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统计学重点

统计学重点

统计学重点

统计学重点范文第1篇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大数据时代快速到来,大数据是堪比黄金石油的致富新思路,会给社会方方面面带来很深远的影响和变化,在生活中,农业工业等很多领域都会运用到统计学,统计学之于现代社会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统计学重构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重构的价值与意义

1.是前沿科研领域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科研的进步会带来很多领域的发展和超多超复杂的数据,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应该不断增强自身获取信息的能力,就统计学而言,这门学科应该具有分析这些庞大数据的能力,并且通过分析能够研发出合理的分析工具以及相应的分析研究理论,来通过科学的理论解决一些更为前沿、复杂的现实问题[1]。显而易见,当前很多造诣深厚的学者都将研究领域转向了数据分析上来。

2.是交叉科研领域

统计学是一个与众多学科都有交叉的一个学科,比如与数学有交叉关系,与经验科学如天文学中假设估计参数有关系。在现代社会,统计学的使用已经不止局限在政府或者国家事务中使用,而将应用领域延伸到了商业、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中来,由于统计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深厚的历史,因此,它不只是与数学有亲密的关系,更是与数学本身的哲学有着亲密的联系。伴随着领域的增多和数据的复杂程度的加重,统计学家一直进行着跨领域、跨学科的研究,随着研究数据的不断增多,所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统计学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统计学的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同时,统计学的发展也推动着很多前沿科学的发展。

3.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我们可以在进行统计学研究时形成一套完整的统计学研究理论和方法,推动大数据时代多元复杂数据分析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可以将数据化研究理论成果运用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去,比如可以运用在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上;还有很多金融领域的人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挖掘出市场信息,据此判断市场走势,会获得高收益,这些都是大数据时代中统计学在发挥作用[2]。

4.抢占制高点

国外很多研究表明,大数据时代统计学工程需要从各个领域挖掘有用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融合,提取出有用的因素,发展相应的研究理论。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结果表明,现如今的大数据研究方法和理论已经相对成熟,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住这次机会,不畏挑战,迎难而上,尽快研究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具有创新性的数据分析理论和软件,为我国的数据分析发展提供动力。

二、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重构的热点问题研究

1.大数据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

过去的统计主要将重心放在概率分布的指数族方面,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指数族分布研究及其在高维贝叶斯和像图模型的应用中的研究居多,我们知道,由于指数族包括了所有已知概率的分布,因此,指数组的应用十分广泛,它是统计学的核心,并且在概率论方面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这一研究方向旨在运用指数族来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初步的简化,利用Bootstrap方法对大多数统计和概率方面的贝叶斯数据进行应用[3]。

2.大数据数据建模

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线上算法被研究出来,大数据的形式多种多样,因为多样化的应用、庞大的数据和针对大数据所开发的技术,这项研究会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该研究的方向是将数据建模相应的领域进行推广,将这些数据能够统一运用在大数据中,运用理论和公式对实际应用进行辅助。

3.并行迭代蒙特卡罗方法

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让大数据的收集不再是幻想,要想分析这些数据,要运用并行和分布结构。并行和分布结构是拥有存储和处理大数据功能的,但是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将现代的统计算法应用到大数据中去,并且在日益增多的数据中,我??需要更加复杂的结构和模型来进行解释。尽管迭代蒙特卡罗方法已经被相关研究证明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它仍然不能够用于大数据的分析,该研究旨在将迭代蒙特卡罗方法融入到一个通用理论中去发展,另其适应大数据的发展环境,并且让其也能够适用并行和分布结构,即从并列的样本中算出蒙特卡罗值,一这个数值来近似最初需要的数据量,这个理论能够有效避免在算法迭代中的重复扫描数据问题,与此同时,这一算法的应用也可以另数据研究中的问题得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解[4]。

统计学重点范文第2篇

一、国内文献综述

笔者通过对一些高校统计学课程调查及知网搜集资料,发现很多讲授统计学的教师认为传统统计学教学内容、方法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通过资料搜集和文献查找,如何更好的编排统计的教学内容和运用更好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石秀丽(2011)学者认为根据经管类学生的特点应把统计方法、数量分析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李慧敏(2016)等学者认为对经管类统计学的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的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宋继华(2013)等学者认为采用项目驱动方法教学能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应用能力。这些专家学者对统计学的教学内容都提出了创新性的研究,尤其是高职高专对经管类学生的统计学教学很多高校都采用了项目驱动的模式。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决策都需要数据来支撑,统计方法及数据分析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应用于管理、金融等领域,而今天又处于大数据时代,因此,掌握统计方法和数量分析的专业人才成为时下的新宠。所以,在经管类统计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传统统计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为高校经管类统计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1.教学内容编排上增加统计实务部分。统计学原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动态数列分析、指数分析、抽样推断、相关分析等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基本理论知识,针对当前社会需求和统计变化的特点,应该加大统计实务部分的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企业统计标准(常用统计标准)、主要统计指标(采购经理指数、消费信心指数等)、企业主要统计报表(生产活动统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报告撰写(统计报告写作要求、原则、流程)等内容。

2.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验教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到大量的公式,主要是定量的分析,在传统教学中比较侧重这些公式的推导、计算。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计算机统计软件的广泛应用,使计算变得更加简单、准确。因此,在统计教学过程中,统计计算技术已经不是教学的重点。由于大量复杂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统计学教学应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整理分析的训练,统计教学中适当增加实验教学,把统计方法与计算机的应用紧密结合,实现统计学教材的内容与EXCEL的应用全面结合。在一些章节可以专门增加一节内容,介绍如何用EXCEL实现本章数据处理问题,例如:在讲解统计整理、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相关和回归分析时都可以借助于EXCEL来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还可以利用计算机SPSS软件对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进行分析,利用计算机对平均数和标准差中等内容进行处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统计思想,同时帮助其掌握一定的软件应用技能,如EXCEL、SPSS、SAS等。

3.引入综合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在国外课程教学中运用较多,因为案例来源于生活,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统计学教学中也引入了一些案例,但这些案例大都是孤立的只是为了学习某个知识点而设定,这些案例并不是真实的案例,而且缺乏前后因果,与实际生活脱钩,学生学起来就没有深刻的记忆和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案例,将统计计算方法与数据分析方法用到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中去,这样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综合指标这部分内容就可以设定某个企业的实际案例,通过这个案例可以解决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计算应用。

4.图表归纳教学法。统计学第一章内容是学习整个统计学的基础,只有把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学懂了,才能更好的学习以后的内容,可是很多学生学了第一章以后对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还是模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疑解惑,不断启疑思导,经过苦心孤诣,可以把这些基本概念编成如图1。

通过框图,可以把这些抽象的名称联系在一起,然后层次加以剖析,提纲挈领地板书这些名词的特点与作用,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语言说明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异同。采用这样直观清晰的框图教学,让学生一目了然,分析清楚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在讲完第四、五、六章后也总结归纳如图2。

统计学重点范文第3篇

统计学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按其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统计方法的构成看,统计学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那么统计内容学习的难点在哪里呢?

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我们对统计知识的教学出现了偏差。我们的教学重视知识点的传授,对统计知识的考核也局限在知识点的考核。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放在有关数据的计算上,学生没有经历统计过程,难以形成正确的统计观念。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潜在地存在统计意识。我们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挖掘这种潜意识,注重培养学生有意识的从统计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也就是当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

对统计思想和概率意义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不要把统计教学变成单纯的数据处理和计算技巧的讲解;不要把概率教学变成复杂的概率计算的训练;不要纠缠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而干扰主题。由于对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具备一些基础,所以教学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设计,而不能仅仅依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或凭经验。例如对于三种事件的教学,有的教师将时间均匀分配。这种课堂的效率比较低。关于什么叫必然事件,什么叫不可能事件,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没有太大的困难的。重要的应讲清什么是随机事件。一定是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重复实验下,可能发生可能不发生的。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让学生区分,不是在相同条件下的情形不确定的事件;不能重复实验的情形等等。根据初中学生的能力水平,可以突出统计和概率所研究的随机现象的这种偶然性,它是怎么发生的,这个随机性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应该把整堂课的教学的重点放在这个可能性事件,怎么去刻画和描述上。教师要明白你想解决学生什么问题,学生哪一点是原来不懂的,这堂课我希望他能够懂些什么,这个目的要明确。这是教学中应遵循的规律。特别是这些新增内容,教师要在前期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充分的调查,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概率的统计规律性本身就是通过实验发现的,用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可以认为是实验科学。

在初中阶段,由于课时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用严密的方法揭示一些稳定性规律,评价统计方法的优劣。设计恰当的实验,直观认识随机性规律、树立概率观点、理解统计思想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面对概率统计的教学,大多数教师比较陌生,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在教师自身接受的数学专业学习中,概率与统计就是一个弱项,又加上记忆或平时不曾经常地应用等原因产生的遗忘或知识的流失,造成教师的“一桶水”已经不多了, 那么要想教好概率统计,首先,需要教师先学好概率统计的内容,即要先装满“一桶水”甚至“一眼泉”;其次要上升到比较高的层次来理解这些知识、思想和方法,即要有高质量的“一桶水”;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学生的理解,学生的问题逐步深化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即要善于从“一杯水”中吸取营养,以增加“一桶水”使之成为“一眼泉”。

统计学重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 教学方法 特点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特点

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往往涉及四个层面意思的转换:将一种语言的某种事或物的书面意思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书面意思,比如将汉语的“书”翻译成英语的“book”;将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翻译后的语言需要符合对应的语法和表达习惯;将原文作者的情感、态度甚至性格在翻译后的语言中忠实地体现出来;将原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在译文中准确地反映出来。从理论层面讲,不管是采用传统的笔头翻译,还是采用现在的计算机辅助翻译,都会涉及以上四个转换过程。计算机辅助翻译与人工翻译相比有其自身特点。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翻译结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料库的资料是否足够充足、完善、详细;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翻译结果同时受翻译系统本身的算法、参数设置等因素影响,需要译者能够熟练地根据实际情况操作翻译系统软件。一个好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基本可以将一种语言的某种事或物的书面意思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书面意思,也能将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但计算机软件本身并没有人的情感,很难将原文作者的情感、态度甚至性格在翻译后的语言中忠实地体现出来,也很难将原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在译文中准确地反映出来。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的教学特点及方法

与纯粹的人工翻译相比,采用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能有效节省工作时间减少工作量,并降低其中出现常识性低级错误的概率,在翻译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翻译人才的主力军需在课程上增加一些和翻译技术有关的新课程”[1]。合格的翻译工作者必定要熟练掌握借助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进行翻译的方法,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也就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的教学与传统翻译教学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二者相依相存,仅知道原理只是纸上谈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单单进行实践不对其原理进行研究,则会陷入迷茫,遇到问题不知所措;这也是一门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学科,在知识方面需要掌握其原理、翻译系统本身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自身的翻译能力水平等,技能方面包括翻译软件的操作、运行、设置及出现异常的处理,语料库的建立改进完善方法,以及对翻译结果的核对修改方法,等等。只有具备了相当的知识才能翻译出合格的译文,只有对相关的技能足够熟练才能让翻译系统充分发挥其作用。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语料库的建立、完善和运用、翻译软件的操作、对翻译结果的校核、词汇对照表的建立,等等,而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这诸多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的目标,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特点及其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适用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其独之处:

1.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因为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任务繁重,所以需要在课程开始前就明确教学目标,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开展翻译工作,而且要在教学开始时就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整个课程有一个整体层面的了解,避免在学习过程中走入误区、陷入迷茫,同时需要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点的传授过程,更是技能的训练过程,知识的传授需要老师的讲解,而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在于自己动手,主动地学习、分析及解决问题,同时需要多次的重复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还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在翻译工作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但不是万能的[2]。翻译系统能“代替翻译过程中大量的简单重复性的工作”[3],并不能完全取代译者的工作,对其中复杂程度比较高、语法特征不明显、语意及隐含意义比较晦涩难懂等容易发生译文与原文意义差异较大的内容,需要译者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处理这些问题。翻译系统的意义在于将译者从大量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将翻译工作从劳动密集型变为技术密集型工作。因此需要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而不能完全依赖翻译系统,同时需要注重自己翻译能力的提升。

2.统筹安排好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详略。

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原理、翻译工作的流程与结构、翻译系统的构成及功能、翻译系统的特点及操作,包括语料库及术语库的构建、维护、选择及完善等部分内容。在教学前要制订好教学计划,就每一个部分在教学时的详略及深入程度、教学时间的安排做好规划,确保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知识全面、基础扎实、目标明确、效果最优化。以一个学期教学时间15周,每周4学时共计60学时为例,教学计划如下。

3.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习练结合,加强沟通交流,增强技能培训的效果。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既涉及知识的传授又涉及技能的培训,“需要将以任务驱动法为主”[3]的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优化考核考查方式,采取专业知识书面考核及动手能力考查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的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因为教学时间的有限,教学时需选好所采用的翻译软件系统,使翻译软件系统的教学深入全面、高效可行;该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人工翻译水平,而各个学生的实际相关能力水平差异较大,需要在教学时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及教学进度,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避免出现大多数学生甚至所有学生都坠入迷雾的情况,最好前期有计算机基础、翻译技术等课程做铺垫;该门课程的开展,需要前期配备相应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硬件方面,需要有相应的计算机房并配置足够的计算机系统,软件方面,需要配置相应的翻译软件系统及合适的语料库。

四、结语

由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具备其自身特点,是一门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的课程,因此对其教学方法有独特要求,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培养端正的学习态度、选取多种方式结合的教学方式,做好前期计划准备,课程开展按部就班,重点难点突出,优化考核考察方法并严格考核,以培养出知识全面、技术扎实、技能娴熟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钱多秀.“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翻译,2009,(4):49-53.

[2]吴赟.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育,2006,(6):55-69.

统计学重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统计 统计软件 多媒体 教学效果

《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简称生物统计,是关于田间试验的设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与解释的科学,是高等农业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学好生物统计可以训练学生定量分析的能力,学会从数字中发现研究的问题,利用数据从事研究。近几年随着吉林农业大学教学手段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平台的建立,使得生物统计课已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通过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直观、形象的表达工具,改变了板书教学手段单调的缺陷。而生物统计课中大量的图表、公式以及Excel、DPS、SPSS、SAS、MINTAB、STATISTICA等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应用软件的使用,使得多媒体技术在生物统计教学上的优势更为明显。

1.多媒体及统计软件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形象、动态的教学内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介绍几种常见的田间试验设计时,课件动态的演示了各种设计方法的特点,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生物统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多媒体手段在这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除了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大量的案例分析外,还可以通过课堂实验、布置实践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到生物统计学的学习实践中去。生物统计基本概念的理解与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是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而生物统计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如:相关性、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有大量的公式及计算,学生普遍反映难学,学了电不知如何用。

2,多媒体及统计软件在实践教学中的探讨。在计算机及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那么,如何在教学内容上结合实例,教学手段上借助计算机及DPS数据处理系统(以此软件为例),作者在生物统计分析方法的实践教学上作了如下探索:

2.1 实例的选择与设计。以实际中的事例、数据为载体,将抽象的统计分析方法放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中进行学习。实例的选择必须与所进行的教学内容相吻合,在很多情况下,它不一定运用到这一部分内容的所有知识点,它可能涉及该部分前后的内容,以至跨学科的知识。而且,在实例的选择与设计时,还必须考虑搜集数据资料的可行性以及对这一方面进行分析的背景知识,包括理论的及经验的。

2.2 搜集数据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实例,必须是准备好的数据资料,可以在课堂上演示或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当然,也可以设计方案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进行相应的数量分析。根据农业院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的特点,每年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亲身完成某项工作。例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进行一次农业生产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一直到调查报告的撰写。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

2.3 围绕具体的教学目的,进行统计数量分析。采用实际中的事例与真实的统计数据为载体,将抽象的统计分析方法学习放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中的教学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判断统计数据的能力,又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统计学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学了不知如何用的问题,对于提高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理论研究与农业生产实践的能力都是非常有用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下面就以方差分析为例来说明软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差分析是将总变异剖分为各个变异来源的相应部分,从而发现各变异原因在总变异中相对重要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这一章的内容并不多,但公式多,计算量大,而统计分析软件的强大功能完全可以免除大量繁琐的计算,直接给出所需要的计算结果。在这一章的教学中,在介绍有关概念及分析步骤后,以实际的统计数据为例,并借助DPS统计分析软件,在对该例的系统分析中解释有关概念的意义,演示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的具体应用。

以第二松花江流域水稻主产区的5个试验地点:前郭红光农场、榆树大坡、德惠朝阳、九台其塔木、吉林乌拉街,4个供试品利:农大8、农大19、通9574、吉丰8的1年多点试验为例,进行产量的方差分析。DPS数据处理系统操作如下:

第一步:打开DPS数据处理界面,在英文状态下,将产量数据按横向地点(每地点3次重复),纵向为品种进行输入。

第二步:将数据模块选中后,打开菜单中的专业统计品种区域试验一年多点,选中后在出现的对话框:区试地点数、区试品种数、区组(重复)数中分别输入5、4、3,按确定键,随后系统自动分析出该试验的量差异和多重比较。将其进行推理后的结果如下表:

学生可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实际分析,这里不再详述。由此可见,通过DPS数据处理系统,将复杂的运算简单化,既节省了大量时间,又增加了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