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冶金工业市场分析

冶金工业市场分析

冶金工业市场分析

冶金工业市场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粉末冶金 核心竞争力 差距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285-0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高性能粉末冶金产品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国外优秀粉末冶金企业也开始进驻中国市场,瓜分这块巨大的“蛋糕”。这使得国内粉末冶金企业不仅要面临国内企业间同质化的激烈竞争,还要面对跨国企业的猛烈冲击,以及上游原料成本的挤压和下游及经销商不断提高的产品质量标准。而我国大多数粉末冶金企业的现状却是专业化水平低,产品开发能力弱,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较低。由此,使得企业在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下并不能有效地得到发展,迫使企业收益水平不断下降。面临当前困境,积极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目前粉末冶金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粉末冶金企业与国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差距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粉末冶金行业在近10年也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粉末冶金业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1.产品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产品档次上,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综合评价,我国粉末冶金产品基本处于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水平。当时,国外能够大批量生产的典型粉末冶金制品已经很多,包括动力转向机阀套、油泵摆线转子、同步器固定齿座、同步器齿环等。目前,我国正在开发这些产品。上世纪90年代初,国外开始开发粉末锻造连杆、双金属同步器锥环、组合烧结凸轮轴、温压无声链轮、组合烧结行星齿轮托架等,我国还涉足很少。

2.产品研发水平差距较大。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来图加工阶段,一般仅承担工艺研发,基本谈不上真正意义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能力较差,基本处于引进消化吸收与模仿创新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原始创新微乎其微;技术研发的软件与硬件手段正处于逐步建设与完善阶段,特别是技术分析与设计验证手段很不完善;产品研发管理水平不高。

3.过程控制与产品质量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尽管粉末冶金行业位于前10位的企业均建立了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得到客户的认可。但过程控制能力与产品质量水平,尚处于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的水平。

4.标准化水平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即没有形成完整的粉末冶金制品产品标准体系、工程标准体系等,企业标准更是残缺不全。因此只能参照国外标准生产,如美国标准、日本标准等。

5.品牌建设亟待加强。尽管少数企业在国内粉末冶金行业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粉末冶金制品行业的品牌效应不明显,更无法谈及在世界粉末冶金制品行业的知名度了,所以品牌建设亟待加强。从应用环境看,国外汽车及零部件设计师已很清楚粉末冶金制品的特性,所以粉末冶金在汽上的应用不存在任何障碍,国内还需要做广泛的宣传、解释和推广工作。

二、粉末冶金企业核心竞争力差距形成的原因分析

粉末冶金企业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在产品质量、产品结构、生产和需求等方面的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1.行业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全国从事粉末冶金行业产品生产和制造的企业很多,目前多达400家以上。但是,这些生产制造厂家绝大多数规模较小、生产条件和制造工艺落后,造成整个粉末冶金生产制造行业结构水平偏低。行业结构的不合理容易造成低端产品的生产过剩和恶性竞争,进而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进行必要的行业结构梳理和整合,淘汰产品、技术、效益等方面落后的企业,控制向低端粉末冶金产品领域的过度投资,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要坚持扶优与汰劣结合,升级改造与淘汰落后结合,兼并重组与关闭破产结合。合理利用和消化一些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进一步优化企业结构和布局。

2.产品结构不合理。总体来说,粉末冶金领域的产品需求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粉末冶金制品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发展粉末冶金高端产品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粉末冶金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生产过剩造成一定的产需矛盾。而另一方面,在高端产品线上,又是一种供不应求的现象,目前产能不能满足现有市场的需要。因此,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非常的重要和迫切。在技术领先的优势产品上应该大力促进在该领域的巩固和出口,并制定相应的品牌战略;在相对落后的弱势产品,应该走上引进、吸收、创新的良性循环道路。对于高低端产品的结构控制,应该通过相关行业和税收政策来促进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影响产品质量和档次。由于我国粉末冶金工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目前国内企业拥有的先进生产设备少且不配套,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档次的提升,直接造成了竞争力的下降。同时,由于生产设备和工艺的落后,使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提高。比如,因为不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工艺,多年来我国一直从国外进口预合金化易切削钢粉和低合金钢粉。加大技术投资,促进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和不断创新,是提升粉末冶金领域整体水平的直接方法。

4.新产品开发能力低。目前我国的粉末冶金技术人才普遍比较短缺,这对于推动和促进一门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科研能力的薄弱,直接导致了新产品研发能力的下降。同时,受到工艺装备、模具模架加工制造、后续处理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和影响,行业内新产品的开发速度也比较慢,造成了市场响应的滞后。另外,国内粉末冶金企业与国际同行业的交流比较少,相对封闭的环境限制了国内粉末冶金企业与国际化的接轨,延迟了对领域内新技术、新动态的及时掌握和应变。

5.人员结构不合理。国内大部分的粉末冶金企业,职工素质普遍较低,中、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而粉末冶金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机械制造领域成员,需要大量的专业化、层次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同时,人员结构配置的不合理,也是国内粉末冶金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一些企业重管理轻经营,或者重经营轻技术,或者重技术轻生产,这些都是非常不合适的。人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需要优势互补,才能发挥出整体协同优势,才能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适应,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人员结构的不合理配置和管理,将会导致人才队伍的流失,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久性发展。

三、粉末冶金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1.通过战略调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准确的市稣铰远ㄎ皇翘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前提。我国加入WTO后,随着贸易壁垒的逐步消除,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将趋于融合,原来企业所熟悉的国内市场环境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能只满足于在原来较小的且受保护的市场上占有优势,而要建立在国际国内广阔市场上打拼的战略思想,从自身状况出发,考虑企业市场战略调整和发展问题,实施恰当的市场战略定位,以保持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市场战略定位,企业首先要分析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了解顾客需求,确定企业的目标顾客、应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以及如何高效率地给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为选择相应的市场战略提供依据。

2.强化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适应当代科技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方法之一。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新技术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明显,技术变化速度加快,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要保持并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确保竞争优势。首先,企业要广纳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联合国内权威的研究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研发层次和水平。其次,企业可以优化技术组合,大胆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淘汰落后技术,争取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进步。第三,不断强化已有先进技术的改进和升级,坚持不懈地对其核心技术进行创新,使其保持在世界中长期领先地位。要紧跟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商机,及时做好企业核心技术的改造、更新、充实和提高工作。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既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又有助于企业在产品差异化方面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在选拔和任用人才方面可以采取多元化和弹性化方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模式,建立起一种把员工同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型分配机制。根据员工的不同需要,提供各种形式的福利方案,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企业的凝聚力。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孕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采取的措施,首先塑造企业文化个性。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进行企业文化塑造,突出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上的差异,充分分析内外因素,提炼核心价值观,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次,培育团队精神,加强团队协作。公司团队成员之间要建立和形成互相认可、互相负责、共同遵守的契约,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要让管理亲和于人,使管理者与员工融为一体,互相激发灵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以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最后,充分发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带头人的领导和表率作用,从本企业的特点出发,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经营理念,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总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国际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如何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优势已成为粉末冶金企业关注的焦点。我们可以通过战略调整、强化技术创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这几方面入手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黄伯云,易建宏.粉末冶金材料和技术发展现状[J].上海金属,2007(2)

[2] 韩风麟.亚洲粉末冶金零件产业的发展与现状[J].新材料产业,2008(1)

[3] 吴元昌.粉末冶金高速钢生产工艺的发展[J].粉末冶金工业,2007(2)

冶金工业市场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冶金企业,财务数据管理,经济社会效益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冶金施工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财务管理,加强企业自身的内部治理机制,提高冶金企业的生产加工利润。财务管理是冶金施工企业加强自身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资本经济发展越快,企业的财务管理就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新形势下加强冶金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

一、我国冶金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观念薄弱

很多的冶金施工企业较为注重项目的承包,施工环节,认为把握施工企业的项目质量是关键,忽略了项目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往往将财务管理当成是秋后算账的后续工作,无法真正的意识到,企业的经济价值是创造出来的,不是计算就可以的[1]。冶金施工缺乏企业财务管理的知识和观念,没有发挥财务管理的综合,使其在项目管理中发挥贯彻性的作。其实,冶金企业各层次管理的成功与否,最后都将在财务数据中有所体现。

(二)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

规范的财务运行体系必须要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相配合,构建安全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是有效提高冶金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尽管很多冶金施工单位都制定了自己详细的财务管理细则,但是条文的内容太过简单,一般将重点放在成本支出与控制方面,财务预算,资金管理,财务定性分析以及资产运作的功能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有些冶金施工单位的权力由管理层严格把控,缺少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弱化了项目财务的监督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威胁。

(三)企业出现融资困境

从企业的融资手段中可以看出,企业很难利用股权买卖为项目建设费用融资,它受到了国家强制性法律规定以及企业自身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另外,

由于钢铁企业等建设方拖欠企业项目费用,是的冶金企业自身的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资产出现负增长,所有的银行都将冶金单位排除在资金借贷的对象之外。且现阶段冶金施工项目所创造的利润很低,扣除国家税收之后,基本无法满足整个单位对于资金需要的增加。冶金企业难以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支持,又无法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此出现的融资困难的发展瓶颈。

二、完善冶金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企业人员的财务管理认知

冶金企业面对着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应当充分的认识到财务数据管理的功能及重要作用,加强企业职工对财务管理的认知,将财务数据科学管理的观念渗透到公司治理机制及管理结构当中。为了使冶金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及经营者都必须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实现合理的财务规划及投资[2]。不仅要学会及时更新冶金行业的财务数据管理知识,更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设立到重财务管理的防线,进而使冶金企业财务数据管理更加趋向科学化,合理化及法制化。最后通过财务数据管理能力的提高,为企业节省成本开支,增加经济效益。

(二)实施委派财务会计制度

冶金施工企业具有极大的流动性,偏远的施工区域也给财务人员的管理造成了很多不便。委派财务会计到冶金施工项目上进行财务管理,能够切实的保障企业会计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机制处理企业的财务数据,提高冶金企业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加强冶金企业的财务监管,防止企业资产走失,保护企业的合法经济利益,抑制冶金企业的经济腐败现象,防止出现经济类的犯罪行为,使冶金企业的财务数据管理走上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道理,提高冶金企业的经济竞争力。

(三)加强冶金企业的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率

冶金施工企业项目的所有活动主要是围绕着项目资金的运作进行的。由于企业项目施工的时间长,资金流动性大,进而出现资金管理分散,资金运作困难的情况,在新形势下,冶金是公共企业应当在科学管理资金的基础上,对项目资金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最大程度发挥企业资金的规模管理优势,适应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要,利用对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降低企业资金闲置及分散所带来的资金浪费情况,节约企业资金使用成本。

(四)加强对企业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冶金施工项目是冶金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根本。业绩企业应当加强自身项目的成本管理,使用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3]。第一,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严格把关冶金项目的成本预算,在施工企业建立一个现场施工和财务管理,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紧密联系的管理机制。第二,落实好冶金企业项目的资金管理制度,构建以施工项目总经理为核心人物的管理体制,设立企业成本预算,财务管理,材料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部门以及专业人员,严格落实项目施工的成本管理工作,主要对项目的成本进行科学的时间规划,核算及分析,以完整的冶金施工项目组织为依托,配合有效的人力资源,资金投入,实现冶金施工企业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针对现阶段冶金施工企业出现的各种问题,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最大程度的发挥企业财务数据管理的重要功能,通过科学有效的企业财务数据管理带动冶金施工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为冶金企业在是场景中中走出一条持续可健康的新型化路子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3).

冶金工业市场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字】冶金工程;钢铁;现状;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整体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作为国家重要原材料工业之一的钢铁行业,在经济发展中承担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钢铁行业包含金属铁、铬、锰等矿物采选业、铁合金冶炼业、炼铁业、钢加工业、炼钢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而冶金工程技术,则是钢铁行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是整个行业高速提升的保证。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钢铁行业在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又遇到了市场萎缩、产能过剩的困难。据统计,2007年到2011年上半年,我国钢铁行业处于稳定上升阶段,2011年上半年,整体资产规模高达48640亿元。随后,由于国内需求的降低,钢材价格的持续走低,钢铁行业整体进入"寒冰期"。2013年5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仅有1.5亿元,其中甚至有四成的企业亏损。而2015年,钢铁企业的"日子"更加不好过,钢铁价格持续创下新低,供需矛盾持续突出,产能过剩仍是最大问题。1月份价格持续下降,降幅达7.17%;2月份降幅减缓,但仍有2.68%。据钢协统计,2015年1月到4月,钢铁企业亏损面高达45.54%,利润持续增亏,钢铁行业成为"最不赚钱的工业"。

而国际大环境环境,同样不景气。随着我国经济的放缓和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下跌, 多个国家的新兴市场发展缓慢,作为大宗商品巨头的嘉能可,2015年股价持续下跌70%,成为FTSE 100指数中表现最差的公司。嘉能可的危机和新兴市场的困难,进一步折射出当前钢铁市场的艰难程度。

困难当前,对于钢铁行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而发展冶金工程技术,则是钢铁行业面对挑战的方法之一。冶金技术自古以来,就深深联系着人民生产和生活,是从矿石中提取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然后制成具有一定性能金属材料的工业技术。提升冶金技术水平,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还有利于生产过程中的创新,突破旧有的难点,从而不断推动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钢铁冶金工程技术的发展成果

近些年,在科学技术不断突飞猛进的条件下,我国钢铁冶金工程技术也获得了不错的进展。新一代钢铁生产流程工艺与装备新理念是国家重点研究项目,通过优化现有生产装备和生产工艺,对生产过程进行洁净化。薄板坯连铸连轧紧凑流程技术不仅丰富了钢铁冶金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也将高效、清洁的概念引入了钢铁生产之中。

优化钢铁生产流程理论是钢铁冶金工程技术发展的第一步,钢铁生产流程不仅是维系企业生产顺利进行的根本,也是优化钢铁企业整体的基础,通过对流程的研究,可以发现生产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地采取处理措施。如今,能源转化、废弃物排放、产品制造都成为流程需要考虑的对象,而新的理论,要求对流程进行解析、优化,最后再进行集成,实现钢铁生产的动态有序。早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已经提及对钢铁生产流程的重视。而如今的科学技术又取得了突破,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进一步要求钢铁生产流程的科学、合理、高效。

由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博士主持组织撰写的《Ultra-fine Grained Steels》是一本英文版超细晶钢专著,这本专著的海外出版,不仅显示我国的超细晶钢的理论研究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超细晶钢的规范化生产。超细晶钢的国家标准和使用规范已经公布,在规范生产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钢铁生产的成本节约和资源节约,提高钢材的利用率。

2,我国钢铁冶金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维系生存,是所有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我国钢铁行业在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些必须去面对的问题。当前,国内大多数钢铁企业生产模式相似,产品也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缺乏企业的独有"保命"技术。同时,由于以往钢铁行业"黄金期"的掩盖,钢铁行业在冶金工程技术的缺陷也逐步增多。受到企业的直接影响,我国钢铁冶金工程技术总体上较为雷同,既缺乏独有的高水平技术,也没有应地制宜的生产流程。在工程设计上,对于核心技术的投入不足,过于依靠以往的经验和国外的知识,很难"突入"到钢铁冶金工程技术的"核心地带"去。久而久之,创新变成拷贝和剽窃,效益变成扩大规模,技术和产品同质化严重,造成国内各家钢铁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进一步阻碍了钢铁行业的整体发展。

国内外需求市场的转变也是造成钢铁冶金工程技术目前困境的原因之一,在国内房地产等行业异常火热时,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钢铁行业的迅速发展。大经济环境的稳定,也让国内钢铁企业的出口顺风顺水。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选择借助国外的技术和设备,满足工程项目的需求,而忽视对自主创新的重视,较少将资金投入技术的研发。在国内外需求减少,市场回落时,由于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无法抢占高端市场的份额,甚至国内的部分高端市场,都受到国外企业的挤压和抢占。

盲目扩大产能,缺乏核心技术的同时,国内钢铁冶金工程技术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考虑的较少。随着国家对于"绿色制造"的提倡和对重污染企业的严惩,钢铁行业这方面的问题被进一步放大。据统计,我国每生产一吨钢,排放的污物总量就比国外发达国家高40%,我国大多数规模以上钢铁企业都位于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内,对钢铁冶金工程技术环保上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大。

"绿色制造"是钢铁产业不变的主题,在"绿色制造"的同时,钢铁企业也需要借助冶金技术的发展积极转型,全面淘汰落后的企业和设备,谋求生产流程和产品技术上的突破。主动配合相关部门,遵循国家环保政策的指引,对不合规的设备、规划进行改造,从根本上减少生产造成的污染,早日达到国际水准。

在"一带一路"得到提倡的今天,钢铁冶金工程技术也需要与国际化进行接轨。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设计经验,优化生产流程和管理运作模式,从而提升整体的生产水平。在员工培养上,要结合"产、学、研",积极与研究机构合作,培养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为创新奠定人力基础。另外,利用国家实行"一带一路"方针的机遇,沿着"一带一路"的路线图,走出国门,打开国外市场。

当前行业的问题,是钢铁冶金工程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是机遇,也是挑战。市场的萎缩倒逼钢铁冶金工程技术转换发展思路,寻求技术上的突破。积极与国际化接轨,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开拓国内外高端市场,未来的钢铁冶金工程技术,必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苏天森.钢铁形势与冶金工程技术学科的发展[A].圆坯大方坯连铸技术论文集[C]. 2009.

冶金工业市场分析范文第4篇

1.1曲折发展阶段(1949—1977年)

建国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成为党和国家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地质工作。在地质行业分工中,国家明确冶金地质的服务方向,就是主要寻找和勘探可供生产建设利用的黑色、有色金属和辅助原料矿产地,以满足冶金工业生产和发展需要。为冶金工业服务从此成为冶金地质长期的工作方针并贯彻始终。之后,尽管受三年自然灾害和“”、“”政治运动的干扰和冲击,且当时国民经济水平较低,冶金地质勘查事业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但冶金地质队伍仍顶住逆流、排除困难、坚守岗位,广泛应用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国家提交了大批矿产资源储量,地质勘查工作能力和水平均得到了提升。

1.2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3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个阶段属于国家计划经济时期,地质项目由国家下达任务和预算拨款,地勘单位组织实施。冶金地质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突出加强地质普查工作,进行企业全面整顿,确立了“以地质找矿为中心,以提高地质成果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努力为冶金工业生产建设服务”的冶金地质工作方针。这期间,冶金地质队伍地勘成果明显提高,提交大量铁矿资源储量,1983年11月14日国家决定冶金地质黑色和有色分家,冶金地质勘查工作转到以黑色金属矿为主。

1.3改革开放发展初期阶段(1984—1993年)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贯彻中央决定精神的过程中,国家地质部门提出了“地质成果商业化、地勘单位企业化、地勘队伍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冶金地质部门从自身实际出发,相继提出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及“地质找矿与多种经营并重”的工作方针。在此方针的指导下,冶金地质积极探索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调整地质队伍的布局,压缩地质工作规模,大力加强基础地质工作,摆正了地勘业作为基础产业的位置,在确保完成国家公益性地质找矿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抽出人力和设备从事商业性地质工作和其他多种经营工作,努力使地质勘查向社会其他领域延伸。通过这场市场洗礼,冶金地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很自然地将市场机制引入到计划地质工作中来,为冶金地质深化改革扫除了思想障碍。

1.4地质勘查工作调整时期(1994—2002年)

党的十四大提出在20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对地质勘查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主管地矿工作的政府部门也明确指出,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要分体运行。在此形势下,作为生产性事业单位的冶金地质系统,必然定位于商业性地勘工作为主,深化地勘体制改革,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大力推进事业体制向企业体制的转变。冶金地质提出了“以效益为中心,加速企业化”的方针,确定了“壮大工勘业,发展地矿业,巩固提高机加工和超硬材料,拓展商贸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排序。2001年初,根据[2001]2号文件,冶金地质队伍部分实行属地化管理,大多数单位交由中央管理,成立“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隶属中央企业工委。这标志着冶金地勘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更为有力地推动了系统的转企建制工作,它同推进产业规模化、产权多元化、资本股权化紧密相连。

1.5地质勘查工作繁荣发展时期(2003—2013年)

“十五”后三年,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引起了党中央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出了“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明确指出“要加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资源的勘查”。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加大了资源勘查与开发投资的力度,并充分发挥和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地质勘查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年)》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实施,“地质找矿大讨论”的深入开展,以及2010年国土资发的31、58、59、60号文件,均为地勘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003年5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委员会成立,总局交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2006年8月,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更名为“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冶金地质相继提出了“地质勘查高起点、大手笔、裂变式发展目标”,“发挥特殊功能,打造名副其实的国家队和行业排头兵”,“转企改制、整合资源,着力打造以地质勘查为基础的矿业集团”,“两个转变”(事转企、地质转矿业),“双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国有企业内部改革)等一系列战略目标和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冶金地质的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

2地矿经济形势研判和影响冶金地质发展的问题

2.1当前地矿经济形势研判

2013年,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经济增长格局却出现重大变化,尽管发达经济体整体向好,保持缓慢增长势头,而作为世界经济主要驱动力的新兴经济体却全面下滑,经济增长动能不足。2014年以来,全球大宗矿产品需求萎缩,产能过剩较为严重,重要矿产品库存维系高位,主要金属价格基本呈震荡下行态势,矿产勘查投资减少,矿业公司现金流不足,并趋于紧张,矿业并购数量和额度呈“双下滑趋势”,全球矿业市场持续走低。总体来看,目前全球矿业仍处于二次探底的过程中,今后两年,去库存化、去产能化将主导中短期的矿业走势。全球矿业正步入微利、薄利时代,矿业企业正遭受成本上升和价格下跌的两重挤压,为此,很多大型矿业公司都在谋求新的变化。其中,“科技创新”被众多企业视为微利时代“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保障。

2.2冶金地质改革和发展势在必行

2014年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652号)施行,事业单位改革是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国有地勘单位也将全面进入分类改革。这不仅要求国有地勘单位大胆尝试,而且需要行业管理部门为国有地勘单位进一步优化生存和发展环境,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政策。

2.3影响冶金地质发展的问题

冶金地质在多次体制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凭借着装备实力强大、技术力量雄厚、地质资料积累多、队伍可靠稳定、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野外工作经验丰富的特点,为国家的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找矿成绩卓著,培育了大批优秀的地质人才。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发展后劲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老化、对国家政策依存度较高等诸多劣势,影响当前冶金地质生存和发展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冶金地质管理制度存有不足,尚需进一步摸索和完善

冶金地质的管理制度尚需摸索和完善,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且历史包袱沉重,缺乏固定经费来源,地矿工作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冶金地质走的是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发展模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仍需不断摸索和完善真正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制度。在人才队伍结构上,受上世纪90年代的10年地矿萧条期和21世纪初10年非理性的矿业发展期的影响,致使人才结构出现了一老一少(50后60后是单位主力,80后是单位最大群体)、一多一少(非专业性人员多,善经营懂专业的人少)的不合理现象,随着50后60后即将进入退休年龄,80后将面临很大的接班压力。另外,国有地勘单位由于历史包袱沉重,财政拨款用于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福利等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缺乏固定经费来源,更加剧了地矿工作形成良性循环的难度。

2.3.2冶金地质市场主体尚未真正形成,仍处于“打工”地位

冶金地质的市场主体尚未真正形成,主要还是承揽来自政府和企业的地勘项目参与到地勘市场中,并没有参与地勘成果的分配,与政府或企业的关系完全是委托与被委托关系,不存在任何经济形式的成果分配,仍然处于“打工”的地位。

2.3.3冶金地质改革和发展中多种经营方式的缺陷

冶金地质在改革和发展中尝试多种经营方式,一般都未发展好,往往受经营经验、资金条件、专业技术等限制,大多处在基本能够解决职工就业,盈利水平较低甚至亏损的状态,有的甚至破产倒闭。

2.3.4当前冶金地质进入矿业权市场的难度仍较大

受矿业权市场相对散乱和审批难度逐渐加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冶金地质在矿权管理上获取难、维护难、运作难的三难问题,制约了其做大做强。随着21世纪初矿产资源产品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矿权审批程序的不断简化,大量的企事业单位都涌入到探矿权申请队伍中,包括许多根本不从事矿产品相关业务的企业和并非以找矿为主的地勘单位,造成了市场的混乱,部分企业获取矿权后因不具备实力圈而不探,进一步扰乱了市场。冶金地质受制度和政策的限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拥有矿业权,在市场竞争中又受融资渠道不畅的影响,难以通过矿业权的经营积累自身发展资金来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失去了在市场上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制约了其做大做强。

3冶金地质工作发展建议

冶金地质是地质找矿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功能服务的主力军之一,随着政府对国有地勘单位一系列改革制度的推进,其改革与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地矿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赋予国有地勘单位新的使命,在新形势下,冶金地质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重视与思考。

3.1传承历史,总结经验,认清形势,把握市场动态,坚定不移地走地矿发展之路

冶金地质地矿业在过去的60多年,不仅在地质找矿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和装备,总结了丰富的找矿经验,培育了一批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勘队伍,而且也开辟了矿业开发之路,在区位、人才、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优势。面对当前地矿经济的新常态,冶金地质要传承历史,总结经验,认清形势,把握市场动态,既要积极主动掌握国家政策动向,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同时也要主动出击,通过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加大矿权的获取、维护和运作力度,加快走出去战略步伐,借鉴大型企业和大型矿业集团的成功经验逐步探索探采一体化等途径,继续发扬冶金地质的光荣传统,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地矿业发展之路。

3.2加大冶金地质队伍建设力度,逐渐形成适应自身发展的长效机制

2014年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施行,冶金地质处于改革的大环境中不能置身其外,与其他行业相比,地勘经济基础相对脆弱,总体竞争力还不强,面临的环境也比较复杂。这里面既有体制和机制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冶金地质长期处于事业单位的环境,冶金地质人员要正确看待体制机制,要扬长避短、练好内功、增强实力、勇于创新、勇于改革,继续发扬地质“三光荣”和“四特别”精神,直面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的考验,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打造一支“敢打仗、能打仗、打胜仗”的地勘团队。为此,冶金地质必须全面分析自身现状,在认真研判当前地矿经济走势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人才结构“一老一少”、“一多一少”的特点,完善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等机制,形成优胜劣汰的内部竞争、奖惩办法,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经营人员、管理人员,促进地矿工作的整体大发展。既注重单位的顶层设计,又加大基础管理力度,通过以老带新、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多种方式,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成长,培育善经营懂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3.3正确处理好资本、技术和矿权三者的关系,充分利用和争取矿业权,加快冶金地质进入市场主体的步伐,促进地勘单位在新形势下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冶金地质在承担项目上一般没有成果分配权,难以通过主业形成一部分自有资金的积累,也没有优先取得矿业权的权利,更是缺乏资金通过市场竞争方式取得矿业权。尽管在历史上形成了一部分矿业权,因对自有矿业权进行维护和投入的资金不足,且不具备自主开发的人才、技术等条件,难以形成探采一体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当前情况下,冶金地质必须利用好自身技术优势、现有的资质和一切社会资源,来正确处理资本、技术和矿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做法:通过与其他矿权人参股及技术入股的合作方式,获取一定矿权权益或联合勘查;积极介入地质勘查程度较低、找矿潜力较大,易取得成果的内蒙古、青海、云南、新疆、贵州等西部地区;积极申报基金项目、价款项目以及矿调项目,取得新的矿权,争取实现地质勘查探矿权“流转—取得—再流转—再取得”的良性循环;利用目前低迷的地质市场形势,采取购买或参股形式获取优质矿权。为此,既要守好现有的领域,又要适时转型升级。随着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冶金地质在做好公益项目(国家和财政项目)树品牌的同时,又要大力开辟社会地质市场。在项目执行方面,在扎实做好自主勘查项目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申报和实施国家和地方财政项目,要大力开拓商业地质项目,尽可能拓展联合勘查项目。在资质方面,在充分经营好地质勘查、钻探、物化探、岩矿分析等技术服务,地质灾害防治等地质延伸产业常规领域的基础上,还要积极申办非常规资源(如页岩气、煤层气等)、非金属矿产的勘查及检测、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生态地质等资质。在技术装备方面,要拥有一批既先进又实用的设备和一批精干的队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工作的突破。要不断扩展专业领域和市场份额,树立“地质产品制造商”和“地质技术综合服务商”的理念,去开拓、占有属于自己的市场,摆脱长期“打工”的局面。

3.4加大与大型国有企业和大型矿业集团的合作,积极走出国门

目前,大多数地勘单位地质找矿规模还比较小,又缺乏有支撑能力的矿山企业,从而产生的经济效益还很不明显。从中国资源配置情况来看,大部分需要在国外市场中配置,当前大型矿业集团走出去的也比较普遍。冶金地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加大和大型矿业集团及其他社会资本的联营力度,通过合作开发或承包勘查等形式走出去,扩大工作范围,通过实际工作经验锻炼人才,扩大单位影响力,培育在地矿经济工作中的人才队伍,发展壮大自己。

4结语

冶金工业市场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ERP;企业管理;冶金行业;作用;特点;分析

一、ERP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ERP与企业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它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当中的各部门机构当中,在确保企业业务发展流程规范性的过程当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与此同时,依托于ERP管理系统还能够实现企业生产经营与市场发展趋势的最高效连接,确保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稳步提升,对于企业综合效益的实现与发挥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

1.内部结构方面:ERP系统的实施能够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数据的实时性,以扁平化的机构模式确保企业相对于环境变化趋势的响应速度,从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2.财务环节方面:ERP能够辅助企业更好的完成财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传统账务处理与业务发生行为的结合使得企业资金账务与实物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从而极大的拓展了经济活动信息的利用范围。

3.采购环节方面: ERP系统的实施与应用使得企业销售、生产以及供应有效的统一在了一起。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对采购原料的供应商、采购价格以及交货日期等关键信息进行实时查询与记录,从而依照市场变化规律对物料计划予以精确编排。与此同时,在将库存管理转化为动态化数据的过程当中确保订货量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4.产品开发环节方面:ERP系统基于统一化数据库的应用,使得企业有关产品开发所需的数据信息能够得到及时且精确的获取,并且数据维护所消耗的时间也得到了极大的缩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模块化物料清单技术的应用过程当中,物料清单的生成与维护时间同样得到了缩短,通过产品开发效率的提升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稳定提升。

二、ERP企业管理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特点分析

1.EPR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实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销售流程:首先,ERP能够将冶金企业销售环境的内控指标与标准信息存放在系统框架结构当中。业务人员在对客户问题进行回答的过程当中借助于ERP系统使回答具有显著的专家行为特性。客户在了解并选择标准产品的过程当中将企业的生产产能更为全面的发挥出来;其次,ERP能够在冶金企业销售行为当中对客户产品价格高低问题作出合理相应。ERP系统能够将冶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基础数据储存在统一子系统模块当中,根据机组产量、原材料、燃料消耗、合金等投料标准以及成材率指标基础统计数据对企业产品成本作出合理估计,从而为销售人员的产品报价行为提供必要的统计数据支持。最后,ERP能够在冶金行业销售行为当中对客户所需要的订单状态给出具体说明。

2.ERP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实现了以订单为基础的计划/生产流程组织模式:对于冶金企业而言,在ERP系统当中,冶金产业生产的组织采取的是依照客户订单对生产订单进行转换的方式完成计划与组织的。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一旦企业生产作业出现意外事故,值班人员就能够借助于ERP系统对生产情况进行合理控制与掌握,从而及时启动企业相关预案计划,最大限度的控制企业损失。

3.ERP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实现了以质量为核心的岗位管理机制:在ERP系统模式作用之下,冶金企业有关产品生产的质量规范能够完全储存在整个系统管理模式当中。具体而言:在客户明确所需要选取的产品与标准规范之后,ERP系统能够对相关产品的基础性数据加以储存,并就与之相对应的质量标准予以明确。此种方式的目的在于对一份订单在企业生产流程体系各岗位中的标准与要求加以明确。ERP订单确定为销售人员提供支持;订单排产为计划人员提供支持;订单下达为生产人员提供支持,最终实现冶金企业生产作业的标准化与动态化。

4.ERP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实现了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制:在ERP成本预知模式的作用之下,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针对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合金及燃料等辅助材料采购价格的变化趋势予以系统分析,确保计划人员与销售人员的产品价格预估能够合理且精确。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ERP系统为企业成本核算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支持,将企业境遇管理的事后分析转变为事中控制与事前预测,从而为冶金企业生产计划的优化与冶金产品销售策略予以指导支持。

三、结束语

很显然,ERP系统与企业管理工作的融合能够最大限度的优化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方式,对于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的提升与经济效益的实现有着极为关键的促进作用。总而言之,本文针对ERP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及冶金行业的应用特点这一中心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汪国平:基于Internet的E-ERP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J].商场现代化.2007.(13).161-162.

[2]陈伯成 叶伟雄 孙静等:企业资源规划ERP软件简化的流程集成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3.(06).721-72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