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1篇

1.临床资料

2010年11月15日14时许,本市胶州路居民高楼发生特大火灾,有56名患者送入我院进行抢救:其中男26名,女30名,年龄25岁~84岁;死亡8例,病情危重患者12例,病情较重患者24例,病情稳定患者12例;在我院住院治疗14例,转入瑞金医院治疗的22例,在我院经治疗自动离院的12例。

2013年4月19日14时许,本市某建筑设计公司发生食物中毒,有43名患者送入我院抢救和诊治:其中男27名,女16名,年龄23岁~71岁;病情危重3例,病情较重者21例,病情稳定者19例,无人死亡;住院治疗者18例,经检查治疗后离院者25例。

2.应对流程

2.1启动应急抢救预案

急诊预检接到突发卫生事件120预报电话后立即了解事故基本状况,立即将情况上报护士长、科主任,以电话方式迅速通知急诊护理应急小组成员,紧急调动人力物力资源,做好抢救或准备工作。

2.2物资保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品供应组由副护士长和供需护士组成,负责抢救所需的药品和物品的供应,同时护理部发挥枢纽作用,整合全院资源,调集各病区的呼吸机、监护仪、担架车等各类抢救物资,确保抢救需要。后勤保障部紧急建立供氧专线和备用电源。

2.3科学分工,分区处理

2.3.1严格执行预检登记制度 受伤人员到达后,安排2名经验丰富的预检护士在急诊科门前接待患者,其中一名护士对患者进行伤情评估,分别用红、黄、绿、黑4种色卡对危重、病重、轻、死亡的伤员进行分类[2-3];另一名护士则做好登记工作,登记内容为:病情分类、性别、时间、患者编号、去向。如此就能在第一时间准确地把患者的基本情况统计出来,为医院上报工作提供准确信息。

2.3.2分区处理,标示明确 急诊大厅可分为危重抢救、重症病 、轻伤病和死亡隔离区域,当成批伤员来院时,迅速开辟这些区域,开展分类救治。

2.3.2.1红色区域 即危重抢救区,设在抢救室内区,距离抢救仪器设备近,能立即投入抢救。

2.3.2.2黄色区域 即重症病员区,设在抢救室外区,能使医生快速的处理伤口,护士对其进行静脉输液、吸氧等。

2.3.2.3绿色区域 即轻伤员区,设在病人候诊区,此处设有座椅,便于医护人员集中对病人进行检查和治疗。

2.3.2.4黑色区域 即放置死亡病人区域,设在急诊的偏僻处,用屏风遮挡形成一个独立区域,地面放置大单,尸体有序排放,由保安人员看护。

2.3.3专人专职,实施急救

将护士编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红色黄色区域各有一组两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护士参与抢救,其中一名护士主要配合医生对危重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等工作;另一名护士则配合其工作,并作好抢救记录。绿色区域则由三到四名护士负责主要做好病情观察和心理安抚工作。

2.4无缝隙专科分流

加强急救现场的组织管理,合理快速的分流,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流至各专科病区及ICU,并启动备用临时输液室,安置病情较轻的患者进行输液观察,从而避免喧哗吵闹,使护理操作有序进行。

3.结果

本院急诊在应对两次突发事件中,共救治患者99例,存活91例,死亡 8例。整个急救过程中物资充足、分工明确、任务清晰,有效地维护了急救秩序,做到接诊分流忙而不乱。

4.体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病人伤情严重,可在短期内致机体内生理失衡、微循环紊乱等一系列组织细胞功能的循环和氧代谢障碍,处理不当可能迅速危及伤者生命[2],伤后60分的处理是决定病人生命的“黄金时间”[4]。及时、有效的启动护理应急预案可使伤员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将耽搁和延误减少到最低限度。

建立训练有素的护理队伍是基础,打造一支职业、技能、心理都过硬的护理队伍,是顺利完成任务的基础。对团队成员进行理论和知识的培训是关键,每年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急救技术进行演练,对帮助护士提高应急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从中及时汲取经验和教训,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S].2003.5

[2]. 沈洪. 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2-128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2篇

根据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特点,制订应急计划、预案和流程,完善应急制度及应急门诊和病区的建设。建立应急护理梯队,充分保障传染病突发事件时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措施组建一支人力充足、反应迅速、技术精良的应急护理队伍,是确保应急救护任务圆满完成的关键。

1.1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梯队

应急领导小组由院长挂帅亲自抓,由分管医疗的副院长协助具体抓,领导小组成员为政宣、医疗、护理、院感、总务、设备维修等部门负责人,医务科、护理部和院感科负责应急治疗护理和隔离消毒及防护工作,护理部负责应急护理工作。护理部成立应急护理第一、二、三梯队,由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熟练掌握抢救知识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强,善于沟通交流,身体素质好,作风过硬及居住在医院或距医院较近的护理人员组成。

1.2制定应急纪律制度

一旦发现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急梯队人员及全院工作人员进入备战状态,终止休假和正常休息,无条件服从医院调遣。护理部建立应急病区护士长及应急梯队成员通讯录和联系网,要求应急队员在应急状态时保持24h信息畅通,一旦接到通知,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指定的地点。

2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突发传染病知识和护理技能培训

2.1确定目标

通过培训演练提高护理人员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应急护理队伍,使应急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2培训内容及方法

2.2.1突发传染病处理能力的培养

首先,理论学习,由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应急管理和相关应急组织体系及应急联动机制,重点学习卫生部及省地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突发传染病应急护理工作流程,隔离防护知识,特殊治疗护理,针对性的急救知识和技术并进行护理理论操作考试,使应急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其次,突发传染病应急门诊和应急病区的工作程序,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导医、分诊、咨询及就诊病人突发传染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按病情轻重缓急将病人大致分类,对重病人就诊实行先就诊后缴费和办理住院手续;应急病区对诊断明确的重症住院病人,及时请示院领导,请求上级医院技术支持,远程会诊和专家指导,确保诊疗护理质量;对轻病人集中管理,同时做好病人及周围人群的健康教育,稳定正常社会秩序,使人们树立坚定信念正确应对传染病疫情。再次,护理抢救知识和技能训练,护理部平时注重对护士抢救技能(心肺复苏术、导尿术、吸氧术、静脉留置针技术、气管切开护理技术、心电监护仪和呼吸机使用)的系统化培训、强化和考核力度,并根据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技术考核时常出现的问题、操作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抢救器械使用中故障的发现与排除法等组编缺陷题库,人为设置“缺陷”让护理人员先行识别缺陷操作,明白正确的操作方法,然后对照标准进一步规范,使大家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寻错,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自觉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纠错补漏加深记忆,以提高护士的急救技术及观察病情能力和抢救配合能力。

2.2.2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演练

由于突发传染病很少发生,而且多种多样,护理部每年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抢救技术作为护士“三基”考试内容。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各应急小组成员按应急预案进行反复情景模拟演练,高标准严要求参加省市组织的应急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意识。通过演练不仅仅使应急梯队成员掌握应急预案内容,重要的是检验应急计划、预案和流程是否全面、科学、合理,并且根据演练结果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可以全面了解应急梯队成员的应急救护能力,随时调整训练计划、预案和流程,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

3突发传染病的应急护理管理

3.1快速反应,启动紧急预案

院总值班领导执行突发传染病报告程序,每当有突发传染病预报,应急小组成员处于待命状态,一旦接到通知,立即启动紧急预案,整体应急系统开始运行,参与应急救治的各级人员迅速到岗,明确任务和职责,组织和指派相关人员迅速进行突发传染病的评估,以便作出下一步的安排。应急护理小组长接到通知,马上召集应急护理梯队成员开放应急门诊和应急病区,为随时能够接诊和收治病人开辟绿色通道。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病情判断能力的分诊护士到应急门诊接待就诊病人,维持就诊秩序,根据病情轻重缓急进行简单查看病情,快速准确的分类,迅速安置病人。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流程为:应急梯队处于待命状态;应急门诊、应急病区启动,导医、分诊、预检分流、转送和收治病人;医疗护理服务、隔离消毒防护、心理支持等健康管理。

3.2人力资源调配,护理技术支持

2006年我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期间,病人数量尤其是重危病人数量突然增加,又要设立专门的应急门诊和应急病区,因此护理人员数量远远达不到应该配备的要求,护理部想方设法将“办公室”搬到应急病区,主任每天固定时间到应急病区召开简短会议,部署工作并了解应急工作的动向,两位副主任深入病房,着重了解重危病人抢救和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临床上各种困难,指导重危病人治疗护理,随时修正各种护理计划和工作流程。并抽出院感科和信息科的部分护理人员作为应急第二梯队支援临床一线工作,满足应急需要,发挥自己的工作优势,确保护理质量。同时通知本年度新聘用护士提前上岗不仅可协助带教做力所能及的护理工作,又可抓住应急病区作为第一课堂的时机,使她们见到了平时见不到的危重病人,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危重病人护理知识和抢救技术;经受了锻炼,磨炼了意志,重要的是保证了护士与危重病人的配备比例,顺利完成了45例乙脑病人的救治和护理任务。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急病区的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曾达到20余例,针对治疗中静脉穿刺困难的问题,为了确保治疗质量,减轻患儿痛苦和家长担忧,护理部专门调集临床各科室动静脉穿刺技术优秀的护理人员组成应急技术支持小分队,随时为血管穿刺难度大的患儿进行采血和治疗,经过3个月的奋战,圆满完成了139例患儿的护理任务,受到患儿家长的赞扬,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

3.3综合医疗资源,配足应急物质

护理部及时准备紧急抢救,短时间组建应急病区和门诊所需的大量物资和设备,整合全院所有的资源,保证应急救护的需要。护理部要求应急病区护士长做好突发传染病抢救物资和隔离防护用品的贮备,注意抢救器材的保养与维修,使抢救器械处于备用状态,并与总务科、器械科随时保持联系,以保证应急抢救的物资供应。要求应急病区明确专人管理应急贮备物资,规定应急贮备物资一律不得挪用和外借。应急病区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医疗仪器、药品、通讯、电源和气源等在位完好情况,确保物资能及时供应。

4对策

4.1应急梯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应该根据应急需要不断完善

专科医院护理部在应对突发传染病的管理中,也暴露了许多弱点和不足,在人员的培养、抢救设施的完善、抢救器械的使用、重危病人护理和抢救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由于专业所限,近年来我院招聘的护理人员中,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加之平时重危病人偏少,ICU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护理人员对抢救器械的使用和抢救技术容易产生生疏感。因此,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的培训难度和广度加大,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进行系统化培训,通过考试和竞赛提高操作技能,确保应急时的熟练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应充分考虑传染病专科医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角色。

4.2应急病区的建设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不仅仅是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需要,便于应急病人的管理,有效利用医院仅有的医疗资源,确保重危病人的及时救治,更重要的是防止了与普通传染病人的交叉感染,消除病人之间的顾虑,且使应急病区护理人员更快更好地适应应急工作和环境,确保了应急护理工作质量,最大限度挽救病人生命。

4.3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是保证应急救治质量的关键

护理部应注重专业护士的培养,并调集人力资源,采用由专业护士负责培训指导的多专业合作的工作模式,实施重点病人重点管理,解决临床护理中出现的各种专业难题。

4.4加大应急计划预案流程的学习和演练

在突发传染病救护中,护理人员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突如其来的大批重危病人,而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恐惧生疏感,不仅影响工作节奏,甚至出现难以应付的局面。因此,护理部应将应急演练纳入每年的护理工作计划中,加大应急预案的演练力度,要求全员参加,真实情景模拟,演练形式多样,包括理论考试、紧急集合、穿脱防护衣、隔离技术、抢救技术、抢救器械的使用等,不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护理急救水平。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颅脑外伤;灾难事件;急诊;应对策略

灾难事件尤其是突发的灾难通常是难以预测的,当今世界,自然灾害、重大灾难事故、交通事故,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基层医院的急诊科每天都在接诊大量的突发事件伤员,突发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但随后因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措施不当造成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就更令人扼腕叹息[1]。而严重颅脑损伤所致的神经外科患者的抢救更是争分夺秒,因此对突发灾难事件的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抢救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患者救治的成功率是每一位急诊护理人员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泰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在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接诊102例颅脑损伤的危重症患者的处置中,应对迅速,组织管理得当,抢救及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9月~2015年9月共接诊颅脑损伤危重症患者102例,其中男78例(76.47%),女24例(23.53%),男女比例为3.25:1年龄在5~89岁,平均年龄36.54岁。GCS评分大于8分者,69例,GCS评分小于等于8分者33例。其中脑疝患者28例。收治入院急诊手术患者89例。急诊室死亡患者4例。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证实存在严重颅脑损伤, 符合颅脑外伤诊断标准[2],均有急诊手术指征。

1.2方法

1.2.1应对措施 急诊现场控制,急诊科在接到急救车病情急救电话,立即启动危重症患者急救预案,询问现场情况和伤员情况,致伤原因,以及生命体征。根据伤员数量和伤情,及时安排抢救场地,准备急救器材,药品等,联系相关急诊科室医师急诊支援。

迅速组织应急救护队员在急诊室门口接应急救车,转送患者至急诊抢救室,立即给予检查生命体征,心电监护,吸氧。心跳骤停者立即启动心肺复苏流程,自主呼吸不佳者,立即清除口腔呕吐物,并行气管插管,给予开放静脉通道,快速输液纠正休克,考虑严重颅脑损伤者血压稳定者给予快速静滴甘露醇。完善相关检查,生命体征稳定者,在医务人员陪同下急诊进一步行CT,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1.2.2抢救现场环境维护 由急诊保安人员及时疏导家属,维持抢救现场秩序,排除一切干扰抢救的外在因素。必要时协助联系家属,通知单位,保管昏迷患者的物品,确保抢救工作的有序进行。

对于没有家属的昏迷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及时汇报医院医务科或者总值班,进一步指导、协调抢救和住院事宜,并完善相关审批手续。按照程序积极抢救。

1.3观察指标 急诊室死亡率,入院时GCS评分,急诊室抢救时间,住院死亡率,合并多发伤情况。

2 结果

急诊室死亡患者4例,其中2例为合并全身多发伤,病情进展迅速,虽经CT检查,急诊抢救等,最终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其中一例患者受伤后现场时间超过2 h,在急救车上行紧急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入院,急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血压下降,急诊扩容抗休克治疗,最终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其中一例患者高龄85岁,入院时双瞳散大,经CT检查后,家属要求放弃进一步积极抢救治疗,迅速病情恶化死亡。入院时GCS评分在13~15分者21例,其中有13例转出急诊室时GCS评分下降;入院时GCS评分在12~8分者30例,其中有18例转出急诊室时GCS评分下降;入院时GCS评分5~8分者28例;入院时GCS评分3~5分者19例。102例患者中,入急诊科抢救时间≤10 min者有13例(12.7%),10~30min者有42例(41.2%),30~60 min者有30例(29.4%),60~90分钟者有10例(9.8%),>90 min者有7例(6.9%)。住院患者行急诊手术患者89例,住院死亡23例(23.5%);非手术治疗9例,住院死亡7例(7.1%)。其中有因考虑预后不佳或者其他原因自动出院患者5例,随访均死亡。本组研究病例中死亡率为38.2%。入院患者合并多发伤者59例(57.8%),包括骨折,胸部损伤,腹部损伤,尤其以骨折和胸部损伤多见。

3 讨论

灾难事件中造成严重颅脑损伤的特点: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其抢救要求专业性强,措施要求全面、及时、得力[3-4]。这类患者在早期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将直接影响其生存率和抢救成功率。因此,建立良好的院内急救模式,在危重患者到来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入院后快速判断、评估病情和及时有效的处理,可以赢得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5]。本组资料中结果显示非昏迷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其中有31例(30.4%)在急诊室抢救过程中意识障碍加深,故急诊抢救严重颅脑损伤患者需要提高警惕,部分非昏迷患者合并严重颅脑损伤时,病情进展迅速,应争分夺秒,抓紧时间。本组患者死亡率为38.2%,其中院内死亡30.9%,说明严重颅脑损伤具有较高死亡率。而因家属原因选择非手术治疗的死亡率更高,具有手术指征的严重颅脑损伤患者选择手术治疗能显著降低死亡率。急诊室检查抢救时间在10~60 min患者最多,尤其是在10~30 min患者占41.2%,研究表明在此阶段加强救治能力,能够提高患者后期治疗效果[6]。本院开通危重患者“绿色通道”,启动危重症急救预案等措施是有力的措施。

3.1据资料分析,重大伤亡事件中许多生命损失和伤残多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系统,未能有效地调动资源。集结精锐,迅速有效的分诊和急诊抢救是为患者赢得宝贵抢救事件的基石。尤其是在突发灾难事件群体伤员的救治中,救护工作的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7]。采用检诊分类、抢救观察、分流后护送为一体的救护预案,抓好快速检诊,尽快分辨轻重缓急,对危及生命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可以提高了救护速率[8]。我们科室目前制定出科学快速的突发灾难事件伤员应急处置预案,主要发挥护理骨干的作用,第一时间由主管护师协调医护配合,医患配合,快速有效的形成护理集结,各司其职,完成患者的入区管理,急诊检查,术前准备,现场抢救等护理工作。绝大多数患者在得到积极、正确、稳妥的治疗,治疗效果得到了提高,和国内其他研究者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9]。

3.2神经外科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颅脑外伤手术对于手术时间的要求是分秒必争,除了快速有效的临床抢救路径,完美的医护配合也为患者生命的抢救赢得宝贵时机。而完美医护配合需要护理人员具有精专专业知识。因此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神经外科专科的培训,要求掌握专科的理论知识,熟练专科技术和沟通技能。护理人员要积极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以达到专科技术规范化、程序化、专业化,推动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了专科组护士培养目标和计划。每年均组织神经外科相关的业务学习,包括:①神经外科基础解剖知识;②各种常见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③各种神经外科护理技术要点;④神经外科护理的新动态和新发展;⑤危重患者个体化护理的要求和实践。通过学习,科内护理人员在理论上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技术上迅速成长。在对专科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的基础上,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整体护理水平,并且同时及时反馈信息,对医疗工作提出建议,及时做出改进,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3.3重视对家属的思想工作,注重医患沟通。一个家庭遇到突发事件,亲属受到伤害,做为家属大多心情都较为激动。目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对于突发事件积极、有效、妥善处理,医务人员不仅要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更要密切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积极使医疗和救治工作得到家属的理解和肯定。并且可大大降低医疗风险。在急诊抢救室抢救以及辅助检查现场,通过保安和护工协助维持抢救秩序,疏散大批家属和群众围观等,对于顺利开展抢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多难兴邦,只有在工作中总结思考,才能更加从容面对,推动急诊与灾难医学的发展,提高这类患者的救治水平。首先对于突发灾难事件危重伤员的救治工作要形成一个完备的管理体系包括:灾难救援的法律法规以及应急预案,现场急救及院前急救体系,医院紧急救治体系等,在严重颅脑外伤患者救治中要责任明确,救治迅速,协调通畅,切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1]。做为一名急诊护理人员只有苦练基本功,严格按照相关工作预案,为及时抢救严重创伤提供有利条件,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积极有效的与患者沟通,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更加优质人文的护理服务,才能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康复,避免医疗矛盾的产生[10]。总结经验和教训,为突发灾难救治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策略;进行有关灾难事件中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的研究,创新护理工作体系和制度,才能使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落到实处,使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段晓春,李瑶瑶. 二级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和思考[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05(9):861-862.

[2]梁桂芬.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01,1(24):281-282.

[3]李东海.重型颅脑创伤的治疗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2):26.

[4]相久大,王尚武.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置程序[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01):36.

[5]胡如军,徐如祥,姜晓丹,等.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院内急救后效果分析(附1107例报告)[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9):916-919.

[6]刘红霞,吕炎英,江桂连,等.48 例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与优质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183-184.

[7]陈辉.颅脑损伤救治需要重视的问题[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1, 10:1189-1190.

[8]张建民,李兆辉.如何做好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衔接[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2(2):95-97.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4篇

本文主要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提高急诊急救患者的抢救、诊断、治疗和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措施: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对策;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

设置要求: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按照管理年的要求,急诊科用房面积达到了500m2。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4张,留观床位10张,符合管理年标准。

设备要求:急诊科配备了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抢救车上物品齐备,抢救药品齐全、充足,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也很完善。

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

人员数量: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

人员资质要求:护士长:为主管护师,在急诊科连续工作3年。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4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人员培训:急诊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进修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复训。新进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方能上岗。制定本科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规划科内不满45岁的副主任护师以下职称的护士必须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每季度参加1次“三基”理论考试,每年至少参加1次院级“三基”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常见故障的排除,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熟背各种急救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科内每个月业务学习至少1次。

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

快速反应观念: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患者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院前急救观念: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现代监护观念包括:1首先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2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3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4各种管道的观察;5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现代服务观念:现代服务观念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患者及家属满意是现代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就是效益。

现代效益观念:这是现代急诊急救的突出特点。救治患者应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但人道主义不是不收钱,而是以抢救患者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费,效益好有利于扩大“再生产”。

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

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环节质量,及时反馈信息,以改进急诊科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落实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制度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小时通讯通畅。

提供多种便民措施:如轮椅、开水、茶杯、手纸、便器、拐杖等;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患者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用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

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预案

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抢救药品齐全、充足。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报修。1万元以上设备登记建卡,并有使用和维修登记。建立危重患者交接班认定卡,使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制定每周工作重点和每周工作程序。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制定质量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急诊科质量控制以“零缺陷”为最高目标,并有相应的制度和要求来进行管理:1成立院方、科室、自控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科内定期对护士进行质量管理教育,随时进行护理质理检查,建立检查登记和质量控制信息反馈制度。2质量控制指标:预检分诊正确率≥95%;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80%;急、危重症抢救记录和监护记录合格率≥95%;三测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准确、全面,合格率≥95%;年护理事故发生数0;年褥疮发生数0;基础护理合格率≥90%;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抢救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满意率≥95%;三基考试合格率100%。3制定常见急、危重症抢救规范或程序,抢救室有抢救规程备查。4制定并落实急诊患者告知制度,如入院告知、出院告知、特殊诊疗和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等。5建立急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按要求登记上报并及时处理。特殊(毒、麻、限、剧)药品应专人专柜专锁管理,品种、数量正确,有用药情况登记,药品合格率100%。6/sup>抢救室原则上实行封闭式管理。7/sup>治疗室设施完好,布局合理,操作规范。8/sup>处置室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原则,用物分类清楚、整洁、有标志。9/sup>洗胃室单设,符合规范,污物处理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1(a)-041-01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急诊急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急诊患者多数是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危险性大、死亡率高,也最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患者群体。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是救治危重患者最有效的机制,为了突出急病急治,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建立和完善急诊绿色通道是最有效的途径。所谓急诊绿色通道是指医院为高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因此,急诊护士积极参与通道的建设,对加强通道的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实施方案

1.1制定规范

科学系统的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健全组织、统一指挥。

1.1.1绿色通道负责人:急诊科主任。

1.1.2医务人员要训练有素,技术娴熟,职责明确、坚守岗位,能胜任抢救各种危重病人的需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1.1.3急诊急救室为抢救危重病人的专用设施:一切抢救物品实行“五定”制度(定人保管、定点放置、定量供应、定期检查、定期消毒),保证抢救病人使用。

1.1.4在抢救危重病人时,护士应根据病情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生命体征、准确执行医嘱,医生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楚,护士要复述一遍后执行,然后做好记录。

1.1.5开通生命绿色通道:急诊患者进入医院后实行先抢救后付费,先检查后记帐,先住院后办手续等便捷措施。保证绿色通道在各个环节畅通无阻。

1.1.6作好后勤保障工作:对于突如其来的灾难,如车祸、火灾往往会使患者及其家人来不及联系,被送来急诊室后又常出现各种恐惧心理,做好与患者的心理沟通并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如为患者送水送饭、与家人联系,尽可能地安抚好患者。

1.2做好绿色通道的建设从三个方面着手

包括:①人员保证。医生、护士及相关人员。②仪器设备保证。抢救室内各类抢救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③其他基本设备的保证。如医院各医技科室的布局、推车、轮椅都时刻备用。

1.2.1加强业务管理,提高急诊护士的技术力量,提高抢救应变能力,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制定急诊常见疾病的抢救预案,如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流程,休克的抢救流程等。

1.2.2保证仪器设备完好。急诊抢救室内抢救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每班护士接班时都要检查。心电图、呼吸机、洗胃机、除颤器等抢救仪器是否正常,并保证每周1次检修养护、清洗消毒,急救箱内药品及急救车内的药品每班清点,过期及时更换,少药及时补充。

2效果

自我院建立急诊绿色通道以来,护士在畅通绿色通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①对绿色通道第一要素人员保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医生的及时到场、护士的及时救护,第一时间挽救患者生命。②对绿色通道第二要素仪器设施的维护起到重要作用。急救室内的药品、仪器、设备物品都由护士直接管理,保证这些设备的完好。③对第三要素其他基本设备的维护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急诊护士的高素质为病人的抢救争取了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增加了病及家属的满意率,也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3体会

3.1强化、急诊护士的心理适应能力

急诊室是时间急,病情重,意外事故发生的地方,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对危重病人能够做到快速评估、果断决策,各种操作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为畅通绿色通道,要求护士有娴熟的技术,敏捷的思维,在抢救各类患者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3.2提高了急诊护士的沟通、管理能力

急诊护士要管理好绿色通道必须与医生、护士、挂号室、药房、收款处等科室做好沟通和协调。

3.3培养急诊科护士快速有效应急能力及综合协调能力

定期开展抢救技术培训,如心肺复苏术、大出血处理,确保在抢救过程中动作到位,正确有效。在抢救过程中保持头脑清醒,明确自己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需要通知什么人、使用哪些急救器材,并能够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同时协调相关科室的关系,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急诊绿色通道也是对护士急救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实践。

3.4提高竞争力

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的缩影,是医院综合水平的体现。急诊树了品牌、提升了形象,提高了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能力。

4小结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医疗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绿色通道的开展对急诊科护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急诊护士在积极参与急诊绿色通道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提高抢救能力、应变能力和各项综合能力,使病人真正得到最及时、最有效、最安全的救护。

[参考文献]

[1]张秀玲,万凌云.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