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中医的基本认识

对中医的基本认识

对中医的基本认识

对中医的基本认识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有关合理用药(Rational Use Drug,RUD)认知度的情况,为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药学服务打下基础。方法 选取8个社区医疗机构84名医务人员作为样本,从合理用药基本概念、处方知识、合理用药知识与行为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74%的医务人员能够比较完整的回答出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有20%的医务人员表示用药前没阅读药品说明书;44%医务人员不清楚ADR的定义;半数人不知道一张处方能开几种药品;52%的医务人员认为可以把乳糖红霉素直接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结论 社区医务人员缺乏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执行处方能力有待提高,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和正确使用方法不熟悉,需加强对合理用药知识的学习,巩固相关专业技能。

【关键词】合理用药 医务人员 认知度

合理用药是国家药物政策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医疗机构用药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提高用药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社区医疗机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对合理用药研究的深入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完善,很多药品的不良反应逐渐被发现,医务人员是否能够合理使用药品直接影响医疗质量的高低[ ]。要保障病人用药安全,提高用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就必须对医务人员的知识状况作深入的了解,为此我们进行了调研。

1 资料和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合理用药基本概念、处方知识、合理用药知识与行为和文化程度等。对8个社区医疗机构84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上26人(31%)、大专38人(45%)、高中以下20人(24%)。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收回有效调查问卷84份,答卷有效率为100%。

2.2 调查内容及各文化程度答题正确率(%),见表1

合理用药基本概念方面,有20%的医务人员表示用药前没阅读药品说明书;44%的医务人员不知道ADR的含义,混淆了RUD与ADR的概念;仍有23%的医务人员认为中草药没有不良反应。处方知识方面,56%的医务人员大致了解急诊处方的用量;有27%的医务人员不知道杜冷丁不能使用普通处方开具;半数人不知道一张处方能开几种药品。合理用药方面,55%的医务人员错误地认为老年人使用地塞米松不易引起高血压;约44%的医务人员不知道阿司匹林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2.3 医务人员文化程度与合理用药认知度关系(表2):

由表2可见答题正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本科以上、大专、高中以下。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约有一半医务人员不清楚ADR的定义,混淆了RUD与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临床药学的概念,个别医务人员对最基本的用药知识掌握还不是很熟练,表明社区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有20%的医务人员用药前没有阅读药品说明书,23%医务人员不清楚中草药也有ADR,24%的医务人员不清楚新上市的药品是否ADR较少,说明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和如何合理用药缺乏足够的重视,今后,我们应该注意医务人员这个方面的培养[ ];有半数调查对象不能很好地掌握处方知识,可见不少医务人员对处方基本知识还有待提高,应加强学习;55%的医务人员错误地认为老年人使用地塞米松不易引起高血压;约44%的医务人员不知道阿司匹林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52%的医务人员认为可以把乳糖红霉素直接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表明基层医务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的合理性以及用药的正确方法重视不足,对药源性疾病的了解不深入,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的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关系到基层医疗机构能否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需求。而合理用药基本知识、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处方知识是医疗知识和技能中重要的一环,从以上调查得知基层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的认知有较大欠缺,对药品的合理用法不熟悉,对处方规定不熟悉,应加强对RUD知识的学习[ ]。从表2可以看出文化程度较高的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认知较好,文化程度较高的医务人员对医疗知识和技能掌握较高,提示我们高学历应成为基层医务人员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唐镜波,陈香谱,谭军 等.合理用药调研的国际指标[J].中国药房,1995

[2]廖晓玲,张贞良,于巧梅,范积平.药学人员合理用药知识问卷调查[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

对中医的基本认识范文第2篇

调查对象为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某班学生,共调查46名。在以社区为导向的全科医学知识教育课程结束后,以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学生对在本科阶段开展全科医学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及时性的态度,以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资料输入计算机以Epi建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束后组织授课教师就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体会以及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专题讨论。

2结果

2.1学生对目前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体验学生对在本科阶段进行全科医学知识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上,28.3%的人认为非常必要,52.2%认为有必要,15.2%认为没有必要,另有4.3%的人认为无所谓。对目前开展全科医学知识教育时机选择态度,有43.5%的学生认为正是时候,19.6%认为落后,30.4%认为超前,有6.5%未表明观点。在对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认识上,教学设施与方法、教材、师资、教学基地问题分别占30.4%、23.9%、23.9%、21.7%。其中有73.9%的学生认为我们的教学设施与方法一般,10.9%感到满意,15.3%感到不满意;对教材的满意度调查显示,54.4%对选用的教材不太满意或不满意,43.5%的学生认为选用的教材一般,1人(2.2%)对选用的教材满意;对目前教学师资满意度的调查显示,78.3%的学生认为较满意或满意,21.7%的学生不满意;52.2%的学生认为开设实验课很有必要,45.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有1人认为没有必要。

93.5%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内容应增加社区参观或见习。尽管教学中存在上述种种问题,教学效果总体评价中73.9%的学生认为基本达到或部分达到了使学生了解全科医学的思想、观念、原则及其核心知识与技能,培养对全科医学兴趣的目的,但有26.1%的学生认为目前教学尚难以达到该目的。87.0%的学生认为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中理论脱离实际,其次为教学工具落后等,占13.0%。

2.2授课教师对实施全科医学知识教育的体验在专题讨论会上教师就目前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形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认为全科医学作为一门新的综合性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已经得到认可,本科阶段是医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此时开展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对启发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兴趣、引导更多的医学毕业生将来从事全科医疗服务意义重大。就目前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他们的体会是:教学中理论脱离实践问题表现较为突出,尽管备课很认真课前收集了大量资料并增加案例教学等内容,仍难以避免内容枯燥之嫌。虽然不少学生认为教学中主要问题是教学设施与方法问题,但教学设施与方法和教材、师资、社区教学基地之间密切相关,因此他们认为后三者是导致教学中理论脱离实践的主要原因。

首先,教材内容较为空泛不够深入,一些内容与相关学科尤其是临床其他专业学科之间存在较多的重复,这与学生的体会相似。其次,授课的师资主要从事理论教学,即使通过短期进修、不定期社区见习等形式来增加临床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但目前尚难以做到教学中与临床有机结合。第三,本地区社区教学基地建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现有全科医疗从业人员的服务资格、服务理念和态度、服务模式等与合格社区教学基地师资的要求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尽管学校也认为教学中应安排社区实习和见习内容,基于上述现实,增加此项实验教学内容还需要时间。

3讨论

全科医学作为一个医学专业学科,其建立(1968年)至今不到40年,而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历史更短,直到1999年卫生部召开了全科医学教育会议,才正式确立了全科医学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1]。当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全科医生都明显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人们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2],因此,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全科医生是当务之急。从师生对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认识来看,教学设施与方法、教材、师资、社区教学基地建设问题都具重要性。

对中医的基本认识范文第3篇

课堂教学是西医院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普通高等医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中医学多年来一直是西医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由于西医院校医学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不同,如何针对西医院校医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中医学课堂教学质量,是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师长期以来积极探索的目标。承担了二十多年的中医学课堂教学工作,笔者有一些想法和体会,供同道参考。

1西医院校中医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1环境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以其独有的传播方式对传统的民族文化形成强大的冲击,对大学生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思维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样网络上和社会上有关中医学是“伪科学”的说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1.2中医学教材 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材,现已更新至第8版,基本上是中医院校中医学课程的概括与浓缩,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学科内容,对学习西医学知识体系的医学生来讲,知识面广泛,概念抽象、语言难懂,肯定影响其学习兴趣。

1.3课程安排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这时的医学生已经经过较系统的西医学基础理论学习。西医学理论的学习,促进了西医学逻辑思维模式的形成,这时中医学知识体系的介入,强调哲学与类比思维,必然造成中西医两种思维模式的冲撞,加之中医学只是西医院校的一门辅助课程,课时不断压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1.4教学目标 西医院校教学大纲对非中医专业医学生学习中医学的目标和基本要求大体一致,即初步具备辨证论治的基本知识,运用中医常用方剂和针灸来处理常见疾病,为在工作中学习或应用中医,进行中西医结合打下一定基础。实际上,西医院校的医学生将来多数从事西医临床、教学和科研等,经过短短一个学期的中医学学习,不可能完全掌握中医学知识,更别说将来运用中医知识来处理常见疾病,中医学学习变成了为被动地应付考试而学习,死记硬背,考完就忘,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1.5传统教学模式 根据既往的教学体会,虽然中医学是西医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但由于中医学教学理念相对陈旧,教学方式简单、呆板,教学内容抽象、枯 燥、模糊”教学效率不高,理论脱离实际,“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造成学生理解与记忆困难,课堂教学对学生吸引力下降,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想法

2.1明确中医学的教学定位 源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中、西医学,虽然分属不同的医学体系,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不同的思辨方式、不同的认知方法、不同的行医规范等,但在中国,中医学有其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拥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思维,至今仍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西医学一样有着相同的服务客体——人,有共同的研究方向——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保护人类健康,且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替代医学的兴起,中医学正在逐渐走向与西方主流医学汇合,美国FDA已承认中医学为“独立的完整医学系统”。基于此,需要明确西医院校中医学的教学定位,即学习中医学,可以完善西医院校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辅助或替代手段,为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创造性地研究中医药提供思路。

2.2明确中医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式与途径,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和中医院校相比,有其特殊性,对中医院校来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中医师,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使中医学生具备辨证论治的基本知识,运用中医常用方剂和针灸来处理常见疾病的教学目标不难实现,但对西医院校来讲,以传授西医学为主,中医学只是一门辅助课程,且学时在不断压缩,一个学期的中医学学习,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目标很难实现,另外从西医学生将来的发展来看,需要考虑中医学知识“学”、“思”、“用”的关系,所以需要明确西医院校中医学的教学目‘标,以中医学基本特点为主线,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学现代研究成果,培养学生正确学习理解中医学“理、法、方、药”等基本知识的能力,初步建立中医学系统、动态、辨证的认知思维方式,为将来的工作实践和发展奠定基础。^

2.3改革中医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既往照本宣科、“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制约学生学习兴趣的桎梏,简单地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只是教材内容的重复,同样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在教学活动中,中医学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开放、动态、交流的形式,围绕教学定位和教学目标,课件直观、形象、生动,教学内容系统、连贯、科学、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思维共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体会

3.1重视绪言导论教学 绪言导论是教材结构系统中的重要一项,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概括说明了教材的整体内容和课程在学科中的地位,对教材的学习将起到引领、提示、导向等作用。绪言导论教学尽管是在课程之初,但其引领及导向必然贯穿整个授课的全过程。同样对于西医院校的医学生,绪言导论是他们正式接触中医医学体系的第一堂课,第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中医学的认识和学习的动力,在整个学科教学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从医学的概念引入,结合世界医学的分类和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讲解中西医学学科属性的异同和认知方法的差别,使学生正确理解中医学的学科属性,理解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不同于西医学的思维方式。同时围绕着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讲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成就,如中医学理论体系四大经典著作,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的医德思想,李时珍《本草纲目》的世界影响,以及中医学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思想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再者围绕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讲解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形成的影响,使学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有了初步的理解,带着好奇心和探究欲,逐步合理、有序地转变认知思维方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3.2重视认知思维方式培养 教师一谈到中医学认知思维方式,就想到灌输或转变,事实上,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爆炸”,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思维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即便学生当时接受了灌输的所谓中医认知思维方式,等再学习其他课程,看到与中医学理论不相符的情况,仍然会困惑,仍然会反思,所以说学生都有一定的批判意识、质疑精神及创新能力,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转变教学理念,发挥积极引导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给学生阐释这样的观点,任何自然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对中医学、西医学来讲也是如此,中医学独特的司外揣内、取类比象等认知方法属于形象思维,以五脏为中心的“功能系统”,是建立在宏观、表象观察的基础上,并以中国古代哲学为指导,核心是整体观、恒动观和辨证观。西医学是建立在原子论哲学和解剖学技术之上,按照还原分析的思维方法,应用形式逻辑,侧重于生命实体原型及其物量变化,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 模式的和个体化医疗方式的发展,许多医学理念不断的融合逐渐模糊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界限,所以要使学生理解,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不同医学体系有不同的认知和思维方式,由西医学的生理病理基础到中医学的藏象,由西医学的视、触、叩、听到中医学的望、闻、问、切,由西医学的对症治疗到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由西医学的“亚健康状态”到中医学的“治未病”等,殊途同归,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保护人类健康,这样有利于学生批判性理解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兼容并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重视教学内容调整 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材,几乎是中医院校中医学课程的概括与浓缩,中医院校要4年左右时间讲解的教学内容,在西医院校只用1学期的时间完成,且教学学时不断压缩,所以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精减和整合,围绕中医学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侧重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诊断的技能、辨证论治的方法和规律,教学内容精而少,这样既保留了中医学的全貌,又明确了中医学理论的内涵,同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培养学生从中医学角度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优化了教学内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4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 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材,从中医理论基础到临床综合应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学科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内容繁多而抽象,但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注意新课与旧课、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贯通,体现出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同时还要体现与西医学学科的关联性。如何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有学习需要与动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较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除了要重视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去解释晦涩、抽象的中医概念,还应结合现代中西医结合的新进展及解剖、生理、病理知识去进行分析阐述,应用启发法、谈论法、演示法、练习法、探究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其中多媒体课件应用,直观、生动、图文并茂,如舌象图谱、脉象图谱、中药饮片图谱等,可以将中医学抽象、难理解的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如中医学的症、证、病与西医学的症、征、病的区别与联系,循证医学中的证和辨证论治中的证的区别等,给学生一定的参与时间,让学生对课程中的问题主动思考、讨论,归纳解决方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在“授鱼”同时又“授渔”,同时善用表扬,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5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医学理论是临床实践的总结,所以教师应搜集、整理古代医案和临床实践中的一些适合于中医学教学的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展示给学生,如讲解辨证论治时,笔者在精讲辨证论治的原则和方法后,给出学生适当的案例,让学生自己运用中医学理论去辨证,通过认真思考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正确的辨证论治,同时结合学生的西医学知识,体会认识疾病的角度和治疗方法多样性,认识中西医学各有优势和不足,强化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时针对临床实际和西医院校学生将来的发展,讲解方剂学内容时,从2009-2010学年开始增加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内容,教授学生如何根据中成药的说明书,结合所学的中医学理论,辨证地使用中成药,而不是根据药名或把中成药当西药用,同时注意合理地进行中西药联用以及注意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6重视学科发展前沿 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教师要积极关注中医学在国内国际的发展动态,如中医学“治未病”研究,中医体质辨识、检测、评价和干预的客观化、数字化;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中药质量标准及中药安全性再评价;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化、个性化特点和中药单方复方多靶点、多层次作用的机制,针对重大疑难疾病的突破等,笔者尝试将前沿性研究成果引进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多维思考,培养创新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

对中医的基本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城镇居民;基本药物;认知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 G13 [文献标识码] B

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卫药政发[2009]78号)提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要加强合理用药舆论宣传与教育引导工作,提高全民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和信赖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医务人员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具体执行者之一,广大居民是政策的直接受益群体。多年来,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不断深入发展,基本药物在医疗保障改革、药品生产供应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仍然存在基本药物可及和公众对基本药物的认识普遍不够等问题。甚至许多医药工作者和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者都不了解基本药物,片面地理解基本药物就是在贫穷地区使用的二等药。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主要调查了山西省长治县城镇居民对基本药物的认知与评价情况,为基本药物制度在山西省更加完善的实施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调查团队于2014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山西省长治县城镇居民进行调查。共发放60张调查问卷,回收59张,回收率高达98.3%,使得这次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说服力。

(二)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城镇居民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及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评价等。调查资料收集完成后,由专门人员对信息数据进行编码和录入,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研究的城镇居民中,男性27人,女性32人;年龄45周岁6人;学历小学及以下1人,初中17人,高中24人,大专及以上17人;买药位置医院9人,小诊所10人,药店40人。

(二)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情况

38人(64.41%)听说过基本药物制度,居民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信息来源通过医生介绍为10人(26.32%);医院等公示信息7人(18.42%);媒体宣传19人(50%),其他途径2人(5.30%);36人(61.02%)会主动询问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信息;如果发现医生用非基本药物代替基本药物,7人(11.86%)会向医院投诉,25人(42.37%)要求医生解释,27人(45.76%)认为无所谓。

(三)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评价情况

本次调查表明,在59名城镇居民中有47人(79.66%)赞同基本药物制度,5人(8.47%)不赞同,7人(11.86%)表示无所谓;对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药品费的变化,8人(13.56%)认为有所增加,27人(45.76%)认为无明显变化,24人(40.86%)认为药品费减少;对于目前基本药物治疗效果,8人(13.56%)很满意,13人(20.03%)比较满意,35人(59.32%)认为效果一般,3人(5.08%)不满意。

三、讨论

本次调查针对性较高,调查人群分布广泛,因此统计结果能够反映出城镇居民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和评价情况。通过调查得知,长治县城镇居民中听说基本药物制度的比重为64.41%,说明通过这说明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进一步实施,城镇居民的认知度有了显著提高。在城镇居民获得基本药物知识的途径方面,26.32%的调查者通过医生介绍,18.42%通过医院公示信息,50%通过媒体宣传。因此,在加强传统宣传方式的同时建议采用更加灵活的宣传形式,利用多种传播媒介宣传基本药物制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对这一政策的认知度和信赖度,普及合理用药常识,改善不良用药习惯,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良好氛围。

此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居民认为该制度对自身的就医和买药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接近50%的居民认为,就诊费用和买药费用没有明显变化。从某种程度来讲,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确实使某些药品的价格降低,但是从城镇居民的主观感受看,实际并未明显感受到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看病费用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1]范文君,蒋虹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患满意度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2012(9):36-37

对中医的基本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效果;调查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临床医学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提高。临床医学属于技术应用型专业,对执业人员的要求较高,高校在培养临床医学人才时需重点加强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建设应重点落在核心课程知识模块设计以及专业知识评估方面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需求[1]。与本科教育相比,专科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力水平相对较低,某些专科院校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导致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出现种种问题[2]。为此,在进行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程编排。下面,本文以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为例,探讨其课程建设的整体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采取自制问卷调查方法对我院2015届、2016届、2017届的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1236例进行分析研究,初步了解毕业生的基本就业情况,同时评估毕业生对本校课程建设的看法及感受等,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等。

(二)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计数资料用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初步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140份,其中收回1022份,回收率为89.65%,而有效调查的问卷表988份,有效回收率为86.67%。在调查的毕业生对象中,大部分学生就业单位类型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疗卫生单位。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多为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面向的主要工作岗位,因而代表性比较高。

(二)核心课程知识模块设计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5门核心课程15项知识模块,往届受访毕业生认可以上的5门核心课程15项知识模块设计,临床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表示认可以上12项知识模块,认可人数为698人,其认可率61.23%,其中,在外科学“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模块中,94.34%的受访毕业生表示认可。

(三)专业知识评估调查结果

本次专业知识评估调查结果显示,认可“重视综合运用”的受访毕业生有721例(63.25%);认可“考卷难度适中”的受访毕业生有657例(57.63%);认可“考卷内容广泛而全面”的受访毕业生有621例(54.47%);认可“重视日常考核”的受访毕业生有601例(52.72%)。在专业技能评价中,认可“考核规范”的受访毕业生有663例(58.16%);认可“考核项目完整”的受访毕业生有589例(51.67%);认可“考核标准与工作岗位需求相符”的受访毕业生有742例(65.09%)。

三、讨论

为了探讨我院专科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的整体效果,为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次研究中,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就本院的核心课程知识模块设计、专业知识评估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大体的分析与总结。本次核心课程知识模块设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毕业生均对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知识模块设计表示认可,认为课程设置较为合理,其临床基础性理论知识基本符合临床工作需求。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为考核,通过考核可以较好地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专业知识评估研究中,大部分受访毕业生认为当前的教学课程考核方式重视综合运用、考核内容广泛而全面、考卷难度适中等,从中可以看出,本校对专科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考核衡量和把握得比较好。当然,这只是初步的调查结果,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仍存有欠缺,为此,学校应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和推进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刘菲.新医改背景下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学生实习现状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9):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