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管理理论

绿色管理理论

绿色管理理论

绿色管理理论范文第1篇

所谓绿色财务,系指将自然环境资源、环保与财务活动联系起来加以研究,是财务学的一个新生分支学科。绿色财务对象是指企业与环境有关的经济行为,包括直接环境行为和间接环境行为。直接环境行为是指与环境问题有关的且能够用货币准确计量的经济行为,如企业治理“三废”支出,绿化费用支出,用替代资源取代稀缺资源生产的节约等,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到企业当期及以后各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间接经济行为是指与环境问题有关的但不能用货币准确计量的经济行为,如企业的环境目标和政策,对员工的环境意识教育,企业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标准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等。

所谓绿色财务管理是将资源的有限性(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社会的效益性(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保护性(使环境不受破坏,保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企业的盈利性综合考虑的一种财务管理,其目的是在保持和改善生态资源环境的情况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和发展。绿色财务管理的发生基础是绿色管理,而绿色管理思想主要是解决企业与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它是从资金运动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目标与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财务管理。

二、绿色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是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开始考虑如何避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企业要想获得市场,取得社会的支持只有应用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来分析产品成本费用和利润,才能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因此,应用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使企业产品“绿”化,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是一种兼顾眼前与长远利益的有效措施。

第二,绿色财务管理理论可使企业获得政府方面支持的优势。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变革传统的经济模式,而绿色财务管理理论能使变革后的经济模式获得政府的支持。在现如今的法律环境下,任何一种活动要想持续下去,除了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外,还要获得政府的承认。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既是资源的利用者,又是污染的制造者,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企业只有在获得政府的鼓励和支持的前提下,通过采取措施,才能使其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而又不破坏生态平衡。绿色财务管理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正确方法。

第三,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是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相统一的。当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要求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根据绿色财务管理理论的目标制定出长远的绿色目标,统筹兼顾企业自身眼前利益与未来长远利益,也就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既要考虑企业、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还要结合环境资源和社会效益等问题,制定长远目标,寻求实现的途径和所要采取的措施。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绿色战略目标的前提也是企业盈利。这里的盈利是广义的盈利,不单指短期的利润,而是指对所有企业都有利的盈利。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毕竟是以企业为主体的财务管理,因此,在考虑企业盈利性的前提下,考虑企业的环境资源问题。倘若财务管理方案中利润较小但对环境有利,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形象,从而在长久竞争中获胜,也是值得考虑的方案。

三、绿色财务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使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述,并把可持续发展明确定义为:“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中,单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没有考虑环境资源限制的条件(或仅考虑排污费、绿化费等简单因素)。在环境问题日益威胁人类生存、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的今天,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已经愈来愈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以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迫切需要注入新鲜血液,于是绿色财务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中就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绿色财务管理的内涵实际上就是在保护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资金运动和协调企业与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要求企业的资金管理活动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而且还必须遵循生态环境规律,自觉协调企业资金运动与环境的发展关系,使企业、社会资源、生态诸方面协调发展,实现“多赢”。

把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财务管理中来,形成绿色财务管理观念,其实质就是要求企业管理者当局及企业全体员工,树立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思想,兼顾与企业相关的各利益集团包括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关联单位、顾客的利益,折中各方的责权利关系,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追求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增值。

四、绿色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

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作为一种较新的概念,其理论与实务必定有一个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所以现阶段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对有关社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几乎失效。因为市场经济是强调行为自立和利益主体的,而生态环境资源很难进行产权界定,这就使得社会生态环境的社会性同企业生产效益的个体性之间存在矛盾。

第二,环境效益很难计量。环境因素和自然资源很难进行产权界定,与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不具相关可比性,使得绿色会计与绿色财务管理成为难题。若想把环境效益的计量方式转换,统一量纲到衡量经济效益的货币计量方式上,目前看来很难实现,也很繁琐。

第三,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势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而相应的环境效益却难以弥补相应成本,所以环境成本就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削弱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来就处于劣势,倘若再实行环境保护政策进行绿色财务管理,把环境因素考虑进生产成本,将更不利于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进而影响到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

第四,社会支持不够。如今主要是政府部门使用环境资料信息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改善环境,而只靠法律力量并不能形成推动企业公布环境信息的强大动力,只有广泛的公众压力才能迫使企业公布其环境资料信息。

五、应用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所应采取的措施

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是适应全人类资源环境保护潮流的理论,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理论的一种挑战和发展。为使绿色财务管理理论能尽快应用于企业实际经济活动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第一,企业在制定经营目标时,要兼顾到资源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问题。现今市场,由于绿色消费的兴起,使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朝着绿色商品迈进,并且日渐激烈,这要求企业必须将资源环境问题纳入议事日程,以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为指导,尽量开展绿色经营,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大力提高员工素质。企业员工,特别是财务人员,应充分认识社会生态资源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对全人类的重要影响,增强资源环境意识,加快从传统财务管理理论向绿色财务管理理论转变的步伐,以全新的姿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第四,绿色财务管理理论要求实行绿色会计。绿色会计,是指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主要以价值形式对环境及其变化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分析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一种会计理论和方法。首先,应该新增一些会计科目,使绿色财务管理在应用时对一些要素有案可稽。其次,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报表分析应该设置一些指标用以考察企业对于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等方面所作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以便使企业能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建明等。绿色财务管理探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08)。

[2]张梅琳。绿色财务管理初探[J].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02)。

[3]阎晓红。刍议绿色财务管理[J].生产力研究,2001,(04)。

[4]谢德仁。企业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J].会计研究,2002,(01)。

[5]姜太平。绿色管理—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决策借鉴,2000,(02)。

[6]郭宗文,黄义。构建我国绿色财务评价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4,(04)。

[7]刘淑华。关于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03)。

绿色管理理论范文第2篇

横向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延伸和发展,它以横向的视角,通过供应链链与链间的协作来进一步解决供应链外部绿色化问题;在供应链纵向内部绿色化的基础上,通过供应链之间的废弃物再利用来达到减少或避免废弃物向自然界排放的目的,从而节约能源、降低成本,进一步实现供应链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横向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一)横向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横向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指在考虑资源环境与经济双重绩效的情况下,供应链核心生产企业之间具有废弃物(除主产品以外的产出物,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共生品以及残余物)再利用关系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供应链组成的网络,见图1。

如图1所示,在供应链1中,核心生产企业在生产产品甲的同时也会产生废弃物,而这些废弃物可以作为原材料或燃料等被供应链2再利用,围绕这样的供应关系的供应链1和供应链2就组成了横向绿色供应链。其本质在于通过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再利用,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双赢。

例如,燃煤火电厂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产过程产生的巨量工业废渣粉煤灰,如果将其收集,作简单的工艺处理可用作生产水泥、空心砖的混合材料,也可应用于混凝土,获得良好的环保、经济绩效。又如,以芦苇为原料的造纸厂对河流水质的污染主要在于造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浓度高、毒性强的废水(黑液占90%,中段水、白水占10%),处理困难,难以达标排放。其实造纸仅取用芦苇40%的纤维素,而其它约占25%的木质素与约占28%的半纤维素以及木糖、钾、氮、磷等物,则随黑液废弃;如果通过对黑液做一定处理,其所含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以及木糖、钾、氮、磷等物质,在工农业生产中都是有很高利用价值的,其他废水可用作水泥厂的生产用水。这样既为中小造纸企业节约污水治理费和运行费用,又可大量节约水资源。

(二)横向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综合优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综合考虑资源、环境和企业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力求在三者之间取得平衡。横向绿色供应链强调的是链之间的横向合作,通过组建供应链联盟,化废物为资源,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

系统性。横向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现的是链与链之间的互惠互利、协调优化。在图1中,供应链1涉及到废弃物的环保处理问题,而供应链2则面临原材料或燃料的采购,在横向绿色供应链内部解决了这一矛盾,体现了系统观的思想。

集成性。横向绿色供应链管理涉及到企业、供应链、横向绿色供应链三个层次的多协作问题,体现的不仅是本企业、本供应链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考虑到了整个系统的环境效益,是信息、过程和效益的集成化。

复杂性。横向绿色供应链体系比单个供应链复杂,优化以及协调的难度增加。

企业实施横向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障碍分析

横向绿色供应链管理大多涉及的是环境问题严重的生产能源或生产资料企业,如燃煤火电厂、水泥厂、冶金厂、造纸厂等。成功实施横向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能使企业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但实施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三个层次的问题:企业层、供应链层、横向绿色供应链层,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存在一些问题。

(一)横向绿色供应链系统的复杂性及脆弱性

横向绿色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最终的目标是改善环境绩效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横向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要考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核心生产企业的协作问题,而且还要考虑供应链内部的协调问题,因而,决策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增加。在横向绿色供应链中,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共生关系,因而存在一定的脆弱性。而且,在横向绿色供应链中核心生产企业之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供应商与生产商的关系。因此,如何平衡横向绿色供应链中各生产企业的收益与损失,以及如何建立相应的激励与协调机制,是实施横向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问题。

(二)信息的获取与共享问题

由于多协作的复杂性,横向绿色供应链内部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因而信息的获取是横向绿色供应链获得良好绩效的关键。所以,信息共享激励机制的设计以及如何构建一个集成的信息平台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是横向绿色供应链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区域性和时间性问题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某些残余物、副产品以及共生品往往不易于储存和运输,具有一定的区域和时间限制,因而决定了横向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求横向绿色供应链中核心生产企业在地域上尽量靠近,在生产上必须趋于同步进行。例如蒸汽和余热、余气的再利用便要求在地域上邻近。

(四)废弃物输送问题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某些残余物、副产品以及共生品往往不易于储存和运输,例如蒸汽和余热。而且废弃物如粉煤灰在输送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会引起二次污染,增加环境副效应。因而实施横向绿色供应链管理必须协调好输送方式、输送成本、废弃物价值以及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

横向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策略

供应链核心生产企业之间存在大量的资源递享关系,因而可以建立横向绿色供应链。通过优化横向绿色供应链系统,可以在解决环保问题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绩效。

(一)重视废弃物在横向绿色供应链中的作用

废弃物既作为上游供应链的环境负荷物存在,又作为下游供应链中的资源存在,因而上下游供应链之间协作具有特殊性。且横向绿色供应链体系比传统供应链复杂,涉及到更多的利益主体,因而需要具体分析各个成员的利益要求,设计激励机制,实现合作总收益的分配和行动激励,使得供应链核心企业成员密切合作,保证废弃物的充分供给和再利用。

(二)加强核心企业之间的合作研究开发

要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就要求有经济可行的分离再生技术。而开发新技术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投资大,技术储备要求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该凭借横向绿色供应链核心生产企业之间的技术优势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分担开发成本和风险,通过实施有效的技术创新来实现对资源的深度利用以及降低废弃物再利用成本。目前,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减少,废弃物越来越受到全球企业的关注,我国企业如何提高废弃物再利用技术,抢占市场先机,关系到我国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针对废弃物输送过程中的特殊性,应该采取一定的输送策略,选择恰当的输送方式,在提高废弃物输送技术,完善输送体系的同时协调好输送成本、废弃物价值以及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

(三)在集团公司内部构建横向关系

对于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环境问题突出,而某一子公司废弃物可为另一子公司循环利用的集团公司,可以考虑构建具有横向关系的企业集团。所谓企业集团,是指以居于控制地位的法人企业为核心,通过一定的联结纽带把众多的企业联结在一起的多层次的法人联合体。所有产生或者利用废弃物的企业都属于同一个集团公司,有利于信息的获取和协作,降低信息和通讯的交易成本,并且容易平衡各个公司的收益与损失。

例如,广西贵糖集团已形成了以甘蔗制糖为核心,甘蔗-制糖-废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复合肥,以及甘蔗-制糖-蔗渣造纸-制浆黑液回收两条主线的工业生态链。此外,还形成了制糖滤泥-制水泥,造纸中段废水-锅炉除尘、脱硫、冲灰,酒精发酝产生的一氧化碳-制轻质碳酸钙等副线工业生态链。这些工业生态链相互利用废弃物作为自己的原材料,使废弃物消除在工艺过程中,不但有效治理了工业污染,而且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四)建设生态工业园

生态工业园是指在园区内,运用工业生态学的原理,使企业之间形成代谢与共生关系,形成一条产业的生态网络链条,不仅能够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而且能够产生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工业生态园中,企业内清洁生产与企业间废物交换相结合,从整体上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物质循环,使园区向外界排放的废弃物趋于零,实现环境、经济效益最大化。

火电厂是工业生态系统的中心,对热能进行厂际多级利用,及通过市政当局为居民提供供暖服务,为制药厂、炼油厂提供所需工艺蒸汽,发电部分冷却水供给养鱼场养适合在温度较高的水中生长的鲑鱼;发电厂的脱硫装置每年产生20万吨石膏,卖给园内的石膏材料厂。

炼油厂的废水经过生物净化处理,通过管道向发电厂输送,作为发电机组的冷却水,炼油厂多余的可燃气体,通过管道输送到发电厂、石膏板厂生产使用。用土豆皮、玉米淀粉为原料的制药厂发酵生产所产生的废渣、废水,经杀菌消毒后被农场用作肥料。整个卡伦堡工业共生体系在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已经得到公认,尤其是在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废料的再利用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结论

面对严峻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绿色供应链管理已不再局限于由原料加工成产品,并送达客户的纵向过程。论文提出横向绿色供应链管理,旨在通过供应链与供应链的协作来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从而减小环境副效应,获取经济效益。横向绿色供应链管理涉及到企业、供应链、关联供应链三个层次的多协作关系,体现的不仅是本企业、本供应链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考虑到了整个系统的环境效益。因而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战略上高度重视,采用重视废弃物、加强合作研究开发、在集团公司构建横向关系、建设生态工业园等多方面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巨钦.现代企业组织设计[M].上海三联书店,2006

2.朱庆华.绿色供应链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邓南圣,吴峰.国外生态工业园研究概况[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

绿色管理理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管理理论;三态和谐;核心内涵;绿色环保

在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下,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各个地区也在环境的治理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环保工作依然任重道远。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企业组织也开始被纳入环保工作的范畴中,绿色管理理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诞生之后,绿色管理理论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也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梗概绿色管理理论

(一)绿色管理理论的本质

绿色管理理论,是指在企业组织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完整的将环保绿色观念应用、融合于企业的每个管理层、每个涉及领域、每个经营方向及每个管理过程中,要求企业或组织要有自发环保意识,在企业管理中体现出绿色环保理念。“绿色”在这里是一个形象用语,泛指一切保护地球生态自然环境的计划、行为、思想、观念、活动等,它赋予了组织一定的社会责任,即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实现一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绿色管理理论不应当仅仅被局限在人与自然的生态角度,它更是涵盖了每个人自身的看法态度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将政府部门、消费者、企业人员等错综复杂的市场关系相结合,是绿色管理理论所追求达到的根本目标。

(二)绿色管理的对象

不同于传统管理模式以生产力、技术等质量方面的目标,工程耗时目标和成本投资目标为重点管理对象的管理体系,绿色管理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更为推崇在管理过程中灌输环保观念,更注重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能源资源的节约,以及参与人员的心理感受,将这三者设定为新的管理对象,形成在原有管理体系之上的更加完善、更加科学的管理对象体系。

(三)绿色管理应用现状

随着绿色管理观念的推广,在当今社会,绿色管理理论的重要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并有了较为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例如:对绿色管理颇为关注的一些学者,将绿色管理定义为在环保和减少环境破坏、解决环境污染之外,将管理重心置于减少生产废物产生,确保产品研发生产流程的全面绿色环保化;一些研究人员则将绿色管理理论定义为一种在诸多管理理论与实践之中应运而生的新型管理理论框架,适应于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理论。

二、绿色管理理论的核心内涵

(一)内涵探讨

“和谐”作为绿色管理理论的核心本质,包括了“生态”、“心态”和“人态”三态的和谐与统一,是顺应时展而产生的新型管理理念。心态和谐指管理过程中参与者内在的心理变化、心态和谐,是绿色管理的产生根源,人态和谐是指人与人之间交往相处的和谐,是绿色管理的必要条件,生态和谐指人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是绿色管理的最终结果。而从其分别的特性来看,心态和谐是基本条件,人态和谐是重要节点,生态和谐是既定目标。

在绿色管理中,生态和谐、人态和谐、心态和谐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完善,三者都是管理过程中的必要因素,缺一不可。绿色管理的核心内涵不仅仅存在于环保圈子中,更是扩宽了管理者视野,将研究条件、研究空间扩大化,丰富化,能极大程度的获得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二)内涵展开化

1.管理中的潜在规律

管理学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有着潜在的规律可循。管理过程中的互动,只有将被管理对象、管理者、管理主要参与人相互调节,使其成为和谐统一的完善整体,才能最有效果,管理效率和质量更高。为了对管理进行评价,可将参与人员的工作绩效作为评价标准,而非用正确、错误来评价管理。使用绩效作为标准可以避免参与人员过分关注对错,轻视管理过程的问题。

2.个人与整体的一致目标

由于绿色管理理论的核心本质是“和谐”,因此,想要使最后的各项效益最大化,个人与组织整体目标的一致是至关重要的条件。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对员工的心态变化予以关注,更多的给予员工重视和尊重,使员工在关注个人发展之外,能够注意到组织整体的发展目标。并通过寻求个人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共同点,使员工对工作有自主性和积极性,对工作投入精力和激情,从而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心态和工作环境,凝聚力量,最大程度上实现企业组织和个人的双赢。

三、结语

绿色管理理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对消费者需求进行满足的基础上,将生产行为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污染和浪费降到最低,经济社会效益提高,是一种较为完善的先进新型思想。在将来的企业组织管理过程中,绿色管理定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芳萍,温玲玉,蔡明达.绿色管理、企业形象与竞争优势关联性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10).

[2]沈洪涛,苏亮德.企业信息披露中的模仿行为研究――基于制度理论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2(03).

绿色管理理论范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开通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60例,女32例,年龄14~72岁,平均38.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7例,高空坠落伤32例,打架斗殴致伤3例。受伤部位以颅脑损伤为主者42例,以胸部损伤为主者13例,以腹部损伤为主者25例,以多发性骨折为主者12例。

1.2方法

为做好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相关工作,保证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有效实施,患者得到快速高效的救治,科室护理组在护理管理及人员素质培养方面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做法,具体实施如下。

1.2.1制度建设及规范流程

(1)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度,优化抢救流程,加强医护技术训练,抓好质量检查等,为急救绿色通道的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2)规范流程,急事急办。危急重症患者到达急诊医学科后由分诊护士直接送入抢救室处置,抢救室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病情后,立即上报二线医生或创伤中心医生,由二线或创伤中心医生启动绿色通道。科室将相关表格包括病情记录单、检查单、手术通知单、手术同意书、入院证等右上方均盖上“创伤救治急救绿色通道”印章,其他救治科室接到盖有印章的相关表单后,急事急办,一律执行“先处理后交费”的优先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出急诊医学科后病情记录单由每个环节的医生进行填写和移交,要求护士填写好病情观察表。原始医疗资料应妥善保管,专人负责,详细记录好患者出入急诊医学科及各项辅助检查室的时间节点,便于总结和分析,查找不足,及时整改。

1.2.2人员管理

(1)定人定时。创伤急救工作随机性强、无规律,伤病员时多时少,病情轻重不一,难以预测。针对此特点,护士长合理安排抢救人员,提高工作主动性,面对批量伤员时做到忙而有序。具体做法是以人定事,谁值班,谁就负责到底,时刻不离岗位,全天24h安排护士机动班、120值班等。(2)增强急救意识,提高护理质量。急诊医学科具有工作繁忙、劳动强度大等特点,加之护士人力不足,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救治的质量和成功率,科室积极开展“假如患者是我亲人”的活动及医德医风教育,增强护士的急救及服务意识,热心为患者提供服务,把握“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原则。(3)加强在职训练。为了提高创伤急救护理的质量与水平,不贻误患者抢救时机,本科室严格按《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绿色通道管理手册》上的要求演练,并不定时进行抽查。采用操作训练、授课、教学查房、晨间提问、情景模拟演练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使护士均能熟练掌握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程序,并了解国内外急救医学的新进展。在抢救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迅速而有条不紊地参与抢救工作。

1.2.3物资管理

(1)树立“五常法”管理意识。为了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科室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请专业讲师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向全科护理人员讲解“五常法”管理内容与标准,提高认识。五常法包括常组织:根据急救物品的使用率进行分层管理,重新摆放,做到物必有名,物必有家;常整顿:是现场所需物品放置方法的标准化,培养护士养成物归原位的好习惯;常清洁:保持抢救室内整洁,发现脏乱及时整理,发现损坏的仪器设备和物品及时维修,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监督,共同完成;常规范:制订抢救室相关管理规定和抢救制度与流程,对照标准自评互评;常自律:是五常法的最高境界,它要求护士能够自律,通过自律摒弃坏习惯,养成好习惯。(2)物资齐全,确保各种抢救仪器处于功能备用状态。抢救室的急救物资做到专人专管,各班认真检查并交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因物资不足、仪器设备未处于功能备用状态而耽误患者的抢救时机,保证抢救效果及提高抢救时效性。

1.2.4把握环节质量,提高抢救时效性

(1)医护一体化。强调医护之间的配合,进行医护一体化教育。护士长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采用PDCA循环管理对抢救过程中医护配合的薄弱环节进行总结,制订改进计划和进行针对性培训,保证护士能够掌握与医生沟通合作的方法,形成规范性、程序化的医护配合流程。(2)沟通与协调。各个救治环节的有效沟通,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也是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绿色通道很重要的环节,当遇到批量伤员或科室人员紧张时,应通知相关人员支援,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会诊并参与协作抢救。

2结果

通过规范建设抢救相关制度与流程,进一步加强人员及物资管理,有效缩短了患者在急诊医学科停留及获得确切性治疗的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伤残率。

2.1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医学科停留时间由原来平均20min下降到现在15min内,得到确切手术治疗时间缩短5min。

2.2胸、腹部损伤患者在急诊医学科停留时间缩短8min,得到确切性治疗时间缩短5min。

2.3多发性骨折患者整体救治时间缩短6min。

3讨论

急诊医学科是抢救急、危、重症创伤患者的重要窗口站,在院内救治的最前沿,护理质量的高低是直接关系到严重创伤疾病抢救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业务素质和作风建设才能适应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绿色通道工作的需要。“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绿色通道”是急诊医学科对急、危、重症创伤患者在接诊、检查、住院、手术等环节上实施一系列快捷有效的全程急救服务。其目的是让患者快速通过,缩短在院内各救治环节中的处置或停留时间,从而提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3.1护理队伍的建设在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的初期阶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科室基本保证了参与创伤急救的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其业务能力精、服务意识强、急救水平高、综合素质好。

3.2严格护理管理,实行时限服务

要求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医学科处置停留时间不超过15min,为患者提供快捷、优质的急救服务。

3.3护士必须熟练掌握严重创伤的诊断及救治流程

掌握各种监护仪器及设备的性能、使用、保养、操作等。本科室通过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及专业技能培训,树立“急诊、急救”意识,最终做到反应迅速、思维敏捷、救治有序。

3.4接送患者做到无缝连接

绿色管理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 协调

在世界经济得到快速增长的同时,人们不得不面对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带来的窘迫局面,在“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的原则约束下,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可以较好地使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三者达到均衡,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有效方法。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目前理论界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而且研究人员所站的角度不同对绿色供应链管理所作的定义也不相同,本文比较支持以下四个观点: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在供应链管理和工业采购中考虑环境因素(Green et al., 1996, 188);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对于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和替代材料的采购上(Narasimhan & Carter, 1998, 6);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注意控制和提高环境绩效(Godfrey, 1998, 244);供应链就是供应商、分销商和消费者的网状分布。同时包括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以及最终用户之间的运输方式…,而在产品设计、加工、储存、运输和使用产品、以及残料的处理必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Messelbeck and Whaley, 1999, 42)。简而言之,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达到提高环境绩效的目的。具体内容包括:绿色采购、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营销和逆向物流。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彻底改变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转而强调“源头减少”——在产品设计和采购阶段就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减少企业治理成本,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

绿色供应链的协调管理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要实现环境目标和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他们的环境计划不能只局限在企业内部,还需要包括供应企业。如电子和汽车行业的镉和铅,造纸行业从原始森林获得的纤维等。现在日渐推行的回收行动要求公司更紧密地与供应商合作,确保材料设计实现拆卸和再制造。然而,企业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的,在成本可以外化而收益不能内化的条件下,企业并不关心系统的最优,而节点企业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与供应链整体利益相冲突;而且企业都有保留私有信息,以获得谈判优势的驱动,信息的不对称往往造成悖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必须进行绿色供应链的协调管理。可以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通过上下游企业、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同政府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进行协调与合作来达到提高环境绩效的目的。

绿色供应链的组织协调管理。绿色供应链是由各个不同的企业合作组成的联盟体,为了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以及达到甚至超越环保部门的环保要求,提高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必须在各合作伙伴间进行协调管理,减少供应链中不增值的活动,实施并行工程管理。实践中,企业通常的做法是建立跨部门、跨组织的小组,以便快速解决供应链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的企业和部门分别代表各自的利益和专门知识,通过小组协商可以快速解决问题,同时可以将企业及供应链的环境目标及时传达到每个成员,使成员理解环境目标并发挥成员监督作用,便于环境措施的开展和实施。该方法一般由核心企业进行协调,以免利益各方出现冲突,互不相让。如通用汽车成立了一个供应商环境咨询组,开发一些方法,通过使用这些方法,可以与供应商更好地合作把环境问题集成到设计、材料来源和制造过程中。

绿色供应链的知识和信息管理。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实现的基础,知识是对信息质量改进得到的,通过建立知识和信息共享的有效通道,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创新能力,有利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的实现。如波音公司每隔18个月与主要的供应商40-50个代表进行技术论坛讨论共同的环境问题并交换看法;耐克公司为供应商提供各种教育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达到公司的环境要求。实践中还有很多信息沟通的方法,如通过网络的交流、调研和问卷以及标杆信息等。

服务供应链战略。服务化成为提高供应链绿色度的又一有效战略。特勒斯研究所(Tellus Institute)即化学战略伙伴计划寻求化学营销交易的转变——从产品出售导向转为服务导向。服务化就是将原来购买其产品转为购买其服务。例如一个化学品供应企业不是向制造企业出售溶剂以清洁电路板,而是负责制造企业清洗业务。这样供应企业有积极性提高溶剂的使用效率,即使用较少化学溶剂清洗更多的电路板。在一些行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已经有了这样的转变。

绿色供应链的跨文化协调管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核心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供应链成员会因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出现沟通的障碍。因此,核心企业在寻找合作伙伴对其进行评估时,除了考虑环境、质量、成本、供货及时性等因素外,还应考虑该企业是否具有团队精神,能够与他人进行较好的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进行适时的评估。

结论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践目前还局限在一些领先企业,主要是一些企业认为增加企业的绿色度会增加企业额外投资成本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一些领先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却证明了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并非相互矛盾,如通用汽车、IBM、施乐、贵糖集团、GMP和SMP等,绿色供应链的本质就是通过协调与合作,通过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成本共担、风险共担,创造出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而且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各国环保法规的约束,环保战略会成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Narasimhan, R. and J.R. Carter (1998) Environment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enter for Advanced Purchasing Studies, Tempe, Arizona.

2.朱庆华.绿色供应链管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马连杰.虚拟企业的协调管理. http://www.dzsw.org

4.Elkington, J. Towards the Sustainable Corporation: win-win-win business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4,36(2)

5.Lippmann, S.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lements for success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99,6(2)

6.马士华、林勇、陈志祥. 供应链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