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数学的学习方法

关于数学的学习方法

关于数学的学习方法

关于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第1篇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要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改革

新一轮的教育的改革中,提倡以探究式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课程成为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一个共同的做法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乐于思考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善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目的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让学生在探究性课堂中体验、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和形成。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开展有效的学习方式,却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数学的发展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自主探究,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独立探究和发现,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对学生的探究情况予以关注,为学生的探究困惑指点迷津,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贴切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探究质量的上升,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我们重视:

二、创设条件,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或已有知识背景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好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1.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而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发现是创造的一种重要形式。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也是一种发现。因此,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一个人的创造力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如果一个人不想去创造,即使他的智力水平再高,创造力再高,一切也都等于零;而如果他具有愿意为科学和人类进步献身的高尚品德,那就会给他的创造力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他就可能会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因此,在进行数学概念的创造性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要学的新概念、新知识感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大胆进行联想和猜测,以培养学生的挑战性和冒险性;通过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优良品质等。

3、挖掘教材资源进行探究

教材中处处含有探究的内容,它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去挖掘教材并结合实际,善于故意出错引发探究“故错”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故意出错,引导学生去探究、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例如,教师问:“4.5是1.5的几倍?”生答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4.5是1.5的3倍”,紧接着故意写“4.5是1.5的倍数”。下面有学生窃窃私语,大胆的学生举手表示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通过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活动,经过跟老师的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明白数学中“几倍”和“倍数”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4、发掘生活资源开展探究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要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重要道理。例如,在学《圆的周长》后,可以让学生去测量树的周长、操场的周长、圆形水池的周长、圆形花坛的周长等。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课堂知识拓展深化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会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学生通过探究,终于解决一个对他们来说是新奇和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时,他们能从中体验到一种强有力的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就会产生再次体验的愿望。因此,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哪怕获得一点点微小的成功,都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赞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小学数学教学法探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关于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复习课教学 思维

一、概述

目前,提高数学复习课教学效果始终是大家困惑的问题,复习课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同时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更没有一个基本公认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要重复的讲授,还要达到一个新高度。所以,许多数学教师纷纷发出感叹:复习课最难上。

二、高中数学复习课的重要性

高中学习是一个整体过程,在每个章节的间隔阶段,学生就会对之前的知识感到生疏,甚至遗忘,而通过复习课便可以将这些知识得到合理巩固,做好周期性的复习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利用复习课多做一些综合题训练,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复习旧习题,总结出新的解题方法。

三、高中数学复习课采取的几种有效教学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结构上,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教师在授课时,不能总是自己在讲,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这样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数学教师要摒弃过去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在复习课上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教师在“表演绝活”,要让学生们在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将才华及智慧充分展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悟性。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负责点拨、启发、诱导学生,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将学生当作中心。高中数学复习课有一个突出的矛盾: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同时也要展示出学生的思维过程,但是这两者很难都兼顾到,多数是“入口宽,上手易”。一般在我们连续性探究的过程中,会在某个点上受阻,这就是所谓的“焦点”,其他则可以称作是“”。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再集中学生的智慧,使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促进了师生间的沟通。

(二)突出一个中心,关注一个定位

一个中心就是以课堂为中心,利用好课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一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复习教学的中心是理解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时候老师刚复习的知识、刚练过的题目,再让学生去说、去做,一些学生就不会了。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就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由于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为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应将学到的知识纳入到学生原有认知体系中。总之,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弄清任何知识,多问为什么。

2、最基础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

抓住知识点,不搞盲目的题海战术。做题是越做越多,抓知识点可以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数学教师要研究好教材,突出教材中的最基本概念、法则、原理,将整本教材吃透,以便在上复习课时能给学生增加点新鲜感。

3、培养能力是复习的核心

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能力不断发展。但是学生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快速发展都不是容易得到的,而是要通过通过知识的教育来不断地影响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复习阶段,要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牢牢的掌握,使学生善于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解题时,教师经常会采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的方式。一题多解能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多题一解可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一题多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刻、更灵活。所以在复习知识时,更应该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4、数学方法和思想是解题的关键因素

学习数学知识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倡导创新教育,其重点就是关注对问题研究的分析与思考问题方法的研究。对数学知识来说,它是显性的,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潜在的,因此,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对此加以揭示。例如:数学的类比思想与类法、化归思想与化规法、分类思想与分类法等,复习时应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有机渗透,并且在教学中和学生练习中不断反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

(三)趣浓情深,不断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复习时,因解题的量很大,所以我们就要将解题活动组织得更为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从而使学生能从中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和独特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总之,一道好的数学题,即使有一定的难度,但却像是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或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迭起的悬念正是它的诱人之处。教师在课堂上要想尽一切办法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变苦学为乐学。

(四)讲究讲评试卷的方法及技巧

1、照顾一般,突出重点

讲评试卷时,不必平均使用力量,对于一些题只要点到为止就可以了,有的题则需要仔细剖析,要照顾那些能力要求比较高而又涉及重难点知识的试题。另外,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应对症下药。因此,数学教师就要认真批阅试卷,认真分析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并进行细致的统计,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才能在评讲时有的放矢,从而突出教学重点。

2、贵在方法,重在思维

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渗透着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就成了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加强了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对问题也有了最佳解法。

3、分类化归,集中讲评

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讲评;形异质同的题,集中评讲;形似质异的题,集中评讲。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以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为基础,将新知识以内化、领悟的方式纳入到已有认识结构中的一个系统过程,要使学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使他们的大脑中时刻都有获取新知识的相关材料。而数学复习课与新课相比较起来,在讲授时就存在着一定难度,要使学生的能力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快速提高和发展,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性的设计出教学问题,这样在课堂中就可以开展有效的训练,促进学生发展。另外,在复习过程中对典型例题或习题进行改造挖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也能激发出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五、参考文献

【1】赵京新《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方法浅谈》,《青春岁月》2012年08期第97页。

【2】张璐、李明《探究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种方法》,《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09期第106页。

关于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第3篇

2.温故法:不论是皮亚杰还是奥苏伯尔在概念学习的理论方面都认为概念教学的起步是在已有的认知的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授新概念之前,如果能先对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作一些适当的结构上的变化,再引入新概念,则有利于促进新概念的形成。例如:在高中阶段讲解角的概念的时候最好重新温故一下在初中阶段角的定义,然后从角的范围进行推广到正角、负角和零;从角的表示方法进行推广到弧度制,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自然过渡较易接受。又如在讲解线性映射的时候最好首先温故一下映射的概念,在讲解欧氏空间的时候同样最好温故一下向量空间的概念。

3.索因法: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具有丰富的背景和真实的原因,当你把这些原因找到的时候,那些鲜活的内容,使你不想记住这些概念都难。例如三角形的四个心:内心、外心、旁心和重心,很多同学总是记混这些概念。内心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因为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而得名内心;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因为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因而的名外心;旁心是三角形一个内角平分线和两个不相邻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因为是三角形旁切圆的圆心而得名旁心;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因为是三角形的重力平衡点而得名重心。当你了解了上述内容,你有怎么可能记混这些概念呢?又例如: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这样定义的,过点做直线的垂线,则垂线段的长度,便是点到直线的距离。那么为什么不定义为点和直线上任意点连线的线段的长度呢?因为只有垂线段是最短的,具有确定性和唯一性。再如:我们之所以把n元有序数组也称为向量,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它包括通常的向量,作为特殊的情形;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它与通常的向量一样可以定义运算,并且有许多运算性质是共同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4.联系法:数学概念之间具有联系性,任意数学概念都是由若干个数学概念联系而成,只有建立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才能彻底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在学习数列的时候,我们不妨作如下分析: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是有规律的。那规律是什么呢?项与项数之间的规律、项与项之间的规律、数列整体趋势的规律。项与项数之间的规律就是我们说的通项公式,项与项之间的规律就是我们所说的递推公式,数列整体趋势的规律就是我们所说的极限问题。当项与项之间满足差数相等的关系时,数列被称为等差数列;当项与项之间满足倍数相等的关系时,数列就被称为等比数列。这样我们对数列这一章的概念便都了然于胸了。

5.比喻法:很多同学概念不清的原因是觉得概念单调乏味、没有兴趣,从而不去重视它、深究它,所以我们在讲解概念的时候,不妨和生活相联系作些形象地比喻,以达到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映射的时候,不妨把映射的法则比喻成男女恋爱的法则。两个人可以同时喜欢上一个人,但一个人不可以同时爱上两个人。这不正是映射的法则: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唯一的像与之对应吗?又如函数可以理解为一个黑匣子或交换器,投入的是数产出的也是数;投入一个数只能产出一个数;但是当投入不同数的时候可以产出同一个数。再如:满足和的像等于像的和、数乘的像等于像的数乘的映射称之为线性映射。这不正像一个人怎么舞动他的影子就怎么舞动吗?所以有的时候把线性映射理解为“人影共舞”的映射。

关于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第4篇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练习设计策略还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师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面对新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尝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如何在新课程下进行练习设计呢?

一、体现人文性

应试教育下的数学练习严肃有余,活跃不足,练习缺乏人文性,使学生一接触就产生沉重感、紧张感,这样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数学是一种文化,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设计中就应该体现现代文明。练习中呆板枯燥的题目名称可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选择题可改为“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应用题可改为“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等,增加问题要求表述的亲和力,能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充满自信。

二、加强生活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都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数学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的。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例如: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题:假如我们班36人去狼山风景区游览,门票每人15元,人数满40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学生由于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全班36人,不够40人,不能享受八折优惠,所以买36张共花15×36=540元。第二种方案:因为40张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所以买40张,需要花15×40×80%=480元,比第一种少花60元。第三种方案是买40张花去480元,然后把剩下的4张卖给其他游客,可以得到60元,相当于买36张只花了420元。这一练习综合了“打折”等知识,具有实际意义。这一练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全面性,而且能够激励学生智力和智慧的发展,让学生活用数学,培养应用的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注重开放性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三根小棒,你能摆出哪些图形,数一数,有几个角?这道题的特点在于:(1)趣味性。这样的练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2)实践性。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道实际问题,能使学生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3)开放性。本题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因为摆的方法不同,摆出角的个数就不同。既可以摆出平面图形,还可以摆出立体图形。练习这道题,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而且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

四、突出实践性

活泼是儿童的天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鼓励尝试性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对什么事都愿意去试一试。教__魻鴂粞__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在“试”字上做文章,为学生提供尝试的实践机会。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在尝试中反思、比较、发现、体验,不断纠错扶正,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体验到创造性思维的愉悦,从而让学生在尝试、研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多角度参与解题方法的探索、创造,培养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进位加法35+7=这节课时,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索、验证运用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学生凭借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体会,设计出三个层次的研究方案:(1)用小棒摆一摆,用数学工具的方法完成计算。(2)小组协作讨论,探索计算的方法。①35+7=5+7+30=42;②35+7=35+5+2=42;③35+7=35+10-3。再如:教学“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不少学生列出1750÷(250÷5)。交流评议时,有个学生大胆提出:“为什么要先求每小时磨小麦多少千克?不先求它,行吗?”我顺势将问题抛给学生:“你们认为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探索性思维火花竞相绽放。有的提出可以先求1750千克里有几个250千克,再求需要几小时,即5×(1750÷250);也有的提出可以先求磨每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再求磨1750千克需要几小时,即5÷250×1750。

关于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第5篇

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趋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力,也是孩子们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浓厚的数学兴趣是初中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是成功的秘诀。 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本课题组经过问卷调查、座谈、 个案研究、上网学习、教研交流、课堂实验,就这一问题提出以下看法:

对数学产生感情,并享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是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的王者之道。

1.重视初中数学知识的生发过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生产性的爱。

怎样使初中生对数学产生深厚感情,从而在绵延不绝的数学学习中不断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呢?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本文由收集整理我们可以从母亲对孩子的爱中找到答案。母亲生产了孩子,便把孩子视为自己内在生命的外部延伸,母亲对孩子的爱是刻骨铭心的,并在孩子的成长中享受天伦之乐。重视数学知识的生发过程,初中生便会对数学知识产生生产性的爱,并在探索数学奥妙,解决数学问题中,享受个人价值实现后成功的喜悦。

2.以求真专注打开初中生数学兴趣之门 。

数学知识的形成,本身就是个体生命求真的过程,而且是个不掺假的过程。求真是数学知识生发过程的内在要求,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学习的过程就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过程。求真是健康人格修养的的必经之路,是高效解决数学问题的内在要求。当初中生处于高度的求真专注态时,学生学习的内部潜能便会自然而有序的激发,直觉思维便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当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完美结合时,学生便会轻松的解决看似疑难的数学问题。这一现象形象的说,好比把人体看做一个高度精密的仪器,那么,这台机机器只有常处于高度和谐的求真态时,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效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从李小龙学习武术和乔丹打篮球的状态中便可看出,高度专注的求真态能够激发自身先天的学习潜能。初中生也是一样,当自身先天的学习潜能被激发时,就会感受到一种从来没有的快乐,突然发现自己的价值。这时,初中生便会看到,原本复杂的数学问题会在这种状态下轻松解决,从而对数学也就产生了兴趣,自信心也随之提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传统的师本教育体系下的学习观。但在苦的氛围下,当功夫负了“有心人”时,许多初中生便会产生放弃数学学习的想法。而与此相对应的“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便是生本教育体系下的学习观。当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某个兴趣点时,他就会沿着这个兴趣点一路探讨下去。所以,以乐作舟时,初中生便成了快乐学习的主人,这时,符合学生天性的内在学习情趣的学习自然而然的启动了。在这和谐自然的教学生态中,学生常会感受到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乐滋滋’的内在快乐。这种乐学的情趣正是初中生持续不断地探索数学奥妙的强大的内在动力。

3.用爱心点燃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之火。

贫民教育家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出发,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不弃不离的关爱,能使学生感受到温暖,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添动力和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学生的独立人格、独立精神生命在老师的关爱下悄然生长,加法效应便产生了,从而也就产生了自觉学习数学的情趣。

4.高度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生态,是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本途径。

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找到了教育的真正本体——学生,就要一切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高度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进入本体的角色。师生地位平等,老师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引者,服务生,良师益友,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主动学习的真正主人。老师要想帮助主人进入天性自然的高效学习状态,就要全面依靠学生,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生态。符合学生天性的学习启动了,孩子们在课堂内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积极、主动、充满乐趣的吮吸着知识的营养!这种高度民主、以学定教的常态化数学教育教学土壤,是滋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温床”。

5.给初中生减负、减压,帮助他们找回平常心,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平常心是道,平常心不平常。现在的初中生,一部分常觉学习压力过大,负担过重;一部分常处只是茫然的为了完成作业,应付考试而被动学习。整个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变化剧烈、第二性征突出、心理不成熟的生长期,情感、意志脆弱,情绪变化较大,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一方面,个体生命的主观意识很容易与内、外部环境发生冲突,身体因 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正肾上腺素而导致过于兴奋或愤怒;另一方面,由于自尊反叛意识日趋增强,爱慕虚荣导致初中生常处假我之中,远离觉悟,失去平常心。因此,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初中生生理心理发育规律,有计划地适时加强初中生生活心理辅导,给他们减负、减压,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找回平常心。这时,大脑内由于“学习的幸福荷尔蒙”——血清素分泌充足,而体验到自然平常的求真态中蕴含的内在快乐,身心愉悦之境便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味道”而自然进入主动高效的学习之道。

6.把数学兴趣小组落到实处,让一帮一,兵练兵,兵强兵成为一道课堂内外随处可见的风景线 。

通过培养数学尖子生,依据学生的性别、情趣爱好、数学基础、智力水平、个性品德,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组建合理的数学兴趣小组。大组长负责落实各小组预习任务,检查各小组预习情况,策划并参与各小组学习活动;小组长具体组织小组内学习活动,组织数学问题的组内外探讨交流,督促小组成员按时完成作

业,建立落实小组内成员“一帮一”帮扶机制,让兵练兵,兵强兵成为初中生主动、自觉、积极研讨数学问题的随处可见的美丽风景线。

7.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数学。

数学教育活动就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和改善思维品质的活动。思维教育是数学的核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才能最终完成。“学习不是老师一味的灌输知识,而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才能掌握。”把可以托付给学生的课堂教学完全托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数学,这样能有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学生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课堂实验等多种方式进入主动高效的学习序列,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8.重视数学建模思想,提升初中生分析解决数学实际问题能力水平的信心和应用意识。

一部分初中生认为,数学是天书,心生畏惧,自认为没有学习数学的细胞。面对具体的数学实际问题,常觉无从下手,这说明初中生极缺乏分析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曾说过:“自然界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初中阶段的数学活动,就是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处理。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数学建模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条主线,在教学中,让初中生领会数学建模思想和基本过程,有助于他们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提升分析和解决数学实际问题能力水平的信心和应用意识。

9.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是培养初中生数学兴趣的直接途径。

初中生正处于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不断过渡的转型期,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会让学生感到困难重重。陶行知早就说过:“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把数学问题与鲜活的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易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化抽象为形象,化概念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学生便很容易对问题本身产生浓厚兴趣。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兴趣的直接途径。

10.兴趣在行中,做数学学习的行者。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也叫孙行者。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作为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趋向,应在数学学习的行动中不断激发和培养。“不是因为内心特别的欲望才开始学习,而是一旦开始,内心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大脑的中心区域有一块被称作阿肯伯斯核的v型地带,这里有使人产生欲望的细胞,当这些细胞活跃时,便会充满欲望。但这些脑细胞平时并不活跃,只有给他们“工作刺激”,阿肯伯斯核才会自动兴奋起来,从而这些脑细胞也会更加活跃。平时人们常说,没有精力去做什么事情,可实际上,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做什么事情,才会变得萎靡不振。当你觉得应该学习时,马上行动,便可以唤醒沉睡的阿肯伯斯核。暂时克服不情愿的心情试着开始,你会发现,曾经觉得困难的学习可以自然而然的进行下去,而随着学习的进行,阿肯伯斯核也会兴奋起来。当你逐渐投入到学习当中,直到专心致志的境界时,就不会再厌烦学习,而是在主动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希望大脑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力量,那么想到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

11.开发右脑、挖掘潜能、开启智慧、走向觉悟是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兴趣的捷径 。

人类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脑是新皮质,是辅助的,控制知识、理解、计算、判断、思维,是显意识脑,语言脑,也就是用语言来处理讯息,把进入脑内看到、听到、触到、嗅到及品尝到的讯息 转换成语言来传达,相当费时。左脑具有逻辑思维能力,主理性。右脑是旧皮质,是主要的,控制图像化机能(企划力、创造力、想象力),与宇宙共振共鸣机能(第六感、念力、透视力、灵感、梦境),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心算、数学),超高速大脑记忆(速读、记忆力),是本能脑、潜意识脑、祖先脑、音乐脑。右脑具有非逻辑思维能力,主感觉。‘深层

次的思考,深层次的创意,深层次的记忆,永久性的记忆靠右脑’。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1998年教育工作会议上讲道:“素质教育要开发右脑,开发右脑比开发左脑的作用还要大,现在再不进行素质教育,就到了极为危险的地步。”而我们恰恰忽视了右脑的开发。“多用右脑,多训练右脑可以事半功倍,不是事倍功半,甚至可以提高几百倍”。所以,希望教育工作者要很好的研究右脑。“国内应试教育的症结在于扼杀右脑”。传统的应试教育是“填鸭式”死记硬背的师本教育,培养的是知会按章行事,缺乏应变能力和创造性的 “左脑型”人才,长于逻辑思维却贫与形象思维,过于理智却缺乏想象,囿于丰富的知识却难以创新。强化了掌握语言、逻辑分析、数字处理的左脑,闲置着负责形象思维的右脑,其结果必然是是随着学历的提高,使用不到5%的大脑空间,右脑能力下降。“创新、情商、识人、系统都来自与右脑的直觉、灵感、顿悟、感觉,因此,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在于心智模式的建立,智慧的提高,右脑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