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冶金安全论文

冶金安全论文

冶金安全论文

冶金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冶金;安全控制;研究 ;高危行业

中图分类号:TF0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b)-0000-00

冶金行业作为高危行业,经常发生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其因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也占有较高的比例。例如冶金工作中使用大量的煤气,容易造成中毒和窒息的危险,以及氧气的大量使用,极易造成火灾或者爆炸。以上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冶金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不利于冶金工作的持续发展。因此,对冶金行业的安全控制展开研究,探讨其安全生产及安全管理的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冶金企业的生产安全,其是目前企业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一、 冶金生产安全的相关理念

世界宇航界曾提出名为“本质安全”的理念,其是指电气系统具有预防可燃物燃烧所需能量释放的安全性。事故致因理论是本质安全的理论基础,本质安全理论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早期事故致因理论―能量释放事故安全理论―现代系统安全理论。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都广泛采用如图1所示的因果连锁模型。该模型注重强调了安全事故是由人和物直接造成,单最终还应归咎于人的管理不当。本质安全理念就是在这种事故因果连锁模型的基础上产生。

本质安全的定义,是指企业处于无可避免的安全风险的条件下,借助对生产过程中的相关因素进行统一和规范,从而实现风险的控制,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详细地说,就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凭借企业内部的有效管理,预防和减小生产中的安全风险。

二、冶金企业本质安全需要注意的方面

本质安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其分别为:员工行为安全、设备运行安全、工作环境的安全、管理模式的安全。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强调员工操作的规范性。不管员工的工作环境如何,都能按照正确的操作规范来进行,防止员工操作的不合理导致安全风险的增加;第二、强调设备的安全性。无论设备是否处于运行状态,其本身安全必须要有保障;第三、强调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不管外界气候还是其他因素发生变化,冶金企业均能实现安全生产,其生产的环境也能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第四、强调管理的实效性。企业通过有效的管理,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

(一) 生产设备的本质安全

设备是企业生产的基础,也是本质安全的基础。这里所说的设备包括了全部有关生产的工具、机器等。设备的设计、选择、制造等过程都需要对其进行安全风险的评价,并指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实现设备安全防护性能的提高,从而使其能够正常安全地运行,其是实现本质安全的主要办法。与此同时,企业应当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对落后的设备进行摒弃,除此之外,还需重视对设备的检修与维护。认真地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降低其运行时的安全风险。

(二) 工作环境的本质安全

工作环境是本质安全的外在条件。其包括了许多方面,例如:作业现场环境、自然环境、时间环境以及空间环境等。要想保证工作环境的本质安全,需要使企业生产的布局、生产空间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有效控制工作环境的通风、透光、噪声等,保证生产员工的人身安全。

(三) 生产员工的本质安全

员工是企业生产的根本。员工的本质安全是指员工的心理、生理、生产技能等符合生产工作的需要,能够较好地进行作业以及把控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为实现员工的本质安全,必须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然后,其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以及安全操作能力;最后,员工的操作必须规范。企业应加强对员工自我安全意识的培养、重视员工的安全操作能力以及故障处理能力。

(四) 生产管理的本质安全

通过有效的科学管理是实现冶金企业本质安全的直接办法。冶金企业因为管理不当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制定各项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将其完善,所制定的制度必须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然后,必须有效实施管理制度,全方位把控企业的运作,降低企业生产的安全风险。健全安全管理的奖惩制度,实行风险评估、绩效考评、质量监督等为一体的奖惩评估制度。

三、冶金企业安全控制的具体策略

(一)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就目前而言,我国多数冶金企业的规模较小,技术设备相对比较落后,需要较大程度上依靠人为操控。企业应该分阶段摒弃传统的技术设备,包括安全性能较差的设备,引进并采用先进可靠的设备投入生产,提高冶金工作的安全性。在生产大系统的过程中,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不断改进,注重实现以下步骤的安全:选矿―烧结―高炉―转炉―铸造―轧钢,然后是物料输送以及提高PLC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保护措施应当实用有效,并且行车应当进行限速设定,料车应当进行限载设定,并规定高速区和低速区。企业还应对炉底实施全面合理的温度测量,保证中心控制系统的有效控制。

(二) 制定安全质量标准,提高生产环境的本质安全

冶金企业广泛推行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实行OHSMS标准有助于促进职业安全法规的落实,使冶金企业的安全管理更加主动,其安全管理的实效性也能得到提高。企业举行一系列关于安全标准的考评活动,对粉尘、噪声、辐射等制定相关标准,根据企业制定的考评办法对这些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对于类似高压蒸汽、煤气等有害气体企业应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在人数较多的煤气区域,应当制定空气中煤气含量的标准并进行定期检测。炼钢车间等应在其流水线上设置专用的通道以供钢水、铁水等排放。

(三)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自我安全意识

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关于安全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并将员工的培训经历记录在档案之中。企业还可以举办以安全和消防为主题的知识竞赛,使员工的安全知识得到丰富。并且聘请权威安全专家和员工一同进行安全管理及处理方案的制定,组织员工学习专业的安全技术知识,使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企业相关人员应接受具有一定权威的培训机构的培训,考核通过之后才能正式上岗工作。此外,从事煤气、氧气管道操作与维修的技术人员,也应进行相关的安全技术培训。

(四) 实施科学管理,使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比较完善

冶金企业在管理中可以采用戴明的PDCA循环管理法,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全面性。冶金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重视对工作流程的安全控制,制定并履行“四排查”的制度,也就是对车间、岗位、部门、工厂四大方面进行定期检查。企业安全技术人员应对企业的安全设备以及煤气管、电线等进行不定期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应立刻进行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予以相应的处罚。坚决执行安全生产的规定,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的执行力度,尽可能避免管理上的错误,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的安全性。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制定相应的安全设备审批和检查制度,保证安全制度上的完善。

(五) 冶金企业应努力贯彻“三同时”制度

安全评价是一种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模式,其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得到关于其危险系数的评估和保护措施,从而降低安全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所提出项目的安全措施必须严格遵照相关法律和规定,在进行生产及加工时也应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来进行。在项目完成之后,还应系统地进行安全检查,降低其隐藏的安全风险。此外,企业还应将在安全防护方面的资金投入纳入企业预算当中。

结语:

总而言之,冶金企业要想实现其冶金工作的有效安全控制,必须保证企业的本质安全。而本质安全是综合了员工、设备、工作环境、生产管理四个方面的安全体系,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其中某个因素的变故或者其中某些要素之间的矛盾造成。冶金企业必须针对这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才能将安全控制变得更加主动和有效,进而降低冶金工作的安全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针对冶金工作安全控制的研究,对于冶金企业的生产以及员工生命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段瑜.基于事故根源的冶金企业员工安全行为能力测量与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冶金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冶金制造主要是对各种金属进行开采和加工,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过冶金企业在生产和制造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因素,不加以管理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当前部分冶金企业存在安全管理和企业发展实际不符、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所以要想促进冶金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以下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一、风险管理涵义与流程

(一)何谓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辨识某个项目或企业经营发展中潜在的风险,之后通过相关措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从客观角度讲,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对企业有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企业经营都会受潜在风险因素影响,对冶金企业来说,在其发展中任何小的风险和隐患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必须对相关风险进行管控,以此避免决策失误,保证资产安全,最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风险管理流程分析对于冶金企业来说,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涵盖战略规划、风险识别、风险分级、风险应对以及风险评估五个部分。为了保证风险管理发挥出其作用,要求企业管理者明确以下管理流程和相关方法:1、目标规划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首要步骤是风险目标规划,也就是在冶金企业充分了解自身生产状态以及设备利用情况的前提下,深入分析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然后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针对某阶段的工作重点进行全面规划,最终提升可操作性。2、风险识别确定风险目标后,需要采取有关技术性措施进行风险识别,这是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由于冶金企业生产环境具有危险性以及员工不可控性,在其生产经营中会存在一定风险因素,需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3、风险分级风险分级就是工作人员利用两个变量确定风险值,其中包括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后影响冶金企业的程度,工作人员确定风险等级时需要利用公式D=LEC,其中L代表事件发生可能性,E代表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发生事故后的后果,D代表风险分值,通过该公式可以明确不同安全事件中的风险等级,以此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等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等级:高度风险岗位、中度风险岗位、低度风险岗位。其中企业直接对高度风险岗位进行管控,由企业领导和专业科室对高度风险岗位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专业科室以及车间对中度风险岗位进行管理。4、风险应对在冶金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风险自身存在,并且不可避免,所以说并非全部风险都能应对。在实际生产经营中需要将重点放在风险产生的后果中,部分风险造成的影响在合理范围之内可以不进行处理,或者制定出相关措施减少应对该风险所投入的人力物力。5、风险评估在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风险评估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关注投入和生产的同时还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后的结果,并且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冶金企业的实际情况衡量生产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在评估潜在风险问题时还需要让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合理利用单项风险评估、多项风险评估、综合风险评估等措施完成风险评估工作。

二、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风险问题

近年来,全面风险管理在国际经济领域已成为热点话题,如何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政府经济组织和企业高度重视的内容,发达国家对于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较为深入,并且很多企业都将风险管理作为重点内容。我国风险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利用还处于初步阶段,随着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文件后,要求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做好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在我国冶金行业中普遍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但是还有很多企业风险管理缺位,风险管理意识缺乏,专业人才和资金投入不足。具体问题如下:

(一)在风险管理制度上未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的冶金行业开始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和设备,在生产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如果利用传统管理制度显然无法满足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需要。不过目前依然有部分冶金企业使用原有的风险管理制度与方法,导致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管理不科学的问题,容易埋下安全隐患。此外,在部分冶金企业中,安全管理人员对风险因素制定的评价机制也存在不完善的情况,没有形成统一的风险评价体系,主要原因在于进行风险评价的过程中缺少数据支持,由此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企业的发展与战略目标不相符在冶金企业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战略目标进行风险评价,如果风险评价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或者企业希望短期内获得较大的回报,将会导致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和企业发展方向出现偏差,后期的生产与经营过程中也会存在更大的风险。此外,在风险发生之后,企业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样会影响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宏观风险视野缺乏,未能主动控制风险发生对于冶金企业来说,其开展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树立安全管理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但是很多的冶金企业更加重视事后处理,在实际的生产中缺乏风险分析和评估能力,加之没有打造出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导致实际工作缺乏主动性以及应变能力,容易出现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情况,最终影响冶金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信息技术更新慢除了风险防范意识缺乏,部分冶金企业还存在信息技术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冶金企业的网络化管理模式基本建立起来,但是部分企业未能统一内部风险管理信息标准,一方面,存在传输渠道部畅通的问题;另一方面,缺乏信息与数据的支持,导致对各部门生产以及分工协作带来不利影响,最终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出现问题的几率增加。

三、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落实风险管理的措施

冶金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冶金企业面临着自然灾害、财产损失等传统风险,还面临着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而加强安全生产的风险管控更是重点内容,如何全面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是冶金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一)完善制度,做好风险预防为了有效提升冶金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将相关工作落实下去,在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不能只依靠以往的管理经验,或者根据生产事故作为制定参考,而是要深入分析冶金企业自身的生产特征科学进行生产区域划分,让不同部门和作业区域都能具备安全生产能力。同时工作人员需要科学利用风险评估技术手段,从多个角度分析冶金企业生产作业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出现原因,然后进行风险等级评估,避免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在冶金企业开展风险防控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从传统事后的分析和被动式防御模式向主动式的风险防范转变,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风险管理效果。

(二)风险管理和市场结合为了发挥出风险管理的作用,需要坚持全面系统的管理原则,并且将风险管理工作和冶金企业经营实际结合起来。同时,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加强与基层作业人员的交流,听取其意见,然后把风险管理和作业方式有效结合,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此外,针对当前部分企业风险评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要求风险管理人员根据冶金企业运营情况完善风险评价机制,具体说来:一方面,冶金企业制定风险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市场环境以及冶金企业制定的安全监督规范,由此可以有效提升风险评价机制的约束性和强制性,引导全体职工遵守相关规定,同时也能提升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风险管理人员在制定风险评价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先利用评价指标进行科学评估,通过该方法可以对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较高的作业区域进行划分,以此提升风险管理评价机制的可操作性,逐渐完善各个生产环节的风险评价分级,推动冶金企业排查安全隐患。

(三)提升风险预防的意识在冶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将风险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并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安全生产机制,以此有效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果。此外,冶金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通过该措施有效提升一线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生产部门和行政部门间的沟通。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在冶金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深入分析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因素,为此需要全面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以此树立高度的风险管理意识,具有风险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切实做好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工作。在日常的冶金企业生产中需要加强重点监控,在评估生产风险的过程中将定性和定量结合,同时要及时对评估结果反馈,比如利用隐患通知书或者专项整改方式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地。

(四)更新技术,实现数字化防控新时期冶金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技术加以利用,并且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具体出来:一方面,需要确定冶金企业信息安全评估目标。在制定信息安全管理风险体系的过程中要求作业人员确定风险评估目标,以此明确企业的安全管理要求,逐渐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提升应对实效性;另一方面,必须明确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评估范围,根据不同作业区域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方法。此外,冶金企业还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使其能够及时预判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风险。

冶金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中南大学档案馆,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 陈新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冶金物理化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长期从事冶金物理化学理论、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并把物理化学应用于冶金、材料等学科,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冶金物理化学专业。1952 年陈新民先生受命筹建中南矿冶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是中国冶金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对火法冶金、湿法冶金、氯化冶金及熔体热力学理论有深入的研究。他的“金属—氧系热力学和动力学”“高温熔体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有色金属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建校初期的困难条件下,他遵照中南教育部的要求,以“革命的精神、革命的办法,艰苦奋斗,团结建校”作为建校的指导思想。

[

关键词] 中南矿冶学院;陈新民;冶金物理化学;有色之师;办学思想;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2?0125?04

[收稿日期] 2014-12-20;[修回日期] 2015-03-30

[作者简介] 申细秀(1975-),女,湖南邵东人,中南大学档案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从在既无师资又无设备的条件下组建的中南矿冶学院,到首批进入“211”工程的中南工业大学,再到一所学科齐全、工学和医学见长、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其创办过程凝聚着陈新民先生不可磨灭的功勋。

一、为建中南矿冶学院,陈新民受命到长沙

陈新民先生,1912 年出生在河北省清苑县(今保定市),他的祖籍在安徽省望江县。因随父四处奔波,影响了上小学,但他天资聪颖,没有经过小学阶段,直接考入久负盛名的天津南开中学。这所崇尚新学、民主和科学的学校曾培养和造就了周恩来等一辈现代领袖人才。在中学时代,陈新民先生就确立了“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志向,勤奋学习数理化知识,终于在19 岁那年,即1931 年秋,成为清华大学的学生。陈新民先生与当时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一样,怀着“科学救国”的抱负,投身科学,投身工业。1940 年冬,他考取清华大学时在昆明的西南联大公派留学生,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冶金博士学位。

1946 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他从美国回来,在天津北洋大学任教。1948 年9 月后,他回到清华大学任教。1952 年元旦过后,时任清华大学秘书长的陈新民先生刚从东德采购教学设备回到学校,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要调他去筹建一所新大学。离京前,中央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握着他的手说:“国民经济尚在恢复,国家的人力物力有限,此行创业,困难不少。你是清华大学有名的四根台柱子之一,相信你能独当一面,做建造新大厦的大梁。”

二、与师生共患难,筹建中南矿冶学院

1952 年3 月,陈新民奉中央教育部令来到长沙,开始筹建中南矿冶学院并担任筹备处主任、首任院长。在只有两栋破烂不堪的楼房(即抗战前夕,清华大学在长沙左家垅建造的和平楼与民主楼)的条件下组建一所新大学的工作千头万绪,任重路艰。但他并未退缩,义无反顾地挑起重担,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进行各项筹备工作。他遵照中南教育部提出的“以革命的精神、革命的办法,艰苦奋斗,团结建校”的口号,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夜以继日,艰苦奋斗,在荒丘洼地上动手平地基、修操场、铺道路、筑水库,在短短7 个月内完成了2 000 余师生开学所需生活与教学设施的全部准备工作。

1952 年11 月1 日,由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的矿冶系科,中山大学的地质系,北京工业学院的冶金科和选矿科等六个高等学校的若干科系合并而成的,旨在为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服务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中南矿冶学院应运而生,陈新民出任首任院长。在成立大会上,陈院长说:“在华北、在华东、在西南、在西北、在中南,还没有另外的学校,像这样的在培育着有色金属工业的干部,中南矿冶学院就是在担负着这样的伟大而光荣的任务。”

中南矿冶学院组建之时,全院校舍面积22 983平方米,图书27 845 册,教学仪器设备1 900 台(件),价值92.16 万元,条件可谓十分艰苦。陈院长说:“我们的物质条件是仅有的两座大楼,总面积不到2 万平方公尺。我们的礼堂有六用,我们没有食堂,随地吃饭,没有实验室,我们缺乏宿舍,教授不论家庭人口多少,曾经每户分配宿舍一间,其他员工更不待言。”到1957 年,学校校舍面积达到94 400 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72 174 册,在校教职工1 015 人,学生3 829 人,全院设备价值累计334.95 万元。全校已经设立普查、地勘、物探、探工、采矿、矿山机电、矿山测量、选矿、有色冶金、有色金属压力加工、金属学及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热处理等11 个本科专业,矿冶类专业已配套齐全。这些成就的取得凝聚着陈新民不可磨灭的功勋,为学院于1960 年进入全国重点高校行列和以后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新民平易近人,在建校初期艰苦的办学条件下,坚持与师生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采矿55 级校友高革新回忆道,“有一次排队在食堂买午餐,我发现陈院长排在我身后,请他上前,他笑着说:‘一样一样,别客气!’当时我很感动。”52 级校友刘庆林在1952 年9 月29 日的日记中写道:“这两天,我们也看到院筹建处主任陈新民教授吃饭和我们在一起,洗碗都在一个大木槽内。他脚穿一双旧黄皮鞋,都磨成了皂白色,说话慢条斯理,我原以为教授都西装革履,没想到陈教授是这样的朴素。”他针对当时学生怕井下压死、怕药剂中毒、怕高温烧烤等不安心专业学习的畏难情绪,用朴素的道理和生动的故事来教育学生热爱专业,高革新回忆说:“他讲的‘天下无安全处’的故事引得课堂一片欢笑,不安心专业学习的思想也随之飞散。”

三、学习前苏联先进经验,确定“理工兼收、远源杂交”办学思想

中南矿冶学院成立伊始,中共中央提出了“要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的口号。陈新民先生遵照中央的指示,积极地学习前苏联的先进经验,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设计中国有色冶金各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编制和试行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学习前苏联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行五分制口试制度;搜集前苏联教学资料,翻译、改编前苏联教材,充实和革新了教学内容;开设新课程;改进教学方法;组织俄语速成学习班;建立教学组织——教研组和教学组;创建教学委员会;按新的教学制度进行专业设置,按专业性质划分地质探矿、采矿、选矿、冶金等四个系。并于1954年11 月开始聘请前苏联专家指导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研究生,是中南地区聘请前苏联专家最早的高等学校。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1956 年召开了中南矿冶学院第一次科学报告会,报告了80 多篇论文,打开了建设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的开端。

陈新民精心规划和领导学院建设,指导与实施校园基建、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师资配备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他坚持从严治校、励精图治,带领全体师生员工艰苦奋斗,使一所具有鲜明学科专业特色的大学得以蓬勃发展。陈新民利用自己在冶金及化学等学科领域的高深造诣和在国外的研究经验,坚持以理为主、理工渗透、“理工兼收、远源杂交”的指导思想,把物理化学应用于冶金、地质、选矿等学科,发展边缘学科,1959年创建了冶金物理化学学科,成为我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在专业设置上,陈新民多次在国家教育部召开的会议上提出:专业面不宜过窄,应将重金属冶金、轻金属冶金和稀有金属冶金合并为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的建议,并为国家所采用。他认为:学生必须具有广泛的知识基础,才可能具有较强的创造才能。

四、含怨受屈信念坚,积极承担教学任务

在“反右”和“反右扩大化”时期,陈新民与我国许多老知识分子一样遭遇了厄运,1957 年,被错划为湖南所在高校的大右派之一,撤消了院长职务。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积极承担起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下放到教研室参加劳动,做教学工作,承担了“金属腐蚀与防护”和“X-射线学”的教学任务。他在日记中写道:“作为共产党的追随者、共产主义的踏实信徒,就应该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就应该把自己见到的、想到的、对社会主义有利的、对党的事业有益的想法尽量提供出来。畏首畏尾、考虑自己的成败荣辱、不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暴露出来,或者唯唯诺诺、没有自己思想的人,不可能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者。”他“一边上课,一边编写讲义,决心要以自己的行动挽回党和群众对我的误解,要以共产党员的条件要求自己,下定决心为社会主义而献身。”他担任61 级冶金及金属热处理两个专业八个班的“物理化学”教学任务,花大量时间备课,参考各国参考书,“每周用2-3 个晚上的时间到学生宿舍答疑,为比较困难的学生组织补课。”1959年底摘去右派帽子后,陈新民除承担“物理化学”“冶金物理化学”的教学任务外,还兼任物理化学和冶金物理化学两个教研室主任。由此,他“更加决心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陈新民经历了大字报、大批判、抄家、隔离、强制劳动、剃半边头、画花脸、关牛棚、听训话、整夜罚跪、挂牌游街、侮辱人格等磨难。就在这样困厄的日子里,他仍坚持一个信念,不论是遇到什么厄运,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他顶住一切困难和压力,积极参加了物理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工作。后来他回忆说:“由于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横逆之来,我处之泰然,在这艰难的时刻,只要能为社会主义做出一鳞半爪的贡献,也是愉快的。”“为了做出结果,常常夜以继日,轮番苦战。有次,雷雨中突然停电,为了避免意外,不得不在大雨中来到实验室,凭借微弱的手电光,处理有关工作。”

五、走校企合作的科研之路,奠定了有色金属硫化矿火法的基础理论

陈新民先生始终坚持密切联系实际,防止一切脱离实际的倾向。为积极响应“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他规划科研方向,鼓励教师多承担科研课题,亦亲自担任学术指导,主持科研报告会。他认为,工程教育是服务于工业建设的,同时也是工业进步的推动力量。他说:“凡是生产中提出来的研究课题,都是有价值的。”他要求矿冶学院的每个部门,都将要而且必须要很好地主动地与工业部门紧密联系,深入工厂,为厂矿服务。他积极提倡并组织教职工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咨询服务,同厂矿签订协作合同、科技成果转让合同等。建校伊始,他积极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开展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生产实习。他与生产部门建立联系,签订联系合同,既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又对生产部门也有一定的帮助。建校初期与学院建立联系的主要生产部门有:赣南重力选矿厂的设计工作、重点建设区的地震地质调查工作、湘潭电线厂的改进反射炉装置工作等。就这样,陈新民克服建校初期经费、设备短缺的困难,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高校科研与厂矿企业相结合的成功之路。到1956 年,中南矿冶学院完成的科研项目达89 个,取得成果43 项。

陈新民长期致力于冶金物理化学的教学和科研,是我国金属学会和有色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的创始人之一,先后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院矿冶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冶金学科组成员、《有色金属》编辑委员会委员、冶金部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冶金物理化学科学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会冶金学科分组成员、湖南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顾问、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学术委员会化学化工非金属材料学科评委。

在冶金物理化学领域,陈新民最早在国内开始了熔锍热力学及硫化物焙烧热力学研究,相继研究了“硫化物焙烧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组成”“铜的硫化物焙烧状态图”“铅的硫化物焙烧状态图”“硫化亚铜热力学性质的测定”等课题,为有色金属硫化矿火法冶金奠定了理论基础。

陈新民撰写并在国内外发表了几十篇重要科学论文,他的博士论文研究工作《熔铁中的铬-氧平衡》被麻省理工学院的同行称为是“经典性的工作”,有关研究内容刊载于1946 年12 月《美国金属学会学报》。他出版了《火法冶金物理化学》《冶金热力学导论》和《物理化学》等专著。

六、老骥伏枥,坚持育人不放松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首要任务。陈新民以他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和精辟的分析使学生们能尽快领悟所学的知识。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做到前后照应,举一反三,使学生充分消化”。冶化641班同学回忆说:“陈老师讲课一般不重复,语言非常简洁。每当结论时,惯用‘因此所以’来提醒注意,然后在黑板上的结论下面轻轻划一道红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他的教学,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如奏一曲阳春白雪,高音上得去,低音下得来,清闲高雅,叫人流连忘返。”

陈新民讲授的物理化学课久负盛名,两院院士王淀佐回忆说:“陈老师讲课轻声慢语,娓娓道来,好似山溪的潺潺流水和润物无声的春雨。特别是于艰难处能深入浅出并且严谨准确,使听者有攀登高峰如履坦途、化险为夷、豁然开朗、如沐春风的感觉,听这门难懂的课竟成为一种享受。”“每当陈先生讲课,教室总是坐满学生,许多校内校外的老师也愿意来听课。”

陈新民一贯重视对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定期听取所指导研究生的汇报,及时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他的第一位研究生黄克雄回忆说:“有一次,我按计划去他家汇报论文工作,他正生病卧床,我准备改期再谈,陈教师坚持要我汇报,我只好坐在他的床边汇报。”陈新民关心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学生胜过先生,是对先生的最大安慰。事业后继有人,是我最大的心愿。”他以自己的心血为学生铺平道路。

1979 年陈新民恢复名誉出任中南矿冶学院副院长之后,为恢复教学秩序,改善教学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和建立研究生的培养制度与方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1980 年11 月,陈新民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后称院士)。1984 年,陈新民先生担任中南矿冶学院名誉院长,1985 年担任中南工业大学名誉校长,继续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在中南矿冶学院首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从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后勤供应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许多对学院发展有利的改革措施。陈新民先生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高等教育的开拓者,被誉为“有色之师”。

注释:

① 陈新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建校的精神争取更大的胜利[M].中南矿冶学院,1952.

② 陈新民.为迎接更伟大又艰巨的任务而努力[M].中南矿冶学院,1955.

③ 陈新民.群策群力 团结奋斗 努力实现1985 年的改革任务[M].中南矿冶学院,1985.

参考文献:

[1] 陈新民.陈新民文集[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冶金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技术技能型人才 有色冶金技术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087-02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新问题。依据有色冶金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特点,高职院校在制订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把有色冶金行业的新发展、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课程体系中;同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加强对学生专业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有色冶金工业及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特点

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在有色冶金企业生产一线中从事岗位技术操作,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实践操作技能,在生产岗位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并能够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人员。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有色冶金技术的快速发展,有色冶金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特点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具备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与有色冶金专业或生产岗位相适应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有色金属各生产工序基本的岗位操作技能和操作规程,熟悉各生产工序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达到在岗工作所要求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培训考试,取得火法冶炼工、湿法冶炼工等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具备专业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有色冶金企业技术改造、工艺创新、设备更新换代将对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只有具备专业创新能力,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技术技能型人才要熟悉新设备、了解新工艺,具备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创造性地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同时,要能够根据岗位实践操作过程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意见,具体实践、操作和开发。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才能胜任岗位工作。

二、高职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一)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有色冶金产业人才规格及岗位需求,按照有色冶金技术职业资格标准,经过培养使学生素质和能力达到相应的目标。一是专业知识目标: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各种有色金属生产的基本过程、生产技术条件和主要设备结构等专业知识。二是专业能力目标:掌握有色冶金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有色金属冶金生产一线岗位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对有色冶金生产工艺改进、设备结构局部改造的能力,新技术运用、推广的能力,以及生产岗位技术现场管理的能力。三是社会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勤恳工作的敬业精神,良好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意识,较强的工作计划、活动组织和协调能力。四是方法能力目耍壕哂薪锨康难习能力,通过查阅专业资料、文献和计算机网络等取得专业信息的能力,较好的判断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二)人才培养定位。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专业定位上与本科院校有一定的区别,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根据有色冶金企业的岗位需求,高职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定位为以下四类岗位:一是有色冶金生产岗位,主要在生产一线从事各种有色金属实践生产工作;二是有色冶金生产管理岗位,主要从事有色冶金生产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三是有色冶金生产工艺改造和新技术研发岗位,主要负责组织实施企业生产技术改造及新技术研发工作;四是有色冶金生产过程及产品分析检验与工艺试验岗位,主要从事有色冶金原辅材料、生产过程技术控制检测和冶金产品的质量检验分析工作。

三、高职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树立“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树立发展意识和学习意识,总结并吸收先进、可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加强实践调研,有效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势与特色,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求设立人才培养方案。在明确人才培养具体目标及定位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来制订高职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优化教学课程体系。传统的课程体系由于课程安排不合理,专业课程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偏多,实践教学少。高职学生基础较差,过多、过深的理论教学会让他们难以接受,很多学生由于听不懂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因此,需要对原先的教学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把过去以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为教学重点的课程体系,逐步优化为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上,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课程体系。在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时,重点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操作能力的实训,增加实践操作教学学时,使综合实践性教学学时占学生总学时68%以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专业技能和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开展实验或实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二)改革教学模式。可考虑实施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理实一体,仿真教学”的教学模式。有色冶金生产过程一般都是在高温、高压或酸、碱等危险条件下进行的,在校内实训室难以进行生产实训。为此,可通过建设有色冶金仿真实训室来解决这些难题,即利用有色冶金仿真软件用大量的现场生产视频、图片,采用3D技术,形象、生动地再现有色冶金实际生产的全过程。学生通过操作界面对各工序的生产状态进行有效操作,真实地再现有色冶金生产操作过程。老师通过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对操作过程进行实时评分,让学生知道操作过程的得失,不断提高操作技能。通过仿真实训,学生能亲身体验生产过程,学到企业生产岗位相关知识和技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进行广泛的有色冶金企业调研,了解国内外有色冶金产业发展趋势,对接区域内有色冶金技术产业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用人要求,确定有色冶金生产岗位群及其对应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与有色冶金企业深度合作,聘请企业专家、技术骨干作为校外兼职教师,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教学实施、管理与考核评价等。基于企业专业人才需求和有色冶金职业能力特点,校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学校、企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专业核心课程的全部或大部分教学内容安排在合作企业或校内有色冶金仿真实训室进行,交替进行“实践”与“理论”教学。企业中的教学主要是跟班“工作”,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监控与考核评价,学生作为企业的“学徒”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和“学习”;经过反复交替学习和训练,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高职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将发生变化。培养高职有色冶金技术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应以有色冶金企业岗位人才需求为基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不断优化高职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经验与教训融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为有色冶金企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冶立,朱光俊,杜长坤.应用型冶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08(1)

[2]杜长坤,吕俊杰,朱光俊,等.冶金工程专业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05(6)

[3]刘志宏,张传福,李洪桂,等.2l世纪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冶金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冶金;机械设备;安装;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F4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冶金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一般比较复杂与恶劣,一旦出现故障,不仅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延误整个生产过程,因此,从安装阶段就保证其精确度显得异常重要,特别是在我国冶金工程发展迅速,冶金机械设备安装工程也逐年增加的背景之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有价值和意义。

1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工艺流程

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工艺流程比较复杂,不过为了保证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精确度,必须在安装的过程中,严格遵守这一流程和步骤。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安装前的准备工作、机械设备清点检查与处理、设备安装、设备密封面处理、调试试运。

1.1装前的准备工作

安装前必须进行一定的准备,比如技术准备、工具准备、场地准备等。首先,技术准备。安装前,各种图纸、设备运输方案等必须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为后期工作提供指导,使其有序进行;其次,工具准备。安装需要使用到的工具、材料等都必须在安装前准备完毕,以避免后期安装过程中的手忙脚乱;最后,场地准备。对机械设备进行安装的施工场地也必须作出相应的准备。

1.2机械设备清点检查与处理

将冶金机械设备运往施工现场之后,必须对设备的型号、材质等进行检查与记录,以专业的眼光对设备进行检测,观察其在尺寸、深度、中心线、螺栓孔坐标等方面是否符合要求与规定,一旦发现问题,还必须进行及时的处理,以避免在安装过程中造成更大的危害。

1.3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进行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制造方面的缺陷,应及时联系制造商,而不能随意进行处理。除此之外,在安装时,还必须进行认真复查,以保证安装的牢固性,切忌在配制机座架的过程中任意焊接与切割设备。

1.4设备密封面处理

安装完成后,还需要对设备的密封面进行涂色处理。如果经检查,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还需要进行研制。对于丝扣联接件还必须涂相应的涂料和垫料,以保证联接的牢固性。除此之外,还需要保证主要阀门的密封面是连续接触的,没有间断,符合规定和要求。

1.5调试试运

在完成对冶金机械设备的安装后,还必须进行调试试运。只有达到设计要求与标准时,才能交付使用。具体的调试试运步骤为空载、带载、单机、系统、联动。调试试运必须细致认真进行,从各个方面、各个部件开始进行,合格后,还需要进行整体试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冶金机械设备的安装符合要求,减少故障的发生。

2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关键问题

在冶金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有不少需要注意的问题,不过,鉴于篇幅有限,我们重点对其关键性问题进行分析。总体上,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设备的基础验收、设备的定位和调整以及垫板施工几个方面。

2.1设备的基础验收

在对机械设备进行安装前,必须按照图纸要求以及施工验收规范进行基础验收,包括几何尺寸、中心线的标高等。除此之外,还必须对预埋螺栓的高度、规格、长度以及表面的清洁度进行验收,在验收时还需要仔细检查预留孔的中心位置、垂直度、深度等。如果在这些项目的验收检查过程中出现了达不到要求和标准的情况,还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直到达到标准即可。

2.2设备的定位和调整

这个问题包括三个方面,即设备的平面定位、设备的标高调整和设备的水平度调整。首先,设备的平面定位。设备的定位必须按照中心标板以及基准线的设定来进行确定;其次,设备的标高调整。一般来说,设备的安装标高应以设备的主要工作面为测量基准,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设备,还必须采用比较精密的仪器和设备进行辅助;最后,设备的水平度调整。对设备进行水平度调整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整体设备法和分体设备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用精密的仪器进行测量,以保证调整的误差维持在一定的限度范围之内。

2.3垫板施工

垫板施工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个环节。安装施工前,需要对设备布置图、设备基础螺栓布置图以及设备底座外形图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更好的确定垫板的大小尺寸、数量等,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和前提。

3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未来发展

随着我国冶金工程的迅速发展,以及冶金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逐年增加的趋势,除了加强对冶金机械设备安装关键问题的研究,还需要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基本的了解与把握,以更好的促进和推动冶金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发展。总体来看,我国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以被归纳为技术标准的提高、无垫板安装法的应用、大部件安装法的运用等几个方面。

3.1技术标准的提高

未来冶金机械设备的安装必然会朝着高保准的方向发展。技术标准的提高必将对设备安装质量也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高水平的技术标准主要是从设备的设计、制造与安装这一全过程来得到体现的。技术标准的提高可以更好的保证冶金机械设备的精确安装,从而使机械能够正常运转。

3.2无垫板安装法的应用

目前,在机械设备的安装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上还是有垫板安装,未来,这种方法将会被无垫板安装法逐步取代。无垫板安装法与传统的安装方法相比,具有很多的优势,比如它可以有效减轻许多不必要的繁重劳动工序,同时还能节省不少的钢材。这都能够大大减少进行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成本。

3.3大部件安装法的运用

大部件安装法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所以其在未来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也是必然的。首先,大部件安装法可以从整体上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保证施工的有序性和条理性;其次,这种安装方法还可以保证安装的精确性与可靠性。

4结束语

为了适应冶金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逐年增加的趋势以及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要求,本文从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工艺流程、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关键问题以及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未来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为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某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在具体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要加以规避。

参考文献

[1]黄建国.浅析冶金机械设备安装[J].中国科技博览,2011,10(13):7-7.

[2]赖训诚.工业建筑工程冶金机械设备安装施工要点剖析[J].科技资讯,2009,34(12):87-88.

[3]王晋安.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关键点分析[J].大科技,2012,12(9):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