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

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

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

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一、应急预案是园林树木植物保护中的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损失

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园林树木病虫害的发生就是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面对这样不确定的风险因素,植物保护应急预案的建立就是对于此种风险的管理。既能预防这种风险的出现,又能在风险发生时承担起及时控制、降低损失的重任。因此可以说,园林树木植物保护应急预案的建立就是在管理病虫害发生的风险,确保将这种风险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减小到最低。

二、应急预案是园林树木植物保护中的警卫防线,可控制传播范围

一个国家的自然系统乃至全球的自然系统都是一个整体,生活在这个巨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也不可能只是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才有的单一事物。在植物保护中,也存在着“蝴蝶效应”。可能别处发生的病虫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就会对更广大的地域造成影响,甚至是带来巨大侵害。尤其是突然爆发的重大、危险性病虫害,它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流行,也对周边的乃至更远的地区产生影响。

即使不考虑全球、全国这些大的生态系统,在各自小范围内的植物群落中,存在于其中的生物,相互的联系也是紧密的。在城市的园林绿化中,秀美的园林景观是由自然环境、各种植物群落和硬质景观有机结合组成的。植物群落中的各种树木、花卉、草坪,处在整个园林景观中的这些植物素材息息相关、唇亡齿寒。例如在大规模爆发的蝗灾面前,所过之处,都有损伤。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一般是从小范围内开始的,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造成大面积的感染。何况突发的、极具危险性的病虫害,往往是爆发成灾,在植物群落中快速传播,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可在短时期内造成毁灭性的危害。植物群落中的这种相关性,也决定了园林树木病虫害发生的相连性。

园林树木植物保护应急预案的建立,可以全面考虑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以全局的战略高度,控制病虫害侵害的辐射扩散,就如同一条警卫防线,可以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动向,控制其发生范围,以免造成病虫害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危害。

三、应急预案是园林树木植物保护中的兵法应用,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有时候,病虫害发生后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也是无法挽回的。所以,在病虫害发生之前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园林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引起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自身抵抗力下降受到病虫害侵袭以外,处在生态系统中的园林树木也会受到其他生物的间接影响,例如抑制其病虫害大规模发生的天敌生物受到损伤时,病虫害就开始活跃。所以,尽管对于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来说,预防是第一要务。但是,预防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意外情况总是不可避免的。当病虫害在严格预防的过程中发生了,植物保护应急预案的优势也就开始显现了。此时的园林树木植物保护应急预案就像及时雨一样,在病虫害突破预防发生危害的时候立即发挥作用,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迅速反应。而且,园林树木植物保护应急预案不仅仅是简单的防治说明书,而是从以往发生的病虫害中吸取经验后积累起来的预防和防治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确保在防治病虫害中发挥最佳作用。

园林树木植物保护应急预案的建立,对于已知的病虫害来说是防治说明,对于未知的病虫害来说是经验指导,对于突发的、危险性的病虫害来说更是防御体系。制定植物保护应急预案,不仅可以防病虫害于前,更能治病虫害于后;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危害程度,更能借鉴利用以往发生病虫害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将损失降到最低。这样看,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园林树木植物保护应急预案像是兵法一样神通广大,“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无往不利。

四、应急预案是园林树木植物保护中的行动指南,可指导应对策略

园林树木的病虫害是不可预料和避免的,但如果在发生时指挥有力、控制及时、处理得当,可将病虫害消除于萌芽状态或最大程度降低损失。而且,园林树木植物保护应急预案是一套体系方案,不是简单的计划,是植物保护工作中的行动指南,指导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各种应对策略的具体实施。只有这样,在前期做好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在病虫害发生的时候,切实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在病虫害防治成功之后,积累相关技术经验,建立病虫害防治档案。在园林树木植物保护应急预案全程实施过程中,各方面联动、配合,实现病虫害防治的可持续控制。

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摘要】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在危重病人外出检查中发生意外紧急状态的应急能力和救治水平,降低患者死亡率。结合2010-2011年外出检查的危重病人发生意外紧急状态的抢救经历,查阅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研制一套较完整的意外紧急状态的应急预案。

【关键词】危重病人;外出检查;紧急状态;应急预案;

急诊科经常是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患者经初步抢救,复苏后,因其病情复杂,为了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常常需到其它科室接受进一步的检查[1]。虽然在外出检查中,患者只需短暂的十几分钟,但因其病情不稳定,监测治疗设备的限制和有特殊的治疗措施存在,以及人员设备不足等困难,致使病人危险事件发生率极高,LigtenbergJJ 等报道了100例转运患者中37%的生命体征显著波动和34%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

结合我院急诊科2010―2011年外出检查的危重病人发生意外紧急状态的抢救和经历,在查阅相关资料、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意外紧急状态应急预案,并组织进行演练培训。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医患纠纷和提高护士应急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1 意外紧急状态的概念

指突然发生,事前无准备,时间紧迫,需要紧急应对;影响正常运转,自身难以解决,工作任务超常,操作难度大等情况[3]。外出检查中情况复杂,环境特殊,患者很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紧急状况。因此护理人员因熟悉发生紧急状态的预防措施,处理原则和程序[4]。并及时配合医生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分析检查中可能发生的意外的各种因素,制定应急预案,保障医疗安全。

2 检查中常见意外紧急状态及原因分析

2.1 常见意外紧急状态:①突发低氧;②突发低血压;③通气管移位、脱出;④心律失常;⑤摔倒或坠床。

2.2 原因分析

2.2.1 检查前计划不周:检查前对病人病情评估不足;路线选择不当;与相关检查科室未协调好,如:电梯外等候时间过长;检查室外使患者等待过久。一旦病情变化,无法实施正确的处理。

2.2.2 氧气供给不当:氧气袋的流量调节不准确,氧气管脱落未能及时发现,造成供氧中断,CT室等部门不能提供保护用具。在给患者拍片时,一般由家属照看,而使氧气供给量不准确。

2.2.3 病情评估不足:对患者的康复检查能力及发生意外评估不足,通气管未妥善固定,异常化验结果未得到重视,抢救药品准备不足。

2.2.4 抢救设备出现故障:输液泵、微量泵电池电量不足,药物不够,通气呼吸回路断开,呼吸气囊漏气、密封不够、氧气源不足。监护仪功能异常,电池电量不足,干扰屏幕显示,负压系统无吸力或吸力不足。

2.2.5 防护安全措施不足,造成摔伤或坠床。

2.2.6 护送检查人员组成不合理:护送病人检查时因为工作人员紧张,往往安排护工或者年轻护士陪同检查,她们从事急诊工作年限短,对于患者的病情以及转运存在着心理承受能力差,力求快,往往忽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3 意外紧急状态的应急预案

3.1 突发缺氧应急预案: ①尽早解除呼吸道梗阻;②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呼吸的节律、频率、缺氧和意识状态;③及时清理病人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④保证供氧及时、足量、有效,注意人工气道护理,呼吸机辅助呼吸时保证正常工作;⑤保持病人镇静,烦躁者注意适当约束;⑥如由于突发缺氧导致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抢救,行心肺复苏术。

3.2 突发性低血压: ①一旦发现血压降低,应复测一次以核实,并排除变更因素及血压袖带等干扰;②通知医生全力抢救;③将头部放低,迅速开放两条以上静脉通路;④熟悉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作用及观察注意事项;⑤注意保暖,适当遮盖病人,有利于血压提升;⑥监测生命体征及电解质变化。

3.3 心率失常: ①熟悉常见心率失常的波形并能识别,及时通知医生;②立即将病人平卧,保持安静和镇静;③在保证气道输液通畅的情况下立即纠正心率失常,根据不同类型给予不同处理措施;④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效果;⑤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失常变化;⑥积极抗休克及治疗并发症,注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⑦注意病人心理护理,给予安慰,消除其恐惧心理。

3.4 通气管的移位、脱出:①对清醒病人加强知识宣教,向病人解释插管目的,自行拔管的危害性,取得病人理解和配合;②对烦躁不能耐受插管的病人,应给予镇静药物减轻不适感,减少拔管几率;③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应给予适当约束并注意观察插管位置及固定情况;④评价拔管指征,条件允许早期拔出插管;⑤快速开放气道,清理呼吸道,给予氧气吸入;⑥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及血氧波动;⑦监测意识情况,及时进行血气分析,通过回报结果给予相应措施;⑧备好抢救物品药品。

3.5 摔倒或坠床:①病人不慎坠床时立即到病人身边并通知医生;②配合医生对病人检查后再搬动病人,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③遵医嘱进行必要的检查治疗;④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⑤向护理部汇报;⑥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做好交接记录。

以上是我们为危重病人外出检查中意外紧急状态时制定的应急预案,事实证明在检查前充分评估病情并经过有效计划组织准备及针对发生危险事件相关因素采取措施,可以将危重病人外出检查危险事件降至最低,从而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曹军晔,李天雅.急诊科危重患者安全转用的护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7年第7 卷第6期:66

[2] 黄洁,汤耀卿.插管和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转用. 重症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25

[3] 杨顺秋,石敏.亚热带地区战时护理技术规范(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7:61-67

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范文第3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是急诊科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强、伤病员数量不确定性、病情的不稳定性,以及可能存在的病因不明确性等特点,这是与日常急诊工作不同的特殊情况,其诊治流程有别于日常急危重症的抢救。本文总结了2002年12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急诊科处理的两起10人以上群体不明原因感染性疾病的急诊救治管理经验,分析得失,供以借鉴。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案例1:2002年12月19日15时,某运动集训基地43名教练员、运动员先后出现腹痛、腹泻、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全身酸痛等症状,呕吐出胃内容物,解稀烂便或水样便1~5次,无黏液、脓血,均有午餐饮用同一品牌酸乳制品史,短时间内先后到我院急诊科就诊。体查:T38℃~39℃,心肺无异常,腹软,部分病人有轻压痛,肠鸣音亢进。

    案例2:2004年10月17日21时25分~18日11时,陆续接诊本市某职高29名学生,共同主诉为发热、乏力,半数患者伴腹痛、腹泻,解水样便3~6次/d,少数伴头晕、头痛,个别伴咽干不适,均无呼吸道症状;虽为同校学生,但住宿分散,无共餐史;体查:T37·3℃~40℃,两肺正常,心率偏快,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剑突下或脐周深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增强,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绝大部分患者WBC总数>10×109/L。

    1·2 急诊救治处理过程

    1·2·1 成立急救指挥部 群体患者同时就诊,接诊医护人员立刻意识到是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将这组病人安排在同一区域便于管理,组织人员进行分诊分类,同时向科室领导、医务部、预防保健科汇报;医院领导和医务部成立临时急救指挥部,及时调派医护人员支援急诊科。医院还调配了车床和轮椅支援,方便及时转运病人。

    1·2·2 报告疫情 预防保健科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电话报告市疾病控制中心,同时派出人员到抢救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市疾病控制中心亦快速派人分别到事发现场和抢救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2·3 分诊分类方法 由当班医生和护士共同进行,简要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测量生命体征,按病情轻重挂以不同颜色(红、黄、绿、黑)、不同序号的标识牌;病人还要经过第二次分诊:经过初次分诊后,再细检,以决定下一步的分流。

    1·2·4 转运 案例1的43名病人经2·5 h检查治疗后全部分流住院。案例2的29名病人也在就诊后迅速分流到指定的病区住院治疗。

    2 结 果

    案例1的43名病人经病原学检查,诊断消化道沙门氏菌感染,治疗9~15 d,均痊愈出院。案例2的29名病人经病原学检查,诊断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治疗12~17 d,均痊愈出院。

    3 讨 论

    由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正在构建并逐步完善当中,目前仍缺乏同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流程,所以,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和改进,对我国的应急救援工作意义重大。

    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和群体性打破了急诊科的日常诊疗程序,当就诊病例量超出急诊科的承受能力时,单靠急诊科的力量处理是很困难的。所以医院应该有危机管理意识,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沉着应对。危机管理是一种非程序化决策,其包括危机的预警、防范、处理,以避免或将危机所产生的危害和损失减少到最低〔1〕。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医院应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协调调配医院的医疗资源,包括人力、物力,给急救现场以最大的支援;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并监督落实。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可以由主管院长以及医务部、护理部的主要领导等组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急诊科的运作中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首先是分诊分类。要区分好哪些是灾难事件造成的伤病员,哪些是日常急诊病人,并划分出病人监护管理区域,伤病员集中安排,方便管理和观察。建立专门的突发事件登记本(登记表),在检伤分类时完成登记工作。科学地将病人分诊分类,以保证危重伤病员得到优先处置,指派1~2名有经验的医生携同护士长、分诊护士、辅助人员共同完成。在院内抢救中运用灾难事件现场急救检伤分类识别标记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混乱。在案例1中,我们只对病人进行了编号排序,未采用颜色标识,结果造成治疗和转运工作的一些混乱,之后我们借鉴国际通用的方法,制作了规范颜色、不同序号的标识牌(①红色:有生命或肢体威胁者,必须立即处理;②黄色:不处理病情有可能恶化者,要在30 min内给予处理;③绿色:病情不会恶化者;④黑色:已死亡者),使以后的这类急救工作井然有序。标识牌的另一个作用是:不重复的序号可以暂时作为病人的“名字”。在案例1中,因病人口音众多,使记录的名字有出入,最终导致5份化验结果无法归档。在之后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治中,我们在每个病人的化验单、检查单上均标明病人的分诊序号,再无差错发生。

    其次是情况汇报。第一时间向科室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有利于迅速组织抢救队伍。同时,预防保健部门的及时参与,在治疗前或同时完成流调采样工作,为病因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案例2中,市防疫部门在第二天即报告了病原学检查结果,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积极的帮助。

    第三是组织管理。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能实现应急救援的程序化、规范化,避免处理过程的混乱和差错。在制定预案之前,应该进行脆弱性评估(风险分析)〔2〕,还应了解本急诊科的资源储备和医院的资源储备,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应急预案中应规定预案的启动条件、事件处理后的评估等内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体系涉及信息、指挥、支援、通讯、转运、救治单元的协作等方面,运作难度大;制定的预案是否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需要实践的检验,也需要在实施前让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均熟悉预案的流程,所以必须通过演习和训练才能到达运作的统一协调〔3〕。在案例1发生后,我们针对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行动预案,并进行了演练,使以后多起突发事件的处理均有条不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总结,不断修订、完善预案,有利于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Cao Ercheng. Crisis manage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comprehensive hospital [ J]. China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05,17(3):131 ~132.

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护人员;急救演练;应急能力;综合素质

[Abstract]Objective: Emergency simulation exercises discussed ways to improve the medical 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ies. Methods :On different sections of the medical staff to carry out emergency plans and learn first aid simulation exercise, that is, using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plan, develop training programs, role configuration, on-site simulation of the real emergency, exercise after the end of the analysis, summarized.Results: Simulated emergency exercises i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health care workers, first aid and overall coordination and effective way.

[Keywords]Health care;first aid training;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 overall quality

为了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应急综合能力和抢救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危重病人救治流程,我院医务科、护理部组织科主任、护士长学习并参照临床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1],结合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专科应急预案,组织培训,同时在各临床科室进行预案演练实施。经过一年多的培训与演练,医护人员的专业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自2009年8月~2011年3月,我院各科室共组织了11次模拟急救演练,每次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以及演练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医护人员全部参加。演练的病例为突发呼吸心跳骤停1例、药物过敏性休克1例、急性食物中毒1例、癫痫大发作1例、咯血并消化道出血1例、腹部外伤致脾破裂1例、颈椎及四肢严重损伤1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1例、产后大出血1例、复合性外伤1例、院内护送检查中突发猝死1例。

2方法

2.1由医务科、护理部统一安排部署,各科室成立应急预案演练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担任正、副组长,组员由科室的责任组长及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科主任及护士长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制定演练内容、计划,拟订模拟急救具体方案及人员角色配置,最后由科主任、护士长组织实施

2.2应急预案演练实施步骤

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培训。急救方案确定后,组织全科人员学习与病例有关的理论知识及急救技能,以及医护人员应急状态下心理素质的培训,以采取及时、准确的应对措施。确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教材,制定应急预案演练流程及考核标准,确保培训有效。第二阶段:演练过程。由科主任与护士长主持演练,整个演练过程、项目、内容、实景与临床抢救尽量一致。由工作人员扮演病人家属,模型人扮演病人。护士接到呼救信号后迅速实施急救程序,通常由2名护士、1名医生参与。方法:急救护士甲接听呼救电话后,通知医生及护士乙迅速准备抢救用物:如抢救车、除颤器等各科急救仪器设备,物品床边定位放置,等待病人。病人入院后,护士甲定位于病人床头右侧,负责维护气道的通畅,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用药,协助医生胸外心脏按压等;护士乙定位于病人床尾左侧,负责心电监护、除颤、药物准备及记录等;医生按照ABCD法则[1]进行急救处理。整个抢救过程按预案演练步骤进行抢救,历时20~30min。在应急预案演练过程中,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以及科主任、护士长、科室医护人员全部参与现场观摩,以增加临床体验并查找存在问题。第三阶段:分析总结。演练结束后,全体人员进行讨论分析、肯定成绩、查找问题,最后,由医务科长及护理部主任对医疗护理两方面的模拟演练进行总结。第四阶段:再次演练。在总结分析基础上,由护士甲、乙和医生再次演练,强调程序完整、定位配合,展示一个全面、完整、标准的应急预案演练过程。

2.3演练考核: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由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及科主任、护士长根据考核标准对参加急救演练医护人员的基本操作技能,操作熟练程度、综合能力进行评分。内容包括:①常用急救技术操作:气道开放、心电监护、静脉穿刺、电击除颤、徒手心肺复苏等技术操作,对其在急救演练过程中的正确程序与操作时间进行考核,以评价单项操作的熟练程度。②综合能力:对分工明确、定位合理、动作迅速、程度准确、医护配合、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进行评分,目的在于不断提升演练水平。

3急救应急预案实施的效果

通过对全院医护人员一年多的培训与演练,使各科室医护人员的专业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显著提高,拓宽了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进一步规范了危重病人救治流程,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4预案实施后的体会

4.1模拟应急预案演练的作用是对抢救过程进行周密思考、果断应对、默契配合与协调,且依赖于各角色和各种技术整合为一体的行为模型,即ABCD法则行为模型[2],使临床复杂多变的病情得以再现,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急救水平和能力。

4.2应急预案演练全面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整体协调能力和综合能力。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使医护人员能够系统地、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充分体现了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控制性[3]。

4.3演练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做到:(1)快速:应用应急预案,规范和简化了急救流程,在紧急情况时可以快速反应,缩短了发病至抢救的时间,对于挽救病人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4]。(2)沉着:急救应急预案实施后,医护人员在急救状况发生时可以做到临危不乱,有条不紊,有效利用能力资源。(3)果断:对病情定性要果断,行动要果断。(4)细致:突出一个细字,抢救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看我们的急救应急能力是否经得起考验。抢救时对每个环节都要尽量做到认真细致,确保抢救成功。(5)全面:急救预案的演练是一个统筹安排的过程,需要有一个指导性和全面统一的安排,否则容易使抢救现场混乱,这是急救管理的重要部分[5]。

4.4急救预案的实施,加强了急救现场组织管理,使救护中物资充足,层次分明,任务清晰,有效地维护了急救环境,保证急救的有效进行。通过情景模拟培训,应急预案演练使医护人员系统地、全面地学习应急预案和模拟急救实践操作全过程。通过反复操作,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医护人员在抢救时训练有素,把模拟训练中获得的技巧充分应用于临床工作中,极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4.5提高了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使护理应急预案得到持续改进

4.6急救预案的制定不论怎么周详,只有反复演练,医护人员才能熟练掌握,在演练中才能发现预案的不足并及时修改,模拟训练的形式多样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反应速度和综合应急能力,保证了急救现场有序和患者抢救及时到位。这是提高急救质量的重要保障[6]。

综上所述,实施应急预案演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积极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池金风.临床护理应急预案程序[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57-64.

[2]邓秋迎.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素质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5,20(11):73-75.

[3]李何玲,胡宁娜,冉利.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护士沟通能力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43-46.

[4]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4,4(6):17-19.

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精神科;急诊;危机状态;原因分析;护理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b)-117-02

危机状态是指突然发生的、自身无法控制的,有可能危及自己、他人或物体的一种状态[1]。精神科急诊患者多为急性发作的精神障碍患者,一部分就诊时就已处于危机状态,另一部分在就诊过程中因病情变化或其他因素刺激而发生危机。这不仅危害到患者自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对医院和社会造成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因此,精神科急诊室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精神科急诊患者危机状态的发生。笔者对某医院2011年1~9月精神科急诊患者发生危机状态的案例进行了归纳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9月本院精神科急诊患者316例, 其中,男168例,女148例,年龄17~59岁。发生危机状态54例,其中冲动伤人20例(37.04%),毁物9例(16.67%),自杀8例(14.81%),自伤8例(14.81%),就诊中外逃4例(7.41%),外伤3例(5.56%),摔倒2例(3.70%)。

1.2 危机状态的原因分析

1.2.1 患者精神疾病因素

有30例由于患者的精神症状而发生的危机状态。其中7例患者受被害或关系妄想的支配,认为对方要伤害自己,或将对方看成仇人,而突发冲动伤人;患者否认自己有病,因被迫接受治疗,内心的不满加上恐惧心理而出现4例伤人行为,2例患者脱离家属的监护外逃;2例患者处于躁狂状态,自控能力差,易怒易躁,因小事刺激即发生冲动毁物行为[2],其中1例患者导致外伤;患者存在抑郁情绪、命令性幻听,或疑病妄想、罪恶妄想,出现自杀8例,自伤5例;1例拒食患者在就诊中不合作,表现极度兴奋躁动,体力消耗过大导致虚脱、摔倒。

1.2.2 家属的因素

因陪护家属的违医行为发生的危机状态有9例。由于陪护家属对疾病的严重性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经常对医护人员隐瞒病史,如有2例家属隐瞒患者在家有持刀伤人的行为,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警惕性放松,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受到患者的攻击;有些患者是家中的独生子,家属对患者过分溺爱和保护,不采纳医护人员的建议、拒绝帮助,使患者有机会通过伤害自己的身体威胁家属,达到不治疗的目的,而发生自伤2例;部分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提醒听而不闻,没有尽到陪护的职责与义务,使患者在就诊中外逃2例;长期的家庭照顾与经济的负担使家属对患者失去耐性,在就诊中因患者的不合作而对其打骂、训斥,加重患者的反抗心理,发生伤人1例,毁物2例。

1.2.3 护理人员的因素

少数护士专业素养不够,风险防范意识差,预见性不足,发生危机状态5例。护理人员未详细了解患者病史、既往史等,不熟悉病情,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发生自伤1例;对患者的安全检查落实不到位、使其利用自身携带的物品如皮包、雨伞等攻击他人2例;某些应急处置不当,如有1例极度兴奋躁动的患者,护理人员在执行保护性约束时,对其冲动行为的强烈程度估计不足,在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时缺乏防护意识,而被患者踢伤1例;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高,态度冷漠或不注意自身言行,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发生冲动伤人1例。

1.2.4 医院环境因素

医院环境是患者发生危机状态的诱发因素,急诊患者在就诊中受到外界环境如人员、设施、设备等影响而发生10例危机状态。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医院急诊室结构单一、无明显分区,各类型急诊患者同处一室相互影响,如有1例患者在候诊时因无故受到另一例患者的谩骂、无法控制情绪而引起冲动伤人;急诊室门窗多数采用玻璃安装,有2例患者冲动时用手打碎玻璃、手部被玻璃割伤;有1例因雨天导致急诊室入口处积水,工作人员未能及时清理,而使患者滑倒;急诊室为患者测体温时主要使用的是体表温度计,进行腋温测量时,因患者否认有病或缺乏耐性而不配合测量,引发患者不满的情绪,发生伤人1例、摔破体温计3例。

1.3 护理防范对策

1.3.1 保障抢救绿色通道,有效实施护理应急预案

急诊室制定先抢救后收费、先接诊后分诊、先接诊后检查的抢救流程,确保24 h绿色通道的畅通。制定并完善各项危机状态的应急预案,并落实到个人,提升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患者发生危机状态时,需争分夺秒、把握住应急处置的最佳时间[3]。如8例自杀患者,均系口服抗精神病药物自杀,急诊就诊时已处于危机状态,医护人员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监测生命体征、予以催吐、洗胃等,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面对冲动暴力行为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一面安抚好患者,一面寻求帮助,尽快有效地控制局面;对自伤的患者,在安慰劝导的同时,注意有无外伤并及时予以处理;就诊中外逃的患者,立即电话通知门卫拦截,必要时请保安协助家属送回;对摔倒的患者,观察意识、肢体活动等情况,注意有无外伤、骨折现象,查找摔倒的原因以防再次发生意外。

1.3.2 做好预见性评估,加强护理干预

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是防范危机状态发生的基础,内容包括既往史、发病诱因、精神症状、个性特征、自知力以及各种诱发因素,如了解患者有无幻觉、妄想、冲动暴力史,有无自杀、自伤史等,评估危机状态的可能性与危险度。在与患者接触时注意其言行举止,如:①患者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焦躁不安、说话语调提高、敌对性威胁、辱骂时,警惕冲动伤人、毁物;②患者情绪低落、哭泣谩骂、言语消极时,严防自杀、自伤;③患者情绪焦虑、东张西望、在诊室出口徘徊时,防止伺机外逃。护理人员对高危人群的甄别,有利于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如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冲动行为干预治疗、个性化心理护理等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精神症状。对伴有躯体疾患的患者观察有无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患者注意有无高血压危象,糖尿病患者有无酮症酸中毒,心功能不全患者有无缺氧、呼吸困难等情况。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开展健康教育宣教

急诊室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学习并善于应用沟通和交流的技巧,与患者和家属建立平等、分享、互助、合作的关系。护士接诊后,态度要和蔼、服务要热情,要关心和同情患者,鼓励患者主动诉说内心感受,预测患者的心理、生理需要,主动满足患者和家属的合理要求。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做好说明解释工作,要尽到告知义务,适时进行健康教育宣教,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护士的同理心和接纳的态度,可以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医院对他们的尊重和帮助,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安慰,产生信任和安全感,减少违医行为。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能否及时有效地进行护理治疗措施、控制或减少危机状态的关键,也体现了护理服务质量的高低。

1.3.4 重视安全细节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急诊室安全管理覆盖面广,需要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将安全细节管理落实到实处。

1.3.4.1 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合理安排就诊顺序,简化就医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1.3.4.2 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保证环境设施和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如急诊室地面无积水,及时清理打碎的玻璃、体温计,保证约束带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抢救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液室无人员时随手关门,注意患者有无携带危险品等[4-6]。

1.3.4.3 加强急诊抢救药品器械的管理,保证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1.3.4.4 严格交接班制度,对急危重患者要口头、书面、床边三交班,另外交班者对认定的高危人群应告知接班者以引起重视。

1.3.4.5 严格看护制度,患者要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看护下活动或实施治疗措施,以便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避免危机状态的发生。

2 结果

本组发生危机状态的总例数为54例,主要表现为伤人、自伤、自杀、毁物、外逃、外伤、摔倒、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及医院环境的因素。

3 讨论

经验来源于实践与教训,通过对精神科急诊患者危机状态的案例分析,将进一步提高精神科急诊室护理人员对危机状态的警惕性,培养慎独精神,增强工作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护理工作就会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通过对各个护理环节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善,有预见性和针对性地预防危机状态的发生,同时提高危机状态应急处置的成功率,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建红,梅红彬,张春娇.现代精神障碍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328.

[2] 纪玉秀,田博,吕江玲.对精神病病人突发冲击行为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4):368.

[3] 时立敏,范翠玲.护理应急预案在精神科危机状态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939.

[4] 李翠芝.精神疾病患者自杀意外事件的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0,7(8):108-109.

[5] 范植蓉,丁永艳,黄培珍.产科护患纠纷的调查及原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7,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