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急危重症护理学论文

急危重症护理学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方法

1.1.1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method)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性思维大师AlexFaickneyOs-born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是一种发掘集体智慧,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组织群体决策时,要召集有关专家召开专题会议,主持者以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问题,说明会议规则,尽力创造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由专家们“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

1.1.2经验总结法所谓经验,是指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知识或技能,经验并非科学,带有偶然性和特殊性,经验总结法是研究者和实践者经过一番总结、验证、提炼和加工等一系列工作得到结论,经验总结观点一定要鲜明、正确,既有先进性、科学性,又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是教育科研历史上最早使用的方法,迄今为止,经验总结法获得了科学的内涵限定,其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1.2对象近3年以本课程理论、实验、见习、实习的主要授课及带教老师,急诊医疗专家(医生代表),近3年我校毕业、在附属医院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共15名,通过头脑风暴法,构建以素质为导向的《急危重症护理学》体验式教学模式。

1.3研究过程运用经验总结法,对我校历年来本课程教学过程的优势、特色、亮点,进行提炼总结,为头脑风暴会议参与者提供与议题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外界动态。头脑风暴会议过程中主持人只主持会议,对设想不作评论,保证会议的自由气氛;由2名记录员,通过记录和录音对会议全程如实地记录,要求不带个人观点、不评论。会后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实现《急危重症护理学》素质目标体系和我校护理专业培养方案目标为准则,构建以素质为导向的《急危重症护理学》体验式教学模式。

2结果

2.1优化教学内容护士在面对急危重症病人时,不仅需要熟悉各种疾病或症状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还需要掌握并熟练运用多学科的医学与护理知识,既需要护理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又需要急救护理技能的“精”和“尖”,只有这样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准确判断、快速反应,对病人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与护理。该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完成《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成人护理学》等主干学科学习,具备完善的理论基础。课题组在结合我校护理本科培养方案对学生知识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后,以《急危重症护理学》素质目标体系为指导,以第3版《急危重症护理学》为教材,经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本教材共包括20章内容,删除与《成人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等课程重复的第17章(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与护理)和第20章(急危重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应用与护理),整合第11章(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与第12章(急性中毒),并对第4章(ICU的设置与管理)、第10章(常见各系统急症)、第13章(常用抢救药)和第14章(危重症病人系统功能监测)进行章节内部调整,最终纳入教学计划共17章内容;在完善修订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明确每一章素质目标,使素质教育目标更明确、更具操作性。

2.2构建“基础—整合—提升”三段螺旋上升教学体系本研究以素质目标体系为导向,以体验学习理论为指导,将本科课程学习分为三步螺旋式上升的阶段,即知识与技能学习阶段、知识与技能整合运用阶段、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的素质提升阶段,总体设计遵守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热爱护理事业职业情操;良好的护士形象;高度的责任心、慎独严谨的品行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主动求知和继续学习的意识;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评估病情、分析及处理问题等能力。

2.3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体系通过文献分析,研究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结合本校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选择,以体验学习理论为指导,构建融合多种教学方法的体验式教学体系。如讲授法:通过多次集体备课监控、提高讲授课质量,要求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条理清楚、准确简练,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要求应尽可能与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发生联系,达到利用最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知识的目的。启发提问法:通过启发式提问,有效组织课堂,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思维活动,从而尽快获得新知识,要求“问题”具有刺激性,能激发学习兴趣。讨论法:以问题为基础,通过师生、学生与学生间反复语言交流、观念交融和思想交锋,实现相互学习、共同完善,甚至达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理想境界。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探索性学习任务,为主动学习创造平台,促使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独立探索及合作意识培养。案例分析法:以临床病例为素材编写案例,学生通过研究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在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同时,锻炼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要求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案例设定场景,学生按设定岗位的职责、岗位、任务、工作程序等提出观点和方案或进行实际操作,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互动与创新教学、寓教于乐以及全真模拟为主要特征。虚拟游戏法: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构建虚拟教学场景,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实验,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对象参数,轻松、自然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实现主动学习,充分发挥游戏法寓教于乐的特点,运用前期开发的具有游戏特点的虚拟教学软件开展教学,试图获得降低学习压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目的。陶冶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熏陶和感染,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本课程共计76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践40学时。

3讨论

3.1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合理性本模式的构建是在对教师进行体验学习理论及素质目标体系培训基础上进行的,参与模式构建的教师则是通过访谈和调查筛选出来的,头脑风暴会议过程中严格遵守自由畅想原则、以量求质原则、综合改善原则、延时评判原则,对各位教师提供的意见不批评、不评价,对各种意见、方案的评判放到最后,从而为教师创造自由、活跃的氛围,为其解放思想、各抒己见、激发想象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尽情发表意见,以便收集各种不同的思想,教师除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其对他人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强调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和相互完善,确保了本研究所构建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性、科学性、合理性。

3.2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适用性体验学习方式是实现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分享别人的观点、接受多方面的观点,修正原有观点、检验惯性思维和偏见,进而生成新观点,是个体情感体验、人格建构的过程;为培养合作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及信息交流创造条件。尽管体验学习在提升学生素质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必须始终清醒的认识一点:体验学习的核心是“体验”,强调的是个体与环境的不断交互,创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非简单的“体验”,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领域,对于“是什么、为什么等”陈述性知识而言,讲授法更具优势,能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快掌握大量系统知识,学习效果更佳,目前尚没有一种教学方式能取代它的地位。只有正确分析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科学运用体验学习方法,才能发挥其价值。

3.3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行为,自产生至今在人类社会的进步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纵观千百年来世界各地的教育始终秉承这样的理念:“教有常规、教无定式”,一种教学模式的产生总有其特定的土壤,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特质,因此在实践应用时,应因不同学生、不同教师、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否则教育就是死板的、教条的,对于本教学模式同样应该用辩证的、发展的思维灵活应用。

作者:郑喜兰江智霞李玉魏其梅吴永清赵远莲王万玲张咏梅单位:遵义医学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内科急危重症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危重症医学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