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软件计价实训总结

软件计价实训总结

软件计价实训总结

软件计价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工程技术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工程技术经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较少

目前,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设置中只有课堂教学部分,实践教学包含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没有设置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大多仅局限于习题练习与少量的案例分析,与实际的工程经济分析内容脱节较多。没有课程实训及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过理论基础知识之后,不能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毕业的时候,有可能会对工程技术经济所学的内容产生遗忘。

2.实践教学课时不够

该课程课堂教学总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为32课时,实践教学课时数为16课时,16课时的实践教学大多为前面理论教学的习题练习。并且由于总共的课时数只有48学时,因此在工程技术经济教学内容上,只能够将前面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评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基础内容介绍完,后面的财务评价内容以及可行性研究部分的内容。只为学生进行介绍性的讲解,实际练习内容较少。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整体项目的财务评价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练习分析较少。

3.电子表格EXCEL软件运用不够充分

工程技术经济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占主要部分。在定量分析中,工程实际的经济分析都有可能会用到Excel软件来处理函数计算及数据整理,其实践操作过程都离不开Excel软件的运用。但是在该课程中,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只注重理论部分的教学。对于Excel软件的操作运用,并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只是做概要的介绍。很多学生对该软件不熟悉、不熟练,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经济分析。因此,造成了该课程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节。

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改革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分析的实践环境中存在问题以及多年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的经验,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1.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实践环节

首先,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总课时数,及其中实践环节课时数。课堂教学课时,由以前的48课时增加为64课时,增加财务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并搭配进行案例分析及习题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前面分析本课程没有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应考虑增设这两个实践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分析

本课程的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实际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前面所学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比选、盈亏平衡分析等分散的理论、公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并进行综合练习。并且可以在案例中引入Excel软件的应用讲解,向学生演示怎样整理基础数据,怎样处理基础数据。并通过基础数据编制相应的计算表格,将各种表格联系起来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案例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3.在实训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应用

定量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在工程实际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含了大量的函数模型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计算。而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正好能够完成工程技术经济定量分析这一任务。并且能够构建直观简明的计算表格,将各个表格通过数学公式及模型联系起来,对项目的经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向学生讲解。并且通过课程实训环节,将课堂教学所讲解的Excel内容进行强化练习。例如,在课程实训环节中,设计相应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Excel软件自己构建计算表格,练习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运用软件函数计算NPV、IRR等经济指标、通过函数的计算绘制盈亏平衡图及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计算,并在Excel软件中绘制敏感性分析图,最终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的财务评价。由此使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能够正确运用Excel软件来强化实践操作。

4.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工程技术经济的重要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经济、技术等方面对项目可行或不可行做出的评价,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将所学的工程技术经济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在毕业设计中,增加学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工程技术经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理论的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由教师提供一定的建设项目资料,由学生自行进行项目实地调查,项目预测分析,收集项目相关经济分析基础数据。再将搜集到的资料结合Excel软件进行分析汇总,构建经济分析表格、模型。最后运用Excel计算出建设项目相应的经济指标,并进行归纳、总结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从而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与实践结合,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并且顺利上岗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实践教学必须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因此,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且各个实践环节还要循序渐进,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的效果,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工程技术经济学论文范文二:工程技术经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较少

目前,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设置中只有课堂教学部分,实践教学包含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没有设置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大多仅局限于习题练习与少量的案例分析,与实际的工程经济分析内容脱节较多。没有课程实训及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过理论基础知识之后,不能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毕业的时候,有可能会对工程技术经济所学的内容产生遗忘。

2.实践教学课时不够

该课程课堂教学总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为32课时,实践教学课时数为16课时,16课时的实践教学大多为前面理论教学的习题练习。并且由于总共的课时数只有48学时,因此在工程技术经济教学内容上,只能够将前面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评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基础内容介绍完,后面的财务评价内容以及可行性研究部分的内容。只为学生进行介绍性的讲解,实际练习内容较少。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整体项目的财务评价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练习分析较少。

3.电子表格EXCEL软件运用不够充分

工程技术经济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占主要部分。在定量分析中,工程实际的经济分析都有可能会用到Excel软件来处理函数计算及数据整理,其实践操作过程都离不开Excel软件的运用。但是在该课程中,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只注重理论部分的教学。对于Excel软件的操作运用,并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只是做概要的介绍。很多学生对该软件不熟悉、不熟练,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经济分析。因此,造成了该课程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节。

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改革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分析的实践环境中存在问题以及多年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的经验,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1.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实践环节

首先,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总课时数,及其中实践环节课时数。课堂教学课时,由以前的48课时增加为64课时,增加财务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并搭配进行案例分析及习题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前面分析本课程没有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应考虑增设这两个实践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分析

本课程的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实际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前面所学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比选、盈亏平衡分析等分散的理论、公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并进行综合练习。并且可以在案例中引入Excel软件的应用讲解,向学生演示怎样整理基础数据,怎样处理基础数据。并通过基础数据编制相应的计算表格,将各种表格联系起来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案例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3.在实训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应用

定量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在工程实际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含了大量的函数模型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计算。而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正好能够完成工程技术经济定量分析这一任务。并且能够构建直观简明的计算表格,将各个表格通过数学公式及模型联系起来,对项目的经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向学生讲解。并且通过课程实训环节,将课堂教学所讲解的Excel内容进行强化练习。例如,在课程实训环节中,设计相应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Excel软件自己构建计算表格,练习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运用软件函数计算NPV、IRR等经济指标、通过函数的计算绘制盈亏平衡图及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计算,并在Excel软件中绘制敏感性分析图,最终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的财务评价。由此使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能够正确运用Excel软件来强化实践操作。

软件计价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三维仿真教学软件 开发 应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27-03

计算机仿真是在计算机上建立形式化的数学模型,然后按一定的实验方案,利用系统的模型通过模型解算的方法来获得系统动态行为的一种研究系统的过程。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以相似原理、系统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各种相关领域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其他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根据系统试验目的,建立系统模型,并在不同的条件下,对模型进行动态运行试验的一门综合性技术。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迅速发展,仿真技术由二维平面图形向三维虚拟现实逐步转化。三维仿真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经济实用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教育培、军事、医疗等众多领域之中。

一、三维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

仿真教学是利用实物或计算机创设各种虚拟环境来模拟真实环境,并根据真实环境中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情况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操作、验证、设计、运行、优化等的教学方式。它的出现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新的教学手段开发奠定了基础,使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互联网使用,可以使职业技术教育实现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突破传统职业教育依赖于硬件设备进行教学的局限,促进职业教育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仿真技术开发了三维仿真教学软件、实验或实习仿真教学系统,开展仿真教学和实验、实训操作训练,如利用数控加工仿真教学系统,可以实现学生编程刀具路径轨迹校验、检查碰撞、工件过切、程序优化等教学过程,尽可能避免未经校验的程序在实机操作过程发生碰撞等危害事故。电梯技术实训仿真教学系统可实现电梯技术中的机械、电路、传感器、变频调速、PLC 控制等技术实训的仿真教学。建立与课程相对应的仿真实验室、仿真实训室、仿真实训车间、工厂,利用仿真实训室开展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项目实训,如数控仿真实训室、三维电子导游仿真实训室、财务仿真实训室、冶金仿真实训室、变电仿真实训室等仿真实训室,使学生直观地、低成本地体验生产环境,完整地、清晰地了解生产流程和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等。

二、三维仿真教学软件的开发方式

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由此可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是专业实训基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要积极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等信息化教学设施,组织力量开发适合学校发展需要的仿真教学软件,以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和专业建设的需求。三维仿真教学软件的开发通常有学校自主开发、校企合作开发、软件购置三种方式。学校组织教师自主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软件,主要是解决教师教学中特定的教学问题,这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解决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例如,广西机电工业学校教师自主开发的基于单片机技能大赛的三维虚拟仿真软件,仿真度高,可以根据训练项目进行编程和调试程序实训操作,包括单片机控制的机械手进行实时仿真等。校企合作开发的虚拟仿真教学软件主要是学校根据自身需要定制的产品,学校根据自身教学需要提出仿真软件系统的总体要求、技术要求、教学模块功能、产品的指标等需求,成立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开发小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认知规律和企业的岗位要求及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再由软件技术开发公司来负责技术实现。例如,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电路分析与制作三维仿真、地质灾害三维仿真等与教材配套、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软件。软件购置是学校根据教学需要和使用场所,购置易于实现与其他设备、软件衔接的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软件系统。

三、三维仿真教学软件开发的流程

教学软件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实施特定的教学过程而设计开发的应用软件,教学性是它固有的属性。在开发过程中应将教学设计和软件工程二者有机结合,软件开发团队应该由职教专家和专业技术专家等组成。自主开发和校企合作开发仿真教学软件一般由分析、论证、设计、实现、测试、验收这六个阶段组成,而软件购置则省略了设计和实现这两个阶段,三维仿真教学软件开发的流程如图 1 所示。

(一)需求分析。教学软件的需求分析是保证教学软件开发质量的重要前提。其主要任务是回答“软件必须做什么”,从而确定软件开发的目标和预期效果,并在使用条件分析、软件功能分析和教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软件的使用条件、教学功能、教学特性等其他方面的要求。

(二)方案论证。根据软件开发的目标和预期效果,对所要开发的软件产品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已有教学软件同类产品可以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依据教学需求分析和已有产品现状分析的结论论证教学软件开发的必要性,从教学软件开发的经费、开发团队的组成及其成员的技术水平、教学功能实现的技术手段等方面论证教学软件开发的可行性,进一步确定开发软件的总目标。

(三)软件设计。为了保证教学软件的教学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软件设计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进行教学设计,围绕教学软件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分别进行分析设计,确定教学软件整体框架结构,功能模块等。

(四)软件实现。软件实现是教学软件开发流程中最能体现教学软件特色的重要环节。首先要进行技术预研,选择合理的开发平台以及软件工具,然后根据软件设计的结果,围绕教学软件的界面、数据库、功能模块等详细规划。比如,对机械部件的实物原型进行三维建模、运动功能、驱动控制、外部数据接口等功能设计。最后,使用 Unity3D 软件作为开发平台,实行仿真环境的场景、环游功能和人机交互功能。具体实现步骤包括:先测量实物的实际尺寸,使用 CAD 软件绘制二维图像(.DWG 格式),然后利用二维图像在 3DsMax 软件中建立三维模型(.FBX格式),最后在 Unity3D 软件中导入三维模型,针对三维模型的碰撞检测以及人机交互功能进行代码的编写。 (五)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确保教学软件|量的重要环节,分为单元测试、整体测试。由教育专家、技术专家、教师和学生对所开发的软件产品进行功能和效果等测试,及时发现软件产品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存在的问题和修改建议进行修改优化。

(六)评审验收。教学软件的评审验收需要专家、同行和用户三方结合进行。专家和同行的评审可以保证教学软件的教学功能和技术性功能,用户评审有利于积累教学软件的开发经验。

四、三维仿真教学软件的应用机制

仿真教学软件(系统)应用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和在职培训者。应用仿真教学软件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仿真教学软件的虚拟交互,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味,降低学习难度,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利用仿真软件开展教学,可以弥补场地、设备和师资的不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三是利用仿真教学软件和网络搭建的平台,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实现网络教学和远程培训。为更好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建立相应的仿真软件运行管理机制、学习者学习机制、教师培训机制、仿真软件应用的考评机制、仿真软件使用评价机制,如图 2 所示。

(一)仿真软件运行管理机制。为教师、学生和培训者提供便捷的教学使用平台是仿真教学软件应用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学软件运行管理机制是教学软件应用中最重要的机制。经评审验收后仿真教学软件由学校信息中心或相应的部门进行集中管理,负责教学平台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相关的专业教学部门或开发部门负责开发与之对应的教材、学习指导等教学资料,并建立相应的教学平台,为仿真教学软件的应用提供基本的保障。可通过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明确工作职责来建设仿真教学软件运行管理机制。

(二)学习者学习机制。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和远程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学生和在职职工。可通过把学生利用网络课程学习或职工参加远程学习的情况与对应课程考核成绩挂钩的方式建立学习者的学习机制。

(三)教师培训机制。教师是仿真教学软件的主要用户之一。教师要对软件的使用方法、应用场合及其主要功能、教学性能要十分清楚,并能熟练演示和操作仿真软件,才有可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用仿真软件进行教学。可采取企业培训、校本培训和开展相关教学教研活动的方式对教师开展培训,并建立教师学习培训跟踪考核评价制度,确保教师会用、想用,使之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

(四)仿真教学软件应用的考评机制。教师是教学的组织实施者。要充分调动教师利用仿真软件开展课堂教学或组织实施项目的积极性,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下转第38页)(上接第28页)更好地利用仿真软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建立教师应用仿真软件的考评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将教师应用仿真软件(信息化)教学明确为工作职责之一;二是把教师应用仿真软件(信息化)教学的考评机制纳入教师学期业务考核内容;三是与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挂钩,将教师运用应用仿真软件(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的岗位能力,作为资格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四是建立奖励制度,对教师开发仿真软件和应用仿真软件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给予业务考核加分和物质奖励。

(五)仿真软件使用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的仿真软件使用评价机制。从教师、学生、培训者的多维角度,对软件教学功能、性能、效果和可操作性及开发水平等方面进行调查评价,在调查评价基础上分析其使用效率、使用效果、评价反馈意见等,为同类仿真教学软件的开发提供改进的依据和借鉴。

总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仿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仿真的硬件与软件成本的逐渐降低,三维仿真教学软件将不断地升级更新,更加智能化、真实化,从而使得仿真软件具有成本较低、贴近真实的工作场景、操作简单、灵活方便、维护容易、学生参与性强、互动性好、易于接受的特点,最终三维仿真教学软件将会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新时期的重要辅助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廖守亿,陈 坚,等.计算机仿真技术[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2]郝丽娜,刘兴刚.计算机仿真技术及CAD[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软件计价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软件专业;项目实训;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1-0116-03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近几年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出现很大缺口,企业急需应用能力强、有实践经验和一定学习创新能力的毕业生。然而,尽管每年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生数量增长很快,由于知识脱节、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毕业生数量有限,因此,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中、高端企业招人难的局面。归根结底,高等院校针对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培养方式不能适应职业需求,尤其在教学实践环节上,存在许多不足。我院针对传统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结合现代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对软件专业进行了项目实训教学实践。

1 校内实践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在于知识更新快,实现的技术手段更新快且多样化,软件人才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实用技术。为了适应职业需求,许多学校开设了主流软件技术课程,如.NET, Java (J2EE) , Oracle等,并针对课程开设了各种形式的课程实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现有的实践教学存在很多不足:

1)实践针对孤立知识点,缺乏知识点的关联性。大多数课程的实践教学安排在理论教学的2~4个学时之后,针对理论教学内容安排上机实践小作业,这种教学实践以知识点分割,不能将课程的整体内容系统的联系在一起,无法完成针对课程的综合能力训练。

2)实践针对具体课程,缺乏与前置课程、后续课程的关联性。这种实践教学往往放在理论课程结束后的1~2周,针对理论课程安排课程实践,实践项目中涵盖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但却忽略了与相关课程的关联,且因为学生的专业知识有限,只能采用虚拟项目进行实践,往往与实际脱节,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不能理解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实践缺乏系统化、工程化项目,难以达到项目工程化管理和开发的训练目的,不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企业往往采取系统化、工程化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在项目下划分子项目、模块、子模块等,开发人员分成小组,既完成本组的工作,也要与其他小组配合工作。实践教学中往往由于学时和教学资源的限制,不能用真实项目或仿真项目进行实际开发,无法真正给予学生实际项目实践经历。

4)实践缺乏真实或仿真的实训环境,使实践过程缺少指导与监督。许多高校的实践环节安排在计算机房进行,教师布置实践任务,学生上机完成实践内容,但项目式实训要求在项目进行的各环节有必要的项目跟踪和监督机制,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小组会议,甚至需要项目会议进行讨论,一方面,计算机房无法提供讨论的场地,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计算机房无法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不能有效的监督学生的出勤、工作进度等信息。

5)实践缺乏软件开发与管理的行业规范,无法将学生带入真实的项目中训练,造成校内实践教学与实际项目管理开发方式的脱节。

2 项目实训教学实践

针对校内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我院面向软件专业学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开展了为期30天的项目实训教学实践。我院与南大富士通软件公司进行校企合作,选取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的教学管理系统为实训项目,采用,C#语言,Oracle10数据库系统,windowXP环境进行开发,并引进南大富士通软件公司项目管理和开发规范指导项目。

2.1 实训环节

项目实训分7个环节:

1) 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安排在实训的第1天,为了让实训学生了解整个项目计划和目标,邀请了南大富士通的项目主管和技术主管介绍软件项目知识以及业内相关标准和规范。业内专家的经验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以此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动报告之后,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构建系统开发平台,使学生尽快进入项目。

2) 理论基础训练

报名参加实训的学生基本具有必要的专业基础,包括程序开发语言,数据库基础,软件工程基础。但很多学生对先前所学的专业课程都有所生疏,因此在项目启动后的一周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以小型管理信息系统的Demo为例,设计数据库,针对某一具体功能完成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Demo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如系统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规范,SQL语言的应用;另一方面,给没有.Net编程经验的学生一个熟悉的过程,以便很快适应实训项目开发。

3) 项目训练

项目训练包括几个阶段: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数据流分析、数据库设计、编码、测试、用户手册制作。全过程按照南大富士通软件公司的项目流程标准化运作。在项目需求阶段进行项目分组,按功能模块划分成6组,每组5人。在需求之后的每个阶段,都邀请南大富士通的专业人员做相关的知识介绍和操作流程,然后每组由2个教师带领完成本组的模块。期间每个阶段,小组都进行阶段小组会议评审,阶段工作完成后,开项目评审会议,及时对项目工作进行监督和调整。

4) 项目中期汇报与评价

在项目中期,即编码工作之前,由各项目小组进行项目汇报,包括进度情况、后期工作量预计,难点问题等,并由带队教师对各小组成员的工作进行评价。

5) 项目结题

项目完成后,由各小组对本组负责的模块进行总结,演示模块功能,并听取其他小组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对小组的评价的参考;由富士通项目经理对本项目进行整体评价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6) 实训调查与总结汇报

对参与实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项目内容、项目难度、项目形式的满意度调查,项目中学生在软件流程、业内规范、实现技术方面的收获,以及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每组抽取一个学生代表进行总结汇报。

2.2 项目实训的保障条件

1) 项目实训的软件保障

采用南大富士通软件事业本部的过程规范(SWN)组织软件开发过程,在项目需求开发阶段完成RS(调查)、BD(基本设计)、FD(功能设计),在技术方案阶段完成SD(结构设计)、DD(详细设计)、MI1(编码)和MK(测试)。并采用富士通公司的过程改进框架支持系统SPIF统一管理数据,进行版本控制和数据分析,使所有开发的参与者能随时确认整体项目的进度情况。采用企业的标准化开发规范,学生能真正投入实际软件项目开发过程,在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利于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2) 项目实训的硬件保障

我院针对本次实训专门组建实训基地,模拟公司环境管理,采用专用服务器支持项目开发、采用指纹打卡设备记录出勤情况,为每位实训学生分配专用机器,提供专用会议室进行小组讨论,全程30天封闭管理,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职业氛围,全身心的投入实训学习。

3 实训效果评价

通过对实训的全程监督和实训调查,实训取得显著成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实训项目按时完成,全程文档、说明书齐备。通过30天的努力,实训团队完成了计算机基础部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主要文档工作,虽然存在一些小瑕疵,经后期改进,现已投入使用。

2) 加深了学生对软件开发流程的理解。80%的学生在实训调查中表示“从未这样深刻的理解软件开发”,特别是需求开发阶段的重要性以及对后期开发工作的影响。本次实训将学生认为“软件开发就是编程”的观念彻底扭转,90%的学生认为此次实训非常贴近实际工作。75%的学生认为实训有助于理解标准化、系统化的开发方式,而并不是片面强调个人技术。

3)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项目实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项目任务分配使学生具有责任意识,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主动学习,向带队教师请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项目锻炼,6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4)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分组开发、小组讨论,学生对团队合作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需要团队分工,还要相互配合协调,听取意见,做出调整,才能使整个团队的开发工作顺利进行。实训结束后92%的学生愿意在此参加这种形式的实训。

4 结论

本文介绍了面向软件专业学生进行的一次项目实训实践,经过多方面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一阶段的任务将在本次实训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做进一步改进,扩大实训规模,最终将项目实训纳入专业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方圆,邱建雄.面向软件外包的项目实训教学探索[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25):6302-6304.

[2] 冷淑君.以项目为中心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2008(258):76-79.

软件计价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一、搞好软件开发前的统一技术口径为提高软件标准化、系列化、商品化水平,必须搞好软件开发总体规划设计,在总体规划设计的指导下,进行各个程序的开发,把技术经济专业软件开发作为一项软件根据电网谐波含量公式:工程来进行。软件开发要遵循GB8566一88《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7一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煤设系统技经专业软件开发协作组1992年3月制定了《技术经济专业软件开发统一技术口径》,它是根据原能源部《煤炭建设工程造价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煤炭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和《煤炭建设实行统一基价编制概预算的有关规定》的要求,结合目前煤炭设计系统技经专业软件开发方面的经验教训及煤设系统目前计算机装备情况,按照《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和《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的基本要求制定的,应作为技经专业软件开发的指导性文件。

1.运行环境计算机可采用IBM一PC兼容机、CPU/厂二丁人。=涟,一代二;州~一vl夏各种变流(变频)电路网侧电流总谐波含量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三相直接变频器的谐波情况甚至比三相桥式变流器的还要好些。四、结论随着晶闸管变流装置在矿井提升方面的广泛应用,给电网谐波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对于新设计的晶闸管供电的矿井提升机,应该对谐波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计算,从而提出合理的技术解决方案,以保证电网和电器设备的安全运行。0.1时05叫哪由!知衰2”,、仁‘一俞{f矛多一一n图8直接变频器网侧谐波频谱单相直接变频器三相直接变频器三相桥式变流器Ko二0。51一0。74K.二0.22一0.30Ko二=0。380286、80386、80486,内存IMB,硬盘40MB。显示器为EGA。打印机可采用2。13E驱动并能以255列输出的打印机,如LQ1500、LQ1600、sTAR一AR324o、CR324o等。支撑软件可采用DOS3.2以上版本,中文Dos2.13E或2.13H。

2.必备文档软件开发必须具备的文档有:软件需求说明、数据库要求说明、程序设计说明、数据库文件说明、用户手册、测试分析报告。

3.软件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了使煤炭设计技术经济专业软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矿建工程、土建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概预算的工程量、技术特征参数、造价等要以文本文件方式写入磁盘,其存入方式、内容、标识符等应便于查阅、调用和对比分析。软件设计中不能使用自选字符,不得在软件中指定固定驱动器。为了便于软件间的联接和调用,软件的接口参数尽量以文本文件的方式进行。软件设计中可以不考虑11行的显示方式。软件设计的概算输出报表应为8开(285mmx175mm)、预算报表应为19开(215mmx135mm)。

软件计价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机械CAD/CAE/CAM综合训练”以机类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上的典型产品开发为目标,要求学生对产品参考实物模型进行拆装分析,完成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的CAD、CAE和CAM任务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产品开发生命周期过程,进一步巩固基于信息集成的设计制造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掌握基于统一产品数据信息的集成设计制造技术,掌握不同CAD/CAE/CAM软件间的数据共享和集成方法,熟练应用国际上较为流行的CAD/CAE/CAM软件,树立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理念,提高创新意识、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能力,综合应用相关知识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4G6].根据学生前期基础课程知识掌握情况,结合现代产品开发生命周期过程思路,设计综合训练实施流程。流程中各环节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1)合理选取产品开发对象.产品开发对象应考虑就业需求,并结合个人兴趣合理选取.产品对象不能过于简单,零件或构件总数不可少于8个,也不能过于复杂,应有实际产品或模型做参考.(2)有一定创新性的产品概念设计.可从产品功能原理方案、运动机构方案或外观造型的新颖性、宜人性和易加工性等角度开展创新设计.概念设计成果应以产品三维数字模型的渲染效果图展示.(3)基于实物参考模型的产品CAD模型设计.对所选产品实物模型进行拆装和分析,避免凭借网络图片资料或个人想象拼凑产品机构或结构形式,造成机构运动原理错误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保证后续CAE分析模型的合理性.针对概念设计方案进行产品结构模型设计,建立产品的三维CAD模型.(4)合理的产品CAE分析.分析产品对象在实际使用或制造中存在的运动学、力学或成型工艺等问题,选取机构运动学/动力学、零部件结构静力学、零件模具设计或成型工艺中某一方向问题进行分析,基于CAD模型建立CAE分析模型,进行产品的分析与优化.(5)零件的虚拟仿真加工和模型实物数控加工.选取产品典型零件,进行零件特征分析和加工工艺规划,制定加工工艺路线和工序参数,对各工序进行刀具路径规划,完成模拟加工,输出数控加工代码.选用代木、蜡块等材料进行加工实验,修改加工指令,输入数控机床,加工出零件外形.(6)图纸和文档管理.按国标要求绘制产品工程图,完成产品装配图、爆炸图和各零件工程图.撰写产品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产品背景和开发意义,CAD、CAE和CAM各环节的主要过程与成果,综合训练总结等内容.(7)提交材料要求.每位学生提交产品开发纸质说明书一份,采用A4纸打印,封面用230克浅蓝色虎纹纸装订;提交产品所有相关CAD/CAE/CAM部分运行电子文件;提交加工零件实物模型一件.

2实施方法

在训练任务对象方面,考虑机类专业学生从事专业方向的工作有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制造、模具设计和机械装备的设计、维护及销售等类型.可选取实验室已有机构、夹具和模具实物模型资源,或生活中正在使用、方便进行拆装、方便获取产品参考结构的家电类产品,如手机、台灯、风扇、吹风机等,使学生训练之初具有较好兴趣和感性认识,并能通过实际测绘获取设计产品数据参数.在设计软件选取方面,指导学生掌握软件间的差异,正确区分集成类型软件和单一功能软件,了解常用软件的功能模块.通过资料收集和调研的方法,了解目前珠三角企业在产品设计开发中软件的应用情况,指导学生合理选择利用现代企业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完成产品的开发任务.为解决训练时间短的问题,在前期“机械CAD/CAM”理论课程讲授过程,采用目标教学方法,在教学初始下达综合训练任务,将训练任务内容“化整为零”进行教学[11].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任务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引导,让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学习,利用理论课程学习的课余时间进行任务内容思考和软件应用的准备.使学生在综合训练开展时已具备解决任务的理论基础和软件应用基础,明确设计任务要求,选定好开发产品目标,并完成产品实物模型拆装和测绘[12G13].

3实施条件与计划

综合训练在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实施.中心的机械基础实验室有塑料注射模、吹塑模、吸塑模、挤塑模、五金冲压模等模具类模型,车床夹具、铣床夹具、钻床夹具、镗床夹具、检验夹具、组合夹具等夹具类模型;油泵、额式破碎机、装订机、抛光机、剪床机构、制动机构、机械手腕部机构、步进输送机等机构类模型及扳手、起子、虎钳、锤子、游标卡尺、钢卷尺和钢皮尺等拆装和测量工具,为综合训练提品参考模型和拆装测绘条件.中心CAD/CAM实验室配有扬天A8800t计算机、CANON扫描仪和HP激光打印机等设备,安装有ProeWildfile4.0、NX7.0、Solidworks2010、ADMAS2007、Ansys12.0、Mastercam8.0,Moldflow2010,CAXA2007,AuGtocad2010等软件,提品的设计、分析和零件NC仿真加工条件.中心的机械加工车间有VM6540立式加工中心、CK6132/750数控车床、XK5025/6数控铣床、DK7732G数控线切割机床等设备,配有各种型号车刀、铣刀、夹具、扳手等工具,及代木、蜡块、钢板等加工材料,提供零件实物模型数控加工条件.

4评价体系

客观、全面和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训练成果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14].仅对设计说明书和产品工程图纸结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难以在学生之间进行成果交流,无法形成成果激励,一些抄袭问题也难以发现,无法体现公平评价.为此采用以班为单位进行作品公开展示和答辩的考核方式.每位学生答辩时间不超过10min,在前5min内应用所选软件演示主要设计、分析和加工过程,展示设计说明书、产品工程图纸和加工实物模型;在后5min内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根据综合训练大纲要求,确定产品开发过程各任务环节具体项目和分值比重,制定作品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由指导教师依据评分标准对于每个学生的综合训练成果进行打分,按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5个等级评定。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