故而影响了患者的安全转运。

2.4 特殊患者的转运。①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转运:急诊科就诊患者中,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因我院不具备手术条件,而此类患者病情比较紧急,需转往上级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如何才能降低此类病人转运中的风险?首先止痛,突发剧烈疼痛是主动脉夹层分离时最突出的症状,为预防疼痛性休克遵医嘱给予盐酸哌替啶50mg肌肉注射,严格控制活动,禁止用力。其次降压,80%以上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都患有高血压,为预防夹层进一步撕裂,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硝普钠25~50μg/min的剂量,用输液泵泵入,持续监测血压,根据血压的情况调节降压药物的速度和剂量,把收缩压控制在100~120mmHg,根据病情辅以拉贝洛尔片剂口服,使心率维持在60~70次/min。留置导尿观察尿量。最后与上级医院取得联系,使病人到达后即能得到及时救治。②甲流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转运:患者戴外科口罩安置在救护车内,车厢开窗通风。医务人员穿工作服、隔离衣、戴手套、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司机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手套,驾驶室与车厢密封隔离。车内设专门污染物品放置区域,配备防护用品、消毒液、快速手消毒剂。将病人转运至定点医院接受治疗,做好交接记录。

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范文第5篇

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1038人次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护士进行职业素质教育、风险意识教育、护患沟通技巧、医疗护理安全性及自身安全防护等管理对策教育。

结果:加强院前急救的安全管理,有利于规范服务行为,提高院前救治能力,提高自身的防护能力。

结论:有利于防范医疗纠纷,明显减低突发病员的伤残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33-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各种疾病和灾难的发生也越来越多,由交通事故产生的以及其它因素所致的各种急危重症增多,这对医院应急性抢救尤其是院前急救的组织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问题主要为院前急救的特点所致的隐患及护理行为造成的安全隐患。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学的最前沿,须争分夺秒,能明显减低突发病员的伤残率和死亡率。针对院前急救工作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临床资料在二级甲等医院任急诊科护士工作过程中,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院前急救患者1038人次资料,其中投诉出诊不及时13例,护患沟通不到位8例,医护技术不熟练7例,转运途中观察不仔细3例,从担架上滑落1例。

1院前急救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

1.1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维权意识也明显增强。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故意制造纠纷。

1.2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1.3.1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3.2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都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隐患。

1.3.3抢救记录不规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时间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1.4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1.4.1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

1.4.2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风险。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如:急诊护士的分诊、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等,这些都是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

1.4.3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急诊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马上救护,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在急救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1.4.4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张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急救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护士是暴力发生的最危险人群。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1.5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

2安全防范措施

2.1加强急诊护士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精神。在抢救病人时应做到急病人之急,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根据不同病情,机智,冷静,迅速,准确的处理病人,有条不紊的应对各种突变,培养忙而不乱,急而不燥的工作作风。建立工作自信心,充分发挥潜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急救过程中,医护密切配合,才能不失时机的抢救病人的生命,提高急救复苏率。

2.2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教育。严格贯彻核心制度的落实。急诊工作具有高风险,因此宜不断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培训和监督落实,如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院前出诊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报制度等,规避护理风险,增强安全法律意识,并对病员履行告知义务,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尽量减少不安全事件,并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做好环节的监控,避免医疗纠纷及杜绝医疗事故。

2.3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抢救能力。加强急救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对急诊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组织有计划的学习各类突发时间的应急预案和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并组织和实施考核,积极参加医院及护理部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和操作培训,遇到疑难危重病员组织讨论学习,锻炼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高年资护士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要求她们苦练基本功,不断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利用晨会提问和定期对她们进行理论、操作、应急能力的考核。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危重患者急救技术等。如动静脉穿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等,提高抢救成功率。对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其药物的作用机制、常用剂量、使用方法、毒副作用都要熟练掌握。所有急救物品、药品齐全,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为抢救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2.4讲究语言艺术,提高护患沟通技巧。在接待患者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态度诚恳,语言文明,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多进行换位思考,患者和家属出现焦虑、恐惧、痛苦时,作好安慰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患者或家属表现出急躁情绪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避免护士使用生、冷、硬的语言。

2.5详实记录护理文书病历,提高医疗护理安全性。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如果护士在记录执行时有偏差,则可能引起纠纷,也是患者和医院之间打官司的主要凭证。因此,急诊护士必须认真严谨的态度书写护理文书,不能弄虚作假和任意涂改,各项记录应客观准备真实,文笔简洁确切,通顺易懂,字迹清楚,对意外事件,自杀或被杀等经过详情与病情有关,应力求客观,如实记载,不得加以主观评论或揣测,出诊记录单上的出诊时间、到达现场时间要准确,在转运途中应交代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请家属或人在风险告知书上签字,这样对减少投诉和医疗纠纷具有积极意义。

2.6加强医护人员自身安全防护。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先排险,后救治。医护人员在急救中一定要树立自身安全意识[1]。首先确认急救环境有无危险性及危险性的大小是急救人员进入现场前自保程序的第一步。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进入现场。在接触患者体液、血液时,一定要带好手套。与病人接触要带好口罩,操作中要忙而不乱,避免针头扎伤自己,勤洗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尽可能的在处理下一位患者之前使用快速手卫生消毒液,既保证自身的安全,也保护其他患者的安全。

2.7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3讨论

院前急救[2]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救,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病人到达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救护,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监护转运到医院的过程。人们越来越渴求在发病的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这给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侵权法的实施,患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稍有疏忽,即可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院前急救时间有限,怎样才能在短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救护效果,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医护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扩大知识面,练就过硬的急救技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加强院前急救的安全管理,对促进院前急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问题也是当前急诊护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