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中医养生学的意见和建议

对中医养生学的意见和建议

对中医养生学的意见和建议

对中医养生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1篇

一、研究方法

(一)选择关键指标

根据我校对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采用文献综述法广泛阅读文献,制定70-80个相关评估项。同时,成立由12名不同专业、不同职称构成的专家组,其中正高级硕士生导师4名,副高级专家3名,从事临床专业学位管理工作人员5名。结合文献综述得到的评估项,通过理论分析制定专家咨询问卷,确定所要咨询的专家,经过对专家反馈意见的整理,对关键指标进行逐条讨论、修改、删除。最终确定包含4项I级指标、12项Ⅱ级指标、28项Ⅲ级指标、83项Ⅳ级指标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初级条目池。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二)用德尔菲法合并李克特量表确定评估体系的评价指标

选择培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经验丰富的博(硕)士生导师38名,组成咨询专家组,运用德尔菲法将评估调查表以通信的方式发放给咨询专家,附以评估调查表产生的背景和预期目的,以匿名方式向专家征询意见,咨询专家对各级考核指标的内涵及考核方法的重要性赋值和熟悉程度赋值及依据,依照李克特5级分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同时允许咨询专家反馈意见。[4]对于反馈回来的意见归纳整理,去掉分歧较大的评估项,而将有建设性的意见补充到评估调查表中,再次发放给咨询专家。此过程循环直至意见统一(接近中位数),最终得到不同评估内容及指标。本次研究共进行一轮问卷调查,反馈一次。

选择的38名咨询专家全部提交有效问卷,专家平均年龄45.08岁,其中最高龄为53岁,最低龄为39岁;平均从事专业年限20.33年,其中最高年限为30年,最低为15年;所选咨询专家遍及各个临床专业学位点学科,男女比例为2∶1,75%为正高级职称,并全部为博士研究生学历。

(三)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算各指标重要性赋值、熟悉程度、判断系数、权威系数等及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w);使用层次分析软件Yaahp0.5.2进行各指标权重的计算。

二、结果

(一)咨询专家组专家的积极系数及权威系数(Cr)

问卷发放38份,回收38份,均为有效问卷,有3名专家提出19条建议。专家的判断系数和对咨询内容的熟悉程度值为0.800和0.885,权威系数为0.867,重要性赋值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989,各条目重要性评分为2.00分-4.88分,变异系数为0.07-0.23。

(二)咨询专家组的意见协调程度

经统计计算,协调系数显著性检验均为P<0.01,专家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靠的。见表1。

(三)问卷调查结果的处理

咨询专家对第Ⅰ、Ⅱ级指标构成无意见,仅对个别条目名称的措辞提出修改建议,经讨论予以采纳、修正;对Ⅲ级指标提出4条删改建议,经讨论予以采纳并删除;对Ⅳ级指标提出增换条目1条,删除条目12条,经讨论,不予采纳增换条目意见,删除条目采纳6条。在改进量表的基础上,专家组收到咨询专家组意见汇总、统计后趋于一致。

(四)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及时调整评估体系,最终形成包含4项Ⅰ级指标、12项Ⅱ级指标、24项Ⅲ级指标和68项Ⅳ级指标的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各项指标权重见表2。

三、讨论

(一)问卷结果的可信度及相关指标的分析

德尔菲法专家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必须突出广泛性、代表性和权威性,兼顾相关专业领域和地域分布。所谓专家,应当是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很少犯错误的专门人才,应当拥有一定的信息储备量,如一般方法学和基础、理论规律性与基本趋势的知识、参考资料量、专业领域及其相近领域的交叉学科知识、以往评估的经验、对该部分其他评估专家不同观点的独立见解。专家人数的确定要根据研究的主题和课题要求达到的精确性而定,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以15-50人为宜。本研究中在经过专家组推荐和筛选过程后,选择38位从事临床专业学位教学的硕士生导师作为咨询专家,是符合德尔菲法的条件的。

专家的积极系数即调查表的回收率和每个问题的应答率,说明专家对该研究项目的关注程度。在本研究中,38名咨询专家在应答问卷的过程中,问卷回收率和每个条目的应答率均为100%。这说明在本研究中,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很高,也侧面反映了咨询专家对该项问卷的关注程度和重视程度。专家的权威系数与预测精度通常呈一定的函数关系,预测精度随着专家权威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一般认为,专家权威系数≥0.70为可接受值,即专家在问卷中的应答数据的可靠性。在本研究中,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较高,说明咨询专家对问卷的咨询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另外,咨询专家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评分的变异系数小于0.25,这说明咨询专家意见的一致性程度较好。同时,咨询专家对Ⅰ级、Ⅱ级指标的结构未提出任何异议,可见专家对指标分级思路持认同观点。

在汇总咨询专家提出的建议的过程中,有专家认为Ⅲ级指标中研究生的政治面貌、违纪经历不能反映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情况,应予删除,该建议采纳;同样是Ⅲ级指标中,有专家认为教学能力不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重点,所占时间也不多,应予删除,该建议采 纳;而对研究生毕业率的问题上,有专家也指出不能如期毕业的学生问题大多为因病、因事等休学造成,不能作为判断培养质量的标准,应予删除,该建议采纳;同时,有专家指出应将临床疗效作为一项指标加入体系中,经讨论,由于研究生在轮转时是学习实践的过程,对病患真正的临床疗效主要还是依靠带教导师,因此,该建议不予增设。咨询专家在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学生性格问题及著书立说等方面作出了建议,经讨论后均予以采纳。

(二)构建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可行性和建设性

我校于2005年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临床型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并制定、修改了针对临床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临床能力训练是专业学位培养的核心。然而,经过数年对临床型专业学位培养的探索和改革我们发现,由于学生生源问题和自身素质问题,再加上培养过程中导师重使用轻培养,以及部分培养单位由于资源有限导致实践操作机会相对较少,导致无法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别是临床能力的培养进行质量把控。

经Yaaph软件中对总目标权重的计算结果显示,Ⅰ级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是均等的,这说明招生、培养、就业管理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均为影响培养质量的因素。Ⅱ级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中,就业情况、人文素养、生源情况和临床技能成为权重最高的指标,这说明在导师进行双选研究生时,比较重视生源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同时在培养过程中更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在社会形势的干预下,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也颇为重视。在这样的前提下,Ⅲ、Ⅳ级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就业、临床实践、基础知识和实习时的医德医风分别为0.0938、0.0597、0.0352和0.0325。这基本符合国务院学位办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和我校制定的培养方案所要达到的目标,也符合当今社会条件下,对具有职业技能高端人才的需求。

研究生教育培养评估是依据研究生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系统收集有关信息,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价值判断,从而提出改进的行动,能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本研究在我国加强发展医学临床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建设的大形势下,针对管理部门对临床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管理和导师对正确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识,根据詹春燕等[5]对国际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观点,结合教师、学生、学科、资源、社会影响力等多种元素,构建一套全面客观反应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估体系,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管理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对完善临床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管理单位和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提高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 注 释 ]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1] 陈怡婷,陈地龙,谢鹏,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7(6):517-521.

[2] 董靖竹,张东华,方明,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115-116.

对中医养生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2篇

真心真情服务,让老干部心更温暖

老干部局切实关心服务好老干部,减少老干部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他们每年组织老干部参加健康医疗体检;制定老干部特殊困难帮扶办法,帮助老干部解决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建立老干部信息档案,为每名老干部专门印制了温馨卡,记录老干部的基本情况和老干部局、社保局、医保局工作电话,为老干部开辟方便联系、随时关怀的绿色通道;在老干部生日当天上门送上鲜花和祝福,对生病的老干部到医院或家中看望慰问,对因身体原因不能长期参加外出活动的老干部定期单独走访慰问;在春节、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逐个走访慰问老干部及遗属,让老干部感受到温暖和真情。

搭建沟通桥梁,重视老干部意见建议

为加强沟通交流,老干部局每半年向老干部通报一次全县工作情况,分管县领导及时向老干部通报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让老干部及时了解全县政治经济社会各项工作;邀请老干部列席重要会议,参加重大节日活动等;建立在职领导干部结对联系老干部制度,定期走访慰问、听取老干部意见建议,每年走访慰问易地居住的老干部;根据老干部身体状况,组织老干部就近就地参观考察城乡统筹、工农业生产、“急难险重”任务、新村建设等重点项目,让他们更加了解、关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通过交流思想,倾听建议,收集老干部意见建议50余条,及时反馈办理情况,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激发了老干部发挥余热的热情。

发挥政治优势,让老干部老有所为

老干部们怀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责任心,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局里组织老干部到学校、乡镇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等活动;在乡科级干部公选中,邀请老干部在面试环节担任评委,发挥好老干部的参谋作用;在乡科级副职后备干部人选培训班上,邀请老领导为年轻干部讲课;发挥老干部的经验优势,把有专业特长和领导经验的退休干部吸纳到关工委、畜牧、养殖、农业等各类专业协会中,让他们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作用。

此外,米易县委老干部局还组织老干部为米易发展康养产业发挥余热。米易县依托良好城市人文环境和独特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阳光康养旅游。“米易环境独特,气候宜人,希望有更好的医疗条件。”老干部及时将游客的反映形成意见送交米易县委、县政府。老干部还用切身感受向外地游客推介米易的康养产业,一些老干部拍摄米易风土人情照片制成旅游画册推荐米易康养特色。老干部积极投身米易康养产业发展,为米易县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意见建议,许多对米易健康养生产业总体规划提出的意见都被采纳。通过积极探索医疗与康养有机结合,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四川省几家医院的康养保健中心等阳光康养项目纷纷落户米易,米易的康养产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对中医养生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3篇

1.1对象

选取某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大四本科生共223人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在完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学习后,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教学的评价,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对教学和考核方式改革的建议。共发放22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23份,有效回收率100.0%。采用Epidata3.0录入数据,SPSS10.0整理、分析数据。

2结果

2.1对教学的评价

调查发现:72.2%的学生对学时安排满意,51.1%的学生对教学内容表示满意,40.4%的学生对理论课表示满意,38.1%的学生对实验课表示满意,52.9%的学生认为教学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帮助,64.6%的学生认为教学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思维能力。53.8%的学生建议授课教师年龄在30~39岁,68.2%的学生建议男教师授课,76.7%的学生建议教师的职称为副教授及教授,65.9%的学生建议教师的学历为硕士或博士,有38.1%的学生建议采用双语教学,82.5%的学生建议由1~2名教师授课。

2.2对教学改革的建议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56.1%的学生希望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进行教学,49.3%的学生建议减少理论课学时,65.5%的学生建议增加实验课学时,多达90%以上的学生建议增加讨论、案例、现场见习的内容。

2.3对考核方式改革的建议

对于考试形式的选择没有明显的偏好,选择闭卷、开卷考试的学生都在45.0%左右,60.1%的学生建议增加平时成绩,52.9%的学生建议采用撰写论文或学习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本文来自于《卫生职业教育》杂志。《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3讨论

对中医养生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4篇

当前的医学专业教育首先在学制上一般比其他专业的学制长,大部分是五年制,有的是七年制,而且,医学专业的研究方向的划分也非常具体,如骨科、眼科、妇科等等。由此可见,医学知识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专研学习。因此,在培养专业医学人才时所需要的精力和心力就更多。医学教学方法直接关系着医学生能力素质的好坏,如何培养医学生的能力素质,使培养出来的医学生符合社会医学工作的需求,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 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就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着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加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形势下,改进医学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一、纵观国内的医学教学现状,教学方法改进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性

据随机调查数据显示,从学校的医学课堂情况看,一部分学生对教师所教的知识内容不清楚、不理解,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甚至对教学知识没有印象。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学生对医学教学的感知和态度存在问题,以及教师的医学教学方法也存在问题。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体制本身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应试教育中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不断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则进行机械记忆。在医学专业课程上,有诸多的专业知识,包括复杂的医学专有名词、复杂的作用机理、复杂的能量转化过程等,如果缺少教师生动细致的讲解、学生的认真专注思考,知识链就会有所脱节,若不能够及时弥补,医学教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良好的医学教学方法对培养医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医学专业人才有很大的影响。

二、针对医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和目前新形势下出现的教学方案提出的建议

1.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它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常是一个导师带六至八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围绕导师提出的一个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分析,最后,导师引导学生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与传统的医学教学方法不同的是,PBL教学中,教师起的是引导辅助作用,即对医学知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以及学生在探究过程偏离方向时给予引导[1]。学生解决问题后教师再作最后总结和评价,教师在PBL中并不一味地传输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以激发,学生能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自己收集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针对PBL教学的建议:在运用PBL教学方法时,首先教师要对讲述的医学知识、自身的知识面、管理能力等各方面做出一个充分的评估,只有教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教学能力的倾向,对PBL的教学方法才能运用自如。其次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整体的学习素养和氛围制定PBL的教学计划。

2.模拟医学教学方法,又称仿真医学教学法[2]。通过使用或构建医用教学模型,包括实体模型和计算机虚拟模型,模拟一个真实的情境,再学以致用将所学医学知识用到模型上。这种实施医学的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医学教育领域,不仅在学校有模拟仿真实施医学,在医院里也可以见到一些医用模型。可见,模拟医学教学在医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上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实施好模拟医学教学的建议:要具体实施组织好模拟医学教学的课程,提升医学教学的效果,可以分为三大块,一是应用多种形式的模拟,二是确立模拟教学的指导原则,三是做好模拟教学的准备。

在模拟医学教学的形式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医学实验室,通过动物进行模拟医学教学。无论是低级动物还是高级动物均与人类有天然的相似性。现代医学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研究生命、研究生理及病理、研究临床方法,从而可以推动医学传承教育、发展进步。最典型的就是用老鼠进行实验,当然也可以在猪身上进行心脏手术的练习和操作,医学生便可以将医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模拟教学中的另一个形式就是利用模型来进行医学教学。例如,在研究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间的关系时,应用人体模型,学生可以明确地看到人体器官的具体方位和脉络。此外,模拟教学中也包括数据的计算机虚拟形式,这种数据的虚拟是建立在真实病人的病症采集上,学生通过网络对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依据进行学习。学生在获得网络数据后,再细化工作对病症等作细致的检查,最终得出正确的诊治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时,应当坚持紧扣目标、分类设计、主题简洁、纠错提升的原则。针对某一医学知识讲授时,教师首先要确定一个简洁明确的主题,例如,如何用钢板接骨。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接骨的分类设计,教师在学生身旁观察并进行引导。

模拟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和学生的任务都不会轻。首先,教师确定下一堂课的主题后,通知学生做好准备。其次,教师要准备好模型、材料、表格、等等,最重要的是做好学生在模拟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预测方案、评估方案。

3.“三明治”教学方法,它主要有两种模式:实践+学习+再实践(1+2+1),学习+实践+再学习(2+1+2)。“三明治”教学的基本思想:理论学习与实践问题解决相结合;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合作学习(相互倾听、沟通、表达);遵循“知识的社会建构性”。其一般流程为:第一步:呈现教学目标、组织课堂布置任务(提出一个核心议题)。第二步:分组学习、交叉学习(独立学习、组内学习、组间学习)。第三步:集中汇报、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全班交流学习)。第四步:总结与应用、反馈与反思(回归教学目标)。

“三明治”教学的建议: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1+2+1”或“2+1+2”模式中,要注意的是医学知识与实际存在区别,重视实践学习的总结与反思。例如,在病理学的学习实践中,教学中使用的是静态的图片显示疾病的病理变化,但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不能只停留在静态的形态学观察,而是从静态的图片看到疾病动态的变化过程,达到动态过程和静态图像的结合[3],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动态的、活跃的思维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

对中医养生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5篇

总的来说,这次会议内容丰富、务实高效,开得很紧凑、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主要收获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确立了建设中医药强省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认识到,建设中医药强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全省建立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加快构建和谐**的迫切需要;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中医药产业竞争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的迫切需要;是发掘和发展岭南中医医药文化,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迫切需要。因此,必须把发展中医药、建设中医药强省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必将对我省中医药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家表示,在振兴中医药事业和产上,我们应该有所作为,也必将大有可为。

二是增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紧迫感。中医药发展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是我国中医药大省,中药资源丰富,中医药文化根深叶茂。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发展迅猛,科研和生产有较强基础,市场十分广阔,具有加快事业发展,做大做强产业的良好条件。但同时也存在创新不足、现代化水平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制约了我省中医药的持续发展。面对国际国内十分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我们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倍努力,集全省之力,走建设中医药强省之路,才能抓住机遇,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明确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这次会议明确提出,要以建立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中医药制造和流通产业体系、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中医药创新体系、中医药标准体系为基础,以打造名院名科、名药名厂、名店名城、名医名校和自主创新、国内国际合作、弘扬岭南医药文化为重点,全面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围绕这一总体思路,提出2010年,要实现全省中医的医疗服务体系和网络较完善、医疗水平明显提高,中医药产业产值居全国前列,中医药人才队伍壮大、结构优化,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形成若干家产值超百亿元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和一批制造技术领先、国际知名的中药企业的目标;到2020年,我省要实现成为中医药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中医药强省的目标。这些目标要求具体明确,完全切合我省的实际,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四是制订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政策措施。会议讨论通过的三个文件,从医疗、产业、科研、教育等方面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是我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工作的重要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会上,大家对这三个重要文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都提得很好,会后要认真整理,合理的意见尽可能吸纳,其他意见也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通过实践不断丰富、总结和提升,适时采纳和运用。这三个文件将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尽快下发执行。只要我们认真按照文件的要求开展工作,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中医药强省建设就一定能够取得实效。

五是总结交流了发展中医药的经验做法。各有关单位在会上介绍的经验和做法,都是各自在实践中探索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运用这些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大政方针已定,接下来的关键是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扎扎实实抓好省委、省政府决定的落实,全力以赴推进建设中医药强省各项工作。具体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抓提高认识和统一思想。建设中医药强省是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决策。大家回去以后,要组织认真学习张德江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深刻领会这次会议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的重大意义。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医药强省,对促进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意义重大,是实践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医医疗是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方法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健康和发展,曾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的注重预防和治本的特点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日益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和高度重视,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中医药对很多常见病效果好,它以丰富的治疗手段和灵活的方法,以及简、便、廉、验的优点,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对我们目前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不失为一个重要途径。我省中医药历史传统悠久,群众基础好,普遍比较信中医、用中药,乘势加快中医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发挥中医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作用,必将造福全省人民。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医药强省,做大做强中药制造业和中医服务业,将会有力地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是我省抢抓发展机遇的又一项重大举措。中医药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不少国家把以中医药为主的天然药物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中医药产业正面临着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国外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快中医药等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现代化,不仅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而且洋中药已兵临城下,我们处于不进则退的局面。我省中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素有“岭南出好药”的美誉,一批中药制造企业在全国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拥有在国内领先的技术,中医药将成为我省**时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对调整优化我省产业结构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主动应对挑战,大力推进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建立完善中医药创新体系,研究开发一批大品种名中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催生现代中医药产业集群,打造一批技术领先、国际知名的中医药企业。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机遇而不是丧失机遇,发挥优势而不是丢掉优势,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中抢占先机,率先发展。再次,要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医药强省,发扬中医药文化,也是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正如张德江书记所指出的,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中的辩证思维和养生之道,都包含着丰富的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思想,也反映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先进理念。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继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对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岭南医学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传统中医药理论,自成一格,底蕴深厚,形成了我国重要医学流派之一。挖掘、保护和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促进形成鲜明岭南特色的中药文化,培养一大批中医药人才,是我省振兴祖国传统医学,弘扬中华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省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总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医药强省建设,不断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张德江书记重要讲话和《决定》的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紧迫感和抢抓机遇意识,形成推动中医药振兴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抓完善规划和配套政策。统筹全局、科学规划是高起点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的重要基础。张德江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对建设中医药强省提出了明确要求,是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纲领性文件。《决定》、《纲要》和《规划》形成了建设现代化中医药强省的方针政策、总体规划和工作措施,为建设中医药强省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指出了途径。但由于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具体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地、各部门的情况千差万别,一次会议、几个文件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建设中医药强省要按照张德江书记反复强调的做到规划先行,科学规划、超前规划。全省各地、各部门尤其是发展改革、卫生、财政、经贸、科技、教育、外经贸、质监、中医药、药监等职能部门,要按照张德江书记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要求和这三个文件总的指导原则,结合实际,进一步抓好具体规划与配套政策的完善与细化。一方面,要把推进中医药发展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总体规划中通盘考虑,在制订地区规划、行业规划中切实把加快中医药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明确本地区发展中医事业和壮大中药产业的思路,编制本地区发展中医药的近期和中长期规划。同时又要注意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把振兴中医药放在工作大局中去研究和谋划,注意发挥优势,合理定位定方向,防止一哄而起。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加快制订具体的配套措施和办法,尽快形成完整的发展中医药政策体系。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对过去有关文件规定和政策措施进行必要的清理,凡是与这次会议精神及即将下发的《决定》、《纲要》、《规划》精神不相符的要作出修改和完善。

第三,抓重点工作的推动和落实。张德江书记强调,要实现我省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必须着力促进观念转变、促进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中药制造业做强做大、促进中药现代物流业的壮大、促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自主创新促进中医药走出国门促进岭南中医药文化发展。这八个促进,完全符合我省中医发展的实际,抓住了关键,抓住了要害,是我省今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工作着力点。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围绕这八个促进,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项一项地抓落实。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力争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取得重大进展,以点带面推动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各项工作。

一是完善中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是促进中医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要认真整合现有医疗服务资源,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中医院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努力建设中医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紧跟现代医学发展方向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支持优质中医院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整合中小医院,发挥以强带弱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在扶持市级中医院发展的同时,着力提高县级中医院的服务水平,使县级中医院成为农村中医三级网络医、教、研的龙头。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扩大服务领域,使中医服务延伸到中医医疗、预防和保健等领域。开展社区中医医疗保健和服务,努力建设一批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与此同时,要十分重视中医专科的建设,重点把省级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拥有的大批部级、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发展成为临床治疗中心或专科医院。要加强重点专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重点专科的示范带动作用,构建以部级重点专科为龙头,省级重点专科为骨干的全省各地区中医专科协作网。各地也要结合实际扶持发展一批市、县级重点专科,逐步形成省、市、县三级重点学科与重点专科群。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要针对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开设具有特色的中医专科。要做好富有岭南特色的中医适宜技术及民间验方、单方的挖掘、研究和推广工作,丰富中医药学术体系,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二是推进中药产业化。要促进中药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首先必须加强中药的产业化建设。要采取措施扶持发展广药集团等一批已形成相当规模、具有较强实力、市场前景看好的中药制药企业,努力打造规模领先、技术领先、人才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中药制造企业航空母舰。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充分发挥我省王老吉、黄振龙等传统中药名牌的影响力,扩大开发生产中药产品,打造知名品牌。要努力建设中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引导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支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等地区发展成为我省中药产业的集群区。此外,还要结合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发展中药种植业。

三是加强中医药科研开发。增强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加强中医药研发。要力争在中医药基础理论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科技研发力量,开展以治疗性中医品种剂型改革为重点的科研开发工作,大力开发中药新剂型及其新型辅料,提高中药制剂生产水平。加快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病毒性疾病、免疫功能性疾病、糖尿病和老年性疾病等疗效确切、原创性强的中药大品种的产业化开发。推动企业对新产品进行研发和名优大品种中药二次开发及技术创新。重点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中医药现代化技术创新平台、科研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大力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中医药工程技术中心或技术创新中心,创办重要科技成果孵化基地。鼓励企业按照产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专项经费用于研发,促进产、学、研、中有机结合,协同发展。加快省中医研究院的建设,加强与国家中医研究院的合作,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学和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制定**中药优势品种的药品标准在标准制定层面上引领中医药的发展潮流,抢占中医药发展制高点。

四是强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设中医药强省,人才是关键。要充分发挥广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等各类医药学院的学术优势,培养一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依托名老中医工作室,聘请全国名老中医,扩大名医带徒。充分发挥名老中医的传帮带作用,培训一批专业基础扎实、临床水平较高的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加快培育一批优秀中青年名医。与此同时,要加强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基层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尽快启动县级中医院骨干工程,着力培养县市中医院中医骨干人才。加强乡村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批新型的赤脚医生。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提高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水平。

五是拓展中医药发展空间。要切实加强中医药的国际国内合作,拓展我省中医药发展空间。扩大中医药领域的招商引资,吸引外资投向我省中医药的研发、生产和中药材的种植、养殖。鼓励外资企业在我省设立中医药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和中医医疗机构。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积极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开拓中医保健和医疗对外服务。要充分利用港澳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与港澳合作开发中药新品种。充分利用兄弟省区市特别是泛珠三角兄弟省区市的中药材资源、市场,合作开发生产中药产品,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第四,抓环境建设。良好的环境是建设中医药强省、振兴中医药的重要保障。一要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省里已成立了中医药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各地也要根据实际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为建设中医药强省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强大合力。各有关单位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建设中医药强省开绿灯。二要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进一步深化中医药管理体制改革,坚决消除一切束缚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立有利于中医药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合理引导各方面资源投向中医药。要逐步完善有利于中医药发展,同时又有利于人民群众获得满意医疗服务的价格机制。三要营造良好的资金环境。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投入。,但是建设中医药强省,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建立以科研院所、中医院、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中医药科研投入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海外侨胞捐赠筹资回和单位、个人通过各种途径筹资等,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四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规范中药市场管理,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实施和完善源头打击、终端监管的中药市场监督和打假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中药产品。要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特别是对目前已具相当规模、有一定知名度的中药材市场要切实强化管理,扩大影响,进一步发挥集散作用。完善执业药师和驻店药师制度,发挥药师队伍对中药的质量监督作用。加快中药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消除阻碍中医药发展的市场壁垒。五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向全社会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全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和认可程度。要加大对中医药疗效和诊疗方式的宣传,让全社会了解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使广大人民群众信中医、用中医并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要加强中医药的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博览会等方式把岭南中医药推向世界,提高中医药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六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对岭南传统医药文献的研究,对民间医籍、单方、验方和诊疗技术进行发掘、整理和提高,加大实践探索力度,丰富理论内涵。加快整理出版岭南历史中医药文献、现代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中医药学术成果和中医药科普读物。加快中医药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建设中医药文化公共基地,并向省内外青少年、公众开放,开展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公共服务,营造浓厚的岭南中医药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