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危重病人护理体会

危重病人护理体会

危重病人护理体会

危重病人护理体会范文第1篇

因产科危重症病患病情发展快,且易引起各类并发症,死亡率高,所以积极手术抢救治疗非常重要[1]。但因危重症发病快,患者毫无心理准备,术后心理上接受困难,易出现悲观、焦虑、失望、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除给予全面治疗外,还需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促患者情绪稳定[2]。基于此,我院对产科危重症病人术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收治的危重症病人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2例作研究对象,按照简单数字单双号顺序分作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6例),年龄21-38岁,平均(30.2±1.5)岁,其中胎盘早剥14例、产后出血16例、子宫破裂12例、子痫4例、死胎6例。本次调查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患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病患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即为患者讲述术后注意事项,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并做好病患心律、血压等的测量,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具体包括:

(1)帮助病患熟悉环境。术后,待病患转入ICU后就应给予下阶段的治疗与密切监护,病患清醒后我们主动帮助他们熟悉环境,为他们讲述ICU的相关情况,ICU里独特护理环境,并结合病患实际,在病房内摆放一切惬意的、温馨的花朵,使病患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2)维持病患环境安静、干净,提高治疗舒适感。患者受手术应激影响,身体虚弱,需保证病患内环境适宜,温度需控制在22℃-24℃,湿度则控制为50%-60%,将光线调整到最佳状态,尽可能的病房内的各类设备声音调至最小,保持病房安静卫生。因参与本次调查的人群中有4例子痫患者,需尽可能对其造成刺激,缓解病患焦躁心理,嘱病患多休息,促疾病尽快康复。

(3)强化沟通,增强与疾病抗争的信心

因突然而来的意外,病患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恐惧,且较敏感,护理人员需多与病患交流沟通,并尽力的去满足病患需求,语言需轻柔,多鼓励病患,注重节,多微笑,使病患感觉亲切温暖。同时,需适当通过轻触肩、触摸等肢体接触来传达对患者的关爱,增强患者治疗信心。若病患是第一胎,且胎儿未保,则需给予安慰鼓励,让他们放松情绪,积极结合治疗,用良好的心态来迎接下个小生命的到来;而对一些子宫切除的病患则需告知他们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鼓励他们面对现实,给予足够宽慰,消除他们的悲伤抑郁心情,使病患真正将医护人员视为知己,视为亲人,愿意倾诉自己的痛苦与烦恼,病患倾听时护理人员应认真倾听,不可心不在焉,增加他们的信任感与安全感,针对性的减轻她们的心理包袱。

(3)强化健康教育,增强乐观自信心。不少病患认为手术会为今后生育与生理造成影响,所以需真实的、全面的为病患讲述术后可能会引起的并发症以及不良结局,让病患能正确看待疾病,接受已出现的结局,帮助病患树立健康理念,增强病患对各类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对手术非常成功,且新生儿非常健康的患者需对他们进行喂养知识教育,告知病患保持心情愉悦,更利于乳汁分泌,让他们保持乐观心态,并能积极配合治疗。

(4)家属适时探视,提高患者主观感受性。结合实际,适时使病患直系家属或朋友到病房探视,给予病患鼓励与支持,让病患明白她们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斗,而是有强大后盾,让病患感受到源于家人、朋友等的重视和关爱,增强依赖感,缓解心理压力。因家属属于病患最好的精神支柱,那么需鼓励家属需多与病患进行情感交流,不管是心理方面、情感方面还是生理方面,尽可能的多体贴病患。尤其是丈夫,更需多给予患者支持、鼓励与宽慰,增强患者主观感受性,让他们主动的与疾病抗争,树立康复信心。

1.3 观察指标

两组病患均通过抑郁自评表(SDS)与焦虑自评表(SAS)对患者术后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作出对比。其中抑郁自评表(SDS)总分45分,11-20分:轻微抑郁;21-30分:中度抑郁:31-45分:严重抑郁。焦虑自评表(SAS)总分100分,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超过70分:重度焦虑。

2.结果

本次所有病患均抢救成功,且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其中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评分为(25.3±1.6)分,焦虑评分为(62.3±2.4)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评分为(41.2±1.1)分,焦虑评分为(62.1±1.4)分。可见,两组患者术后均表现出程度不同的焦虑、抑郁症状,但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t=)、抑郁(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产科危重症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患心理承受超负荷,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甚至产生拒绝治疗、自杀等负面心理,尽早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病患疾病预后非常重要[3]。

本文中我们在患者手术抢救治疗后就积极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发现患者虽也表现出轻微的焦虑、抑郁情绪,不过这与不实施心理干预的患者相比,状态明显更佳。由此可见,对产科危重症病患术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稳定她们的情绪,使她们勇敢的与疾病作斗争,尽快将心理恢复至正常状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重树生活信心,更满足“以人为本”护理要求,属于一项投资少,但收获多的辅助治疗方法,在产科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前景可观。

此外,笔者也指出,妊娠期孕妇需加强产前检查,以便于及时发现存在的危险因素,作出针对性治疗,避免危重症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王艳.浅谈重症监护室病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1,10(9):47-48.

危重病人护理体会范文第2篇

急危重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特点

急危重病人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复杂,变化无常,甚至来不及诊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给患者造成紧迫感、危急感、恐惧感等负性心理;由于家属对疾病诊断治疗护理不理解,对治疗护理期望值高,易产生迫切的心情及难于控制的激动情绪,在诊疗护理抢救病人过程中,很容易和医务人员发生冲突造成纠纷。

护 理

①做好心理护理,安慰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②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建两路,便于治疗和抢救。③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者先吸痰,缺氧者立即给予吸氧。④做好各种管道护理,预防并发症,留置导尿管者保持引流通畅及尿道口的护理,预防逆行感染。鼻饲者预防呼吸道误吸、鼻饲管堵塞、恶心呕吐、腹泻、高血糖、低血糖等并发症。胃肠减压者保持减压通畅。⑤按时给药,保证治疗效果,注意观察用药反应。⑥护理,根据病情正确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有利于减轻病人痛苦和疾病的治疗。⑦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危重一级病人每15~30分钟巡视1次,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⑧加强基础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持病房床单位整洁,病人的头发口腔无异味,对长期卧床病人鼓励协助翻身按摩受压处每2小时1次,预防压疮,指导病人有效咳痰、深呼吸,叩背使肺泡充分膨胀,增加肺活量,促进肺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气体交换,预防坠积性肺炎。⑨必要时进行护理会诊,充分发挥本科室骨干护士力量,不断改进护理措施,提出可行性建议,提高护理质量。⑩做好护理查房工作,护士长每日晨间交班后,带领责任护士及夜班护士,重点查危重一级病人、新入院病人、长期卧床病人的病情治疗及基础护理工作,对问题进行当场反馈和指导解决。⑾抓好护理安全工作,避免差错事故发生,对神志不清躁动的病人要加床挡,必要时约束双上肢(加保护垫)。避免坠床和自己拔掉各种管道,需保暖的病人防烫伤,履行告知义务,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⑿做好交接班工作,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重点交接病情变化、阳性体征、用药反应、特殊检查结果及注意事项。⒀做好抢救工作,建立抢救小组,护士长负责,配备两名护士,抢救药品齐全无过期,抢救器材清洁功能良好,抢救时护士长参与并统一指挥,用什么有什么,叫谁谁到,技术熟练,团结协作,抓住时机,提高成功率。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对诊断不明确疑似传染病的病人要安排住单间,避免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和体液污染医护人员的皮肤和工作服,必要时戴手套、穿隔离衣,做好消毒工作,提高防护意识,避免交叉感染。⒂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的必要知识和护理要点,取得信任和配合,减轻应激源,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生活上指导患者近日必须卧床休息,在床上大小便,多吃新鲜水果疏菜,保持大便通畅,吃饭半饱为宜,避免情绪激动,降低心肌耗氧量。诸因素若不注意均能诱发和加重心肌梗死。脑出血病人避免情绪激动,头部振动,避免再次出血。让患者及家属理解消除各种不良因素的目的及方法。⒃合理收费,维护医患双方利益,一日清单发放到位,对患者及家属提出费用问题要解释到位,消除不良因素。

通过对急危重病人的有效护理管理,将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抢救成功率,避免差错事故及纠纷发生。

体 会

①医护人员增强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知识培训,做到知法,懂法,依法行事,保护患者权益。②加强护士基本基能培训,学习新业务新知识,用娴熟的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加强细节护理管理,做好环节控制。④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取得信任、理解、支持,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⑤履行告知义务,医疗工作是一种高风险职业,病人同意是医疗护理合法性的前提,所以护士应将病情、每项操作目的、风险因素如实告知病人及家属,特殊治疗、护理、检查应征得病人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既尊重病人权利,也是护士自我保护的必要。⑥巡视到位,及时准确,做好各项护理记录,为护士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工作中保持清醒头脑,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避免各种差错与纠纷。

参考文献

1 李惠玲,杨惠花,张妍,等.护理部对急危重患者实施全程人文关怀护理的尝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A):68

2 田丹生.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A):66

3 张风清,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A):67

4 胡冬梅,杨宝燕,张艳.预防鼻饲饮食并发症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A):73

5 张亚仙,王喜华,于姣.五官中心急症护理管理体会.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A):62

危重病人护理体会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01

急危重症患者,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急危重症病人以服毒、外伤、各种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发作为主,由于起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病人对疾病缺乏认识,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护理人员在迅速、及时、有效配合抢救的同时,应首先稳定病人的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主动积极配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危重症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现代医学提出从迅速抢救,稳定情绪;耐心劝慰,消除焦虑;热情细致,积极鼓励;音乐疗法和放松训练等方面对危重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这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

进入ICU的患者病情重,清醒患者的心理反应尤为强烈。不论健康或疾病条件下,心理因素的生理效应均可产生致病或治疗作用。不良的心理反应会使患者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控制应激情绪,克服消极的心理反应,使患者平稳地接受救治。因此,作好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耐受性。临床上常见心理伤害表现为惊慌、恐惧、急躁、焦虑、孤独等。危重病人大多数对所遭受突然的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恶化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出惊惶失措、恐惧万分。因此,在抢救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沉着、机智、果断、严谨的工作态度;严禁谈笑或议论与抢救无关的事宜,并向病人及家属多做解释和安慰,使他们尽快摆脱惊慌和恐惧,使其情绪安静下来,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由于突然患病,会对病人产生不利的心理刺激。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失落,以及后悔恐惧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急躁不安,甚至不配合治疗。多数外伤病人以中青年为主,大多正处在事业和家庭的关键时期。担心肢体伤残是否能恢复,心理功能也相继遭到损害。加之发生突然,家属不能及时到医院,在抢救室、监护病房远离家属,探视的时间受限,因而引起病人的隔离感和孤独感。由于外伤原因不同,也就有各种不同的心理活动,如因车祸或打架致伤,除有以上心理活动外,还担心医护人员不能根据病情做出正确处理或有偏向。个别病人不能如实叙述病情或故意把病情说重,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1 影响患者心理反应的因素

1.1 疾病因素

循环系统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往往有脑供血不足,使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精神神志改变。电解质紊乱以及有毒的中间代谢产物蓄积,也能引起情绪不稳定、忧郁、疲倦、萎靡、乏力等症状。

1.2 个体因素

个体对疾病信息的敏感性、患者对疾病所造成痛苦的耐受性及社会因素也会影响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

1.3 环境因素

患者对ICU环境陌生,加上ICU气氛严肃,各种医疗仪器、救护车发出的警报声,医务人员的频繁走动,其他患者的声,以及与家人隔离和缺乏心理交流,均增加了患者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患者目睹其他患者的挣扎甚至死亡,更加重了恐惧心理。

1.4 治疗因素

镇静药物和肌松药等影响肌力或脑功能,产生不良心理反应。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患者失去语言交流能力,产生恐惧感。各种引流管、有创导管的置入约束带的应用,强迫等都给患者带来痛苦,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感觉阻断,从而诱发不良心理反应。

2 危重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2.1 紧张与恐惧

危重患者多是突然起病, 或突然遭意外,或者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病情加重,往往危在旦夕,进入ICU,常表现紧张与濒死的恐惧。

2.2 孤独与忧郁

ICU危重患者,由于对所患患者与外界隔离。家属疾病的病因不明确,对探视时间受限制,医护疾病转归的担心及对疗人员与他们的交流不 多,尤其是急诊入院,常表现为对入院后的陌生环境缺烦躁不安,敏感多疑,缺乏心理准备的患者,会激惹性增高等焦虑心理产生孤独感。且常担心,自己能否好转,担心工作、家庭与生活,从而产生忧郁。

2.3 绝望感

危重患者身体虚弱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由于生理功能受损,渴望生存,甚至生存目标受挫,渴望迅速康复,担心疾病的危重,产生尤其是医护人员及家属的依赖性增强,期待得到帮助和绝望。渴望更多的照顾。有些患者适应了ICU医护人员对他的治疗与护理,对ICU产生依赖,病情稳定后也不愿意离开ICU。

2.4 矛盾

长期慢性疾病,病情常反复发作而住院时,往往既惧怕死亡,又怕连累家属。从而产生求生不能、求死不成的矛盾心理。

3 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1)帮助患者稳定情绪ICU患者比一般患者更多地面对不良疾病预后,甚至受到死亡的威胁,因而容易心浮气躁、情绪变化不定。护理人员应尽可能保持患者心平气和,稳定患者的情绪。当患者一时失去理智。情绪难以自控而言行不当时,护理人员最好保持沉默。等患者情绪反应基本稳定后,再进行耐心、细致的宣教。

(2)创造良好的环境尽力创造优美、舒适的治疗环境,ICU要保持室内安静,创造一个安全可靠和谐的气氛。室内悬挂时钟,增加患者的时空感,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环境的改善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考虑,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安全、整 洁、舒适的休息环境。

(3)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危重患者常被安置在ICU,ICU环境因素对他们是陌生和恐惧的,尤其是首次进入者,其身旁放置各种复杂的仪器24小时昼夜不停地运转和记录;医务人员不断往来处理各种危重患者;房间整天光线通明难分昼夜,使患者生物节律完全打乱,极易导致失眠。另外患者病情多危重处于监护状态,限制与家人及朋友接触交往,几乎与社会隔离,从而加重患者不安全感和孤独情绪,同时目睹其他患者的死亡,特别是频死患者的挣扎必然会担心自己的病情。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争取家属及患者的配合和信任。

危重病人护理体会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职业病防治工作全局,从我县实际出发,借鉴有益经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强化用人单位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动员全社会力量,依靠科技进步,以尘肺、职业中毒、放射性疾病防治为重点,全面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有效地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二、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采取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和健康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既着眼长远,不断完善制度和监管体系,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目前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3、宣传动员,社会参与。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

三、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规范管理,职工群众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督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切实落实各职能部门职责及防治专项经费,建立完善与职责任务相适应、规模适度的职业病防治网络体系,提高对职业危害的综合防治能力,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防治意识,改善工作场所和作业环境,使职业病危害势头得到基本遏制。到年基本消除重大急性职业危害事故,尘肺病等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二)具体指标

到年,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100%;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在到10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60%以上;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65%以上;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率达到60%以上;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60%以上。

到年,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2份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到年,职业病防治监督覆盖率达比年提高20%以上,严重职业病危害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四、主要任务

(一)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

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开展职业病健康监护管理,依法落实职业病各项防治措施。

2、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落实。用人单位应当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应当熟悉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具备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能力,定期参加法律法规和专业培训,岗位应相对固定。

3、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职业病危害。依法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和职业卫生审查制度。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对有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对所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后果承担责任。提倡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采用无毒替代有毒、低毒替代高毒。对于生产技术低下、设备差、工艺落后,职业病防治条件差的企业,要通过产生结构优化升级,逐步进行改善。对无法改善的,应当依法淘汰。

4、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监测和评价工作。按要求在作业场所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工作场所。

5、依法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卫生培训,确保劳动者得到职业健康监护和必要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用人单位要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本人。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治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要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期限妥善保存。对遭受或可能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积极治疗,按时进行健康体检和必要的医学观察。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做好职业病病人的治疗、康复、定期检查和妥善安置,确保职业病病人的权益。

6、用人单位应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为劳动者配备有效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监督其正确使用。

7、完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用人单位要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依法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8、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存在或者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要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救援器材、设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要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10、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依法参加工作保险,落实有害岗位津贴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政策。

(二)强化对重点职业病的防治

1、尘肺病的防治。以控制尘肺为目标,强化对建材、水泥、有色金属矿,冶金企业和石英砂加工作坊等的监督检查。开展尘肺病防治技术和发展规律调查研究。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推进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逐步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艺、设备和材料,关闭粉尘危害严重,不具备职业病防治条件的水泥厂、小冶金厂,石英砂加工作坊等企业。

2、重大职业中毒的防治。进一步加强对化工、制药、冶练、纺织等行业的监督检查。实施硫化氰、一氧化碳、氯气、氨气、苯、重金属等重大职业中毒隐患防范治理工程,开展中毒隐患排查,对生产设施、设备、场所进行治理。加快有毒化学品生产、销售、使用行业及企业技术改造。淘汰不符合生产政策的职业病严重的企业。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严防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

3、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实施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治理工程,开展对核技术应用行业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完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的放射性危害,落实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三)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

1、加强对重点职业病的监测与预警。构建职业病危害动态监督及监控预警体系,开展对矽肺,硅酸盐肺、石棉肺、铅中毒、苯中毒、汞中毒和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等的监测,及时掌握职业病高危人群,高危行业和高危企业的发病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重大职业病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预警。

2、健康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逐步建立覆盖乡镇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职业病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治疗等职业病防治网络。加强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的能力建设和管理,提高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重点培养与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相适应的基层专业人才。

3、推进信息化建设。依托中央、省、市已有信息传输网络或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及时收集、分析相关动态信息,逐步实现职业病防治信息化,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规范管理。

4、加强联业病防治和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监督网络。加强职业病防治监管队伍建设,充实人员,加强培训,配备必要的设备,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劳动者健康权益保障

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提高工伤保险覆盖率。将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依法纳入工伤保险社会统筹,保障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完善工伤保险政策,健全工伤保险费率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保险待遇和标准,进一步探索工伤在预防职业病控制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职业病预防、补偿和康复制度。

加强劳动用工和劳动合同管理,规范用工行为,完善高危行业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管理。依法对不签订劳动合同和不履行危害告知义务行为的从严处罚。

建立健全司法救济机制和法律援助制度,维护职业病病人合法权益。

(五)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

将职业病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纳入我县普法计划范围,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责任,职业病防治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关注职业病防治的氛围,提高群众职业病防治意识,开展作业场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重点抓好石料开采、石料加工、化工、建筑等行业劳动者的培训。加强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行业、企业管理层和劳动者的培训,特别是中小企业负责人、职业病管理人员的培训。

五、部门职责

(一)县卫生局

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诊断,职业健康检查和救治。

(二)县安监局

1、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

2、负责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管理工作。

3、负责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

4、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

5、组织指导、监督检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工作。

(三)县工会

维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代表和组织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群众监督,开展劳动者保护技能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维权意识和防护能力,指导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在高危行业平等协商、鉴订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的制度。

(四)县发改委

1、负责将职业病防治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在项目审批中,监督、相关项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申报或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

(五)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的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督促用人单位按时交纳工伤保险费。

2、统筹拟订劳动,人事争义调解仲裁制度和劳动关系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监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及职业危害因素和危害后果向劳动者告知的义务;打击非法用工和使用童工行为;制定女职工、农民工的特殊保护政策,维护职工和职业病病人的合法权益。

3、组织对职业病病人的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落实工伤待遇。

(六)县工商局

负责对无照或超范围进行涉及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生产经营企业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依法查处。

(七)县环保局

1、负责监督管理核设施安全、放射源安全、负责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生产、销售、使用审批。对核材料的管制和民用核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对辐射事故调查处理,确保辐射工作场所安全。

2、依法关闭破坏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的小水泥厂、小冶炼厂等。

(八)县财政局

根据本县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求,每年安排必要的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用于承担职业病防治监督职能相关部门人员的工资、津贴补助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宣传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

(九)县科技局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和鼓励有关部门研制、开展、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鼓励科研院所对职业病发病机理和发展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水平。

(十)县司法局

宣传和落实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时的司法救济制度,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十一)县广电局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劳动者健康,重视职业病防治的良好氛围。发挥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作用,鼓励群众举报职业病防治违法行为。

(十二)县经贸局、工业园管委会

要对本系统本园区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使其落实职业病防治的各项措施,督促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改革工艺,加强劳动者的健康防护措施,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体系,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职业病防治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将职业病防治重要指标和主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层层分解目标,明确具体措施,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三方代表组成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

(二)各司其职,做好职业病防治监督工作。卫生、安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保、宣传等部门以及工会组织要依据自己的职能,明确职责,制定职业卫生工作年度计划;要建立信息畅通,密切联系,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共同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三)突出重点,严格监督执法。按照权责明确,监管有力,高效运转的要求,建立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职业病防治监管工作机制,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规范执法行为。

危重病人护理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妇产科护士;职业危害;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65-0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研究表明,医务人员属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我国目前人口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性病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而妇产科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经常暴露于传染性血液或体液环境里,经常接触血液、体液以及锐器,职业暴露的风险也更大。同时,繁重而紧张的护理工作使得她们在心理上需要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这些使护士成为职业危害中最为危险的群体之一[1]。因此,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护士充分了解和掌握自己所面临的各种职业危害,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现将妇产科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及防范对策介绍如下。

1.妇产科护士职业危害种类分析

最常见的妇产科护士职业危害种类具体有如下几种:①生物因素方面的危害,例如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等;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中容易被溅落的分泌物、体液等溅到,被病毒、支原体、细菌、真菌以及霉菌等之类的微生物感染的几率会有所增加。②理化因素方面的危害,例如噪音污染、废气、辐射光线、化学消毒剂、紫外线以及临床用药等。③心理因素方面的危害,例如来自病人及家属的危害、工作压力的影响,妇产科护理人员日常的护理工作繁重,而且大多数是危机情况,护理人员每天要承受十分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这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是有很大影响的。

1.1 职业危害发生的情况。在本次对我院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问卷调查时发现,职业危害发生的途径情况具体如下:①45%以上的护理人员有皮肤暴露。②75%以上的护理人员有皮肤刺伤。③40%以上的护理人员有黏膜暴露。相关的暴露源为血液、阴道分泌物、羊水暴露、体液暴露。具体的暴露发生地点如下:病房占30%以上,产房占50%以上。

1.2 发生暴露的操作环节。对我院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发生暴露的操作环节具体有如下几点:①在助产的过程中,有85%以上的护士在检查病患的宫口扩张的相关情况、人工破膜或者是胎膜自然破、为胎儿吸出羊水以及缝合会阴等之类操作环节时,有1次或者是1次以上直接或间接接触产妇分泌物或者体液的。②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种简单治疗时,例如局部麻醉、宫颈刮片、缝合孕产妇分娩时切(伤)口等等,在使用缝针、注射器以及刀片等医疗尖锐器物展开切割、注射以及缝合等方面的操作环节时,有88%以上的护理人员1次或者1次以上被医疗尖锐器物扎伤、刺伤、割伤或者受到电击伤以及光辐射等。特别是在将已用的针头套针帽环节时,极易发生刺伤,发生率高达50%以上[2]。③日常发生暴露的环节:妇产科护士每日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病患中患有各种传染性疾病,例如结核、肝炎,更甚的还会有淋病、梅毒、支原体、衣原体或者艾滋病、尖锐湿疣等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在护理工作中,患者的分泌物或者污血飞溅进护士的眼睛或者刺伤的皮肤时,极易发生感染。④与病患及病患家属沟通的环节:由于病患受到病种、家庭经济的情况以及文化层次等方面影响,病患在陌生环节以及陌生的护理中,对各种常规程序在认知上存在一定偏差。妇产科病患均为妇女,患病之处多是生殖器官,就诊过程中会存在尴尬、焦虑等心理,对医生及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有十分特殊的要求。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往往出现病患将怨气发泄于护理人员身上,甚至有不明事理的家属对护理人员施暴。这些来自病患及病患家属的危害所带给护理人员的身心损害是十分严重的。

2.妇产科护士对职业危害的防范对策

2.1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作为一位妇产科的护理人员,首先必须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全面了解妇产科护理工作所具有的特殊性,掌握接触传播类疾病以及血液传播类疾病相关的流行特点,充分认识到职业感染暴露途径以及职业感染所具有的危险性;应普及职业危害的相关概念以及预防职业危害的措施,要认识到勤洗手以及预防接种的重要性;能够学会各类防护用物的规范使用技能、污染锐器物、血液标本的规范处理技能以及各种医疗垃圾的规范处理技能等。妇产科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梅毒、乙肝病毒以及艾滋病毒等之类的病原感染。在西方发达国家,医护人员均是进行普及性防护,也就是将所有病患全都看做可能性传染源,所以在和病人体液、分泌物以及血液接触时均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3]。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以季节为根据,及时做好预防接种的工作,以提高自身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减少或者避免流行性传染病的侵袭。在为病患抽血或者传递、清洗各种器械时,要注意按照常规进行,以避免被尖锐器物损伤,在必要时要戴上双层手套再进行操作。若皮肤破损时,要尽可能避免和病患的分泌物、血液或者体液等直接接触,一经感染,则要立刻展开相应措施,例如注射免疫球蛋白,并且做好定期检查工作。

2.2 加强管理。加强管理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十分关键。首先,在选用化学消毒剂时应选择适当的,要严厉禁止使用不适当的化学消毒剂。在计算化学消毒剂的浓度时必须要准确,浓度高低和杀菌率有时并不是呈正比例的关系,过高的浓度有时会增加空气中的污染物。要集中存放管理化学消毒剂,且要保持室内清洁干净以及通风良好,对于经甲醛蒸熏过的相关物品要放置30min之后再加以使用[4]。在使用化学消毒剂过程中,要加强对自身的保护,戴好帽子和口罩,操作要熟练规范,尽可能避免直接接触。其次,对于相关的一次性医疗物品,应该要集中放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如果还存在环氧乙烷的气味,则还要延长放置的时间,以避免污染工作环境。第三,要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在日常的工作中,为保证操作室内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会忽视室内的通风换气,如仅仅是使操作室保持密闭的状态,会造成室内空气中的化学污染物自行消除速度减慢或者是不断积聚增多,应定期的给予通风换气。

2.3 加强培训。加强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培训,是减少及避免职业危害发生的关键。首先是加强护理人员的急救技术、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各项法律法规的培训。由于当前护理水平和我国医疗技术之间的不平衡情况,护理人员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例如可以通过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专科知识,在开展各种新技术项目和各种特殊病种研究时,可以通过邀请优秀医生授课或者是检索文献资料、开展护理会诊大会等形式来不断更新护理人员的知识及技能,进而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的专业水平,更好地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其次是要加强对新进护士的培训,以强化护理人员的学习意识,要着重加强她们的基础护理知识,进而再对重要专业知识技能加以培训,以促使她们达标。第三,要加强对全体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制定专业的法律法规以及技能培训考核计划,进行每月定期的技能考试和考核。理论考试应由护士长安排进行笔试,要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通过专业培训,以促使每一位护理人员均能够达标。

2.4 加强制度建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妇产科的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几率相对较高,要做好职业危害的预防工作,首先还是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这样才能确保减少或者避免差错事故、纠纷事故以及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是急救室的相关制度。所有抢救药品及器械必须要做到随用随补,完好率要高。抢救记录必须要做好[5]。各种抢救仪器必须要确保其正常运转。其次是三查七对制度,要认真执行相关的查对制度,要确保在核对无误后才可执行。第三是职业防护制度。妇产科病房内,护理人员难以避免和病患血液、体液或者分泌物接触,因此必须戴好手套、帽子和隔离眼镜,必须要严格遵守各种消毒隔离制度,以避免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地增强,病患在各项诊断治疗、护理工作中,均期望享受到优良的服务。妇产科的护理人员也一样,也需要有一个健康和安全的上班环境。但是从预防职业危害而言,不管是医院医生还是护理人员,都必须认识到在各项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医院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职业安全管理工作,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要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各项护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身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 伍春兰,杨广清,张翠云,赖兰萍,郑小青,吴秀霞,马翠兰.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5).

[2] 胡英,练冬兰,刘玉宇,何秀花.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6).

[3] 孙秀立.高原地区门诊注射输液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