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淡水水产养殖技术

淡水水产养殖技术

淡水水产养殖技术

淡水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高产

 

 

南美白对虾自1999年池塘淡水养殖获得成功以来,养殖效益明显,且南美白对虾壳薄肉嫩、出肉率高,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现将其淡水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选址 

 

选水源好、无污染的区域,即淡水资源丰富,河道水流能经常供给,至少在5~10月份能充足提供;工厂较少,河道水质好,无环境污染,且进排水顺畅。 

 

2池塘面积和设置 

 

池塘面积0.53hm2左右,既便于管理,又节省成本。面积过小,塘埂多,挖塘费用增加;面积过大,养殖管理不便,不易做到准确投喂饲料和准确观察到虾的吃食情况,喂料过多会造成浪费,过少则使虾的食料不足。池塘深3m以上,水深2.5m左右。设置单独的进排水系统,既可防病,又可调控水质。配备增氧设置,一般0.53hm2池塘设置增氧泵3只,每只15KW。 

 

3放养前准备 

 

3.1池塘清整 

对老塘和鱼塘改造的虾塘,要进行排水清淤,保证池塘淤泥不超过10cm;池塘最好曝晒1周以上,要防止池底积水,但池泥也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3.2药物消毒 

放苗前20d左右,放池水不高于20cm,对池塘进行药物消毒,以杀灭病菌和野食鱼类。消毒药物可用生石灰1 800 kg/hm2,或漂白粉(25%~32%有效氯)150kg/hm2,或菜籽饼300kg/hm2,2种类型消毒药物不能同时使用,且必须间隔一段时间。 

3.3进水肥水 

放苗前8d左右可进水,进水时在进水口用70~80目筛网过滤,预防野食鱼类及其卵进入,进水到50cm左右时进行肥水,一般用肥水王7.5kg/hm2、复合肥75kg/hm2,偏酸性的池塘用熟化干燥的鸡粪效果较好,用量750kg/hm2左右,使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在35cm左右。肥水后划塘面1/20用塑料布围起来,配制成盐度2‰的水等待放苗。肥水放苗后看水肥情况,池塘逐步加水,每次10~20cm。 

4放养密度及规格 

 

放养密度控制在75~105万尾/hm2。虾苗过少,浪费虾塘资源;虾苗过多,存量绝对值上升,水质很难控制。大量投喂饲料会导致水质破坏,大量换水致使水质很难稳定,容易发病。投放上述密度,产量可达4 500~6 000kg/hm2。虾苗规格在体长1cm左右较好。虾苗体质检验:取准备购虾苗的池水,将毛巾浸湿,拧干后摊开,放入10只左右虾苗,合上毛巾,10min后放回池水,若虾苗成活率在90%以上,说明虾苗体健质好,可购苗放养。 

 

5日常管理 

 

5.1水质管理 

在虾体长5cm前以水育肥为主,如水质清澈,要投喂有机肥、无机肥或生物制剂,努力使其水肥。虾体长5cm后,要掌握水质透明度,一般控制在40cm左右。通过换水,适当投放沸石粉控制水质,使水质清爽。每15d要泼洒1次石灰水,使水质呈微碱性,利于虾蜕壳补充钙。至于定期消毒,以掌握控制水体稳定为目标,尽量少消毒。 

5.2投料 

当虾体长2cm后开始投喂饲料,以每天每万尾50g为开始基点,饲料投放量以观察网内吃食为准,把1%饲料放在观察网内,尽量做到准确,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投放饲料量。 

5.3巡查 

在中后期必须做到勤巡查,观察虾塘是否缺氧,是否有单独游虾,如有游虾说明虾已发病,必须及时治疗。同时还要防止野食鱼类和有害动物的侵扰。 

 

6病害防治 

 

主要以调控好水质来预防虾病发生,尽量控制水质稳定。如发生疾病,应掌握2个原则:一是发现细菌性疾病,可通过消毒、投喂药饵来控制;二是发现病毒性疾病,必须及时早治,如已到后期,还是早捕为好,以免遭受大的损失。

6.1细菌性疾病 

6.1.1红腿病。附肢变红色,特别是游泳足最明显,头胸甲地区呈淡黄色。防治方法:用大蒜素按饲料量的1‰~2‰,加入少量清水搅匀,拌入饲料,待药液吸收后即可投喂,连喂 5d能收效,以后按15d为1个周期投喂。同时泼洒含氯消毒剂杀灭虾体及水体中病菌,并用漂白粉1~2g/m3杀菌。 

6.1.2烂眼病。病虾一般伏于水草或池边水底,有时浮于水面旋转翻滚。初期眼球肿胀,逐渐由黑变褐,以后溃烂,严重者整个眼球烂掉,只剩眼柄。防治方法:经常采用光合细菌、益生素等改良水体,保持良好水质;疾病发生后,全池泼洒溴氯海因2次,每次用量0.3g/m3,同时内服氧氟沙星,添加 

量为0.1%,连续投喂3~4d。 

6.1.3烂鳃病。病虾鳃丝呈灰色,肿胀变脆,然后从尖端向基部溃烂,溃烂坏死部分发生皱缩、脱落。防治方法参照红腿病。 

淡水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淡水养鱼 效益 提高

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海洋捕捞渔业资源锐减,国内外市场对淡水养殖的需求越来越大,淡水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渔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中淡水鱼养殖出口获利丰厚。随着我国淡水鱼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淡水鱼养殖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为了使淡水鱼保持优势,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优化和改进:

1.养殖科学技术

第一,推广现代化的养殖模式。要在现有淡水鱼养殖经营的基础上,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实行股份制或合作制,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集约化程度和整体经济效益。推动技术推广和普及,发展更优化的淡水鱼养殖经济。比如网箱养殖的推广。由于网箱养鱼具有投资少、易捕捞、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等特点,在水田较大、水位较深的池塘, 均可推广网箱养鱼以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加强应用技术的研究。为适应渔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必须要重视科技研究,拓展科研领域,加强淡水养殖、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应用技术研究。比如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在鱼苗培育和优化的应用。同时,要积极与有关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加快产学研协作发展,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第三,加快科技的推广。要建立健全地方各级的科技推广网络,给予充足的资金投入和改善基础设施,加快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建设步伐。

2.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淡水鱼的养殖结构还是比较单一,主要产品还是局限在鲤,不能满足人民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养殖效益越来越差。而名特优新水产品具有营养价值高、产量高、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既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又能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收益。因此要调整产品结构,推广名特品种。

一是实施特种水产工程。制定和完善淡水鱼养殖规划,推动名特品种养殖业较快发展。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改善产品结构,增加鱼类的花色和品种,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还会促进整体渔业结构的调整。

二是因地制宜调整进行合理的布局。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养殖业,实现养殖资源优化配置。在养殖中重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推广健康养殖、无公害养殖,生产安全优质的产品。

3.成本收益管理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在共同致富的目标下,扩大渔业生产经营规模, 以规模经济和产业集群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要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对养殖的设施设备和技术,进行不间断的控制和管理,以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做好科学放养,科学投喂的工作,投喂要注重饲料的质量,节约开支。

其次,发展淡水养殖保险。淡水养殖保险是由保险机构为水产养殖者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这三大功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参考文献

[1]徐富华.如何提高淡水养殖效益.渔业致富指南,2004(24).

[2]赵同庆.淡水养鱼的几个关键环节.农业科技通讯,2002(11).

淡水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无公害;淡水养殖;病害防治

近年来,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食品安全问题逐步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人们开始了解有关食品安全的专业知识,并对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无公害食品成为了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在无公害食品生产过程中,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无公害食品的产品、生产地及加工工序作出科学规定。与海洋养殖不同,淡水养殖需要通过水库、池塘及江河等进行鱼类、虾蟹类养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淡水养殖的规模。另外,与海洋相比,内陆水域没有较好的流动性,从根本上增加了水产品病害防治的难度。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实地调研,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无公害淡水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

1养殖水域设计与建造

在淡水养殖中,最为关键的是养殖水域的设计与建造。在设计建造之前,要提前对水源地点进行严格的勘察,在保证水源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后,方能进行养殖水域的设计与建造。具体来讲,水域水质要满足淡水生物生产标准,不能含有大量污染物、金属物质与病原体。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制订了渔业水质生产标准,在勘察水源时,可以依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与建造。在建造养殖场地时,要根据养殖规模、养殖场地面积等综合设计出科学的养殖地,要在养殖区域内设置出入水口以及完整的进排水系统,务必保证每一个独立的养殖场都能够拥有完整的进排水系统。另外,在引进水源时,要做好水源的消毒工作,并保证氧气容量与水温达到国家规定的养殖标准。

2病原体控制与消灭

与海洋养殖区域不同的是,我国内陆的淡水养殖区域内水源流动性较差,必须时刻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才能真正达到病原体控制与消灭的目的。另外,还可以通过改善水域水质实现病原体控制与消灭的目的。具体来讲,可以在池塘水域内定期投放漂白粉、生石灰等物质来调节池塘水质。另外,在投放鱼苗等水产品幼苗之前,首先要根据《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对这些幼苗进行检疫,不仅可以保证幼苗的质量,而且能够保证幼苗的繁殖能力。最后,要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杀菌消毒工作,从水质、苗种、场地、工具及饲料五方面加强病原体的控制[1]。

3无公害渔药的使用

所谓无公害渔药,主要是指其具体成分中没有无毒成分存在,而且能够快速在水环境中分解,不会对水质产生影响。通常来讲,无公害渔药都有相关的生产与使用标准,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选择无公害渔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坚持预防为主。要定期对养殖水域投入无公害渔药,定期杀灭其中的虫害及病毒,坚持防治结合,尽可能多地使用生态环境友好型渔药,从根本上降低对水池生态环境的破坏。第二,坚持安全性原则。要严格按照国家安全标准进行淡水养殖,必须保证使用的渔药属于无公害类型,从根本上保证淡水养殖的安全性与科学性。

4季节性疾病的防控

在淡水养殖中,有些疾病属于季节性频发的疾病,一般这些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因此,养殖场要结合实际情况,搞好季节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中草药预防、外用药物及饲料使用都能够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对外用药物来讲,可以直接把药物泼洒到养殖水域,也可以通过在养殖场地悬挂药用竹篓进行疾病的防治,这种方式可以对鱼类体表疾病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硫酸铜、漂白粉及硫酸亚铁是常用的药物。另外,可以在饲料中加入大蒜素等药物来防治鱼类的肠炎。对于中草药预防来讲,可以针对鱼类的皮肤病利用流苏子等中草药进行预防与治理,进而增强鱼类的抵抗力,为促进淡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2]。

5提高水产品抗病力

对于水产品病虫害的防治,一方面要加强外部防治力度,利用药物的投放来防治鱼类病虫害;另一方面要从鱼类自身出发,不断提高水产品抗病力。具体来讲,第一,要实行科学的放养。在放养之前,首先要科学选择合适的品种,尽可能保证鱼类放养的单一性,避免混养带来的疾病感染。另外,可以在北方地区进行冬季放养。第二,科学投放饲料。在投放饲料之前,要对养殖水域进行调查,保证水温、天气及水质等达到渔饲的投放标准,尽可能保证科学投放饲料。第三,调节水质。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池塘中的空间会逐渐变小。因此,可以采取隔天向池塘灌注新鲜水源的方式增加养殖场水域的流动性与活性。

6标准化生产技术

在具体的生产技术运用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要结合养殖产品的特征,不断完善操作流程。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饲料喂养、日常维护、苗种引进、疾病预防等,可以通过标准化生产技术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水产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生产[3]。

7结语

要想实现淡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标准化的生产技术应用,如提高水产品抗病能力,合理设计与建造养殖水域,加强病原体的控制与灭杀,推广使用无公害渔药,及时防控季节性疾病,才能实现淡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凯.无公害淡水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6(7):96.

[2]陈海冲.淡水养殖病害生态防治技术[J].海洋与渔业,2008(10):39-40.

淡水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鲁甸县 淡水养殖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285-01

在淡水养殖过程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无法提高鲁甸县淡水养殖效率,难以达到良好的养殖效果,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淡水养殖制度的完善,采取先进的管理措施与管理手段解决问题,不断优化淡水养殖机制,创新淡水养殖技术,提高淡水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鲁甸县淡水养殖气候条件

鲁甸县的水能资源较为丰富,其集中在牛栏江与沙河坝区域,淡水资源较为丰富,为淡水养殖行业提供了较为良好的支持,其中许家龙洞、四方井等区域每秒出水量在1立方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淡水养殖效率。同时,鲁甸县四季温差较小,冬天的温度不会特别低,夏天的温度也不会特别高,有利于淡水养殖行业的发展。

2 鲁甸县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在淡水养殖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影响着淡水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无法提高社会效益。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淡水养殖品种较为混乱。当前,部分淡水养殖渔民还没有制定完善的市场调查制度,对于市场的供求情况了解不全面,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出现淡水养殖品种混乱的现象。同时,相关淡水养殖户在选择养殖品种的时候,一味的将经济效益作为出发点,并没有考虑到当地自然环境与营销出路等问题,导致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

其次,缺乏完善的淡水养殖制度。当前,淡水养殖管理部门还没有针对淡水养殖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不能提高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导致鲁甸县淡水养殖工作缺乏管理依据。同时,淡水养殖专业人才较为稀缺,多数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水平较低,不能掌握先进技术的使用方式,难以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

再次,淡水养殖饲料配比问题。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渔民对于饲料配比方面的认知不足,盲目的使用国外饲料,不能根据淡水养殖品种营养需求等因素制定完善的饲料配比方案,导致在实际养殖期间,无法有效提高淡水养殖品种的生长效率与质量。

最后,淡水养殖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当前,鲁甸县淡水养殖密度较高,并且鱼饵的投放量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可以提高淡水养殖数量,但是,会对淡水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并且被污染的水体也难以恢复。同时,在淡水养殖期间,相关养殖人员一味的重视氮与磷的含量,甚至会出现超标现象,导致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的现象,再加上水体中的氮与磷不能溶解,导致水中的鱼类等出现新陈代谢失衡的现象,甚至会大量死亡,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

3 鲁甸县淡水养殖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全面分析淡水养殖问题之后,相关养殖人员与主管部门就要加强淡水养殖的管理,保证可以在提高淡水养殖产量与质量的情况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达到良好的发展效果。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3.1 制定完善的淡水养殖管理制度

在淡水养殖期间,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淡水养殖管理制度,为管理人员实施管理工作提供良好依据。首先,要求淡水养殖管理人员组合成为一个总体组织,并且完善自身工作方式。其次,要重点关注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水平,要求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先进的淡水养殖技术,并且及时传递给养殖户,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养殖效果。最后,要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保证在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1]。

3.2 全面分析市场供求情况

当前,鲁甸县淡水养殖品种较多,淡水养殖市场难以规范,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对淡水养殖市场进行调查,在调查之后,可以全面分析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然后制定完善的指导方案。在制定指导方案之后,要求养殖户可以对自己的养殖规模与养殖品种进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淡水养殖市场的规范化,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对淡水养殖品种进行精加工处理,保证提高淡水养殖品种的销售价值,促进淡水养殖的长远发展[2]。

3.3 积极应用先进养殖技术

在淡水养殖过程中,相关养殖人员必须要积极的应用先进养殖技术,保证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减少养殖损失。此时,淡水养殖主管部门要组织养殖户参与养殖技术培训活动中,使得养殖户可以学习到更多先进的养殖技术,这样,养殖户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3]。

3.4 制定绿色无公害养殖制度

当前,淡水养殖中存在较多环境污染现象,无法提高养殖质量与效率,对国家环境也会造成污染。这就需要淡水养殖户可以利用无公害养殖技术实施工作。首先,养殖户要定量投放鱼饵、氮、磷等,这样,才能确保养殖效率与质量。其次,要应用先进的技术对水体中的氮与磷进行处理,保证不会影响淡水养殖品种的生长。最后,要为淡水养殖户树立无公害化意识,保证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淡水养殖绿色化程度,减少对当地环境的污染[4]。

结语

在鲁甸县淡水养殖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与养殖户必须要积极应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并且制定完善的淡水养殖制度,规范淡水养殖户的行为,根据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分析,引导淡水养殖户科学选择养殖品种,保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提高淡水养殖行业的发展效率。

参考文献

[1]严俊,陶金波,胡仙超等.淡水养殖珍珠中文石板片厚度的变化及其微结构分析[J].功能材料,2013,44(8):1089-1093.

[2]胡园,周朝生,胡利华等.海、淡水养殖日本鳗鲡肌肉和鱼皮营养分析比较[J].水生生物学报,2015(4):730-739.

淡水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第5篇

一、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1.养殖品种混乱

因为大部分的渔户缺少系统的市场调查,致使他们对于市场的供求关系等问题,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养殖品种混乱的情况严重。另外,在大部分的北方淡水养殖区,多以传统的养殖品种为主体,这些养殖品种的数量多,这样在价格上就会降低。同时,在选择养殖品种时,单纯只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很少考虑当地的自然情况与资金、设备、销路等供应因素,盲目的投资的后果严重。

2.淡水养殖饲料的配合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渔户对于饲料配比的认识严重不足,认为只要最贵的、国外产的饲料就是最好的饲料,对饲料的成分、配比,不同淡水养殖品种所需营养的需求不同等因素,都没有很好地考虑在内;另外,由于饲料的生产厂家多,品牌质量乱,饲料市场的管理力度不够,也是影响北方淡水养殖业发展之后的因素。而且,还有些质量确实很好的饲料,但是其价格却不是大部分渔户所能接受的,致使北方淡水养殖的饲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疾病

在养殖业中,暴发性疾病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严重影响着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北方淡水养殖业中的淡水养殖鱼类的暴发性疾病。这类型的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时间短、蔓延范围广、治疗较难,而且很多种鱼类对于这类型暴发性疾病都没有较强的抵抗力,致使这类型的暴发性疾病一旦爆发,则会迅速蔓延,而且随着时间延长、这类疾病的抗药性增强,危害性将会更大。

二、淡水养殖业发展的对策

1.市场供需关系

淡水养殖市场的需求量还不是很多,所以在进行淡水养殖业促进发展计划时,就要对淡水养殖市场进行调查。相关工作人员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消费市场对淡水养殖产品的需求情况,进而指导渔户进行养殖规模、种类等条件的变更,进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收取。另外,还可以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情况,合理地对淡水养殖产品进行精加工,以提高淡水养殖产品的价值,进而促进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2.学习新型养殖技术

在淡水养殖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鱼类的暴发性疾病问题。所以相关渔户应该将防病放在养殖的首要位置,另外在发生暴发性鱼类疾病时,要沉着、冷静,迅速制定出有效解决方案,尽量减少损失。所以,地区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淡水养殖渔户,进行新型养殖技术的学习,学会区分各种不同鱼类疾病的主要特征,进而对症下药;通过有意识地记录、研究,找到暴发性鱼类疾病爆发的规律,以进行及时的防范措施。另外,还要注意对淡水养殖的饲料的选取技巧的学习,针对不同的鱼类等,选择不同的饲料,提高饲料质量,学习饲料成分的合理配置,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学习养殖的日常管理技术,适量减少单位放养的数量,以期在最佳的放养范围内,使利益最大化。

3.无公害绿色渔业产品的开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淡水养殖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努力开发新型的渔业产品,以满足人们对于食品的高质量、高标准要求。经过相关研究得出,开发新型的无公害绿色渔业产品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加强对于淡水养殖业相关药物的监管、控制,严厉打击假药;各地渔业部门加强对渔户的技术培训,强化渔户的无公害意识。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促进无公害绿色渔业产品的开发,促进淡水养殖业的发展。